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一种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墨混合配比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

背景技术

油墨是用于印刷的重要材料,它通过印刷或喷绘将图案、文字表现在承印物上,油墨由连结料、颜料、填料和助剂等(例如填充剂、稀释剂、防结皮剂、防反印剂和增滑剂等)组成,用于书刊、包装装潢、建筑装饰及电子线路板材印刷等领域。

目前,现有的油墨混合配比装置,例如公开号为CN21138457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油墨生产用原料配比装置,包括配料箱体,配料箱体两侧内部均设有油墨原料配比室,配料箱体两侧底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流通管道和第二流通管道,且第一流通管道和第二流通管道底部均连接有混合管体,第一流通管道和第二流通管道顶部均与油墨原料配比室相贯通,且第一流通管道和第二流通管道顶端内部均安装有电磁通止阀,混合管体为矩形结构,且混合管体内壁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导流混合板和第二导流混合板,混合管体底部连接有原料配比出管,且原料配比出管底端内部为螺纹结构,其能够方便的对油墨原料进行初步混合,但是上述装置混合效率较差,且在一些定制油墨的配比过程中,需要先将几种主原料先混合均匀再加入其它占比小的原料及助剂,若原料的种类较多,则需要使用的大量的电磁阀,不仅制作成本高,而且还会提升后期的维护和维修费用。

如何才能快速高效的依次将多种原料进行混合,保证良好的混合效果,提升混合效率,同时减少制作和维护成本,成为一个需要突破的技术问题。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其能快速高效的依次将多种原料进行混合,保证良好的混合效果,提升混合效率,同时减少制作和维护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包括混合罐,所述混合罐的顶端设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上环设有若干暂存槽,所述暂存槽的底端均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均包括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内部均弹性连接有触发杆,所述触发杆和限位环上均对称设有相互配合的通孔,所述固定盖和混合罐内部设有可转动的主旋转轴和副旋转轴,所述副旋转轴套设于主旋转轴外部,所述副旋转轴外部套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顶端设有遮挡环,所述遮挡环的内部设有顶杆,所述顶杆和遮挡环之间设有导液槽,所述调节板的底端转动连接升降板,所述升降板滑动连接于混合罐,所述升降板上环设有若干镂空槽,所述调节板和升降板内部设有切换组件。

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可转动的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上均套设有主动直齿轮,所述第一转杆靠近对称中心的一端均螺纹连接配合块,所述副旋转轴的外周环设有若干与配合块配合的配合槽,所述第一转杆的下方均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上均套设有与主动直齿轮啮合的从动直齿轮,所述第二转杆的一侧均设有螺纹杆,所述第二转杆与螺纹杆之间均设有锥齿轮组,两根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同一个推动环,所述升降板上设有与推动环配合的避让槽,所述升降板内部滑动设有与推动环配合的顶块,所述顶块靠近对称中心的一端均连接有弹性连接于升降板的半环,所述半环靠近副旋转轴的一端均螺纹连接于副旋转轴。

根据本发明的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所述固定盖内部的中心处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槽内顶壁的可转动的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套设于主旋转轴上,所述副旋转轴的顶端连接从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均啮合可移动的传动锥齿轮。

根据本发明的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所述触发杆上均对称设有插块,所述限位环的内壁上均设有与插块配合的插槽,所述插块和插槽之间均设有弹性件。

根据本发明的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所述从动直齿轮的直径大于主动直齿轮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所述暂存槽的顶端均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均连接导料管,所述混合罐的底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阀门。

根据本发明的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所述混合罐的外周设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底端设有若干支撑腿,所述混合罐内部的主旋转轴上设有若干搅拌桨。

根据本发明的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所述锥齿轮组均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均连接第二转杆,所述第二锥齿轮均连接螺纹杆。

根据本发明的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所述混合罐上设有视窗。

根据本发明的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所述触发杆和限位环之间设有若干密封环。

根据本发明的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所述顶块靠近推动环的一端和推动环靠近顶块的一端均设有弧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包括切换组件,切换组件与升降板、调节板等组件相互配合,能快速高效的依次将多种原料进行混合,保证良好的混合效果,提升混合效率;混合罐内部无需使用电磁阀,减少制作和维护成本,同时节约驱动件,减少运行成本,可以进行较高负荷的长时间工作;若某些原料有特殊性质,操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现阶段油墨情况,及时补充原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快速高效的依次将多种原料进行混合,保证良好的混合效果,提升混合效率,同时减少制作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图;图2为固定盖和混合罐内部的纵向剖面图;图3为图2中A部分放大图;图4为图3中C部分放大图;图5为图2中B部分放大图;图6为调节板处结构图;图7为推动环处结构图;图8为半环处结构图;在图中:1-混合罐,11-出料口,12-固定环,13-支撑腿,2-固定盖,21-暂存槽,211-盖板,22-导料管,23-安装槽,24-下料口,241-限位环,242-触发杆,243-通孔,244-密封环,3-驱动组件,31-主动锥齿轮,311-第一驱动件,32-主旋转轴,321-搅拌桨,33-传动锥齿轮,331-伸缩件,34-从动锥齿轮,341-副旋转轴,342-配合槽,4-调节板,41-遮挡环,42-顶杆,5-升降板,51-镂空槽,52-滑块,53-避让槽,6-切换组件,61-第一转杆,611-主动直齿轮,612-配合块,613-第二驱动件,62-第二转杆,621-从动直齿轮,63-锥齿轮组,631-第一锥齿轮,632-第二锥齿轮,64-螺纹杆,65-推动环,66-顶块,67-半环,7-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包括混合罐1,混合罐1的顶端为开口,混合罐1的底端设有出料口11(出料口11上设有阀门,图中未画出),混合罐1用于将油墨进行混合,混合罐1的外周设有固定环12,固定环12的底端设有若干支撑腿13,混合罐1的顶端设有固定盖2,固定盖2内部的中心处设有安装槽23,固定盖2上环设有若干暂存槽21,暂存槽21用于暂时储存不同种类的油墨或助剂,暂存槽21的顶端均设有盖板211(若暂存槽21内的油墨需要持续搅拌,则可以在暂存槽21内设置搅拌杆,并在盖板211的顶端设置电机以驱动搅拌杆),盖板211上均连接导料管22,可通过导料管22向暂存槽21内补充油墨。

参见图2~图8,优选的,混合罐1上设有视窗(图中未画出),便于观察混合罐1内油墨的状态。

参见图1、图2和图5,暂存槽21底端的固定盖2上均设有下料口24,下料口24包括连接于固定盖2的限位环241(限位环241使暂存槽21内部和混合罐1内部相互连通),限位环241内部均弹性连接有触发杆242(触发杆242上均对称设有插块,限位环241内壁上均设有与插块配合的插槽,插块和插槽之间均设有弹性件7),触发杆242内部中空且顶端为开口,触发杆242的底端位于限位环241底端的下方(当暂存槽21内油墨较多时,由于油墨的重力,触发杆242的底端会位于限位环241底端的下方,当暂存槽21内油墨较少时,在弹性件7的限制下,触发杆242的底端仍会位于限位环241底端的下方),触发杆242和限位环241上均对称设有相互配合的通孔243,当触发杆242和限位环241上的通孔243重合时,暂存槽21内油墨可通过通孔243流出,触发杆242和限位环241之间设有若干密封环244,防止暂存槽21内油墨从触发杆242和限位环241之间漏出。

参见图1和图2,安装槽23内设有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槽23内顶壁的主动锥齿轮31,主动锥齿轮31上穿设有主旋转轴32,主旋转轴32转动连接于安装槽23,主旋转轴32的顶端穿出固定盖2连接第一驱动件311,第一驱动件311连接于固定盖2,第一驱动件311可带动主旋转轴32旋转,主旋转轴32可带动主动锥齿轮31旋转,主旋转轴32的底端穿入混合罐1内,且混合罐1内部的主旋转轴32上设有若干搅拌桨321,主旋转轴32外部套设有副旋转轴341,副旋转轴341转动连接于固定盖2,副旋转轴341的顶端连接从动锥齿轮34,从动锥齿轮34可带动副旋转轴341旋转,从动锥齿轮34转动连接于主旋转轴32外部,副旋转轴341的底端穿入混合罐1内,主动锥齿轮31和从动锥齿轮34均啮合传动锥齿轮33,传动锥齿轮33远离主动锥齿轮31的一端连接伸缩件331,伸缩件331连接于安装槽23内壁,伸缩件331可带动传动锥齿轮33水平移动,当传动锥齿轮33同时啮合主动锥齿轮31和从动锥齿轮34时,主旋转轴32和副旋转轴341同步转动。

参见图2~图8,混合罐1内部的副旋转轴341外部从上到下依次套设有调节板4和升降板5,调节板4的顶端设有遮挡环41,遮挡环41内部设有顶杆42,顶杆42的底端和遮挡环41之间设有连接杆(图中未画出,连接杆可以使顶杆42固定于遮挡环41)顶杆42和遮挡环41之间设有导液槽(图中未画出,油墨可以穿过导液槽流向混合罐1底部),调节板4的底端转动连接升降板5,升降板5滑动连接于混合罐1内壁(升降板5的两端对称设有滑块52,混合罐1内壁上设有与滑块52配合的滑道,滑块52均滑动设置于滑道内),升降板5上环设有若干镂空槽51,原料可以穿过镂空槽51流向混合罐1底部,调节板4和升降板5内部设有切换组件6,切换组件6包括对称转动连接于调节板4内部的第一转杆61(副旋转轴341位于两个第一转杆61的对称轴上),第一转杆61远离对称中心的一端连接第二驱动件613,第二驱动件613可带动第一转杆61旋转,第一转杆61上均套设有主动直齿轮611,主动直齿轮611转动连接于调节板4,主动直齿轮611可随第一转杆61转动,第一转杆61靠近对称中心的一端均螺纹连接配合块612,配合块612均滑动连接于调节板4(配合块612上均对称设有第一凸块,调节板4内设有与第一凸块配合的第一凹槽,第一凸块均滑动设置于第一凹槽内),当第一转杆61旋转时,在第一凸块的限制下,配合块612无法随第一转杆61旋转,只能在第一转杆61上进行水平运动,配合块612靠近对称中心的一端均穿出调节板4,副旋转轴341外周环设有若干与配合块612配合的配合槽342,穿出调节板4的配合块612可插入配合槽342内,为便于配合块612与配合槽342配合,可适当增加配合槽342的数量。

参见图2~图8,第一转杆61的下方均设有第二转杆62,第二转杆62均转动连接于调节板4,第二转杆62上均套设有从动直齿轮621,从动直齿轮621可带动第二转杆62旋转,从动直齿轮621均啮合主动直齿轮611,从动直齿轮621的直径大于主动直齿轮611的直径,第二转杆62靠近对称中心的一侧均设有竖直设置的螺纹杆64,螺纹杆64均转动连接于调节板4,第二转杆62与螺纹杆64之间均设有锥齿轮组63,锥齿轮组63均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轮631和第二锥齿轮632,其中,第一锥齿轮631均连接第二转杆62(第一锥齿轮631均竖直设置),第二锥齿轮632均连接螺纹杆64(第二锥齿轮632均水平设置),通过锥齿轮组63的传动作用,当第二转杆62转动时,螺纹杆64可随第二转杆62转动,两根螺纹杆64上螺纹连接有同一个推动环65,当两根螺纹杆64同步转动时,推动环65无法随螺纹杆64转动,只能在螺纹杆64上进行升降运动,推动环65滑动连接于调节板4,推动环65的底端穿出调节板4,升降板5上设有允许推动环65插入的避让槽53,升降板5内部滑动设有与推动环65配合的顶块66,顶块66靠近对称中心的一端均连接半环67,半环67均弹性连接于升降板5(半环67上均对称设有第二凸块,升降板5内设有与第二凸块配合的第二凹槽,第二凸块均滑动设置于第二凹槽内,且第二凸块与第二凹槽之间均设有弹性件7),半环67靠近升降板5的一端均穿出升降板5,半环67靠近副旋转轴341的一端均螺纹连接于副旋转轴341。

参见图2~图8,优选的,顶块66靠近推动环65的一端和推动环65靠近顶块66的一端均设有弧面,能够减小顶块66与推动环65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

参见图2~图8,优选的,第一驱动件311和第二驱动件613均为旋转电机,伸缩件331为电缸,为装置提供动力。

参见图2~图8,优选的,弹性件7为弹簧,提供回程动力。

参见图1~图8,根据实际情况(原料的种类),设置暂存槽21的个数,并在第一驱动件311、第二驱动件613和伸缩件331之间连接控制器,方便统一控制(利用控制器控制多个提供动力的装置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其具体的连接方式和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在若干暂存槽21内储存不同种类的原料(不同颜色的油墨或助剂),当需要开始配比时,开启第二驱动件613,第一转杆61和第二转杆62实现差速旋转(由于从动直齿轮621的直径大于主动直齿轮611的直径),令推动环65和配合块612同时开始运动,即推动环65向远离顶块66的一侧移动,配合块612向靠近配合槽342的一侧移动(合理设置从动直齿轮621的直径、主动直齿轮611的直径、第一转杆61和配合块612的螺纹方向以及推动环65和螺纹杆64的螺纹方向等参数,使推动环65和配合块612可以顺利完成运动),当配合块612插入配合槽342时,推动环65与顶块66不接触,此时开启伸缩件331,令传动锥齿轮33同时啮合主动锥齿轮31和从动锥齿轮34,开启第一驱动件311,主旋转轴32和副旋转轴341同步转动,由于配合块612插入配合槽342,调节板4可随副旋转轴341转动,令顶杆42正对需要率先下料的下料口24(即按照下料顺序选择首先进行下料的暂存槽21,通常选择占比最大的原料进行率先下料),关闭第一驱动件311,开启第二驱动件613,令推动环65向靠近顶块66的一侧移动,配合块612向远离配合槽342的一侧移动,当半环67均与副旋转轴341螺纹连接后,开启第一驱动件311,此时升降板5托起调节板4进行升降运动,直至顶杆42向上推动触发杆242,当此暂存槽21内原料通过通孔243流出后,使第一驱动件311停止运行,原料经过导液槽、镂空槽51后流向混合罐1底部(根据调配的油墨的各组分比值,在各个暂存槽21内储存体积恰好的原料,若需要二次补充调配,在各个暂存槽21内原料均排净后再补充),当此暂存槽21内原料排净后,开启第一驱动件311,使升降板5带动调节板4回到初始位置,即完成此种原料的下料。

参见图1~图8,依据上述步骤,依次完成所有原料的下料后(可根据原料的种类设置下料顺序,即在原料没有特殊性质的前提下,先进行占比较大的原料的下料,若某些原料有特殊性质,例如加入后会增加粘度,易造成混合不均匀,则将此种原料最后进行下料),操作人员通过观察视窗,或在出料口11排出少许油墨刮在纸上进行观察,根据油墨的颜色判定需要补充哪种原料,在相应的暂存槽21补充原料后,依据上述步骤,令顶杆42正对相应的暂存槽21,使升降板5托起调节板4,进行此暂存槽21的下料,并根据油墨的实时情况,调整补充下料时间以及下料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态油墨混合配比装置,包括切换组件,切换组件与升降板、调节板等组件相互配合,能快速高效的依次将多种原料进行混合,保证良好的混合效果,提升混合效率;混合罐内部无需使用电磁阀,减少制作和维护成本,同时节约驱动件,减少运行成本,可以进行较高负荷的长时间工作;若某些原料有特殊性质,操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现阶段油墨情况,及时补充原料。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快速高效的依次将多种原料进行混合,保证良好的混合效果,提升混合效率,同时减少制作和维护成本。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54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