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基层、内电极层、下引线层、基体及电感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23


基层、内电极层、下引线层、基体及电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层、内电极层、下引线层、基体及电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电感器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兼顾电感器的小型化和大电流,电极的纵横比越来越大,从而获得的电极的宽度较小,厚度较大。

然而,纵横比越大的电极,在进行印刷填充浆时,连接盘容易被填充浆覆盖,导致相邻两层电极之间的电性连接失效,电感器制备良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层、内电极层、下引线层、基体及电感器,能够降低第一连接盘被填充浆覆盖的风险,保障相邻两层电极之间的电性连接,提高电感器的制备良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层,包括绝缘层以及电极,所述电极设于所述绝缘层,所述电极包括线圈、第一连接盘以及延伸部分,所述线圈具有第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盘设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延伸部分设于所述第一连接盘,且所述延伸部分自所述第一连接盘背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沿所述基层的厚度方向在所述绝缘层表面上的投影,所述第一连接盘的外轮廓具有第一连接点以及第二连接点,所述延伸部分具有轮廓线,所述轮廓线被构造成弧形状,所述轮廓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或者,所述轮廓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第二侧边以及第三侧边,所述第一侧边背离所述第二侧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三侧边背离所述第二侧边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侧边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三侧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盘的直径为d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连接点的连线经过所述第一连接盘的圆心,所述连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层的宽度方向相同。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的厚度为h,所述线圈的宽度为w,当h/w≤1/3,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圆角,和/或,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圆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盘的直径为d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h/w<1/5,r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线圈的宽度为w,所述第一连接盘的直径为d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电极层,包括第一方面的基层,所述线圈还具有第二端,所述基层的所述电极还包括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设于所述第二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所述线圈的宽度为w,所述延伸部分与所述第二连接盘之间的间距为d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下引线层,应用于电感器,所述电感器包括外电极,所述下引线层包括第一方面的基层,所述线圈还具有第三端,所述基层的所述电极还包括引出部,所述引出部设于所述第三端,且所述引出部位于所述绝缘层的边缘,所述引出部用于电连接于所述外电极。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体,包括上引线层、第二方面的内电极层以及第三方面的下引线层,所述上引线层、多个所述内电极层和所述下引线层依次层叠设置,所述上引线层具有引出电极,与所述上引线层相邻的所述内电极层的所述第一连接盘电连接于所述引出电极的一端,任意相邻两个所述内电极层中靠近所述上引线层的一个所述内电极层的所述第二连接盘电连接于另一个所述内电极层的所述第一连接盘,与所述下引线层相邻的所述内电极层的所述第二连接盘电连接于所述下引线层的所述第一连接盘。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感器,包括第一外电极、第二外电极以及第四方面的基体,所述第一外电极设于所述基体的一端,所述第一外电极电连接于所述引出电极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外电极设于所述基体背离所述第一外电极的一端,所述第二外电极电连接于所述引出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绝缘层设置电极,电极的线圈具有第一端,利用第一端设置线圈的第一连接盘,从而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盘实现电极的电连接,同时在第一连接盘设置延伸部分,利用延伸部分自第一连接盘背离第一端的一侧向远离第一端的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在对基层进行印刷填充浆以填充绝缘层设有电极层以外的区域时,延伸部分能够有效阻碍填充浆在填充时向第一连接盘漫延,从而降低第一连接盘被填充浆覆盖的风险。并且,在基层应用于电感器时,利用多层基层叠置,第一连接盘不会被填充浆料覆盖,能够保障相邻两层基层的电极之间的电性连接,提高电感器的制备良率。

此外,延伸部分的轮廓线具有多种不同形状,延伸部分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且当轮廓线采用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的设计,能够尽可能避免填充将漫延至第一连接盘,从而保障第一连接盘的上表面具有较大的显露面积,保障第一连接盘用于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一种基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电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电极的过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延伸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一种内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公开的一种下引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四公开的一种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四公开的一种基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五公开的一种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基层;10、绝缘层;11、电极;11a、过渡段;111、线圈;111a、第一端;111b、第二端;111c、第三端;112、第一连接盘;112a、第一连接点;112b、第二连接点;112c、有效连接区域;113、延伸部分;113a、第一侧边;113b、第二侧边;113c、第三侧边;113d、第一圆角;113e、第二圆角;114、第二连接盘;115、引出部;200、内电极层;300、下引线层;400、基体;40、上引线层;41、引出电极;41a、第三连接盘;41b、引出线圈;500、电感器;50、第一外电极;51、第二外电极;x、宽度方向;y、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层、内电极层、下引线层、基体及电感器,能够降低第一连接盘被填充浆覆盖的风险,保障相邻两层电极之间的电性连接,提高电感器的制备良率。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基层100的结构示意图,该基层100包括绝缘层10以及电极11,电极11设于绝缘层10,电极11包括线圈111、第一连接盘112以及延伸部分113,线圈111具有第一端111a,第一连接盘112设于第一端111a,延伸部分113设于第一连接盘112,且延伸部分113自第一连接盘112背离第一端111a的一侧向远离第一端111a的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图1为沿基层100的厚度方向示出基层100的俯视图,且厚度方向垂直于图1所在的纸面,图1中以虚线圆作为第一连接盘112和线圈111与延伸部分113的分界线,则虚线圆及其内部能够表示第一连接盘112,图1仅示出线圈111的第一端的结构,而省略线圈111的与第一端相反的一端的结构,未在图1中具体示出。

如图2和图3所示,图2和图3均为电极11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电极11在形成时会在电极11的上表面两侧位置形成过渡段11a。如图2所示,电极11的纵横比是指电极11的厚度h与宽度w之比,在相同宽度w的条件下,纵横比越大,厚度h越大。如图3所示,由于电极11在形成时会形成过渡段11a,电极11的上下表面的宽度不一致,则在相同宽度w(指下表面的宽度)的条件下,纵横比越大,厚度h越大,为保障相同的电极11的横截面的面积,则电极11上表面的宽度w

因此,为了规避电极11被填充浆覆盖的风险,尤其连接盘的位置。本实施例通过绝缘层10设置电极11层,电极11层的线圈111具有第一端111a,利用第一端111a设置线圈111的第一连接盘112,从而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盘112实现电极11层的电连接,同时在第一连接盘112设置延伸部分113,利用延伸部分113自第一连接盘112背离第一端111a的一侧向远离第一端111a的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在对基层100进行印刷填充浆以填充绝缘层10设有电极11层以外的区域时,延伸部分113能够有效阻碍填充浆在填充时向第一连接盘112漫延,从而降低第一连接盘112被填充浆覆盖的风险。并且,在基层100应用于电感器时,利用多层基层100叠置,第一连接盘112不会被填充浆料覆盖,能够保障相邻两层基层100的电极11之间的电性连接,提高电感器的制备良率。

一些实施例中,沿基层100的厚度方向在绝缘层10表面上的投影,第一连接盘112的外轮廓具有第一连接点112a以及第二连接点112b,延伸部分113具有轮廓线。

可选地,轮廓线被构造成弧形状,轮廓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点112a和第二连接点112b,或者,轮廓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边113a、第二侧边113b以及第三侧边113c,第一侧边113a背离第二侧边113b的一端连接于第一连接点112a,第三侧边113c背离第二侧边113b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点112b,第二侧边113b垂直于第一侧边113a和第二侧边113b。本实施例提供了多种不同形状的轮廓线,延伸部分113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当轮廓线采用包括第一侧边113a、第二侧边113b和第三侧边113c的设计,则延伸部分113的轮廓线形成半边的矩形状,与弧形状的轮廓线相比,在延伸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延伸部分113的过渡段11a的长度t较小,延伸部分113被填充浆覆盖的区域(即,延伸部分113的过渡段11a)越小,且延伸部分113在绝缘层10表面上的投影(即延伸部分113的上表面)的面积越大,填充浆漫延至电极11的上表面时,由于填充浆漫延的程度有限,较大面积的延伸部分113的上表面足以为填充浆提供覆盖区域,填充浆不会进一步漫延至第一连接盘112,能够保障第一连接盘112的上表面具有较大的显露面积,保障第一连接盘112用于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一侧边113a和第三侧边113c的延伸方向与基层100的长度方向y相同。

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延伸部分113的轮廓线还可为其他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第一连接点112a和第二连接点112b的连线经过第一连接盘112的圆心,连线的延伸方向与基层100的宽度方向x相同。其中,沿基层100的厚度方向在绝缘层10表面上的投影,电极11在绝缘层10的轮廓如图1所示。这样,通过延伸部分113的轮廓线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点112a和第二连接点112b,沿图1中从右向左的方向(即,填充浆的印刷方向、基层100的长度方向y),延伸部分113的轮廓线能够完全覆盖第一连接盘112,填充浆随着印刷方向印刷时,若填充浆要漫延至第一连接盘112,填充浆必须经过延伸部分113,则延伸部分113能够充分发挥其阻碍作用,能够阻碍填充浆漫延至第一连接盘112沿宽度方向x(第一连接点112a与第二连接点112b的连线的延伸方向)的各个位置,进一步降低第一连接盘112被填充浆覆盖的风险,保障第一连接盘112用于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盘112的直径为d

考虑到当延伸部分113的延伸长度较大时,容易产生寄生电容,影响基层100的性能,尤其当电极11的纵横比较小时,这一情况更加明显。基于此,本实施例通过对延伸部分113的作进一步设计,以在特定的纵横比的情况下克服上述问题。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线圈111的厚度为h,线圈111的宽度为w,当h/w≤1/3,第一侧边113a与第二侧边113b的连接处设有第一圆角113d,和/或,第三侧边113c与第二侧边113b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圆角113e。这样,利用第一圆角113d和第二圆角113e的设计,在延伸部分113的延伸长度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延伸部分113的面积,从而减小延伸部分113对基层100的性能的影响。

而考虑到圆角的设计,会对填充浆的印刷效果造成影响。因而,在同时权衡基层100的性能以及填充浆的印刷效果的情况下,当h/w>1/3时,延伸部分113无需设置圆角,基层100的性能和填充浆的印刷效果均较佳,而当h/w≤1/3,则采用圆角的设计,保障基层100的性能的同时,仅小幅牺牲填充浆的印刷效果。

示例性地,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盘112的直径为d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降低填充浆的印刷效果的牺牲幅度,当h/w<1/5,r

可选地,如图2和图4所示,线圈111的宽度为w,第一连接盘112的直径为d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基层100,通过绝缘层10设置电极11层,电极11层的线圈111具有第一端111a,利用第一端111a设置线圈111的第一连接盘112,从而能够通过第一连接盘112实现电极11层的电连接,同时在第一连接盘112设置延伸部分113,利用延伸部分113自第一连接盘112背离第一端111a的一侧向远离第一端111a的方向延伸设置,从而在对基层100进行印刷填充浆以填充绝缘层10设有电极11层以外的区域时,延伸部分113能够有效阻碍填充浆在填充时向第一连接盘112漫延,从而降低第一连接盘112被填充浆覆盖的风险。并且,在基层100应用于电感器时,利用多层基层100叠置,第一连接盘112不会被填充浆料覆盖,能够保障相邻两层基层100的电极11之间的电性连接,提高电感器的制备良率。

此外,延伸部分113的轮廓线具有多种不同形状,延伸部分113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且当轮廓线采用第一侧边113a、第二侧边113b和第三侧边113c的设计,能够尽可能避免填充将漫延至第一连接盘112,从而保障第一连接盘112的上表面具有较大的显露面积,保障第一连接盘112用于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内电极层200的结构示意图,该内电极层200包括实施例一的基层100,线圈111还具有第二端111b,基层100的电极还包括第二连接盘114,第二连接盘114设于第二端111b。

其中,内电极层200应用于电感器时,多个内电极层200依次叠置,沿叠置方向自上而下,相邻的两个内电极层200中,位于上方的内电极层200的第二连接盘114电连接于下方的内电极层200的第一连接盘112。

这样,采用实施例一的基层100,能够避免内电极层200的第一连接盘112被填充浆覆盖,从而有效保障相邻两个内电极层200之间能够通过下方的第一连接盘112于上方的第二连接盘114实现电性导通。

示例性地,结合图2和图6所示,第二端111b与第一端111a相对设置,线圈的宽度为w,延伸部分113与第二连接盘114之间的间距为d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内电极层200,能够降低第一连接盘112被填充浆覆盖的风险,保障相邻两层内电极层200之间的电性连接,提高电感器的制备良率。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下引线层300的结构示意图,该下引线层300应用于电感器,电感器包括外电极,该下引线层300包括实施例一的基层100,线圈111还具有第三端111c,基层100的电极还包括引出部115,引出部115设于第三端111c,且引出部115位于绝缘层10的边缘,引出部115用于电连接于外电极。

其中,下引线层300应用于电感器时,下引线层300叠置于内电极层下方,下引线层300的第一连接盘112用于与相邻的内电极层的第二连接盘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下引线层300,能够降低第一连接盘112被填充浆覆盖的风险,保障下引线层300与内电极层之间的电性连接,提高电感器的制备良率。

实施例四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基体400的结构示意图,该基体400包括上引线层40、实施例二的内电极层200、实施例三的下引线层300,上引线层40、多个内电极层200和下引线层300依次层叠设置,上引线层40具有引出电极41,与上引线层40相邻的内电极层200的第一连接盘112电连接于引出电极41的一端,任意相邻两个内电极层200中靠近上引线层40的一个内电极层200的第二连接盘114电连接于另一个内电极层200的第一连接盘112,与下引线层300相邻的内电极层200的第二连接盘114电连接于下引线层300的第一连接盘112。

其中,引出电极41包括第三连接盘41a以及引出线圈41b,基体400具有4个内电极层200。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基体400,能够降低第一连接盘112被填充浆覆盖的风险,保障上引线层40、多个内电极层200和下引线层300之间的电性连接,提高电感器的制备良率。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电感器500的结构示意图,该电感器500包括第一外电极50、第二外电极51以及实施例四的基体400,第一外电极50设于基体400的一端,第一外电极50电连接于引出电极的另一端,第二外电极51设于基体400背离第一外电极50的一端,第二外电极51电连接于引出部。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电感器500,电感器500的制备良率较高。

以上对本发明施例公开的一种基层、内电极层、下引线层、基体及电感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应用了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一种基层、内电极层、下引线层、基体及电感器与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时空注意的单目图像深度估计系统
  • 一种基于多尺度交叉注意力的单目图像深度估计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47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