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环保渔场用红线虫投喂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25:58


一种环保渔场用红线虫投喂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渔场饲料投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环保渔场用红线虫投喂器。

背景技术

红线虫繁殖快、营养价值高(干物质中含粗蛋白62%,必需氨基酸总和达35%,氮回收率达98%),是许多水生动物苗种期喜食的开口饵料,更是鲟、鳜、鲤、鲫、鳅、娃娃鱼及黄鳝等底栖鱼的主要食粮。养好红线虫,可为养殖水产品提供长期稳定的优质动物饲料,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和养成品质。

现有的红线虫投喂,采用人工投喂的方式,费时费力。

申请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保渔场用红线虫投喂器,它可以实现红线虫的自动投喂,根据水流的流量控制投喂的红线虫数量,培养筒上留有虫种,可不断生长出红线虫进行周期性的投喂。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渔场用红线虫投喂器,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分布的分流部、培养筒、基座和水轮机。

培养筒固设于基座上端。

基座与分流部转动连接。

水轮机固设于基座下端。

分流部可引导水流冲击方向。

培养筒外周侧培养有红线虫。

水轮机受水流冲击后可绕轴心转动。

分流部上侧喷射水流,分流部引导水流单方向线性冲击培养筒外侧面,带走培养筒外侧的红线虫,混有红线虫的水流冲击至水轮机上,带动水轮机旋转,使培养筒随动旋转,水流冲击培养筒的范围沿外周侧移动,不断冲洗掉红线虫进行投喂。

进一步的,基座包括底板-和转动杆-,转动杆-固设于底板-上端中心,培养筒固设于底板-上端,培养筒与底板-同轴,底板-直径与培养筒外径相同,有效避免底板-与冲击培养筒外侧的水流干涉,使培养筒外侧被水流冲击后,可径直冲击水轮机,无能量损耗。

进一步的,培养筒外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培养口-,培养筒内设有培养土,红线虫头端贯穿培养口-位于培养土内,红线虫尾端位于培养筒外侧,根据红线虫的生长习性,红线虫生长时,头部端会插进泥土之中,身体端会露出泥土,水流冲击培养筒外侧时,可带走培养口-处的红线虫,由于水流平行于培养筒周侧方向冲击,不会带走培养筒内部的培养土,保证水质的清洁。

进一步的,分流部包括盖板-和伞盖-,盖板-与转动杆-同轴且转动连接,盖板-直径与培养筒外径相同,伞盖-固设于盖板-上端,伞盖-外缘直径大于培养筒外径,伞盖-外缘开设有导流槽-,导流槽-内端直径与培养筒外径相同,水流冲击伞盖-时,导流槽-处的水流可直接冲击培养筒外周侧,伞盖-除导流槽-外的其他伞面引导水流向外侧流出,避免培养筒受到多余的水流冲击。

进一步的,水轮机外周侧固设有多个轮叶-,轮叶-外径大于培养筒外径,水流冲击培养筒后,混有红线虫的水流可直接冲击至轮叶-上,轮叶-受到水流冲击带动水轮机的转动,进而驱动培养筒的转动。

进一步的,投喂器置于蓄水桶内,蓄水桶下端为可拆卸的底板,保证红线虫生长时必要的水环境,当需要投喂时,可打开蓄水桶底板进行排放。

进一步的,培养口-为环形的槽,增加培养口-的饲养面积,提高培养筒上红线虫的总数量。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水流冲击培养筒,带走培养筒上的红线虫,实现红线虫的自动投喂。

(2)本方案水流带走培养筒上的红线虫后,继续冲击水轮机,水轮机带动培养筒,水流带走培养筒外周侧上的红线虫,保证单次投喂的红线虫数量。

(3)本方案控制水流的流量,可控制水轮机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单次投喂时无法带走全部培养筒上的红线虫,使培养筒上留有虫种,保证培养筒上红线虫的延续生长。

(4)本方案投喂器放置于蓄水桶内,保证红线虫生长时必要的水环境,当需要投喂时,可打开蓄水桶底板进行排放。

(5)本方案培养筒外周侧开设有多个环形的培养口,增加培养口的饲养面积,提高培养筒上红线虫的总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培养筒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水轮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分流部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水流冲击分流部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水流冲击培养筒外侧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水流冲击水轮机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水流停止冲击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水流冲击时的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基座1、底板1-1、转动杆1-2、培养筒2、培养口2-1、水轮机3、轮叶3-1、分流部4、盖板4-1、伞盖4-2、导流槽4-3、红线虫5、蓄水桶6。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11的一种环保渔场用红线虫投喂器,它包括从上至下依序分布的分流部4、培养筒2、基座1和水轮机3。

基座1包括底板1-1和转动杆1-2,转动杆1-2固设于底板1-1上端中心

培养筒2固设于底板1-1上端,培养筒2与底板1-1同轴,底板1-1直径与培养筒2外径相同,有效避免底板1-1与冲击培养筒2外侧的水流干涉,使培养筒2外侧被水流冲击后,可径直冲击水轮机,无能量损耗。

水轮机3固设于底板1-1下端,水轮机3外周侧固设有多个轮叶3-1,轮叶3-1外径大于培养筒2外径,水流冲击培养筒2后,混有红线虫5的水流可直接冲击至轮叶3-1上,轮叶3-1受到水流冲击带动水轮机3的转动,进而驱动培养筒2的转动。

分流部4可引导水流冲击方向,分流部4包括盖板4-1和伞盖4-2,盖板4-1与转动杆1-2同轴且转动连接,盖板4-1直径与培养筒2外径相同,培养筒2上端与盖板4-1下端接触连接,伞盖4-2固设于盖板4-1上端,伞盖4-2外缘直径大于培养筒2外径,伞盖4-2外缘开设有导流槽4-3,导流槽4-3内端直径与培养筒2外径相同,水流冲击伞盖4-2时,导流槽4-3处的水流可直接冲击培养筒2外周侧,伞盖4-2除导流槽4-3外的其他伞面引导水流向外侧流出,避免培养筒2受到多余的水流冲击。

培养筒2外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培养口2-1,培养筒2内设有培养土,红线虫5头端贯穿培养口2-1位于培养土内,红线虫5尾端位于培养筒2外侧,根据红线虫5的生长习性,红线虫5生长时,头部端会插进泥土之中,身体端会露出泥土,水流冲击培养筒2外侧时,可带走培养口2-1处的红线虫5,由于水流平行于培养筒2周侧方向冲击,不会带走培养筒2内部的培养土,保证水质的清洁。

分流部4上侧喷射水流,分流部4引导水流单方向线性冲击培养筒2外侧面,带走培养筒2外侧的红线虫5,混有红线虫5的水流冲击至水轮机3上,带动水轮机3旋转,使培养筒2随动旋转,水流冲击培养筒2的范围沿外周侧移动,不断冲洗掉红线虫5进行投喂。

投喂器置于蓄水桶6内,蓄水桶6下端为可拆卸的底板,保证红线虫5生长时必要的水环境,当需要投喂时,可打开蓄水桶6底板进行排放。

蓄水桶6位于渔场水面上方,当需要投喂红线虫5时,打开蓄水桶6底板,将蓄水桶6内水分放空,投喂器上侧放出水流冲刷投喂器。

具体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2的一种环保渔场用红线虫投喂器,培养口2-1为环形的槽,增加培养口2-1的饲养面积,提高培养筒2上红线虫5的总数量。

工作原理:位于分流部4上侧的激流冲击分流部4,水流沿伞盖4-2进行导流,部分水流沿导流槽4-3流下并呈线性冲刷培养筒2表侧,将培养口2-1内的红线虫5冲刷下,混有红线虫5的水流冲刷至轮叶3-1上,使水轮机3转动,水轮机3的转动驱动培养筒2转动,由于导流槽4-3的位置固定不变,沿导流槽4-3流下的水流冲刷范围沿培养筒2外周侧方向移动,使培养口2-1内的红线虫5不断被冲刷下,控制水流的流量可控制水轮机3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培养筒2上被冲刷下的红线虫5的数量,单次水流流量不可使水轮机3的转动角度大于或等于360度,培养筒2上须留有部分红线虫5作为虫种,培养筒2上的红线虫继续繁衍,以便下次水流冲刷投喂红线虫5。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水流冲击培养筒2,带走培养筒2上的红线虫5,实现红线虫5的自动投喂。

水流带走培养筒2上的红线虫5后,继续冲击水轮机3,水轮机3带动培养筒2,水流带走培养筒2外周侧上的红线虫55,保证单次投喂的红线虫数量。

控制水流的流量,可控制水轮机3的转动角度,从而控制单次投喂时无法带走全部培养筒2上的红线虫5,使培养筒2上留有虫种,保证培养筒2上红线虫5的延续生长。

投喂器放置于蓄水桶6内,保证红线虫5生长时必要的水环境,当需要投喂时,可打开蓄水桶6底板进行排放。

培养筒3外周侧开设有多个环形的培养口2-1,增加培养口2-1的饲养面积,提高培养筒2上红线虫5的总数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环保渔场用红线虫投喂器
  • 一种大黄鱼深远海大型渔场养殖的投喂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54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