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及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1:53


一种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柱整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整脊正骨疗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用来治疗脊椎类疾病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人们的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疾病。颈椎正骨时,需要术者站立在患者背后,可通过摇正法时错位关节复位;腰间盘突出正骨时,需要术者与患者侧向对坐,可通过坐位旋转法错位关节复位。

经检索,现有用于脊柱整复正骨的座椅,主要有两类:1、常规座椅,这类座椅简单实用,患者和术者各自坐在方凳上,进行正骨治疗;2、按摩座椅,这类座椅辅助效果好,按摩功能丰富。

在常规类座椅的正骨治疗中,术者需要劳心劳力放松患者脊柱错位处的肌肉,才能达到较好的正骨效果(避免脊柱生硬);在按摩类座椅的正骨治疗中,虽然可通过机器按摩促进患者的肌肉放松,但不利于施展正骨手法,还是需要患者移位。基于上述论述,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具有辅助功能的适用于脊柱整复正骨用的座椅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及方法,以解决当前脊柱整复正骨的座椅实用性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包括立脚、双工位及按摩靠背;所述双工位布置于所述立脚上,其中,所述双工位由患者座位及术者座位组成,所述患者座位通过离合中枢布置于所述立脚头部,所述术者座位通过缓冲机构布置于所述立脚身部,其中,所述术者座位与所述离合中枢第一调节端活动连接,所述按摩靠背布置于所述患者座位背侧,其中,所述按摩靠背与所述离合中枢第二调节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离合中枢受控于所述术者座位的调节动作,具有分布调节状态和互锁调节状态;在分布调节状态下,所述术者座位与所述按摩靠背可相对调节;在互锁调节状态下,所述术者座位与所述按摩靠背可一体调节。

优选地,所述患者座位为方凳。

优选地,所述术者座位包括压板、圆凳及爪齿;所述压板垂直于所述立脚布置,其中,所述压板头端与所述离合中枢第一调节端活动连接,且所述压板上设有爪齿,所述圆凳活动布置于所述压板尾端,其中,所述圆凳高度与所述患者座位高度适配。

优选地,所述离合中枢包括活动轴、离合外壳、分离轴承、铰座、磨盘、膜片弹簧及第一齿盘;所述活动轴活动布置于所述立脚头端,其中,所述活动轴穿设于所述压板头端的长孔,所述离合外壳套设于所述活动轴外侧,其中,所述离合外壳底壳通过分离轴承与所述活动轴身部转动连接,且所述离合外壳壳面通过铰座与所述压板头端活动连接,且所述分离轴承受压端与所述压板头部接触连接,所述磨盘装配于所述离合外壳内部,所述膜片弹簧装配于所述磨盘与所述离合外壳之间,其中,所述膜片弹簧外缘与所述磨盘外缘固定连接,且所述膜片弹簧内缘与所述分离轴承挤压端接触连接,所述第一齿盘固定布置于所述离合外壳顶壳,其中,所述第一齿盘周面开设有第一齿槽。

优选地,所述离合中枢还包括固定轴、摩擦盘、第二齿盘及波浪弹簧;所述固定轴固定布置于所述患者座位底面,其中,所述活动轴头端套装于所述固定轴内部,所述摩擦盘套装于所述固定轴外部,其中,所述摩擦盘粗糙面与所述磨盘粗糙面活动接触,且所述摩擦盘光滑面呈环形等间距嵌装有若干滚珠,所述第二齿盘活动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其中,所述第二齿盘圆周上开设有第二齿槽,所述第二齿槽与所述第一齿槽连通构成齿腔;在分布调节状态下,所述齿腔与所述爪齿啮合分离,在互锁调节状态下,所述齿腔与所述爪齿啮合接触;所述波浪弹簧固定布置于所述第二齿盘内部,其中,所述波浪弹簧与所述滚珠滚动接触。

优选地,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弹簧鞍座及支撑座;所述弹簧鞍座相对所述立脚一侧布置,其中,所述弹簧鞍座固定端通过转动座与所述立脚身部转动连接,所述弹簧鞍座活动端连接有支撑座,其中,所述压板限位于所述支撑座内,且所述支撑座内壁呈弧形等间距分别开设有一组位于低位的第一凹槽、一组位于中位的第二凹槽及一组位于高位的第三凹槽。

优选地,所述压板侧壁设有一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卡接配合;在分布调节状态下,所述卡接凸起与第二凹槽活动卡接;在互锁调节状态下,所述卡接凸起与所述第三凹槽活动卡接。

优选地,所述按摩靠背为内部具有按摩机芯的椅背,所述按摩靠背通过椅架与所述第二齿盘固定连接。

一种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按摩肌肉;在离合中枢的分布调节状态下和/或互锁调节状态下,转动按摩靠背,致使按摩靠背相对患者座位背侧布置,根据患者脊柱整复正骨的位置,调整按摩靠背中按摩机芯的相对位置:以颈椎病正骨时,按摩机芯调整至按摩靠背颈部,以腰间盘正骨时,按摩机芯调整至按摩靠背腰部,利用按摩机芯按摩患者对应表面的肌肉进行揉捏放松;

S200、座位调整;对患者进行颈椎病正骨时,在离合中枢的分布调节状态下和/或互锁调节状态下,转动按摩靠背,致使按摩靠背从患者座位背侧移开,空出患者座位背侧空间形成站立区;对患者进行腰间盘正骨时,在离合中枢的分布调节状态下和/或互锁调节状态下,转动术者座位,致使术者座位相对患者座位偏位布置形成座位区;

S300、正骨治疗,医师通过对应的正骨手法对患者对应脊柱进行整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构建一个具有双工位及含有辅助按摩效果的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双工位由患者座位及术者座位组成,辅助按摩效果由按摩靠背促进实施,利用术者座位的调节动作,配合离合中枢的调整结构,可实现按摩靠背与术者座位围绕患者座位进行相对独立调节或一体协同调节的旋转转动,改变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的布置形态,从而利于术者对患者进行脊椎类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对解决颈椎病及腰间盘突出具有良好的整复作用。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实用性、便捷性及辅助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面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背面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离合中枢在分布调节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以示出卡接凸起与第二凹槽、压板与分离轴承、爪齿与齿腔的连接关系;

图4为本发明中离合中枢在互锁调节状态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以示出卡接凸起与第二凹槽、压板与分离轴承、爪齿与齿腔的连接关系;

图5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离合中枢及其连接结构的拆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离合中枢及其连接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立脚;2、双工位;3、患者座位;4、术者座位;5、离合中枢;6、缓冲机构;7、按摩靠背;

401、压板;402、圆凳;403、卡接凸起;404、爪齿;

501、活动轴;502、离合外壳;503、分离轴承;504、铰座;505、磨盘;506、膜片弹簧;507、第一齿盘;508、第一齿槽;509、固定轴;510、摩擦盘;511、滚珠;512、第二齿盘;513、第二齿槽;514、波浪弹簧;

601、弹簧鞍座;602、转动座;603、支撑座;604、第一凹槽;605、第二凹槽;606、第三凹槽。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参见图1至图7,包括立脚1、双工位2及按摩靠背7;双工位2布置于立脚1上,其中,双工位2由患者座位3及术者座位4组成,患者座位3通过离合中枢5布置于立脚1头部,术者座位4通过缓冲机构6布置于立脚1身部,其中,术者座位4与离合中枢5第一调节端活动连接,按摩靠背7布置于患者座位3背侧,其中,按摩靠背7与离合中枢5第二调节端固定连接,且离合中枢5受控于术者座位4的调节动作,具有分布调节状态和互锁调节状态;在分布调节状态下,术者座位4与按摩靠背7可相对调节;在互锁调节状态下,术者座位4与按摩靠背7可一体调节。本发明通过构建一个具有双工位2及含有辅助按摩效果的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双工位2由患者座位3及术者座位4组成,辅助按摩效果由按摩靠背7促进实施,利用术者座位4的调节动作,配合离合中枢5的调整结构,可实现按摩靠背7与术者座位4围绕患者座位3进行相对独立调节或一体协同调节的旋转转动,改变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的布置形态,从而利于术者对患者进行脊椎类疾病的治疗,尤其是对解决颈椎病及腰间盘突出具有良好的整复作用。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实用性、便捷性及辅助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地实施结构,如图1所示,患者座位3为方凳,患者坐在面域较宽的方凳上,具有良好的身体校对效果(可明确身体朝向),有利于身体的稳定。

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5所示,为方便理解术者座位4是如何配合患者座位3治疗实施,本发明还公开了术者座位4更加具体的实施结构,术者座位4包括压板401、圆凳402及爪齿404;压板401垂直于立脚1布置,本发明中的压板401为三角板,其中,压板401头端与离合中枢5第一调节端活动连接,且压板401上设有爪齿404,圆凳402通过螺纹活动布置于压板401尾端,方便术者活动调整坐姿及适配不同身高的术者,其中,圆凳402高度与患者座位3高度适配。本发明在患者座位3外侧设置术者座位4,术者座位4可转动连接在立脚1,并通过扳动术者座位4,调整其与离合中枢5的连接结构,从而改变离合中枢5的应用状态,这种操作方式,不仅简便、快捷,而且有利于降低结构布置,避免结构堆砌。

一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为方便理解离合中枢5是如何配合术者座位4的调节动作,从而改变应用状态,本发明还公开了离合中枢5更加具体的实施结构,离合中枢5包括活动轴501、离合外壳502、分离轴承503、铰座504、磨盘505、膜片弹簧506及第一齿盘507;活动轴501活动布置于立脚1头端,其中,活动轴501穿设于压板401头端的长孔,离合外壳502套设于活动轴501外侧,其中,离合外壳502底壳通过分离轴承503与活动轴501身部转动连接,且离合外壳502壳面通过铰座504与压板401头端活动连接,且分离轴承503受压端与压板401头部接触连接,磨盘505装配于离合外壳502内部,膜片弹簧506装配于磨盘505与离合外壳502之间,其中,膜片弹簧506外缘与磨盘505外缘固定连接,且膜片弹簧505内缘与分离轴承503挤压端接触连接,第一齿盘507固定布置于离合外壳502顶壳,其中,第一齿盘507周面开设有第一齿槽508。

离合中枢5还包括固定轴509、摩擦盘510、第二齿盘512及波浪弹簧514;固定轴509固定布置于患者座位3底面,其中,活动轴501头端套装于固定轴509内部,摩擦盘510套装于固定轴509外部,其中,摩擦盘510粗糙面与磨盘505粗糙面活动接触,且摩擦盘510光滑面呈环形等间距嵌装有若干滚珠511,第二齿盘512活动套设于固定轴509上,其中,第二齿盘512圆周上开设有第二齿槽513,第二齿槽513与第一齿槽508连通构成齿腔;在分布调节状态下,齿腔与爪齿404啮合分离,在互锁调节状态下,齿腔与爪齿404啮合接触;波浪弹簧514固定布置于第二齿盘512内部,其中,波浪弹簧514与滚珠511滚动接触。术者座位4的调整动作控制离合中枢5在分布调节状态下的应用:1、独立调整术者座位4的转向时,抬动压板401尾端,压板401头端围绕铰座504转动,此时,压板401头部随着高度升高挤压分离轴承503中的轴承体,受压的轴承体挤压与其接触的膜片弹簧505,使得膜片弹簧505带动磨盘505远离摩擦盘510(离合器原理),此时活动轴501可与立脚1头端活动转动,转动压板401即可旋转圆凳402转向;2、独立调整按摩靠背7的转向时,推动按摩靠背7,使得按摩靠背7通过椅架带动第二齿盘512围绕固定轴509进行转动,与此同时,第二齿盘512内固定连接的波浪弹簧514跟随第二齿盘512围绕固定轴509转动,此时,波浪弹簧514与摩擦盘510面上的滚珠511滚动接触,当滚珠511从波浪弹簧514的一个凹面越向凸面时,需要施加更大的推动,此时按摩靠背7围绕固定轴509转动时,存在“咔咔”的接触声,利用上述简单的限位结构,有利于按摩靠背7独立转动时的相对稳定,降低按摩靠背7转动的自由度,避免按摩靠背7的随意晃动。

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为方便理解缓冲机构6是如何配合术者座位4的调节动作,本发明还公开了缓冲机构6更加具体的实施结构,缓冲机构6包括弹簧鞍座601及支撑座603;弹簧鞍座601相对立脚1一侧布置,其中,弹簧鞍座601固定端通过转动座602与立脚1身部转动连接,弹簧鞍座601活动端连接有支撑座603,其中,压板401限位于支撑座603内,且支撑座603内壁呈弧形等间距分别开设有一组位于低位的第一凹槽604、一组位于中位的第二凹槽605及一组位于高位的第三凹槽606。

值得介绍的是,压板401侧壁设有一组卡接凸起403,卡接凸起403与第一凹槽604、第二凹槽605及第三凹槽606卡接配合;在分布调节状态下,卡接凸起403与第二凹槽605活动卡接;在互锁调节状态下,卡接凸起403与第三凹槽606活动卡接。当需要术者座位4与按摩靠背7相对独立的灵活调整时,抬动压板401尾端,使得一组卡接凸起403卡合进位于中位的一组第二凹槽605内,此时离合中枢5的调整状态为独立的分布调节状态,即术者座位4与按摩靠背7可相对独立的进行转动调整,具体操作参考上述术者座位4的调整动作控制离合中枢5在分布调节状态下的应用;当需要术者座位4与按摩靠背7相对整体的协同调整时,抬动压板401尾端,使得一组卡接凸起403越过位于中位的第二凹槽605内卡合进位于高位的一组第三凹槽606内,此时离合中枢5的调整状态为协同的互锁调节状态,即术者座位4与按摩靠背7可相对整体的进行转动调整:抬动压板401尾端,压板401头端围绕铰座504转动,此时,压板401头部随着高度升高挤压分离轴承503中的轴承体,受压的轴承体进一步挤压与其接触的膜片弹簧505,使得膜片弹簧505带动磨盘505更加远离摩擦盘510(离合器原理),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中分离轴承503中的轴承体长度适配压板401转动的角度,与此同时,压板401上的爪齿404在跟随压板401圆弧运动中,扣合进齿腔内,此时,推动压板401围绕活动轴501,即可带动第一齿盘507及第二齿盘512做围绕立脚1的转动,即术者座位4与按摩靠背7的协同转动;通过上述调整方式的改变,适配术者正骨的位置需求,可提高术者座位4与按摩靠背7围绕患者座位3的快捷应用。

值得说明的是,按摩靠背7为内部具有按摩机芯的椅背,按摩机芯可在椅背内纵向移动,该技术为现有技术,如公开号为CN21172386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可纵向滑动连接在椅背上的按摩椅机械手3D机芯,可根据患者脊柱整复正骨的位置,调整按摩靠背7中按摩机芯的相对位置,按摩靠背7通过椅架与第二齿盘512固定连接。

实施例2:一种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按摩肌肉;在离合中枢5的分布调节状态下和/或互锁调节状态下,转动按摩靠背7,致使按摩靠背7相对患者座位3背侧布置,根据患者脊柱整复正骨的位置,调整按摩靠背7中按摩机芯的相对位置:以颈椎病正骨时,按摩机芯调整至按摩靠背7颈部,以腰间盘正骨时,按摩机芯调整至按摩靠背7腰部,利用按摩机芯按摩患者对应表面的肌肉进行揉捏放松;

S200、座位调整;对患者进行颈椎病正骨时,在离合中枢5的分布调节状态下和/或互锁调节状态下,转动按摩靠背7,致使按摩靠背7从患者座位3背侧移开,空出患者座位3背侧空间形成站立区;对患者进行腰间盘正骨时,在离合中枢5的分布调节状态下和/或互锁调节状态下,转动术者座位4,致使术者座位4相对患者座位3偏位布置形成座位区;

S300、正骨治疗,医师通过对应的正骨手法对患者对应脊柱进行整复。

除此之外,本发明中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以及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发明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内部结构和方法的改进。

本发明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信号控制装置及方法、显示控制装置及方法、显示装置
  • 一种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
  • 一种骨伤科脊柱整复正骨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588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