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转轴机构及可折叠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屏幕技术的发展,柔性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电子设备中。设置有柔性屏的可折叠设备(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等电子设备)在折叠和展开时,均需要保持良好的外观形态,以及满足较高的可靠性和较好的操作体验。

一些可折叠设备包括柔性屏、两个壳体以及转轴机构,转轴机构可折叠和展开,两个壳体分别紧固连接在转动机构的两侧,且用于安装和支撑柔性屏,两个壳体及其上安装的柔性屏可随转轴机构一起折叠和展开。可折叠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柔性屏需随可折叠设备进行长期多次的折叠,这会导致柔性屏的寿命较短。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转轴机构以尽量保证柔性屏在折叠过程中不被拉扯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设备。通过一种转轴机构的折叠组件的结构设计,可以形成用于供柔性屏折叠的一端膨大的容屏空间,且形成的容屏空间的形态稳定、公差较小、空间较大,可降低柔性屏在折叠的过程中损坏的风险。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轴机构,包括主轴组件、折叠组件和支撑组件,折叠组件可以相对主轴组件旋转以使转轴机构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折叠组件包括导杆臂组、支撑臂组和连接架组。导杆臂组包括第一导杆臂和第二导杆臂,支撑臂组包括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连接架组包括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第一导杆臂、第一支撑臂和第一连接架分布于主轴组件的一侧,第二导杆臂、第二支撑臂和第二连接架分布于主轴组件的另一侧。第一支撑臂的一端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架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一弧形滑槽以及与第一弧形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一弧形臂转动连接。第一导杆臂的一端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架滑动连接。第一支撑臂相对于主轴组件转动的旋转轴心与第一导杆臂相对于主轴组件转动的旋转轴心不同,且相互平行。第二支撑臂的一端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架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二弧形滑槽以及与第二弧形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弧形臂转动连接。第二导杆臂的一端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架滑动连接。第二支撑臂相对于主轴组件转动的旋转轴心与第二导杆臂相对于主轴组件转动的旋转轴心不同,且相互平行。支撑组件包括分别位于主轴组件两侧、并用于支撑柔性屏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支撑臂固定,第二支撑板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支撑臂固定。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相向转动时,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分别向远离第一导杆臂和第二导杆臂的方向滑动,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分别相对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转动,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靠近主轴组件的一端分别向远离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以使转轴机构在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屏的一面与主轴组件呈锐角,并与主轴组件共同围成容屏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的转轴机构,通过使主轴组件、第一支撑臂、第一导杆臂和第一连接架形成一个导杆机构,使主轴组件、第二支撑臂、第二导杆臂和第二连接架形成一个导杆机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上,并可分别随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转动,在转轴机构切换到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可以形成用于供柔性屏折叠的一端膨大的容屏空间,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臂强耦合,第一支撑板的转动角度与第一支撑臂转动的角度一致,第二支撑板与第二支撑臂强耦合,第二支撑板的转动角度与第二支撑臂转动的角度一致,可降低因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臂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稳定以及第二支撑板与第二支撑臂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稳定而造成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夹角公差,另外,第一支撑板的运动只需由第一支撑臂的转动来控制,第二支撑板的运动只需由第二支撑臂的转动来控制,缩短了控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运动的控制链,利于对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运动进行更为精确的控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夹角更为稳定,公差更小,可使形成的容屏空间的形态更为稳定,可降低柔性屏损坏的风险。此外,第一连接架与第一支撑臂通过第一弧形滑槽和第一弧形臂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架相对于第一支撑臂转动的旋转轴心位于第一连接架和第一支撑臂的外侧,第二连接架与第二支撑臂通过第二弧形滑槽和第二弧形臂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架相对于第二支撑臂转动的旋转轴心位于第二连接架和第二支撑臂的外侧,在转轴机构切换到折叠状态时,利于使第一支撑臂连接第一连接架的一端以及第二支撑臂连接第二连接架的一端向中部靠拢,可增大第一支撑臂和紧固连接在第一支撑臂上的第一支撑板以及第二支撑臂和紧固连接在第二支撑臂上的第二支撑板的转动角度,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夹角增大,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与主轴组件之间形成的容屏空间增大,在第一导杆臂、第二导杆臂、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与主轴组件的配合关系不变,且第一导杆臂、第二导杆臂、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的配合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屏空间可不再设置使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臂相对转动以及使第二支撑板与第二支撑臂相对转动的转动连接结构,转轴机构的结构更加简单,装配更加方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相向转动时,第一弧形臂沿第一弧形滑槽顺时针滑动,第二弧形臂沿第二弧形滑槽逆时针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相向转动时,第一连接架相对于主轴组件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一支撑臂相对于主轴组件转动的角度,第二连接架相对于主轴组件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二支撑臂相对于主轴组件转动的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包括多块第一子板,第一支撑板的多块第一子板沿主轴组件的轴向依次拼接固定,每块第一子板均用于支撑柔性屏,至少一块第一子板与第一支撑臂固定。或/和,第二支撑板包括多块第二子板,第二支撑板的多块第二子板沿主轴组件的轴向依次拼接固定,每块第二子板均用于支撑柔性屏,至少一块第二子板与第二支撑臂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臂为一体结构。或/和,第二支撑板与第二支撑臂为一体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臂设有第一定位柱,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柱对应的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柱伸入对应的第一定位孔内,以使第一支撑臂和第一支撑板定位。或/和,第二支撑臂设有第二定位柱,第二支撑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定位柱对应的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柱伸入对应的第二定位孔内,以使第二支撑臂和第二支撑板定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臂通过第一板体紧固件与第一支撑板紧固连接。或/和,第二支撑板通过第二板体紧固件与第二支撑板紧固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臂通过至少2个第一板体紧固件与第一支撑板紧固连接,至少2个第一板体紧固件与第一定位柱不在同一直线上。或/和,第二支撑臂通过至少2个第二板体紧固件与第二支撑板紧固连接,至少2个第二板体紧固件与第二定位柱不在同一直线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臂与主轴组件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三弧形滑槽以及与第三弧形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三弧形臂转动连接。或/和,第二支撑臂与主轴组件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四弧形滑槽以及与第四弧形滑槽滑动配合的第四弧形臂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架与第一导杆臂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一直线滑槽以及与第一直线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滑动连接。或/和,第二连接架与第二导杆臂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二直线滑槽以及与第二直线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滑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杆臂通过主轴组件上设置的第一连接轴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或/和,第二导杆臂通过主轴组件上设置的第二连接轴与主轴组件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支撑组件还包括位于主轴组件朝向柔性屏的一侧、并用于支撑柔性屏的第一副支撑板和第二副支撑板。第一副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朝向主轴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副支撑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朝向主轴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一约束结构和第二约束结构,第一约束结构用于约束第一副支撑板远离第一支撑板一端的运动轨迹,第二约束结构用于约束第二副支撑板远离第二支撑板一端的运动轨迹。转轴机构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时,第一副支撑板连接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和第二副支撑板连接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分别向远离主轴组件的方向运动,且第一副支撑板和第二副支撑板分别相对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转动,使第一副支撑板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和第二副支撑板远离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分别在第一约束结构和第二约束结构的约束下相对于主轴组件转动,且分别向主轴组件的两侧移动,以使转轴机构在折叠状态时,第一副支撑板与第二副支撑板用于支撑柔性屏的一面与主轴组件呈钝角,并与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主轴组件共同围成容屏空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转轴机构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时,第一副支撑板相对于主轴组件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一连接架相对于主轴组件转动的角度,第二副支撑板相对于主轴组件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二连接架相对于主轴组件转动的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朝向主轴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用于在转轴机构切换到展开状态时,支撑第一副支撑板。或/和,第二支撑板朝向主轴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用于在转轴机构切换到展开状态时,支撑第二副支撑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约束结构包括第一扭簧以及设于主轴组件上的第一限位部,第一扭簧设置于第一副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之间,第一扭簧用于提供使第一副支撑板朝向第一支撑部转动的力,转轴机构在展开状态时,第一副支撑板在第一扭簧的作用力下与第一支撑部抵接;转轴机构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时,第一限位部用于使第一副支撑板相对于第一支撑板朝向远离第一支撑部的方向转动。或/和,第二约束结构包括第二扭簧以及设于主轴组件上的第二限位部,第二扭簧设置于第二副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二扭簧用于提供使第二副支撑板朝向第二支撑部转动的力,转轴机构在展开状态时,第二副支撑板在第二扭簧的作用力下与第二支撑部抵接;转轴机构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时,第二限位部用于使第二副支撑板相对于第二支撑板朝向远离第二支撑部的方向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约束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副支撑板远离第一支撑板一端以及主轴组件上的第一滑动轴和第一轨迹槽,第一滑动轴沿主轴组件的轴向定向,第一滑动轴伸入第一轨迹槽内并与第一轨迹槽滑动配合,且第一滑动轴可在第一轨迹槽内转动。或/和,第二约束结构包括设于第二副支撑板远离第二支撑板一端以及主轴组件上的第二滑动轴和第二轨迹槽,第二滑动轴沿主轴组件的轴向定向,第二滑动轴伸入第二轨迹槽内并与第二轨迹槽滑动配合,且第二滑动轴可在第二轨迹槽内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轨迹槽设于主轴组件上,第一轨迹槽靠近主轴组件的中轴线的一端敞口,第一轨迹槽远离主轴组件的中轴线的一端封口,第一轨迹槽靠近主轴组件的中轴线的一端用于供第一滑动轴进出,转轴机构在折叠状态时,第一滑动轴与第一轨迹槽远离主轴组件的中轴线的一端抵接,以限制第一副支撑板转动的角度。或/和,第二轨迹槽设于主轴组件上,第二轨迹槽靠近主轴组件的中轴线的一端敞口,第二轨迹槽远离主轴组件的中轴线的一端封口,第二轨迹槽靠近主轴组件的中轴线的一端用于供第二滑动轴进出,转轴机构在折叠状态时,第二滑动轴与第二轨迹槽远离主轴组件的中轴线的一端抵接,以限制第二副支撑板转动的角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朝向主轴组件的一端与第一副支撑板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一弹性卡爪以及卡设于第一弹性卡爪内、并与第一弹性卡爪转动配合的第一销轴转动连接。或/和,第二支撑板朝向主轴组件的一端与第二副支撑板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二弹性卡爪以及卡设于第二弹性卡爪内、并与第二弹性卡爪转动配合的第二销轴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副支撑板包括多块第三子板,第一副支撑板的多块第三子板沿主轴组件的轴向依次拼接固定,每块第三子板均用于支撑柔性屏,至少一块第三子板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朝向主轴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或/和,第二副支撑板包括多块第四子板,第二副支撑板的多块第四子板沿主轴组件的轴向依次拼接固定,每块第四子板均用于支撑柔性屏,至少一块第四子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朝向主轴组件的一端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轴组件上设有第一避空槽和第二避空槽,第一避空槽用于供第一支撑板转动,且第一避空槽的槽壁为沿第一支撑板靠近主轴组件的一端的转动路径延伸的弧面,第二避空槽用于供第二支撑板转动,且第二避空槽的槽壁为沿第二支撑板靠近主轴组件的一端的转动路径延伸的弧面。第一支撑板靠近主轴组件的一端与第一避空槽的槽壁搭接配合,以限制第一支撑板朝向主轴组件移动,第二支撑板靠近主轴组件的一端与第二避空槽的槽壁搭接配合,以限制第二支撑板朝向主轴组件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折叠设备,包括柔性屏、壳体组件以及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的转轴机构。壳体组件包括位于转轴机构的主轴组件两侧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转轴机构的第一连接架紧固连接,第二壳体与转轴机构的第二连接架紧固连接,柔性屏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设备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设备折叠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折叠设备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4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可折叠设备折叠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机构在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机构在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机构在折叠状态时使柔性屏折叠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机构的主轴组件、第一导杆臂、第一支撑臂和第一连接架的连接简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使柔性屏折叠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部的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导杆臂、第一连接架和第一支撑臂与主轴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导杆臂、第一连接架和第一支撑臂与主轴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机构的第一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折叠设备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第一支撑臂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第一支撑臂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第一支撑臂的又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第一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折叠设备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在折叠状态时使柔性屏折叠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折叠设备展开时的爆炸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导杆臂、第一连接架和第一支撑臂与主轴组件的连接简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使柔性屏折叠的示意图;

图24为图23中的B部放大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副支撑板通过扭簧连接的示意图;

图26为图23中a-a面的剖视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第一副支撑板的示意图;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主轴组件的一个视角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主轴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示意图;

图30为图29中b-b面的剖视图;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主轴组件与折叠组件连接处的一个示意图;

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主轴组件与折叠组件连接处的又一个示意图;

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去除支撑组件后的示意图;

图3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柔性屏;110-第一屏幕区域;120-第二屏幕区域;130-第三屏幕区域;

200-壳体组件;210-第一壳体;220-第二壳体;

300、300a-转轴机构;

310、310a-主轴组件;311-第一避空槽;312-第二避空槽;313-第三避空槽;314-第四避空槽;

320、320a-折叠组件;321-第一连接架;322-第二连接架;323-第一支撑臂;324-第二支撑臂;325-第一导杆臂;326-第二导杆臂;

330-支撑组件;331a-活动支撑板;332-第一支撑板;333-第二支撑板;334-第一副支撑板;335-第二副支撑板;336-第一销轴;337-第二销轴;

341-第一弧形滑槽;342-第二弧形滑槽;343-第一弧形臂;344-第二弧形臂;345-第三弧形滑槽;346-第四弧形滑槽;347-第三弧形臂;348-第四弧形臂;

351-第一定位柱;352-第二定位柱;353-第一滑块;354-第二滑块;355-第一直线滑槽;356-第二直线滑槽;357-第一安装孔;358-第一定位孔;359-第二定位孔;

361-第一板体紧固件;362-第二板体紧固件;363-第二安装孔;

371-第一支撑部;372-第二支撑部;373-第一弧形搭接部;374-第二弧形搭接部;375-第一弹性卡爪;376-第二弹性卡爪;

410-第一连接轴;420-第二连接轴;

510-第一齿轮;520-第二齿轮;530-传力齿轮组;531-传力齿轮;532-齿轮连接轴;

600-阻尼组件;610-固定座;620-弹性压紧组件;621-压杆;622-弹簧;623-固定件;630-第一凸轮;640-第二凸轮;650-第三凸轮;660-第四凸轮;670-卡簧;

710-第一延伸臂;720-第二延伸臂;731-第一安装柱;732-第二安装柱;733-第一扭簧;734-第二扭簧;741-第一滑动轴;742-第二滑动轴;743-第一轨迹槽;744-第二轨迹槽;751-第一限位部;752-第二限位部;753-第一抵接部;754-第二抵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设备展开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设备折叠时的示意图。

参看图1、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折叠设备,可以通过折叠和展开来改变自身的形态,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例如,在携带时,可进行折叠,以减小可折叠设备的尺寸;在使用时,可展开,以增大用于显示或者操作的屏幕的尺寸。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触控电视、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可折叠的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以可折叠的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参看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可折叠设备,可以包括柔性屏100、壳体组件200以及转轴机构300。壳体组件200包括位于转轴机构300两侧的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分别与转轴机构300相对的两侧紧固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可以通过焊接、粘接或者螺栓等紧固件连接的方式分别与转轴机构300的两侧紧固连接。转轴机构300相对的两侧可设置连接部,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可分别通过转轴机构300两侧的连接部与转轴机构300紧固连接。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内可以安装处理器、电池、摄像头等器件。

继续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屏100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上。需要说明的是,柔性屏100设置在第一壳体210、第二壳体220以及转轴机构300的同一侧的表面,转轴机构300可用于支撑柔性屏100,柔性屏10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屏幕区域110、第二屏幕区域120和第三屏幕区域130,第一屏幕区域110固定在第一壳体210上、第三屏幕区域130固定在第二壳体220上,第一屏幕区域110和第三屏幕区域130可通过粘接等方式进行固定,转轴机构300用于支撑第二屏幕区域120。柔性屏100可以用于图像显示,也可以作为虚拟键盘用于输入信息。

示例性的,柔性屏10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者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等。

参见图1、图2,本申请实施例中,转轴机构300可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转轴机构300处于展开状态时,可使第一壳体210、第二壳体220及柔性屏100展开,此时,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可以大致呈180°(允许存在少许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柔性屏100的第二屏幕区域120可展开,第一屏幕区域110和第三屏幕区域130可处于同一平面内(允许存在少许偏差);转轴机构300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使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及柔性屏100折叠,此时,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能够完全合拢至相互平行(允许存在少许偏差),柔性屏100的第二屏幕区域120发生弯折变形,第一屏幕区域110和第三屏幕区域130也可合拢至相互平行(允许存在少许偏差)。当然,转轴机构300还具有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过程中的中间状态。可折叠设备可以通过转轴机构300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切换,使第一壳体210、第二壳体220以及柔性屏100随之运动,以实现可折叠设备的折叠和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可折叠设备可以包括一个转轴机构300以及分别在转轴机构300相对的两侧紧固连接的一个第一壳体210和一个第二壳体220,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可以相向转动至层叠以及背向转动至同一平面(允许存在少许偏差),此时,可折叠设备可以折叠成两层。

可折叠设备也可以包括两个或者更多个并列设置的第一壳体210,每两个相邻的第一壳体210之间设置一个第二壳体220,每个第一壳体210与其相邻的第二壳体220之间通过一个转轴机构300连接,此时,可折叠设备可以折叠为三层或者更多层。例如,可折叠设备包括两个第一壳体210和一个第二壳体220,第二壳体220设于两个第一壳体210之间,第二壳体220的两侧分别通过一个转轴机构300与一个第一壳体210转动连接,两个第一个壳体均可相对于第二壳体220相向转动至叠层,两个第一个壳体也可相对于第二壳体220背向转动至与第二壳体220共面(允许存在少许偏差),此时,可折叠设备可以折叠成三层。

图3是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折叠设备展开时的示意图。

参看图3所示,转轴机构300包括主轴组件310和折叠组件320,折叠组件320与主轴组件310连接,折叠组件320可以相对主轴组件310旋转以使转轴机构30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折叠组件320相对的两侧分别用于与转轴机构300两侧的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紧固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用于与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紧固连接的连接部设于折叠组件320上。折叠组件320位于主轴组件310两侧的部分可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以使折叠组件320可以折叠和展开,实现转轴机构30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的切换。

为避免柔性屏100产生拉伸或者收缩,可使转轴机构300的折叠组件320在旋转的过程中进行伸缩,使转轴机构300在不同状态时,折叠组件320的长度不同。具体来说,可折叠设备在折叠的过程中,转轴机构300的折叠组件320不断伸长,使与折叠组件320两侧紧固连接的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不断远离主轴组件310,从而可减小柔性屏100被压缩的风险,可折叠设备在展开的过程中,转轴机构300的折叠组件320不断缩短,使与折叠组件320两侧紧固连接的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不断靠近主轴组件310,从而可减小柔性屏100被拉伸的风险。

图4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可折叠设备折叠时的示意图。

参看图4所示,相关技术中的转轴机构300a,可通过分别位于主轴组件310a两侧的两块活动支撑板331a来对柔性屏100进行支撑,两块活动支撑板331a活动安装在折叠组件320a上。例如,可使活动支撑板331a的一端与折叠组件320a远离主轴组件310a的一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折叠组件320a靠近主轴组件310a的一端或者与主轴组件310a滑动连接,且活动支撑板331a可相对于折叠组件320a靠近主轴组件310a的一端或者主轴组件310a转动,依靠折叠组件320a在展开和折叠的过程中的转动以及伸缩,来改变活动支撑板331a与折叠组件320a的相对位置和夹角,以使转轴机构300a折叠之后,主轴组件310a两侧的活动支撑板331a以及主轴组件310a之间可以形成一端膨大的容屏空间。

然而,活动支撑板331a与折叠组件320a活动安装时,供活动支撑板331a与折叠组件320a相对活动的间隙会造成活动支撑板331a的位置不稳定,两块活动支撑板331a之间的夹角会产生公差,且转轴机构300a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时,折叠组件320a的伸缩需要由折叠组件320a的转动来进行控制,活动安装在折叠组件320a上的活动支撑板331a的运动需要由折叠组件320a的伸缩和转动共同来控制。换句话来说,要想控制活动支撑板331a的运动,需要先通过折叠组件320a的转动来控制折叠组件320a的伸缩,再通过折叠组件320a的伸缩以及折叠组件320a的转动来控制活动支撑板331a运动。这样,控制活动安装在折叠组件320a上的活动支撑板331a的控制链长,活动支撑板331a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控制较为困难,两块活动支撑板331a之间的夹角不稳定,公差较大,造成容屏空间的形态不稳定,会增大柔性屏损坏的风险。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机构在展开状态时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机构在折叠状态时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机构在折叠状态时使柔性屏折叠的示意图。

如图5-图7所示,并参看图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转轴机构300,包括主轴组件310、折叠组件320和支撑组件330,折叠组件320可以相对主轴组件310旋转以使转轴机构30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折叠组件320包括导杆臂组、支撑臂组和连接架组。导杆臂组包括第一导杆臂325和第二导杆臂326,支撑臂组包括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连接架组包括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第一导杆臂325、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一连接架321分布于主轴组件310的一侧,第二导杆臂326、第二支撑臂324和第二连接架322分布于主轴组件310的另一侧。第一支撑臂323的一端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32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架321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一弧形滑槽341以及与第一弧形滑槽341滑动配合的第一弧形臂343转动连接。第一导杆臂325的一端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架321滑动连接。第一支撑臂323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与第一导杆臂325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不同,且相互平行。第二支撑臂324的一端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32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架322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二弧形滑槽342以及与第二弧形滑槽342滑动配合的第二弧形臂344转动连接。第二导杆臂326的一端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架322滑动连接。第二支撑臂324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与第二导杆臂326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不同,且相互平行。支撑组件330包括分别位于主轴组件310两侧、并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第一支撑板332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支撑臂323固定,第二支撑板333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支撑臂324固定。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相向转动时,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分别向远离第一导杆臂325和第二导杆臂326的方向滑动,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分别相对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转动,使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的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分别向远离主轴组件310的方向运动,以使转轴机构300在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32与第二支撑板333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与主轴组件310呈锐角,并与主轴组件310共同围成容屏空间。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机构的主轴组件、第一导杆臂、第一支撑臂和第一连接架的连接简图。

如图8所示,主轴组件310与第一支撑臂323、第一导杆臂325和第一连接架321形成一个导杆机构,同理,主轴组件310与第二支撑臂324、第二导杆臂326和第二连接架322形成一个导杆机构,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上,并可分别随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转动,在转轴机构300切换到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之间可以形成用于供柔性屏100折叠的一端膨大的容屏空间,第一支撑板332与第一支撑臂323强耦合,第一支撑板332的转动角度与第一支撑臂323转动的角度一致,第二支撑板333与第二支撑臂324强耦合,第二支撑板333的转动角度与第二支撑臂324转动的角度一致,可降低因第一支撑板332与第一支撑臂323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稳定以及第二支撑板333与第二支撑臂324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稳定而造成的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之间的夹角公差,另外,第一支撑板332的运动只需由第一支撑臂323的转动来控制,第二支撑板333的运动只需由第二支撑臂324的转动来控制,缩短了控制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运动的控制链,利于对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的运动进行更为精确的控制,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之间的夹角更为稳定,公差更小,可使形成的容屏空间的形态更为稳定,可降低柔性屏100损坏的风险。此外,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一支撑臂323通过第一弧形滑槽341和第一弧形臂343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架321相对于第一支撑臂323转动的旋转轴心位于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一支撑臂323的外侧,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二支撑臂324通过第二弧形滑槽342和第二弧形臂344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架322相对于第二支撑臂324转动的旋转轴心位于第二连接架322和第二支撑臂324的外侧,在转轴机构300切换到折叠状态时,利于使第一支撑臂323连接第一连接架321的一端以及第二支撑臂324连接第二连接架322的一端向中部靠拢,可增大第一支撑臂323和紧固连接在第一支撑臂323上的第一支撑板332以及第二支撑臂324和紧固连接在第二支撑臂324上的第二支撑板333的转动角度,使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之间的夹角增大,第一支撑板332、第二支撑板333与主轴组件310之间形成的容屏空间增大,在第一导杆臂325、第二导杆臂326、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与主轴组件310的配合关系不变,且第一导杆臂325、第二导杆臂326、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的配合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屏空间可不再设置使第一支撑板332与第一支撑臂323相对转动以及使第二支撑板333与第二支撑臂324相对转动的转动连接结构,转轴机构300的结构更加简单,装配更加方便。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轴机构300的实现方式进行阐述。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主轴组件310、折叠组件320和支撑组件330,折叠组件320可以相对主轴组件310旋转以使转轴机构30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可以理解的是,折叠组件320可相对主轴组件310折叠和展开,并用于紧固连接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支撑组件330安装在折叠组件320上,用于支撑柔性屏100。

如图5、图6所示,折叠组件320包括导杆臂组、支撑臂组和连接架组。导杆臂组包括第一导杆臂325和第二导杆臂326,支撑臂组包括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连接架组包括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第一导杆臂325、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一连接架321分布于主轴组件310的一侧,第二导杆臂326、第二支撑臂324和第二连接架322分布于主轴组件310的另一侧。第一支撑臂323的一端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323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架321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一弧形滑槽341以及与第一弧形滑槽341滑动配合的第一弧形臂343转动连接。第一导杆臂325的一端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架321滑动连接。第一支撑臂323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与第一导杆臂325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不同,且相互平行。第二支撑臂324的一端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第二支撑臂32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架322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二弧形滑槽342以及与第二弧形滑槽342滑动配合的第二弧形臂344转动连接。第二导杆臂326的一端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架322滑动连接。第二支撑臂324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与第二导杆臂326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不同,且相互平行。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架321远离第一支撑臂323的一端用于与第一壳体210紧固连接,第二连接架322远离第二支撑臂324的一端用于与第二壳体220紧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可在第一支撑臂323上设置第一弧形滑槽341,第一连接架321上设置第一弧形臂343;也可在第一支撑臂323上设置第一弧形臂343,第一连接架321上设置第一弧形滑槽341。可在第二支撑臂324上设置第二弧形滑槽342,第二连接架322上设置第二弧形臂344;也可在第二支撑臂324上设置第二弧形臂344,第二连接架322上设置第二弧形滑槽342。

示例性的,第一弧形滑槽341设于第一支撑臂323上,第一弧形臂343设于第一连接架321上,第二弧形滑槽342设于第二支撑臂324上,第二弧形臂344设于第二连接架322上。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弧形滑槽341和第二弧形滑槽342可以为四分之一圆弧槽、三分之一圆弧槽、二分之一圆弧槽等,第一弧形臂343和第二弧形臂344可为四分之一圆弧臂、三分之一圆弧臂、二分之一圆弧臂等,第一弧形滑槽341、第二弧形滑槽342、第一弧形臂343和第二弧形臂344的形状和位置可根据应用场景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一弧形滑槽341的各侧槽壁可为一体式的结构,如此,可以降低因装配形成第一弧形滑槽341造成的公差。第一弧形滑槽341也可通过具有弧形凹陷部的第一结构件和具有弧形凸起部的第二结构件拼接形成,第一结构件的弧形凹陷部与第二结构件的弧形凸起部间隔,并限定出第一弧形滑槽341,这样,第一弧形滑槽341形成较为容易。

第二弧形滑槽342可参照第一弧形滑槽341设置。第二弧形滑槽342的各侧槽壁也可为一体式的结构,如此,可以降低因装配形成第二弧形滑槽342造成的公差。第二弧形滑槽342也可通过具有弧形凹陷部的第三结构件和具有弧形凸起部的第四结构件拼接形成,第三结构件的弧形凹陷部与第四结构件的弧形凸起部间隔,并限定出第二弧形滑槽342,这样,第二弧形滑槽342形成较为容易。

第一连接架321绕第一支撑臂323转动的旋转轴心位于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一支撑臂323朝向柔性屏100一侧的外部,第二连接架322绕第二支撑臂324转动的旋转轴心位于第二连接架322和第二支撑臂324朝向柔性屏100一侧的外部。

如图8所示,主轴组件310与第一支撑臂323、第一导杆臂325和第一连接架321形成一个导杆机构,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一导杆臂325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第一连接架321转动,并可使第一连接架321沿第一导杆臂325滑动,以改变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一导杆臂325绕主轴组件310旋转的旋转轴心之间的间距。如图8中所示,在转轴机构300切换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导杆臂325和第一支撑臂323均沿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连接架321向远离第一导杆臂325绕主轴组件310旋转的旋转轴心的方向滑动,在转轴机构300切换到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导杆臂325和第一支撑臂323均沿图8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连接架321向靠近第一导杆臂325绕主轴组件310旋转的旋转轴心的方向滑动。

同上述主轴组件310与第一支撑臂323、第一导杆臂325和第一连接架321的配合关系和运动原理,主轴组件310与第二支撑臂324、第二导杆臂326和第二连接架322形成一个导杆机构,第二支撑臂324和第二导杆臂326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过程中,可带动第二连接架322转动,并可使第二连接架322沿第二导杆臂326滑动,以改变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二导杆臂326绕主轴组件310旋转的旋转轴心之间的间距。在转轴机构300切换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二导杆臂326与第一导杆臂325相向转动,第二支撑臂324与第一支撑臂323相向转动,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一连接架321相向转动。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30包括分别位于主轴组件310两侧、并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第一支撑板332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一支撑臂323固定,第二支撑板333与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支撑臂324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可以通过粘接、焊接、紧固件连接或者一体成型等方式分别与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紧固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可以向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方向延伸至仅留出供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转动的间隙的位置。此时,处于折叠状态的转轴机构300第一支撑板332、第二支撑板333与主轴组件310之间形成类似三角形的容屏空间。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之间也可以留出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其他结构的空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相向转动时,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分别向远离第一导杆臂325和第二导杆臂326的方向滑动,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分别相对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转动,使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的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分别向远离主轴组件310的方向运动,以使转轴机构300在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32与第二支撑板333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与主轴组件310呈锐角,并与主轴组件310共同围成容屏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转轴机构300在折叠状态时,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朝向柔性屏100的一面与主轴组件310之间的夹角可为直角(允许存在少许偏差),也可为钝角。

这样,通过使主轴组件310、第一支撑臂323、第一导杆臂325和第一连接架321形成一个导杆机构,使主轴组件310、第二支撑臂324、第二导杆臂326和第二连接架322形成一个导杆机构,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上,并可分别随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转动,在转轴机构300切换到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之间可以形成用于供柔性屏100折叠的一端膨大的容屏空间,第一支撑板332与第一支撑臂323强耦合,第一支撑板332的转动角度与第一支撑臂323转动的角度一致,第二支撑板333与第二支撑臂324强耦合,第二支撑板333的转动角度与第二支撑臂324转动的角度一致,可降低因第一支撑板332与第一支撑臂323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稳定以及第二支撑板333与第二支撑臂324之间的相对位置不稳定而造成的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之间的夹角公差,另外,第一支撑板332的运动只需由第一支撑臂323的转动来控制,第二支撑板333的运动只需由第二支撑臂324的转动来控制,缩短了控制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运动的控制链,利于对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的运动进行更为精确的控制,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之间的夹角更为稳定,公差更小,可使形成的容屏空间的形态更为稳定,可降低柔性屏100损坏的风险。此外,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一支撑臂323通过第一弧形滑槽341和第一弧形臂343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架321相对于第一支撑臂323转动的旋转轴心位于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一支撑臂323的外侧,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二支撑臂324通过第二弧形滑槽342和第二弧形臂344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架322相对于第二支撑臂324转动的旋转轴心位于第二连接架322和第二支撑臂324的外侧,在转轴机构300切换到折叠状态时,利于使第一支撑臂323连接第一连接架321的一端以及第二支撑臂324连接第二连接架322的一端向中部靠拢,可增大第一支撑臂323和紧固连接在第一支撑臂323上的第一支撑板332以及第二支撑臂324和紧固连接在第二支撑臂324上的第二支撑板333的转动角度,使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之间的夹角增大,第一支撑板332、第二支撑板333与主轴组件310之间形成的容屏空间增大,在第一导杆臂325、第二导杆臂326、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与主轴组件310的配合关系不变,且第一导杆臂325、第二导杆臂326、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的配合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容屏空间可不再设置使第一支撑板332与第一支撑臂323相对转动以及使第二支撑板333与第二支撑臂324相对转动的转动连接结构,转轴机构300的结构更加简单,装配更加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折叠组件320可以包括一组连接架组,也可以包括沿主轴组件310的轴向分布的2组或者更多组的连接架组,支撑臂组和导杆臂组与连接架组对应设置,数量与连接架组的数量相同。

同一支撑臂组内的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可以在主轴组件310的两侧对称分布,也可以沿主轴组件310的轴向错位分布;同一导杆臂组内的第一导杆臂325和第二导杆臂326可以在主轴组件310的两侧对称分布,也可以沿主轴组件310的轴向错位分布。

示例性的,同一支撑臂组内的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在主轴组件310的两侧对称分布,同一导杆臂组的第一导杆臂325和第二导杆臂326在主轴组件310的两侧对称分布,同一连接架组的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在主轴组件310的两侧对称分布。这样,转轴机构300带动其两侧连接的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在折叠和展开之间切换更加稳定。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使柔性屏折叠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A部的放大图。

如图9、图10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折叠组件320包括两组导杆臂组、两组支撑臂组和两组连接架组,主轴组件310在其轴向上的两端各设置有一组导杆臂组、一组支撑臂组和一组连接架组。这样,可使主轴组件310与支撑组件330以及两侧的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连接更加稳固。

可以理解的是,主轴组件310每端的导杆臂组、支撑臂组和连接架组均可按照上述的装配方式装配在主轴组件310上,在此不再累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相向转动时,第一弧形臂343沿第一弧形滑槽341顺时针滑动,第二弧形臂344沿第二弧形滑槽342逆时针滑动。这样,利于使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之间转动出更大的夹角,利于使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上固定的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与主轴组件310之间形成一端膨大的容屏空间,且形成的容屏空间的空间较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相向转动时,第一连接架321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一支撑臂323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角度,第二连接架322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二支撑臂324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角度。这样,转轴机构300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一支撑臂323与第二支撑臂324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之间的夹角,利于使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上固定的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与主轴组件310之间形成一端膨大的容屏空间,且形成的容屏空间的空间较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32可为多段式结构。第一支撑板332包括多块第一子板,第一支撑板332的多块第一子板沿主轴组件310的轴向依次拼接固定,每块第一子板均用于支撑柔性屏100,至少一块第一子板与第一支撑臂323固定。这样,狭长的第一支撑板332制造更加容易,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撑板332也可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减小多块第一子板装配时造成的装配误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33包括多块第二子板,第二支撑板333的多块第二子板沿主轴组件310的轴向依次拼接固定,每块第二子板均用于支撑柔性屏100,至少一块第二子板与第二支撑臂324固定。这样,狭长的第二支撑板333制造更加容易,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支撑板333也可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减小多块第二子板装配时造成的装配误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32与第一支撑臂323为一体结构。这样,可以减小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一支撑臂323装配造成的装配误差,对第一支撑板332的位置控制更加精确,角度公差小,形成的容屏空间更为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支撑板332为多段式结构时,可以使与第一支撑臂323紧固连接的第一子板与第一支撑臂323为一体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33与第二支撑臂324为一体结构。这样,可以减小第二支撑板333和第二支撑臂324装配造成的装配误差,对第二支撑板333的位置控制更加精确,角度公差小,形成的容屏空间更为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撑板333为多段式结构时,可以使与第二支撑臂324紧固连接的第二子板与第二支撑臂324为一体结构。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导杆臂、第一连接架和第一支撑臂与主轴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导杆臂、第一连接架和第一支撑臂与主轴组件的连接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机构的第一支撑板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折叠设备展开时的示意图。

如图11-图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323设有第一定位柱351,第一支撑板332上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柱351对应的第一定位孔358,第一定位柱351伸入对应的第一定位孔358内,以使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一支撑板332定位。这样,便于将第一支撑板332准确安装在第一支撑臂323的预设位置上,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参照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一支撑板332的装配关系,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臂324设有第二定位柱352,第二支撑板333上开设有与第二定位柱352对应的第二定位孔359,第二定位柱352伸入对应的第二定位孔359内,以使第二支撑臂324和第二支撑板333定位。这样,便于将第二支撑板333准确安装在第二支撑臂324的预设位置上,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323通过第一板体紧固件361与第一支撑板332紧固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为使第一支撑臂323与第一支撑板332通过第一板体紧固件361紧固连接,第一支撑臂323上设有与第一板体紧固件361一一对应,且用于安装对应的第一板体紧固件361的第一安装孔357,第一支撑板332上开设有供对应的第一板体紧固件361穿过的第二安装孔363。这样,第一支撑板332与第一支撑臂323之间装配容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323与第一支撑板332之间可以通过第一板体紧固件361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对第一支撑板332进行更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33通过第二板体紧固件362与第二支撑板333紧固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为使第二支撑臂324与第二支撑板333通过第二板体紧固件362紧固连接,第二支撑臂324上设有与第二板体紧固件362一一对应,且用于安装对应的第二板体紧固件362的第三安装孔,第二支撑板333上开设有供对应的第二板体紧固件362穿过的第四安装孔。这样,第二支撑板333与第二支撑臂324之间装配容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臂324与第二支撑板333之间可以通过第二板体紧固件362可拆卸连接。如此,便于对第二支撑板333进行更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323通过至少2个第一板体紧固件361与第一支撑板332紧固连接,至少2个第一板体紧固件361与第一定位柱351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第一支撑板332与第一支撑臂323连接更加稳固,不易松动。

示例性的,第一支撑臂323的紧固面上紧固连接有3个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的第一板体紧固件361,其中,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主轴组件310的轴向平行,第一定位柱351设于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处,且位于该等腰三角形的外侧,第一定位柱351与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两个第一板体紧固件361形成另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样,可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撑板332与第一支撑臂323连接的稳固性。

图15-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第一支撑臂的三个不同视角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第一支撑板的示意图,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折叠设备展开时的示意图。

如图15-图19所示,示例性的,第一支撑臂323的紧固面上紧固连接有2个第一板体紧固件361,2个第一板体紧固件361与第一定位柱351呈等腰三角形分布,2个第一板体紧固件361的中心的连线为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且与主轴组件310的轴向平行。这样,利于将宽度较窄的第一支撑板332稳固的固定在第一支撑臂323上。

参照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一支撑板332的装配关系,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臂324通过至少2个第二板体紧固件362与第二支撑板333紧固连接,至少2个第二板体紧固件362与第二定位柱352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第二支撑板333与第二支撑臂324连接更加稳固,不易松动。

示例性的,第二支撑臂324的紧固面上紧固连接有3个呈等腰三角形分布的第二板体紧固件362,其中,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与主轴组件310的轴向平行,第二定位柱352设于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处,且位于该等腰三角形的外侧,第二定位柱352与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两个第二板体紧固件362形成另一个等腰三角形。这样,可进一步提高第二支撑板333与第二支撑臂324连接的稳固性。

示例性的,第二支撑臂324的紧固面上紧固连接有2个第二板体紧固件362,2个第二板体紧固件362与第二定位柱352呈等腰三角形分布,2个第二板体紧固件362的中心的连线为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且与主轴组件310的轴向平行。这样,利于将宽度较窄的第二支撑板333稳固的固定在第二支撑臂324上。

参看图11、图12以及图15-图1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323在主轴组件310的轴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弧形滑槽341,第一连接架321上设有分别与两个第一弧形滑槽341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一弧形臂343,第一支撑臂323通过两端的两个第一弧形滑槽341以及二者内滑动装配的两个第一弧形臂343与第一连接架321转动连接。这样,第一支撑臂323与第一连接架321转动连接较为稳固,且在第一支撑臂323的端部开设第一弧形滑槽341较为容易,便于制造。

第二支撑臂324可参照第一支撑臂323设置,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臂324在主轴组件310的轴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弧形滑槽342,第二连接架322上设有分别与两个第二弧形滑槽342滑动配合的两个第二弧形臂344,第二支撑臂324通过两端的两个第二弧形滑槽342以及二者内滑动装配的两个第二弧形臂344与第二连接架322转动连接。这样,第二支撑臂324与第二连接架322转动连接较为稳固,且在第二支撑臂324的端部开设第二弧形滑槽342较为容易,便于制造。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323和第二支撑臂324也可绕位于主轴组件310外部的虚拟轴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第一支撑臂323绕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位于第一支撑臂323和主轴组件310朝向柔性屏100一侧的外部,第二支撑臂324绕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位于第二支撑臂324和主轴组件310朝向柔性屏100一侧的外部。这样,利于将第一支撑臂323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与第一导杆臂325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设置在相互平行且不同的两个位置,以及将第二支撑臂324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与第二导杆臂326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设置在相互平行且不同的两个位置,可减小主轴组件310的尺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323与主轴组件310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三弧形滑槽345以及与第三弧形滑槽345滑动配合的第三弧形臂347转动连接。这样,第一支撑臂323与主轴组件310相对转动的旋转轴心可以不占用第一支撑臂323和主轴组件310的位置,不需要通过增加第一支撑臂323和主轴组件310的尺寸来设置实体连接轴,可减小因设置实体连接轴占用的空间以及对第一支撑臂323与主轴组件310相对转动的角度的限制。另外,第一支撑臂323与主轴组件310连接稳固,且可将第一支撑臂323与主轴组件310之间的连接结构良好的隐藏,利于提升转轴机构300的一体性和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可在第一支撑臂323上设置第三弧形滑槽345,主轴组件310上设置第三弧形臂347;也可在第一支撑臂323上设置第三弧形臂347,主轴组件310上设置第三弧形滑槽345。示例性的,第三弧形滑槽345设于主轴组件310上,第三弧形臂347设于第一支撑臂323上。

第三弧形滑槽345可以为四分之一圆弧槽、三分之一圆弧槽、二分之一圆弧槽等,第三弧形臂347可为四分之一圆弧臂、三分之一圆弧臂、二分之一圆弧臂等,第三弧形滑槽345和第三弧形臂347的形状和位置可根据应用场景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三弧形滑槽345的各侧槽壁可为一体式的结构,如此,可以降低因装配形成第三弧形滑槽345造成的公差。第三弧形滑槽345也可通过具有弧形凹陷部的第五结构件和具有弧形凸起部的第六结构件拼接形成,第五结构件的弧形凹陷部与第六结构件的弧形凸起部间隔,并限定出第三弧形滑槽345,这样,第三弧形滑槽345形成较为容易。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弧形滑槽345设于主轴组件310上时,第六结构件还可以用于支撑柔性屏100。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臂323也可通过实体的连接轴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

第二支撑臂324与主轴组件310的装配关系可以参照第一支撑臂323与主轴组件310的装配关系。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臂324与主轴组件310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四弧形滑槽346以及与第四弧形滑槽346滑动配合的第四弧形臂348转动连接。这样,第二支撑臂324与主轴组件310相对转动的旋转轴心可以不占用第二支撑臂324和主轴组件310的位置,不需要通过增加第二支撑臂324和主轴组件310的尺寸来设置实体连接轴,可减小因设置实体连接轴占用的空间以及对第二支撑臂324与主轴组件310相对转动的角度的限制。另外,第二支撑臂324与主轴组件310连接稳固,且可将第二支撑臂324与主轴组件310之间的连接结构良好的隐藏,利于提升转轴机构300的一体性和使用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可在第二支撑臂324上设置第四弧形滑槽346,主轴组件310上设置第四弧形臂348;也可在第二支撑臂324上设置第四弧形臂348,主轴组件310上设置第四弧形滑槽346。示例性的,第四弧形滑槽346设于主轴组件310上,第四弧形臂348设于第二支撑臂324上。

第四弧形滑槽346可以为四分之一圆弧槽、三分之一圆弧槽、二分之一圆弧槽等,第四弧形臂348可为四分之一圆弧臂、三分之一圆弧臂、二分之一圆弧臂等,第四弧形滑槽346和第四弧形臂348的形状和位置可根据应用场景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第四弧形滑槽346的各侧槽壁可为一体式的结构,如此,可以降低因装配形成第四弧形滑槽346造成的公差。第四弧形滑槽346也可通过具有弧形凹陷部的第七结构件和具有弧形凸起部的第八结构件拼接形成,第七结构件的弧形凹陷部与第八结构件的弧形凸起部间隔,并限定出第四弧形滑槽346,这样,第四弧形滑槽346形成较为容易。需要说明的是,第四弧形滑槽346设于主轴组件310上时,第八结构件还可以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第六结构件和第八结构件可以为一体结构,第五结构件和第七结构件可以为一体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臂324也可通过实体的连接轴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

参看图5、图6以及图11、图1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架321与第一导杆臂325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一直线滑槽355以及与第一直线滑槽355滑动配合的第一滑块353滑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第一连接架321上设置第一直线滑槽355,第一导杆臂325上设置滑动装配在第一直线滑槽355内的第一滑块353;也可在第一导杆臂325上设置第一直线滑槽355,第一连接架321上设置滑动装配在第一直线滑槽355内的第一滑块353。第一直线滑槽355和第一滑块353垂直于二者相对滑动方向的截面相互对应,也可以为梯形、三角形、“十”字型、“T”字型等。示例性的,第一直线滑槽355的截面为“T”字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架322与第二导杆臂326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二直线滑槽356以及与第二直线滑槽356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块354滑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第二连接架322上设置第二直线滑槽356,第二导杆臂326上设置滑动装配在第二直线滑槽356内的第二滑块354;也可在第二导杆臂326上设置第二直线滑槽356,第二连接架322上设置滑动装配在第二直线滑槽356内的第二滑块354。第二直线滑槽356和第二滑块354垂直于二者相对滑动方向的截面相互对应,也可以为梯形、三角形、“十”字型、“T”字型等。示例性的,第二直线滑槽356的截面为“T”字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杆臂325通过主轴组件310上设置的第一连接轴410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这样,利于掌握第一导杆臂325绕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的位置,且利于使第一导杆臂325的部分表面不被主轴组件310遮挡,以便于在第一导杆臂325部分位置的表面设置其他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折叠组件320包括多组导杆臂组时,多组导杆臂组中的第一导杆臂325连接的第一连接轴410同轴,同轴的多根第一连接轴410可以为首尾连接的一体结构,也可为间隔设置的分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轴410可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第一导杆臂325可通过型面、花键等结构与第一连接轴410传动连接,第一导杆臂325也可与第一连接轴410过盈配合或者一体成型;第一连接轴410也可与主轴组件310紧固连接,第一导杆臂325与对应的第一连接轴410转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杆臂325也可通过相互滑动配合的弧形滑槽和弧形臂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折叠组件320包括多组导杆臂组时,也可使部分第一导杆臂325通过主轴组件310上设置的第一连接轴410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部分第一导杆臂325通过相互滑动配合的弧形滑槽和弧形臂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只要所有的第一导杆臂325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同轴即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杆臂326通过主轴组件310上设置的第二连接轴420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这样,利于掌握第二导杆臂326绕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的位置,且利于使第二导杆臂326的部分表面不被主轴组件310遮挡,以便于在第二导杆臂326部分位置的表面设置其他的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折叠组件320包括多组导杆臂组时,多组导杆臂组中的第二导杆臂326连接的第二连接轴420同轴,同轴的多根第二连接轴420可以为首尾连接的一体结构,也可为间隔设置的分体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连接轴420可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第二导杆臂326可通过型面、花键等结构与第二连接轴420传动连接,第二导杆臂326也可与第二连接轴420过盈配合或者一体成型;第二连接轴420也可与主轴组件310紧固连接,第二导杆臂326与对应的第二连接轴420转动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杆臂326也可通过相互滑动配合的弧形滑槽和弧形臂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

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折叠组件320包括多组导杆臂组时,也可使部分第二导杆臂326通过主轴组件310上设置的第二连接轴420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部分第二导杆臂326通过相互滑动配合的弧形滑槽和弧形臂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只要所有的第二导杆臂326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旋转轴心同轴即可。

参看图5-图7以及图10-图1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主轴组件310上设有第一避空槽311和第二避空槽312,第一避空槽311用于供第一支撑板332转动,且第一避空槽311的槽壁为沿第一支撑板332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的转动路径延伸的弧面,第二避空槽312用于供第二支撑板333转动,且第二避空槽312的槽壁为沿第二支撑板333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的转动路径延伸的弧面。第一支撑板332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与第一避空槽311的槽壁搭接配合,以限制第一支撑板332朝向主轴组件310移动,第二支撑板333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与第二避空槽312的槽壁搭接配合,以限制第二支撑板333朝向主轴组件310移动。

这样,可降低与第一支撑板332紧固连接的第一支撑臂323转动所需的间隙以及与第二支撑板333紧固连接的第二支撑臂324转动所需的间隙等因素造成的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运动轨迹的公差,可使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的运动更加稳定。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在折叠状态时使柔性屏折叠的示意图。

如图20所示,并参看图18,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撑板332上设有与第一避空槽311的槽壁对应的第一弧形搭接部373,第一弧形搭接部373搭接在第一避空槽311的槽壁上,并可沿第一避空槽311的槽壁滑动,第一弧形搭接部373与第一避空槽311的槽壁抵接,以限制第一支撑板332朝向主轴组件310移动。这样,第一弧形搭接部373与第一避空槽311的槽壁的搭接面大,可提高对第一支撑板332转动的约束效果,可使第一支撑板332运动更加稳定。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支撑板333上设有与第二避空槽312的槽壁对应的第二弧形搭接部374,第二弧形搭接部374搭接在第二避空槽312的槽壁上,并可沿第二避空槽312的槽壁滑动,第二弧形搭接部374与第二避空槽312的槽壁抵接,以限制第二支撑板333朝向主轴组件310移动。这样,第二弧形搭接部374与第二避空槽312的槽壁的搭接面大,可提高对第二支撑板333转动的约束效果,可使第二支撑板333运动更加稳定。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可折叠设备展开时的爆炸图,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导杆臂、第一连接架和第一支撑臂与主轴组件的连接简图,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使柔性屏折叠的示意图,图24为图23中的B部放大图。

如图21-图24所示,并参看图20,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30还包括位于主轴组件310朝向柔性屏100的一侧、并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第一副支撑板334和第二副支撑板335。第一副支撑板334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332朝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副支撑板335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333朝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转动连接。转轴机构300还包括第一约束结构和第二约束结构,第一约束结构用于约束第一副支撑板334远离第一支撑板332一端的运动轨迹,第二约束结构用于约束第二副支撑板335远离第二支撑板333一端的运动轨迹。

转轴机构300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时,第一副支撑板334连接第一支撑板332的一端和第二副支撑板335连接第二支撑板333的一端分别向远离主轴组件310的方向运动,且第一副支撑板334和第二副支撑板335分别相对于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转动,使第一副支撑板334远离第一支撑板332的一端和第二副支撑板335远离第二支撑板333的一端分别在第一约束结构和第二约束结构的约束下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且分别向主轴组件310的两侧移动,以使转轴机构300在折叠状态时,第一副支撑板334与第二副支撑板335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与主轴组件310呈钝角,并与第一支撑板332、第二支撑板333和主轴组件310共同围成容屏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组件330包括第一副支撑板334和第二副支撑板335时,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之间具有供第一副支撑板334和第二副支撑板335运动的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转轴机构300处于折叠状态时,夹于其间的柔性屏100的第二屏幕区域120会折叠形成类似水滴状的结构,第一支撑板332、第二支撑板333、第一副支撑板334、第二副支撑板335和主轴组件310之间也可形成类似水滴状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屏幕区域120折叠后形成的类似水滴状的结构包括远离主轴组件310的第一渐变段和靠近主轴组件310的第二渐变段,第一渐变段靠近主轴组件310的端部与第二渐变段远离主轴组件310的端部连接,第一渐变段由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到远离主轴组件310的一端,逐渐向中间收拢,第二渐变段由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到远离主轴组件310的一端,逐渐向两侧张开。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二支撑板333可对第二屏幕区域120折叠后形成的类似水滴状的结构的第一渐变段的两侧进行支撑,第一副支撑板334和第二副支撑板335可对第二屏幕区域120折叠后形成的类似水滴状的结构的第二渐变段的两侧进行支撑。这样,更加利于控制折叠的第二屏幕区域120的形态,可降低因第二屏幕区域120折叠时形态不稳定造成的柔性屏100损坏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轴机构300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时,第一副支撑板334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一连接架321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角度,第二副支撑板335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角度小于第二连接架322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转动的角度。这样,转轴机构300切换至折叠状态时,第一副支撑板334和第二副支撑板335远离主轴组件310的端部张开的开度大于第一连接架321和第二连接架322远离主轴组件310的端部张开的开度,便于与第一支撑板332、第二支撑板333以及主轴组件310一起形成类似水滴状的容屏空间,利于第一副支撑板334和第二副支撑板335对折叠的柔性屏100靠近主轴组件310的部分进行有效的支撑。

如图18、图20和图2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32朝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部371,第一支撑部371用于在转轴机构300切换到展开状态时,支撑第一副支撑板334。这样,在转轴机构3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支撑部371可使第一副支撑板334稳定的位于预设的位置,对柔性屏100的支撑稳定。

第二支撑板333可参照第一支撑板332的结构进行设计。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33朝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设有第二支撑部372,第二支撑部372用于在转轴机构300切换到展开状态时,支撑第二副支撑板335。这样,在转轴机构3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二支撑部372可使第二副支撑板335稳定的位于预设的位置,对柔性屏100的支撑稳定。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一副支撑板通过扭簧连接的示意图,26为图23中a-a面的剖视图。

如图25、图2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约束结构包括第一扭簧733,第一扭簧733设置于第一副支撑板334与第一支撑板332之间,第一扭簧733用于提供使第一副支撑板334朝向第一支撑部371转动的力,转轴机构300在展开状态时,第一副支撑板334在第一扭簧733的作用力下与第一支撑部371抵接。第一约束结构还包括设于主轴组件310上的第一限位部751,转轴机构300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时,第一限位部751用于使第一副支撑板334相对于第一支撑板332朝向远离第一支撑部371的方向转动。这样,可通过第一扭簧733来约束第一副支撑板334远离第一支撑板332一端的运动轨迹,可降低第一副支撑板334相对于主轴组件310以及第一支撑板332随意晃动的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扭簧733始终向第一副支撑板334提供一个朝向第一支撑部371转动的力,转轴机构300在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副支撑板334先在第一支撑板332的带动下转动,第一副支撑板334转动到第一限位部751处后,与第一限位部751抵接,第一支撑板332继续转动,第一限位部751使第一副支撑板334相对于第一支撑板332朝向远离第一支撑部371的方向转动,第一副支撑板334抵接在第一限位部751所在的位置,以使第一副支撑板334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与主轴组件310呈钝角,第一支撑板332继续转动至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与主轴组件310呈锐角的位置,并进一步将第一扭簧733拧紧,第一扭簧733在转轴机构30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扭力小于第一扭簧733在转轴机构30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扭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副支撑板334上设有与第一限位部751对应的第一抵接部753,第一副支撑板334在第一支撑板332的带动下转动到第一限位部751处时,第一抵接部753与第一限位部751抵接。第一支撑板332与第一副支撑板334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第一扭簧733。第一支撑板332上可以设置用于安装第一扭簧733的第一安装柱731,第一扭簧733套于第一安装柱731上,且第一扭簧733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结构与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一副支撑板334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约束结构包括第二扭簧734,第二扭簧734设置于第二副支撑板335与第二支撑板333之间,第二扭簧734用于提供使第二副支撑板335朝向第二支撑部372转动的力,转轴机构300在展开状态时,第二副支撑板335在第二扭簧734的作用力下与第二支撑部372抵接。第二约束结构还包括设于主轴组件310上的第二限位部752,转轴机构300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时,第二限位部752用于使第二副支撑板335相对于第二支撑板333朝向远离第二支撑部372的方向转动。这样,可通过第二扭簧734来约束第二副支撑板335远离第二支撑板333一端的运动轨迹,可降低第二副支撑板335相对于主轴组件310以及第二支撑板333随意晃动的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扭簧734始终向第二副支撑板335提供一个朝向第二支撑部372转动的力,转轴机构300在由展开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二副支撑板335先在第二支撑板333的带动下转动,第二副支撑板335转动到第二限位部752处后,与第二限位部752抵接,第二支撑板333继续转动,第二限位部752使第二副支撑板335相对于第二支撑板333朝向远离第二支撑部372的方向转动,第二副支撑板335抵接在第二限位部752所在的位置,以使第二副支撑板335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与主轴组件310呈钝角,第二支撑板333继续转动至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与主轴组件310呈锐角的位置,并进一步将第二扭簧734拧紧,第二扭簧734在转轴机构30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扭力小于第二扭簧734在转轴机构30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扭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副支撑板335上设有与第二限位部752对应的第二抵接部754,第二副支撑板335在第二支撑板333的带动下转动到第二限位部752处时,第二抵接部754与第二限位部752抵接。第二支撑板333与第二副支撑板335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第二扭簧734。第二支撑板333上可以设置用于安装第二扭簧734的第二安装柱732,第二扭簧734套于第二安装柱732上,且第二扭簧734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结构与第二支撑板333和第二副支撑板335连接。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第一副支撑板的示意图,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主轴组件的示意图,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主轴组件的一个视角示意图,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主轴组件的另一个视角示意图,图30为图29中b-b面的剖视图。

如图27-图30所示,并参看图2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约束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副支撑板334远离第一支撑板332一端以及主轴组件310上的第一滑动轴741和第一轨迹槽743,第一滑动轴741沿主轴组件310的轴向定向,第一滑动轴741伸入第一轨迹槽743内并与第一轨迹槽743滑动配合,且第一滑动轴741可在第一轨迹槽743内转动。这样,在第一滑动轴741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运动的过程中,可利用第一轨迹槽743的槽壁对第一滑动轴741的抵触来约束第一副支撑板334远离第一支撑板332一端的运动轨迹,使第一副支撑板334按照预设的运动轨迹运动,可降低第一副支撑板334对于主轴组件310以及第一支撑板332随意晃动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转轴机构300在切换为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臂323带动第一支撑板332向折叠方向转动,第一支撑板332在向折叠方向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一副支撑板334向折叠方向运动,第一副支撑板334远离第一支撑板332的一端在第一滑动轴741与第一轨迹槽743的一侧槽壁的抵推下,会沿第一轨迹槽743向折叠方向移动,并且第一副支撑板334绕第一滑动轴741向折叠方向转动,可在第一支撑板332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转动至与主轴组件310呈锐角时,带动第一副支撑板334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转动至与主轴组件310呈钝角。转轴机构300在切换为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支撑臂323带动第一支撑板332向展开方向转动,第一支撑板332在向展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一副支撑板334向展开方向运动,第一副支撑板334远离第一支撑板332的一端在第一滑动轴741与第一轨迹槽743的另一侧槽壁的抵推下,会沿第一轨迹槽743向展开方向移动,并且第一副支撑板334绕第一滑动轴741向展开方向转动,可在第一支撑板332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转动至展开位置时,带动第一副支撑板334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转动至展开位置,此时,第一支撑板332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可与第一副支撑板334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共面(允许存在少许偏差)。

第一轨迹槽743可以为弧形槽、直线型槽、不规则曲线型槽等。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对应的第一滑动轴741的运动轨迹来调整第一轨迹槽743的形状。示例性的,第一轨迹槽743为弧形槽。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第一副支撑板334上设置第一滑动轴741,主轴组件310上设置第一轨迹槽743;也可以在第一副支撑板334上设置第一轨迹槽743,主轴组件310上设置第一滑动轴741。示例性的,第一滑动轴741设于第一副支撑板334上,第一轨迹槽743设于主轴组件310上。

第一滑动轴741设于第一副支撑板334上时,为了使第一副支撑板334与主轴组件310之间间隔出供第一副支撑板334运动的空间,第一滑动轴741可通过由第一副支撑板334背向柔性屏100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一延伸臂710与第一副支撑板334紧固连接,第一滑动轴741的端面紧固连接在第一延伸臂710的侧壁上,主轴组件310上设有供第一延伸臂710运动的第三避空槽313,第一轨迹槽743设于第三避空槽313在主轴组件310轴向一侧的槽壁上。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撑臂323通过沿主轴组件310的轴向间隔分布的2个第三弧形滑槽345和2个第三弧形臂347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第一轨迹槽743位于靠近第一避空槽311的第三弧形滑槽345与第三避空槽313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约束结构包括设于第二副支撑板335远离第二支撑板333一端以及主轴组件310上的第二滑动轴742和第二轨迹槽744,第二滑动轴742沿主轴组件310的轴向定向,第二滑动轴742伸入第二轨迹槽744内并与第二轨迹槽744滑动配合,且第二滑动轴742可在第二轨迹槽744内转动。这样,在第二滑动轴742相对于主轴组件310运动的过程中,可利用第二轨迹槽744的槽壁对第二滑动轴742的抵触来约束第二副支撑板335远离第二支撑板333一端的运动轨迹,使第二副支撑板335按照预设的运动轨迹运动,可降低第二副支撑板335对于主轴组件310以及第二支撑板333随意晃动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转轴机构300在切换为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支撑臂324带动第二支撑板333向折叠方向转动,第二支撑板333在向折叠方向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副支撑板335向折叠方向运动,第二副支撑板335远离第二支撑板333的一端在第二滑动轴742与第二轨迹槽744的一侧槽壁的抵推下,会沿第二轨迹槽744向折叠方向移动,并且第二副支撑板335绕第二滑动轴742向折叠方向转动,可在第二支撑板333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转动至与主轴组件310呈锐角时,带动第二副支撑板335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转动至与主轴组件310呈钝角。转轴机构300在切换为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二支撑臂324带动第二支撑板333向展开方向转动,第二支撑板333在向展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二副支撑板335向展开方向运动,第二副支撑板335远离第二支撑板333的一端在第二滑动轴742与第二轨迹槽744的另一侧槽壁的抵推下,会沿第二轨迹槽744向展开方向移动,并且第二副支撑板335绕第二滑动轴742向展开方向转动,可在第二支撑板333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转动至展开位置时,带动第二副支撑板335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转动至展开位置,此时,第二支撑板333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可与第二副支撑板335用于支撑柔性屏100的一面共面(允许存在少许偏差)。

第二轨迹槽744可以为弧形槽、直线型槽、不规则曲线型槽等。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对应的第二滑动轴742的运动轨迹来调整第二轨迹槽744的形状。示例性的,第二轨迹槽744为弧形槽。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第二副支撑板335上设置第二滑动轴742,主轴组件310上设置第二轨迹槽744;也可以在第二副支撑板335上设置第二轨迹槽744,主轴组件310上设置第二滑动轴742。示例性的,第二滑动轴742设于第二副支撑板335上,第二轨迹槽744设于主轴组件310上。

第二滑动轴742设于第二副支撑板335上时,为了使第二副支撑板335与主轴组件310之间间隔出供第二副支撑板335运动的空间,第二滑动轴742可通过由第二副支撑板335背向柔性屏100的一侧延伸出的第二延伸臂720与第二副支撑板335紧固连接,第二滑动轴742的端面紧固连接在第二延伸臂720的侧壁上,主轴组件310上设有供第二延伸臂720运动的第四避空槽314,第二轨迹槽744设于第四避空槽314在主轴组件310轴向一侧的槽壁上。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支撑臂324通过沿主轴组件310的轴向间隔分布的2个第四弧形滑槽346和2个第四弧形臂348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第二轨迹槽744位于靠近第二避空槽312的第四弧形滑槽346与第四避空槽314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轨迹槽743设于主轴组件310上,第一轨迹槽743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的一端敞口,第一轨迹槽743远离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的一端封口,第一轨迹槽743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的一端用于供第一滑动轴741进出。这样,便于将第一滑动轴741装配到第一轨迹槽743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轨迹槽744设于主轴组件310上,第二轨迹槽744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的二端敞口,第二轨迹槽744远离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的一端封口,第二轨迹槽744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的一端用于供第二滑动轴742进出。这样,便于将第一滑动轴741装配到第一轨迹槽743内。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滑动轴741和第二滑动轴742相对于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对应的,第一轨迹槽743和第二轨迹槽744相对于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第一轨迹槽743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的一端和第二轨迹槽744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的一端连通。这样,第一轨迹槽743和第二轨迹槽744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的一端可至少部分重合设置,第一轨迹槽743和第二轨迹槽744共用一个敞口,第一滑动轴741和第二滑动轴742可通过同一个敞口分别装入第一轨迹槽743和第二轨迹槽744内,利于减小主轴组件310的尺寸。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轴机构300在折叠状态时,第一滑动轴741与第一轨迹槽743远离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的一端抵接,以限制第一副支撑板334转动的角度。这样,第一滑动轴741作为第一抵接部753,第一轨迹槽743远离主轴组件310中轴线的一端作为第一限位部751,可通过第一轨迹槽743的端部抵触第一滑动轴741,限制第一副支撑板334远离第一支撑板332的一端在转轴机构300折叠的过程中的移动位置,不再需要另外单独设置第一限位部751和第一抵接部753,可使主轴组件310的结构更加简洁,利于缩小主轴组件310的尺寸。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约束结构可以包括第一扭簧733,而不包括第一滑动轴741和第一轨迹槽743;或者包括第一滑动轴741和第一轨迹槽743,而不包括第一扭簧733;或者还可以即包括第一扭簧733,又包括第一滑动轴741和第一轨迹槽743。第一扭簧733以及第一滑动轴741和第一轨迹槽743均可约束第一副支撑板334远离第一支撑板332一端的运动轨迹。第一约束结构即包括第一扭簧733,又包括第一滑动轴741和第一轨迹槽743时,对第一副支撑板334的约束效果更好,第一副支撑板334的角度公差更小,第一副支撑板334的位置稳定,利于保护柔性屏100。

在第一约束结构包括第一扭簧733,而不包括第一滑动轴741和第一轨迹槽743时,第一副支撑板334上也可设置第一延伸臂710,主轴组件310上也可设置第三避空槽313,此时,第一延伸臂710作为第一抵接部753,第三避空槽313在垂直于主轴组件310的轴向的方向且远离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的槽壁可作为第一限位部751,第一延伸臂710可用于与第三避空槽313的槽壁抵接,以使第一副支撑板334相对于第一支撑板332朝向远离第一支撑部371的方向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轴机构300在折叠状态时,第二滑动轴742与第二轨迹槽744远离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的一端抵接,以限制第二副支撑板335转动的角度。这样,第二滑动轴742作为第二抵接部754,第二轨迹槽744远离主轴组件310中轴线的一端作为第二限位部752,可通过第二轨迹槽744的端部抵触第二滑动轴742,限制第二副支撑板335远离第二支撑板333的一端在转轴机构300折叠的过程中的移动位置,不再需要另外单独设置第二限位部752和第二抵接部754,可使主轴组件310的结构更加简洁,利于缩小主轴组件310的尺寸。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约束结构可以包括第二扭簧734,而不包括第二滑动轴742和第二轨迹槽744;或者包括第二滑动轴742和第二轨迹槽744,而不包括第二扭簧734;或者还可以即包括第二扭簧734,又包括第二滑动轴742和第二轨迹槽744。第二扭簧734以及第二滑动轴742和第二轨迹槽744均可约束第二副支撑板335远离第二支撑板333一端的运动轨迹。第二约束结构即包括第二扭簧734,又包括第二滑动轴742和第二轨迹槽744时,对第二副支撑板335的约束效果更好,第二副支撑板335的角度公差更小,第二副支撑板335的位置稳定,利于保护柔性屏100。

在第二约束结构包括第二扭簧734,而不包括第二滑动轴742和第二轨迹槽744时,第二副支撑板335上也可设置第二延伸臂720,主轴组件310上也可设置第四避空槽314,此时,第二延伸臂720作为第二抵接部754,第四避空槽314在垂直于主轴组件310的轴向的方向且远离主轴组件310的中轴线的槽壁可作为第二限位部752,第二延伸臂720可用于与第四避空槽314的槽壁抵接,以使第二副支撑板335相对于第二支撑板333朝向远离第二支撑部372的方向转动。

如图18和图2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32朝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与第一副支撑板334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一弹性卡爪375以及卡设于第一弹性卡爪375内、并与第一弹性卡爪375转动配合的第一销轴336转动连接。这样,利于使厚度较薄的第一支撑板332和第一副支撑板334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板332与第一副支撑板334之间装配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第一支撑板332上设置第一弹性卡爪375,在第一副支撑板334上设置第一销轴336;或者,也可以在第一支撑板332上设置第一销轴336,第一副支撑板334上设置第一弹性卡爪375。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弧形搭接部373背离第一避空槽311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销轴336、并供第一销轴336转动的第一凹槽,第一弹性卡爪375设于第一弧形搭接部373上,并用于将第一销轴336限制在第一凹槽内转动,第一弧形搭接部373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与第一弹性卡爪375之间的部分可作为第一支撑部371。这样,可提高第一销轴336转动连接处的强度,且可使第一支撑板332的结构更加简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333朝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与第二副支撑板335通过二者上设置的第二弹性卡爪376以及卡设于第二弹性卡爪376内、并与第二弹性卡爪376转动配合的第二销轴337转动连接。这样,利于使厚度较薄的第二支撑板333和第二副支撑板335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板333与第二副支撑板335之间装配方便。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第二支撑板333上设置第二弹性卡爪376,在第二副支撑板335上设置第二销轴337;或者,也可以在第二支撑板333上设置第二销轴337,第二副支撑板335上设置第二弹性卡爪376。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弧形搭接部374背离第二避空槽312的侧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销轴337、并供第二销轴337转动的第二凹槽,第二弹性卡爪376设于第二弧形搭接部374上,并用于将第二销轴337限制在第二凹槽内转动,第二弧形搭接部374靠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与第二弹性卡爪376之间的部分可作为第二支撑部372。这样,可提高第二销轴337转动连接处的强度,且可使第二支撑板333的结构更加简洁。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块副支撑板可为多段式结构。第一副支撑板334包括多块第三子板,第一副支撑板334的多块第三子板沿主轴组件310的轴向依次拼接固定,每块第三子板均用于支撑柔性屏100,至少一块第三子板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332朝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转动连接。这样,狭长的第一副支撑板334制造更加容易,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当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副支撑板334也可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减小多块第三子板装配时造成的装配误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块副支撑板可为多段式结构。第二副支撑板335包括多块第四子板,第二副支撑板335的多块第四子板沿主轴组件310的轴向依次拼接固定,每块第四子板均用于支撑柔性屏100,至少一块第四子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333朝向主轴组件310的一端转动连接。这样,狭长的第二副支撑板335制造更加容易,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当然,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副支撑板335也可为一体式结构。这样,可减小多块第四子板装配时造成的装配误差。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主轴组件与折叠组件连接处的一个示意图,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处于展开状态时主轴组件与折叠组件连接处的又一个示意图,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去除支撑组件后的示意图。

如图31-图33所示,并参看图5,为了使转轴机构300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切换的过程中,折叠组件320在主轴组件310两侧的部分能够同步动作,本申请实施例中,折叠组件320还包括同步结构,同步结构用于使折叠组件320在主轴组件310两侧的部分同步运动。

示例性的,第一导杆臂325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接轴410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第二导杆臂326的端部通过第二连接轴420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同步结构包括设于第一导杆臂325与第一连接轴410连接的端部的第一齿轮510以及设于第二导杆臂326与第二连接轴420连接的端部的第二齿轮520,第一齿轮510的旋转轴心与第一连接轴410同轴,第二齿轮520的旋转轴心与第二连接轴420同轴,第一齿轮510与第二齿轮520传动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同步结构还包括设于第一齿轮510和第二齿轮520之间的传力齿轮组530,传力齿轮组530包括偶数个的依次啮合的传力齿轮531,靠近第一齿轮510的一个传力齿轮531与第一齿轮510啮合啮合,靠近第二齿轮520的一个传力齿轮531与第二齿轮520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传力齿轮531均可通过一根与主轴组件310的轴向平行的齿轮连接轴532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齿轮连接轴532可与主轴组件310转动连接,传力齿轮531可通过型面或者花键等结构与对应的齿轮连接轴532传动连接,传力齿轮531也可与对应的齿轮连接轴532过盈配合或者一体成型;齿轮连接轴532也可与主轴组件310紧固连接,传力齿轮531与对应的齿轮连接轴532转动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齿轮连接轴532均第一连接轴410与第二连接轴420之间。这样,可以减小第一齿轮510和第二齿轮520的尺寸,利于减小转轴机构300的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在连接架组、导杆臂组和支撑臂组具有多组时,同步结构可以设置一组,也可以设置多组,数量可以与导杆臂组的数量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示例中,同步结构与导杆臂组一一对应。

图3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转轴机构的爆炸图。

如图34所示,并参看图5,为使转轴机构300在展开状态、折叠状态以及二者切换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阻尼效果或者自悬停能力。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转轴机构300还包括阻尼组件600,阻尼组件600用于向折叠组件320提供阻止其转动的阻尼力。

在一些示例中,阻尼组件600包括分别设于导杆臂组在主轴组件310轴向的两端的固定座610和弹性压紧组件620,第一导杆臂325端部的第一齿轮510朝向弹性压紧组件620的一端设有第一凸轮630,第二导杆臂326端部的第二齿轮520朝向弹性压紧组件620的一端设有第二凸轮640,弹性压紧组件620朝向第一导杆臂325和第二导杆臂326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凸轮630对应的第三凸轮650以及与第二凸轮640对应的第四凸轮660,弹性压紧组件620用于使第三凸轮650压紧在第一齿轮510设有第一凸轮630的端面上、第四凸轮660压紧在第二齿轮520设有第二凸轮640的端面上,并将第一齿轮510和第二齿轮520与固定座610压紧,第一凸轮630和第三凸轮650相互啮合的凸出部位和凹陷部位相互抵触,第二凸轮640和第四凸轮660相互啮合的凸出部位和凹陷部位相互抵触,以提供阻止第一齿轮510和第二齿轮520转动的阻尼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轮630和第三凸轮650相互啮合的凸出部分和凹陷部分抵触以提供阻止第一齿轮510转动的阻尼力的面为斜面,第一齿轮510在外力的驱动下转动时,可使第一凸轮630和第三凸轮650的凸出部分从凹陷部分内滑出,第三凸轮650可沿主轴组件310的轴线移动,在无外力作用后,可使第一齿轮510和第一导杆臂325保持在当前状态。第二凸轮640和第四凸轮660相互啮合的凸出部分和凹陷部分抵触以提供阻止第二齿轮520转动的阻尼力的面为斜面,第二齿轮520在外力的驱动下转动时,可使第二凸轮640和第四凸轮660的凸出部分从凹陷部分内滑出,第四凸轮660可沿主轴组件310的轴线移动,在无外力作用后,可使第二齿轮520和第二导杆臂326保持在当前状态。这样,在无外力作用时,可使折叠组件320以及转轴机构300自悬停。

可以理解的是,在连接架组、导杆臂组和支撑臂组具有多组时,阻尼组件600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数量可以与导杆臂组的数量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一些示例中,阻尼组件600与导杆臂组一一对应。

在一些示例中,弹性压紧组件620包括压杆621、弹簧622和固定件623,第三凸轮650和第四凸轮660设于压杆621上,弹簧622的两端分别与压杆621和固定件623抵接,固定件623用于与主轴组件310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轴410、第二连接轴420和齿轮连接轴532的一端均可通过固定件623安装在主轴组件310上,弹簧622可套设在齿轮连接轴532的外侧,压杆621可以与第一连接轴410、第二连接轴420和齿轮连接轴532滑动连接,第一连接轴410、第二连接轴420和齿轮连接轴532可作为压杆621滑动的导向杆。固定件623上还可以设置用于限制齿轮连接轴532沿主轴组件310的轴向移动的卡簧670,这样,利于齿轮连接轴532可转动的安装在固定件623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及基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方法
  • 一种转轴及具有该转轴的电子设备
  • 用于转轴机构的支撑板、转轴机构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 同步转轴机构、可折叠壳体组件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48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