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及扶手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5:16


一种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及扶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助老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及扶手。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楼层数较低的楼房以及一些陈旧楼房,仍然是依靠台阶楼梯实现上下楼层。对于一些年迈的老人或者一些腿脚不便的残疾人在爬这种台阶式楼梯时就会比较吃力,很容易因力竭而发生摔倒,引发安全事故。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帮助老人安全的上下楼梯,避免老人上下楼梯时因体力不支导致的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开发一种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解决老人上下楼梯时因体力不支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固定机构和扶手;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机构直线运动;

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上,用于固定所述扶手;

所述扶手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二连接件、两个第一固定卡扣和两个第二固定卡扣;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卡扣和所述第二固定卡扣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一固定卡扣用于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保持直杆状态;所述第二固定卡扣用于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保持直杆状态;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转轴铰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可折叠为收折直杆状态或者X型支撑状态;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柔性凳面;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固定机构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杆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垂直分布;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五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第六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第四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第四转轴垂直分布。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卡扣可沿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固定卡扣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的上下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第一限位凸棱;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棱配合使用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卡扣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凸棱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可移动地卡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当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一连接杆呈直杆状态时,所述第一固定卡扣可分别向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移动,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一连接杆保持直杆状态;

所述第二固定卡扣可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固定卡扣上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内的上下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第二限位凸棱;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凸棱配合使用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二固定卡扣通过所述第二限位凸棱与所述第四凹槽配合可移动地卡设在所述第二连接杆上,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杆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内;当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呈直杆状态时,所述第二固定卡扣可分别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保持直杆状态。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扶手还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

所述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第五凹槽;第一连接杆的下端插设在所述第五凹槽内;所述第一底座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销孔;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销孔配合使用的第二销孔;所述第一底座通过所述第一销孔、所述第二销孔和第一销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可拆卸连接;通过调整所述第一底座在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部可以位于所述第五凹槽的内部或外部;

所述第二底座上设置有第六凹槽;第二连接杆的下端插设在所述第六凹槽内;所述第二底座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三销孔;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销孔配合使用的第四销孔;所述第二底座通过所述第三销孔、所述第四销孔和第二销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可拆卸连接;通过调整所述第二底座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位置,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部可以位于所述第六凹槽的内部或者外部。

在一些更加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呈半圆柱状;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第二卡槽;当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折叠为收折直杆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贴合成圆柱状,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连通成环形卡槽;所述扶手通过所述环形卡槽与所述固定机构卡接。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导轨、滑块、丝杠、丝杠支座和电机;所述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丝杠支座分别设置在所述导轨的两端;所述丝杠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丝杠支座上;所述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滑块上并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丝杠配合,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机构沿所述导轨直线运动。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夹持组件与丝杠螺母;所述壳体的两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丝杠螺母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丝杠螺母的内径;所述固定机构通过所述丝杠螺母与所述丝杠螺纹连接;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穿过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夹持组件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更加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上下相对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侧壁上,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远离所述第三通孔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分别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一夹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二夹头和所述第二夹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第一夹头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卡口;所述第二夹头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卡口;未固定所述扶手时,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在所述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张开状态;需要固定所述扶手时,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三通孔插入至与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抵接,使得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随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处于闭合状态,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卡合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还分别连接有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分别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通过拉动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使得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处于张开状态,可以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取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扶手,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二连接件、两个第一固定卡扣和两个第二固定卡扣;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卡扣和所述第二固定卡扣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一固定卡扣用于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保持直杆状态;所述第二固定卡扣用于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保持直杆状态;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转轴铰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可折叠为收折直杆状态或者X型支撑状态;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柔性凳面;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固定机构可拆卸连接。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中的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包括驱动机构、固定机构和扶手;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固定机构直线运动;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所述驱动机构上,用于固定所述扶手;所述扶手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第二支撑杆、两个第一连接件、两个第二连接件、两个第一固定卡扣和两个第二固定卡扣;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卡扣和所述第二固定卡扣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一固定卡扣用于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保持直杆状态;所述第二固定卡扣用于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保持直杆状态;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通过转轴铰接,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可折叠为收折直杆状态或者X型支撑状态;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柔性凳面;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固定机构可拆卸连接;需要上下楼梯时,将所述扶手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机构连接,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扶手在楼梯的上方直线运动,使用者通过扶住所述扶手进行上下楼梯,避免上下楼梯时因体力不支导致的安全事故;另外,不需要上下楼梯时,本发明中的所述扶手还可以当做拐杖使用和板凳使用,功能多样,提高了所述扶手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中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使用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中驱动组件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中扶手2收折为直杆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中扶手2收折为直杆状态且第一固定卡扣23和第二固定卡扣24的一端分别移动至第一支撑杆25和第二支撑杆26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中扶手2折叠为X型支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中扶手2折叠为X型支撑状态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扶手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3扶手2中第一固定卡扣23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扶手2中第二固定卡扣24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3扶手2中第一连接件2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3扶手2中第二连接件2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3扶手2中第一底座271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3扶手2中第二底座281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中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未插入固定机构16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中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插入固定机构16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中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插入固定机构16时且第一夹头163和第二夹头164处于张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4固定机构16中第一夹头163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4固定机构16中第二夹头164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4固定机构16中第一夹板165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4固定机构16中第二夹板166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驱动机构;11、导轨;12、丝杠;13、丝杠支座;14、电机;15、滑块;16、固定机构;161、第二弹簧;162、第三弹簧;163、第一夹头;1631、第一弹簧连接部;1632、第七连接部;1633、第一半圆卡口;164、第二夹头;1641、第二弹簧连接部;1642、第八连接部;1643、第二半圆卡口;165、第一夹板;1651、第三弹簧连接部;1652、第五弹簧连接部;166、第二夹板;1661、第四弹簧连接部;1662、第六弹簧连接部;167、第一弹簧;168、第一拉绳;169、第二拉绳;1610、丝杠螺母;1611、壳体;2、扶手;21、第一连接杆;22、第二连接杆;23、第一固定卡扣;231、第一凹槽;232、第一限位凸棱;24、第二固定卡扣;241、第三凹槽;242、第二限位凸棱;25、第一支撑杆;251、第四销孔;26、第二支撑杆;261、第二销孔;27、第一底座;271、第五凹槽;272、第一销孔;28、第二底座;281、第六凹槽;282、第三销孔;29、第一连接部;210、第二连接部;211、第一连接件;2111、第三连接部;2112、第四连接部;212、第二连接件;2121、第五连接部;2122、第六连接部;213、第一卡槽;3、楼梯;4、墙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请参考图1-5,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包括驱动机构1、固定机构16和扶手2。

驱动机构1固定在墙壁4上,用于驱动固定机构16直线运动。

固定机构16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驱动机构1上,用于固定扶手2。

扶手2包括第一连接杆21、第二连接杆22、两个第一支撑杆25、两个第二支撑杆26、两个第一连接件211、两个第二连接件212、两个第一固定卡扣23和两个第二固定卡扣24;两个第一支撑杆25的顶部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211与第一连接杆21的两端活动连接;两个第二支撑杆26的顶部分别通过第二连接件212与第二连接杆22的两端活动连接;第一固定卡扣23和第二固定卡扣24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上;第一固定卡扣23用于使得第一连接杆21与第一支撑杆25保持直杆状态;第二固定卡扣24用于使得第二连接杆22与第二支撑杆26保持直杆状态;第一支撑杆25与第二支撑杆26通过转轴铰接,使得第一支撑杆25与第二支撑杆26可折叠为收折直杆状态或者X型支撑状态;第一连接杆21与第二连接杆22之间设置有柔性凳面(图中未示出);第一支撑杆25和第二支撑杆26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第一支撑杆25和第二支撑杆26分别与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用于与固定机构16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柔性凳面为帆布;帆布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的侧壁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具体地,参考图10和图11,第一连接件21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三连接部2111和第四连接部2112;第一支撑杆25通过第一转轴(图中未示出)与第三连接部2111转动连接;第四连接部2112与第一连接杆21通过第二转轴(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垂直分布;第二连接件21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五连接部2121和第六连接部2122;第二支撑杆26通过第三转轴(图中未示出)与第五连接部2121转动连接;第六连接部2122与第二支撑杆26通过第四转轴(图中未示出)转动连接;第三转轴和第四转轴垂直分布,使得第一支撑杆25和第二支撑杆26可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211和第二连接件212相对于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在三维空间内翻转。

具体地,参考图3、图4、图8和图9,第一固定卡扣23可沿第一连接杆2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固定卡扣23上设置有第一凹槽231;第一凹槽231内的上下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第一限位凸棱232;第一连接杆21上设置有与第一限位凸棱232配合使用的第二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一固定卡扣23通过第一限位凸棱232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可移动地卡设在第一连接杆21上,使得第一连接杆21位于第一凹槽231内;当第一支撑杆25和第一连接杆21呈直杆状态时,第一固定卡扣23可分别向第一连接杆21的两端移动,使得第一固定卡扣23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连接杆21和第一支撑杆25上,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杆25和第一连接杆21保持直杆状态。

第二固定卡扣24可沿第二连接杆22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固定卡扣24上设置有第三凹槽241;第三凹槽241内的上下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第二限位凸棱242;第二连接杆22上设置有与第二限位凸棱242配合使用的第四凹槽(图中未示出);第二固定卡扣24通过第二限位凸棱242与所述第四凹槽配合可移动地卡设在第二连接杆22上,使得第二连接杆22位于第三凹槽241内;当第二支撑杆26和第二连接杆22呈直杆状态时,第二固定卡扣24可分别向第二连接杆22的两端移动,使得第二固定卡扣24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二连接杆22和第二支撑杆26上,使得第二支撑杆26和第二连接杆22保持直杆状态。

进一步地,参考图5-7、图12和图13,扶手2还包括第一底座27和第二底座28;第一底座27上设置有第五凹槽271;第五凹槽271贯穿第一底座27的上下两端;第一连接杆21的下端插设在第五凹槽271内;第一底座27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一销孔272;多个第一销孔272呈直线分布;第一连接杆21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一销孔272配合使用的第二销孔261;通过沿第一支撑杆25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底座27,可以使得第二销孔261依次与多个第一销孔272分别同轴分布;第一底座27通过第一销孔272、第二销孔261和第一销钉(图中未示出)与第一连接杆21可拆卸连接;通过调整第一底座27在第一支撑杆25上的位置,使得第一连接部29可以位于第五凹槽271的内部或外部;需要当扶手2使用时,通过移动第一底座27,使得第一连接部29位于第一底座27的外部,用于与固定机构16连接;需要当拐杖或者板凳使用时,通过移动第一底座27,使得第一连接部29位于第五凹槽271的内部,用于保护第一连接部29。

第二底座28上设置有第六凹槽281;第六凹槽281贯穿第二底座28的上下两端;第二连接杆22的下端插设在第六凹槽281内;第二底座28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三销孔282;多个第三销孔282呈直线分布;第二连接杆22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三销孔282配合使用的第四销孔251;通过沿第二支撑杆26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底座28,可以使得第四销孔251依次与多个第三销孔282分别同轴分布;第二底座28通过第三销孔282、第四销孔251和第二销钉(图中未示出)与第二连接杆22可拆卸连接;通过调整第二底座28在第二支撑杆26上的位置,使得第二连接部210可以位于第六凹槽281的内部或者外部;需要当扶手2使用时,通过移动第二底座28,使得第二连接部210位于第二底座28的外部,用于与固定机构16连接;需要当拐杖或者板凳使用时,通过移动第二底座28,使得第二连接部210位于第六凹槽281的内部,用于保护第二连接部210。

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分别呈半圆柱状;第一连接部29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13;相应地,第二连接部210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槽213配合使用的第二卡槽(图中未示出);当第一支撑杆25和第二支撑杆26折叠为收折直杆状态时,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贴合成圆柱状,第一卡槽213和所述第二卡槽连通成环形卡槽;扶手2通过所述环形卡槽与固定机构16卡接。

具体地,参考图2,驱动机构1包括导轨11、滑块15、丝杠12、丝杠支座13和电机14;使用时,导轨11沿楼梯3固定安装在墙壁4上;滑块15可移动地设置在导轨11上;丝杠支座13分布在导轨11的两端,并与墙壁4固定;丝杠12可转动地设置在丝杠支座13上;丝杠12的一端与电机14的转轴连接;电机14固定安装在墙壁4上;固定机构16设置在滑块15上并与丝杠12螺纹连接;电机14与丝杠12配合,用于驱动固定机构16沿导轨11直线运动。

具体地,参考图14-20,固定机构16包括壳体1611和设置于壳体1611内部的夹持组件与丝杠螺母1610;壳体1611通过螺栓安装在滑块15上;壳体1611的两侧壁上相对设置有第一通孔(图中未示出)和第二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丝杠螺母1610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大于丝杠螺母1610的内径,方便丝杠12穿设在丝杠螺母1610内;丝杠螺母1610与壳体1611的侧壁焊接;固定机构16通过丝杠螺母1610与丝杠12螺纹连接;壳体1611的另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三通孔(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三通孔位于远离墙壁4的一侧壁上;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穿过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夹持组件可拆卸连接;使用时,扶手2通过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固定在固定机构16上时与墙壁4垂直分布,延伸至楼梯3的上方,方便使用者手扶。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板165、第二夹板166、第一夹头163和第二夹头164;第一夹板165和第二夹板166上下相对设置在壳体1611内的侧壁上,并分别与壳体1611的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第一夹板165和第二夹板166的中间位置分别与壳体1611的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当第一夹板165和第二夹板166平行分布时,第一夹板165与第二夹板166的间距与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相等;第一夹板165和第二夹板166远离所述第三通孔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弹簧连接部1651和第四弹簧连接部1661;第三弹簧连接部1651和第四弹簧连接部1661通过第一弹簧167弹性连接;第一弹簧167处于拉伸状态,使得第一夹板165和第二夹板166靠近所述第三通孔一端之间的距离大于远离所述第三通孔一端的距离;第一夹头163上设置有第一弹簧连接部1631和第七连接部1632;第二夹头164上设置有第二弹簧连接部1641和第八连接部1642;第七连接部1632和第八连接部1642分别通过转轴与第一夹板165和第二夹板166的另一端,实现第一夹头163和第二夹头164与第一夹板165的转动连接;第一弹簧连接部1631和第五弹簧连接部1652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61,第二弹簧161处于压缩状态;未固定扶手2时,第一夹头163与第一夹板165处于垂直状态;第二弹簧连接部1641和第六弹簧连接部1662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162,第三弹簧162处于压缩状态;未固定扶手2时,第二夹头164与所述第二夹板166处于垂直状态;第一夹头163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卡口1633;第二夹头164上设置有第二半圆卡口1643;未固定扶手2时,第一夹头163和第二夹头164在第一弹簧167的作用下处于张开状态;需要固定扶手2时,将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通过所述第三通孔插入至与第一夹板165和第二夹板166抵接,使得第一夹头163和第二夹头164随第一夹板165和第二夹板166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夹头163和第二夹头164处于闭合状态,与第一卡槽213和所述第二卡槽卡合,进而将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卡合在壳体1611内;第一夹头163和第二夹头164还分别连接有第一拉绳168和第二拉绳169;壳体1611的上下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避让孔(图中未示出),用于方便第一拉绳168和第二拉绳169延伸至壳体1611的外部;第一拉绳168和第二拉绳169分别延伸至壳体1611的外部;通过拉动第一拉绳168和第二拉绳169,使得第一夹头163和第二夹头164处于张开状态,解除与第一卡槽213和所述第二卡槽的卡合,进而可以将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取出。

本实施例中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的使用方法:

使用扶手2上下楼梯3时,扶手2呈直杆状态,将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通过所述第三通孔插入至与所述第一夹板165和第二夹板166抵接,使得第一夹头163和第二夹头164随第一夹板165和第二夹板166转动,进而使得第一夹头163和第二夹头164处于闭合状态,与第一卡槽213和所述第二卡槽卡合,将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卡合在壳体1611内,实现扶手2的固定;使用者手握扶手2,开启电机14,驱动机构1驱动扶手2沿所楼梯3直线运动,使用者通过扶住扶手2进行上下楼梯3,安全、省力,避免上下楼梯3时因体力不支导致的安全事故;

上下完楼梯3之后,通过拉动第一拉绳168和第二拉绳169,使得第一夹头163和第二夹头164处于张开状态,解除与第一卡槽213和所述第二卡槽的卡合,进而可以将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取出,取放方便。

本实施例中的扶手2还可以用作拐杖和板凳,当扶手2保持直杆状态时,可以用作拐杖;需要当板凳使用时,将第一固定卡扣23和第二固定卡扣24分别移动至完全位于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上,转动第一支撑杆25和第二支撑杆26至分别与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处于垂直状态;向外拉开第一连接杆21和第二连接杆22,使得第一支撑杆25和第二支撑杆26呈X型支撑状态;位于第一连接杆21与第二连接杆22之间的柔性凳面被拉开;调节第一底座27和第二底座28在第一支撑杆25和第二支撑杆26上的位置,使得第一连接部29和第二连接部210分别隐藏在第五凹槽271和第六凹槽281内,即可用作板凳。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老人上下楼梯的辅助装置及扶手
  • 一种用于行李箱进行辅助上下楼梯的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798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