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雷达系统以及飞行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雷达系统以及飞行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雷达系统以及飞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对出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交通越来越拥堵,人们浪费在堵车上的时间越来越多,如何让大家出行更方便、更快捷。人们想到了发展飞行汽车,飞行汽车既能像汽车那样在路上行驶,又能飞在空中避免在路上堵车,能快速方便的赶到目的地。为对飞行汽车的飞行状态进行监测,需在飞行汽车上安装下视雷达,例如,可通过下视雷达监测飞行汽车的飞行高度。相关技术中,缺乏对下视雷达的保护装置,当飞行汽车在陆地行驶时,由于下视雷达的安装位置离地较低,容易被尘土等弄脏、或被碰撞发生损毁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雷达系统以及飞行器,旨在对飞行器的雷达提供保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具有用于安装雷达的安装工位;和

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驱动装置和活动件,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活动件连接,以带动所述活动件移动;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被配置为:

当接收到飞行信息时,驱动所述活动件移动至显露所述安装工位;

当接收到陆行信息时,驱动所述活动件移动至遮盖所述安装工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具有容纳腔和检测口,所述检测口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检测口对应所述安装工位设置;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活动件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其中,所述活动件可移动至关闭或打开所述检测口,以遮盖或显露所述安装工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滑轨,所述滑轨设于所述基座;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基座;以及

连杆组件,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轨活动连接;所述活动件连接于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连杆组件的一端移动,使所述连杆组件的另一端沿所述滑轨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件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滑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呈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活动板、所述安装工位均位于两个所述滑轨之间;

所述连杆组件包括:

主动连杆,所述主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另一端与一个所述滑轨活动连接;

从动连杆,所述从动连杆与另一个所述滑轨活动连接;

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从动连杆和所述主动连杆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活动件连接;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主动连杆移动,使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从动连杆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件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连杆包括: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连杆沿所述滑轨做直线运动;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滑轨活动连接;以及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和所述第一连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滑轨设有呈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连杆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

所述滑轨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与所述第二滑槽连通;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且可移动至插入或退出所述限位腔;

其中,所述活动件移动至显露所述安装工位时,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沿所述第二滑槽滑入所述限位腔内。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杆组件还包括:

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呈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呈平行且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活动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从动连杆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设于所述基座;和

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其中,所述电机被配置为:

当接收到飞行信息时,驱动所述传动件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件移动至显露所述安装工位;

当接收到陆行信息时,驱动所述传动件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件移动至遮盖所述安装工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包括:

主动轮,所述主动轮设于所述滑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从动轮,所述从动轮设于所述滑轨,并与所述主动轮间隔设置;

传动带,所述传动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

传动臂,所述传动臂的一端与所述传动带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

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有所述安装工位;和

防尘件,所述防尘件与所述支撑件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支撑件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和所述检测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夹设于所述防尘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

和/或,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活动件面向所述防尘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密封件夹设于所述活动件和所述防尘件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包括:

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有装配孔;和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具有所述安装工位,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安装工位对应所述装配孔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还包括第三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夹设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安装板之间,并环绕所述安装工位设置。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飞行器的雷达系统,所述飞行器的雷达系统包括:

雷达;

如上所述的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所述雷达安装于所述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的安装工位。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

飞行器本体;和

如上所述的飞行器的雷达系统,所述飞行器的雷达系统与所述飞行器本体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本体为飞行汽车。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装置提供动力以带动活动件移动。当驱动装置接收到飞行信息时,也即当驱动装置接收的信息内容是飞行器处于飞行状态时,驱动装置驱动活动件移动至显露安装工位,此时安装于安装工位的雷达显露,雷达可以对飞行状态进行监测;当驱动装置接收到陆行信息时,也即当驱动装置接收的信息内容是飞行器处于陆行状态时,驱动装置驱动活动件移动至遮盖安装工位,以遮盖安装于安装工位的雷达,对雷达起到保护作用,陆行时该雷达可以不工作,该雷达被遮盖并不会影响飞行器的正常运行。本发明可对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进行切换操作,以适应在飞行器的不同状态,即可满足飞行时对雷达的需求,又可满足陆行时对雷达的保护,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飞行器的雷达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隐藏活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驱动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角度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应用于飞行器,其中飞行器可以为飞行汽车、无人机等。以下各实施例中以飞行汽车为例进行说明,飞行汽车既能像汽车那样在路上行驶(以下称为陆行),又能飞在空中行驶(以下称为飞行)。当飞行汽车在空中飞行时,可通过安装于飞行汽车下部的雷达200对飞行汽车的高度、车底视野等进行检测。当飞行汽车在陆地陆行时,无需检测高度、车底视野等信息,此时用于检测飞行汽车高度的雷达200可以停止工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包括基座1和防护结构,所述基座1具有用于安装雷达200的安装工位;所述防护结构包括驱动装置2和活动件3,所述驱动装置2与所述活动件3连接,以带动所述活动件3移动;其中,所述驱动装置2被配置为:当接收到飞行信息时,驱动所述活动件3移动至显露所述安装工位;当接收到陆行信息时,驱动所述活动件3移动至遮盖所述安装工位。其中,图1中所示活动件3为透视。

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装置2提供动力以带动活动件3移动。当驱动装置2接收到飞行信息时,也即当驱动装置2接收的信息内容是飞行器处于飞行状态时,驱动装置2驱动活动件3移动至显露安装工位,此时安装于安装工位的雷达200系统显露,雷达200系统可以对飞行状态进行监测;当驱动装置2接收到陆行信息时,也即当驱动装置2接收的信息内容是飞行器处于陆行状态时,驱动装置2驱动活动件3移动至遮盖安装工位,以遮盖安装于安装工位的雷达200系统,对雷达200系统起到保护作用,陆行时该雷达200系统可以不工作,该雷达200系统被遮盖并不会影响飞行器的正常运行。本实施例可对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进行切换操作,以适应在飞行器的不同状态,即可满足飞行时对雷达200系统的需求,又可满足陆行时对雷达200系统的保护,且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

可以理解的是,该雷达防护机构应用于飞行器时,驱动装置2与飞行器的控制系统连接,控制系统可给驱动装置2发送飞行信息或陆行信息,以通过驱动装置2控制活动件3位置,进而实现该雷达防护机构的切换操作,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本实施例中,活动件3的材质为塑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基座1具有容纳腔1a和检测口(图中未示出),所述检测口与所述容纳腔1a连通,所述检测口对应所述安装工位设置;所述驱动装置2和所述活动件3设于所述容纳腔1a内;其中,所述活动件3可移动至关闭或打开所述检测口,以遮盖或显露所述安装工位。

可以理解的是,检测口对应安装工位设置,也即检测对应雷达200设置,当飞行器处于飞行状态时,活动件3在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移动至打开检测口,以显露安装于安装工位的雷达200,雷达200可进行正常工作;当飞行器处于陆行状态时,活动件3在驱动装置2的驱动下移动至关闭检测口,可将容纳腔1a封闭,以对容纳腔1a内的部件(例如雷达200和驱动装置2)起到保护和防尘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滑轨21、驱动组件22以及连杆组件23,所述滑轨21设于所述基座1;所述驱动组件22设于所述基座1;所述连杆组件23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22连接,所述连杆组件23的另一端与所述滑轨21活动连接;所述活动件3连接于所述连杆组件23的另一端;其中,所述驱动组件22驱动所述连杆组件23的一端移动,使所述连杆组件23的另一端沿所述滑轨21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件3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基座1为滑轨21和驱动组件22提供安装基础,驱动组件22提供动力源,滑轨21限定了活动件3的移动方向。具体的,驱动组件22驱动连杆组件23的一端移动,进而带动连杆组件23的另一端移动;由于连杆组件23的另一端限位于滑轨21,因此连杆组件23的另一端在滑轨21的限制下沿滑轨21限定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连接于连杆组件23的活动件3沿滑轨21限定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滑轨21的材质为铝合金。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滑轨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轨21呈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活动板、所述安装工位均位于两个所述滑轨21之间;

所述连杆组件23包括主动连杆231、从动连杆232以及第一支架233,所述主动连杆231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22连接,另一端与一个所述滑轨21活动连接;所述从动连杆232与另一个所述滑轨2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2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从动连杆232和所述主动连杆231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架233与所述活动件3连接;其中,所述驱动组件22驱动所述主动连杆231移动,使所述第一支架233和所述从动连杆232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件3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组件22驱动主动连杆231的一端移动,进而带动主动连杆231的另一端沿一个滑轨21移动,主动连杆231的另一端带动连接于其上的第一支架233移动,第一支架233带动从动连杆232沿另一个滑轨21移动。两个滑轨21分别对主动连杆231和从动连杆232的移动轨迹进行限定,且第一支架23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动连杆231和从动连杆232的设计,可确保第一支架233的稳定性,特别是第一支架233移动时的稳定性,进而确保连接于第一支架233的活动件3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5所示,所述主动连杆231包括第一连杆2311、第二连杆2312以及第一弹性件2313,所述第一连杆2311与所述滑轨2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2311与所述驱动组件22连接;所述驱动组件22带动所述第一连杆2311沿所述滑轨21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二连杆23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2311和所述第一支架23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312远离所述第一连杆2311的一端与所述滑轨21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31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连杆2312和所述第一连杆2311。

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组件22驱动第一连杆2311沿滑轨21做直线运动,第一连杆2311带动第二连杆2312沿滑轨21做直线运动,第二连杆2312带动活动件3平移。其中,第一弹性件2313可对第二连杆2312施加作用力,以确保第二连杆2312在第一连杆2311、第一弹性件2313以及滑轨21的作用下实现受力平衡,确保第二连杆2312带动活动件3稳定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2311靠近所述驱动组件22的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一卡接柱,所述第一卡接柱活动卡接于所述滑轨21;所述第二连杆2312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2311背离所述第一卡接柱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杆2312远离所述第一连杆2311的一端面向所述第一连杆2311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接柱,所述第二卡接柱活动卡接于所述滑轨21。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2311设有第一弹簧安装柱,第二连杆2312设有第二弹簧安装柱,所述弹性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弹簧安装柱和所述第二弹簧安装柱。所述第二弹簧安装柱位于所述第一卡接柱和所述第二卡接柱之间。其中,第二连杆2312与第一弹性件2313之间呈夹角设置。第一连杆2311、第二连杆2312和第一弹性件2313围成三角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滑轨21设有呈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滑槽21a和第二滑槽21b,所述第一连杆231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槽21a;

所述滑轨21设有限位块211,所述限位块211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与所述第二滑槽21b连通;所述第二连杆2312远离所述第一连杆2311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槽21b,且可移动至插入或退出所述限位腔;

其中,所述活动件3移动至显露所述安装工位时,所述第二连杆2312远离所述第一连杆2311的一端沿所述第二滑槽21b滑入所述限位腔内。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活动件3移动至显露安装工位时,第二连杆2312远离所述第一连杆2311的一端沿所述第二滑槽21b滑入所述限位腔内,限位腔对第二连杆2312起到限位作用,同时对活动件3的位置进行限位,确保在飞行器飞行时,活动件3不会发生移动,避免影响雷达200的正常工作。在需要遮盖安装工位时,第一连杆2311带动第二连杆2312移动时,第二连杆2312在第一弹性件2313的作用下,退出限位腔进入第二滑槽21b,并沿第二滑槽21b座直线运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连杆组件23还包括第三连杆2314和第二支架234,所述第三连杆2314与所述第二连杆2312呈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连杆2314与所述第一连杆2311连接;第二支架234,所述第二支架234与所述第一支架233呈平行且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架234与所述活动件3连接;所述第二支架234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连杆2314远离所述第一连杆2311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架234远离所述第三连杆2314的一端与所述从动连杆23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支架233和第二支架234共同对活动件3提供支撑,可以提高活动件3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从动连杆232的结构与主动连杆231的结构相同,从动连杆232与主动连杆231的区别在于从动连杆232不与驱动组件22连接,故,从动连杆232的结构在此就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驱动组件22包括电机221和传动件222,所述电机221设于所述基座1;所述传动件222与所述电机221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传动件222与所述第一连杆2311连接。其中,所述电机221被配置为:当接收到飞行信息时,驱动所述传动件222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件3移动至显露所述安装工位;当接收到陆行信息时,驱动所述传动件222移动以带动所述活动件3移动至遮盖所述安装工位。可以理解的是,电机221提供动力源,传动件222将电机221提供的动力传递至主动连杆231,以带动活动件3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传动件222包括主动轮2221、从动轮2222、传动带2223以及传动臂2224,所述主动轮2221设于所述滑轨21;所述主动轮2221与所述电机2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轮2222设于所述滑轨21,并与所述主动轮2221间隔设置;所述传动带2223套设于所述主动轮2221和所述从动轮2222;所述传动臂2224的一端与所述传动带222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2311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主动轮2221和从动轮2222为传动带2223提供安装基础,电机221带动主动轮2221转动,主动轮2221带动传动带2223移动,传动带2223带动其上的传动臂2224移动,传动臂2224带动第一连杆2311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包括支撑件11和防尘件(图中未示出),所述支撑件11设有所述安装工位;所述防尘件与所述支撑件11可拆卸连接,并与所述支撑件11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1a和所述检测口;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防尘件与支撑件11设置为可拆卸连接,可便于拆卸,以对该雷达200防护结构进行更换和维修,同时便于容纳腔1a内部件的装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基座1还包括第一密封件13,所述第一密封件13夹设于所述防尘件与所述支撑件11之间。通过第一密封件13实现提高防尘件与支撑件11之间的密封性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密封件13呈同轴并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密封件13的设置,可确保密封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基座1还包括第二密封件14,所述第二密封件14设于所述活动件3面向所述防尘件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密封件14夹设于所述活动件3和所述防尘件之间。在活动件3移动至关闭检测口时,第二密封件14可起到密封活动件3与防尘件的作用,进而提高容纳腔1a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件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密封件14呈同轴并间隔设置。两个第二密封件14的设置,可确保密封性能。飞行器飞行时,第二密封件14可保证I P54及以上的密封性能。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件11包括支撑板111和安装板112,所述支撑板111设有装配孔111a;所述安装板112具有所述安装工位,所述安装板112与所述支撑板111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安装工位对应所述装配孔111a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安装工位设于安装板112,并将安装板112设计为与支撑板111可拆卸连接,可便于雷达200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12为铝板。支撑板111采用塑料板。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基座1还包括第三密封件15,所述第三密封件15夹设于所述支撑板111和所述安装板112之间,并环绕所述安装工位设置。通过第三密封件15可提高支撑板111与安装板112的密封性。

本实施例中,第三密封件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密封件15呈同轴并间隔设置。两个第三密封件15的设置,可确保密封性能。第三密封件15可保证支撑板111与安装板112之间的I P54及以上的密封性能。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飞行器的雷达系统1000,该飞行器的雷达系统1000包括雷达200和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该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飞行器的雷达系统10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雷达200安装于所述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的安装工位。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雷达2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雷达200安装于安装工位。

本实施例中,雷达200的数量为5个,分别为激光雷达200、双目摄像头、鱼眼、超声波雷达200、毫米波雷达200,5个雷达200分别通过螺栓与安装板112连接。5个雷达200独立工作且相互互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飞行器,该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和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该飞行器的雷达防护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飞行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所述飞行器的雷达系统1000与所述飞行器本体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飞行器本体为飞行汽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创造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3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