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带烟道的隧道窑提升窑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46:07


一种带烟道的隧道窑提升窑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带烟道的隧道窑提升窑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隧道窑正常生产时,一般采用窑门来进行密封。由于窑头正压导致高温烟气外溢,将窑头装饰板熏黑,窑门变形,不仅影响了窑炉的外观和工人的操作环境,也造成隧道窑窑头温度和气氛的不可控和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了一种能同时兼顾窑头密封和防止窑头烟气外溢,保证窑头处温度和气氛稳定性的一种带烟道的隧道窑提升窑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它主要包括窑门本体、窑门排烟装置、窑门升降装置和窑门密封装置。

所述窑门本体是由窑门框架、窑门吊勾、窑门保温棉、窑门曲封等构成,窑门框架采用型钢拼装制作而成,吊勾焊接于窑门框架顶部,用于安装提升链条。窑门保温材料用来保护窑门框架,隔绝窑内外温度和气氛。窑门曲封在窑门关闭时与窑车曲封相配合,保证合理的间隙和密封性能。

窑门排烟装置是由支排烟口、窑门烟道、窑门排烟口构成,窑门烟道设置在窑门框架内填充的窑门保温棉之间。窑门烟道下部内壁设置支排烟口,根据需要设定其数量和尺寸,窑内烟气外溢时,首先进入支排烟口。进入支排烟口的烟气经汇总后,进入窑门烟道。在窑门烟道上部对应窑头顶部设置的排烟管道处设置窑门排烟口,当窑门下降到位后,窑门排烟口与窑顶排烟管道对接和配合,将此处的烟气抽至车间外。

窑门升降密封装置是由窑门立柱框架、链条、链轮、窑门提升液压缸、窑门密封气缸及曲拐等构成。窑门立柱框架用型钢制作,主要用于固定窑门及传动结构。当液压缸工作时,安装于链轮上的链条连接链轮和窑门,带动窑门上升,炉门开启。反之则下降和关闭。当窑门下降到位后,密封气缸及曲拐带动窑门向窑体端墙贴近和压紧,保证窑门与隧道窑端墙贴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窑门内设置了排烟通道,集窑内外气体密封、窑头排烟和窑门自动提升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具有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可靠、安装维护简单、窑头气氛稳定等特点,杜绝了隧道窑内高温烟气自窑门外溢,提高了窑内温度和气氛的稳定性。

下面结构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整体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窑门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窑门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窑门关闭状态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为窑门框架,2为窑门吊钩,3为窑门保温棉,4为窑门曲封,5为支排烟口,6为窑门烟气通道,7为窑门排烟口,8为排烟管道,9为窑门立柱框架,10为链轮,11为链条,12为窑门提升液压缸,13为气缸,14为压紧曲拐,15为窑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带烟道的隧道窑提升窑门包括窑门本体、窑门提升装置和窑门密封装置和窑门排烟装置,窑门本体是由窑门框架1、窑门吊钩2、窑门保温棉3和窑门曲封4等构成,窑门吊钩2设置在窑门框架1顶部,窑门保温棉3铺设在窑门框架1内,并窑门框架1底部设置了窑门曲封4。窑门排烟装置是由设置在窑门曲封4上部窑门保温棉层内设置了窑门烟气通道6设置在窑门烟气通道6下部窑门内壁设置了支排烟口5和顶部对应窑头顶部排烟管道8处设置了窑门排烟口7构成。所述窑门提升装置是由窑门立柱框架9、链轮10、链条11和窑门提升液压缸12构成,窑门提升液压缸12固定安装在窑门立柱框架9一侧下部,伸缩杆端部设置链轮,链条11一端固定连接在窑门立柱框架顶部横梁上,另一端穿过伸缩杆链轮和窑门立柱框架9顶部横梁上的链轮10后与窑门框1顶部设置的窑门吊钩2相连。所述窑门密封装置是由气缸13和压紧曲拐14组成,气缸13和压紧曲拐14支撑座均固定安装在窑门立柱框架9上,压紧曲拐14的一端与气缸13相连,另一端与窑门两侧卡槽相对应。实施本发明时,窑门吊勾2焊接于窑门框架1上,用于安装提升链条11。窑门保温材料3用来保护窑门框架1,隔绝窑内外温度和气氛。当窑门关闭时,窑门压紧曲封4与窑车曲封15配合,保证合理的间隙和密封性能。窑门支排烟口5设置于窑门内侧壁下部,根据需要设定其数量和尺寸,窑内烟气外溢时,首先进入支排烟口5。进入支排烟口5的烟气经汇总后,进入窑门烟道6内,烟道为夹层结构。在窑门靠近窑外的内侧壁上部,设置窑门排烟口7,当窑门下降到位后,窑门排烟口7与窑头顶部的排烟管道8配合,将此处的烟气抽烟至车间外。当窑门提升液压缸12工作时,安装于链轮10上的链条11连接窑门,带动其上升,炉门开启。反之则下降和关闭。当窑门下降到位后,密封气缸13及压紧曲拐14带动窑门向窑体端墙贴近和压紧,保证窑门与隧道窑端墙贴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并不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发明专利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86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