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车门包边模及其压料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0:24


车门包边模及其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门包边模冲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包边模及其压料装置。

背景技术

车门包边模为通过包边机构实现车门内、外件扣合的一种冲压模。

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现有的车门包边模在实际使用中常常会遇到窗台水切部分包边不良的问题,若包边不实,会出现包边面外翻、露内板等现象,经过研究发现,因车门窗台产品造型结构需要,在水切包边的正上方有门内板遮挡,使得压料芯向下压料时会与门内板干涉,导致无法压料,从而影响包边效果。

有鉴于此,如何改进车门包边模的压料装置,能够对车门水切部位的内板进行压料,以确保车门包边的稳定性和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门包边模及其压料装置,该压料装置的结构设计,能够对车门水切部位的内板进行压料,避免后续包边时车门内板窜动,有效提高了车门包边的质量和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包边模的压料装置,包括压料机构和驱动部件,所述压料机构用于与所述车门包边模的上模安装,所述驱动部件用于与所述车门包边模的下模安装;

所述压料机构包括安装部和压料组件,所述压料组件与所述安装部活动连接,并配置成:合模时,所述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压料组件动作以带动其压料部进入车门的第一板组和第二板组之间,且能够向第二板组所在方向移动以压紧所述第二板组的内板,所述压料部进入所述第一板组和所述第二板组之间的方向与其压紧所述内板的方向呈设定角度以免与所述第一板组干涉。

该发明提供的压料装置适用于车门包边模,压料装置的压料机构安装在车门包边模的上模,驱动部件安装在车门包边模的下模,压料机构的压料组件和安装部活动连接,在合模时,安装于下模的驱动部件能够驱动压料组件动作带动其压料部进入车门的第一板组和第二板组之间,且能够向第二板组所在方向移动以压紧第二板组的内板,其中,压料部进入第一板组和第二板组之间的方向与其压紧内板的方向之间呈设定角度以免与第一板组干涉;这样设置后,在车门包边模合模时,压料部是沿与压料方向呈设定角度的方向进入第一板组和第二板组之间,避免直接沿压料方向动作而受第一板组的干涉,在进入第一板组和第二板组之间后能够向第二板组方向移动以压紧第二板组的内板,实现压料作用,沿垂直于合模方向的方向进入第一板组和第二板组之间,压料部的倾斜结构设计使得其能够避免与第一板组干涉,压料部还能够沿合模方向移动以压紧第二板组的内板,方便第二板组的外板进行包边作业,如此,对车门水切部位的第二板组进行包边作业时,利用该压料装置能够对第二板组的内板进行压料,避免后续包边时第二板组的内板窜动,有效提高了车门包边的质量和稳定性。

如上所述的压料装置,所述压料组件包括压料安装板,所述压料部与所述压料安装板相对固定;所述压料组件通过连杆部与所述安装部活动连接,所述连杆部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压料安装板铰接;所述驱动部件通过驱动所述压料安装板动作以带动所述压料部动作。

如上所述的压料装置,所述驱动部件具有斜面部,合模时,所述斜面部靠近所述压料机构移动,且能够推动所述压料安装板朝向所述第一板组和所述第二板组所在方向动作以带动所述压料部动作。

如上所述的压料装置,所述压料组件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压料安装板的滚轮,所述滚轮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所述斜面部通过直接推动所述滚轮以带动所述压料安装板动作。

如上所述的压料装置,所述压料组件包括压料块,所述压料块包括所述压料部和所述压料部固接的主体部,所述压料部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底部,且凸出于所述主体部的外侧,所述主体部的外侧为合模时靠近所述车门的一侧;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压料安装板可拆卸固接。

如上所述的压料装置,所述安装部上还固接有限位部件,用以限制所述压料部向所述第一板组和所述第二板组之间移动的程度。

如上所述的压料装置,还包括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用于带动所述压料组件回复至初始位置。

如上所述的压料装置,所述复位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杆部和所述安装部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部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部铰接。

如上所述的压料装置,所述连杆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杆组,所述连杆组包括至少一个杆部,同一所述连杆组的所有所述杆部的一端通过同一个铰链销与所述安装部铰接,另一端也通过同一个铰链销与所述压料安装板铰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门包边模,包括上模和下模,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压料装置,所述压料装置的所述压料机构通过所述安装部固定安装于所述上模,所述驱动部件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模。

由于上述压料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包括该压料装置的车门包边模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重复论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车门包边模的压料装置未压料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车门包边模的压料装置处于压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压料装置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压料机构10,安装部11,基板111,第一板112,第二板113,压料安装板12,压料块13,压料部131,主体部132,第一连杆组14A,第一杆部141A,第二连杆组14B,第二杆部141B,滚轮15,限位部件16,复位弹簧17,销轴171;

驱动部件20,斜面部21;

第一板组01,第二板组02,内板021,外板0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便于理解和描述简洁,下文结合车门包边模及其压料装置一并说明,有益效果部分不再重复。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具体实施例中车门包边模的压料装置未压料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中车门包边模的压料装置处于压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局部结构透视示意。

该实施例提供的压料装置适用于车门包边模,包括压料机构10和驱动部件20,其中,压料机构10安装于车门包边模的上模,驱动部件20安装于车门包边模的下模,在车门包边模的上模和下模合模过程中,安装于下模的驱动部件20与安装于上模的压料机构10配合,驱动压料机构10进行压料作业。

此处的压料作业指的是,在包边作业前,将车门对应位置的内板压紧,以防止其窜动,确保对外板包边面包边作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车门的窗台水切部位需要包边,车门在该部位包括位于内侧的第一板组01和位于外侧的第二板组02,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这个间隙与实际车门结构设置相关。第二板组02包括内板021和外板022,在第二板组02的相应部位需要进行包边作业,如图1和图2所示方位,由于第一板组01位于第二板组02的上方,由于第一板组01的干涉,正常的自上至下对第二板组02的内板021的压料操作无法实现,使得现有的车门包边模无法对该部位的内板进行压料,实际操作时,会影响后续包边的质量。

本发明提供的压料装置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能够在对车门窗台水切部位包边前,对该部位的内板,也即前述第二板组02的内板021进行压料。车门包边模的上模和下模的基本结构仍可以采用已有结构,下文着重对压料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例中,压料装置的压料机构10包括安装部11和压料组件,其中,安装部11用于与车门包边模的上模连接,实际中,为适应不同车型的车门包边作业,安装部11与上模可以通过可拆卸的方式(比如螺栓连接)固接。

压料组件具有压料部131,压料组件与安装部11活动连接,并配置成,在上模和下模合模时,安装于下模的驱动部件20能够驱动压料组件相对安装部11动作以带动压料部131进入前述车门的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且能够带动向第二板组02所在方向移动以压紧第二板组02的内板021;其中,压料部131进入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的方向与其压紧内板021的方向呈设定角度以免与第一板组01干涉。

以图1和图2所示视角,压料部131对内板021施加压紧力的方向大致为图中的上下方向,压料部131在驱动部件20的驱动作用下进入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的方向与上下方向呈设定角度,以避免与第一板组01干涉,可以理解,压料部131是自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的侧面进入两者之间的空间,这样避免直接沿压料方向移动而与第一板组01干涉,无法实现对内板021的压紧。

在图示示例中,车门包边模的上模和下模的合模时,驱动部件20相对压料机构10来说,其移动方向竖直向上,图中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位于压料装置的左侧,两者之间的间隙开口朝向右侧,显然,在合模时,压料部131是自图示右侧向左侧移动以进入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压料部131为了实现对第二板组02的内板021的压料,其还能向下移动以压紧内板021。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前述提及的压料部131进入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的方向与其压紧内板021的方向之间呈设定角度,在实际设置时,该设定角度可以是连续变化的,即在压料部131动作的不同时刻,该设定角度值不同,当然,实际设置时,该设定角度也可以是断续变化或者不变的,只要压料部131能够自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间隙开口侧进入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而不与第一板组01干涉均可。可以理解,这与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的间隙大小,压料部131的具体结构以及压料部131的运动轨迹有关。实际设置时,可以事先通过对车门数模进行运动模拟来设计压料部131的具体结构以及其运动轨迹。

实际设置时,压料部131在进入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的过程中,可以同时朝向第二板组02方向移动,当然,也可以通过压料组件与安装部11之间的活动轨迹设置为:压料部131先沿着图示的左右方向进入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再向下移动压紧内板021。

该实施例中,压料组件包括压料安装板12,压料部131与压料安装板12相对固定;压料组件通过连杆部与安装部11活动连接,具体地,连杆部的一端与安装部11铰接,另一端与压料安装板12铰接,驱动部件20通过驱动压料安装板12动作以带动压料部131动作。

实际中,在合模时,相对来说,驱动部件20朝向压料机构10所在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可施力于压料安装板12,由于压料安装板12通过连杆部与相对固定的安装部11铰接,所以在驱动部件20的施力作用下压料安装板12可沿设定轨迹运动,从而带动与其相对固定的压料部131动作。可以理解,压料安装板12的运动轨迹与连杆部的设置相关。

具体的,驱动部件20具有斜面部21,合模时,驱动部件20沿图示向上靠近压料机构10,斜面部21也随之靠近压料机构10移动,如图1所示,图1中驱动部件20的斜面部21处于与压料组件相接触的状态,处在可向压料安装板12施力的位置,继续上移过程中,因其斜面结构的设置能够施力于压料安装板12,使其朝向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所在方向移动作,同时带动压料部131一起动作,图示中,在合模过程中,驱动部件20的斜面部21能够推动压料安装板12向左侧方向运动。

压料安装板12在向左侧移动时,与其铰接的连杆部随之动作,图示方位,连杆部绕其与安装部11的铰接点顺时针转动,同时带动压料安装板12在向左侧移动的同时向下移动,压料部131随之可以向左侧移动以进入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同时还向下移动以压紧第二板组02的内板021,参考图2理解。

具体的方案中,为避免驱动部件20的斜面部21与压料安装板12之间因多次接触动作发生磨损导致压料部131运动轨迹发生变化而无法有效实施压料作业,压料组件还设有安装于压料安装板12的滚轮15,滚轮15能够绕其自身轴线转动,合模时,驱动部件20的斜面部21具体是通过直接推动滚轮15来驱动压料安装板12动作,如图1所示。

该实施例中,压料组件包括压料块13,压料块13包括前述压料部131和主体部132,主体部132与压料部131固接,压料部131具体位于主体部132的底部,且凸出于主体部132的外侧,此处定义主体部132的外侧为合模时其靠近车门的一侧,以图示示例,指的是主体部132的左侧。

如此设置,方便压料部131进入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避免其与第一板组01之间发生干涉。

该实例中,压料部131的运动轨迹可以理解为向左侧下方的方向移动,实际设置时,为避免其与第一板组01干涉,压料部131相对于压料方向来说设置为倾斜结构,其倾斜程度与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的间隙以及压料部131的运动轨迹等相关,实际中可以如前所述通过建模仿真来确定。

具体的,压料块13的主体部132与压料安装板12可拆卸固接,如此,方便根据不同的车门来更换对应的压料块。

该实施例中,在安装部11上还固接有限位部件16,用以限制压料部131向第一板组01和第二板组02之间移动的程度,避免压料部131运动过渡,与第一板组01干涉或者无法对第二板组02的内板021压紧。

具体地,该限位部件16为固接在安装部11上的限位板结构,显然,该限位部件16设置在压料部131运动方向朝向的一侧,即与驱动部件20相反的一侧,具体设置为与压料安装板12干涉,即当压料安装板12带动压料部131运动时可与限位部件16干涉而停止继续运动。

可以理解,限位部件16的位置设置也与相关部件的运动轨迹以及车门结构相关。

该实施例中,压料装置还包括复位部件,用于带动压料组件回复至初始位置,这里的初始位置只的是合模前,驱动部件20未对压料组件施力的位置状态。如此,在包边作业完成,开模后,在复位部件的作用下压料组件自动回位,能够避免因未及时将压料部131退出而对相关部件造成损伤。

复位部件具体可以为复位弹簧17,该复位弹簧17的一端与安装部11铰接,另一端与连杆部铰接。

请一并参考图3,图3为图1所示压料装置的侧视图。

该实施例中,压料机构10的安装部11包括基板111、固设于基板111底面的第一板112,以及固设于基板111一端的第二板113。

前述连杆部具体与第一板112铰接,前述限位部件16具体可通过螺栓等与第一板112可拆卸固接,以便于根据需要更换。

第二板113靠近驱动部件20所在侧,用于与前述复位弹簧17铰接。

具体的方案中,连杆部包括至少一个连杆组,图示方案中,具体设有两个连杆组,显然,两个连杆组相平行设置,设置两个以上的连杆组可以使压料组件的运动更稳定,但也不必设置过多,避免同步性差而影响动作。每个连杆组至少设一个杆部,同样地,为确保动作稳定性,优选设置为两个。

以图示方案为例说明,连杆部包括第一连杆组14A和第二连杆组14B,两者平行设置,可理解为第一连杆组14A的两个铰接点的连线与第二连杆组14B的两个铰接点的连线相平行。

第一连杆组14A包括两个第一杆部141A,两个第一杆部141A相平行布置,且两个第一杆部141A的第一端通过同一个铰链销与第一板112铰接,第二端通过同一个铰链销与压料安装板12铰接;第二连杆组14B包括两个第二杆部141B,两个第二杆部141B相平行布置,且两个第二杆部141B的第一端通过同一个铰链销与第一板112铰接,第二端通过同一个铰链销与压料安装板12铰接。

具体地,第一板112位于两个第一杆部141A的第一端之间,当然,也位于两个第二杆部141B的第一端之间,压料安装板12位于两个第一杆部141A的第二端之间,也位于两个第二杆部141B的第二端之间,以使相关结构的运动更稳定。

图示方案中,复位弹簧17具体通过一个销轴171与两个第一杆部141A铰接,具体地,该销轴171穿设于两个第一杆部141A。

可以理解,实际设置时,复位弹簧17也可与第二连杆组14B铰接。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车门包边模及其压料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车门包边模及其压料装置
  • 一种包边模具的辅助压料装置和包边模具
技术分类

06120112766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