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纸浆模塑一体自动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48:15


一种纸浆模塑一体自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浆模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纸浆模塑一体自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纸浆模塑行业中很多产品使用湿压工艺进行生产,如餐具、蛋托和电子包等,湿压工艺使用广泛,特别纸塑餐具的生产。目前常用的湿压工艺生产设备主要分为网框转移模式和产品转移模式。

传统的产品转移模式通常为热压机构的上模和下模在多工位游走对接交换产品,导致每个工位合模误差大,合模精度低,导致生产质量低和生产效率低,并且还需要设置避空位置,导致生产设备总长度增加,占地面积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纸浆模塑一体自动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产品转移模式通常为热压机构的上模和下模在多工位游走对接交换产品,导致每个工位合模误差大,合模精度低,导致生产质量低和生产效率低,并且还需要设置避空位置,导致生产设备总长度增加,占地面积广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纸浆模塑一体自动机,包括底架、浆桶、吸浆模、真空气管、转移机构、热压机构、输送机构和第五驱动装置;

所述浆桶可上下移动安装于所述底架,所述第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浆桶上下移动,所述吸浆模设于所述浆桶内,所述真空气管连通于所述吸浆模;

所述转移机构包括滑轨、移动座、下固定板、上固定板、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真空发生器和移动模具;

所述滑轨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所述热压机构,所述移动座可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所述移动座位于所述吸浆模的上方,所述移动座的侧面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下固定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下固定板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板,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上固定板上下移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左右移动;

所述下固定板和所述上固定板分别设有真空气槽,所述下固定板的底面可用于安装所述移动模具,所述上固定板的顶面安装有所述移动模具;

所述真空发生器安装于所述移动座的内部,所述真空发生器通过所述真空气槽连通于所述移动模具的内部;

所述热压机构用于对湿坯进行加热干燥,所述输送机构设于所述上固定板的上方,所述输送机构用于将产品输送至后工序。

进一步,还包括第四驱动装置,所述下固定板和所述热压机构分别安装有所述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第四驱动装置用于夹紧或者松开网框,所述真空发生器通过所述下固定板的真空气槽连通于所述网框的内部。

具体地,所述移动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面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的底部;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齿轮和第一齿轨;

所述第一齿轨安装于所述滑轨,所述第一驱动部安装于所述移动座,所述第一驱动部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轨。

优选地,所述移动座的内部为镂空结构,所述移动座的内部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安装有所述真空发生器,所述移动座的四周的壁面设有减重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压机构包括机座、下模、上模、固定杆、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第一加热板、第二加热板和第二驱动部;

所述第一安装座可上下移动安装于所述机座,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座上下移动,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机座的顶面,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的底面;

所述下模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下模和所述第一安装座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一加热板,所述上模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所述上模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二加热板。

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座顶面的中部设有吊环,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顶面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用于连通外接气管;

所述第一加热板设有导气孔,且所述第一加热板的一侧连通有排气腔。

具体地,所述热压机构还包括电子尺,所述电子尺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所述电子尺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机座,且所述电子尺与所述第一安装座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固定架、接料模座、第三驱动部、第四驱动部、移动架、第二齿轨和第二齿轮;

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所述热压机构,所述移动架可前后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架,所述第二齿轨安装于所述固定架,所述第四驱动部安装于所述移动架,所述第四驱动部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轨;

所述接料模座可上下移动安装于所述移动架,所述第三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接料模座上下移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导杆,所述导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料模座的顶面,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移动架。

进一步,所述第五驱动装置包括升降架、第五驱动部、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第一连接杆、第一滑轮、第二连接杆、第二滑轮、第一连接条、第二连接条和第三连接条;

所述第一连接架和所述第二连接架的数量分别为二,所述第一连接架的中部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中部,两所述第一连接架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底架,两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抵于所述升降架;

两所述第二连接架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升降架,两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抵于所述底架;

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中部,所述第三连接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中部,所述第五驱动部安装于底架,所述第五驱动部的输出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中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滑轨、移动座、下固定板、上固定板、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真空发生器和热压机构,使移动座左右移动,即可将湿坯交付给热压机构的同时,将干燥成型的产品带走,实现湿坯和产品同时交换,方便快捷,达到提高纸浆模塑一体自动机生产效率的效果;与传统的产品转移模式相比,本申请的交换结构和交换方式,不仅能够避免出现热压机构的上模和下模因移动而影响合模精度的现象,达到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的效果,还无需设置模座移动的避空位置,减少占地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进一步,设置两组热压机构,利用其中一组热压机构加热干燥的时间,使移动座移动至另外一组热压机构进行交换,实现交替式生产,合理利用时间,提高产能,并通过真空吹气辅助脱模,提高脱模效率,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交换转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纸浆模塑一体自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转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上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第四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热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吊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升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第五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底架1、浆桶21、吸浆模22、转移机构3、滑轨31、移动座32、安装块321、滑块322、安装架323、减重孔324、下固定板331、上固定板332、第一驱动装置341、第二驱动装置342、第三驱动装置35、第一驱动部351、第一齿轮352、第一齿轨353、真空发生器36、移动模具37、热压机构4、机座41、下模42、上模43、固定杆44、第一安装座45、第二安装座46、吊环461、圆孔462、第一加热板47、第二加热板48、第二驱动部49、电子尺410、输送机构5、固定架51、接料模座52、第三驱动部53、第四驱动部54、移动架55、第二齿轨56、导杆58、第五驱动装置6、升降架61、第五驱动部62、第一连接架63、第二连接架64、第一连接杆65、第一滑轮651、第二连接杆66、第二滑轮661、第一连接条67、第二连接条68、第三连接条69、第四驱动装置7、网框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内侧”、“外侧”、“内端”、“外端”、“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12所示,一种纸浆模塑一体自动机,包括底架1、浆桶21、吸浆模22、真空气管(图中未示出)、转移机构3、热压机构4、输送机构5和第五驱动装置6;所述浆桶21可上下移动安装于所述底架1,所述第五驱动装置6用于驱动所述浆桶21上下移动,所述吸浆模22设于所述浆桶21内,所述真空气管连通于所述吸浆模22;所述转移机构3包括滑轨31、移动座32、下固定板331、上固定板332、第一驱动装置341、第二驱动装置342、第三驱动装置35、真空发生器36和移动模具37;所述滑轨31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所述热压机构4,所述移动座32可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31,所述移动座32位于所述吸浆模22的上方,所述移动座32的侧面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1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4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1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下固定板33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1用于驱动所述下固定板331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4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上固定板332,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42用于驱动所述上固定板332上下移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5用于驱动所述移动座32左右移动;所述下固定板331和所述上固定板332分别设有真空气槽,所述下固定板331的底面可用于安装所述移动模具37,所述上固定板332的顶面安装有所述移动模具37;所述真空发生器36安装于所述移动座32的内部,所述真空发生器36通过所述真空气槽连通于所述移动模具37的内部;所述热压机构4用于对湿坯进行加热干燥,所述输送机构5设于所述上固定板332的上方,所述输送机构5用于将产品输送至后工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31和所述真空发生器36的数量分别为二,两所述真空发生器36分别连通于所述下固定板331的真空气槽和所述上固定板332的真空气槽,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1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42均为升降气缸,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1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42的数量分别为四,所述移动座32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所述两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1,所述移动座32的左右两侧分别安装有两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42,通过四个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1和四个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42,保证所述下固定板331和所述上固定板332的移动稳定性,工作时,所述第五驱动装置6驱动所述浆桶21上升,浆料浸没所述吸浆模21,所述吸浆模21通过所述真空气管吸附成型有湿坯,浆桶21复位并通过进浆口补充浆料,然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1驱动所述下固定板331下降,所述下固定板331底面的移动模具37与吸浆模合模,并且对应的所述真空发生器36开始工作,所述真空发生器36通过所述下固定板331的真空气槽使所述移动模具37吸附吸浆模21的湿坯,吸附湿坯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1驱动所述下固定板331上升,并且在上升过程中,所述真空发生器36继续工作,从而对湿坯进行脱水,然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5驱动所述移动座32向左侧的热压机构4移动,通过合模的方式配合所述真空发生器36脱模,将湿坯转移至所述热压机构4,具体为所述热压机构4的下模42吸附湿坯,所述热压机构4的下模42向上移动与上模43合模,对湿坯进行加热干燥,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5驱动所述移动座32回到所述浆桶21的上方并进行下一轮的上料,即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5驱动所述移动座32带动移动模具37吸附第二个湿坯到右侧的所述热压机构4,然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5驱动所述移动座32复位并吸附第三个湿坯,此时,第一个湿坯已经完成加热干燥成型为产品,左侧热压机构4的上模43吸附产品,下模42复位,然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5驱动所述移动座32带动第三个湿坯移动至左侧热压机构的上模43和下模42之间,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42驱动所述上固定板21上升,上模43与所述上固定板332的移动模具37合模,所述上固定板332的移动模具37通过对应的所述真空发生器36吸附上模43的产品,下模42与所述下固定板331的移动模具37合模,所述下模42吸附湿坯,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5驱动所述移动座32带动产品复位,此时产品位于所述输送机构5的下方,所述输送机构5与上固定板332的移动模具37合模,所述输送机构吸附上固定板332移动模具37的产品,并且所述上固定板332通过所述真空发生器36辅助脱模,最后所述输送机构5将产品输送至后工序,右侧热压机构4的工作原理与左侧热压机构4的工作原理相同;本申请通过所述滑轨31、所述移动座32、所述下固定板331、所述上固定板332、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1、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42、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5、所述真空发生器36和所述热压机构4,使所述移动座32左右移动,即可将湿坯交付给热压机构的同时,将干燥成型的产品带走,实现湿坯和产品同时交换,方便快捷,达到提高所述纸浆模塑一体自动机生产效率的效果;与传统的产品转移模式相比,本申请通过上述交换结构和交换方式,不仅能够避免出现热压机构的上模43和下模42因移动而影响合模精度的现象,达到提高产品生产质量的效果,还无需设置模座移动的避空位置,减少占地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进一步,设置两组所述热压机构,利用其中一组热压机构加热干燥的时间,使所述移动座32移动至另外一组热压机构进行交换,实现交替式生产,合理利用时间,提高产能,并通过真空吹气辅助脱模,提高脱模效率,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交换转移效率。

如图6-9所示,还包括第四驱动装置7,所述下固定板331和所述热压机构4分别安装有所述第四驱动装置7,所述第四驱动装置7用于夹紧或者松开网框9,所述真空发生器36通过所述下固定板331的真空气槽连通于所述网框9的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板331的底面无需安装所述移动模具37,所述系固定板331和所述热压机构4分别安装有所述第四驱动装置7,所述热压机构4的第四驱动装置7位于其上模4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四驱动装置7为夹取气缸,工作时,将网框9放置于所述浆桶21的吸浆模22,所述吸浆模22通过所述真空气管使所述网框9上的网穴布满纸纤维,浆桶21复位并通过进浆口补充浆料,然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1驱动所述下固定板331下降,直至所述下固定板331贴合于所述网框9的顶面,所述下固定板331的第四驱动装置7夹紧所述网框9,并且对应的所述真空发生器36开始工作,即网框9从吸浆模22转移至所述下固定板331,所述第一驱动装置341驱动所述下固定板331上升复位,然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5驱动所述移动座32向左侧的热压机构4移动,通过合模的方式配合所述真空发生器36脱模,所述下固定板331的第四驱动装置7松开所述网框9,将网框9转移至所述热压机构4进行加热干燥,移动座32复位将第二个网框9转移至右侧热压机构,移动座32复位将第三个网框9转移至左侧热压机构4的上模43和下模42之间,此时第一个网框9被上模43的第四驱动装置7夹紧抓取并转移至所述上模43,然后所述移动座32将第三个网框9放置于所述左侧热压机构4的下模42,而上模43的第四驱动装置7松开第一个网框9,并将第一个网框9放置于所述上固定板332的移动模具37,然后所述输送机构5夹取第一网框9,所述移动座32复位并夹取第四个网框9,待移动座32向右移动后,所述输送机构5驱动所述第一网框9下降直至放置于所述吸浆模22,然后将网框9和成品分离,所述输送机构5带着产品上升并输送至后工序,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固定板32的底面即可安装网框9,也可安装移动模具37,从而实现两种生产方式,达到提高所述纸浆模塑一体自动机通用性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前纸浆模塑的湿压工艺中吸浆成型靠真空吸附浆料,使得纸纤维贴附在吸浆模的网上形成湿坯,离不开有吸浆网,湿坯直接在热压工位进行加压干燥,离不开有排汽网,所述网框9是产品的载体,网框9设计为上下框,中间夹紧一层网,这层网和上下框配合成产品的形状,在吸浆成型中使用,也在热压作业中使用,所述下固定板331安装网框9的生产方式适用于成型厚度较小的产品生产,而所述下固定板331安装移动模具37的生产方式适用于成型厚度较大的产品生产,而此种生产方式中,不需要网框,但是网直接设计在吸浆模和热压模。传统的网框转移生产方式采用机械手协作,机械手负责带动网框转移,网框吸浆后,机械手带上吸盘座过模,然后转移产品到热压机构,成型后机械手将产品移动至后工序进行切边或者直接进行堆叠,机械手使用频繁,不仅导致产品生产周期,而且还是使网框颠簸,影响产品的质量,而本实施例的生产方式,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如图3-5所示,所述移动座32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块321,所述安装块321的顶面设有滑块322,所述滑块322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31的底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35包括第一驱动部351、第一齿轮352和第一齿轨353;所述第一齿轨353安装于所述滑轨31,所述第一驱动部351安装于所述移动座32,所述第一驱动部351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第一齿轮352,所述第一驱动部35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352转动,所述第一齿轮352啮合于所述第一齿轨35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块321和所述滑块322的数量分别为四,所述移动座32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两所述安装块321,所述移动座32移动时,具体是所述安装块321顶面的滑块322在所述滑轨31的底部左右滑动,从而达到提高所述移动座32移动流畅性的效果。所述第一驱动部351为电机,工作时,所述第一驱动部351驱动所述第一齿轮352转动,所述第一齿轮352在所述第一齿轨353上移动,从而使所述移动座32移动,方便快捷,传动效率高。

如图7所示,所述移动座32的内部为镂空结构,所述移动座32的内部设有安装架323,所述安装架323安装有所述真空发生器36,所述移动座2的四周的壁面设有减重孔3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323为井字形结构,所述井字形结构起加强所述移动座32结构的作用,将所述安装架323的内部设置为镂空结构,并且在其四周的避免设有所述减重孔324,从而可以减少移动座32的重量,使其移动更加轻便,有利于提高所述移动座32的移动效率。

如图8-9所示,所述热压机构4包括机座41、下模42、上模43、固定杆44、第一安装座45、第二安装座46、第一加热板47、第二加热板48和第二驱动部49;所述第一安装座45可上下移动安装于所述机座41,所述第二驱动部49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座45上下移动,所述固定杆44的一端安装于所述机座41的顶面,所述固定杆44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6的底面;所述下模4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座45,所述下模42和所述第一安装座45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一加热板47,所述上模43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6,所述上模43和所述第二安装座46之间安装有所述第二加热板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部49为液压油缸,所述第二驱动部49的数量为五,中间的一个是快速缸,另外四个分布在四周的是增压缸,这样设计可以使得所述下模42快速平稳地升降,并且在作业中保证压力的平稳均匀,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所述固定杆44的数量为四,所述第一加热板47和所述第二加热板的内部均为电加热的加热管,并且设有对应的导气孔和安装孔,工作时,下固定板331将湿坯放置于所述下模42并离开后,所述第二驱动部49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座45上升,从而带动所述下模42上升,并与所述上模43合模,所述第一加热板47和所述第二加热板48开始加热升温,从而对湿坯进行加热干燥,待将湿坯加热干燥成型为产品后,所述上模43吸附所述产品,所述第二驱动部49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座45下降复位,待所述移动座32移动至所述上模43和所述下模42之间时,所述上模43将产品交付给所述上固定板332,而下固定板331将下一个湿坯交付给所述下模42,从而进行下一轮加热烘干,通过上述结构和生产方式,有利于提高所述纸浆模塑一体自动机生产效率的效果。

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安装座46顶面的中部设有吊环461,所述第二安装座46的顶面设有圆孔462,所述圆孔462用于连通外接气管;所述第一加热板47设有导气孔,且所述第一加热板47的一侧连通有排气腔47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43设有对应形状的吹气孔和吸附孔,所述下模42也设有对应形状的吹气孔和吸附孔,所述第一加热板47和所述第二加热板48分别设有导气孔,所述第一加热板47的一侧还连通有排气腔471,排汽腔是热压作业是湿坯干燥中的主要排水份的通道,针对产品不同,排汽腔开有不同的孔位,对应着下模42的排汽设计,本设计是分为内腔和外腔,内腔使用不锈钢制作,主要是热压作业时产品湿坯蒸发的水分带有杂质,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外腔使用普通碳钢,主要是保护内腔和起到支撑抗压用,在排汽内腔和排汽外腔之间设计有隔热的填充物,减少高温水汽排放时热能的传导,避免热压工位的机台升温过热;进一步,在所述第二安装座46顶面的中部设有所述吊环461,使所述热压机构4便于吊装转移,以及便于拆装所述第二安装座46,并且在所述第二安装座46的顶面设有两个所述圆孔462,两所述圆孔462用于连通真空吹气管道和真空吸附管道,为产品的吸附转移和脱模提供基础。

如图9所示,所述热压机构4还包括电子尺410,所述电子尺410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6,所述电子尺410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机座41,且所述电子尺410与所述第一安装座45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电子尺410,可以精准观察并控制所述上模43和所述下模42的合模位置,并且还能够配合所述转移机构3,调整产品或者网框的交接位置。

如图10所示,所述输送机构5包括固定架51、接料模座52、第三驱动部53、第四驱动部54、移动架55、第二齿轨56和第二齿轮(图中未示出);所述固定架51的两端分别安装于两所述热压机构4,所述移动架55可前后移动安装于所述固定架51,所述第二齿轨56安装于所述固定架51,所述第四驱动部54安装于所述移动架55,所述第四驱动部54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轨56;所述接料模座52可上下移动安装于所述移动架55,所述第三驱动部53用于驱动所述接料模座52上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浆模22安装于所述固定架51,所述接料模座52的顶面设有气孔,所述气孔用于连接真空吹气管和真空吸附管,所述第三驱动部53为油缸,所述第四驱动部54为电机,工作时,所述第三驱动部53驱动所述接料模座52下降,所述上固定板332与所述接料模座52合模后,所述接料模座52吸附产品,所述第三驱动部53驱动所述接料模座52上升复位,所述第四驱动部54驱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使所述移动架55沿所述第二齿轨56的长度方向前后移动,从而将产品转移至后工序;需要说明的是,若采用网框转移的生产方式,则需要在所述接料模座52的两侧安装夹紧气缸,从而便于夹紧或者松开网框。

如图10所示,所述输送机构5还包括导杆58,所述导杆58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接料模座52的顶面,所述导杆58的另一端安装于所述移动架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部53安装于所述移动架55,所述第三驱动部53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接料模座52,所述导杆58的数量为四,四所述导杆58分别连接于所述接料模座52顶面的四个端角,通过设置所述导杆58,从而保证所述接料模座52上下移动的稳定性,放置其偏位,以及提高所述第三驱动部53与所述接料模座52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1-12所示,所述第五驱动装置6包括升降架61、第五驱动部62、第一连接架63、第二连接架64、第一连接杆65、第一滑轮651、第二连接杆66、第二滑轮661、第一连接条67、第二连接条68和第三连接条69;所述第一连接架63和所述第二连接架64的数量分别为二,所述第一连接架63的中部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架64的中部,两所述第一连接架63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底架1,两所述第一连接架63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6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65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一滑轮651,所述第一滑轮651抵于所述升降架61;两所述第二连接架64的一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升降架61,两所述第二连接架64的另一端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66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66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所述第二滑轮661,所述第二滑轮661抵于所述底架1;所述第一连接条6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第二连接杆66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条68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66的另一端,所述第三连接条69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条67的中部,所述第三连接条69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条67的中部,所述第五驱动部62安装于底架,所述第五驱动部64的输出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66的中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部62为液压油缸,工作时,所述第二驱动部64的输出轴伸出,从而推动所述第二连接杆66,所述第二连接杆66两端的所述第二滑轮661在所述底架1上滑动,即所述第二连接架64的一端在所述底架1上滑动,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架64的中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架63的中部铰接,使所述第二连接架64的另一端向上上升,所述第一连接架6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底架1无法左右移动,而所述第一连接架63的另一端向上上升,具体表现为所述第一连接架63另一端的所述第一滑轮651在所述升降架61的底面左右滑动,从而使所述升降架61实现向上移动的目的,进一步,所述升降架61底面的四角设有四个支撑脚,四个所述支撑脚可抵于所述底架1,设置四个所述支撑脚能够防止所述升降架61下降到特定高度后,所述第一滑轮651与所述第二滑轮661相撞,保证第五驱动装置6的工作稳定性,并且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条67、所述第二连接条68和所述第三连接条69的连接结构,加强所述第五驱动装置6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一种全自动一体式纸浆模塑成型机及其工作方法
  • 一种同一产品不同侧壁厚度的纸浆模塑制品的模具、成型模及模塑制品的制作方法
  • 一种纸浆模塑一体化翻转自动机
  • 一种双段式纸浆模塑一体化翻转自动机
技术分类

0612011630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