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缓震推进鞋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1:00


一种缓震推进鞋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缓震推进鞋底,属鞋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运动鞋例如马拉松跑鞋,需要重量轻和支撑及反弹性能好,以减小在长时间的跑步中鞋子带来的负担。轻质和柔软的鞋底,通常支撑性能和回弹性能相对较差,难以通过鞋底回弹形成高效的推动力。为此,市面上有一类鞋子,在中底中加入用于增强支撑性能和回弹性能的推进支撑片,该推进支撑片采用支撑性能比中底好的材料,从而弥补了鞋底的支撑性能和回弹性能,能够更加高效地辅助足部的推进。但现有的这类鞋底,还存在重量相对较大,缓震性能相对较差的不足。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震性能好、能够降低鞋底重量、提升回弹性能的缓震推进鞋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缓震推进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和设置在鞋底本体中的弹性支撑件,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掌前部的位置设为前掌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足弓部位的位置设为足弓部,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后跟的位置设为后跟部,鞋底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位置为内侧,鞋底本体对应脚背外侧的位置为外侧,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第三支撑片以及第四支撑片,第一支撑片位于第三支撑片的上方,第二支撑片位于第四支撑片的上方,第一支撑片与第三支撑片之间形成第一缓震空间,第二支撑片与第四支撑片之间形成第二缓震空间,第一支撑片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片的上表面均抵接在鞋底本体中,第三支撑片的下表面和第四支撑片的下表面均抵接在鞋底本体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片在内侧和外侧均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挡墙部,第一挡墙部抵接在所述鞋底本体中,所述第二支撑片在内侧和外侧均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挡墙部,第二挡墙部均抵接在所述鞋底本体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三支撑片和所述第四支撑片均为弧形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片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四支撑片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片的下表面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三支撑片包括第一左支脚和第一右支脚,所述第四支撑片包括第二左支脚和第二右支脚,第一左支脚与第一右支脚之间形成第一镂空孔,第二左支脚和第二右支脚之间形成第二镂空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片、所述第二支撑片、所述第三支撑片以及所述第四支撑片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性支撑件的硬度大于所述鞋底本体的硬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性支撑件的硬度为邵氏硬度60D-85D,所述弹性支撑件为碳纤维板、尼龙板、TPEE板、PEBX板或者TPU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足弓部,所述第一支撑片延伸至所述前掌部的前端,所述第二支撑片延伸至所述后跟部的后端,所述第三支撑片延伸至所述前掌部的后端,所述第四支撑片延伸至所述后跟部的前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底本体上设有安装孔位,安装孔位从所述鞋底本体的内侧贯穿至外侧,所述鞋底本体对应所述足弓部的位置还设有辅助形变槽,辅助形变槽从所述鞋底本体的内侧贯穿至外侧,辅助形变槽从安装孔位贯穿至所述鞋底本体的下表面,安装孔位于辅助形变槽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所述第三支撑片位于第一支撑台上,所述第四支撑片位于第二支撑台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性支撑件位于所述前掌部、所述足弓部以及所述后跟部中的一者上或者多者上。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第一支撑片与第三支撑片之间形成第一缓震空间,第二支撑片与第四支撑片之间形成第二缓震空间,能够提升整个鞋底的缓震性能,同时减轻鞋底的重量,本发明的弹性支撑件采用双层结构,在提升鞋底回弹性能的同时,赋予鞋底较佳的缓震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弹性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弹性支撑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中底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二中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中底10 第一中底11

前块111 后块112

辅助形变槽113 第一支撑台114

第二支撑台115 前掌部101

足弓部102 后跟部103

内侧104 外侧105

第二中底12 安装槽座121

大底20

弹性支撑件30 第一支撑片31

第二支撑片32 第三支撑片33

第四支撑片34 连接部35

第一挡墙部36 第二挡墙部37

条形通槽38 安装孔位39

第一左支脚331 第一右支脚332

第一镂空孔333 第二左支脚341

第二右支脚342 第二镂空孔343

第一缓震空间41 第二缓震空间4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6,一种缓震推进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和设置在鞋底本体中的弹性支撑件30,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掌前部的位置设为前掌部101,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足弓部位的位置设为足弓部102,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后跟的位置设为后跟部103,鞋底本体对应脚背内侧的位置为内侧104,鞋底本体对应脚背外侧的位置为外侧105。本发明中,所述弹性支撑件30包括连接部35,连接部35上设有第一支撑片31、第二支撑片32、第三支撑片33以及第四支撑片34,第一支撑片31、第二支撑片32、第三支撑片33以及第四支撑片34环绕着连接部35的周向设置,第一支撑片31位于第三支撑片33的上方,第一支撑片31和第三支撑片33向前掌部101方向延伸,第二支撑片32和第四支撑片34向后跟部103方向延伸,第二支撑片32位于第四支撑片34的上方,第一支撑片31与第三支撑片33之间形成第一缓震空间41,第二支撑片32与第四支撑片34之间形成第二缓震空间42,第一支撑片31的上表面和第二支撑片32的上表面均抵接(具体通过粘贴方式固定)在鞋底本体中,第三支撑片33的下表面和第四支撑片34的下表面均抵接(具体通过粘贴方式固定)在鞋底本体中。本发明中,鞋底本体受压时,第一支撑片31和第三支撑片33(实施例中,主要是第三支撑片33形变)可以向第一缓震空间41形变,第二支撑片32和第四支撑片34(实施例中,主要是第四支撑片34形变)可以向第二缓震空间42形变,从而缓冲地面对足部的冲击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支撑片31在内侧104和外侧105均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挡墙部36,第一挡墙部36抵接在所述鞋底本体中,所述第二支撑片32在内侧104和外侧105均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挡墙部37,第二挡墙部37均抵接在所述鞋底本体中,第一挡墙部36设置在足弓部102的前端并向前掌部102方向延伸,第二挡墙部37设置在足弓部103的后端并向后跟部103延伸。本发明中,鞋底本体包括中底10和复合在中底10的下表面的大底20,中底10材料EVA材料,大底20采用橡胶材料,中底10包括复合在一起的第一中底11和第二中底12,第二中底12位于第一中底11的上方。本发明中,第二中底12的内侧104和外侧105分别设置相应的安装槽座121,第一挡墙部36和第二挡墙部37粘贴在安装槽座121上,第一挡墙部36和第二挡墙部37分设在第二中底12的两侧,通过第一挡墙部36和第二挡墙部37限制弹性支撑件30在内侧104和外侧105方向的位移,提升弹性支撑件30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三支撑片33和所述第四支撑片34均为弧形支撑板,在实施例中,弧形支撑板呈两端高中间低的弧形板,采用该这种结构,能够辅助鞋底本体更好地弯折和回弹,所述第三支撑片3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片31的下表面连接,所述第四支撑片34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3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片32的下表面连接,也即第一支撑片31、第三支撑片33以及连接部35围成闭合的缓震孔,第二支撑片32、第四支撑片34以及连接部35围成闭合的缓震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三支撑片33包括分设在鞋底本体的内外两侧的第一左支脚331和第一右支脚332,所述第四支撑片34包括分设在鞋底本体的内外两侧的第二左支脚341和第二右支脚342,第一左支脚331与第一右支脚332之间形成第一镂空孔333,第二左支脚341和第二右支脚342之间形成第二镂空孔343。采用这种结构,能够腾出更多的镂空空间,减轻鞋底本体地重量,同时使得第三支撑片33和第四支撑片34更加容易形变和回弹,提升鞋底本体的灵活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部35、所述第一支撑片31、所述第二支撑片32、所述第三支撑片33以及所述第四支撑片34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性支撑件30的硬度大于所述鞋底本体的硬度。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性支撑件30的硬度为邵氏硬度60D-85D,所述弹性支撑件30为碳纤维板、尼龙板、TPEE板、PEBX板或者TPU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连接部35位于所述足弓部102,所述第一支撑片31延伸至所述前掌部101的前端,在第一支撑片31的前端的中部形成延伸至第一支撑片31的前端部的条形通槽38,提升第一支撑片31的灵活性,所述第二支撑片32延伸至所述后跟部103的后端,所述第三支撑片33延伸至所述前掌部101的后端,所述第四支撑片34延伸至所述后跟部103的前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底本体上设有安装孔位39,安装孔位39从所述鞋底本体的内侧104贯穿至外侧105,所述鞋底本体对应所述足弓部102的位置还设有辅助形变槽113,辅助形变槽113从所述鞋底本体的内侧104贯穿至外侧105,辅助形变槽113从安装孔位39贯穿至所述鞋底本体的下表面,安装孔位39于辅助形变槽113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形成第一支撑台114和第二支撑台115,所述第三支撑片33位于第一支撑台114上,所述第四支撑片34位于第二支撑台115上。在本发明中,第一中底11包括分离设置在前块111和后块112,第一支撑台114设置在前块111上,第二支撑台115设置在后块112上,采用这种结构,在弹性支撑件30受压时,第一中底11能够更加容易在前后方向上撑开,使得第三支撑片33和第四支撑片34更加容易形变,提升鞋底本体的缓震性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弹性支撑件30位于所述前掌部101、所述足弓部102以及所述后跟部103中的一者上或者多者上。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弹性支撑件30设置在前掌部101的后端与足弓部102的前端之间。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相关技术
  • 一种缓震推进鞋底
  • 一种缓震中底及具有该缓震中底的缓震鞋底及缓震鞋
技术分类

0612011289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