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供电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1:00


供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供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电设备。

背景技术

车载供电设备能够向工程车辆进行供电,然而,车载供电设备内设置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用于对车载供电设备中的供电部进行散热,设置冷却装置不仅增大了车载供电设备的体积,而且冷却装置容易发生损坏,提高了车载供电设备的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供电设备。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包括:配电组件;冷却管路,包括管口,与配电组件相对设置,用于冷却配电组件;开关装置,与冷却管路相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管口。

本发明提供的供电设备包括配电组件、冷却管路和开关装置,配电组件能够储存电量,例如,配电组件可以为蓄电池,配电组件存储电量后可以对工程车辆的动力结构、工装结构或其它需要供电的设备进行供电,使得配电组件可作为独立的电源。

供电设备还包括冷却管路,冷却管路用于冷却配电组件,工程车辆工作时,配电组件开始工作,配电组件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避免配电组件发生损坏,通过冷却管路冷却配电组件,从而能够确保配电组件工作时的稳定性,可以设置冷却管路与配电组件相接触,冷却管路内通入冷却液,使得冷却管路能够配电组件进行热交换。

冷却管路上设置有管口,管口能够与外接管路相连接,例如,可以在工程车辆上设置泵体以及外接管路,泵体能够驱动外接管路内的冷却液流动,当外接管路和冷却管路相连接时,泵体驱动冷却液在冷却管路和外接管路内循环流动,实现对配电组件的散热功能。本发明中的配电组件中未设置独立的冷却装置,能够减小配电组件的体积和重量,方便对配电组件进行搬运和安装,配电组件的体积较小,减小配电组件占用空间。而且,由于配电组件中未设置有独立的冷却装置,能够降低由于冷却装置损坏所带来的维护成本。通过冷却液循环流动的方式对配电组件进行散热,外接的散热装置可以仅包括泵体和外接管路,外接的散热装置结构简单,不易发生损坏。

开关装置能够开启或关闭管口,在冷却管路和外接管路连接时,开关装置打开管口,使得冷却液能够流入冷却管路内,将外接管路拆卸于管口时,开关装置关闭管口,避免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流出。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载板升降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设备还包括:供电管理器,与配电组件相连接,用于控制配电组件工作并监测配电组件的工作温度。

在该设计中,供电设备中还设置有供电管理器,供电管理器与配电组件相连接。供电管理器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配电组件工作,当完成配电组件的装配时,供电管理器控制配电组件向用电设备输送满足供电需求的电能,例如确保配电组件所输出的供电电压与用电设备的工作电压相吻合。同时,供电管理器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用于获取配电组件的工作温度,当供电管理器确定获取到的工作温度超出预设温度时,供电管理器可以向用户发出预警或控制配电组件暂停工作,以避免配电组件高温损毁,进而实现优化配电组件结构,提升配电组件智能化程度,提升供电设备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设备还包括:管路接头,与冷却管路相连接,开关装置设于管路接头或冷却管路上;管路插座,与管路接头可拆卸连接;其中,开关装置在管路接头和管路插座连接时打开管口,开关装置在管路接头和管路插座断开连接时关闭管口。

在该设计中,供电设备还包括管路接头和管路插座,管路接头设置在冷却管路上,管路插座与外接管路相连接,外接管路带动管路插座与管路接头连接时,开关装置打开管口,使得冷却液能够流入冷却管路内,冷却液的温度较低,冷却管路能够与配电组件热交换,从而实现对配电组件的散热过程。对外接管路进行拆卸时,管路插座和管路接头断开连接,此时开关装置关闭管口,避免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流出。

通过设置管路插座和管路接头相配合,能够保证开关装置开启或关闭管口的稳定性,降低配电组件的故障率,能够稳定地实现对配电组件的散热以及避免冷却液流出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设备还包括:箱体,配电组件和冷却管路设于箱体中,管路接头与箱体相连接。

在该设计中,配电组件和冷却管路设置在箱体中,箱体能够对配电组件和冷却管路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其它部件与配电组件和冷却管路出现磕碰,避免配电组件和冷却管路由于发生磕碰发生损坏。

配电组件和冷却管路均设置在箱体中,能够提高对配电组件的搬运便利性。而且,只要将箱体固定在安装位置,配电组件和冷却管路就不易发生晃动,即不需要对配电组件和冷却管路分别进行安装固定,减少配电组件的安装步骤,提高对配电组件的装配便利性。

管路接头设置在箱体上,即管路接头不易在箱体内移动,从而便于将管路插座与管路接头进行对应,提高外接管路与冷却管路相连接的便利性。另外,管路接头不易在箱体内晃动,使得管路接头不易发生磕碰,从而降低管路接头的损坏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设备还包括:第一换热管路,与冷却管路相连通,形成循环流路;第一泵体,设于第一换热管路上。

第一换热管路内可以流通冷却液,第一泵体能够驱动第一换热管路内的冷却液流动,当第一换热管路和冷却管路相连接时,第一泵体驱动冷却液在冷却管路和第一换热管路内循环流动,实现对配电组件的散热功能。本发明中将冷却装置分离于配电组件,能够减小配电组件的体积和重量,方便对配电组件进行搬运和安装,配电组件的体积较小,减小配电组件占用空间。而且,由于配电组件中未设置有独立的冷却装置,能够降低由于冷却装置损坏所带来的维护成本。通过冷却液循环流动的方式对配电组件进行散热,外接的散热装置可以仅包括第一泵体和第一换热管路,外接的散热装置结构简单,不易发生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设备还包括:空调器,与第一换热管路相对设置,用于冷却换热管路。

在该设计中,冷却管路在与配电组件进行换热后,冷却管路内的冷却液的温度升高,需要设置散热装置对冷却液进行冷却,使得流经配电组件处的冷却液温度较低,以提高冷却管路与配电组件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设置工作供电设备上的空调器与第一换热管路相对设置,空调器能够冷却第一换热管路中的冷却液,从而使得再次流经配电组件处的冷却液的温度较低。

供电设备中空调器能够对工作人员乘坐的驾驶仓调节温度,通过工程中的空调器对第一换热管路中的冷却液进行散热,不需要额外再设置单独的散热装置,不仅减少了供电设备上的部件数量,还能够有效降低供电设备的生产成本。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设备还包括:空调管理器,连接空调器和供电管理器。

在该设计中,供电设备上还设置有空调管理器,空调管理器与空调器相连接,用于控制空调器工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于供电管理器确定工作温度大于预设温度,空调管理器控制空调器对第一换热管路制冷。

在该设计中,空调管理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工程车辆的驾驶室进行制冷或制热,也可以控制空调器对第一换热管路进行制冷。在此基础上,当完成配电组件和供电设备的连接后,空调管理器与供电管理器相连接。在工作过程中,当供电管理器确定配电组件的当前工作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供电管理器向空调管理器发出控制指令,空调管理器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空调器对第一换热管理进行制冷,以降低第一换热管路和冷却管路中冷却介质的温度,从而实现针对配电组件的制冷,避免配电组件的温度进一步升高。其中,预设温度对应配电组件的最高安全工作温度,当配电组件的工作温度高出预设温度时,配电组件的安全隐患大幅度增加。通过设置该空调管理器,使供电管理器和空调管理器可以联动控制,以实现配电组件的自动化冷却,进而大幅度提升配电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智能化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设备还包括:上装组件;供电线路,连接上装组件和配电组件,配电组件用于对上装组件供电。

在该设计中,供电设备还包括上装组件和供电线路,供电线路能够连接上装组件和配电组件,使得配电组件能够对上装组件进行供电。例如,当供电设备连接混凝土搅拌车时,上装组件可以为驱动搅拌辊转动的动力组件,配电组件能够对动力组件进行供电。或者供电设备连接工程泵车时,上装组件可以为对工程泵车上的折叠臂进行驱动的驱动组件,配电组件能够对驱动组件进行供电。

供电设备还包括第二换热管路,与冷却管路相连通,形成循环流路;第二泵体,设于第二换热管路上。

配电组件能够存储电能,当配电组件的电能即将用尽时,需要使用供电设备对配电组件进行供电,供电设备在对配电组件充电过程中,配电组件同样会发热,所以可以将供电设备上的第二换热管路与冷却管路相连接,第二泵体驱动第二换热管路内的冷却液流动,实现对配电组件的散热功能。同样是将冷却装置分离于配电组件,能够减小配电组件的体积和重量,方便对配电组件进行搬运和安装,配电组件的体积较小,减小配电组件占用车辆上的空间。而且,由于配电组件中未设置有独立的冷却装置,能够降低由于冷却装置损坏所带来的维护成本。通过冷却液循环流动的方式对配电组件进行散热,外接的散热装置可以仅包括第二泵体和第二换热管路,外接的散热装置结构简单,不易发生损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设备还包括:水冷装置,连接第二换热管路和供电管理器;

在该设计中,供电设备上还设置有水冷装置,水冷装置与第二换热管路相连接,水冷装置可以对流入其内部的高温冷却介质散热,以向第二换热管路输出低温冷却介质,从而保证第二换热管路以及与其相连接的冷却管路的冷却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基于供电管理器确定工作温度大于预设温度,供电管理器控制水冷装置工作。

在该设计中,当完成供组件和供电设备的连接后,水冷装置与供电管理器相连接。在工作过程中,当供电管理器确定配电组件的当前工作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供电管理器向水冷装置发出控制指令,水冷装置根据该控制指令对第二换热管路进行制冷,以降低第二换热管路和冷却管路中冷却介质的温度,从而实现针对配电组件的制冷,避免配电组件的温度进一步升高。其中,预设温度对应配电组件的最高安全工作温度,当配电组件的工作温度高出预设温度时,配电组件的安全隐患大幅度增加。该设计实现了配电组件的自动化冷却,进而大幅度提升配电组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智能化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供电设备还包括:充电装置;充电线路,连接充电装置和配电组件,充电装置用于对配电组件充电。

在该设计中,需要对配电组件进行供电时,使用充电线路连接充电装置和配电组件,使得充电装置能够对配电组件进行供电,充电后配电组件能够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配电组件作为独立的供电电源,用电设备移动至工作地点之后,不需要寻找插座等固定电源,而通过配电组件便利地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供电设备的结构关系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供电设备的结构关系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供电设备的结构关系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供电设备的结构关系示意图之四;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管路接头和管路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供电设备,110冷却管路,120供电管理器,130管路接头,140管路插座,150配电组件,210第一换热管路,220空调器,230空调管理器,310第二换热管路,320水冷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供电设备100。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设备100,包括:配电组件150;冷却管路110,包括管口,与配电组件150相对设置,用于冷却配电组件150;开关装置,与冷却管路110相连接,用于打开或关闭管口。

本实施例提供的供电设备100包括配电组件150、冷却管路110和开关装置,配电组件150能够储存电量,例如,配电组件150可以为蓄电池,配电组件150存储电量后可以对车辆或其它需要供电的设备进行供电,使得配电组件150作为独立的电源。

供电设备100还包括冷却管路110,冷却管路110用于冷却配电组件150,供电设备100工作时,配电组件150开始工作,配电组件150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避免配电组件150发生损坏,通过冷却管路110冷却配电组件150,从而能够确保配电组件150工作时的稳定性,可以设置冷却管路110与配电组件150相接触,冷却管路110内通入冷却液,使得冷却管路110能够配电组件150进行热交换。

冷却管路110上设置有管口,管口能够与外接管路相连接,例如,可以在供电设备100上设置泵体以及外接管路,泵体能够驱动外接管路内的冷却液流动,当外接管路和冷却管路110相连接时,泵体驱动冷却液在冷却管路110和外接管路内循环流动,实现对配电组件150的散热功能。本发明中的配电组件150中未设置独立的冷却装置,能够减小配电组件150的体积和重量,方便对配电组件150进行搬运和安装,配电组件150的体积较小,减小配电组件150占用的空间。而且,由于配电组件150中未设置有独立的冷却装置,能够降低由于冷却装置损坏所带来的维护成本。通过冷却液循环流动的方式对配电组件150进行散热,外接的散热装置可以仅包括泵体和外接管路,外接的散热装置结构简单,不易发生损坏。

开关装置能够开启或关闭管口,在冷却管路110和外接管路连接时,开关装置打开管口,使得冷却液能够流入冷却管路110内,将外接管路拆卸于管口时,开关装置关闭管口,避免冷却管路110内的冷却液流出。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还包括:供电管理器120,与配电组件150相连接,用于控制配电组件150工作并监测配电组件150的工作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中还设置有供电管理器120,供电管理器120与配电组件150相连接。供电管理器120中设置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用于控制配电组件150工作,当完成配电组件150的装配时,供电管理器120控制配电组件150向用电设备输送满足供电需求的电能,例如确保配电组件150所输出的供电电压与用电设备的工作电压相吻合。同时,供电管理器120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可用于获取配电组件150的工作温度,当供电管理器120确定获取到的工作温度超出预设温度时,供电管理器120可以向用户发出预警或控制配电组件150暂停工作,以避免配电组件150高温损毁,进而实现优化配电组件150结构,提升配电组件150智能化程度,提升供电设备100工作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结合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还包括:管路接头130,与冷却管路110相连接,开关装置设于管路接头130或冷却管路110上;管路插座140,与管路接头130可拆卸连接;其中,开关装置在管路接头130和管路插座140连接时打开管口,开关装置在管路接头130和管路插座140断开连接时关闭管口。

在该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还包括管路接头130和管路插座140,管路接头130设置在冷却管路110上,需要连接外接管路时,管路插座140与外接管路相连接,外接管路带动管路插座140与管路接头130连接时,开关装置打开管口,使得冷却液能够流入冷却管路110内,冷却液的温度较低,冷却管路110能够与配电组件150热交换,从而实现对配电组件150的散热过程。对外接管路进行拆卸时,管路插座140和管路接头130断开连接,此时开关装置关闭管口,避免冷却管路110内的冷却液流出。

通过设置管路插座140和管路接头130相配合,能够保证开关装置开启或关闭管口的稳定性,降低配电组件150的故障率,能够稳定地实现对配电组件150的散热以及避免冷却液流出而造成的能源浪费。

结合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管路接头130包括与管口相连接的流道,流道内设有限位部,开关装置包括:阀芯,可移动地设于流道中;其中,阀芯在与限位部相间隔时打开流道,阀芯在与限位部相接触时关闭流道。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地限定了管路接头130的结构,管路接头130包括流道,流道和管口连通,流道内的限位部能够与阀芯相配合,阀芯能够在流动内移动,从而使得阀芯能够与限位部分开或接触。

具体地,需要对配电组件150进行散热时,管路接头130与限位部相配合,管路接头130推动阀芯在流道内移动,使得阀芯与限位部分离,此时流道开启,外接管路中的冷却液能够流入流道并通过管口流入冷却管路110内,冷却管路110能够与配电组件150热交换,从而实现对配电组件150的散热过程。对外接管路进行拆卸时,管路插座140不再对阀芯驱动,阀芯与限位部相接触,此时流道关闭,冷却管路110中的冷却液不会流出,避免造成冷却液的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还包括:弹性件,连接阀芯和管路接头130;触发部,设于管路插座140上,在管路插座140和管路接头130连接时,触发部与阀芯相接触并压缩弹性件,且阀芯与限位部相间隔。

在该实施例中,具体限定了管路上设置触发部,需要使用配电组件150对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时,将管路插座140连接于管路接头130,管路插座140上的触发部能够对阀芯进行推动,由于阀芯和管路接头130之间设置弹性件,触发部再对阀芯推动过程中,阀芯在流道内移动并带动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此时阀芯和限位部相间隔,流道开启,外接管路中的冷却液能够流入流道并通过管口流入冷却管路110内,冷却管路110能够与配电组件150热交换,从而实现对配电组件150的散热过程。对外接管路进行拆卸时,管路插座140带动触发部与管路接头130分离,触发部不再对阀芯进行驱动,发生形变的弹性件能够带动阀芯移动复位,即弹性件带动阀芯自动与限位部相接触,此时流道关闭,冷却管路110中的冷却液不会流出,避免造成冷却液的浪费。

通过设置弹性件驱动阀芯移动复位的方式,能够实现管路插座140的拆卸和流道关闭两个步骤同时进行,不需要用户主动关闭流动,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有效保证冷却液不会造成浪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还包括:箱体,配电组件150和冷却管路110设于箱体中,管路接头130与箱体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配电组件150和冷却管路110设置在箱体中,箱体能够对配电组件150和冷却管路110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其它部件与配电组件150和冷却管路110出现磕碰,避免配电组件150和冷却管路110由于发生磕碰发生损坏。

配电组件150和冷却管路110均设置在箱体中,能够提高对配电组件150的搬运便利性。而且,只要将箱体固定在安装位置,配电组件150和冷却管路110就不易发生晃动,即不需要对配电组件150和冷却管路110分别进行安装固定,减少配电组件150的安装步骤,提高对配电组件150的装配便利性。

管路接头130设置在箱体上,即管路接头130不易在箱体内移动,从而便于将管路插座140与管路接头130进行对应,提高外接管路与冷却管路110相连接的便利性。另外,管路接头130不易在箱体内晃动,使得管路接头130不易发生磕碰,从而降低管路接头130的损坏率。

结合图2、图3和图5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还包括:第一换热管路210,与冷却管路110相连通,形成循环流路;第一泵体,设于第一换热管路210上。

第一换热管路210内可以流通冷却液,第一泵体能够驱动第一换热管路210内的冷却液流动,当第一换热管路210和冷却管路110相连接时,第一泵体驱动冷却液在冷却管路110和第一换热管路210内循环流动,实现对配电组件150的散热功能。本发明中将冷却装置分离于配电组件150,能够减小配电组件150的体积和重量,方便对配电组件150进行搬运和安装,配电组件150的体积较小,减小配电组件150占用供电设备100上的空间。而且,由于配电组件150中未设置有独立的冷却装置,能够降低由于冷却装置损坏所带来的维护成本。通过冷却液循环流动的方式对配电组件150进行散热,外接的散热装置可以仅包括第一泵体和第一换热管路210,外接的散热装置结构简单,不易发生损坏。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还包括:空调器220,与第一换热管路210相对设置,用于冷却换热管路。

在该实施例中,冷却管路110在与配电组件150进行换热后,冷却管路11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升高,需要设置散热装置对冷却液进行冷却,使得流经配电组件150处的冷却液温度较低,以提高冷却管路110与配电组件150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设置工作供电设备100上的空调器220与第一换热管路210相对设置,空调器220能够冷却第一换热管路210中的冷却液,从而使得再次流经配电组件150处的冷却液的温度较低。

供电设备100中空调器220能够对工作人员乘坐的驾驶仓调节温度,通过工程中的空调器220对第一换热管路210中的冷却液进行散热,不需要额外再设置单独的散热装置,不仅减少了供电设备100上的部件数量,还能够有效降低供电设备100的生产成本。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还包括:空调管理器230,连接空调器220和供电管理器120;其中,基于供电管理器120确定工作温度大于预设温度,空调管理器230控制空调器220对第一换热管路210制冷。

在该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上还设置有空调管理器230,空调管理器230与空调器220相连接,用于控制空调器220工作。具体地,空调管理器230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对供电设备100的驾驶室进行制冷或制热,也可以控制空调器220对第一换热管路210进行制冷。在此基础上,当完成配电组件150和供电设备100的连接后,空调管理器230与供电管理器120相连接。在工作过程中,当供电管理器120确定配电组件150的当前工作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供电管理器120向空调管理器230发出控制指令,空调管理器230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空调器220对第一换热管理进行制冷,以降低第一换热管路210和冷却管路110中冷却介质的温度,从而实现针对配电组件150的制冷,避免配电组件150的温度进一步升高。其中,预设温度对应配电组件150的最高安全工作温度,当配电组件150的工作温度高出预设温度时,配电组件150的安全隐患大幅度增加。通过设置该空调管理器230,使供电管理器120和空调管理器230可以联动控制,以实现配电组件150的自动化冷却,进而大幅度提升配电组件15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智能化供电。

结合图2和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还包括:上装组件;供电线路,连接上装组件和配电组件150,配电组件150用于对上装组件供电。

在该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还包括上装组件和供电线路,供电线路能够连接上装组件和配电组件150,使得配电组件150能够对上装组件进行供电。例如,当供电设备100连接混凝土搅拌车时,上装组件可以为驱动搅拌辊转动的动力组件,配电组件150能够对动力组件进行供电。或者供电设备100连接工程泵车时,上装组件可以为对工程泵车上的折叠臂进行驱动的驱动组件,配电组件150能够对驱动组件进行供电。

供电设备100还包括第二换热管路310,与冷却管路110相连通,形成循环流路;第二泵体,设于第二换热管路310上。

配电组件150能够存储电能,当配电组件150的电能即将用尽时,需要使用供电设备100对配电组件150进行供电,供电设备100在对配电组件150充电过程中,配电组件150同样会发热,所以可以将供电设备100上的第二换热管路310与冷却管路110相连接,第二泵体驱动第二换热管路310内的冷却液流动,实现对配电组件150的散热功能。同样是将冷却装置分离于配电组件150,能够减小配电组件150的体积和重量,方便对配电组件150进行搬运和安装,配电组件150的体积较小,减小配电组件150占用供电设备100上的空间。而且,由于配电组件150中未设置有独立的冷却装置,能够降低由于冷却装置损坏所带来的维护成本。通过冷却液循环流动的方式对配电组件150进行散热,外接的散热装置可以仅包括第二泵体和第二换热管路310,外接的散热装置结构简单,不易发生损坏。

结合图4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还包括:水冷装置320,连接第二换热管路310和供电管理器120;其中,基于供电管理器120确定工作温度大于预设温度,供电管理器120控制水冷装置320工作。

在该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上还设置有水冷装置320,水冷装置320与第二换热管路310相连接,水冷装置320可以对流入其内部的高温冷却介质散热,以向第二换热管路310输出低温冷却介质,从而保证第二换热管路310以及与其相连接的冷却管路110的冷却能力。在此基础上,当完成供电组件150和供电设备100的连接后,水冷装置320与供电管理器120相连接。在工作过程中,当供电管理器120确定配电组件150的当前工作温度大于预设温度时,供电管理器120向水冷装置320发出控制指令,水冷装置320根据该控制指令对第二换热管路310进行制冷,以降低第二换热管路310和冷却管路110中冷却介质的温度,从而实现针对配电组件150的制冷,避免配电组件150的温度进一步升高。其中,预设温度对应配电组件150的最高安全工作温度,当配电组件150的工作温度高出预设温度时,配电组件150的安全隐患大幅度增加。该设计实现了配电组件150的自动化冷却,进而大幅度提升配电组件15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智能化供电。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供电设备100还包括:充电装置;充电线路,连接充电装置和配电组件150,充电装置用于对配电组件150充电。

在该实施例中,需要对配电组件150进行供电时,使用充电线路连接充电装置和配电组件150,使得充电装置能够对配电组件150进行供电,充电后配电组件150能够对供电设备100进行供电,供电设备100作为独立的供电电源,供电设备100移动至工作地点之后,不需要寻找插座等固定电源,而通过供电设备100便利地对供电设备100进行供电。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换电车型的电池冷却系统方案,将第一换热管路210、第一泵体与整车空调系统集成,实现整车一套冷却装置同时满足驾驶室制冷及供能装置的冷却需求,同时采用水冷快换连接器,水冷快换连接器具有插入导通,拔出自锁密封的功能,可实现拆卸换热管路后配电组件150不漏液,无需反复补充冷却液。

水冷快换连接器分管路接头130和管路插座140,管路接头130布置于箱体的底座上,管路插座140布置于供电设备100的底盘,当需要将第一换热管路210和冷却管路110相连接时,管路接头130插入管路插座140,

冷却管路110与第一换热管路210导通,当需要将第一换热管路210和冷却管路110断开连接时,管路接头130与管路插座140分离,同时管路接头130与管路插座140自锁密封,冷却管路110中的冷却液无泄漏。同样地,需要供电设备100对配电组件150相连时,也可以在供电设备100和功能设置之间设置水冷快换连接器连接。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非接触供电设备的供电模块、非接触供电设备的供电模块的使用方法和非接触供电设备的供电模块的制造方法
  • 一种以太网供电设备端口供电状态指示电路及供电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289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