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5:04


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晶显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显示面板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为实现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ESD需求(Electro-Static-Discharge,静电放电),通常的做法是在Opencell(液晶面板)的驱动电路部分设计ESD防护电路,或是在OC的背板上和机身外壳中设计ESD防护结构,但是OC作为显示器件的核心,对ESD最敏感,例如静电会影响液晶两侧的电压差异,显示产品关闭时会造成液晶不能完全恢复到初始状态,进一步影响显示品质;因此,基于此方面的考虑,需要提高显示面板的ESD防护能力。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显示面板及显示器,以解决显示面板防静电能力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偏光层、第一基板、液晶层、第二基板和第二偏光层,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接地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所述第二导电层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一偏光层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表面,所述第二导电层设于所述第二偏光层背离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偏光层的背离第一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一导电层,在第二偏光层的背离第二基板的一侧设置第二导电层,同时通过外围连接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引出接地,可以提高显示面板单体的ESD防护能力。如此,便能使显示面板单体自身形成极其有效的ESD防护;

另外,在完成裸液晶盒的组装后,在两侧制作导电层,形成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在裸液晶盒的两侧制作导电层,利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加工;同时,第一导电层设置在第一偏光层上,而并非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第二导电层设置在第二偏光层上,而并非设置在第二基板上,避免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需要设置导电层而保持较大的厚度,因此可以减小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厚度,使得显示面板厚度更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一偏光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二偏光层;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一偏光层或者所述第二导电层覆盖所述第二偏光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为整面结构,可以通过镀膜、涂布或者喷涂技术设置在第一偏光层和第二偏光层上,或者也可以通过贴附现成的导电薄膜以形成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形成方式简单且可靠。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为网状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或所述第二导电层为网状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为网状结构,使得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具有镂空部分,减少了对出光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上还设有遮光矩阵,所述遮光矩阵与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重叠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上还设有遮光矩阵,所述遮光矩阵与所述第一导电层或所述第二导电层重叠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光矩阵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重叠设置,减少了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对出光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层的横向尺寸小于所述遮光矩阵的横向尺寸;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或所述第二导电层的纵向尺寸小于遮光矩阵的纵向尺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出光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为整面透明导电薄膜。

在另一实施例中,若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为网状结构,可以选用透明导电材料,如导电薄膜、导电涂布液、透明导电墨水、丝印银浆等,制作方法可以根据透明导电材料的材料特性决定,如导电薄膜可用蚀刻方式,导电涂布液、透明导电墨水、丝印银浆可用丝网印刷技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制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可见光穿透率大于8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对出光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接地的夹持部件,所述夹持部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至少两边连接;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延伸方向,所述夹持部件连续设置或者间断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部件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四边,或其中三边或两边,更利于扩散静电,防止静电积累;夹持部件连续设置,其接地效果更佳;夹持部件间断设置,可以节约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部件为“U”字形结构或者“C”字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对显示面板表面的平整度的影响,同时降低显示面板厚度,减少了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和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安装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显示器的静电防护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00-显示面板;

1-第一偏光层;2-第一基板;3-液晶层;4-第二基板;5-第二偏光层;6-第一导电层;7-第二导电层;8-框胶;9-夹持部件;10-遮光矩阵;11-背光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位于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至另一个元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不是指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指示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偏光层1、第一基板2、液晶层3、第二基板4和第二偏光层5;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用于接地的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第一导电层6与第二导电层7电连接,第一导电层6设于第一偏光层1背离第一基板2的表面;第二导电层7设于第二偏光层5背离第二基板4的表面。

具体地,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通过框胶8粘接固定,第一基板2、第二基板4和框胶8围合形成有用于设置液晶层3的容置腔,液晶层3被限制在容置腔中;第一基板2上依次制作有遮光矩阵10、彩色滤光层、公共电极、隔垫物(包括主隔垫物和辅隔垫物)和配向膜;第二基板4上制作有TFT器件电路,即薄膜晶体管;第一偏光层1位于第一基板2的背离液晶层3的一侧,第二偏光层5位于第二基板4的背离液晶层3的一侧,第一偏光层1和第二偏光层5以贴附方式固定于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4上;第一导电层6与第一偏光层1连接,第一导电层6位于第一偏光层1的背离第一基板2的一侧,第二导电层7与第二偏光层5连接,第二导电层7位于第二偏光层5的背离第二基板4的一侧,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电连接,第一导电层6与第二导电层7的至少一个通过外围电路连接引出接地。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防静电原理如下:

首先阐述TFT-LCD的工作原理,第一基板2(可以为彩膜基板)和第二基板4(可以为阵列基板)之间设置液晶层3,通过施加于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的电压形成电场,液晶层3的液晶分子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偏转,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随不同的电场大小而不同。现有TFT-LCD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TFT-LCD在干燥的环境下使用时,TFT-LCD Bare Cell(裸液晶盒)周边容易聚集静电,静电的存在会干扰到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实际的电场大小,与预输入的电压所形成的电场大小有差异,进一步的影响显示;第二,在TFT-LCD作为人机交互部件使用时,极容易受到静电干扰,降低客户使用体验;第三,TFT-LCD在Open cell后段制作、存储和运输搬运时,所产生的静电有造成产品失效的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基于此方面的考虑,需要提高显示面板100的ESD防护能力。

范例技术为实现显示产品的ESD防护需求,通常的做法是在Open cell的驱动电路部分设计ESD防护电路,或是在显示设备的背板上和机身外壳中设计ESD防护结构,但是Open cell作为显示器件的核心,对ESD最敏感,因此,现有技术并没有从最核心部件做好ESD防护需求的设计。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在制作完成裸液晶盒的组装后,即完成第一偏光层1、第一基板2、液晶层3、第二基板4和第二偏光层5的组装后,在裸液晶盒的两侧制作导电层,即在第一偏光层1的背离第一基板2的一侧设置第一导电层6,在第二偏光层5的背离第二基板4的一侧设置第二导电层7,同时通过外围电路连接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引出接地,可以提高显示面板100的ESD防护能力。如此,便能使显示面板100自身形成极其有效的ESD防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偏光层1的背离第一基板2的一侧设置第一导电层6,在第二偏光层5的背离第二基板4的一侧设置第二导电层7,同时通过外围电路连接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引出接地,可以提高显示面板100单体的ESD防护能力。如此,便能使显示面板100单体自身形成极其有效的ESD防护;

另外,在完成裸液晶盒的组装后,在偏光层的外侧制作导电层,形成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导电层具有一定图形,可通过蚀刻、丝印等技术制作,其厚度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6覆盖第一偏光层1和第二导电层7覆盖第二偏光层5;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6覆盖第一偏光层1或者第二导电层7覆盖第二偏光层5。

具体地,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为整面结构,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为透明导电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为整面结构,可以通过镀膜、涂布或者喷涂技术设置在第一偏光层1和第二偏光层5上,或者也可以通过贴附现成的导电薄膜以形成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的形成方式简单且可靠。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为网状结构;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6或第二导电层7为网状结构。

具体地,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可以通过刻蚀或丝印等技术制作成预设图案例如网状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为网状结构,使得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具有镂空部分,减少了对出光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上还设有遮光矩阵10,遮光矩阵10与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重叠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上还设有遮光矩阵10,遮光矩阵10与第一导电层6或第二导电层7重叠设置。

具体地,遮光矩阵10排列设有多个出光孔,每一出光孔正对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的镂空部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光矩阵10与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重叠设置,减少了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对出光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两者中至少一个的横向尺寸小于遮光矩阵10的横向尺寸;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两者中至少一个的纵向尺寸小于遮光矩阵10的纵向尺寸。

具体地,遮光矩阵10的横向为遮光矩阵10的长度方向,遮光矩阵10的纵向为遮光矩阵10的宽度方向,遮光矩阵10的出光方向垂直于遮光矩阵10的横向和纵向;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第一导电层6或第二导电层7在出光方向上的横向尺寸和纵向尺寸略小于遮光矩阵10的横向尺寸和纵向尺寸,使得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不影响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的光透过。

细化地,第一基板2的遮光矩阵10为黑色矩阵,为横纵排列的矩阵结构,每一个像素矩阵的横向宽度在5μm-200μm,纵向宽度在5μm-400μm,若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设置成和遮光矩阵10重叠,优选的横纵向尺寸略小于遮光矩阵10的尺寸,尽量不影响显示区域的光透过。

需要进一步解释的是,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在制作成图形结构如网状结构时,可以选用铝或铜等其他金属材料,若为此种非透光性材料,需要用蚀刻的方式制作,将其具有图形的地方设置成和第一基板2的遮光矩阵10重叠,这样不影响显示区域的光透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域出光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为整面透明导电薄膜。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可以做成整面导电层。因为第一导电层6位于显示面板100和人眼侧之间,第二导电层7位于偏光板和背光模组之间,所以若导电层为整面结构,宜选用透明导电薄膜,如导电薄膜(ITO薄膜)、导电涂布液、透明导电墨水等,制作方法可以根据透明导电材料的材料特性决定,如导电薄膜可用镀膜方式、导电涂布液可通过涂布方式、透明导电墨水可用喷涂技术,另外亦可以直接贴覆现成的导电薄膜。

在另一实施例中,若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为网状结构,可以选用透明导电材料,如导电薄膜、导电涂布液、透明导电墨水、丝印银浆等,制作方法可以根据透明导电材料的材料特性决定,如导电薄膜可用蚀刻方式,导电涂布液、透明导电墨水、丝印银浆可用丝网印刷技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的制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的可见光穿透率大于88%。

优选地,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的可见光穿透率大于90%。

具体地,可见光的波段为380nm-780n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对出光的影响。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用于引出接地的夹持部件9,夹持部件9电连接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

可选地,夹持部件9的形状为“U”字形或“C”字形,对于夹持部件9,可以采用银浆制作,亦可以贴覆导电薄膜,夹持部件9将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连接,然后引出接地,可以连接到落液晶盒周边的接地PIN(引脚)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第一导电层6和第二导电层7之间的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部件9与显示面板100的至少两边连接;沿着显示面板100的边缘延伸方向,夹持部件9连续设置或者间断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部件9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四边,或其中三边或两边,更利于扩散静电,防止静电积累;夹持部件9连续设置,其接地效果更佳;夹持部件9间断设置,可以节约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夹持部件9为“U”字形结构或者“C”字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对显示面板100表面的平整度的影响,同时降低显示面板100厚度,减少了显示面板100的边框宽度。

实施例三:

如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背光模组11和上述的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安装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显示器的静电防护能力。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793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