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仪表面板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0:48


仪表面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仪表面板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第9-240316号(JP 9-240316 A)中描述的用于车辆的仪表板(仪表面板)在左右方向上对称地形成,使得该仪表板对于相同车辆类型的左侧驾驶规范和右侧驾驶规范都可以通用。相应的凹陷部形成在仪表面板的上部分的左侧上和仪表面板的上部分的右侧上,使得单独地形成的仪器板或装饰盖可以选择性地附接到该凹陷部。此外,相应的凹口部形成在仪表面板的下部分的左侧上和仪表面板的下部分的右侧上,使得单独地形成的方向盘柱或杂物箱可以选择性地附接到该凹口部。

发明内容

同时,作为通过采用用于仪表面板的一种类型的部件来降低制造成本的手段,存在一种将方向盘位置设定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方法。但是,一些国家有规定,如果车辆不具有相对于在宽度方向上的车辆的中心在左侧上的方向盘,则不允许车辆行驶。在这方面,在相关领域的上述技术中,仅可以选择左侧驾驶规范和右侧驾驶规范中的一种,因此,从提高方向盘位置的设定的自由度的角度来看,存在改进的空间。

考虑到上述事实,实现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仪表面板结构,该仪表面板结构可以使部件通用化并且可以提高方向盘位置的设定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包括仪表面板本体部和一个或多个间隔件。仪表面板本体部构成车辆的仪表面板的本体部,并且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放置在方向盘的前方。该一个或多个间隔件被构造成能够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选择性地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或第二侧上,该一个或多个间隔件构成仪表面板的一部分。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构成车辆的仪表面板的本体部的仪表面板本体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放置在方向盘的前方。然后,构成仪表面板的一部分的该一个或多个间隔件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选择性地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或第二侧上。通过这种选择,仪表面板本体部和方向盘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可以改变,使得仪表面板的部件可以被通用化以用于具有不同方向盘位置的规范的车辆。此外,通过改变例如仪表面板本体部和间隔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间隔件的数目等,可以改变方向盘位置的设定,从而可以提高方向盘位置的设定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可以如下构造。即,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中,可以设置仅仅一个间隔件。

在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中,设置仅仅一个间隔件,使得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状态:间隔件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上的状态;以及间隔件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二侧上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可以如下构造。即,在根据第二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中,在间隔件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上的状态下,方向盘可以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并且在间隔件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二侧上的状态下,可以将方向盘通过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移位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来放置。

在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可以采取方向盘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状态,和方向盘通过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移位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例如,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来放置的状态。因此,部件可以被通用化以用于两种规范,即,例如,方向盘位置设定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规范和左侧驾驶规范。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可以如下构造。即,在根据第一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中,可以设置两个间隔件。

在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中,设置了两个间隔件,使得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状态:间隔件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分别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上和第二侧上的状态;该两个间隔件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上的状态;以及该两个间隔件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二侧上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可以如下构造。即,在根据第四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中,在该两个间隔件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分开地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上和第二侧上的状态下,方向盘可以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并且在该两个间隔件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任一侧上的状态下,可以将方向盘通过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移位到第一侧和第二侧中的另一侧来放置。

在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可以采取以下状态:方向盘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状态;方向盘通过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移位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例如,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来放置的状态;以及方向盘通过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移位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二侧(例如,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来放置的状态。因此,部件可以被通用化以用于三种规范,即方向盘位置设定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规范、左侧驾驶规范和右侧驾驶规范。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可以如下构造。即,根据第一至第五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还可以包括设置有除霜器空气出口的仪表面板窗下部,该仪表面板窗下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邻近地被放置在仪表面板本体部和间隔件的前方。

在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中,设置有除霜器空气出口的仪表面板窗下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邻近地被放置在仪表面板本体部和间隔件的前方。不管方向盘位置的规范(即,间隔件布局的选择)如何,仪表面板窗下部都可以被通用化。结果,形成在仪表面板窗下部中的除霜器空气出口可以被通用化,使得开发除霜器的性能花费更少的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可以如下构造。即,根据第一至第六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还可以包括一对左右仪表面板侧部,该一对左右仪表面板侧部被设置成使得该一对左右仪表面板侧部被放置在车厢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部中,并且仪表面板本体部和间隔件可以被放置在该一对左右仪表面板侧部之间。

在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中,仪表面板本体部和间隔件被放置在该一对左右仪表面板侧部之间,该一对左右仪表面板侧部放置在车厢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部中。该一对左右仪表面板侧部可以被通用化以用于具有不同方向盘位置的规范。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可以如下构造。即,在根据第一至第七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中,可以在仪表面板本体部的表面和间隔件的表面之间形成朝向间隔件的表面侧的下坡台阶。

在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中,朝向间隔件的表面侧的下坡台阶形成在仪表面板本体部的表面和间隔件的表面之间,仪表面板本体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放置在方向盘的前方。因此,操作方向盘的驾驶员很难观察到仪表面板本体部的表面和间隔件的表面之间的边界。因此,可以改善驾驶员看到的仪表面板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可以如下构造。即,在根据第六方面或根据从属于第六方面的第七或第八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中,朝向仪表面板窗下部的表面侧的下坡台阶可以形成在仪表面板本体部的表面和仪表面板窗下部的表面之间。

在根据第九方面的发明中,朝向仪表面板窗下部的表面侧的下坡台阶形成在仪表面板本体部的表面和仪表面板窗下部的表面之间,仪表面板本体部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放置在方向盘的前方。因此,操作方向盘的驾驶员很难观察到仪表面板本体部的表面和仪表面板窗下部的表面之间的边界,从而可以改善驾驶员看到的仪表面板的外观。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可以如下构造。即,在根据第七方面或根据从属于第七方面的第八或第九方面的仪表面板结构中,朝向仪表面板侧部的表面侧的下坡台阶可以形成在仪表面板侧部的表面和被放置成邻近仪表面板侧部的仪表面板本体部的表面或间隔件的表面之间。

在根据第十方面的发明中,朝向仪表面板侧部的表面侧的下坡台阶形成在仪表面板侧部的表面和被放置成邻近仪表面板侧部的仪表面板本体部的表面或间隔件的表面之间。因此,操作方向盘的驾驶员很难观察到仪表面板本体部的表面或间隔件的表面与仪表面板侧部的表面之间的边界,从而可以改善驾驶员看到的仪表面板的外观。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仪表面板结构中,部件可以被通用化,并且可以提高方向盘位置的设定的自由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包括仪表面板的车辆的示意性平面图,该仪表面板通过应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仪表面板结构而形成;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仪表面板的平面图,并且示出了方向盘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状态;

图3是对应于图2的平面图,并且示出了方向盘通过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移位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来放置的状态;

图4是示出通过应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仪表面板结构而形成的仪表面板的平面图,并且示出了方向盘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状态;

图5是对应于图4的平面图,并且示出了方向盘通过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移位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来放置的状态;

图6是对应于图4的平面图,并且示出了方向盘通过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移位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来放置的状态;

图7是示出通过应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仪表面板结构而形成的仪表面板的平面图,并且示出了方向盘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状态;

图8是示出通过应用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仪表面板结构而形成的仪表面板的平面图,并且示出了方向盘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状态;

图9是示出通过应用根据第五实施例的仪表面板结构而形成的仪表面板的平面图,并且示出了方向盘通过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移位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来放置的状态;

图10是对应于图9的平面图,并且示出了方向盘通过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移位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来放置的状态;

图11是示出通过应用根据第六实施例的仪表面板结构而形成的仪表面板的平面图,并且示出了方向盘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状态;

图12是以放大方式示出沿着图11中的线F12-F12截取的切割表面的放大截面图;并且

图13是以放大方式示出沿着图11中的线F13-F13截取的切割表面的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仪表面板结构。注意,在每个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FR、箭头RH和箭头UP分别指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前进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和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在下文中,除非另有说明,在仅通过使用前侧和后侧、右侧和左侧以及上侧和下侧进行描述的情况下,它们分别指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和后侧、在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和左侧以及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的上侧和下侧。

构造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V包括设置在车厢C内部的前端部分中的仪表面板10。在车辆V中,驾驶员座椅22放置在车厢C中的前部分中。车辆V的仪表面板10被构造成使得部件对于图1、图2中所示的中心驾驶规范和图3中所示的左侧驾驶规范都被通用化。

在中心驾驶规范中,方向盘(转向方向盘)24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VS中,而在左侧驾驶规范中,方向盘24通过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VS移位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来放置。此外,在中心驾驶规范中,驾驶员座椅22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VS中,如图1中所示,并且在左侧驾驶规范中,驾驶员座椅22通过从车辆宽度方向(未示出)上的中心VS移位到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来放置。注意,在图1中,W指示车辆V的轮胎-车轮组件,并且在图1至图3中,长短线交替的虚线DS指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驾驶员座椅22的中心(所谓的驾驶员中心)。

如图1至图3中所示,仪表面板10包括仪表面板本体部12、间隔件14、仪表面板窗下部16以及一对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仪表面板10仅包括一个间隔件14。仪表面板本体部12、间隔件14、仪表面板窗下部16以及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由例如树脂制成。

仪表面板本体部12构成仪表面板10的本体部,并且具有细长形状,其中其纵向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设置有仪器(未示出)的测量仪器安置部12A设置在仪表面板本体部1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附近。测量仪器安置部12A被放置成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仪表面板本体部12的中心稍微移位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这里,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此外,测量仪器安置部12A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放置在方向盘24的前方。即,测量仪器安置部12A和方向盘24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处。用于支撑方向盘24的方向盘柱(转向柱)26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穿过测量仪器安置部12A的下方,以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向前延伸。

间隔件14构成了仪表面板10的一部分,并且能够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12选择性地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或第二侧上。间隔件14被放置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邻近仪表面板本体部12。间隔件14的顶面(表面)和仪表面板本体部12的顶面(表面)被放置在相同平面上或大体上在相同平面上,并且间隔件14的后面(表面)和仪表面板本体部12的后面(表面)放置在相同平面上或大体上在相同平面上。即,间隔件14形成为提供与仪表面板本体部12一体的外观。

仪表面板窗下部1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邻近地被放置在仪表面板本体部12和间隔件14的前方,并且仪表面板窗下部16相对于前挡风玻璃(未示出)的下端部分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放置在后侧附近。仪表面板窗下部16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等于通过将仪表面板本体部12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和间隔件1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加而获得的尺寸。此外,仪表面板窗下部16的顶面(表面)与仪表面板本体部12和间隔件14的顶面(表面)被放置在相同平面上或大体上在相同平面上。除霜器空气出口18形成在仪表面板窗下部16中。设置在被放置在仪表面板10内部的车辆空调装置(未示出)中的除霜器导管连接到除霜器空气出口18。当车辆空调装置在除霜器模式下运行时,经调节的空气从除霜器空气出口18被送到前挡风玻璃。因此,可以去除前挡风玻璃上的雾。

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被放置在车厢C的前端部分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部中,并且仪表面板本体部12、间隔件14和仪表面板窗下部16被放置在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之间。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之间的间隔被设定为等于仪表面板窗下部16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被设定为大于仪表面板本体部12、间隔件14和仪表面板窗下部16的尺寸,使得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被放置成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从仪表面板本体部12和间隔件14向后突出。右仪表面板侧部20的顶面(表面)和左仪表面板侧部20的顶面(表面)被放置在与仪表面板本体部12、间隔件14和仪表面板窗下部16的相应顶面(表面)相同的平面上或大体上相同的平面上。

仪表面板窗下部16以及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的相应前端部分对应于前挡风玻璃的下端部分的形状,并且形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向前突出的弯曲形状。此外,仪表面板窗下部16的后面以及仪表面板本体部12和间隔件14的相应前端部分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形成为线性形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示例,仪表面板本体部12和间隔件14的相应后端部分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形成为线性形状,并且仪表面板本体部12、间隔件14和仪表面板窗下部16中的每一个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分都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形成为线性形状。

仪表面板本体部12、间隔件14、仪表面板窗下部16以及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经由例如支架(未示出)附接到车身。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在间隔件14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12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上的状态下,方向盘24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VS中。此外,如图3中所示,在间隔件14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12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上的状态下,方向盘24通过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VS移位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来放置。即,在本实施例中,仪表面板本体部12根据方向盘位置的规范平行于车辆宽度方向移动,并且间隔件14装配在仪表面板本体部12的横向侧上的未用空间中。间隔件14装配(插入)在仪表面板本体部12的横向侧上的未用空间中,使得间隔件14与仪表面板本体部12整体连续,从而构成仪表面板10的一部分。

操作和效果

下面描述本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车辆V的仪表面板10的本体部的仪表面板本体部1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放置在方向盘24的前方。构成仪表面板10的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间隔件14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12选择性地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或第二侧上。通过这种选择,可以改变仪表面板本体部12和方向盘2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因此,仪表面板10的部件可以被通用化以用于具有不同方向盘位置的规范的车辆。此外,例如,通过改变仪表面板本体部12和间隔件1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间隔件14的数目等,可以改变方向盘位置的设定,从而可以提高方向盘位置的设定的自由度。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仅仅一个间隔件14,所以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状态:间隔件14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12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一侧上的状态;以及间隔件14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12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第二侧上的状态。更具体地,可以采取方向盘24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VS中的状态(图2中所示的状态),和方向盘24通过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VS移位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来放置的状态(图3中所示的状态)。因此,仪表面板10的部件可以通用于两种规范,包括中心驾驶规范和左侧驾驶规范(即,在方向盘相对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VS的位置方面彼此不对称的规范)。此外,由于仅使用一个间隔件14,可以抑制部件数目的增加。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除霜器空气出口18的仪表面板窗下部1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邻近地被放置在仪表面板本体部12和间隔件14的前方。不管方向盘位置的规范(即,间隔件14布局的选择)如何,仪表面板窗下部16都可以被通用化。结果,形成在仪表面板窗下部16中的除霜器空气出口18可以被通用化,使得开发车辆空调装置中的除霜器的性能花费更少的时间。即,在当方向盘位置的规范改变时除霜器空气出口18的位置改变的构造中,有必要根据除霜器空气出口18的位置单独设计除霜器导管的形状等,并且这需要时间来开发。但是,本实施例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仪表面板本体部12和间隔件14被放置在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之间,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被放置在车厢C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部中。但是,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可以被通用化,以用于具有不同方向盘位置的规范。即,在本实施例中,仪表面板本体部12、间隔件14、仪表面板窗下部16以及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都可以被通用化,以用于具有不同方向盘位置的规范。这可以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等。此外,可以在一条生产线上制造用于具有不同方向盘位置的规范的仪表面板。结果,例如,即使在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注意,基本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和操作的构造和操作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那些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了它们的描述。

第二实施例

图4至图6是平面图,每个图示出了通过应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仪表面板结构而形成的仪表面板50。仪表面板50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仪表面板50包括两个间隔件14。仪表面板50被构造成使得部件可以被通用化以用于图4中所示的中心驾驶规范、图5中所示的左侧驾驶规范和图6中所示的右侧驾驶规范。

在中心驾驶规范中,该两个间隔件14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12单独地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侧上,并且方向盘24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VS。此外,在左侧驾驶规范中,该两个间隔件14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12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上,并且方向盘24通过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VS移位到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来放置。此外,在右侧驾驶规范中,该两个间隔件14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12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左侧上,并且方向盘24通过从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VS移位到右侧来放置。注意,在每种规范中,方向盘24和驾驶员座椅22(未示出)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处。除了上述构造之外,该实施例的构造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部件可以被通用化,并且可以提高方向盘位置的设定的自由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该两个间隔件14,并且可以采取上述三种状态。因此,部件可以通用于该三种规范,即,中心驾驶规范、左侧驾驶规范和右侧驾驶规范。

注意,在图5中所示的左侧驾驶规范和图6中所示的右侧驾驶规范中,具有与该两个间隔件14的大小相等的大小的一个间隔件14可以装配在仪表面板本体部12和仪表面板侧部20之间的空间中。

第三实施例

图7是示出通过应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仪表面板结构而形成的仪表面板60的平面图。仪表面板60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仪表面板60不包括仪表面板窗下部16,并且除霜器空气出口18形成在仪表面板本体部12中。在本实施例中,前挡风玻璃(未示出)的下端部分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形成为线性形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仪表面板本体部12、间隔件14以及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的相应前端部分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形成为线性形状,并且被放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处。除了上述构造之外,该实施例的构造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部件可以被通用化,并且可以提高方向盘位置的设定的自由度。

第四实施例

图8是示出通过应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仪表面板结构而形成的仪表面板70的平面图。仪表面板70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仪表面板70不包括仪表面板窗下部16以及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并且除霜器空气出口18形成在仪表面板本体部12中。仪表面板70装配在左A柱和右A柱(未示出)之间,例如,在车厢C的前端部分中。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部件可以被通用化,并且可以提高方向盘位置的设定的自由度。

第五实施例

图9、图10是平面图,每个图示出了通过应用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仪表面板结构而形成的仪表面板80。仪表面板80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仪表面板80不包括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并且仪表面板本体部12和间隔件14设定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对于图9中所示的左侧驾驶规范和图10中所示的右侧驾驶规范,部件可以被通用化。

第六实施例

图11是示出通过应用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仪表面板结构而形成的仪表面板90的平面图。此外,图12是以放大方式示出沿着图11中的线F12-F12的切割表面的截面图,并且图13是以放大方式示出沿着图11中的线F13-F13的切割表面的截面图。该实施例的构造基本上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但是仪表面板本体部12和间隔件14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侧面随着这些侧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指向前方而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VS侧倾斜。此外,左右仪表面板侧部20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内侧面(面对仪表面板本体部12和间隔件14的侧面)随着这些内侧面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指向前方而朝向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VS侧倾斜。在本实施例中,当间隔件14相对于仪表面板本体部12被放置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右侧上时,间隔件14旋转,使得间隔件14的形状在左右方向上颠倒。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中所示,在仪表面板本体部12的顶面(表面)和间隔件14的顶面(表面)之间形成朝向间隔件14的顶面侧的下坡台阶G1。类似地,在左仪表面板侧部20的顶面(表面)和被放置成邻近左仪表面板侧部20的间隔件14的顶面(表面)之间形成朝向左仪表面板侧部20的顶面侧的下坡台阶G2。注意,在仪表面板本体部12的顶面和右仪表面板侧部20的顶面(表面)之间形成朝向右仪表面板侧部20的顶面侧的下坡台阶(未示出)。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中所示,在仪表面板本体部12的顶面和仪表面板窗下部16的顶面(表面)之间形成朝向仪表面板窗下部16的顶面侧的下坡台阶G3。注意,在图13中,WS指示前挡风玻璃。除了上述构造之外,该实施例的构造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构造。

类似于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部件可以被通用化,并且可以提高方向盘位置的设定的自由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形成台阶G1、G2、G3和(未示出的)台阶。因此,从操作方向盘24的驾驶员D(参见图11)的角度上看,几乎观察不到仪表面板本体部12的顶面和间隔件14的顶面之间的边界B1、间隔件14的顶面和仪表面板侧部20的顶面之间的边界B2、仪表面板本体部12的顶面和仪表面板窗下部16的顶面之间的边界B3以及仪表面板本体部12的顶面和仪表面板侧部20的顶面之间的边界。结果,可以改善从驾驶员D看到的仪表面板90的外观。注意,在图11中,箭头E1、E2指示驾驶员D的视线的方向。

已经参照一些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各种改型来执行本发明。此外,不言自明的是,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每个实施例。

相关技术
  • 仪表面板图像形成装置、仪表面板图像形成方法、车辆、仪表面板图像显示装置、仪表面板图像显示方法、仪表面板图像形成程序、存储有仪表面板图像形成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
  • 车辆仪表面板的支撑结构及车辆仪表
技术分类

0612011301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