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29 06:30:04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通常包括具有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体、和与该吸收性主体接合的外装体,并且具有包括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的短裤型的形态。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的外装体具有以对该外装体赋予伸缩性为目的的弹性部件,为了保持固定该弹性部件由多个片的层叠体构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由三个片构成外装体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的外装体通过将第一片部件与第二片部件利用多个熔接部间隔性地熔接的工序;和在与第一片部件相反侧的第二片部件的面与第三片部件之间配置弹性部件,并且将第二片部件与第三片部件利用粘接剂接合的工序来制造。通过该制造方法,在外装体形成从该外装体的厚度方向的肌肤侧向非肌肤侧去依次地层叠第一片部件、第二片部件和第三片部件而成的层叠部。在该文献中记载了根据具有这样结构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能够实现柔软且不使弹性部件断裂的外装体的加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0356046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被划分为配置在该胯裆部的裆部、配置得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得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且具有包括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在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在该腹侧部和该背侧部各自中的该外装体的沿着该纵向的两侧部彼此被接合而形成有一对侧封部、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

优选的是,沿着上述腿部开口部的开口边缘部的至少其一部分由具有层叠部位的上述外装体构成,该层叠部位包括具有伸缩性的第一片、非伸缩性的第二片和非伸缩性的第三片。

优选的是,第一片在伸长状态下与第二片接合,并且第三片在第一片的伸长状态下与第一片或第二片接合。

优选的是,上述开口边缘部中的上述层叠部位形成以上述腿部开口部的开口端作为自由端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翘曲折回的形状。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被划分为配置在该胯裆部的裆部、配置得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得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且具有包括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在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该腹侧部和该背侧部各自中的该外装体的沿着该纵向的两侧部彼此被接合而形成有一对侧封部、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

优选的是,具有层叠片制造工序,将具有伸缩性的第一坯料一边在伸长状态下沿着一个方向输送,一边使其与沿着相同方向输送的非伸缩性的第二坯料接合,接着维持第一坯料的伸长状态不变地、将沿着相同方向输送的非伸缩性的第三坯料与第一坯料或者第二坯料接合,制造具有该三个坯料层叠而成的层叠部位的上述外装体的层叠片。

优选的是,具有吸收性主体配置工序,维持第一坯料的伸长状态不变地、将上述吸收性主体沿着输送方向间隔地配置到沿着一个方向输送的上述外装体的层叠片的一个面。

优选的是,具有层叠片切断工序,在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吸收性主体之间的区域,将上述外装体的层叠片在切断预定部以与上述腿部开口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切断。

优选的是,在上述层叠片切断工序中,以在上述切断预定部至少存在上述层叠部位的方式切断上述外装体的层叠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裤型尿布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尿布的展开且伸长状态中的肌肤相对面(吸收性主体的配置侧)的展开平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尿布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一片的一例的局部剖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尿布的沿着V-V线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图6的(a)和(b)是表示用于将构成图1所示的短裤型尿布中的外装体的第一片与第二片接合的接合部的配置图案的示意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尿布的制造工序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制造工序中的层叠片制造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9是图7所示的制造工序中的层叠片切断工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10是表示图7所示的制造工序中的层叠片切断工序的切断预定部的形状的图。

图11是表示接着图7所示的制造工序之后的工序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图7所示的制造工序中的层叠片制造工序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与图8对应的图)。

图13是表示图7所示的制造工序中的层叠片制造工序的又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与图8对应的图)。

图14是表示图7所示的制造工序中的层叠片制造工序的再一个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放大图(与图8对应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制造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有可能使外装体本身变得柔软,但是关于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腿部开口部与穿戴者的身体的合身性还存在改良的余地。其理由是,在腿部开口部与穿戴者的身体的合身性主要通过沿着腿部开口部配置的丝状的弹性部件的收缩而达成,但是这样的方式产生的合身性的提高存在限制。

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制造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情况下,难以防止因外装体的端缘、例如腿部开口部的端缘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引起的不舒适感的发生。其理由是,因为在短裤型尿布的制造方法中,通常,通过切断外装体的层叠片来形成腿部开口部,被切断的部位保持原样的状态,对于该部位没有实施用于降低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的情况下的不舒适感的特别的处理。

因此,本发明涉及能够消除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具有的缺点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以下,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附图标记。附图基本上是示意性表示的图,各尺寸的比率等存在与现实的比率不同的情况。

本发明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与穿戴者的前后方向、即从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方向对应的纵向(图中附图标记“X”表示的方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图中附图标记“Y”表示的方向)。

在以下的说明中,除非另有说明,纵向为沿着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或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性主体)的纵向的方向,横向是沿着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横向或者其构成部件的横向的方向。

本发明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被划分为:配置在穿戴者的胯裆部、包括与穿戴者的阴茎等排泄部相对的排泄部相对部(未图示)的裆部(图中附图表示“B”表示的部分);配置得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腹侧(前侧)的腹侧部(图中附图标记“A”表示的部分);和配置得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背侧(后侧)的背侧部(图中附图标记“C”表示的部分)这3个部分。

本发明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包含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性芯(未图示)的吸收性主体(图中附图标记“2”表示的部件);和配置在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图中附图标记“10”表示的部件),该腹侧部和该背侧部各自的沿着该外装体的该纵向的两侧部(图中附图标记“10S”表示的部分)彼此接合而形成有一对侧封部(图中附图标记“S”表示的部分)、腰部开口部(图中附图标记“WH”表示的部分)和一对腿部开口部(图中附图标记“LH”表示的部分)。

图1~图3中表示了作为本发明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短裤型尿布1,尿布1具有上述的结构。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为吸收性物品或者其构成部件(例如吸收性主体)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朝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即与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一侧,“非肌肤相对面”为吸收性物品或者其构成部件中的、在吸收性物品的穿戴时朝向与肌肤侧相反侧的面、即与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远一侧。此外,在此所说的“穿戴时”是指维持通常的适当的穿戴位置、即该吸收性物品的正确的穿戴位置的状态。

腹侧部A为尿布1的前身部F的一部分,背侧部C为尿布1的后身部R的一部分。裆部B在纵向X上跨纵向中心线CLx,存在于从前身部F至后身部R的区域。纵向中心线CLx是将如图2所示的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在纵向X上二等分地在横向Y上延伸的假想直线。在此所说的“展开且伸长状态”是指,将尿布1在侧封部S切开而形成展开状态,并且将该展开状态的尿布1扩展至使各部的弹性部件伸长成为设计尺寸(与排除一切弹性部件的影响的状态下扩展为平面状时的尺寸相同)的状态。

腹侧部A和背侧部C典型的是分别在纵向X上与侧封部S处于相同位置的部分,是在尿布1的穿戴时配置在穿戴者的腰身的腰身部。裆部B典型的是外装体10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10S的一部分,且包括形成有作为腿部开口部LH、LH形成用的缺口部的开口端LS、LS的区域。

在本发明中,腹侧部A、裆部B和背侧部C可以是将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在纵向X上三等分的情况下的各区域。

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主体2具有俯视时为矩形的形状,使其长度方向与尿布1的纵向X一致,配置在外装体10的横向Y的中央部,在纵向X上从腹侧部A延伸至背侧部C。吸收性主体2的俯视的轮廓,与吸收体5的轮廓、更具体而言与形成吸收体的外表面的包芯片(未图示)的俯视时的轮廓大致一致。吸收性主体2与外装体10通过粘接剂被接合。

吸收性主体2包括配置在与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近的位置的透液性的正面片3、配置在与穿戴者的肌肤相对较远的位置的不透液性或者难透液性或者拨水性(总之是防漏性)的背面片(未图示)、和配置在两个片之间的吸收体5而构成。

吸收体5包括能够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性芯(未图示)、和覆盖该吸收性芯的包含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在内的外表面的包芯片(未图示)而构成。

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这些部件彼此通过粘接剂等公知的接合方法形成为一体。

作为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上述各部件,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在该种吸收性物品中通常使用的部件。例如,作为正面片3能够使用各种无纺布或开孔膜等,作为背面片能够使用树脂膜、或树脂膜与无纺布等的层叠体等。吸收性芯典型的是以吸水性材料作为主体,作为该吸水性材料,含有选自木浆等纤维材料和吸水性聚合物的1种以上。包芯片具有透液性,典型的是由纸、无纺布等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装体10如图2所示遍及作为前身部F的腰身部的腹侧部A、和作为后身部R的腰身部的背侧部C、被腹侧部A与背侧部C夹着的裆部B而配置。外装体10在如图2所示的尿布1的展开且伸长状态下,构成腹侧部A和背侧部C的纵向X的两端部区域具有横向Y的长度比纵向X长的长方形形状,并且在构成裆部B的纵向X的中央区域,作为外装体10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10S、10S的一部分的一对开口端LS、LS呈向横向Y的中央凸出的圆弧状地弯曲,作为外装体10整体具有沙漏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腹侧部A和背侧部C各自的纵向X的端部、即腰部端部形成有腰部皱褶。上述腰部皱褶包括外装体10、和固定在外装体10的多个腰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7而构成。多个弹性部件7分别在横向Y上延伸,并且在纵向X上间隔配置。上述腰部皱褶通过在将构成外装体10的后述的第二片12的延伸部12E翻折而形成的第二片12的双层重叠的部分,使弹性部件7以在横向Y上伸长的状态配置并固定后,将弹性部件7从伸长状态释放而制作。通过弹性部件7的收缩,遍及尿布1的整周形成实质上连续的环状的上述腰部皱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一对腿部开口部LH、LH各自的开口端LS形成有腿部皱褶。腿部皱褶包括外装体10、和固定在外装体10的腿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8而构成。弹性部件8仅配置在尿布1的前身部F。详细而言,弹性部件8以跨前身部F中的腹侧部A和裆部B的方式配置。腿部皱褶通过在构成外装体10的后述的第二片12与第三片13之间,将弹性部件8以伸长状态固定后,将弹性部件8从伸长状态释放而制作。通过弹性部件8的收缩,在腿部开口部LH的开口边缘部中的、前身部F的区域形成上述腿部皱褶。弹性部件8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吸收性主体2的沿着纵向X的两侧部,配置有在尿布1的穿戴时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的一对防漏翻边6、6。各防漏翻边6包括构成该防漏翻边6的主体的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0、和在纵向X上以伸长状态固定在该片60的弹性部件61。弹性部件61配置在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0的自由端部。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防漏翻边6中,在尿布1的穿戴时,该防漏翻边6通过弹性部件61的收缩力向穿戴者的肌肤侧立起。像这样在尿布1的穿戴时防漏翻边6立起,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穿戴者所排泄的尿等体液在正面片3扩散而向横向Y的外侧漏出、所谓的侧漏。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漏翻边6如图2所示,在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大致全长上,沿着吸收性主体2的沿纵向X的侧部连续地配置,防漏翻边6(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0)的纵向X的长度与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长度大致相等。

作为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0,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在该种吸收性物品中作为防漏翻边的原材料使用的材料,优选具有耐液性或者拨水性且透气性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单层或者多层的拨水性无纺布、树脂膜与无纺布等的层叠材料等。

作为以弹性部件61、进而上述的弹性部件7、8为代表的、尿布1中的各种弹性部件的原材料,除非另有说明,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该种吸收性物品中通常使用的各种公知的弹性材料,例如可以列举苯乙烯-丁二烯、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丁二烯等的合成橡胶、天然橡胶、EVA、伸缩性聚烯烃、聚氨酯等。作为弹性部件的形态,可以优选使用截面为矩形、正方形、圆形、多边形形状等的丝状(丝橡胶等)或者带状(橡胶条等)的弹性部件,或者复丝型的线状的弹性部件等。

外装体10包括配置在与穿戴者的肌肤(或者吸收体5)相对较远的一侧的第一片11、和配置在与穿戴者的肌肤(或者吸收体5)相对较近的一侧的第二片12而构成。两个片11、12彼此经由各种接合方式相互接合而一体化。第一片11在尿布1的腹侧部A和背侧部C构成外装体10的最外表面。在裆部B的从尿布1的纵向X的中央(纵向中心线CLx)向纵向X的两外侧隔开规定距离的范围内,没有配置第一片11,作为外装体10的构成部件仅配置有第二片12。在外装体中仅配置有第二片12的部分中,第二片12能够形成尿布1的外表面。

如图3所示,第二片12为1个连续的片,与此不同,第一片11包括分别独立地存在的多个片而构成,具体而言,包括构成腹侧部A(更加具体而言,被腹侧部A的一对侧封部S、S夹着的区域)的腹侧第一片110、和构成背侧部C(更具体而言,被背侧部C的一对侧封部S、S夹着的区域)的背侧第一片111而构成。腹侧第一片110和背侧第一片111分别从腹侧部A或者背侧部C延伸到裆部B。

腹侧第一片110和背侧第一片111以及第二片12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具有从弹性部件7的纵向X的端部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11E、12E。延伸部11E、12E向弹性部件7侧翻折,覆盖吸收性主体2的纵向X的端部。向弹性部件7侧翻折的延伸部11E、12E通过粘接剂被接合于与该延伸部11E、12E相对的其它部件(第二片12、吸收性主体2、防漏翻边形成用片60、弹性部件7)。第二片12的延伸部12E的长度(沿着X方向的长度)比腹侧第一片110和背侧第一片111各自的延伸部11E的长度(沿着X方向的长度)长。

此外,以下的第一片11的说明,除非另有说明,能够适用于腹侧第一片110和背侧第一片111的双方。

外装体10除了第一片11和第二片12以外还具有第三片13。第三片13在前身部F中以跨腹侧部A和裆部B的方式存在于外装体10的横向Y的整个区域。外装体10之中,在配置有第三片的部位,第三片13构成外装体10的最内表面。

在俯视外装体10时,第三片13的整个区域与第二片12重叠。另外,第三片13的整个区域与第一片11的整个区域重叠或者与第一片11的一部分重叠,或者第三片的一部分与第一片11的整个区域重叠,或者与第一片11的一部分重叠。

第一片11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片11包括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片,腹侧第一片110和背侧第一片111分别为该伸缩性片。第一片11以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为前提,也可以包括在横向Y上具有伸缩性的伸缩性片以外的片(例如非伸缩性片)。

本发明中,所谓“在横向上具有伸缩性”具体而言是指,该片(例如第一片11)的、横向Y的最大伸长率优选为50%以上。

在此所说的“最大伸长率”是指,使测量对象(例如第一片11)伸长至不能再拉伸的长度(即将要发生材料断裂前的长度)时的伸长率,根据下述式(1)求得。

最大伸长率(%)={(伸长后的长度-伸长前的长度)/伸长前的长度}×100…(1)

最大伸长率的测量能够通过以下的步骤进行。在吸收性物品的测量对象的自然状态(弹性部件的收缩状态)下,在Y方向上标注间隔50mm的标记,测量该标记的间隔,作为“伸长前的长度”。接着,使测量对象在其伸缩方向上伸长至该测量对象刚要发生材料断裂前,测量在这样的伸长状态下的上述标记的间隔,作为“伸长后的长度”。并且,将这些测量值代入上述式(1)计算出最大伸长率。此外,也可以从吸收性物品切出测量对象作为测量试样用于测量。

作为构成第一片11的伸缩性片,优选能够使用例如(1)能够伸长的纤维层与弹性纤维层的两面或者单面一体化而成的伸缩性无纺布、(2)能够伸长的纤维层与网状的弹性片的两面或者单面一体化而成的伸缩性无纺布、(3)能够伸长的纤维层与由弹性膜形成的弹性片的两面或者单面一体化而成的伸缩性无纺布、(4)以相互不交叉地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排列的大量弹性长丝与能够伸长的纤维层一体化而成的伸缩性无纺布等。

在此所说的“能够伸长的纤维层”中,除了从与具有弹性的材料一体化之前能够伸长的纤维层以外,还包括与具有弹性的材料一体化后通过机械加工等而能够伸长的纤维层。

作为弹性纤维层与能够伸长的纤维层的一体化的方法,例如能够举例将它们层叠利用水刺法或气流法等使纤维交络的方法,也可以举例利用热压花、粘接剂、超声波等使其接合的方法。

在图4中表示了第一片11(腹侧第一片110、背侧第一片111)的优选的一例即第一片11A。第一片11A相当于上述(4)的伸缩性无纺布。第一片11A具有在以非弹性纤维为主体的能够伸长的纤维层彼此之间夹入丝状的弹性长丝,并一体化而成的结构。即第一片11A包括作为该纤维层的2个纤维片16、17、和配置在两个片16、17之间的作为该弹性长丝的弹性部件18而构成。具有该结构的伸缩性无纺布,例如根据日本特开2009-6174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能够制造。

构成第一片11A的2个片16、17均为能够伸长的片。片16、17在与弹性部件18的延伸方向(横向Y)相同的方向上能够伸长。所谓能够伸长是指:(1)片16、17的构成纤维自身伸长的情况;和(2)即使构成纤维自身不伸长,但通过机械加工等在交点结合的纤维彼此分离、或者通过纤维彼此的结合等而由多根纤维形成的立体构造发生了构造上的变化、或者构成纤维撕裂,而作为片16、17整体伸长的情况。

弹性部件18是弹性树脂在熔融或软化了的状态下被拉伸而形成的弹性长丝。多个弹性部件18分别在第一片11A(外装体10)的横向Y的全长上连续地配置。多个弹性部件18以彼此不交叉地在一个方向(横向Y)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弹性部件18在实质上非伸长状态下接合于2个片16、17。弹性部件18与纤维片16、17的接合是在两个片16、17的构成纤维(非弹性纤维)埋设在弹性部件18中的状态下通过与该弹性部件18熔接而完成的,而不是使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完成的。因此,在纤维片16、17(以非弹性纤维为主体的能够伸长的纤维层)和与其接合的弹性部件18之间不存在粘接剂。

第一片11A在与弹性部件18的延伸方向(横向Y)相同的方向上能够伸缩。第一片11A的伸缩性因弹性部件18的弹性而体现。当将第一片11在与弹性部件18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拉伸时,弹性部件18和纤维片16、17伸长。并且当解除第一片11A的拉伸时,弹性部件18收缩,随着其收缩,纤维片16、17恢复到拉伸前的状态。另外,在第一片11A中,在其制造时通过将纤维片16与纤维片17的纤维的结合局部破坏,而设置有伸长余量,所以将第一片11A在与弹性部件18的延伸方向(横向Y)相同的方向上拉伸时,该片11A在横向Y上几乎不发生收缩、所谓的缩幅地伸长。

构成第一片11A的2个纤维片16、17分别可以是短纤维的无纺布。作为无纺布,能够举例热风无纺布、热轧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两个片16、17彼此可以是相同种类也可以是不同种类。在此所说的“相同种类的片”是指,片的制造工艺、片的构成纤维的种类、构成纤维的纤维直径和长度、片的厚度和克重等均相同的片彼此。在它们中的至少1者不同的情况下,即为“不同种类的片”。另外,弹性部件18(弹性长丝)例如是以热塑性弹性体或橡胶等作为原料的弹性部件。尤其是以热塑性弹性体作为原料使用时,可以是与通常的热塑性树脂同样地利用挤出机得到的熔融纺丝,另外,因为像这样获得的弹性长丝容易热熔接,因此适合于第一片11A。

第一片11的克重(第一片11为上述的第一片11A那样的层叠构造的情况下是该层叠构造的克重)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为20g/m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片12和第三片13均为非伸缩性片。第二片12和第三片13以非伸缩性作为前提,也可以包括非伸缩性片以外的片而构成。第二片12和第三片13典型的是由非伸缩性片构成。

非伸缩性的第二片12和第三片13的横向Y的最大伸长率优选为小于50%,也可以是0%。

作为第二片12和第三片13,能够使用通过各种制法得到的无纺布、树脂膜等,作为无纺布例如能够举例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针刺无纺布等。第二片12和第三片13可以是单层构造,也可以是2个以上的片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

第二片12和第三片13的克重(第二片12和第三片13为层叠构造的情况下是该层叠构造的克重)没有特别的限制,优选分别独立地为13g/m

如图3所示,外装体10具有:仅由第二片12构成的部位(即裆部B);仅由第一片11和第二片12构成的部位(即,腹侧部A和背侧部C中的腰部开口部WH附近的部位);和由第一片11、第二片12和第三片13构成的部位(即,前身部F中的从腹侧部A至裆部B的部位)。以下,将由第一片11、第二片12和第三片13这三个片构成的部位称为“层叠部位70”。

层叠部位70在前身部F中是从腹侧部A至裆部B的部位,相当于沿着腿部开口部LH配置有用于形成腿部皱褶的弹性部件8的部位。换言之,如图5所示沿着腿部开口部LH的开口边缘部LA,至少其一部分(具体而言该开口边缘部LA之中位于前身部F侧的区域的一部分)由具有层叠部位70的外装体10构成。

通过层叠部位70具有上述结构,在外装体10的自然状态(即,解除了第一片11的伸长状态后的松弛状态)下,如图5所示,层叠部位70形成以腿部开口部的开口端LS作为自由端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翘曲折回的形状。层叠部位70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翘曲折回的理由是,因为在第一片11的伸长状态被解除而层叠部位70收缩时的收缩的容易度在第一片11侧与第三片13侧不同。详细而言,由于第一片11具有伸缩性而第二片12和第三片13为非伸缩性,所以层叠部位70在第一片11侧容易收缩,而另一方面在第三片13侧不容易收缩。其结果是,如双金属材料因膨胀率的不同而翘曲折回那样,层叠部位70容易向第一片11侧翘曲折回。而且通过配置弹性部件8,加上弹性部件8的收缩力,层叠部位70变得更大程度地翘曲折回。

根据层叠部位70形成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翘曲折回的形状的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由于沿着腿部开口部LH的开口边缘部LA成为将层叠部位70翘曲折回而成的双重构造,因此腿部开口部与穿戴者的身体的合身性提高。而且,因为层叠部位70翘曲折回的部位具有一定的宽度地与穿戴者的身体抵接,所以因腿部开口部的收缩引起的收紧力被分散,起到如气垫那样的作用,不容易在穿戴者的肌肤产生收紧的痕迹。由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肌肤问题的产生。而且,通过层叠部位70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翘曲折回,腿部开口部的开口端LS从穿戴者的肌肤离开,因此,不容易产生因该开口端LS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而引起的不舒适感。

在层叠部位70中,如图5所示,第一片11在其伸长状态下与第二片12接合。与此同时第三片13在第一片11伸长的状态下与第二片12接合。第一片11与第二片12两者的相对区域彼此通过多个接合部71部分地接合。另一方面,第二片12与第三片13通过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72在两者的相对区域的大致整面接合。并且,用于形成腿部皱褶的弹性部件(未图示)在伸长状态下配置在第二片12与第三片13之间。“大致整面接合”是指,第二片12与第三片13的相对区域的面积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以上被接合。通过这样构成,在第一片11侧收缩时,第三片13侧容易追随,进一步进行翘曲折回。

从使以上的效果更加显著的观点考虑,层叠部位70的翘曲折回宽度W(参照图5)优选为1mm以上,更优选为3mm以上。另外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15mm以下。翘曲折回宽度W优选为1mm以上且20mm以下,更优选为3mm以上且15mm以下。

层叠部位70的翘曲折回宽度W按以下的方法测量。在尿布1的测量对象的自然状态(弹性部件的收缩状态)下,用标尺测量从翘曲折回部的上部至翘曲折回宽度成为最大的点。

从同样的观点考虑,在层叠部位70中,优选第一片11与第二片12在尿布1的纵向X和横向Y上间隔地局部接合。在图6的(a)和(b)中示意性地表示了第一片11与第二片12通过多个接合部71散点状地接合的状态。在图6的(a)所示的配置图案中,沿着尿布1的纵向X配置有多排接合部71,并且沿着横向Y配置有多排接合部71。即,接合部71配置在分别沿着纵向X和横向Y延伸的格子的交点。另一方面,在图6的(b)所示的配置图案中,接合部71配置成交错格子状。

在图6的(a)所示的配置图案的情况下,在纵向X上相邻的接合部71的节距Xp和在横向Y上相邻的接合部71的节距Yp分别独立地为1mm以上,尤其优选为3mm以上,另外优选为15mm以下,尤其优选为30mm以下。

在图6的(b)所示的配置图案的情况下,最接近的接合部71彼此的节距P优选为1.5mm以上,尤其优选为4.5mm以上,另外优选为20mm以下,尤其优选为40mm以下。

在层叠部位70中,为了接合第一片11与第二片12,接合部71的面积的总和,相对于层叠部位70的面积优选形成为0.3%以上,更优选形成为0.5%以上,另外优选形成为10%以下,更优选形成为20%以下。通过以这样的比例形成接合部71,层叠部位70能够顺利地翘曲折回。

此外,在图6的(a)和(b)中表示了圆形的接合部71,但接合部71的形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圆形以外的形状,例如也可以采用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的形状、椭圆形或者星形、或者它们的组合。

进一步从同样的观点考虑,腿部开口部的开口边缘部LA中,如图2所示,在层叠部位70中的开口端LS的切线TL与尿布1的横向Y所成的角度θ优选为1度以上,更优选为10度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度以上。另外,角度θ优选小于90度,更优选为80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70度以下。角度θ优选为1度以上且90度以下,更优选为10度以上且80度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度以上且70度以下。

如果位于层叠部位70的开口端LS之中的至少1处满足上述角度θ的范围,则层叠部位70就以开口端LS作为自由端顺利地翘曲折回,如果位于层叠部位70的开口端LS的全部位置满足上述角度θ的范围,则层叠部位70就以开口端LS作为自由端更加顺利地翘曲折回。

接着,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优选的制造方法参照图7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从坯料辊(未图示)将两排带状的第一坯料11’、11’平行地且使两者仅隔开规定距离地连续地送出,向一个方向输送。

与此同时,从坯料辊(未图示)分别连续地送出带状的第二坯料12’和第三坯料13’,向与第一坯料11’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输送。

第一坯料11’是尿布1中的第一片11的材料。另外,第二坯料12’和第三坯料13’分别是尿布1中的第二片12和第三片13的材料。因此第一坯料11’具有伸缩性。另一方面,第二坯料12’和第三坯料13’均为非伸缩性的材料。第一坯料11’沿着其输送方向具有伸缩性。

比较第一坯料11’、第二坯料12’和第三坯料13’的宽度,第二坯料12’的宽度最宽,第一坯料11’和第三坯料13’的宽度比第二坯料12’的宽度窄。第一坯料11’的宽度与第三坯料13’的宽度之间,其大小关系没有特别限定。

两排第一坯料11’与第二坯料12’在接合部100被接合。详细而言,将第一坯料11’一边在伸长状态下沿着一个方向输送,一边与沿着相同方向输送的第二坯料12’接合。各第一坯料11’配置在第二坯料12’的各侧缘部。各第一坯料11’位于比第二坯料12’的侧边缘靠内侧的位置。接合部100具有超声波接合装置101、和配置在与其相对的位置的砧辊102。基于接合部100进行的两坯料11’、12’的接合优选采用局部接合。作为局部接合的优选方式,能够举例将第一坯料11’与第二坯料12’在它们的输送方向和与其正交的方向上间断地局部接合的方式。通过该局部接合形成多个接合部。接合部的配置图案例如如先前所说明的图6的(a)和(b)所示。此外,在图6的(a)和(b)中,这些图所示的Y方向与第一坯料11’和第二坯料12’的输送方向一致。

第一坯料11’是沿着其输送方向具有伸缩性的材料,该第一坯料11’能够通过公知的方法制造。例如能够通过以下的工序制造第一坯料11’:(1)将多个弹性长丝以非伸长状态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接合于片材得到复合材料的工序;和(2)向在周向上交替地具有沿着轴向分别延伸的突条部和槽部且相互啮合的一对齿槽辊之间,供给上述复合材料并使该复合材料拉伸,对该复合材料赋予伸缩性的工序。将像这样制造的第一坯料11’与第二坯料12’接合即可。

通过以上的操作,形成第一坯料11’与第二坯料12’的层叠体103。层叠体103的侧边缘为位于第二坯料12’的宽度方向外方侧的侧边缘。

接着,将第三坯料13’相对于该层叠体103接合。详细而言,在维持第一坯料11’的伸长状态的情况下,将在与层叠体103的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输送的第三坯料13’与层叠体103中的第二坯料12’接合。由此,制造具有第一坯料11’、第二坯料12’和第三坯料13’这三个坯料层叠而成的层叠部位的外装体的层叠片104。在层叠片104中,其各侧边缘与第二坯料12’的各侧边缘一致。以下,将外装体的层叠片104的制造工序也称为“层叠片制造工序”。

在层叠片制造工序中,第二坯料12’与第三坯料13’的接合例如通过在第三坯料13’的2个面之中的、与第二坯料12’的相对面的大致整面,施加热熔粘接剂(未图示),利用该粘接剂使两坯料12’、13’粘贴而达成。关于“大致整面”的意思如前文所述。

在图8中表示将第二坯料12’与第三坯料13’利用粘接剂接合时的接合区域的一例。在该图中用阴影表示的区域施加有粘接剂,两坯料12’、13’被接合。在该图中,附图标记8是用于形成腿部皱褶的弹性部件。另外附图标记105表示在后述的层叠片切断工序中被切断的切断预定部的位置。根据该图可知,两坯料12’、13’在弹性部件8存在的区域中两坯料12’、13’的相对面至少大致整面地接合。

在将第三坯料13’与第二坯料12’接合时,在两坯料12’、13’之间,将用于形成腿部皱褶的弹性部件8以伸长状态配置。弹性部件8的配置位置为沿着在外装体的层叠片104中的腿部开口部LH的形成预定位置的位置。为了这一目的,弹性部件8如图7所示,一边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规则地摇动一边在第二坯料12’与第三坯料13’之间以伸长状态配置。用于使弹性部件8在与其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摇动的装置,能够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装置。

通过将第一坯料11’、第二坯料12’和第三坯料13’接合而制造外装体的层叠片104。如图7所示,与该制造分开地预先制造吸收性主体2,在该吸收性主体2涂敷(未图示)热熔粘接剂等的粘接剂。并且,使吸收性主体2相对于输送方向旋转90度,与外装体的层叠片104汇合。将该工序也称为“吸收性主体配置工序”。在吸收性主体2与层叠片104汇合时使层叠片104正面背面反转,使得吸收性主体2配置在该层叠片104中的第三坯料13’所位于的面一侧。吸收性主体2沿着层叠片104的输送方向间隔地配置在该层叠片104上。

在吸收性主体配置工序中的吸收性主体2与外装体的层叠片104的接合,如上所述能够利用例如粘接剂进行。在该情况下,可以在吸收性主体2与层叠片104的相对面的整面施加粘接剂,或者在该相对面局部地施加粘接剂来将吸收性主体2与层叠片104局部地接合。

接着,如图7所示,在输送方向上相邻的吸收性主体2之间的区域中,将外装体的层叠片104在切断预定部105处以与腿部开口部LH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切断。将该工序称为“层叠片切断工序”。在层叠片切断工序中,在配置有吸收性主体2的外装体的层叠片104中的弹性部件8附近的位置,沿着该弹性部件8形成腿部开口部LH。该层叠片切断工序能够用旋转切割器、激光切割器等的与现有技术中该种物品的制造方法中的手段同样的手段实施。

在层叠片切断工序中,如图9所示,以在切断预定部105至少存在三个坯料11’、12’、13’的层叠部位70的方式切断外装体的层叠片104。这时,外装体的层叠片104中,构成它的第一坯料11’成为伸长状态。在该状态下将该层叠片104在包含层叠部位70的切断预定部105切断时,如图9所示,通过切断来解除第一坯料11’的伸长状态,层叠片104中的层叠部位70以将切断预定部105作为自由端进行翘曲折回的方式收缩。其结果是,在最终获得的尿布1中,在腿部开口部的开口边缘部的层叠部位70形成翘曲折回的形状(参照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坯料11’构成尿布1的外表面,因此层叠部位70的翘曲折回朝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发生。

在存在于切断预定部105的层叠部位70中,不仅第一坯料11’与第二坯料12’层叠,而且第三坯料13’与第二坯料12’被接合时,层叠部位70的翘曲折回会变得更加显著。为了该目的,如图9所示,优选在存在于切断预定部105的层叠部位70中,第三坯料13’与第二坯料12’例如通过热熔粘接剂72接合。

从使层叠部位70的翘曲折回更加显著的观点考虑,在外装体的层叠片104的切断预定部105之中层叠部位70存在的区域中,如图10所示,使切断预定部105的形状为,该切断预定部105的切线TL与层叠片104的输送方向MD所成的角度θ优选设定为1度以上,更优选设定为10度以上,进一步优选设定为20度以上。另外,优选将角度θ设定为小于90度,更优选设定为80度以下,进一步优选设定为70度以下。角度θ优选设定为1度以上且小于90度,更优选设定为10度以上且80度以下,进一步优选设定为20度以上且70度以下。

如果位于层叠部位70的切断预定部105之中的至少1处满足上述的角度θ的范围,则层叠部位70以开口端LS为自由端顺利地翘曲折回,如果在位于层叠部位70的切断预定部105的全部位置满足上述的角度θ的范围,则层叠部位70以开口端LS为自由端更加顺利地翘曲折回。

接着,将外装体的层叠片104在其宽度方向(与层叠片104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折叠。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将外装体的层叠片104的沿着输送方向的两侧部104a、104a以覆盖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方式翻折,并将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固定后,进行将层叠片104与吸收性主体2一起在其宽度方向上对折的工序。如此一来,得到尿布连续体1’。在将104a翻折时,能够将腰部皱褶形成用的弹性部件(未图示)以伸长状态供给。

尿布连续体1’具有将前身部侧与后身部侧重叠的状态的外装体的层叠片104、和间隔地固定于该层叠片104的吸收性主体2。尿布连续体1’和外装体的层叠片104在输送方向上的吸收性主体2、2彼此之间具有侧封部S的形成预定部位、即分割预定部106。在分割预定部106中,外装体的层叠片104中的前身部侧与后身部侧之间成为没有隔着吸收性主体2地直接重叠的状态。

接着,在像这样制造的尿布连续体1’中的分割预定部106形成一对侧封部S、S,并且在侧封部S、S的形成后、或者与侧封部S、S的形成的同时,进行在该分割预定部106将尿布连续体1’(具体而言,外装体的层叠片104)沿着其宽度方向分割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切断工序。通过该工序,制造作为目标的各个尿布1。另外,通过该工序释放了尿布连续体1’的伸长状态,尿布1的腿部开口部的开口边缘部向非肌肤相对面侧大幅地翘曲折回。

在侧封部S的形成和分割预定部106的尿布连续体1’的分割时,能够使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3-256109号公报中记载的装置和方法。

在像这样制造的尿布1中,如图5所示,在沿着腿部开口部的开口边缘部LA的层叠部位70形成以腿部开口部的开口端LS作为自由端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翘曲折回的形状。根据具有这样的形状的尿布1,腿部开口部与穿戴者的身体的合身性提高。而且不容易在穿戴者的肌肤产生由于腿部开口部收紧形成的痕迹。而且,因为腿部开口部的开口端LS离开穿戴者的肌肤,所以不容易产生因该开口端LS与穿戴者的肌肤接触导致的不舒适感。

也可以对所得到的尿布1实施附加的工序。例如如图11所示,能够实施一边将各个被分割的尿布1输送,一边使其相对于输送方向D旋转90度,使尿布1的纵向X与输送方向D一致的旋转工序。

通过旋转工序,以纵向X与输送方向D一致的状态被输送的尿布1,接下来被实施将尿布1中的分别位于比吸收性主体2靠横向Y的外侧的各襟片部15、15折叠到吸收性主体2上的工序。本工序以将尿布1收容到包装袋内为目的进行。各襟片部15、15的折叠如图11所示,可以向尿布1的相同侧进行,或者也可以向不同侧进行(未图示)。

如先前所述,在尿布1中,由于腿部开口部的开口边缘部成为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翘曲折回的状态,在将各襟片部15、15折叠时,翘曲折回的开口边缘部容易成为各襟片部15、15的弯折的起点,由于该结构,各襟片部15、15的折叠状态稳定。

各襟片部15、15为折叠的状态的尿布1维持其状态不变地被输送。并且,处于输送状态的尿布1被实施沿着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假想折线L对折的折叠工序。像这样被折叠了的尿布1在下一工序中被装袋。

接着,关于本制造方法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2至图14进行说明。关于图12至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仅说明与图7至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的点,关于没有特别说明的点,能够适当应用关于图7至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另外,在图12至图14中,对于与图7至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图12中例示了将第二坯料12’与第三坯料13’利用粘接剂接合时的接合区域的另外的例子。在该图中用阴影表示的区域被施加了粘接剂,将两坯料12’、13’接合。根据该图可知,在第三坯料13’中,在其整个区域涂布粘接剂,与第二坯料12’的相对面以整面被接合。

在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与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在第三坯料13’中,对其整个区域涂布粘接剂,与第二坯料12’的相对面以整面被接合。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用于形成腿部皱褶的弹性部件8不在外装体的层叠片104的宽度方向上摇动,而是沿着该层叠片104的输送方向MD直线状地配置。弹性部件8的配置位置为,第二坯料12’与第三坯料13’通过粘接剂接合的区域。

在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没有使用用于形成腿部皱褶的弹性部件8。另外,作为具有伸缩性的坯料的第一坯料11’,在目前为止的实施方式中以二排平行地被输送,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宽幅的第一坯料11’以一列进行输送。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在此之前的实施方式不同,在第一坯料11’、第二坯料12’和第三坯料13’这三个坯料层叠而成的层叠部位70没有配置弹性部件8,该层叠部位70的翘曲折回充分地体现。

以上,对本发明基于其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外装体10中,由第一片11、第二片12和第三片13构成的层叠部位设置在前身部F,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或者在此基础上在后身部R设置该层叠部位。在将层叠部位设置在后身部R的情况下,也在该层叠部位中的第二片12与第三片13之间可以配置弹性部件8。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外装体10中层叠部位通过将第一片11、第二片12和第三片13依次层叠而形成,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将第二片12、第一片11和第三片13依次层叠而形成层叠部位。在该情况下,第二片12能够构成外装体10的最外表面。另外,能够在第三片13与第一片11之间,将弹性部件8沿着腿部开口部LH以伸长状态配置。

详细而言,在图7所示的制造工序中,第三坯料13’接合于第二坯料12’,但也可以代替该结构而将第三坯料13’接合于第一坯料11’。在该情况下,沿着腿部开口部LH的形成预定位置,在第一坯料11’与第三坯料13’之间将弹性部件8一边摇动一边以伸长状态配置。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在外装体的层叠片104的切断预定部105存在的层叠部位70中,不仅第三坯料13’与第一坯料11’层叠,而且第二坯料12’与第一坯料11’接合。

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以下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1>

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被划分为配置在该胯裆部的裆部、配置得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得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且具有包括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在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该腹侧部和该背侧部各自中的该外装体的沿着该纵向的两侧部彼此接合而形成有一对侧封部、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

沿着上述腿部开口部的开口边缘部的至少一部分由具有层叠部位的上述外装体构成,该层叠部位包括具有伸缩性的第一片、非伸缩性的第二片和非伸缩性的第三片,

第一片在伸长状态下与第二片接合,并且第三片在第一片的伸长状态下与第一片或第二片接合,

上述开口边缘部中的上述层叠部位形成以上述腿部开口部的开口端作为自由端向非肌肤相对面侧翘曲折回的形状。

<2>

如上述<1>中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第二片与第三片被接合,在两个片之间,沿着上述腿部开口部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弹性部件,或者,

第一片与第三片被接合,在两个片之间,沿着上述腿部开口部以伸长状态配置有弹性部件。

<3>

如上述<1>或<2>中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第二片与第三片被接合,并且

第二片与第三片中两个片的相对区域的大致整面被接合。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第一片与第二片在上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和横向上间隔地局部接合。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腿部开口部的上述开口边缘部之中在上述层叠部位的开口端的切线、与上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横向所成的角度θ为1度以上且小于90度。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沿着上述腿部开口部的开口端形成有腿部皱褶。

<7>

如上述<6>中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腿部皱褶包括上述外装体、和固定在该外装体的腿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而构成。

<8>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腰部皱褶形成用弹性部件固定在上述外装体,

第一片包括构成上述腹侧部的腹侧第一片、和构成上述背侧部的背侧第一片,

腹侧第一片和背侧第一片以及第二片具有从上述弹性部件的纵向的端部向外侧延伸出去的延伸部,

上述延伸部向上述弹性部件侧翻折,覆盖上述吸收性主体的纵向的端部。

<9>

如上述<8>中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第二片的上述延伸部的长度比腹侧第一片和背侧第一片各自的上述延伸部的长度长。

<10>

如上述<8>或<9>中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第一片在横向上具有伸缩性,

腹侧第一片和背侧第一片分别是伸缩性片。

<11>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外装体之中的配置有第三片的部位中,第三片构成上述外装体的最内表面。

<12>

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第一片包括2个纤维片、和配置在两个片之间的弹性部件,

2个上述纤维片均为能够伸长的纤维片,在与上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能够伸长。

<13>

如上述<12>中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弹性部件为弹性树脂在熔融或者软化了的状态下被拉伸而形成的弹性长丝,在第一片的横向的全长上连续地配置,且以相互不交叉地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排列。

<14>

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项记载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中,

第二片与第三片的相对区域的面积的优选5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98%以上被接合。

<15>

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从穿戴者的腹侧经由胯裆部向背侧延伸的纵向和与该纵向正交的横向,被划分为配置在该胯裆部的裆部、配置得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腹侧的腹侧部、和配置得比该裆部靠穿戴者的背侧的背侧部,且具有包括吸收保持体液的吸收性芯的吸收性主体、和配置在该吸收性主体的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该腹侧部和该背侧部各自中的该外装体的沿着该纵向的两侧部彼此被接合而形成有一对侧封部、腰部开口部和一对腿部开口部,该制造方法包括:

层叠片制造工序,将具有伸缩性的第一坯料一边在伸长状态下沿着一个方向输送,一边使其与沿着相同方向输送的非伸缩性的第二坯料接合,接着维持第一坯料的伸长状态不变地、将沿着相同方向输送的非伸缩性的第三坯料与第一坯料或者第二坯料接合,制造具有该三个坯料层叠而成的层叠部位的上述外装体的层叠片;

吸收性主体配置工序,维持第一坯料的伸长状态不变地、将上述吸收性主体沿着输送方向间隔地配置到沿着一个方向输送的上述外装体的层叠片的一个面;和

层叠片切断工序,在输送方向上相邻的上述吸收性主体之间的区域,将上述外装体的层叠片在切断预定部以与上述腿部开口部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切断,

在上述层叠片切断工序中,以在上述切断预定部至少存在上述层叠部位的方式切断上述外装体的层叠片。

<16>

如上述<15>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层叠片制造工序中,沿着上述腿部开口部的形成预定位置,在第二坯料与第三坯料之间、或者第一坯料与第三坯料之间,以伸长状态配置弹性部件。

<17>

如上述<15>或<16>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层叠片切断工序中,以在上述外装体的层叠片的上述切断预定部,至少存在第三坯料与第一坯料或者第二坯料接合而成的上述层叠部位的方式切断该层叠片。

<18>

如上述<15>至<17>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层叠片切断工序中,在上述外装体的层叠片的上述切断预定部之中存在上述层叠部位的区域中,将该切断预定部的形状形成为该切断预定部的切线与上述层叠片的输送方向所成的角度θ为1度以上且小于90度。

<19>

如上述<15>至<18>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层叠片制造工序中,将第三坯料与第二坯料接合。

<20>

如上述<19>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层叠片制造工序中,在第三坯料的2个面之中的、与第二坯料的相对面的大致整面施加热熔粘接剂,利用该粘接剂使第二坯料与第三坯料贴合。

<21>

如上述<15>至<20>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上述层叠片制造工序中,将第一坯料与第二坯料在它们的输送方向和与该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间隔地局部接合。

<22>

如上述<15>至<21>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在上述层叠片切断工序后,将上述外装体的层叠片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折的工序;和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切断工序,在对折了的外装体的层叠片中的分割预定部形成侧封部,并且在该侧封部的形成后、或者与该侧封部的形成同时地,在该分割预定部切断该外装体的层叠片,得到单个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23>

如上述<22>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旋转工序,使通过上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切断工序获得的上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相对于输送方向旋转90度,使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与输送方向一致;

将上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的分别位于比吸收性主体靠横向外侧的位置的各襟片部折叠到该吸收性主体上的工序;和

将上述襟片部为折叠的状态的上述短裤型吸收性物品,沿着在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假想折线对折的折叠工序。

<24>

如上述<15>至<23>中任一项记载的制造方法,其中,

将多个弹性长丝以在非伸长状态下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方式接合于片材得到复合材料,

向在周向上交替地具有分别沿着轴向延伸的突条部和槽部并且相互啮合的一对齿槽辊之间,供给上述复合材料而使该复合材料拉伸,对该复合材料赋予伸缩性来制造第一坯料,

将所制造的第一坯料与第二坯料接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腿部开口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翘曲折回的形状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相关技术
  • 吸收性物品以及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
  • 涉及吸收性物品的连续片的复合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 与吸收性物品相关的片状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 用于吸收性物品的片状构件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 吸收性物品及其制造方法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和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制造方法
  •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和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制造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01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