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调光薄膜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2:28


调光薄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光薄膜。

背景技术

以往进行了一种利用聚合物与液晶材料的复合物所带来的光散射效果的调光薄膜的开发。这样的调光薄膜中,在聚合物基质内液晶材料呈现相分离或已分散的结构,因此通过匹配聚合物与液晶材料的折射率和对该复合物施加电压而改变液晶材料的取向,可以控制使光透射的透射模式和使光散射的散射模式。为了实现这样的驱动,上述调光薄膜通常用透明导电性薄膜夹持包含上述复合物的调光层而构成。通常,透明导电性薄膜具备基材与形成于该基材上的透明导电层。

以往,与透明导电性薄膜一同导入调光薄膜的基材必须具有足以保护功能层(调光层、透明导电层)的厚度。具备较厚的基材的调光薄膜在卷绕成卷状时存在卷绕直径变大的倾向,长条生产困难。另一方面,若减薄上述基材,则在调光薄膜生产时和/或调光薄膜施工时,按压、弯曲等会对功能层施加负荷,而产生功能层易损伤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86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薄型的基材的同时功能层(调光层、透明导电层)不易损伤的调光薄膜。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调光薄膜依次具备第1透明基材、第1透明导电层、调光层、第2透明导电层及第2透明基材,并且在第1透明导电层的与调光层相反一侧具备第1树脂层,该第1树脂层在23℃下的弹性模量为4.0×10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上述调光薄膜在上述第2透明导电层的与调光层相反一侧还具备第2树脂层,该第2树脂层在23℃下的弹性模量为4.0×10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上述第1树脂层配置于上述第1透明基材的与第1透明导电层相反一侧。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上述第2树脂层配置于上述第2透明基材的与第2透明导电层相反一侧。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上述调光薄膜在上述第1树脂层的与上述第1透明基材相反一侧还具备保护基材。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上述第1树脂层为粘合剂层。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上述第2树脂层为粘合剂层。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在上述第1透明基材与上述第1透明导电层之间配置有上述第1树脂层。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在上述第2透明基材与上述第2透明导电层之间配置有上述第2树脂层。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设置具有特定弹性模量的树脂层,可以提供一种具备薄型的基材的同时功能层(调光层、透明导电层)不易损伤的调光薄膜。基材经薄型化的本发明的调光薄膜在规定重量下的可卷绕数量多,可以长条生产。另外,通过具备树脂层,功能层变得不易受损。进而,本发明的调光薄膜为轻量。功能层受到有效保护且轻量的调光薄膜在施工性优异这点上非常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调光薄膜的概略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态的调光薄膜的概略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形态的调光薄膜的概略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态的调光薄膜的概略截面图。调光薄膜100依次具备第1透明基材111、第1透明导电层112、调光层120、第2透明导电层132及第2透明基材131,并且在第1透明导电层112的与调光层120相反一侧具备第1树脂层140。优选在第2透明导电层132的与调光层120相反一侧具备第2树脂层150。第1透明基材111与第1透明导电层112构成第1透明导电性薄膜110。另外,第2透明基材131与第2透明导电层132构成第2透明导电性薄膜130。以下,有时也将第1透明导电性薄膜和第2透明导电性薄膜统称为“透明导电性薄膜”。另外,有时也将第1透明基材和第2透明基材统称为“透明基材”。有时也将第1透明导电层和第2透明导电层统称为“透明导电层”。

用透明导电性薄膜夹持调光层而构成的调光薄膜是可通过有无施加电压来控制调光层的光扩散性的薄膜。在一个实施形态中,调光层含有液晶化合物。使液晶化合物分散至树脂基质中而构成含有液晶化合物的调光层。在该调光层中,通过有无施加电压来改变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度,从而可以切换透射模式与散射模式。在一个实施形态中,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为透射模式,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为散射模式(标准模式)。在该实施形态中,在未施加电压时,液晶化合物未发生取向而成为散射模式,在施加电压时,液晶化合物发生取向而成为透射模式。在另一个实施形态中,在施加电压的状态下为散射模式,在未施加电压的状态下为透射模式(反向模式)。在该实施形态中,在未施加电压时液晶化合物发生取向,而取向状态的液晶化合物会表现出与树脂基质大致相同的折射率,而成为透射模式。另一方面,通过施加电压该液晶化合物取向被打乱而成为散射模式。

图1所示实施形态中,第1树脂层140配置于第1透明基材111的与第1透明导电层112相反一侧。另外,第2树脂层150配置于第2透明基材131的与第2透明导电层132相反一侧。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第1树脂层140和/或第2树脂层150可作为粘合剂层发挥功能。当第1树脂层和/或第2树脂层作为粘合剂层发挥功能时,在供于使用前的期间也可以基于保护粘合面的目的而在第1树脂层和/或第2树脂层的外侧设置有间隔件(未图示)。图1所示调光薄膜可以以如下方式使用:经由作为粘合剂层发挥功能的第1树脂层和第2树脂层将调光薄膜与被粘合体(例如,构成层压玻璃的玻璃、窗玻璃等)贴合。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态的调光薄膜的概略截面图。调光薄膜200也依次具备第1透明基材111、第1透明导电层112、调光层120、第2透明导电层132和第2透明基材131,并且在第1透明导电层112的与调光层120相反一侧具备第1树脂层140。更具体而言,在第1透明导基材111的与第1透明导电层112相反一侧具备第1树脂层140。

图2所示调光薄膜200在第1树脂层140的与第1透明基材111相反一侧还具备保护基材160。在本实施形态中,隔着第1树脂层140层叠于第1透明基材111的保护基材160可作为保护薄膜发挥功能。在第2透明基材131侧可以配置有树脂层和保护基材,也可以不配置树脂层和保护基材。在一个实施形态中,如图2所示,在第1透明基材111侧配置第1树脂层140和保护薄膜160,在第2透明基材131侧(即,第2透明基材的与第2透明导电层相反一侧)设置粘合剂层A。这样的实施形态的调光薄膜可经由粘合剂层A将调光薄膜与被粘合体(例如,窗玻璃)贴合的方式来使用。另外,也可根据需要在贴附调光薄膜后将保护薄膜与第1树脂层一同剥离。另外,也可在剥离保护薄膜后,在第1透明基材侧经由任意适当的粘合剂或粘接剂贴附玻璃板、树脂板等前面板。需要说明的是,在供于使用前的期间,基于保护粘合面的目的,在上述调光薄膜中也可在粘合剂层A的外侧设置有间隔件(未图示)。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形态的调光薄膜的概略截面图。调光薄膜300依次具备第1透明基材111、第1透明导电层112、调光层120、第2透明导电层132和第2透明基材131,并且在第1透明导电层112的与调光层120相反一侧具备第1树脂层140’。优选在第2透明导电层132的与调光层120相反一侧具备第2树脂层150’。

图3所示的实施形态中,在第1透明基材111与第1透明导电层112之间配置有第1树脂层140’。另外,优选在第2透明基材131与第2透明导电层132之间配置有第2树脂层150’。本实施形态中,第1透明基材111、第1树脂层140’和第1透明导电层112构成第1透明导电性薄膜110’。另外,第2透明基材131、第2树脂层150’和第2透明导电层132构成第2透明导电性薄膜130’。图3所示的调光薄膜可以以经由任意适当的粘合剂或粘接剂将调光薄膜与被粘合体(例如,构成层压玻璃的玻璃、窗玻璃等)贴合的方式来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形态可以适当组合,也可以组合上述实施形态与本领域中周知的构成。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本发明调光薄膜以长条状提供。调光薄膜的长度例如为100m以上,优选为500m~3000m。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本发明调光薄膜以卷状提供。例如,可将上述长度的调光薄膜在卷绕成卷状的状态下提供。

上述第1树脂层在23℃下的弹性模量为4.0×10

上述树脂层在23℃下的弹性模量优选为5.0×10

上述第1树脂层在23℃下的弹性模量优选比第1透明导电性薄膜具备的第1透明基材在23℃下的弹性模量更低。上述第1树脂层在23℃下的弹性模量优选为第1透明导电性薄膜具备的第1透明基材在23℃下的弹性模量的0.8倍以下,更优选为0.6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倍以下。只要是这样的范围,上述本发明效果就显著。

上述第2树脂层在23℃下的弹性模量优选比第2透明导电性薄膜具备的第2透明基材在23℃下的弹性模量更低。上述第2树脂层在23℃下的弹性模量优选为第2透明导电性薄膜具备的第2透明基材在23℃下的弹性模量的0.8倍以下,更优选为0.6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4倍以下。只要是这样的范围,上述本发明效果就显著。

上述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10μm~100μm,更优选为30μm~60μm。只要是这样的范围,就能有效防止透明导电层和调光层的损伤。

(作为粘合剂层发挥功能的树脂层)

如上所述,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上述树脂层可作为粘合剂层发挥功能。

作为粘合剂层发挥功能的树脂层在23℃下的弹性模量优选为4.0×10

作为粘合剂层发挥功能的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10μm~100μm,更优选为20μm~50μm。只要是这样的范围,就能有效防止透明导电层和调光层的损伤。

作为粘合剂层发挥功能的树脂层可由任意适当的粘合剂形成。作为该粘合剂,可列举例如丙烯酸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环氧系粘合剂等。

上述硅酮系粘合剂含有硅酮系聚合物作为基底聚合物。硅酮系聚合物可列举例如含有二甲基硅氧烷作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等。另外,作为硅酮系粘合剂的具体例,可列举附加反应固化型硅酮系粘合剂、过氧化物固化型硅酮系粘合剂等。作为这样的粘合剂,也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市售品的具体例,可列举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SD系列,Shin-Etsu Silicones Ltd.制:KR-3700系列、X-40系列、信越化学工业(株)制:K-100系列。

上述丙烯酸系粘合剂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作为基底聚合物。作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甲基)丙烯酸C1-C20烷基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该(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与其他共聚性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其他共聚性单体,可列举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富马酸、马来酸酐等含羧基或酸酐基单体;(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等含羟基单体;(甲基)丙烯酸吗啉等含胺基单体;(甲基)丙烯酰胺等含酰胺基单体等。相对于基底聚合物100重量份,源自上述共聚性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比率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15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重量份~10重量份。

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万~150万,更优选为40万~140万。重均分子量可以通过GPC(溶剂:THF)进行测定。

上述粘合剂可根据需要含有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该添加剂,可列举例如交联剂、催化剂(例如,铂催化剂)、增稠剂、增塑剂、颜料、染料、填充剂、抗老化剂、导电材、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剥离调节剂、软化剂、表面活性剂、阻燃剂、抗氧化剂、溶剂(例如,甲苯)等。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上述粘合剂还包含交联剂。作为交联剂,可列举例如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和螯合物系交联剂等。相对于粘合剂所含基底聚合物100重量份,交联剂的含有比率优选为0.1重量份~15重量份,更优选为0.5重量份~10重量份。只要是这样的范围,就能够获得具有适度的粘合力、对凹凸面的粘合性优异且剥离时的残胶少的粘合胶带。

(构成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树脂层)

如上所述,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上述树脂层包含在第1透明导电性薄膜和/或第2透明导电性薄膜中(图3)。

构成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树脂层在23℃下的弹性模量优选为5.0×10

构成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树脂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50μm,更优选为10μm~40μm。只要是这样的范围,就能有效防止透明导电层和调光层的损伤。

构成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树脂层的密度优选比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基材更小。这是因为,对于使用与基材和树脂层的合计厚度相同厚度的基材薄膜,能够获得轻量的薄膜。

优选构成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树脂层含有固化性树脂。作为构成上述树脂层的固化性树脂,可列举例如丙烯酸系树脂、环氧系树脂、硅酮系树脂等。

可以在上述透明基材上涂布树脂层形成用组成物,其后将该组成物固化从而形成上述树脂层。

优选上述树脂层形成用组成物含有多官能单体、源自多官能单体的低聚物和/或源自多官能单体的预聚物作为成为主成分的固化性化合物。作为多官能单体,可列举例如三环癸烷二甲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丙烯酸酯、1,10-癸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异氰脲酸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甘油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单体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多种使用。

相对于树脂层形成用组成物中的单体、低聚物和预聚物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上述多官能单体、源自多官能单体的低聚物和源自多官能单体的预聚物的含有比率优选为30重量份~100重量份,更优选为40重量份~95重量份,特别优选为50重量份~95重量份。只要是这样的范围,就能提升透明导电层的密合性,可以获得不易发生层间剥离的导电性片材。另外,可以有效防止树脂层的固化收缩。

上述树脂层形成用组成物也可以含有单官能单体。上述树脂层形成用组成物含有单官能单体时,相对于树脂层形成用组成物中的单体、低聚物和预聚物的合计量100重量份,单官能单体的含有比率优选为4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0重量份以下。

作为上述单官能单体,可列举例如乙氧基化邻苯基苯酚(甲基)丙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苯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异硬脂酯、丙烯酸环己酯、丙烯酸异佛尔酮酯、丙烯酸苄酯、2-羟基-3-苯氧基丙烯酸酯、丙烯酰基吗啉、(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羟乙基丙烯酰胺等。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作为上述单官能单体,可使用具有羟基的单体。

上述树脂层形成用组成物也可以含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或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低聚物。只要树脂层形成用组成物含有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或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低聚物,就能形成柔软性优异的树脂层。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能够通过使可由(甲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酯与多醇获得的羟基(甲基)丙烯酸酯与二异氰酸酯反应来获得。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低聚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多种使用。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可列举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等。

作为上述多醇,可列举例如乙二醇、1,3-丙二醇、1,2-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新戊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6-己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二羟甲基三环癸烷、1,4-环己二醇、螺二醇、氢化双酚A、环氧乙烷加成双酚A、环氧丙烷加成双酚A、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甘油、3-甲基戊烷-1,3,5-三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葡萄糖类等。

作为上述二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使用芳香族、脂肪族或脂环族的各种二异氰酸酯类。作为上述二异氰酸酯的具体例,可列举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及它们的氢化物等。

相对于树脂层形成用组成物中的单体、低聚物和预聚物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上述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的低聚物的合计含有比率优选为5重量份~70重量份,更优选为5重量份~50重量份。只要是这样的范围,就能形成硬度和柔软性的平衡优异的树脂层。

上述树脂层形成用组成物优选包含任意适当的光聚合引发剂。

上述树脂层形成用组成物可以含有溶剂也可以不含有。作为溶剂,可列举例如二丁基醚、二甲氧基甲烷、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甲醇、乙醇、甲基异丁基酮(MIBK)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多种使用。

上述树脂层形成用组成物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列举例如流平剂、抗粘结剂、分散稳定剂、触变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消泡剂、增稠剂、分散剂、表面活性剂、催化剂、填料、滑剂、抗静电剂等。

作为树脂层形成用组成物的涂布方法,可采用任意适当的方法。可列举例如棒涂法、辊涂法、凹版涂布法、杆式涂布法、狭孔涂布法、帘式涂布法、喷泉式涂布法、逗点涂布法等。

作为树脂层形成用组成物的固化方法,可采用任意适当的固化处理。代表性地,固化处理可通过紫外线照射来进行。紫外线照射的累积光量优选为200mJ/cm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由透明基材与形成于该透明基材上的透明导电层构成(图1、2所示的形态)。在另一个实施形态中,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依次具备透明基材、树脂层和透明导电层(图3所示的形态)。作为树脂层,可列举在上述B项中所说明的树脂层。

透明导电性薄膜的厚度优选为50μm~200μm,更优选为60μm~150μm。

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的表面电阻值优选为0.1Ω/口~1000Ω/口,更优选为0.5Ω/口~300Ω/□,特别优选为1Ω/口~200Ω/口。

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雾度值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5%。

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的总透光率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35%以上,特别优选为40%以上。

透明导电层例如可使用铟锡氧化物(ITO)、氧化锌(ZnO)、氧化锡(SnO

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上述透明导电层直接形成于透明基材上,或者在透明导电性薄膜具备树脂层时直接形成于该树脂层上。作为本实施形态的具体例,可列举通过任意适当的成膜方法(例如,真空蒸镀法、溅射法、CVD法、离子镀法、喷雾法等)在上述透明基材或树脂层上形成金属氧化物层,从而获得透明导电层的方法。该金属氧化物层可以直接作为透明导电层,也可以进一步加热使金属氧化物结晶化。该加热时的温度例如为120℃~200℃。

构成上述透明基材的材料可使用任意适当的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可优选使用薄膜、塑料基材等高分子基材。这是因为,平滑性和对透明导电层形成用组成物的润湿性优异,且通过利用辊的连续生产可使生产性大幅提升。

构成上述透明基材的材料代表性地为以热塑性树脂为主成分的高分子薄膜。作为热塑性树脂,可列举例如聚酯系树脂;聚降冰片烯等环烯烃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纤维素系树脂等。其中优选为聚酯系树脂、环烯烃系树脂或丙烯酸系树脂。这些树脂的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隔绝性等优异。上述热塑性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另外,也可以将偏振板所用的此类光学薄膜,例如低相位差基材、高相位差基材、相位差板、增亮薄膜等作为基材使用。

上述透明基材的厚度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5μm~70μm,更进一步优选为10μm~50μm。本发明中,如上所述可以减薄透明基材的厚度,其结果可以获得能够长条生产的调光薄膜。

上述透明基材的总透光率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3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

如上所述,在一个实施形态中,上述调光层含有液晶化合物。作为含有液晶化合物的调光层,可列举含有高分子分散型液晶的调光层、含有高分子网络型液晶的调光层等。高分子分散型液晶在高分子内具有液晶呈相分离的结构,高分子网络型液晶具有在高分子网络中分散有液晶的结构,且高分子网络中的液晶具有连续相。

作为上述液晶化合物,可使用非聚合型的任意适当的液晶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向列型、近晶型、胆甾型液晶化合物。从在透射模式下可以实现优异的透明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使用向列型液晶化合物。作为上述向列型液晶化合物,可列举联苯系化合物、苯甲酸苯酯系化合物、环己基苯系化合物、氧化偶氮苯系化合物、偶氮苯系化合物、偶氮甲碱偶氮系化合物、三联苯系化合物、苯甲酸联苯酯系化合物、环己基联苯系化合物、苯基吡啶系化合物、环己基嘧啶系化合物、胆甾醇系化合物等。

调光层中液晶化合物的含量例如为40重量%以上,优选为50重量%~99重量%,更优选为50重量%~95重量%。

作为构成调光层的树脂基质的树脂,可根据透光率、上述液晶化合物的折射率等适当进行选择。该树脂代表性地为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树脂,可优选使用液晶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硅酮系树脂、环氧系树脂、氟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亚胺树脂等。

调光层中树脂基质的含量优选为2重量%~6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50重量%。树脂基质的含量若小于2重量%,则可能产生与基板的密合性变低等问题。另一方面,第1聚合物的含量若大于60重量%,则可能产生驱动电压变高、调光功能降低等问题。

含有液晶化合物的调光层可通过任意适当的方法形成。该调光层例如可以通过在第1透明导电性薄膜上涂布调光层形成用组成物而形成涂布层,在该涂布层上层叠第2透明导电性薄膜而形成层叠体a,并使涂布层固化来获得。此时,调光层形成用组成物包含例如用于形成树脂基质的单体(优选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单体)和液晶化合物。

作为构成保护基材的材料,可使用任意适当的材料。作为构成保护基材的材料,可列举例如三醋酸纤维素(TAC)等的纤维素系树脂、聚酯系、聚乙烯醇系、聚碳酸酯系、聚酰胺系、聚酰亚胺系、聚醚砜系、聚砜系、聚苯乙烯系、聚降冰片烯系、聚烯烃系、(甲基)丙烯酸系、乙酸酯系等的透明树脂等。另外,也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系、氨基甲酸酯系、(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环氧系、硅酮系等热固化型树脂或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等。

保护基材的厚度优选为20μm~100μm,更优选为30μm~60μm。

粘合剂层A通过任意适当的粘合剂形成。在一个实施形态中,该粘合剂含有粘合性树脂,且作为该树脂,可列举(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树脂、氨基甲酸酯系树脂、硅酮系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

上述粘合剂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含有任意适当的添加剂。作为该添加剂,可列举例如交联剂、增稠剂、增塑剂、颜料、染料、填充剂、抗老化剂、导电材、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剥离调节剂、软化剂、表面活性剂、阻燃剂、抗氧化剂等。作为交联剂,可列举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过氧化物系交联剂、三聚氰胺系交联剂、脲系交联剂、金属烷氧化物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金属盐系交联剂、碳二亚胺系交联剂、恶唑啉系交联剂、氮丙啶系交联剂、胺系交联剂等。

上述粘合剂层A的厚度优选为3μm~100μm,更优选为15μm~50μm。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具体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中的评价方法如下所述。

(1)弹性模量

使用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Rheometrics公司制,ARES),通过下述方法求出。

仅取出粘合剂层,层叠成约2mm厚,并将其冲裁成φ7.9mm,制作出圆柱状的粒料作为测定用试样。将上述测定试样固定于φ7.9mm平行板的夹具,并通过上述动态粘弹性测定装置测定储存弹性模量G’。测定条件如下所述。

测定:剪切模式

温度范围:-70℃~150℃

升温速度:5℃/分钟

频率:1Hz

(2)外观

通过目视确认由实施例和比较例获得的评价用层叠体(玻璃/调光薄膜/玻璃)的外观。

(3)雾度值

测定调光薄膜的雾度值(在未施加电压时的散射模式下的雾度值)和评价用层叠体的雾度值(在未施加电压时的散射模式下的雾度值),求出评价用层叠体的雾度值相对于调光薄膜的雾度值的变动率。雾度值依照JIS7136进行测定。

(4)重量变动

测定评价用层叠体所用玻璃的总重量和评价用层叠体的重量,求出评价用层叠体相对于评价用层叠体所用玻璃的总重量的重量比。

[实施例1]

在第1透明基材(PET基材,厚度:50μm)上形成第1透明导电层(ITO层)从而获得第1透明导电性薄膜。另外,在第2透明基材(PET基材,厚度:50μm)上形成第2透明导电层(ITO层)从而获得第2透明导电性薄膜。

使第1透明导电性薄膜的第1透明基材与第2透明导电性薄膜的第2透明导电层对置,利用这些透明导电性薄膜夹持包含向列液晶分子的调光层,从而形成层叠体A。

在层叠体A的两面涂敷硅酮系粘合剂,形成在23℃下的储存弹性模量为1.0×10

在如上述方式获得的调光薄膜两面层叠玻璃板从而获得评价用层叠体。层叠时,在荷重2kg下使辊往返1次,从而贴合玻璃板和调光薄膜。将所得评价用层叠体供于上述评价(2)~(4)。将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2]

在透明基材(PET基材,厚度:50μm)上贴合氨基甲酸酯系双面粘合片作为树脂层,进而在该粘合片上形成导电层(ITO层)从而获得透明导电性薄膜。准备2片该透明导电性薄膜,分别作为第1透明导电性薄膜和第2透明导电性薄膜。

使第1透明导电性薄膜的第1透明基材与第2透明导电性薄膜的第2透明导电层对置,利用这些透明导电性薄膜夹持包含向列液晶分子的调光层,从而获得了调光薄膜(第1透明基材/第1树脂层/第1透明导电层/调光层/第2透明导电层/第2树脂层/第2透明基材)。

在调光薄膜的两面经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系粘合剂层叠玻璃板,从而获得评价用层叠体。层叠时,一边在110℃下加热一边在荷重2kg下使辊往返1次,从而贴合玻璃板和调光薄膜。将所得评价用层叠体供于上述评价(2)~(4)。将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3]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层叠体A(第1透明基材/第1导电层/调光层/第2导电层/第2透明基材)。

在该层叠体A的第1透明基材侧涂敷硅酮系粘合剂,形成在23℃下的储存弹性模量为1.0×10

另外,在层叠体A的第2透明基材侧涂敷光学用丙烯酸系粘合剂(日东电工(株)制No.7粘合剂),从而形成粘合剂层A,获得了调光薄膜(保护基材/第1树脂层(粘合剂层)/第1透明基材/第1导电层/调光层/第2透明导电层/第2透明基材/粘合剂层A)。

在该调光薄膜的粘合剂层A上层叠玻璃板。层叠时,在荷重2kg下使辊往返1次,从而贴合玻璃板和调光薄膜。

接着,从调光薄膜剥离保护基材/第1树脂层(粘合剂层),在第1透明基材上经由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系粘合剂层叠玻璃板,从而获得评价用层叠体。层叠時,一边在110℃下加热一边在荷重2kg下使辊往返1次,从而贴合玻璃板和调光薄膜。将所得评价用层叠体供于上述评价(2)~(4)。将结果列于表1。

[比较例1]

除了将第1透明基材和第2透明基材的厚度设为188μm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调光薄膜。另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形成评价用层叠体,将该评价用层叠体供于上述评价(2)~(4)。将结果列于表1。

[比较例2]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层叠体A。

使用该层叠体A作为调光薄膜,在层叠体两面经由热熔胶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系粘合剂(厚度:20μm,弹性模量:5×10

表1

由表1可知,本发明的调光薄膜即使在施工时施加负荷,也可维持外观。这样的结果意味着在本发明调光薄膜中,功能层(调光层、导电层)未损伤。根据本发明,可以获得轻量且防止了功能层的损伤的调光薄膜。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调光薄膜

110:第1透明导电性薄膜

111:第1透明基材

112:第1透明导电层

120:调光层

130:第2透明导电性薄膜

131:第2透明基材

132:第2透明导电层

140:第1树脂层

150:第2树脂层

相关技术
  • 一种复合调光薄膜及应用该调光薄膜的调光装置
  • 透光性导电薄膜、其制造方法、调光薄膜、及调光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314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