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带制动装置的滑雪板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4:10


一种带制动装置的滑雪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滑雪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制动装置的滑雪板。

背景技术

滑雪板是滑雪运动器材,一般分为高山板、越野冬季两项板、跳台板、自由式板、单板等,其中由于单板滑雪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也要求使用者具有较高的滑雪技巧,尤其在制动时,要求使用着利用技巧将单板转动度的同时,使用者的身体还需向后倾斜一定角度,从而使滑雪板的后侧边缘与坡面产生刮动作用,进而使滑雪板在该作用下实现制动的目的,为此有的单板上装有制动装置,从而起到辅助制动的效果。

现有技术也提出了一些滑雪板的制动装置,如申请号为 CN108211323B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滑雪板制动装置,括压板,接触轮,销钉,制动杆,弹簧,螺栓,底座,蝶形铰链,手刹装置,滑雪板主体,滚轮,轮座,线压板。

但是上述制动方式是在滑雪板滑行的过程中直接将制动杆插入雪地进行制动,该方式在实行时,需要拉动拉绳使制动杆插入雪地中,而在实际滑行时滑板处于倾斜状态,而人体则是略微向后倾斜的,从而使得位于滑雪前侧的拉绳与人手间的距离大于滑雪板后侧与人手间的距离,进而导致人在拉动拉绳时位于后侧拉绳无法完全将制动杆插入雪顶地中,从而使得人体更加容易发生向前倾倒,十分危险。

因此,发明一种带制动装置的滑雪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其能够在需要进行制动时,能够增大滑雪板底部与坡面间的制动面积,同时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支撑效果,避免人体的倾倒,提高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制动装置的滑雪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制动装置的滑雪板,包括滑雪板本体,所述滑雪板本体两侧均滑动套接有套板,且两个套板之间靠近后侧的位置固连有同一连板,两个所述套板的前侧和两个套板相对的一侧均为贯通设计,且套板底部内壁和顶部内壁自前向后逐渐靠拢,套板内部水平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侧转动连接有两个挡块,所述支撑板靠近后侧的底部水平设有托板,所述托板与套板相邻两侧内壁固连,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前后端分别与套板内底部和支撑板底部铰接,且第一伸缩杆的前端部分内安装有第一弹簧;

所述套板的后侧设有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制动板,所述制动板的前侧与套板后侧铰接,所述制动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铰接有多个拉杆,所述拉杆的顶部与套板后侧铰接,所述滑块沿前后侧方向滑动贯穿插接有多个插杆,所述插杆的两端分别与滑槽前后侧的槽壁固连,且插杆位于滑块后侧的部分套接有第二弹簧。

优选的,所述滑雪板本体的底部设有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转板,所述转板的宽度等于两个套板间的距离,且转板的前侧与滑雪板本体底部铰接,所述转板的底部与滑雪板本体底部平行,且转板底部到滑雪板本体底部的距离等于滑雪板本体底部到套板底部的距离,所述转板顶部自前向后向下倾斜,且转板靠近后侧的顶部铰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顶部与转板底部铰接,且第二伸缩杆与转板铰接的部分内部安装有第三弹簧。

优选的,两个所述支撑板的后侧固连有同一连杆,连杆两端对应位置的两个所述套板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且连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槽包括水平段和倾斜段,所述水平段与托板长度相对应,所述倾斜段的斜率与套板底部内壁的斜率相同。

优选的,所述制动板的底部自前向后向上倾斜,且制动板的底部沿其两侧方向平行开设有多个三角槽,所述三角槽内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分别与三角槽两侧的槽壁转动连接,且活动板的底部位于三角槽外。

优选的,所述转板底部固连有多个条形凸起,且条形凸起的前侧为斜面设计。

优选的,滑雪板本体后侧对应的所述套板内壁以及连板上均开设有插槽,且插槽与滑雪板本体前侧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水平投影长度小于第一伸缩杆的最大收缩量。

优选的,所述挡块的转动范围在0-90度,当挡块处于垂直状态时,挡块位于支撑板顶部的长度等于滑雪板本体的厚度,当挡块处于水平状态时,其顶部高度低于支撑板顶部高度。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制动装置,在制动时,由于套板部分摩擦力增大,因此滑雪板本体沿着坡面方向与套板发生对位移,在此过程中,一开始由于托板的支撑力,使得滑雪板本体沿着平行坡面的方向向下滑行,当支撑板与托板分离时,滑雪板本体向下偏转,此时滑雪板本体的后侧能够与坡面发生摩擦,从而达到制动的目的,同时由于滑雪板本体向下偏转,减缓了滑雪板本体的倾斜角度,进而避免了人体因向后倾斜而发生摔倒;

2、本发明通过设有第二弹簧,在制动时,当制动板与坡面发生接触,并且制动在坡面的挤压下向上偏转,从而使得拉杆推动滑块对第二弹簧产生挤压,使得制动板与坡面紧密贴合,从而增大了套板部分与坡面间的摩擦力,同时由于制动板增大了滑雪板本体与坡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人体能够更加平稳的站立,同时第二弹簧还能减缓因制动而产生的振动,提高了制动效果;

3、本发明通过设有支撑装置,在制动的过程中,当转板随着支撑板向前运动并受到坡面的挤压时,转板开始以其与滑雪板本体的铰接点为轴向上偏转,与此同时,第二伸缩杆和第三弹簧在该压力下开始收缩,从而使得转板的底部始终能够与坡面保持贴合,进而达到增大转板与坡面间摩擦力的目的,提高了制动效果,另外,第三弹簧由于要恢复初始状态,从而会对支撑板产生向上的托力,进而避免人体在制动过程中因后倾而发生倾倒;

4、本发明通过设有限位槽,在滑雪板本体沿着限位槽运动的过程中,当连杆运动到倾斜段时,连杆带动支撑板沿着倾斜段滑行的同时,还使支撑板的前侧以其与第一伸缩杆的铰接点为轴向上偏转,从而减缓了支撑板以及滑雪板本体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避免了人体因过度后倾而摔倒,同时还能便于支撑板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沿着限位槽恢复原位。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和附图中所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中制动装置和套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套板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图中:1、滑雪板本体;2、套板;3、连板;4、支撑板;5、挡块;6、托板;7、第一伸缩杆;8、第一弹簧;9、制动装置;91、制动板;92、滑槽;93、滑块;94、拉杆;95、插杆;96、第二弹簧;10、支撑装置;101、转板;102、第二伸缩杆;103、第三弹簧;11、连杆;12、限位槽;121、水平段;122、倾斜段;13、三角槽;14、活动板;15、条形凸起;16、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带制动装置的滑雪板,包括滑雪板本体1,所述滑雪板本体1两侧均滑动套接有套板2,且两个套板2之间靠近后侧的位置固连有同一连板3,两个所述套板2的前侧和两个套板2相对的一侧均为贯通设计,且套板2底部内壁和顶部内壁自前向后逐渐靠拢,套板2内部水平设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 的前侧转动连接有两个挡块5,所述支撑板4靠近后侧的底部水平设有托板6,所述托板6与套板2相邻两侧内壁固连,所述支撑板4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伸缩杆7,所述第一伸缩杆7的前后端分别与套板 2内底部和支撑板4底部铰接,且第一伸缩杆7的前端部分内安装有第一弹簧8;

所述套板2的后侧设有制动装置9,所述制动装置9包括制动板 91,所述制动板91的前侧与套板2后侧铰接,所述制动板91的顶部开设有滑槽92,所述滑槽92内设有滑块93,所述滑块93的顶部铰接有多个拉杆94,所述拉杆94的顶部与套板2后侧铰接,所述滑块 93沿前后侧方向滑动贯穿插接有多个插杆95,所述插杆95的两端分别与滑槽92前后侧的槽壁固连,且插杆95位于滑块93后侧的部分套接有第二弹簧96。

如图1和图6所示,所述滑雪板本体1的底部设有支撑装置10,所述支撑装置10包括转板101,所述转板101的宽度等于两个套板2 间的距离,且转板101的前侧与滑雪板本体1底部铰接,所述转板 101的底部与滑雪板本体1底部平行,且转板101底部到滑雪板本体 1底部的距离等于滑雪板本体1底部到套板2底部的距离,所述转板 101顶部自前向后向下倾斜,且转板101靠近后侧的顶部铰接有第二伸缩杆102,所述第二伸缩杆102的顶部与转板101底部铰接,且第二伸缩杆102与转板101铰接的部分内部安装有第三弹簧103;在制动的过程中,当转板101随着支撑板4向前运动并受到坡面的挤压时,转板101开始以其与滑雪板本体1的铰接点为轴向上偏转,与此同时,第二伸缩杆102和第三弹簧103在该压力下开始收缩,从而使得转板 101的底部始终能够与坡面保持贴合,进而达到增大转板101与坡面间摩擦力的目的,提高了制动效果,另外,第三弹簧103由于要恢复初始状态,从而会对支撑板4产生向上的托力,进而避免人体在制动过程中因后倾而发生倾倒。

如图4和图5所示,两个所述支撑板4的后侧固连有同一连杆 11,连杆11两端对应位置的两个所述套板2内壁上均开设有限位槽 12,且连杆11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槽12中,所述限位槽12包括水平段121和倾斜段122,所述水平段121与托板6长度相对应,所述倾斜段122的斜率与套板2底部内壁的斜率相同;当进行制动时,滑雪板本体1通过挡块5拉动支撑板4与套板2发生相对运动,此时连杆11先沿着限位槽12的水平段121继续滑行,在此过程中,支撑板4与套板2底部之间保持相对平行,而第一伸缩杆7逐渐缩短,随着支撑板4的继续运动,当连杆11运动到倾斜段122时,连杆11带动支撑板4沿着倾斜段122滑行的同时,还使支撑板4的前侧以其与第一伸缩杆7的铰接点为轴向上偏转,从而减缓了支撑板4以及滑雪板本体1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避免了人体因过度后倾而摔倒,同时还能便于支撑板4在第一弹簧8的作用下,沿着限位槽12恢复原位。

如图4所示,所述制动板91的底部自前向后向上倾斜,且制动板91的底部沿其两侧方向平行开设有多个三角槽13,所述三角槽13 内设有活动板14,所述活动板14的两侧分别与三角槽13两侧的槽壁转动连接,且活动板14的底部位于三角槽13外;当制动板91与坡面接触时,其底部的活动板14在坡面的阻挡下与其发生刮动,并向三角槽13内偏转,从而在增大了制动板91与坡面摩擦力的同时,避免了活动板14与坡面的刚性接触,保护活动板14不受损坏。

如图6所示,所述转板101底部固连有多个条形凸起15,且条形凸起15的前侧为斜面设计;当进行制动时,条形凸起15能够增加转板101底部与坡面间的摩擦力。

如图4和图5所示,滑雪板本体1后侧对应的所述套板2内壁以及连板3上均开设有插槽16,且插槽16与滑雪板本体1前侧相匹配;在滑雪的过程中,滑雪板本体1能够在插槽16和托板6的共同作用下与套板2底部保持水平状态。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限位槽12的水平投影长度小于第一伸缩杆7的最大收缩量;当支撑板4向套板2外侧滑动时,限位槽12 能够避免支撑板4顶部的滑雪板本体1从套板2内脱离,同时保护第一弹簧8,避免其被过度压缩。

如图1所示,所述挡块5的转动范围在0-90度,当挡块5处于垂直状态时,挡块5位于支撑板4顶部的长度等于滑雪板本体1的厚度,当挡块5处于水平状态时,其顶部高度低于支撑板4顶部高度;当滑雪板本体1插入套板2内时,能后通过旋转挡块5使得滑雪板本体1与套板2连成一个整体。

工作原理:由于现有的带有制动装置9的滑雪板其顶部靠近两侧的位置均安装有手刹,在制动时,通过拉动手刹,使制动杆插入雪地中,从而达到制动效果,但是该制动方式是在滑雪板滑行的过程中直接将制动杆插入雪地进行制动,该方式在实行时,需要拉动拉绳使制动杆插入雪地中,而在实际滑行时滑板处于倾斜状态,而人体则是略微向后倾斜的,从而使得位于滑雪前侧的拉绳与人手间的距离大于滑雪板后侧与人手间的距离,进而导致人在拉动拉绳时位于后侧拉绳无法完全将制动杆插入雪顶地中,从而使得人体更加容易发生向前倾倒,十分危险,因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制动时,能够增大滑雪板底部与坡面间的制动面积,同时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支撑效果,避免人体的倾倒,提高安全性;具体采取的措施及使用过程如下:通过设有制动装置9,使用前先将滑雪板本体1从套板2的前侧插入套板2内,接着将挡块5旋转90度,使滑雪板本体1在挡块5的限制下锁定在套板2内,并与支撑板4形成一个整体,此时滑雪板本体1的前侧插接在插槽16中,而滑雪板本体1的底部则有支撑板4和托板6对其产生支撑力。在滑行时,由于滑雪板本体1的滑行方向与坡面的倾斜方向相同,因此当人站在滑雪板本体1的顶部时,滑雪板本体1受到垂直于坡面以及沿着坡面方向的两个力,而不会产生两侧方向的力,从而使得在滑行的过程中,滑雪板本体1能够保持与坡面的相对平行状态。

在制动时,先将滑雪板本体1连同套板2一起转向90度,并使人体向后倾斜,此时制动板91与坡面发生接触,并且制动在坡面的挤压下向上偏转,从而使得拉杆94推动滑块93对第二弹簧96产生挤压,使得制动板91与坡面紧密贴合,从而增大了套板2部分与坡面间的摩擦力;同时由于制动板91增大了滑雪板本体1与坡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人体能够更加平稳的站立,同时第二弹簧96还能减缓因制动而产生的振动,提高了制动效果。

由于套板2部分摩擦力增大,而滑雪板本体1又受到沿着坡面向下的力,因此滑雪板本体1带动支撑板4一同沿着坡面方向与套板2 发生对位移,在此过程中,一开始由于托板6的支撑力,使得滑雪板本体1沿着平行坡面的方向向下滑行;在此过程中,第一伸缩杆7和第一弹簧8因压力持续收缩,并且随着套板2与滑雪板本体1相对位移的增大,第一弹簧8对支撑板4的反作用力越大,从而起到减缓支撑板4运动速度的作用;当支撑板4与托板6分离时,滑雪板本体1 以其与第一伸缩杆7的铰接点为轴向下偏转,从而使得滑雪板本体1 的后侧能够与坡面发生接触,从而达到制动的目的;同时由于滑雪板本体1向下发生了偏转,从而使得滑雪板本体1与水平面的夹角变小,进而避免了人体因向后倾斜而发生摔倒。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带制动装置的滑雪板
  • 一种带制动装置的滑雪板
技术分类

06120113029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