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联动式缝翼机构的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一种联动式缝翼机构的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飞机机翼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动式缝翼机构的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后缘缝翼是指装在机翼后缘内侧的襟翼,为提高飞机的气动特性,机翼上布置有很多活动舵面,这些活动舵面需要在操纵系统的驱动下,进行偏转等动作。通常一个活动舵面的动作都需要至少一套驱动机构去驱动,如果每一个活动舵面都设置一套驱动机构,多个驱动机构所组成的驱动系统,不仅其结构复杂,而且其系统的可靠性能,也会随着系统的复杂度的增加而相应降低,同时,还会导致系统的组成重量,也会随着系统的复杂度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采用现有的驱动系统,不仅占用了机翼后缘外的结构空间,还增加了安装和维修的复杂性,在飞机机翼内部空间紧凑,并对外形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采取设置更多的驱动装置驱动增升装置的主襟翼及子襟翼的方式,不符合其设计理念。因此,在满足后缘缝翼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并在满足各活动舵面的驱动情况下,还应该尽可能地简化驱动系统及降低重量,这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驱动方法,利用该驱动方法,可将两个舵面运动的驱动方式简化为一个输入驱动,同时,采取机械联动机构,不仅能够保证相应的主翼面和子翼面之间运动的协调性和同步性,从而保证飞机主翼面和子翼面之间的联动,还能满足每个动翼面的转动需求,从而简化驱动系统,进而降低驱动系统的复杂度和重量,具体地说是一种联动式缝翼机构的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联动式缝翼机构的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是通过设置于主翼面前端的作动筒,利用作动筒的伸缩运动,驱动主翼面在固定于机翼上的滑轨内滑动,从而实现主翼面偏转;同时,并利用设置于主翼面和子翼面之间的连杆,在主翼面偏转过程中,通过连杆带动子翼面同步偏转,从而实现主翼面与子翼面之间的联动。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联动式缝翼机构的驱动方法,所述子翼面的前端通过第三铰接固定点与机翼相铰接,所述子翼面可围绕第三铰接固定点转动;利用作动筒的伸缩运动,驱动主翼面在滑轨内滑动过程中产生偏转,在主翼面偏转过程中,通过连杆带动子翼面围绕第三铰接固定点与主翼面同步偏转。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联动式缝翼机构的驱动方法,所述滑轨为固定在机翼上的弧形滑轨,在所述主翼面中设有第一滑轮安装点和第二滑轮安装点,在所述第一滑轮安装点和第二滑轮安装点处分别安装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安装点和第二滑轮安装点分别设置于靠近作动筒一侧的主翼面上,所述主翼面在驱动作动筒的作用下,利用第一滑轮安装点和第二滑轮安装点处的滑轮在滑轨内滑动,从而实现主翼面按滑轨轨迹偏转到预定角度,并通过连杆同步带动子翼面偏转到相应的预定角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联动式缝翼机构的驱动方法,所述作动筒的前端通过第一铰接固定点与机翼相铰接,而其后端与位于主翼面前端的第二铰接固定点相铰接,所述主翼面在驱动作动筒的作用下,利用作动筒的伸缩状态,推动主翼面按滑轨轨迹围绕机翼偏转到预定角度,并通过连杆同步带动子翼面偏转到相应的预定角度,所述预定角度是指满足飞机处于起飞状态或着陆状态时的偏转角度,通过主翼面与子翼面之间的联动,使所述主翼面与子翼面之间同步处于收上状态或放下状态。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联动式缝翼机构的驱动方法,所述连杆的一端与主翼面上的第四铰接固定点相铰接,另一端与子翼面上的第五铰接固定点相铰接;所述主翼面在作动筒的作用下,按滑轨轨迹偏转过程中,通过连杆带动子翼面随主翼面同步偏转,从而实现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两个翼面联动的目的。

本发明还公开了用于上述驱动方法的驱动装置,包括有作动筒和连杆,所述作动筒的前端通过机翼上的第一铰接固定点与机翼相铰接,而其后端与位于主翼面前端的第二铰接固定点相铰接;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主翼面上的第四铰接固定点与主翼面相铰接,另一端通过子翼面上的第五铰接固定点与子翼面相铰接;所述子翼面的前端通过机翼上的第三铰接固定点与机翼相铰接,所述子翼面可围绕第三铰接固定点转动;利用作动筒的伸缩运动,驱动主翼面在固定于机翼上的滑轨内滑动,从而实现主翼面偏转;并利用连杆带动子翼面同步偏转,从而实现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主翼面与子翼面之间的联动。

进一步地,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驱动装置,所述滑轨为固定在机翼上的弧形滑轨,在所述主翼面中设有第一滑轮安装点和第二滑轮安装点,在所述第一滑轮安装点和第二滑轮安装点处分别安装有与滑轨相匹配的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安装点和第二滑轮安装点分别设置于靠近作动筒一侧的主翼面上,所述主翼面在作动筒的作用下,利用第一滑轮安装点和第二滑轮安装点内的滑轮在滑轨内滑动,从而实现主翼面按滑轨轨迹偏转到预定角度,并通过连杆同步带动子翼面偏转到相应的预定角度。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联动式缝翼机构的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设置于主翼面和子翼面之间的连杆,在作动筒的作用下,驱动主翼面在固定于机翼上的滑轨内滑动,实现主翼面偏转,在主翼面偏转时,通过连杆带动子翼面同时偏转。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将两个舵面运动的驱动简化为一个输入驱动,并通过机械联动机构,不仅能够保证动主翼面和子翼面运动的协调性和同步性,还满足每个动翼面的转动需求,通过一个作动筒实现了后缘缝翼中有主翼面和子翼面之间的联动,从而简化了驱动系统,进而降低驱动系统的复杂度和重量,极大地改善了飞机后缘缝翼的气动性能,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后缘缝翼收上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后缘缝翼放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第一铰接固定点、2-第二铰接固定点、3-第三铰接固定点、4-第四铰接固定点、5-第五铰接固定点、6-第一滑轮安装点、7-第二滑轮安装点、8-作动筒、9-子翼面、10-主翼面、11-连杆、12-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构思,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设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联动式缝翼机构的驱动装置,包括有作动筒8和连杆11,所述作动筒8的前端通过机翼上的第一铰接固定点1与机翼相铰接,而其后端与位于主翼面10前端的第二铰接固定点2相铰接;所述连杆11的一端通过主翼面10上的第四铰接固定点4与主翼面10相铰接,另一端通过子翼面9上的第五铰接固定点5与子翼面9相铰接;所述子翼面9的前端通过机翼上的第三铰接固定点3与机翼相铰接,所述子翼面9可围绕第三铰接固定点3转动,其具体驱动方法是:

通过设置于主翼面10前端的作动筒8,利用作动筒8的伸缩运动,驱动主翼面10在固定于机翼上的滑轨12内滑动,从而实现主翼面10偏转;同时,并利用设置于主翼面10和子翼面9之间的连杆11,在主翼面10偏转过程中,通过连杆11带动子翼面9围绕第三铰接固定点3与主翼面10同步偏转,从而实现主翼面10与子翼面9之间的联动,实现使用一个作动筒8完成两个翼面联动的目的。

其中,所述第一铰接固定点1的作用,是用于约束作动筒8的转动支撑点;而第三铰接固定点3的作用,是用于约束子翼面9的转动支撑点;而第四铰接固定点4和第五铰接固定点5的作用,是用于约束连杆11的转动支撑点。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所述主翼面10在作动筒8的作用下,利用作动筒8的伸缩状态,推动主翼面10按滑轨12轨迹围绕机翼偏转到预定角度,并通过连杆11同步带动子翼面9偏转到相应的预定角度,而所述预定角度是指满足飞机处于起飞状态或着陆状态时的偏转角度,通过主翼面10与子翼面9之间的联动,这样就能使所述主翼面10与子翼面9之间同步处于收上状态或放下状态。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方便主翼面10能沿滑轨12移动,所述滑轨12设置为固定在机翼上的弧形滑轨,同时,在所述主翼面10中设有第一滑轮安装点6和第二滑轮安装点7,在所述第一滑轮安装点6和第二滑轮安装点7处分别安装有与滑轨12相匹配的滑轮(在图1及图2中均未画出),所述第一滑轮安装点6和第二滑轮安装点7分别设置于靠近作动筒8一侧的主翼面10上,所述主翼面10在作动筒8的作用下,利用第一滑轮安装点6和第二滑轮安装点7处的滑轮在滑轨12内滑动,从而实现主翼面10按滑轨12轨迹偏转到预定角度,并通过连杆11同步带动子翼面9偏转到相应的预定角度。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由于机翼的增升装置由子翼面9和主翼面10组成,在主翼面10上设置有第一滑轮安装点6和第二滑轮安装点7,并在第一滑轮安装点6和第二滑轮安装点7处分别固定有与滑轨12相匹配的滑轮,滑轮可在固定的滑轨12内滑动;作动筒8的前端与第一铰接固定点1相铰接,这样就可绕第一铰接固定点1转动,而其后端与第二铰接固定点2相铰接,通过第二铰接固定点2与主翼面10形成铰接关系;而子翼面9通过第三铰接固定点3相铰接,这样就可绕第三铰接固定点3转动;另外,在主翼面10上设有第四铰接固定点4,而在子翼面9上设置有第五铰接固定点5,而连杆11一端与主翼面10上的第四铰接固定点4相铰接,另一端与子翼面9上的第五铰接固定点5相铰接,在主翼面10运动过程中,利用连杆11可带动子翼面9作同步运动。

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当需要使主翼面10和子翼面9处于收上状态时,如图1所示,使作动筒8收缩,拉动主翼面10按滑轨12轨迹向上运动,并通过连杆11同步带动子翼面9运动;而当需要使主翼面10和子翼面9处于放下状态时,放下过程为收上过程的逆过程,如图2所示,使作动筒8伸长,推动主翼面10按滑轨12轨迹向下运动,并通过连杆11同步带动子翼面9运动。由此可见,利用一个作动筒8与连杆11的配合,即可完成两个翼面联动的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驱动方法及驱动装置,通过一个作动筒实现了后缘缝翼中有主翼面10和子翼面9之间的联动,从而简化了驱动系统,进而降低驱动系统的复杂度和重量,极大地改善了飞机后缘缝翼的气动性能,适合推广应用。

本发明其他未详尽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常规技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1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