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床垫控制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3:00


一种床垫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智能床垫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床垫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于家居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智能家居行业得到井喷式地发展。而智能床垫作为智能化的床上用品之一,其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智能床垫是一种在床垫中注入智能以及电动技术的产品。非常方便地满足着现代人的舒适健康寝具生活。

然而传统的智能床垫在控制方式上较为复杂,往往需要用户通过遥控器或手机去控制智能床垫中的集成设备,而寻找遥控器或手机的过程,令用户十分头疼。因此传统的智能床垫控制方式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床垫控制系统,可以解决传统的智能床垫在控制方式上较为复杂,往往需要用户通过遥控器或手机去控制智能床垫中的集成设备,而寻找遥控器或手机的过程,令用户十分头疼。因此传统的智能床垫控制方式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床垫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智能中控以及执行设备,所述智能中控与所述执行设备连接,所述执行设备设置于床垫中;

所述智能中控用于,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和/或用户状态,控制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执行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动作,和/或,控制与所述用户状态对应的执行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状态对应的动作,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床垫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智能中控以及执行设备,所述智能中控与所述执行设备连接,所述执行设备设置于床垫中;所述智能中控用于,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和/或用户状态,控制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执行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动作,和/或,控制与所述用户状态对应的执行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状态对应的动作,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上述系统,通过智能中控控制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动作以及用户状态对应的动作。无需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移动终端控制所述床垫执行不同动作,从而简化了床垫的控制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床垫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状态检测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压力信号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交互终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传统的智能床垫在控制方式上较为复杂,往往需要用户通过遥控器或手机去控制智能床垫中的集成设备,而寻找遥控器或手机的过程,令用户十分头疼。因此传统的智能床垫控制方式较为复杂。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床垫控制系统,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床垫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床垫包括交互终端11、床体12、智能中控131、执行设备133、执行设备134、采集设备132以及采集设备135。其中,智能中控131与交互终端11、执行设备133、执行设备134、采集设备132、采集设备135连接。需要强调的是,图1仅仅是示例作用,对于图1中的设备的类型、形状、位置、大小以及数量,不做任何限定,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设备的数量可以更多或更少。

采集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第一麦克风和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数据。其中,第一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压电薄膜传感器或微动传感器等。执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承重电机、振动电机、电动推杆、灯带以及发热片,用于执行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动作或用户状态对应的动作。其中,所述升降电机用于调节用户躯体受力;所述振动电机用于振动;所述电动推杆用于升降所述床垫的指定区域;所述灯带用于发亮;所述发热片用于根据发热。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床垫控制系统。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床垫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控制系统包括智能中控131和交互终端11。所述智能中控131与所述交互终端11连接。智能中控131与所述交互终端11之间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其中,智能中控131中的智能中控13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可以理解的是,在智能中控131中还可以包括其他模块,例如电源模块。

所述智能中控131用于,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和/或用户状态,控制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执行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动作,和/或,控制与所述用户状态对应的执行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状态对应的动作,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床垫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智能中控以及执行设备,所述智能中控与所述执行设备连接,所述执行设备设置于床垫中;所述智能中控用于,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和/或用户状态,控制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执行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动作,和/或,控制与所述用户状态对应的执行设备执行与所述用户状态对应的动作,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为用户触发的控制指令。上述系统,通过智能中控控制第一控制指令对应的动作以及用户状态对应的动作。无需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移动终端控制所述床垫执行不同动作,从而简化了床垫的控制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采集设备,如图1中的第一麦克风132和第一传感器133。智能中控131与第一麦克风132、第一传感器133连接。

其中,图2中的发热片134、灯带135、电动推杆136、振动电机137以及承重电机138为执行设备。智能中控131与热片134、灯带135、电动推杆136、振动电机137、承重电机138连接。需要强调的是,图2仅仅是示例作用,对于图2中的设备的类型以及数量,不做任何限定,在实际应用场景中设备的数量可以更多或更少。

所述智能中控131设置于床垫中。智能中控131通过采集设备(如图2所示的第一麦克风132和/或第一传感器133)采集用户数据。并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智能中控131。

所述智能中控131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数据,确定用户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床垫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采集设备,采集设备用于采集用户数据,并将所述用户数据发送给所述智能中控。使得智能中控根据所述用户数据,确定用户状态。并通过智能中控控制用户状态对应的动作。无需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移动终端控制所述床垫执行不同动作,从而简化了床垫的控制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中控131用于根据用户数据,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以及体征数据,所述睡眠状态是指睡眠周期中的睡眠阶段。所述睡眠状态包括睡眠周期中的睡眠阶段。睡眠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入睡阶段、浅睡阶段、熟睡阶段以及深睡阶段。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对于睡眠阶段的划分仅仅是示例作用,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对睡眠阶段的划分可以更多或更少,例如:可将睡眠阶段进行分级划分为:一级阶段、二级阶段、三级阶段、四级阶段以及五级阶段等,随着层级的递增,代表睡眠程度越深。

一方面,由于同一个用户在不同睡眠阶段,对执行设备的使用需求不同。例如:当用户处在入睡阶段时,往往需要打开音响(播放睡眠音乐进行助眠)、关闭灯带、打开按摩器或关闭窗帘等动作,当用户处在深睡阶段时,往往需要关闭音响、关闭按摩器或调整空调温度等动作。故本实施例识别用户的睡眠阶段,以根据睡眠阶段执行不同的动作。另一方面,由于每个用户的习惯不同,不同用户在同一睡觉阶段下,对执行设备的使用需求不同。故,本实例分别识别用户的睡眠阶段和用户信息,以满足不同用户在不同睡眠阶段下的使用需求。

首先,床垫中的智能中控131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以及体征数据。

其中,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过程如下:床垫中的传感器(可以是微动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等)采集人体生理数据(例如:姿态数据、体动数据或脑电波信号)。智能中控131获取传感器采集的人体生理数据,并根据人体生理数据,识别用户的睡眠状态。例如,采集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产生的脑电信号。读取预先训练的睡眠状态识别模型,将脑电信号输入睡眠状态识别模型中,得到由睡眠状态识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识别结果。

其中,体征数据用于识别不同用户。体征数据包括但不限于身高数据、体重数据、热成像图像或超声波图像等一种数据或多种数据之间的结合。热成像图像或超声波图像中的成像内容可以是用户整个躯体的图像,也可以是用户局部躯体的图像。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体征数据匹配与所述体征数据对应的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用于区分不同用户。

本申请提供了三种匹配用户信息的方式:

方式一:当体征数据为身高数据以及体重数据时。处理器获取预存的不同用户的历史身高数据和历史体重数据,将历史身高数据与当前身高数据进行对比,将历史体重数据与当前体重数据进行对比,以匹配对应的用户信息。

其中,由于用户的体重和身高在不同时刻,存在一定变化。在对比数据过程中,可允许一定的误差范围。如:用户的历史身高数据为175.0cm(厘米),误差范围为1cm,若当前身高数据为175.6cm,则视为匹配成功。

为了提高匹配的准确度,可根据身高数据以及体重数据,共同匹配对应的用户信息。也可单独根据身高数据或体重数据,匹配对应的用户信息。

方式二:当体征数据为热成像图像或超声波图像时(由于在夜晚时,环境光线昏暗,无法通过摄像头采集用户的躯体图像,故通过热成像技术和超声波技术采集用户躯体的热成像图像和超声波图像)。可通过预先训练好的图像识别模型,识别与体征数据对应的用户信息。

其中,由于人体在处于睡眠状态时,睡姿不由自主地发生变化,且不同用户的睡姿习惯不同。可分别训练不同睡姿对应的图像识别模型,以识别不同睡姿下的用户信息。

方式三:当体征数据为热成像图像或超声波图像时。处理器提取热成像图像或超声波图像中的躯体尺寸数据。躯体尺寸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头部宽度数据、肩部宽度数据以及身高数据等一种或多种数据结合而成的数据。

智能中控131根据躯体尺寸数据,匹配与躯体尺寸数据对应的用户信息。

其中,可根据单个躯体尺寸数据,匹配与单个躯体尺寸数据对应的用户信息,也可以根据多个躯体尺寸数据,共同匹配与多个躯体尺寸数据对应的用户信息,以提高匹配准确度。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也可以根据多个躯体尺寸数据间的比例数值,匹配比例数值对应的用户信息。

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也可将上述三种匹配方式结合,共同匹配与体征数据对应的用户信息。即体征数据同时满足上述三种匹配方式的情况下,则确定用户信息匹配成功,以提高匹配准确度。

智能中控131调用所述用户信息在所述睡眠状态下相关联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

用户信息在所述睡眠状态下相关联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可以是系统默认的预设控制信息或用户自定义的预设控制信息,以适应不同用户在指定睡眠状态下对执行设备的使用需求。

智能中控131在获得用户信息以及睡眠状态后,调用所述用户信息在所述睡眠状态下相关联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例如,用户在深度睡眠时,对应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为:打开音响、关闭床垫中的灯带、打开床垫中的按摩器或关闭窗帘等控制信息。可根据实际场景需求进行设定,在此不做任何限定。第一预设控制信息可联动控制多个执行设备,控制执行设备的数量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定,在此不做任何限定。

智能中控131将所述第一预设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预设控制信息对应的执行设备,以使所述执行设备执行所述第一预设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用户数据,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以及体征数据,所述睡眠状态是指睡眠周期中的睡眠阶段;根据所述体征数据匹配与所述体征数据对应的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用于区分不同用户;调用所述用户信息在所述睡眠状态下相关联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将所述第一预设控制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预设控制信息对应的执行设备,以使所述执行设备执行所述第一预设控制信息对应的动作。上述方案,通过体征数据识别不同的用户信息,以根据用户信息在当前睡眠状态下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进行联动控制。与传统的联动控制的触发机制相比,本申请可根据不同用户在不同时段的使用需求,实现个性化联动控制。

具体地,所述智能中控131用于如下步骤:

智能中控131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以及体征数据,所述睡眠状态是指睡眠周期中的睡眠阶段。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体征数据匹配与所述体征数据对应的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用于区分不同用户。

智能中控131调用所述用户信息在所述睡眠状态下相关联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

智能中控131按照预设周期采集环境数据。

由于一些执行设备用于调节环境温度或空气质量等,如空调或空气净化器等。若当前环境数据满足用户需求,则无需控制对应的执行设备,以免造成不需要的用电浪费。故本实施例结合环境数据,决定是否执行第一预设控制信息。其中,环境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温度、环境亮度或环境湿度等等一种或多种数据之间的结合。

若当前环境数据超过阈值,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执行设备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按照预设周期采集环境数据;若当前环境数据超过阈值,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执行设备的步骤。通过上述方案,实现在不同环境情况下的联动控制。

可选地,所述智能中控131还用于如下步骤:

智能中控131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以及体征数据,所述睡眠状态是指睡眠周期中的睡眠阶段。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体征数据匹配与所述体征数据对应的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用于区分不同用户。

智能中控131调用所述用户信息在所述睡眠状态下相关联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

智能中控131按照预设周期采集环境数据。

若当前环境数据超过阈值,则执行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执行设备的步骤。

若后续环境数据低于所述阈值,则停止控制所述执行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若后续环境数据低于所述阈值,则停止控制所述执行设备。通过上述方案,实现在不同环境情况下的联动控制。

具体地,所述智能中控131用于如下步骤:

智能中控131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所述睡眠状态是指睡眠周期中的睡眠阶段。

智能中控131根据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筛选所述压力值大于阈值的压力传感器,作为目标传感器。

床垫中的多个压力传感器均匀地分布在同一平面上。当用户躺在床垫上时,用户躯体下的压力传感器受到挤压,产生压力值。可根据多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以及位置数据,判断用户的身高数据以及体重数据。

其中,由于床垫上可能存在其他物品,同样可以产生压力值。而由用户产生的压力值较大。故本实施例筛选所述压力值大于阈值的压力传感器,作为目标传感器(即筛选用户躯体下的压力传感器,排除其他物品的干扰)。

智能中控131获取所述目标传感器的坐标数据。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坐标数据,计算每个所述目标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智能中控131将多个所述目标传感器之间的最大距离,作为所述身高数据。

智能中控131将多个所述目标传感器的压力值之间的和,作为所述体重数据。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体征数据匹配与所述体征数据对应的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用于区分不同用户。

智能中控131调用所述用户信息在所述睡眠状态下相关联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执行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每个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值,筛选所述压力值大于阈值的压力传感器,作为目标传感器;获取所述目标传感器的坐标数据;根据所述坐标数据,计算每个所述目标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将多个所述目标传感器之间的最大距离,作为所述身高数据;将多个所述目标传感器的压力值之间的和,作为所述体重数据。上述方案,通过身高数据和体重数据识别不同的用户信息,以根据用户信息在当前睡眠状态下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进行联动控制。与传统的联动控制的触发机制相比,本申请可根据不同用户在不同时段的使用需求,实现个性化联动控制。

具体地,所述智能中控131用于如下步骤:

智能中控131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以及体征数据,所述睡眠状态是指睡眠周期中的睡眠阶段。

智能中控131获取预先训练好的图像识别模型。

首先,获取多个样本数据,所述样本数据包括样本热成像图像以及所述样本热成像图像对应的用户信息(也可以是样本超声波图像以及所述样本超声波图像对应的用户信息)。将样本热成像图像输入初始图像识别模型中,得到识别结果。将所述识别结果与样本热成像图像对应的用户信息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初始图像识别模型中的参数,得到预先训练好的图像识别模型。

图像识别模型包括但不限于神经网络模型或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等分类模型。

智能中控131将所述热成像图像或所述超声波图像输入所述图像识别模型中,得到由所述图像识别模型输出的识别结果。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识别结果,匹配与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所述用户信息。

智能中控131调用所述用户信息在所述睡眠状态下相关联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执行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预先训练好的图像识别模型;将所述热成像图像或所述超声波图像输入所述图像识别模型中,得到由所述图像识别模型输出的识别结果;根据所述识别结果,匹配与所述识别结果对应的所述用户信息。上述方案,通过热成像图像或超声波图像识别不同的用户信息,以根据用户信息在当前睡眠状态下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进行联动控制。与传统的联动控制的触发机制相比,本申请可根据不同用户在不同时段的使用需求,实现个性化联动控制。

具体地,所述智能中控131用于如下步骤:

智能中控131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以及体征数据,所述睡眠状态是指睡眠周期中的睡眠阶段。

智能中控131采集所述热成像图像或超声波图像中用户的多个躯体尺寸数据;所述躯体尺寸数据包括头部宽度数据、肩部宽度数据以及身高数据。

不同用户对应的躯体尺寸不同,故本实施例通过躯体尺寸数据,匹配与躯体尺寸数据对应的所述用户信息。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多个躯体尺寸数据,匹配与所述多个躯体尺寸数据对应的所述用户信息。

由于在多个用户中,可能存在一致的单个躯体尺寸数据。故本实施例采用多个躯体尺寸数据共同匹配多个躯体尺寸数据对应的所述用户信息,以区分不同用户信息。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也可以根据多个躯体尺寸数据之间的比例数值,匹配比例数值对应的用户信息。

智能中控131调用所述用户信息在所述睡眠状态下相关联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第一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执行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集所述热成像图像或超声波图像中用户的多个躯体尺寸数据;所述躯体尺寸数据包括头部宽度数据、肩部宽度数据以及身高数据;根据所述多个躯体尺寸数据,匹配与所述多个躯体尺寸数据对应的所述用户信息。上述方案,通过躯体尺寸数据识别不同的用户信息,以根据用户信息在当前睡眠状态下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进行联动控制。与传统的联动控制的触发机制相比,本申请可根据不同用户在不同时段的使用需求,实现个性化联动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体征数据识别不同的用户信息,以根据用户信息在当前睡眠状态下的第一预设控制信息,进行联动控制。与传统的联动控制的触发机制相比,本申请可根据不同用户在不同时段的使用需求,实现个性化联动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中控131用于根据所述用户数据,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长内的睡眠信息,所述睡眠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的睡眠深度。将所述睡眠信息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中,得到由所述睡眠障碍识别模型输出的所述用户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所述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内源性睡眠障碍、精神疾病性睡眠障碍或躯体疾病性睡眠障碍。根据所述睡眠障碍类型,匹配所述睡眠障碍类型相关联的预设设置信息。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执行设备进行设置。

智能中控131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长内的睡眠信息,所述睡眠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的睡眠深度。

人体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为两个时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非快速眼动睡眠期中分为四期: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以及深睡期。正常成年人入睡后,首先进入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通常依次为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熟睡期→浅睡期等期,历时70分钟至100分钟不等,随即转入快速眼动睡眠期,约5分钟至15分钟,完成一次睡眠周期。

而睡眠障碍是由不同睡眠阶段或觉醒阶段出现紊乱而导致睡眠异常。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

①发生在睡眠初期,表现为很难入睡,也是最常见的失眠症。

②全夜时醒时睡。

③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期,患者过早苏醒,不能再入睡。

④白昼多眠或瞌睡过多,或者夜间睡眠过久,无法觉醒。

不同的睡眠障碍在不同睡眠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而不同睡眠障碍需要不同的辅助手段,以缓解睡眠障碍,即“对症下药”,达到最好的缓解效果。故本实施例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长内的睡眠信息,以识别用户的睡眠障碍类型。

其中,预设时长可以是整个夜晚或夜晚某个时段等,在此不做限定。睡眠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睡眠曲线图等。

智能中控131将所述睡眠信息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中,得到由所述睡眠障碍识别模型输出的所述用户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所述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内源性睡眠障碍、精神疾病性睡眠障碍或躯体疾病性睡眠障碍。

智能中控131将睡眠信息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中,得到由所述睡眠障碍识别模型输出的用户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其中,睡眠障碍识别模型包括神经网络模型或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等分类模型。

睡眠障碍包括但不限于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内源性睡眠障碍、精神疾病性睡眠障碍或躯体疾病性睡眠障碍等。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执行设备进行设置,以使所述执行设备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执行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动作。

由于睡眠的好坏,与睡眠环境关系密切,故本实施通过根据睡眠障碍类型设置不同的第四工作模式,以缓解睡眠障碍。

不同的睡眠障碍类型对应不同的预设设置信息。预设设置信息可以是系统默认的设置信息或用户自定义的设置信息,以适应不同睡眠障碍下对执行设备的使用需求,进而改变睡眠环境,达到缓解睡眠障碍的效果。例如:精神疾病性睡眠障碍是由于神经紧绷,引起睡眠障碍,此时缓解睡眠障碍的目的是放松身心,故预设设置信息可以为打开音响(播放助眠音乐)、打开按摩器以及打开香薰等第四工作模式对应的设置信息,以调节用户的睡眠环境。又例如:躯体疾病性睡眠障碍是由于躯体不适,引起睡眠障碍,此时缓解睡眠障碍的目的为缓解躯体不适,故预设设置信息可以为打开按摩器、调节床垫软硬程度至预设数值或调节空调至预设温度等第四工作模式对应的设置信息。又例如:嗜睡睡眠障碍是由于沉睡过度,引起睡眠障碍,故此时缓解睡眠障碍的目的是在预定时间唤醒用户,故预设设置信息可以为开灯、打开窗帘、打开音响(唤醒音乐)以及打开震动器等第四工作模式对应的设置信息。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执行设备进行设置,以使所述执行设备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执行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用户数据,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长内的睡眠信息,所述睡眠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的睡眠深度;将所述睡眠信息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中,得到由所述睡眠障碍识别模型输出的所述用户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所述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内源性睡眠障碍、精神疾病性睡眠障碍或躯体疾病性睡眠障碍;根据所述睡眠障碍类型,匹配所述睡眠障碍类型相关联的预设设置信息;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执行设备进行设置,以使所述执行设备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执行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动作。上述方案,通过睡眠信息识别睡眠障碍类型,以根据不同的睡眠障碍类型设置执行设备的预设设置信息。无需依赖用户设置执行设备的预设设置信息。

具体地,所述智能中控131用于如下步骤:

智能中控131按照预设采样频率采集用户在不同时刻对应的睡眠深度。

睡眠深度的采集方法如下:传感器采集人体心率、呼吸频率、体动、鼾声以及脑电信号中的一种或多种生物特征信息。处理器对预设时长内采集的一个或多个生物特征信息的时间序列进行时域低通滤波,获得时域序列,同时对传感器信号时间序列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得频域序列。处理器对时域序列和频域序列进行平滑滤波降采样,形成传感器时频向量,将传感器时频向量输入到采用全连接结构的稀疏自编码深度学习网络中,提取最优特征。处理器将最优特征输入到Softmax分类器中,得到识别结果,所述识别结果可以为一定精度的数值,所述数值用于表示睡眠深度,以完成对睡眠深度的采集。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不同时刻以及所述不同时刻对应的睡眠深度,生成所述睡眠曲线图。

将不同时刻以及不同时刻对应的睡眠深度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拟合成睡眠曲线图,直观地反映睡眠各个阶段的动态变化。

智能中控131将所述睡眠信息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中,得到由所述睡眠障碍识别模型输出的所述用户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所述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内源性睡眠障碍、精神疾病性睡眠障碍或躯体疾病性睡眠障碍。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睡眠障碍类型,匹配所述睡眠障碍类型相关联的预设设置信息。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执行设备进行设置,以使所述执行设备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执行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按照预设采样频率采集用户在不同时刻对应的睡眠深度;根据所述不同时刻以及所述不同时刻对应的睡眠深度,生成所述睡眠曲线图。通过上述方案,采集用户的睡眠曲线图,进而识别不同的睡眠障碍类型,以根据不同的睡眠障碍类型设置执行设备的设置信息。无需依赖用户设置执行设备的设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智能中控131还用于如下步骤:

智能中控131按照预设采样频率采集用户在不同时刻对应的睡眠深度。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不同时刻以及所述不同时刻对应的睡眠深度,生成所述睡眠曲线图。

智能中控131将所述睡眠曲线图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得到由所述睡眠障碍识别模型输出的所述用户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睡眠障碍类型,匹配所述睡眠障碍类型相关联的预设设置信息。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执行设备进行设置,以使所述执行设备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执行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睡眠曲线图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得到由所述睡眠障碍识别模型输出的所述用户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通过上述方案,识别不同的睡眠障碍类型,以根据不同的睡眠障碍类型设置执行设备的设置信息。无需依赖用户设置执行设备的设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智能中控131还用于如下步骤:

智能中控131按照预设采样频率采集用户在不同时刻对应的睡眠深度。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不同时刻以及所述不同时刻对应的睡眠深度,生成所述睡眠曲线图。

智能中控131获取多个样本数据,所述样本数据包括样本睡眠曲线图以及所述样本睡眠曲线图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

智能中控131将所述样本睡眠曲线图输入初始图像识别模型中,得到识别结果。

智能中控131将所述识别结果与所述样本睡眠曲线图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初始图像识别模型中的参数,得到所述预先训练好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

智能中控131将所述睡眠曲线图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得到由所述睡眠障碍识别模型输出的所述用户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睡眠障碍类型,匹配所述睡眠障碍类型相关联的预设设置信息。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执行设备进行设置,以使所述执行设备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执行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多个样本数据,所述样本数据包括样本睡眠曲线图以及所述样本睡眠曲线图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将所述样本睡眠曲线图输入初始图像识别模型中,得到识别结果;将所述识别结果与所述样本睡眠曲线图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进行对比,得到对比结果;根据所述对比结果,调整所述初始图像识别模型中的参数,得到所述预先训练好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上述方案,通过预先训练好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识别不同的睡眠障碍类型,以根据不同的睡眠障碍类型设置执行设备的设置信息。无需依赖用户设置执行设备的设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智能中控131还用于如下步骤:

智能中控131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长内的睡眠信息,所述睡眠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的睡眠深度。

智能中控131将所述睡眠信息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中,得到由所述睡眠障碍识别模型输出的所述用户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所述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内源性睡眠障碍、精神疾病性睡眠障碍或躯体疾病性睡眠障碍。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睡眠障碍类型,匹配所述睡眠障碍类型相关联的预设设置信息。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执行设备进行设置,以使所述执行设备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执行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动作。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睡眠信息,获取用户入睡时刻。

由于不同的用户入睡时间不同,故本实施根据不同用户的入睡时间设定执行设备的执行时刻,以更好得达到缓解睡眠障碍的效果。

智能中控131将所述入睡时刻设置为所述执行设备的执行时刻。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睡眠信息,获取用户入睡时刻。将所述入睡时刻设置为所述执行设备的执行时刻。上述方案,根据不同用户的睡眠习惯,设置不同的执行时间,以适应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可选地,一种用户群体类型对应一个睡眠障碍识别模块,所述智能中控131还用于如下步骤:

在所述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长内的睡眠信息之前,智能中控131识别用户的用户群体类型。

识别用户群体类型的过程如下:智能中控131获取用户在预设时段内,每次离开所述床垫的离床时长。智能中控131统计所述离床时长超过预设时长的离床次数。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离床次数,确定所述用户群体类型,其中,不同年龄段类型对应不同的离床次数。

夜尿是人体在睡眠过程中的一种特性。在不同的年龄段,夜尿次数具有一定的特征。例如,正常成人夜间不起床,或者夜尿次数小于2次。而在老年群体中,由于肾的浓缩功能随年龄的升高而降低,夜间由于平卧位时肾血流量增加使排尿量增加,导致夜尿次数增多。故,本实施例根据夜尿次数识别用户群体类型。

智能中控131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长内的睡眠信息,所述睡眠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用户的睡眠深度。

智能中控131将所述睡眠信息输入所述用户群体类型对应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中,得到由所述群体类型对应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输出的所述用户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睡眠障碍类型,匹配所述睡眠障碍类型相关联的预设设置信息。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执行设备进行设置,以使所述执行设备根据所述预设设置信息执行所述预设设置信息对应的动作。

本实施例通过,在所述获取用户在预设时长内的睡眠信息之前,识别用户的用户群体类型;所述将所述睡眠信息输入预先训练好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中,得到由所述睡眠障碍识别模型输出的所述用户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包括:将所述睡眠信息输入所述用户群体类型对应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中,得到由所述群体类型对应的睡眠障碍识别模型输出的所述用户对应的睡眠障碍类型。上述方案,通过睡眠信息识别睡眠障碍类型,以根据不同的睡眠障碍类型设置执行设备的预设设置信息。无需依赖用户设置执行设备的预设设置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中控131用于当检测到用户打鼾时,根据所述用户数据,获取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所述睡眠状态包括睡眠周期中的睡眠阶段。

由于用户在打鼾时,伴随着较为明显的粗鸣声。故本实施例通过床垫中的第一麦克风采集用户打鼾时,产生的声音信号。并将声音信号传输至床垫中的智能中控131,以通过智能中控131识别声音信号是否为鼾声。其中,识别声音信号是否为鼾声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信号处理识别以及预设模型识别等等方法。例如,获得鼾声的音频信号数据;对获取的音频信号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鼾声信号段;将待诊断的鼾声音频数据输入到预先训练好的鼾声识别网络,得到由鼾声识别网络输出的鼾声识别结果。

智能中控131在确定用户处于打鼾状态后,获取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所述睡眠状态包括睡眠周期中的睡眠阶段。睡眠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入睡阶段、浅睡阶段、熟睡阶段以及深睡阶段。其中,入睡阶段、浅睡阶段、熟睡阶段以及深睡阶段分别对应睡眠周期中依次递进的四个阶段。随着时间顺序,用户由入睡阶段至浅睡阶段,由浅睡阶段至熟睡阶段、由熟睡阶段至深睡阶段。即睡眠状态中的睡眠阶段是由浅至深进行的。而随着睡眠程度的加深,用户神经兴奋性下降,全身肌肉松弛。而喉部的颏舌肌和膈肌放松,使得上气道塌陷,导致咽部组织堵塞,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产生涡流并引起振动,从而出现鼾声。

可以理解的是,在用户处于熟睡阶段或深睡阶段时,较容易出现鼾声,若此时调整用户的睡眠阶段(例如:将深睡阶段调整至熟睡阶段或浅睡阶段),提高神经兴奋性,使全身肌肉收缩,可缓解上气道塌陷,从而减轻或消除鼾声。故,本实施例通过调整用户的睡眠状态,控制打鼾。

其中,识别睡眠状态的方式可以通过获取用户的生物信息参数(例如:姿态数据、体动数据或脑电波信号),并根据生物信息参数,识别用户的睡眠状态。例如,采集用户在睡眠过程中产生的脑电信号。读取预先训练的睡眠状态识别模型,将脑电信号输入睡眠状态识别模型中,得到由睡眠状态识别模型输出的睡眠状态识别结果。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对于睡眠阶段的划分仅仅是实例作用,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对睡眠阶段的划分可以更多或更少,例如:可将睡眠阶段进行分级划分为:一级阶段、二级阶段、三级阶段、四级阶段以及五级阶段等,随着层级的递增,代表睡眠程度越深。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由于鼾声的分贝值大小,代表用户打鼾程度的深浅。而较浅的鼾声对用户的影响较小,无需止鼾。故本实施例在当检测到用户打鼾,且鼾声的分贝值超过第一阈值,获取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若鼾声的分贝值未超过第一阈值,则无需获取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

智能中控131若所述睡眠状态为第一睡眠阶段时,则调用与所述第一睡眠阶段相关联的第二预设控制信息,所述第二预设控制信息包括所述执行设备的第一控制参数。

由于用户处于不同睡眠阶段时,用户的睡眠深度不同。在睡眠深度较浅时,若采用较大幅度的目标动作,易惊醒用户。而在睡眠深度较深时,若采用较小幅度的目标动作,则达不到调整睡眠状态的效果。故本实施例针对不同的睡眠阶段,预设不同的控制信息,以适应不同睡眠阶段下的止鼾需求。

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以第一睡眠阶段为熟睡阶段,以第二睡眠阶段为深睡阶段为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说明。

当用户处于熟睡阶段(即第一睡眠阶段)时,用户睡眠深度相对较浅,仅需通过较小幅度的目标动作,即可调整用户的睡眠状态。故,本实施例在睡眠状态为第一睡眠阶段时,调用与第一睡眠阶段相关联的第二预设控制信息。第二预设控制信息包括床垫中的执行设备的预设控制信息。而执行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振动器和/或电动靠背等。

其中,第二预设控制信息为系统默认或用户自定义的第一睡眠阶段对应的控制信息,例如,由于在用户处于熟睡阶段时,第二预设控制信息可设置为:“调整振动器至指定频率”或“调整电动靠背至指定角度”。对应的第二预设控制信息,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群体,预设不同的止鼾控制信息。不同群体的划分可以是儿童、青年、壮年或老人等群体,也可以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划分,例如:失眠群体、嗜睡群体或健康群体等等。

智能中控131若所述睡眠状态为第二睡眠阶段时,则调用与所述第二睡眠阶段相关联的第三预设控制信息,所述第三预设控制信息包括所述执行设备以及所述床垫以外的外部设备各自对应的第二控制参数,所述外部设备包括电灯以及音箱;其中,在所述睡眠周期中所述第二睡眠阶段位于所述第一睡眠阶段之后。

当用户处于深睡阶段(即第二睡眠阶段)时,用户睡眠深度相对较深,需通过其他设备辅助执行设备,调整用户的睡眠状态。故本实施例在睡眠状态为第二睡眠阶段时,调用与第二睡眠阶段相关联的第三预设控制信息。第三预设控制信息包括床垫中的执行设备的预设控制信息以及其他设备的预设控制信息。

其中,第三预设控制信息为系统默认或用户自定义的第一睡眠阶段对应的控制信息,例如,由于在用户处于深睡阶段时,第三预设控制信息可设置为:“音箱播放指定音频”以及“调整电灯至指定亮度”。对应的第三预设控制信息,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执行设备执行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对应的第一目标动作;或根据所述第三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执行设备以及所述外部设备执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对应的第二目标动作,以调整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至停止打鼾。

智能中控131根据第二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执行设备执行第一控制参数对应的第一目标动作。例如:当用户处于熟睡阶段时,根据第二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振动器以指定频率进行振动,让用户感知到环境的变化。以将用户的睡眠状态由熟睡阶段调整至浅睡阶段,使得神经兴奋性相对上升,颏舌肌和膈肌收缩,缓解用户的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通气,以达到止鼾系统的控制效果。

智能中控131根据第三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执行设备以及其他设备执行第二控制参数对应的第二目标动作。例如:当用户处于深睡阶段时,根据第三预设控制信息,控制音箱播放指定音频,控制电灯至指定亮度,让用户感知到环境的变化。以将用户的睡眠状态由熟睡阶段调整至熟睡阶段或浅睡阶段,使得神经兴奋性相对上升,颏舌肌和膈肌收缩,缓解用户的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通气,以达到止鼾系统的控制效果。其中,目标动作产生的结果可以是一切用户能感知的介质,例如:声、光、震动以及温度等等。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不同用户对不同介质的感知效果不同(例如较为肥胖的用户,对于振动的感知能力较差,当对声音和光的感知能力较强),故可根据用户信息,预先设定不同的目标动作,以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

可选地,所述智能中控131还用于如下步骤:

当检测到用户打鼾时,获取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所述睡眠状态包括睡眠周期中的睡眠阶段。

若所述睡眠状态为第一睡眠阶段时,则调用与所述第一睡眠阶段相关联的第二预设控制信息,所述第二预设控制信息包括所述执行设备的第一控制参数;

若所述睡眠状态为第二睡眠阶段时,则调用与所述第二睡眠阶段相关联的第三预设控制信息,所述第三预设控制信息包括所述执行设备以及所述床垫以外的外部设备各自对应的第二控制参数,所述外部设备包括电灯以及音箱;其中,在所述睡眠周期中所述第二睡眠阶段位于所述第一睡眠阶段之后;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执行设备执行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对应的第一目标动作;或根据所述第三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执行设备以及所述外部设备执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对应的第二目标动作,以调整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至停止打鼾。

智能中控131若确定所述用户后续的睡眠状态为目标睡眠阶段,则控制所述执行设备和/或所述其他设备停止执行目标动作;其中,所述目标睡眠阶段为停止打鼾时对应的睡眠阶段。

由于执行设备执行目标动作后,用户的睡眠状态发生实时变化。若此时执行设备持续执行目标动作,可能会惊醒用户。故智能中控131需按照预设周期获取用户的睡眠状态,以实时控制执行设备。其中,预设周期可根据实际场景而定,在此不做限定。

而当用户处于睡眠深度较浅对应的睡眠阶段(即目标睡眠阶段)时,神经兴奋性相对上升,颏舌肌和膈肌收缩,已达到停止打鼾的效果,则执行设备和/或其他设备无需继续执行目标动作。故本实施例在确定用户后续的睡眠状态为目标睡眠阶段时,则控制执行设备和/或其他设备停止执行目标动作。其中,目标睡眠阶段包括但不限于入睡阶段、浅睡阶段或熟睡阶段等停止打鼾时对应的睡眠状态。

智能中控131当检测到所述用户的鼾声低于第二分贝阈值时,则控制执行设备停止执行目标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若确定用户后续的睡眠状态为目标睡眠阶段,则控制执行设备和/或其他设备停止执行目标动作。通过上述方案,实时识别用户的睡眠状态,并根据不同的睡眠状态,控制执行设备和/或其他设备执行控制参数对应的目标动作,以调整所述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进而控制用户打鼾。

可选地,所述智能中控131还用于如下步骤:

智能中控131当检测到用户打鼾时,获取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所述睡眠状态包括睡眠周期中的睡眠阶段。

智能中控131获取环境数据。

智能中控131获取环境数据。其中,环境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亮度或环境温度等。

智能中控131若所述睡眠状态为第一睡眠阶段时,则调用与所述第一睡眠阶段相关联的第二预设控制信息,所述第二预设控制信息包括所述执行设备的第一控制参数。

智能中控131若所述睡眠状态为第二睡眠阶段时,则调用与所述第二睡眠阶段相关联的第三预设控制信息,所述第三预设控制信息包括所述执行设备以及所述床垫以外的外部设备各自对应的第二控制参数,所述外部设备包括电灯以及音箱;其中,在所述睡眠周期中所述第二睡眠阶段位于所述第一睡眠阶段之后。

若所述睡眠状态为第二睡眠阶段时,智能中控131调用所述第二睡眠阶段与所述环境数据相关联的所述其他设备对应的第四预设控制信息,所述第三预设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三预设控制信息以及所述第四预设控制信息。

由于不同用户所处的环境迥异,造成其他设备执行目标动作后产生的效果不同,甚至导致惊醒用户,例如:当目标动作为电灯亮度调整至预设亮度时,在环境亮度较暗的情况下,用户感知电灯发出的亮度的敏感度较强,若亮度变化过大,可能导致惊醒用户。而在环境亮度较高的情况下,用户感知电灯发出的亮度的敏感度较弱,可能导致无法调整用户的睡眠状态。故本实施例根据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和环境数据,调用对应的第四预设控制信息。

智能中控131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执行设备执行第一控制参数对应的第一目标动作;或根据所述第三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执行设备以及所述其他设备执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对应的第二目标动作,以调整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至停止打鼾。

智能中控131当检测到所述用户的鼾声低于第二分贝阈值时,则控制执行设备停止执行目标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环境数据。若所述睡眠状态为第二睡眠阶段时,调用所述第二睡眠阶段与所述环境数据相关联的所述其他设备对应的第四预设控制信息。通过上述方案,根据不同环境数据,获取其他设备对应的第四预设控制信息,以实现根据不同的环境数据,调整用户的睡眠状态。

可选地,所述智能中控131还用于如下步骤:

当检测到用户打鼾时,智能中控131获取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所述睡眠状态包括睡眠周期中的睡眠阶段。

智能中控131获取所述用户处于所述床垫上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每个第一位置中都设置相同的所述执行设备。

由于床垫通常为双人床,当两人同时使用时,两个用户通常分布在床垫左侧与右侧,而需要止鼾系统的控制用户可能仅仅只是其中一个。为了避免影响不需要止鼾用户的睡眠。故本实施例,通过识别用户所处的第一位置,以根据第一位置信息控制执行设备和/或其他设备执行目标动作。其中,本实施例所提到的用户是指需要止鼾系统的控制用户。

若所述睡眠状态为第一睡眠阶段时,则调用与所述第一睡眠阶段相关联的第二预设控制信息,所述第二预设控制信息包括所述执行设备的第一控制参数。

若所述睡眠状态为第二睡眠阶段时,则调用与所述第二睡眠阶段相关联的第三预设控制信息,所述第三预设控制信息包括所述执行设备以及所述床垫以外的外部设备各自对应的第二控制参数,所述外部设备包括电灯以及音箱;其中,在所述睡眠周期中所述第二睡眠阶段位于所述第一睡眠阶段之后;。

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执行设备执行所述第一控制参数对应的第一目标动作;或根据所述第三预设控制信息,控制所述执行设备以及所述外部设备执行所述第二控制参数对应的第二目标动作,以调整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至停止打鼾。

床垫中每个第一位置都设置有对应的麦克风以及执行设备。当得到第一位置信息后,智能中控131根据第一位置信息控制第一位置对应的执行设备执行预设控制信息的第一目标动作或第二目标动作。例如:根据第一位置信息,选择左侧或右侧的电动靠背,抬升预设角度。又例如:根据第一位置信息,选择左侧或右侧的振动器,以指定频率振动。

当检测到所述用户的鼾声低于第二分贝阈值时,则智能中控131控制执行设备停止执行目标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户打鼾时,获取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若所述睡眠状态为第一睡眠阶段时,则调用与所述第一睡眠阶段相关联的第二预设控制信息;若所述睡眠状态为第二睡眠阶段时,则调用与所述第二睡眠阶段相关联的第三预设控制信息;以调整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至停止打鼾。由于不同的睡眠状态,用户神经的兴奋性不同。若用户神经保持较高的兴奋性,可缓解上气道堵塞,进而控制打鼾。故本申请通过上述方案,实时识别用户的睡眠状态,并根据不同的睡眠状态,控制执行设备和/或其他设备执行控制参数对应的目标动作,以调整所述用户当前的睡眠状态,进而控制用户打鼾。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数据包括压力信号。相应的,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压电薄膜传感器;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用于采集由心脏搏动和胸腔起伏产生的所述压力信号;所述压力信号用于判断用户状态,用户状态包括睡眠状态和清醒状态。请参见图3,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状态检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床垫21中包括第一传感器133。当用户躺在床垫21上时,用户的胸腔31位于第一传感器133上方。当用户心脏搏动和胸腔起伏时,第一传感器133采集压力信号。压力信号如图4所示,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压力信号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压力信号包括呼吸信号41(由胸腔起伏产生)以及脉搏信号42(由心脏搏动产生)。根据呼吸信号41得到用户的呼吸频率,根据脉搏信号42得到用户脉搏频率。而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和清醒状态时,对应的呼吸频率和脉搏频率不同。故可根据呼吸信号41和脉搏信号42,匹配对应的用户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压力信号获取用户状态,以调用与所述用户状态相关联的工作模式。进而实现床垫系统的不同工作模式。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用户状态还可以是在床状态和离床状态。若确定所述用户状态为在床状态,且所述在床状态的时长超过第一预设时长,则调用与所述在床状态相关联的工作模式(即助眠模式)。若确定所述用户状态为离床状态,则调用与所述离床状态相关联的工作模式。其中,在床状态和离床状态可根据人体体征数据,进行识别,例如:基于压力检测传感器检测的压力电信号获得压力信息,基于微动信号传感器检测的微动电信号获得数字化的微动采样信号,结合压力信息和微动采样信号确定用户是否处于在床状态。

在床状态相关联的工作模式可以是系统默认的预设控制信息或用户自定义的预设控制信息,以适应用户处于在床状态下对床垫的使用需求。例如,可将在床状态相关联的工作模式设置为发热片134调至二挡、打开振动电机137或调整灯带135亮度等预设控制信息。

离床状态相关联的工作模式可以是系统默认的预设控制信息或用户自定义的预设控制信息,以适应用户处于离床状态下对床垫的使用需求。例如,可将在床状态相关联的工作模式设置为关闭发热片134、关闭振动电机137或关闭灯带135等预设控制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智能中控调用与用户状态相关联的工作模式,并根据所述工作模式,控制执行设备。无需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移动终端控制所述床垫不同动作,从而简化了床垫的控制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交互终端11。所述交互终端11包括第二处理器111、实体按键117以及第二传感器113;所述实体按键117与所述第二处理器111连接;所述第二传感器113与所述第二处理器117连接。其中,第二处理器11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第二传感器113用于采集环境数据。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温度传感器或湿度传感器等。当第二传感器113采集到环境数据后,将环境数据发送至所述智能中控131。

所述实体按键117用于采集用户触发的触发信号。当用户按下实体按键117产生触发信号后,实体按键117将触发信号发送至第二处理器111。实体按键117可以包括控制不同嵌入式设备的按键、控制不同工作模式(助眠模式以及观影模式等等)的按键以及用户交互的按键等等。

第二处理器111用于响应于用户触发的触发信号,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智能中控。所述交互终端还用于当所述环境数据超过第一阈值时,生成所述环境数据对应的第二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智能中控131,以使所述智能131中控控制与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对应的执行设备执行与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对应的动作。

所述交互终端11还可以包括拓展SD卡槽或夜灯等等。

在本实施中,所述系统还包括交互终端,所述交互终端与所述智能中控连接,所述交互终端用于响应于用户触发的触发信号,生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并将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智能中控。无需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移动终端控制所述床垫的执行不同动作,从而简化了床垫的控制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器111还用于当所述环境数据超过第一阈值,调用与所述环境数据相关联的第一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处理器111用于调用与所述环境数据相关联的第一工作模式,并将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传输至智能中控131;以通过智能中控131,控制所述执行设备执行所述第一工作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环境数据控制所述床垫不同动作。无需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移动终端控制所述床垫不同动作,从而简化了床垫的控制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交互终端11,还包括屏幕116、扬声器115以及通信单元114;

所述屏幕116用于显示交互数据。

所述扬声器115用于播放音频数据。

所述通信单元114用于接入以太网,用于向外部设备发送第三控制指令,以控制外部设备。

在本实施中,交互终端,还包括屏幕、扬声器以及通信单元;所述屏幕用于显示交互数据;所述扬声器用于播放音频数据;所述通信单元用于建立无线通信。无需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移动终端控制所述床垫不同动作,从而简化了床垫的控制方式。

如图2所示,所述交互终端11还包括第二麦克风118;所述第二麦克风118与第二处理器111连接;第二麦克风118用于采集音频信号。

相应的,第二处理器111还用于根据所述音频信号,进行语音识别,得到语音控制指令;并将语音控制指令传输至所述智能中控131,以通过智能中控131控制所述床垫不同动作。例如:当第二麦克风采118集到用户发出的“打开助眠模式”的语音控制信号。处理器111根据语音控制信号,得到打开助眠模式的指令,并将打开助眠模式的指令传输至智能中控131,以通过所述智能中控131控制床垫执行对应动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服务器以及移动终端。请参见图5,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交互终端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移动终端52与所述服务器51连接;所述服务器52与所述交互终端11连接;

所述服务器51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52,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交互终端11用于与所述服务器51,进行数据交互。

在本实施中,控制系统,还包括服务器以及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服务器连接;所述服务器与所述交互终端连接;所述服务器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进行数据交互;所述交互终端用于与所述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无需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移动终端控制所述床垫不同动作,从而简化了床垫的控制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中控131还用于接收移动终端52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并根据远程控制指令,并执行所述远程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其中,所示远程控制指令由移动终端52发送至服务器51,由服务器51转发至交互终端11,由交互终端11转发至智能中控131。

在本实施例中,智能中控还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远程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远程控制指令,并执行所述远程控制指令对应的操作。无需用户通过遥控器或移动终端控制所述床垫不同动作,从而简化了床垫的控制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工作模式为记忆模式时,用户自行控制执行设备执行对应的操作,例如:发热片134调为一档、推杆136下降至0度或关闭振动电机137。用户控制的方式包括通过实体开关控制、遥控器控制或移动终端控制。在执行设备执行对应的操作后,用户可通过按下实体按键117触发记忆模式的指令。处理器111响应于触发记忆模式的指令,将执行设备的当前状态信息设置为预设工作模式的控制信息。用户可将不同的记忆模式对应不同实体按键117,并通过不同的实体按键117触发记忆模式。还可将实体按键117的按键时长作为不同的指令,例如:当短按实体按键117时,触发执行对应记忆模式的指令,当长按实体按键117时,触发设置对应记忆模式是指令。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麦克风132用于采集用户语音信号,并将用户语音信号传输至智能中控131。通过智能中控131判断用户是否处于打鼾状态。若用户处于打鼾状态,则调用与所述打鼾状态相关联的工作模式。其中,打鼾状态相关联的工作模式可以是调节推杆136上升角度或启动振动电机137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交互终端11中的扬声器115用于唤醒用户。用户通过预设唤醒时间,启动唤醒模式。若当前时间为唤醒时间,则调用与所述唤醒状态相关联的工作模式。唤醒状态相关联的工作模式可以是开启扬声器115播放指定音频、调节灯带135的亮度以及开启振动电机137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交互终端11还可以用于控制外部设备(例如:室内的电灯、空调或风扇等)。交互终端11与室内设备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床垫的工作模式中也可以包含室内设备的控制信息。例如:当智能中控131识别到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控制床垫中的执行设备和/或通过交互终端11控制室内设备。以实现室内设备和床垫中执行设备之间的联动控制。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床垫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床垫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间。

相关技术
  • 一种牛床垫料装置的控制系统
  • 一种分区控制水暖床垫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148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