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5:49


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血管破口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是指血液流动的一系列管道,遍布人体全身,按构造功能的不同,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血管从心脏将血液带至身体组织,静脉血管将血液从组织间带回心脏,毛细血管则连接动脉和静脉,是血液与组织间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在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瘤病变或损伤时,或者是在动脉血管出现无法缝合的破口时,需要对动脉血管的破口进行封堵,以便于进行快速止血和保证血流畅通,但是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对动脉血管的破口进行封堵的装置,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解决动脉血管在产生破口时对破口进行封堵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包括从动脉血管破口进入到动脉血管内部的封堵件以及贴合固定于动脉血管外壁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和封堵件通过连接件相连,封堵件从破口进入动脉血管后将展开以对破口的内部进行封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件呈条形,固定件缠绕包裹在动脉血管的外侧,所述固定件与动脉血管相贴的一侧设有第一生物膜,且固定件该侧与所述连接件相连。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件缠绕包裹在动脉血管的外侧后,其两端通过动脉瘤夹相互固定位置,以实现固定件在动脉血管外壁位置的固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封堵件包括气囊,所述连接件内设有第一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与气囊相连通,另一端与固定件上的充气孔相连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所述气囊远离连接件的一侧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气囊的两侧采用可膨胀材料制成,以使在动脉血管内对气囊进行充气后,气囊将在破口处沿动脉血管长度方向的两侧延伸展开来对破口的内侧进行封堵。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固定件内设有第一导气通道,所述第一导气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导气管相连通,另一端在固定件上形成所述充气孔;

所述第一导气通道内在靠近充气孔的一侧设有横向通透且呈锥形的止回通道,所述止回通道的内径沿充气孔至第一导气管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止回通道靠近第一导气管的一端管壁内侧闭合相贴。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止回通道远离充气孔一端的外侧还设有堵头,所述堵头通过弹性构件与第一导气通道的内壁相连;

所述止回通道包括一体成型的位于外侧的钛合金架和位于内侧的医用硅胶层,所述堵头封堵在钛合金架上,钛合金架用于防止在气压的作用下堵头将止回通道挤压变形;

所述气囊通过充气针进行充气,所述充气针的头部封闭,充气针的充气口位于靠近充气针头部一端的侧壁,所述充气针的头部从充气孔穿进医用硅胶层并且将堵头顶开,此时充气针的充气口穿出止回通道的医用硅胶层并位于第一导气通道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封堵件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动脉血管相贴的一侧设有第二生物膜;

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动力构件和展开部,所述底座的一侧与连接件相连,所述动力构件设置于底座另一侧的中部,所述展开部设置为两个且横向滑动设置于底座另一侧的中部,两个展开部分别位于动力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生物膜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展开部相连,动力构件对展开部施力后将带动两个展开部相互远离以使第二生物膜展开。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动力构件包括转动柱和顶块,所述顶块设置为两个并且沿转动柱的周向呈中心对称式分布,所述底座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转动柱的端部穿进连接孔内并且与连接孔气密封的转动相连,所述转动柱远离底座一侧的端部设有扭转孔,所述连接件内设有与连接孔相连通的扭转通道;

两个展开部分别与转动柱的两侧相贴,且展开部靠近转动柱的一侧均设有定位孔;

有扭转施力件依次穿进扭转通道和扭转孔内,转动扭转施力件以使两个顶块将两个展开部反向推动,并最终使两个顶块分别卡设到两个展开部的定位孔内。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件内设有第二导气管,所述动力构件内纵向设有第二导气通道,所述第二导气通道的一端与第二导气管相连通,另一端与竖向设置于动力构件内的第三导气通道的中部连通,所述第三导气通道的左右两侧分别横向设有第四导气通道,两个第四导气通道内均设有活塞杆,两个活塞杆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展开部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装置可以在动脉血管出现无法缝合的破口时,进行快速且及时的封堵,利用封堵件从动脉破口穿入动脉后的展开来对动脉破口的内部进行封堵,利用外部的固定件来对整个装置进行位置的固定,同时对动脉破口的外部进行封堵,从而很好的对动脉破口起到快速封堵的效果,二者之间的连接件起到连接封堵件和固定件的效果,从而使位于动脉血管内部的封堵件位置得以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中封堵件为气囊时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中封堵件为支撑架时的纵向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中封堵件为气囊时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固定件内止回通道、堵头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中封堵件为支撑架时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支撑架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支撑架第一种实施方式中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支撑架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支撑架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另一种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应用时的半剖式结构示意图。

图标:1-封堵件,2-固定件,3-连接件,4-破口,5-第一生物膜,6-气囊,7-支撑架,8-第二生物膜,201-充气孔,202-第一导气通道,203-止回通道,204-堵头,205-弹性构件,2031-钛合金架,2032-医用硅胶层,701-底座,702-动力构件,703-展开部,704-转动柱,705-顶块,706-第二导气通道,707-第三导气通道,708-第四导气通道,709-活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图1-10示出了本发明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该封堵装置包括从动脉血管破口4进入到动脉血管内部的封堵件1以及贴合固定于动脉血管外壁的固定件2,固定件2和封堵件1通过连接件3相连,封堵件1从破口4进入动脉血管后将展开以对破口4的内部进行封堵。

通过本装置可以在动脉血管出现无法缝合的破口4时,进行快速且及时的封堵,利用封堵件1从动脉破口4穿入动脉后的展开来对动脉破口4的内部进行封堵,利用外部的固定件2来对整个装置进行位置的固定,同时对动脉破口4的外部进行封堵,从而很好的对动脉破口4起到快速封堵的效果,二者之间的连接件3起到连接封堵件1和固定件2的效果,从而使位于动脉血管内部的封堵件1位置得以稳固。本装置具有快速止血,保证血液正常流通的效果,适用于动脉瘤病变、损伤使动脉血管产生破口4的情况,也适用于其他动脉血管出现无法缝合的情况,主要应用于颈动脉、心脏大血管等动脉中。

在本装置长时间使用后,动脉血管的破口4可以通过动脉血管的自愈能力逐渐使破口4减小,进而使破口4将连接件3包裹(即是连接件3容纳于破口4内),能更好的对本装置起到固定的作用,其中为了保证血液能正常流动,封堵件1在动脉血管内部时,封堵件1仅占动脉血管1/3-1/2的截面积。

在本装置进行使用时,内部的封堵件1可以起到封堵并支撑动脉血管破口4内部的作用,而外部的固定件2起到包裹动脉血管作用,进而使外部包裹十分牢靠,以通过连接件3来使内部的封堵件1位置得以固定,避免封堵件1被血液冲走。

其中,封堵件1、固定件2和连接件3均采用生物医用材料制成,以便于本装置能长期在体内放,具体可以采用含铜不锈钢及钻基合金、镍基合金、钴镍合金或361L医用不锈钢等材料。

实施例2:

在前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中,固定件2呈条形,固定件2缠绕包裹在动脉血管的外侧,固定件2与动脉血管相贴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生物膜5,且固定件2该侧与连接件3相连。固定件2采用缠绕包裹的方式固定于动脉血管破口4的外侧,以使固定件2能十分牢固的与动脉血管的外侧相连,而通过设置第一生物膜5,可以利用第一生物膜5对动脉血管外侧的破口4进行封堵,实现破口4处的外封闭。

且固定件2缠绕包裹在动脉血管的外侧后,其两端通过动脉瘤夹相互固定位置,以实现固定件2在动脉血管外壁位置的固定。在将呈条状的固定件2缠绕包裹在动脉血管破口4外后,利用动脉瘤夹来对条状固定件2的两端进行夹持,以使固定件2的位置得以固定。

其中,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呈条状的固定件2的两端还可以通过生物胶水相互粘接,从而实现固定件2的缠绕包裹;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呈条状的固定件2的两端还可以通过微型卡扣卡接的方式实现相互固定,从而实现固定件2的缠绕包裹。在上述各种实施方式中,呈条状的固定件2的两端均可实现快速连接,进而实现对动脉破口4进行快速封堵和快速止血。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3所示,在前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中,封堵件1为气囊6,连接件3内设置有第一导气管,第一导气管的一端与气囊6相连通,另一端与固定件2上的充气孔201相连通。利用气囊6对动脉血管的内部进行封堵,其中气囊6的表面有生物膜材料,从而利用生物膜材料来使破口4的内部封堵更加充分彻底,固定件2上的充气孔201用于对第一导气管进行充气,以实现对气囊6进行充气加压,实现气囊6的膨胀。

其中,气囊6远离连接件3的一侧采用硬质材料制成,气囊6沿动脉血管长度方向的两侧采用可膨胀材料制成,气囊6在动脉血管内进行充气后,将在破口4处沿动脉血管长度方向的两侧延伸展开,以对破口4的内侧进行封堵,气囊6在动脉血管内部朝破口4的左右展开,进而防止气囊6进行宽度方向的延伸(即是防止气囊6将动脉血管进行横向封堵而使血液不能流通或造成血液难以流通的情况出现),从而保证血液能正常的流动。而气囊6沿动脉血管长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延伸进行设置的好处还在于能避免气囊6从破口4漏出,此种方式的设置还可以使气囊6能更好的固定在动脉血管内部,同时还能适应不同大小的破口4。

如图4所示,固定件2内设置有第一导气通道202,第一导气通道202的一端与第一导气管相连通,另一端在固定件2上形成充气孔201;第一导气通道202内在靠近充气孔201的一侧设置有横向通透且呈锥形的止回通道203,止回通道203的内径沿充气孔201至第一导气管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止回通道203靠近第一导气管的一端管壁内侧闭合相贴。其中,止回通道203远离充气孔201一端的外侧还设置有堵头204,堵头204通过弹性构件205与第一导气通道202的内壁相连;止回通道203包括一体成型的位于外侧的钛合金架2031和位于内侧的医用硅胶层2032,堵头204封堵在钛合金架2031上,钛合金架2031用于防止在气压的作用下堵头204将止回通道203挤压变形;气囊6通过充气针进行充气,充气针的头部封闭,充气针的充气口位于靠近头部一端的侧壁,充气针的头部从充气孔201穿进医用硅胶层2032并且将堵头204顶开,此时充气针的充气口穿出止回通道203的医用硅胶层2032并位于第一导气通道202内。固定件2中的第一导气通道202用于连通第一导气管和充气孔201,以使充气针能对气囊6进行充气,而第一导气通道202中的止回通道203可以使充气针在拔出后,利用止回通道203对充气孔201进行初步封堵,进而避免气囊6内充入的空气泄漏,同时止回通道203出气端设置的堵头204进一步对止回通道203进行封堵,进一步避免气囊6内充入的气体出现泄漏。具体的,在充气针的头部从充气孔201插入到止回通道203内后,由于止回通道203呈锥形且沿出气方向内径逐渐减小直至端部相贴合,充气针的头部便可将贴合处顶开然后进一步将堵头204顶开,以使止回通道203处于敞开状态,此时由于充气针的头部为封闭状态且充气针的充气口在靠近头部一端的侧壁,即是充气针的头部与堵头204相贴并不会对充气造成阻力,可以很顺利的保证充气的完成,从而使气囊6能迅速的展开,在对气囊6充气完成后将拔出充气针,随着充气针的逐渐拔出,堵头204将在弹性构件205的回复作用下逐渐恢复至原位,即是逐渐恢复至将止回通道203的端部封闭的状态,并且随着充气针的逐渐拔出,止回通道203的端部将逐渐恢复为原来的封闭状态,此时便可通过止回通道203自身端部的封闭已经配合堵头204,来起到很好的密封和防漏气效果。

其中,止回通道203可以采用带有弹性或是能进行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从而保证止回通道203的端部能自动闭合,并同时保证充气针的端部不会将止回通道203直接刺破。

充气针在将堵头204顶开后,充气针的充气口位于第一导气通道202中,即是充气针的充气口不会被止回通道203的内壁或堵头204封堵。

实施例4:

如图2和图5所示,在前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中,封堵件1为支撑架7,支撑架7与动脉血管相贴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生物膜8;支撑架7包括底座701、动力构件702和展开部703,底座701的一侧与连接件3相连,动力构件702设置于底座701另一侧的中部,展开部703设置为两个且横向滑动设置于底座701另一侧的中部,两个展开部703分别位于动力构件702的左右两侧,第二生物膜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展开部703相连,动力构件702对展开部703施力后将带动两个展开部703相互远离以使第二生物膜8展开。

通过支撑架7结合第二生物膜8的方式来对动脉血管破口4的内侧进行封堵,将支撑架7的底座701、动力构件702和展开部703从破口4处穿进动脉血管中,然后通过动力构件702带动两个展开部703反向运动,即是使两个展开部703相互远离,此时便可利用两个展开部703的相互远离来带动第二生物膜8展开,以使展开后的第二生物膜8能将破口4完全封闭,且此方式还能适应不同大小的破口4,使破口4的止血十分方便快捷。在采用此种方式进行破口4封堵时,底座701、动力构件702和展开部703依次沿着动脉血管的中部至动脉血管的边沿方向设置,以使展开部703与第二生物膜8相连时能使第二生物膜8与动脉血管的内壁相贴,且此展开方式也可以避免将动脉血管进行横向的封堵,以避免动脉血管出现血液不流通等现象。

如图6和图7所示,动力构件702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动力构件702包括转动柱704和顶块705,顶块705设置为两个并且沿转动柱704的周向呈中心对称式分布,底座701上设置有连接孔,转动柱704的端部穿进连接孔内并且与连接孔气密封的转动相连,且转动柱704远离底座701一侧的端部设置有扭转孔,连接件3内设置有与连接孔相连通的扭转通道;两个展开部703分别与转动柱704的两侧相贴,且展开部703靠近转动柱704的一侧均设有定位孔;有扭转施力件依次穿进扭转通道和扭转孔内,转动扭转施力件以使两个顶块705将两个展开部703反向推动,并最终使两个顶块705分别卡设到两个展开部703的定位孔内。在此种实施方式中,通过扭转施力件穿进连接件3的扭转通道以及牛转孔内,以实现转动柱704的转动,而在转动柱704转动时,转动柱704上的两个顶块705便会将两个展开部703朝着相反的方向顶起,以使两个展开部703反向运动,从而使第二生物膜8展开来将动脉血管破口4的内侧进行封堵。底座701上的连接孔起到连接转动柱704端部的作用,且转动柱704的端部还可以起到密封底座701连接孔的效果,进而避免血液从连接孔流出,而连接柱与连接孔相连一端的端部设置扭转孔的作用在于连接扭转施力件,扭转孔的形状可以设置为方形、三角形等具有棱边的形状,扭转孔也可以设置为圆形,此时在扭转孔内需设置卡条等来保证扭转施力件在施力时能带动连接柱转动,而对扭转施力件的选择只需保证其能与扭转孔和扭转通道相适配即可。

如图8和图9所示,动力构件702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连接件3内设置有第二导气管,动力构件702内纵向设置有第二导气通道706,第二导气通道706的一端与第二导气管相连通,另一端与竖向设置于动力构件702内的第三导气通道707的中部连通,第三导气通道707的左右两侧分别横向设置有第四导气通道708,两个第四导气通道708内均设置有活塞杆709,两个活塞杆709的端部分别与两个展开部703相连。在此种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连接件3内设置第二导气管,同时在动力构件702内设置第二导气通道706、第三导气通道707和第四导气通道708,再配合活塞杆709形成气缸结构,在对第二导气通道706进行充气时,便可通过气压带动两个活塞杆709的端部相互远离,进而使两个展开部703能相互远离,以使第二生物膜8能展开。在第二导气管的进气端也可以设置如实施例3中所描述的止回通道203和堵头204等,同时也可采用实施例3中所描述的充气针进行进气。

实施例5:

在前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中,封堵件1采用环形网架,环形网架从破口4处进入到动脉血管后,将在动脉血管的内壁进行环形支撑,而通过连接件3与固定件2相连,固定件2将动脉血管的外壁包裹后,可以更好地形成“内撑外裹”的固定形式,使封堵件1的固定更加牢靠。由于此时封堵件1采用环形网架的结构,封堵件1和连接件3之间可以采用卡接等形式相连。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相关技术
  • 用于动脉血管上破口的封堵装置
  • 一种用于主动脉夹层破口修复的封堵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04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