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拉伸组件及移动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6:35


拉伸组件及移动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指一种拉伸组件及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可变屏宽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市面上出现了大量的折叠屏手机,折叠屏手机一般采用铰链机构来实现,铰链机构需要保证屏幕折弯状态下保证一定的弧度,并需要在屏幕折弯处保持内外之间一定的补偿,避免屏幕损坏。为保证上述技术要求,铰链上配备了实现多种装置,如同步稳定装置等等,零组件非常多,同时成本非常高,且稳定性相较于现有不可变屏手机较差。

同时,折叠铰链的复杂性导致大规模量产存在很大的问题,过多的活动、转动零组件制约了产品的稳定性,于是可变屏宽手机开始出现了一种拉伸式结构,如我国第201110062641.6号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可变屏宽的移动设备,其通过将屏幕一端固定,另一端缠绕卷曲的方式来实现屏幕的拉伸,该技术方案在现有柔性屏技术中无法实现,首先,柔性屏折弯是有一定的折弯角度限制的,而多次、多层卷绕的内层屏幕将会被损坏,同时该种卷绕技术需要为柔性屏的多层卷绕留出足够的空间,不利于移动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且该技术方案仅揭示了一种拉伸屏的概念,对于如何保证柔性屏的支撑、拉伸同步等并未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供可变屏宽设备的结构稳定的拉伸组件及移动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拉伸组件,包括基板、固定于所述基板上的同步电机、固定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活动咬合的第二支撑件及转轴,所述基板包括基体、自所述基体横向一侧向上折弯形成的横向侧壁、自所述基体纵向两侧向上折弯形成的一对纵向侧壁及自所述横向侧壁两端向外折弯形成的折弯固定端,所述转轴纵向两端分别固定于一对所述折弯固定端上,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板体及自所述第一支撑板体沿横向方向冲压形成若干滑动槽,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撑板体、冲压形成的若干配合条及贯穿所述配合条端部的固定孔,所述配合条通过铆钉活动限位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同步电机连接,所述同步电机驱动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及基板分离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还包括自所述第一支撑板体横向外侧折弯形成的转轴贴合部、沿所述第一支撑板体向下冲压形成的若干凹陷部及间隔所述凹陷部的若干凸起部,所述滑动槽沿横向方向开设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第二支撑件还包括自所述第二支撑板体横向外侧折弯形成的横向外侧弧面、自所述第二支撑板体纵向两端向下折弯形成的纵向翻折壁及间隔若干所述配合条的切除孔,所述配合条收容于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切除孔避位所述凸起部。

优选地,所述配合条端部贯穿形成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通过铆钉活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使所述配合条可于所述凹陷部内沿横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凹陷部包括远离所述第一支撑件一侧的较宽凹陷部及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一侧的较窄凹陷部,所述凸起部包括位于所述较宽凹陷部纵向侧的较窄凸起部及位于所述较窄凹陷部纵向侧的较宽凸起部,所述配合条包括位于所述较宽凹陷部内的较宽配合条及自所述较窄凹陷部移动的较窄配合条,所述较快配合条的宽度大于所述较窄凹陷部的宽度以限位。

优选地,所述转轴包括轴芯、套设于所述轴芯外的轴承及套设于所述轴承外转动的转动外壳,所述转动外壳包括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径,所述轴芯纵向两端分别固定于一对所述折弯固定端上,所述第一支撑件的转轴贴合部贴合于所述转动外壳的第一部分上,所述转轴贴合部与所述转动外壳的第二部分同弧面。

优选地,所述基板的横向侧壁顶部向内折弯形成有固定片,所述第一支撑件固定于所述固定片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件下侧还固定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贴合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体下侧的固定板体、自所述固定板体纵向两侧朝所述第一支撑件方向延伸形成的限位部,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基板配合。

优选地,所述基板的纵向侧壁上形成有U形翻折部及形成于所述U形翻折部内的滑槽,所述限位部纵向两端设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限位边以稳定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基板的相互移动轨迹,所述限位部对应所述同步电机位置出折弯形成有受力连接端,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所述受力连接端与所述同步电机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向下冲压形成有下凹部,所述下凹部贯穿形成有限位孔,所述基体对应位置处固定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限位孔内限位所述限位件的横向移动距离。

优选地,所述拉伸组件还包括活动限位于所述基板底侧并可沿横向方向移动的弹性移动件,所述基体纵向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对横向孔,所述弹性移动件包括位于所述基体下侧的连接片体及自所述连接片体向上折弯延伸至所述横向孔上侧的卷簧连接部,所述基体横向内侧对应所述卷簧连接部位置处向上折弯形成有卷簧卷簧固定部,一个卷簧卷绕固定于所述卷簧固定部内,所述卷簧包括连接于所述弹性移动件的卷簧连接部上的拉伸端。

优选地,所述基体纵向两端位于所述横向孔外侧向上撕裂形成有限位边,所述弹性移动件的连接片体纵向两端翻折形成有U形翻折部,所述U形翻折部内形成有滑槽,所述滑槽卡入所述限位边外滑动以稳定所述弹性移动件的移动轨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设备,包括前述拉伸组件、用于安装所述拉伸组件的壳体及柔性屏,所述壳体包括横向相互配合的第一拉伸壳与第二拉伸壳,所述第二拉伸壳至少部分收入所述第一拉伸壳内,所述第二拉伸壳可在所述第一拉伸壳内横向移动,所述基板固定于所述第一拉伸壳内,所述第二支撑件固定于所述第二拉伸壳上,所述柔性屏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拉伸壳横向外侧的固定端及反向折弯并弹性固定于所述壳体或拉伸组件上的可动端。

本申请拉伸组件通过在基板上设置同步电机、弹性移动件,再在所述基板上侧覆盖相互配合的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通过一对所述同步电机的同步移动来控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在横向方向上的同步移动,结构稳定,拉伸过程同步可控,避免损坏屏幕。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可变屏宽的移动设备处于收缩状态下的正面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申请可变屏宽的移动设备处于收缩状态下的背面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申请可变屏宽的移动设备处于伸展状态下的正面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申请可变屏宽的移动设备处于伸展状态下的背面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申请可变屏宽的移动设备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申请可变屏宽的柔性屏的的纵向视图;

图7为本申请可变屏宽的移动设备去除柔性屏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本申请可变屏宽的移动设备的拉伸组件与柔性屏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申请拉伸组件的支撑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申请支撑组件的第二支撑件的反面视图;

图11为本申请拉伸组件处于展开状态的立体组合图;

图12为本申请拉伸组件去除第二支撑件后的立体组合图;

图13为图12的反面视图;

图14为本申请拉伸组件的基板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15为本申请拉伸组件的弹性移动件的立体图;

图16为本申请拉伸组件的去除支撑组件后的立体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17为本申请同步电机的立体组合图。

附图标记说明:

柔性屏-10;屏体-11;固定端-12;可动端-13;弧形弯部-14;壳体-20;第一拉伸壳-21;第二拉伸壳-22;第一壳体-211;第一腔体-212;第一横向外壁-213;第一纵向壁-214;纵向壁体-2141;翻折部-2142;收容槽-2143;固定部-2144;固定孔-2145,2244,313,324,3253;开口-215,225;第二壳体-221;第二腔体-222;第二横向外壁-223;第二纵向壁-224;被收容部-2241;外露部-2242;装饰条-216,226;拉伸组件-A;支撑组件-30;第一支撑件-31;第一支撑板体-311;转轴贴合部-312;凹陷部-314;较宽凹陷部-3141;较窄凹陷部-3142;滑动槽-3143;凸起部-315;较窄凸起部-3151;较宽凸起部-3152;第二支撑件-32;第二支撑板体-321;横向外侧弧面-322;纵向翻折壁-323;配合条-325;较窄配合条-3251;较宽配合条-3252;切除孔-326;较宽切除孔-3261;较窄切除孔-3262;限位件-33;固定板体-331;限位部-332;限位边-333,47;下凹部-334;限位孔-335;受力连接端-336;限位柱-337;基板-40;基体-41;横向侧壁-42;固定片-422;折弯固定端-423;卡槽-424;纵向侧壁-43;U形翻折部-432,72;滑槽件-433,73;滑槽-434,731;横向孔-44;卷簧固定部-45;卷簧-46;拉伸端-461;转轴-50;轴芯 -51;轴承-52;转动外壳-53;同步电机-60;支架-61;支架体-611;支架端壁 -612,613;铆接孔-614;丝杆-62;滑动块-63;块体-631;外延连接部-632;齿轮变速箱-64;电机-65;电机固定片-66;第一固定片-661;第二固定片-662;稳定杆-67;弹性移动件-70;连接片体-71;卷簧连接部-7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申请以图1所示,以Y方向为前后方向,以X方向为左右方向,以Z方向为垂直方向。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申请可变屏宽的移动设备包括可拉伸的壳体20、组装于所述壳体20内的拉伸组件A及固定于所述拉伸组件A及壳体20上的柔性屏10。

重点参阅图6所示,所述柔性屏10为显示屏,或者为显示屏与柔性玻璃的组合体。所述柔性屏10包括屏体11、形成于所述屏体11横向两侧的固定端12 与可动端13。所述屏体11包括上屏体与下屏体,所述下屏体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完全被所述上屏体的投影所覆盖。所述上屏体与所述下屏体之间通过弧形弯部14区隔,所述弧形弯部14的位置在横向方向上可变并调节所述上屏体与下屏体的相对宽度,具体地,所述下屏体可部分转化成上屏体以使所述上屏体加宽,所述上屏体也可以部分转化成下屏体以使所述上屏体变窄。所述上屏体作为显示屏显示图像等信号,而所述下屏体隐藏于所述壳体内不可见也不会显示图像。

所述固定端12被固定于所述壳体20的横向一侧上,而所述可动端13则被弹性连接固定于某一对象物上,该对象物具有一定的弹性,在所述弧形弯部14 位置变化通过弹性力来保持对所述可动端位置的调节。所述固定端12呈弧形边以实现全面屏模式。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柔性屏10上表面与下表面均设有保护膜或柔性玻璃材质以保护所述柔性屏10在拉伸过程中不被损坏。

重点参阅图3、图5所示,所述壳体20包括第一拉伸壳21及与所述第一拉伸壳21配合伸缩的第二拉伸壳22。所述第一拉伸壳21包括第一壳体211、自所述第一壳体211横向第一侧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横向外壁213、自所述第一壳体211纵向两端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对第一纵向壁214及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211 横向第二侧的开口215。所述第一横向外壁213的高度低于一对所述第一纵向壁 214的高度。所述第一壳体211、第一横向外壁213与一对第一纵向壁214围设成第一腔体212。

一对所述第一纵向壁214包括纵向壁体2141、自所述纵向壁体2141顶部向内相对弯折形成的翻折部2142、所述纵向壁体2141朝向所述第二拉伸壳22一侧掏空形成有收容槽2143及形成于所述纵向壁体2141靠近所述第一横向外壁 213一侧的固定部2144。所述固定部2144沿纵向贯穿形成有固定孔2145,并在所述纵向壁体2141外侧面形成有凹面以使所述固定孔2145贯穿所述纵向壁体 2141,所述凹面上设置封闭所述凹面的装饰条216。

所述第二拉伸壳22包括第二壳体221、自所述第二壳体221横向第二侧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横向外壁223、自所述第二壳体221纵向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对第二纵向壁224、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221横向第一侧的开口225及通过所述第二壳体221、第二横向外壁223与一对第二纵向壁224围设成的第二腔体 222。

所述第二纵向壁224包括插入所述第一纵向壁214的收容槽2143内的被收容部2241及位于所述被收容部2241横向外侧的外露部2242。一对所述被收容部2241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不大于所述一对收容槽2143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被收容部2241插入所述收容槽2143内。所述外露部2242与所述第一纵向壁214的外径基本一致,在插入状态时,二者相互吻合。一对所述第二纵向壁224上贯穿形成有若干固定孔2244,并在所述第二纵向壁224外侧面上形成有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内覆盖有装饰条226。所述装饰条216,226的作用在于覆盖所述固定孔2145,2244以覆盖隐藏所述固定孔及其内的紧固件。

所述第一纵向壁214的收容槽2143呈U形结构,可以限位所述第二纵向壁 224的被收容部2241使其仅可在横向方向上移动拉伸。

请继续参阅图7至图16所示,所述拉伸组件A包括纵向两侧固定于所述第一拉伸壳21上的基板40、安装于所述基板40一侧的转轴50、支撑组件30、弹性移动件70及同步电机60。

重点参阅图14、图16所示,所述基板40采用金属冲压工艺制成,所述基板40包括基体41、自所述基体41横向一侧向上折弯形成的横向侧壁42及自所述基体41纵向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纵向侧壁43。所述横向侧壁42纵向两端向外折弯形成有折弯固定端423,所述横向侧壁42顶部沿横向内侧折弯形成有固定片422,所述横向侧壁42上还贯穿形成有卡槽424。一对所述折弯固定端423之间形成组装所述转轴50的空间,所述转轴50的轴芯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折弯固定端423上。所述转轴50包括轴芯51、套设于所述轴芯51外的轴承52及套设于所述轴承外的转动外壳53。所述转动外壳53包括外径不同的两部分531,532,所述第二部分53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部分531的外径。

所述纵向侧壁43包括位于中间的U形翻折部432、组装货成型于所述U形翻折部内的滑槽件433及在横向方向上形成于所述滑槽件433上的滑槽434。所述纵向侧壁43靠近所述转轴50一侧贯穿形成有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一拉伸壳21 上固定孔431,所述基板40通过所述固定孔431与所述第一拉伸壳21的第一纵向壁214上的固定孔2145铆接固定在一起,在铆接完成后,所述装饰条216覆盖于所述第一纵向壁214外侧以覆盖铆钉。

所述基体41纵向两侧沿横向方向开设有一对横向孔44,所述基体41在所述横向孔44与所述纵向侧壁43之间向上撕裂形成有限位边47。所述横向孔44 远离所述转轴50一侧折弯形成有卷簧固定部45,所述卷簧固定部45呈U形结构且在其内固定有卷簧46,所述卷簧46通过一个销钉卷绕于所述卷簧固定部 45内,且所述卷簧46包括朝向所述横向孔44一侧延伸出的拉伸端461。

所述基板40的横向侧壁42的固定片422上固定有一个转接片34,所述转接片34通过铆钉锁紧在所述固定片422上。所述固定片422设有卡扣于所述卡槽424内的卡勾。

重点参阅图12、图13、图15、图16所示,所述弹性移动件70包括连接片体71、自所述连接片体71纵向两端翻折卷曲形成的U形翻折部72、成型或组装于所述U形翻折部72内的滑槽件73、形成于所述滑槽件73内的滑槽731及自所述连接片体71朝向一对所述卷簧46折弯形成的卷簧连接部74。所述卷簧 46的拉伸端461固定于所述卷簧连接部74上。

一对所述同步电机60通过铆钉或螺钉固定于一对所述横向孔44之间,一对所述同步电机60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基体41纵向长度的一半。在所述同步电机60固定于所述基体41上,同时所述弹性移动件70自所述基体41的底侧靠近所述转轴50一侧扣入,使所述U形翻折部72内的滑槽731套入所述基体 41的限位边47上滑动,所述卷簧连接部74伸入所述横向孔44内并可在所述横向孔44内横向移动。随后,将所述转接片34固定于所述基板40的横向侧壁42 的固定片422上锁定所述弹性移动件70不可退出,具体地,可在所述转接片34 对应所述限位边47处折弯形成挡片等结构以阻止所述弹性移动件70退出。装入所述弹性移动件70后,将所述卷簧46的拉伸端固定于所述弹性移动件70的卷簧连接部74内,通过所述卷簧46施加弹性力给所述弹性移动件70。

重点参阅图16、图17所示,所述同步电机60包括固定于所述基体41上的支架61、固定于所述支架61横向一端的齿轮变速箱64与电机65、设于所述支架61第一端的滑动块63及螺合于所述滑动块63上并与所述齿轮变速箱64连接的丝杆62。

所述支架61包括位于所述纵向两侧的一对支架体61、在横向两端连接一对所述支架体61的支架端壁612,613及自所述支架体61或所述支架端壁612,613 延伸形成的铆接孔614。所述铆接孔614在两个所述支架端壁612,613位置处均有以将所述支架61固定于所述基板40的基体41表面。所述第一、第二端壁 612,613上分别开设有限位所述丝杆62的孔结构,所述孔结构内设有轴承,使所述丝杆62可自由转动。一对所述支架体61之间为空隙以为所述丝杆62留下空间。所述滑动块63位于一对所述支架端壁612,613之间移动,所述滑动块63 包括螺合于所述丝杆62外的块体-631、自所述块体631纵向一侧延伸出所述支架体61外的外延连接部632。所述丝杆62一端限位于所述支架端壁612的轴承上,另一端限位于所述支架端壁613的轴承上并与所述齿轮变速箱64连接,当所述电机65运转时,带动所述齿轮变速箱64,所述齿轮变速箱64带动所述丝杆62转动,当所述丝杆62转动时,所述丝杆62外的滑动块63通过螺纹被迫沿横向方向在所述支架体61的一对支架端壁612,613之间移动。

所述支架端壁612与所述滑动块63位于所述丝杆62旁边分别设有一对轴孔结构,一对所述轴孔结构内插入一根稳定杆67,所述稳定杆67的作用在于稳定所述滑动块63的滑动稳定性,避免所述滑动块63晃动,使所述滑动块63沿所述丝杆62与所述稳定杆67滑动。所述电机65纵向外侧还固定或焊接有固定片66,所述固定片66包括固定于所述电机65外侧壁上的第一固定片661及自所述第一固定片661延伸并沿纵向折弯形成的第二固定片662,所述第二固定片662通过激光焊焊接于所述基体41表面以固定所述电机65避免所述电机65晃动。

请重点参阅图8至图12、图16所示,所述支撑组件30包括固定于所述基板40上并位于所述基板40横向第一侧的第一支撑件31、固定于所述第二拉伸壳22上并位于所述基板40横向第二侧的第二支撑件32及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2下侧并与所述同步电机60的滑动块63连接固定的限位件33。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限位件33可以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2位一体结构,无需单独设置限位件33在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2上。

所述第一支撑件31包括第一支撑板体311、自所述第一支撑板体311横向一侧折弯形成的转轴贴合部312、沿横向方向冲压凹陷形成的若干凹陷部314及与所述凹陷部314间隔设置的若干凸起部315。

所述凹陷部314包括位于内侧的较宽凹陷部3141、位于横向外侧的较窄凹陷部3142及沿横向贯穿所述较窄凹陷部3141的滑动槽3143。所述凸起部315 包括间隔所述较宽凹陷部3141的较窄凸起部3151及间隔所述较窄凹陷部3142 的较宽凸起部3152。所述支撑板体311在靠近所述转轴贴合部312位置处开设有若干固定孔313。所述第一支撑件31通过所述固定孔313铆接固定于所述基板40的转接片34上,使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与所述基板40成为一个整体。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件31也可以通过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基板40 上。

所述转轴贴合部312贴合于所述转轴50的转动外壳53的第一部分531外,贴合后,所述转轴贴合部312的外表面与所述转轴外壳53的第二部分532处于同一弧面上。

所述第二支撑件32包括第二支撑板体321、自所述第二支撑板体321横向外侧折弯形成的横向外侧弧面322、自所述第二支撑板体321纵向两端向下折弯形成的纵向翻折壁323、沿横向方向开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体321上的若干切除孔326及间隔形成于所述切除孔326之间的配合条325。

所述第二支撑板体321与所述纵向翻折壁323上开设有若干固定孔324。若干所述切除孔326对应所述第一支撑件31的凸起部315,若干所述配合条325 对应所述第一支撑件31的凹陷部314。具体地,所述切除孔326包括沿横向方向形成较宽切除孔3261及形成于所述较宽切除孔3261朝向第一支撑件31一侧的较窄切除孔3262,对应地,所述配合条325包括间隔所述较宽切除孔3261的较窄配合条3251及位于所述配合条325端部的较宽配合条3252,所述较宽配合条3252上贯穿形成有固定孔3253。

所述限位件33焊接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2下表面,包括贴合焊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体321下表面的固定板体331、自所述固定板体331纵向两端朝向所述第一支撑件31方向延伸形成的限位部332、自所述限位部332纵向边缘翻折形成的限位边333、自所述限位部332向下冲压凸出形成的下凹部334、上下贯穿所述下凹部334形成的限位孔335及自所述限位部332横向一端部分撕裂向下折弯形成的受力连接端336。

所述基体41上对应所述限位孔335位置处还固定有限位柱337,所述限位柱337上部分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限位孔335内部以限制所述第二支撑件32在横向方向上的移动距离。所述受力连接端336与所述同步电机60的滑动块63的外延连接部632固定在一起。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二支撑件32从上方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上,所述配合条325容纳至所述凹陷部314内,且所述较宽配合条325被限位于所述较宽凹陷部3141内,所述固定孔3253对应于所述滑动槽3143上,通过销钉将所述较宽配合条3252限位于所述滑动槽3143上侧。且所述销钉可在所述滑动槽3143内滑动。随后,将所述限位件33置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32下表面进行固定,固定方式可以是铆接或焊接固定。

本申请移动设备的组装及工作原理如下:

提供基板40,将所述弹性移动件70自所述基板40的底侧向上装入,具体地,所述弹性移动件70的U形翻折部72自所述基体41靠近所述横向侧壁42 一侧进入所述基体41上侧,所述卷黄连接部74进入所述横向孔44内,随后,将所述U形翻折部72内的滑槽731套入所述基板40的限位边47外滑动;此过程中,可以先将所述柔性屏10的可动端13粘附固定于所述弹性移动件70的连接片体71上,所述可动端13可以全部粘结于连接片体71底侧面,所述柔性屏 10也可以在组装其他部分时再粘结也可以。

随后,将所述同步电机60、卷簧46、转轴50安装至所述基板40上,具体地,所述同步电机60通过铆钉及激光焊固定于所述基体41对应的位置上,将所述卷簧46通过销钉卷绕于所述基板40的卷簧固定部45内,所述卷簧46的拉伸端461通过销钉连接于所述弹性移动件70的卷簧连接部74上,实现所述卷簧46对所述弹性移动件70的弹性拉伸。所述转轴50固定至所述基板40的一对折弯固定部423之间,所述转轴50的轴芯51纵向两端分别固定于一对所述折弯固定部423上。

将所述限位件33从所述基板40的一侧插入,使所述限位件33纵向两侧的限位边333插入所述基板40的纵向两侧的滑槽434内滑动,随后,将所述限位柱337自所述限位孔335处固定于所述基体41的表面上;此过程中,所述转接片34被铆接或焊接固定于所述基板40的横向侧壁42上的固定片422上,此转接片34可以限制所述弹性移动件70退出所述基板40。将所述限位件33的受力连接端336与所述同步电机60的外延连接部632通过铆钉固定在一起。

然后,再将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与第二支撑件32的组合体放置于所述基板 40上方,所述第一支撑件31的转轴贴合部312贴覆于所述转轴外壳53的第一部分531外,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与所述转接片34固定在一起以使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与所述基板40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支撑件32与所述限位件33铆接或焊接固定在一起。

最后,将所述柔性屏10的固定端12固定于所述第二拉伸壳22的第二横向外壁223上,所述可动端13粘接固定于所述弹性移动件70的连接片体71上。将所述第二拉伸壳22沿横向插入所述第一拉伸壳21内,具体地,所述第二纵向壁224的被收容部2241插入所述第一拉伸壳21的第一纵向臂214的收容槽 2143内。将所述组装好的拉伸组件A置入所述第一拉伸壳21与所述第二拉伸壳22腔体212,222内,并通过螺钉将所述基板40固定于所述第一拉伸壳21 的第一纵向壁214的固定部2144上,通过螺钉将所述第二支撑件32的纵向翻折壁323固定于所述第二拉伸壳22的第二纵向壁224上。

本申请可变屏宽的移动设备的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第一拉伸壳21与所述第二拉伸壳22相对合拢时,所述第一支撑件31 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2处于在垂直方向上重合最多时的状态,此时,所述第二支撑件32的配合条325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撑件31的凹陷部314内。当本申请移动设备需要展开时,所述同步电机60启动,带动所述丝杆62转动,所述滑动块63远离所述转轴50一侧移动,所述滑动块63带动所述限位件33、第二支撑件32与第二拉伸壳22朝远离所述第一拉伸壳21方向移动,此时,所述柔性屏10拉动所述弹性移动件70使所述弹性移动件70在所述卷簧46的弹性力下移动至所述转轴50一侧,从而,使所述柔性屏10位于所述主屏一侧的宽度变大;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2相互远离拉宽,所述限位柱337 限制所述限位件33的最大移动距离。

本申请可变屏宽柔性屏及移动设备通过在所述屏体11横向两侧分别设置固定端12、可动端13,将所述固定端12固定不动,而所述可动端13弹性固定于所述上屏体下侧,通过所述可动端13的弹性变化来改变上屏体的宽度,实现可变屏宽;无需卷绕所述柔性屏,且占用空间较小。

本申请拉伸组件A通过在基板40上设置同步电机60、弹性移动件70,再在所述基板40上侧覆盖相互配合的第一支撑件31与第二支撑件32,通过一对所述同步电机60的同步移动来控制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2在横向方向上的同步移动。

本申请支撑组件30通过设置相对可移动的第一支撑件31与第二支撑件32 来改变所述支撑组件30的宽度,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相互重叠的部分,在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上设置凹陷部314及滑动槽3143,在所述第二支撑件32上设置匹配于所述凹陷部314内的配合条325来实现所述第一支撑件3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2的上表面共面以同一平面支撑所述柔性屏10,避免平面损坏。

本申请同步电机60通过设置横向两端设有支架端壁612,613的支架61,在所述支架端壁613横向一侧设置电机65,在所述支架端壁612,613之间设置滑动块63,通过丝杆62架设于所述支架端壁612,613之间,所述滑动块63螺合于所述丝杆62外,所述电机65带动所述丝杆62转动时,使所述滑动块63 在横向方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分别固定于所述滑动块63与支架61上的两个物体同步移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拉伸组件及移动设备
  • 一种自移动设备充电座及自移动设备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38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