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水龙头及净水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4:09


水龙头及净水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龙头及净水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净水机进入了千家万户。净水机也叫净水设备、水质净化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水龙头是用于控制出水的主要部件,净水机主体的终端出水口处设有水龙头,经净水机主体净化、过滤后的水经过水龙头排出,以供用户使用。

但是净水机通常不具备加热功能,用户只能通过水龙头接到过滤后的常温水,无法满足用户使用热水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龙头及净水机,用于解决净水机通常不具备加热功能,无法为用户提供热水的问题。

为此,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水龙头,包括:

加热模块,具有加热通道,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对流经所述加热通道的水进行加热;

进水组件,具有与所述加热通道连通的进水管路;

出水组件,具有与所述加热通道连通的热水通道;

转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出水组件与所述加热模块之间,以使所述出水组件旋转地连接在所述加热模块上;以及

控制模块,电连接于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进水组件,用于控制所述进水管路的通断以及所述加热模块的启停。

在所述水龙头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路包括热水电磁阀和第一快接头,所述热水电磁阀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第一快接头设置于所述热水电磁阀的出水口,用于连接所述加热通道。

在所述水龙头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组件还包括独立于所述进水管路的冷水管路,所述出水组件设置有与所述冷水管路连通的冷水通道,所述控制模块能够控制所述冷水管路的通断。

在所述水龙头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水管路包括冷水电磁阀和冷水管,所述冷水电磁阀电连接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冷水管与所述冷水电磁阀的出水口连接,所述出水组件包括热水接头、冷水接头和水汽分离盒,所述水汽分离盒具有相互独立的热水水路和冷水水路,所述热水接头和所述冷水接头分别与所述热水水路和所述冷水水路连通,所述热水接头和所述热水水路构成所述热水通道,所述冷水接头和所述冷水水路构成所述冷水通道。

在所述水龙头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管、中心管、导流片、输水管、上接头和下接头,所述中心管设置于所述加热管的内部,且所述中心管的外壁与所述加热管的内部形成过水间隙,所述导流片设置于所述过水间隙内,所述上接头的内部设有第一水路、第二水路以及与所述冷水管路连通的第三水路,所述下接头的内部设有与所述进水管路连通的进水水路,所述上接头和所述下接头分别设置在所述加热管的两端,且所述第一水路与所述中心管连通,所述中心管与所述过水间隙连通,所述过水间隙与所述第二水路连通,所述输水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水水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路连通,所述中心管的内部与所述过水间隙构成所述加热通道。

在所述水龙头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散热件、复位温控器,所述散热件包裹在所述加热管的外壁,且所述散热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输水管为导热管,所述输水管设置于所述卡槽内并至少部分与所述卡槽的槽壁贴合,所述复位温控器设置于所述散热件上并电连接于所述加热管。

在所述水龙头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压环和旋转头,所述压环将所述旋转头连接在所述上接头上,所述旋转头能够绕所述压环的轴线转动,所述旋转头的内部形成有热水通路和冷水通路,所述热水通路和所述冷水通路分别与所述第二水路和所述第三水路连通。

在所述水龙头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控板、控制按键、显示屏、安装盒以及IMD面板,所述控制按键和所述显示屏均电连接于所述电控板,所述电控板电连接于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进水模块,所述安装盒与所述IMD面板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电控板、所述控制案件和所述显示屏均收容于所述安装腔,且所述IMD面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按键对应的按键孔。

在所述水龙头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龙头还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主壳体、旋转臂壳体以及牙管,所述主壳体的内部形成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加热模块、所述进水组件均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所述旋转臂壳体的内部形成第二收容空间,所述旋转臂壳体转动设置于所述主壳体,所述出水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和所述控制模块均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所述牙管连接于所述主壳体,用于对外安装。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净水机,包括净水机本体以及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水龙头,所述水龙头设置于所述净水机本体的出水端。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依据以上实施例中的水龙头和净水机,该水龙头通过设置加热模块,能够对水进行加热,安装在净水机本体的出水端能够满足人们使用热水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水龙头含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水龙头不含外壳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水龙头不含外壳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水龙头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水龙头不含外壳的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水龙头不含外壳的再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水龙头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进水组件的爆炸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加热模块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转动组件及出水组件的爆炸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控制模块的爆炸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示出的外壳的爆炸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进水组件;101-热水电磁阀;102-第一快接头;103-压线板;104-电磁阀支架;105-连接片;106-冷水电磁阀;120-冷水管;

200-加热模块;201-加热管;202-中心管;203-导流片;204-下接头;205-上接头;206-硅胶密封圈;207-散热件;208-输水管;209-自动复位温控器;210-手动复位温控器;211-理线支架;212-第一温度传感器;213-第二快接头;

300-出水组件;310-热水接头;320-冷水接头;330-水汽分离盒;

400-控制模块;410-电控板;420-显示屏;430-安装盒;440-IMD面板;441-按键孔;450-压线盖;

500-转动组件;510-压环;511-限位凸起;520-旋转头;521-第二温度传感器;

600-外壳组件;610-主壳体;620-旋转臂壳体;630-牙管;631-减摩圈;632-防松螺母;633-固定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其他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净水机,包括净水机本体以及水龙头,水龙头设置于净水机本体的出水端,用于放出经净水机本体过滤后的水供用户使用。

但是现有的净水机通常不具备加热功能,用户只能通过水龙头接到过滤后的常温水,无法满足用户使用热水的需求。

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净水机配置有能够对水进行即时加热的水龙头,能够满足用户使用热水的需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该水龙头包括加热模块200、进水组件100、出水组件300、转动组件500和控制模块400。

该加热模块200具有加热通道,加热模块200用于对流经加热通道的水进行加热。

该进水组件100具有与加热通道连通的进水管路。

该出水组件300具有与加热通道连通的热水通道。

该转动组件500设置于出水组件300与加热模块200之间,以使出水组件300旋转地连接在加热模块200上。

该控制模块400电连接于加热模块200和进水组件100,用于控制进水管路的通断以及加热模块200的启停。

使用时,通过控制模块400控制进水组件100的进水管路流通,同时控制加热模块200通电,外界水(如上述净水机中的净水机本体过滤净化后的水,或经自来水管输送的自来水)通过进水组件100的进水管路流入加热模块200的加热通道,通过加热模块200对加热通道内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成为热水,然后热水经出水组件300的热水通道放出,供用户使用。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进水管路包括热水电磁阀101和第一快接头102,热水电磁阀101电连接于控制模块400,第一快接头102设置于热水电磁阀101的出水口,用于连接加热通道。

可以理解的是,热水电磁阀101的作用是控制进水管路的通断,当然,使用手动阀门也能控制进水管路的通断,但是手动阀门存在操作麻烦、通断不及时等问题,热水电磁阀101动作迅速,操控简单,通过将热水电磁阀101电连接于控制模块400,即可方便用户通过控制模块400进行操控进水管路的通断。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7所示,其特征在于,进水组件100还包括独立于进水管路的冷水管路,出水组件300设置有与冷水管路连通的冷水通道,控制模块400能够控制冷水管路的通断。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控制模块400控制热水电磁阀101开启,同时控制加热模块200断电,外界水流经加热通道时未被加热,最终从出水组件300的热水通道放出冷水,可以满足用户使用冷水的需求。但是,通过同一条管路既放冷水又放热水,会出现在放完热水后立即放冷水时,先放出留存在管路中的热水,造成烫伤用户,同样,在放完冷水后立即放热水时,先放出留存在管路中的冷水,造成热水不热的问题。

通过设置独立于进水管路之外的冷水管路,冷水管路和出水组件300上的冷水通道构成用于排放冷水的管路,使得热水和冷水相互分开,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同时,在放出热水的同时可以放出冷水,以便冷热水混合形成温水,满足用户在冬季使用温水的需求。

为便于集中控制,控制模块400同样具备控制冷水管路通断的功能,以方便用户控制热水和冷水的排放。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8和图10所示,冷水管路包括冷水电磁阀106和冷水管120,冷水电磁阀106电连接于控制模块400,冷水管120与冷水电磁阀106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组件300包括热水接头310、冷水接头320和水汽分离盒330,水汽分离盒330具有相互独立的热水水路(未示出)和冷水水路(未示出),热水接头310和冷水接头320分别与热水水路和冷水水路连通,热水接头310和热水水路构成热水通道,冷水接头320和冷水水路构成冷水通道。

可以理解的是,冷水电磁阀106的作用是控制冷水管路的通断,当然,使用手动阀门也能控制冷水管路的通断,但是手动阀门存在操作麻烦、通断不及时等问题,冷水电磁阀106动作迅速,操控简单,通过将冷水电磁阀106电连接于控制模块400,即可方便用户通过控制模块400进行操控冷水管路的通断。

为便于冷水电磁阀106以及上述热水电磁阀101的安装,进水组件100还设有电磁阀支架104,电磁阀支架104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热水电磁阀101的第一安装槽,以及用于安装冷水电磁阀106的第二安装槽,热水电磁阀101部分收容在第一安装槽内并通过螺钉与电磁阀支架104固定连接,冷水电磁阀106部分收容在第二安装槽内,为提高冷水电磁阀106的稳定性,避免其从第二安装槽脱落,通过连接片105及螺钉将冷水电磁阀106固定在第二安装槽内。

需要说明的是,出水组件300的作用是用来排放冷水和经加热模块200加热后的热水,由于水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蒸汽,蒸汽随热水一同排出容易出现喷汽烫伤用户以及热水不连续等问题,通过水汽分离盒330可以对热水中蒸汽进行分离,使热水和蒸汽分开排放。同样,为实现冷热水分开排放,出水组件300具有热水接头310和冷水接头320,并在水汽分离盒330的内部设置相互独立的热水水路和冷水水路。热水接头310和热水水路构成用于排放热水的热水通道,冷水接头320和冷水水路构成用于排放冷水的冷水通道。

在一种更加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9,加热模块200包括加热管201、中心管202、导流片203、输水管208、上接头205和下接头204,中心管202设置于加热管201的内部,且中心管202的外壁与加热管201的内部形成过水间隙(未示出),导流片203设置于过水间隙内,上接头205的内部设有第一水路(未示出)、第二水路(未示出)以及与冷水管路连通的第三水路(未示出),下接头204的内部设有与进水管路连通的进水水路(未示出),上接头205和下接头204分别设置在加热管201的两端,且第一水路与中心管202连通,中心管202与过水间隙连通,过水间隙与第二水路连通,输水管208的一端与进水水路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水路连通,中心管202的内部与过水间隙构成加热通道。

加热模块200的工作过程:热水电磁阀101打开后,冷水经热水电磁阀101和第一快接头102进入下接头204的进水水路,然后依次经输水管208、第一水路、中心管202和过水间隙最终经第二水路排出,当水在中心管202内部以及过水间隙中流动过程中被加热管201加热,所以从第二水路排出的即为加热后的热水。

优选地,加热管201采用不锈钢厚膜即热管,不锈钢厚膜即热管具有加热面积大、热效高、体积小等特点,同时不锈钢厚膜即热管还有以下特点:体积小,功率密度高,及可在很小的体积上做大功率、升温速度快,热响应快,中通式加热方式,受热更均匀,配合电控板410可实现3秒即热。

导流片203为圆环型薄片,导流片203上沿周向均匀设置有过水孔,导流片203的数量为多个,沿中心管20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过水间隙内,起到减缓水流以及将水进行混合的作用,使得水被均匀加热,从而快速形成热水。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上接头205和下接头204与加热管201之间的密封性,在上接头205与加热管201之间以及下接头204与加热管201之间均设置有硅胶密封圈206。

具体地,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7和图9所示,加热模块200还包括散热件207、复位温控器,散热件207包裹在加热管201的外壁,且散热件207上设置有卡槽,输水管208为导热管,输水管208设置于卡槽内并至少部分与卡槽的槽壁贴合,复位温控器设置于散热件207上并电连接于加热管201。

具体来说,散热件207和输水管208均为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如铝、铜、不锈钢等,散热件207整体呈空心圆筒状,以使其能够套设在加热管201的外壁,传导加热管20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卡槽沿散热件207的长度方向设置,且卡槽能够至少部分包裹输水管208,加热管201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通过散热件207传导至输水管208,被输水管208内的水吸收,通过流经输水管208内的冷水带走散热件207的热量,进而起到对加热管201降温的目的,延长了散热模块的使用寿命。同时,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散热件207能够对流经输水管208内的水进行预热,使其进入加热通道后能够被快速加热形成热水。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加热管201出现干烧的情况,复位温控器包括自动复位温控器209和手动复位温控器210,自动复位温控器209和手动复位温控器210均通过螺钉固定于散热件207上。可起到硬件防干烧的效果,一般建议在发生无水干烧6秒内动作,以免厚膜加热管201严重干烧而彻底失效。

为便于整理电线,加热模块200还包括理线支架211,理线支架211通过螺钉固定在散热件207的外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0所示,转动组件500包括压环510和旋转头520,压环510将旋转头520连接在上接头205上,旋转头520能够绕压环510的轴线转动,旋转头520的内部形成有热水通路(未示出)和冷水通路(未示出),热水通路和冷水通路分别与第二水路和第三水路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旋转头520在转动的同时又能够供热水和冷水流通。具体而言,冷水管路的冷水管120远离冷水电磁阀106的一端通过第二快接头213与冷水通路连通。冷水管120、第三水路、冷水通路和出水组件300的冷水接头320依次连通。第二水路、旋转头520内的热水通路和出水组件300的热水接头310依次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0所示,水龙头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212和第二温度传感器521,第一温度传感器212设置于下接头204的进水水路内,并电连接于控制模块400,用于检测进入加热通道之前的水温。第二温度传感器521设置于旋转头520的热水通路内,并电连接于控制模块400,用于检测经加热通道加热后的水温。

优选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为NTC温度传感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7和图11所示,控制模块400包括电控板410、控制按键、显示屏420、安装盒430以及IMD面板440,控制按键和显示屏420均电连接于电控板410,电控板410电连接于加热模块200和进水模块,安装盒430与IMD面板440围合形成安装腔,电控板410、控制案件和显示屏420均收容于安装腔,且IMD面板440上设置有与按键对应的按键孔441。

具体来说,控制按键共设置有四个,其中一个为物理按键,另外三个为触摸按键,物理按键被设定为控制出水,三个触摸按键分别被设定为冷热水调节、水量调节和童锁。

电控板410通过压线盖450固定在安装盒430内,IMD面板440设置于电控板410上方,且按键孔441与物理按键对应,通过IMD面板440可触摸触摸按键,显示屏420显示的界面透过IMD面板440可被用户观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10和图12所示,水龙头还包括外壳组件600,外壳组件600包括主壳体610、旋转臂壳体620以及牙管630,主壳体610的内部形成第一收容空间,加热模块200、进水组件100均收容于第一收容空间,旋转臂壳体620的内部形成第二收容空间,旋转臂壳体620转动设置于主壳体610,出水组件300、转动组件500和控制模块400均收容于第二收容空间,牙管630连接于主壳体610,用于对外安装。

具体来说,主壳体610为空心圆柱体,旋转臂壳体620与主壳体610垂直设置,旋转臂壳体620远离主壳体610的一侧设置有开口,上述控制模块400设置于开口内并密封开口。

旋转臂壳体620可绕空心圆柱体的轴线方向转动,以配合旋转组件的转动将出水组件300转动至不同位置,方便用户使用。为防止转动角度过大导致绕线及不利于用户使用,转动组件500的压环510上间隔设置有两限位凸起511,同时,在旋转臂壳体620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挡块(未示出),当转动时,限位挡块被限制于在两限位凸起511之间活动,以避免转动角度过大。

牙管630为两端直径不同的空心外螺纹管,牙管630的大端与空心圆柱体远离旋转臂壳体620的一端螺接,为避免在转动旋转臂壳体620以及在将整个水龙头对外安装时造成牙管630与主壳体610之间出现松动,牙管630的小端靠近主壳体610处依次设置有减摩圈631、防松螺母632和固定螺母633,其中固定螺母633既起到固定减摩圈631和防松螺母632的作用,还能够在安装水龙头时卡在牙管630与安装孔之间起到固定作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水龙头系统和水龙头及具有该水龙头的净水机
  • 用于净水机的水龙头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技术分类

0612011315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