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TACS系统的乘客疏散管理方法及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5:48


一种用于TACS系统的乘客疏散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TACS系统的乘客疏散管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TACS系统作为新一代列车控制系统,以列车为中心基于自身的运行任务和当前位置,实现主动的间隔防护和自主资源管理,为了响应乘客应急、列车迫停区间迫停、火灾、水患等需要进行乘客疏散的应急场景运营需求,需要考虑在正常TACS列车以及非通信列车情况下,提升TACS的自主安全防护能力。

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列车一般提供有两种类型的乘客疏散请求方式,由乘客自发或由中心调度员通过远程广播指导车内乘客,通过激活位于列车两侧的每个滑动门旁边的车门紧急解锁装置以及位于列车前端和逃生门上的逃生门紧急解锁装置来发出疏散请求,车辆通过解锁装置的激活状态检测以及解锁条件的判断(如列车零速状态,增加一定的解锁延时)来对车门/逃生门进行解锁管理,以便后续乘客可以打开相应的车门/逃生门进行乘客疏散,信号基于列车运行状态和位置实现列车运行监控以及保持车门关闭功能。为保证乘客疏散过程中的乘客人身安全,需要由中心调度员对相应的疏散区域人工设置区域封锁,禁止疏散列车的自动运行以及上/下行区间其他列车运行至疏散区域。

经过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1776014A公开了一种列车的人员疏散方法,主要步骤如下:当列车在行驶区间上发生紧急疏散人员情况时,车载控制器向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发送人员紧急疏散请求;行车综合自动化系统启动疏散模式,并向车载控制器发送疏散命令;车载控制器根据疏散命令,在行驶区间中的目标疏散平台停车,并向区域控制器发送疏散防护请求;区域控制器建立列车的防护区,以便列车进行人员紧急疏散处理。该方法可以使行驶在行车区间中的列车就近进行乘客疏散,避免了列车在急需疏散人员的情况下在大长区间长时间运行,进而,保证列车行驶的安全性。但是,在各种疏散场景的处置流程中,该专利也存在以下问题:

(1)列车迫停区间场景,无法阻止乘客在中心调度员封锁相应区域前解锁打开车门进入轨行区间;

(2)车辆属于被动式管理方式,且不对疏散侧/站台侧车门进行区分,乘客可以通过车门解锁装置解锁两侧的车门,无法阻止乘客误入非逃生平台侧/站台侧进行疏散;

(3)非通信车场景,信号系统丧失保持车门关闭功能,无法阻止乘客解锁打开车门进入轨行区间;

(4)车辆车门/逃生门管理故障场景下,缺少系统级安全防护功能。

因此,如何实现列车中乘客的安全、有效的紧急疏散,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TACS系统的乘客疏散管理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TACS系统的乘客疏散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监测车地通信状态,判断是否通信中断,若为是则执行步骤4,否则根据列车情况判断启动并维持激活疏散模式;

步骤2,进行激活疏散模式下的行车控制,判断列车是否在站台挺准,若为是,则执行步骤10退出激活疏散,否则,则执行步骤3;

步骤3,判断列车车门或逃生门关闭信号是否丢失,若为是,则进入有效疏散模式,并执行步骤5,否则,则执行步骤11退出有效疏散;

步骤4,直接进入有效疏散模式,列车变为非通信状态,系统施加紧急制动,并执行步骤5;

步骤5,判断是否启动并维持有效疏散模式,若为是,执行步骤6,否则直接退出有效疏散模式;

步骤6,7,8,进行有效疏散模式的列车防护、区域防护以及车门解锁侧管理;

步骤9,释放保持车门关闭信号,进行乘客疏散,疏散结束后执行步骤10退出激活疏散;

步骤10,11,退出激活疏散模式或有效疏散模式,结束流程。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激活疏散模式为乘客请求疏散,系统控制列车运行到下一站扣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有效疏散模式为系统发送疏散请求,并激活相应的列车防护和区域防护。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中的根据列车情况判断启动并维持激活疏散模式具体为:

乘客激活车门或逃生门紧急解锁装置,中心ATS显示车门或逃生门紧急解锁装置激活报警信息,TACS车载判定启动并维持激活疏散模式。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2,进行激活疏散模式下的行车控制具体为:

若列车在区间运行,系统控制列车运行到下一站扣车,打开车门不关闭,若下一站已设置跳停,将强制列车扣停在下一站;若列车在站台停准进行乘降作业,则保持车门打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5,判断是否启动并维持有效疏散模式具体为:

若列车在区间停车或列车在进/出站台有效区或未在站台停准时,且车门或逃生门紧急解锁装置激活,TACS车载判定启动并维持有效疏散模式。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6、7中的进行有效疏散模式的防护包括有效疏散模式下的列车防护和有效疏散模式下的区域防护。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有效疏散模式下的列车防护具体为:进入有效疏散后,TACS车载施加紧急制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有效疏散模式下的区域防护具体为:

进入有效疏散模式后,中心ATS显示有效疏散告警信息;TACS车载向TACS轨旁发送疏散请求,TACS轨旁自动激活相应的疏散防护区域,该区域范围内的ATP完全防护列车紧急制动停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疏散防护区域为根据列车位置确定的区间以及相邻的车站范围,或车站以及相邻的区间范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8中的进行有效疏散模式的车门解锁侧管理具体为:

列车停稳后,TACS车载根据线路疏散平台侧以及站台侧信息,允许该侧车门解锁,非疏散平台侧以及非站台侧的车门无法解锁。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9中的释放保持车门关闭信号具体为:

TACS车载判断停车时间超过系统设定的保持开车门或逃生门关闭时间后,释放保持车门或逃生门关闭信号,此时开车门或逃生门成功解锁,乘客可打开车门或逃生门进行疏散。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10、11,退出激活疏散模式或有效疏散模式具体为:

所述的退出激活疏散模式为人工就地对车门或逃生门紧急解锁装置进行复位;所述的退出有效疏散模式为系统下发取消疏散防护区域命令并退出有效疏散模式程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现所述的TACS系统的乘客疏散管理方法的装置,包括TACS车载、TACS轨旁和中心ATS,所述TACS车载用于向TACS轨旁发送有效激活请求,并向中心ATS发送疏散状态信息;所述中心ATS接收TACS车载发送的信息并进行显示,可向TACS轨旁下发取消疏散防护区域指令;所述TACS轨旁接收并执行TACS车载有效激活请求以及中心ATS下发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一、增加了疏散防护区域自动激活功能,安全防护最大程度由系统自动管理,降低了人工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风险。

二、激活疏散和有效疏散的区分以及相应的退出机制的制定,有效提升了不同乘客应急、乘客疏散场景下的运营人员处置管理效率。

三、加强系统在有效疏散下的车门解锁侧管理,安全有效地规避了乘客进入非疏散平台侧以及站台侧进行疏散的风险。

四、加强非通信车以及车门控制故障场景下的系统自动安全防护,消除了人员在轨行区可能的人身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乘客疏散管理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例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TACS系统的乘客疏散管理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乘客疏散应急场景下,可以对车门以及逃生门相关状态进行检测,基于列车运行状态、位置等信息,结合区间疏散平台侧、站台侧等线路信息,自动激活相应的疏散防护区域,保障乘客疏散场景下人身安全和行车安全,同时控制列车运行以满足应急或故障场景下尽可能让列车运行到下一站再进行处置的运营需求,并提供非通信车以及车门/逃生门故障情况下的安全防护。

首先定义两类疏散方式:激活疏散,乘客请求疏散,TACS车载控制列车运行到下一站扣车,尚未向TACS轨旁进行请求;有效疏散,TACS车载向TACS轨旁发送有效疏散请求,由TACS轨旁激活相应的疏散防护。

如图1所示,一种TACS系统的乘客疏散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判断启动并维持激活疏散:乘客激活车门/逃生门紧急解锁装置,中心ATS显示车门/逃生门紧急解锁装置激活报警信息,TACS车载判断启动并维持激活疏散。

S2、激活疏散下的行车控制:进入激活疏散阶段后,若列车在区间运行,TACS车载控制列车运行到下一站扣车,打开车门不关闭,若下一站已设置跳停,将强制列车扣停在下一站;若列车在站台停准进行乘降作业,则保持车门打开;随后进入步骤S10。

S3、车门状态监控:进入激活疏散后,若检测到列车车门/逃生门关闭信号丢失,TACS车载判断进入有效疏散。

S4、非通信车监控:若TACS轨旁判断与TACS车载通信中断,直接进入有效疏散,列车变为非通信状态,TACS车载施加紧急制动;

S5、判断启动并维持有效疏散:若列车在区间停车或列车在进/出站台有效区或未在站台停准时,车门/逃生门紧急解锁装置激活,TACS车载判断启动并维持有效疏散。

针对不进行乘客疏散的非通信车,直接进入步骤S11。

S6、有效疏散下的列车防护:进入有效疏散后,TACS车载施加紧急制动。

S7、有效疏散下的区域防护:进入有效疏散后,中心ATS显示有效疏散告警信息;TACS车载向TACS轨旁发送疏散请求,轨旁自动激活相应的疏散防护区域,根据列车位置可以为区间以及相邻的车站范围,或车站以及相邻的区间范围,此区域范围内的ATP完全防护列车紧急制动停车。

S8、有效疏散下的车门解锁侧管理:列车停稳后,TACS车载可根据线路疏散平台侧以及站台侧信息,允许该侧车门解锁,非疏散平台侧以及站台侧的车门无法解锁。

S9、释放保持车门关闭信号:TACS车载判断停车时间超过系统设定的保持开车门/逃生门关闭时间后,释放保持车门/逃生门关闭信号,此时开车门/逃生门成功解锁,乘客可打开车门/逃生门进行疏散。

S10、退出激活疏散:人工就地对车门/逃生门紧急解锁装置进行复位;

针对处于激活疏散的列车,扣车自动取消,可以FAM模式自动离站;

针对处于有效疏散的列车,进入步骤S11。

S11、退出有效疏散:ATS下发取消疏散防护区域命令给TACS轨旁,TACS轨旁和TACS退出有效疏散。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例,具体为:

在步骤S1中,全自动运行列车T1在车站A与车站B间的区间运行,此时由于某些原因T1迫停在区间无法动车,需要进行区间乘客疏散;中心调度员远程指导乘客激活车门紧急解锁装置,进入激活疏散,中心ATS显示车门紧急解锁装置激活告警。

在步骤S2中,列车并非处于区间运行或站台停准状态,故无需进行相应的行车控制。

在步骤S3中,此时车门处于关闭状态,继续保留在激活疏散。

在步骤S4中,列车通信状态良好,继续保留在激活疏散。

在步骤S5中,列车在区间停车判断列车进入有效疏散。

在步骤S6中,TACS车载施加紧急制动,禁止列车移动。

在步骤S7中,中心ATS显示TACS车载向TACS轨旁控制器发送有效疏散请求,TACS轨旁激活包含车站A、B以及整个列车所在区间的疏散防护区域,此时准备出站的FAM模式列车T2紧急制动停车。

在步骤S8中,根据系统设计中该区间疏散通道位于下行方向的右侧,故列车右侧车门可解锁,左侧车门保持车门关闭。

在步骤S9中,如系统设定的保持车门关闭时间为30s,则30s之后,列车右侧车门解锁,乘客可打开右侧车门。

在步骤S10中,待乘客疏散结束后,运营人员登车对车门/逃生门紧急解锁装置进行复位。

在步骤S11中,中心调度员通过ATS下发取消疏散防护区域的HLIC命令给TACS轨旁,TACS轨旁和TACS退出有效疏散,列车可恢复FAM模式运行。

以上是关于方法实施例的介绍,以下通过装置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实现所述管理方法的装置,包括TACS车载、TACS轨旁和中心ATS,其中TACS车载用于向TACS轨旁发送有效激活请求,并向中心ATS发送疏散状态信息;中心ATS接收TACS车载发送的信息并向TACS轨旁下发取消疏散防护区域指令;TACS轨旁接收并执行中心ATS下发指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所述描述的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电子设备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或者从存储单元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中,还可以存储设备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ROM以及RAM通过总线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也连接至总线。

设备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包括:输入单元,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允许设备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处理单元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方法S1~S11。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法S1~S11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和/或通信单元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设备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并由CPU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方法S1~S11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CPU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方法S1~S11。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片上系统(SOC)、负责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562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