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环境工程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对废水中的藻类处理方式一般是通过向水体中加入絮凝剂吸附水体中的藻类后使其沉入水底,沉积在水体底部的絮凝剂若长期存在的话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经过检索,中国授权专利公开号为CN112807856B公开了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污水箱,其内部设有第一水泵;过滤箱,其底部设有通孔、且其与第一水泵连通;第一底座,其设于过滤箱底部,其内部设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旋转轴穿设于通孔中;第二底座,其底面与旋转轴连接,该现有技术中通过对过滤器设置特种陶瓷微球对藻类浮渣有良好吸附作用然而经过分析,该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通过旋转上移的滤网实现过滤的效果较差,同时无法实现对特种陶瓷微球的保存作用,在使用时会将特种陶瓷微球和较大颗粒的杂质同时排出,这样会造成原料的浪费,产生较大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单面刮板对滤网的清理效果较差,实际上在滤网上存在杂质时其整体处于向下凹陷的状态,因此水平状态的刮板很难作用,影响滤网的过滤效率,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

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包括分离筒,所述分离筒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底座,两个所述底座以分离筒的中轴线为轴对称设置,所述分离筒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的侧壁开设有环形的通口,所述通口密封设置有环形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筒的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贯穿过滤筒的内顶部并且与过滤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自由端位于过滤筒内并且固定设置有分离盘,过滤筒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的底部贯穿分离筒的底壁并且在外的部分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分离筒中设置有排污结构,所述分离筒中位于过滤筒的外侧设置有特种陶瓷微球。

所述转动筒靠近过滤筒的一端与过滤筒的内部连通,所述转动筒在过滤筒下方的部分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外侧设置有进料筒,所述进料筒套接在转动筒的外侧并且与转动筒转动连接,所述进料筒的侧壁连通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通过外界的液泵对过滤筒中输入待处理水,所述分离筒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分层板,所述分层板的底部高度与过滤筒的底部高度相同并且密封分离筒内空间。

所述排污结构包括开设在过滤筒底部第一排污槽,所述分层板中贯穿开设有第二排污槽,所述第二排污槽设置在过滤筒的外侧部分,所述第一排污槽和第二排污槽均设置为不完整环形结构,所述过滤筒的外底部相抵设置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分离筒的内底部,所述转动筒密封贯穿分离板的内壁,所述分离板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中,所述分离板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横切面设置为T型结构,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顶部固定设置有T型结构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尺寸大小与环形槽的横切面相配合并且与环形槽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筒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平键条,所述分离板开设有与平键条相配合的键槽,所述转动筒与分离板滑动连接并且转动筒可以带动分离板转动,所述转动筒与过滤筒的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

所述分离筒位于分离盘等高的位置滑动设置有联动盘,所述联动盘设置为环形结构并且外侧与分离筒的内壁相抵,所述联动盘的内侧部分与过滤筒的外壁相抵,所述分离盘的外侧壁和联动盘的内侧壁分别套接有橡胶材料的膨胀层,两个所述膨胀层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磁吸环,两个所述磁吸环异极相对,所述过滤筒位于过滤网上方部分的内外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凹槽,两个所述磁吸环分别放置于凹槽中。

在上述的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中,所述分层板设置为中间低外侧高的凹台型结构,所述过滤筒的内底部设置为中间高外侧低的圆台型结构,所述分离筒的内顶部固定设置有安装台,所述过滤筒的顶部转动连接在安装台的内侧部分,所述分离筒位于分层板上方的侧壁连通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中密封设置有电磁阀,所述分层板靠近出液管的一侧贯穿插设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与进料管连通设置,所述回流管中连通设置有液泵,所述液泵的固定端设置在分离筒位于分层板下方的侧壁上,所述回流管和出液管中均设置有过滤膜并且膜孔小于特种陶瓷微球的外径。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两个磁吸环之间的磁吸连接,使得分离盘和联动盘分别对过滤网的内外两侧同时清理的工作,这样的好处还在于,由于两个磁吸环之间相互吸引,并且膨胀层在吸水过程中膨胀时,使得刮除过滤网杂质时将始终对过滤网内外表面施加压力,因此可以较好的实现刮除杂质的效果,提高过滤网的过滤效率。

2:在进行过滤网内外侧刮除工作时,通过第二液压缸带动分离板下移,使得第一排污槽和第二排污槽同时与分离筒的下方空间连通,这样可以通过刮除杂质的工作将杂质分离,并通过出料管排出,可以实现对藻类浮渣的研究工作。

3:本申请在使用利用转动使得液体产生向外的离心运动来实现初步过滤的效果,这样的好处还在于,当过滤筒进行告诉旋转时,过滤后的液体将处于分离筒1远离圆心的一侧这样既可以通过第一液压缸的伸长使得进行内外侧的刮料工作,又可以将特种陶瓷微球转移至分离筒远离圆心的部分,这样在进行刮料时将不会使得特种陶瓷微球与过滤网上的杂质同时进入分离筒的下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中分层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中分离板的剖视图

图中:1分离筒、2底座、3过滤筒、4过滤网、5第一液压缸、 6分离盘、7膨胀层、8转动筒、9驱动电机、10特种陶瓷微球、11 进液口、12进料筒、13进料管、14第一排污槽、15分离板、16第二液压缸、17第二排污槽、18环形槽、19导向块、20分层板、21 出液管、22联动盘、23磁吸环、24凹槽、25安装台、26回流管、 27液泵、28出料管、29平键条。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5,一种基于特种陶瓷微球的藻类浮渣处理装置,包括分离筒1,分离筒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底座2,两个底座2以分离筒1的中轴线为轴对称设置,分离筒1的内部转动设置有过滤筒3,过滤筒3的侧壁开设有环形的通口,通口密封设置有环形的过滤网4,过滤筒3的连接有第一液压缸5,第一液压缸5贯穿过滤筒3的内顶部并且与过滤筒3转动连接,第一液压缸5的自由端位于过滤筒3内并且固定设置有分离盘6,过滤筒3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转动筒8,转动筒8的底部贯穿分离筒1的底壁并且在外的部分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9,分离筒1中设置有排污结构,分离筒1中位于过滤筒3的外侧设置有特种陶瓷微球10,特种陶瓷微球10可以对水中较细微的浮渣进行吸收工作,这样将现有技术的工序修改,使得先进行大体积浮渣的过滤工作,再进行细微的浮渣的吸收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特种陶瓷微球10的工作负荷,提高使用寿命。

转动筒8靠近过滤筒3的一端与过滤筒3的内部连通,转动筒8 在过滤筒3下方的部分开设有进液口11,进液口11的外侧设置有进料筒12,进料筒12套接在转动筒8的外侧并且与转动筒8转动连接,进料筒12的侧壁连通设置有进料管13,这样可以保证在转动筒8转动时,依旧可以通过进料管13输入原料水,进料管13通过外界的液泵对过滤筒3中输入待处理水,分离筒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分层板 20,分层板20的底部高度与过滤筒3的底部高度相同并且密封分离筒1内空间,排污结构包括开设在过滤筒3底部第一排污槽14,分层板20中贯穿开设有第二排污槽17,第二排污槽17设置在过滤筒3 的外侧部分,第一排污槽14和第二排污槽17均设置为不完整环形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由于分层板20的存在,因此在进行刮除过滤网4上杂质时,杂质将通过第一排污槽14和第二排污槽17进入分层板20下侧空间,与分层板20上侧空间隔开,这样在过滤筒3转动过滤时,过滤后的水将不与杂质接触,过滤筒3的外底部相抵设置有分离板15,分离板15的底部连接有第二液压缸16,第二液压缸16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分离筒1的内底部,转动筒8密封贯穿分离板15 的内壁,分离板15的顶部固定设置有密封层,密封层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分离板15的底部开设有环形槽18,环形槽18的横切面设置为T 型结构,第二液压缸16的顶部固定设置有T型结构的导向块19,导向块19的尺寸大小与环形槽18的横切面相配合并且与环形槽18转动连接,转动筒8的外壁固定设置有平键条29,分离板15开设有与平键条29相配合的键槽,转动筒8与分离板15滑动连接并且转动筒 8可以带动分离板15转动,转动筒8与过滤筒3的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分离筒1位于分离盘6等高的位置滑动设置有联动盘22,联动盘22设置为环形结构并且外侧与分离筒1的内壁相抵,联动盘22 的内侧部分与过滤筒3的外壁相抵,分离盘6的外侧壁和联动盘22 的内侧壁分别套接有橡胶材料的膨胀层7,两个膨胀层7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磁吸环23,两个磁吸环23异极相对,过滤筒3位于过滤网4上方部分的内外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凹槽24,两个磁吸环 23分别放置于凹槽24中。

分层板20设置为中间低外侧高的凹台型结构,这样的好处在于,杂质将始终处于靠近第二排污槽17的一侧,过滤筒3的内底部设置为中间高外侧低的圆台型结构,这样可以保证杂质始终处于靠近第一排污槽14的一侧,分离筒1的内顶部固定设置有安装台25,过滤筒 3的顶部转动连接在安装台25的内侧部分,通过安装台25稳定过滤筒3的转动工作,分离筒1位于分层板20上方的侧壁连通设置有出液管21,出液管21中密封设置有电磁阀,可以通过外界负压装置将分离筒1中的水吸收,分层板20靠近出液管21的一侧贯穿插设有回流管26,回流管26的另一端与进料管13连通设置,回流管26中连通设置有液泵27,液泵27的固定端设置在分离筒1位于分层板20 下方的侧壁上,可以通过液泵27将分离筒1中的水回流至过滤筒3 中,实现多次过滤和分离杂质的工作,提高水质,回流管26和出液管21中均设置有过滤膜并且膜孔小于特种陶瓷微球10的外径,这样在液体排出过程中将不会使得特种陶瓷微球10同时排出,实现对特种陶瓷微球的保存工作,可以方便对后续藻类浮渣进行继续使用。

技术分类

06120115637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