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多类别检测管配料机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多类别检测管配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贴标机配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类别检测管配料机构。

背景技术

试管贴标设备常安装于医院采血窗口,通过与医院的内部网络系统连接获取患者信息,自动为患者准备检验项目对应的试管,并将患者相关信息和条码打印并粘贴在试管上。

试管可分为采血管与采尿管,而采血管根据其检测科目不同也有多种类型,为使一台贴标机能对不同类型的试管进行贴标,现有技术中设置的贴标机有多个存料仓,多个存储仓内可放置不同类型的试管,根据使用需求,只需控制对应的存料仓下料,就可将对应的类型的试管下料并传递至后续的贴标机构中进行贴标操作。

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111085920.4、名称为试管贴标设备的专利,该专利中设置了多个试管暂存装置,多个试管暂存装置分为两排,在两排的试管暂存装置中间设有滑槽,由于试管的包括管帽和管身,管帽的宽度大于管身,从每个试管暂存装置下料的试管滑落到滑动内,无论试管下料的位置状态如何,进入滑槽内都会在重力作用下将管帽架设在滑槽上,而管身穿过滑槽使试管竖直设置,并利用设置在滑槽下方的推板部件将试管移动,使试管能顺利进入后续的贴标机构中进行贴标处理。

多个试管暂存装置可用于装载相同类型的试管,也可用于装载不同类型的试管,当多个试管暂存装置装载不同类型的试管时,以采血管为例,采血管中的管帽颜色为黑色的一类采血管的结构就有两种,其中一种与不同采血管结构大体一直,但是有一种黑色管帽的采血管呈细长结构,且该种结构的采血管的管帽宽度甚至与一般的采血管的管身宽度差异不大,若采用上述结构的配料机构,针对细长类型的采血管下料时,滑槽不能将该种结构的采血管拦截并在推板部件的作用下顺利导入贴标机构中的。并且该专利中的8个试管暂存装置是排布在整个贴标机的上层,而单个的试管暂存装置具有一定体积,该种排布方式使贴标机整体外观厚度较大,不利于安装位置相对比较紧凑的场景使用。再则,该专利虽未展示外壳结构,但是,由于多个试管暂存装置上端开口,放料需要打开贴标机的外壳,而通常情况下为确保贴标机内部部件的安装性会采用金属外壳确保到达一定的硬度要求,对内部部件进行保护,为此外壳整体的重量较重,专利中多个试管暂存装置的设置方式只能通过打开外壳的方式添加试管,导致该种结构的配料机构在添加试管过程也即为不便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类别检测管配料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贴标机的配料机构不能适配不同类型的试管、布局方式导致贴标机厚度较大且添加试管不便捷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类别检测管配料机构,包括机架、机架上的多个存储仓及送管组件,多个存储仓分为上下设置的两层,且每层均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存储仓,每层的多个存储仓与机架上抽拉设置的固定板固定;

送管组件包括设置在任意一层的多个存储仓配合使用的传输部件及与另一层的多个存储仓配合使用的提升部件,

传输部件用于承接从多个存储仓下料的检测管并将检测管沿每层的多个存储仓的排布方向导料,

提升部件包括用于承接另一层的多个存储仓下料的接料斗、用于驱动接料斗上下移动的升降件及用于翻转接料斗的翻转件,接料斗通过升降件移动至传输部件位置,翻转件翻转将接料斗内的检测管移动至传输部件内进行传输。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将多个存储仓分为上下两层,能减少整体贴标机的厚度,更能与安装位置较为紧凑的场景适配,同时,每层多个存储仓是通过固定板固定,而固定板是在机架上抽拉设置,即便贴标机设有硬度较大、重量较大的外壳,利用本发明的设置方式可以轻松将存储仓移出外壳,进行放料、加料操作,使检测管的进料操作、进料方式更加便捷;并且,每个存储仓下料的检测管都通过传输部件导料,传输部件能承接不同类型的检测管避免检测管脱离传输部件,确保不同类型的检测管都能通过传输部件导料,避免现有技术中设置的滑槽不能与不同类型的检测管适配的问题,确保每个检测管都能顺利进入后续的位置矫正过程或贴标流程。

本发明设置的送料组件能与上下两层的多个存储仓适配,能将上下两层的多个存储仓内下料的检测管都采用传输部件导料,确保传输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部件包括长度方向沿每层的多个存储仓排布方向设置的条形的传输槽及设置在传输槽内的传输件,

传输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主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以及套设在主动皮带轮和第一从动皮带轮上的传送皮带,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驱动件驱动带动从动皮带轮、传送皮带转动将传送皮带上的检测管导料。

进一步地,所述接料斗包括框架与框架内转动设置的转动板,转动板转动与框架构成用于承接检测管的凹陷空间或转动使凹陷空间内的检测管导入传输部件;

所述翻转件与转动板连接用于驱动转动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件包括与竖直设置的转动丝杆、与转动丝杆同轴设置的转动电机及与转动丝杆螺纹连接的移动座,转动丝杆与机架转动连接,移动座与接料斗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包括水平板及水平板上垂直固定的两竖直板,每层多个存储仓固定在水平板与两竖直板围设的安装空间内,在每个竖直板上均设有滑动块,在机架上设有与滑动块配合的滑槽。

进一步地,每个存储仓内设有向下缩口设置用于放置检测管的导料腔及用于检测管出料的下料口,

存储仓内位于导料腔出口端设有下料组件,下料组件用于将预设数量的检测管导入下料口下料,

所述下料组件包括在存储仓内转动设置的转动辊和驱动转动辊转动的驱动部件,转动辊上沿其圆周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检测管的凹槽,检测管在重力作用下进入凹槽,转动辊转动将凹槽内的检测管移动至下料口下料。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仓均呈上方开口设置的腔体结构,存储仓内通过配合设置的两安装板与存储仓内壁构成向下缩口设的导料腔,导料腔底部设有开口,转动辊设置在开口位置并部分嵌设在导料腔内,在任意安装板的中下部设有定量传感器。

进一步地,转动辊两端分别与存储仓相对设置的两侧壁转动连接,转动辊其中一端连接有转动盘,转动盘上套设转动皮带,转动皮带套设在与存储仓内部固定的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的转动轮上;

凹槽的数量为沿转动辊环设的多个,转动盘上设有与多个凹槽排布方式相同的多个传感器挡片,存储仓外部固定有与多个传感器挡片配合使用的遮挡传感器。

进一步地,按照转动辊转动方向将远离任意安装板背侧的空间设为出料空间,下料口开设在出料空间的侧壁上并通过倾斜设置的导料板导料,且在出料空间内设有两配合使用的对射传感器,用于检测进入出料空间内的凹槽内是否承载检测管。

进一步地,所述导料板的下部设有下料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配料机构在整个贴标机中的位置关系图;

图2为本发明配料机构隐藏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存储仓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存储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存储仓1、安装板12、定量传感器13、导料板14、下料传感器15、下料口16、转动轮17、转动皮带18、转动盘19、遮挡传感器110、传感器挡片111、对射传感器112、转动辊113、第一步进电机114、凹槽115、送管组件2、传输部件3、传送皮带31、从动皮带轮32、传输槽33、主动皮带轮34、第二步进电机35、升降件4、移动座41、转动电机42、转动丝杆43、接料斗5、框架51、第三步进电机52、转动板53、过渡板54、机架101、竖直板102、水平板103、固定板104、检测管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2、3所示,一种多类别检测管配料机构,包括机架101、机架101上的多个存储仓1及送管组件2,多个存储仓1分为上下设置的两层,且每层均包括并排设置的多个存储仓1,每层的多个存储仓1与机架101上抽拉设置的固定板104固定;送管组件2包括设置在任意一层的多个存储仓1配合使用的传输部件3及与另一层的多个存储仓1配合使用的提升部件,传输部件3用于承接从多个存储仓1下料的检测管10并将检测管10沿每层的多个存储仓1的排布方向导料,提升部件包括用于承接另一层的多个存储仓1下料的接料斗5、用于驱动接料斗5上下移动的升降件4及用于翻转接料斗5的翻转件,接料斗5通过升降件4移动至传输部件3位置,翻转件翻转将接料斗5内的检测管10移动至传输部件3内进行传输。

本发明中将多个存储仓1分为上下两层,能减少整体贴标机的厚度,更能与安装位置较为紧凑的场景适配,同时,每层多个存储仓1是通过固定板104固定,而固定板104是在机架101上抽拉设置,即便贴标机设有硬度较大、重量较大的外壳,利用本发明的设置方式可以轻松将存储仓1移出外壳,进行放料、加料操作,使检测管10的进料操作、进料方式更加便捷;并且,每个存储仓1下料的检测管10都通过传输部件3导料,传输部件3能承接不同类型的检测管10避免检测管10脱离传输部件3,确保不同类型的检测管10都能通过传输部件3导料,避免现有技术中设置的滑槽不能与不同类型的检测管10适配的问题,确保每个检测管10都能顺利进入后续的位置矫正过程或贴标流程。本发明设置的送料组件能与上下两层的多个存储仓1适配,能将上下两层的多个存储仓1内下料的检测管10都采用传输部件3导料,确保传输的准确性。

如图1、2、3所示,具体的,本发明设置的存储仓1的数量为八个,将八个存储仓1分为上下设置的两层,每层的四个存储仓1相邻且并排设置,并且每层的四个存储仓1与机架101上抽拉设置的固定板104固定。每个存储仓1具有一定的宽度和一定的深度,为使整个贴标机在能对不同类型的检测管10进行贴标的同时还具有更小的安装体积,本发明将八个存储仓1分为了上下两层,使整个贴标机具有适宜高度的同时还能降低整个贴标机的宽度,减少整个贴标机体积,使得本发明的贴标机的布局更加紧凑,占地更小,提高其适用范围。

如图1、2、3所示,固定板104的设置便于每层的四个存储仓1的放料,为方便固定板104对每层的四个存储仓1的固定,固定板104由水平板103及水平板103上垂直固定的两竖直板102构成,每层四个存储仓1固定在水平板103与两竖直板102围设的安装空间内,在竖直板102上设有滑动块,在机架101上设有与滑动块配合的滑槽,便于每层的四个存储仓1能从机架101中抽拉出补充检测管10或检修。同时,由于存储仓1内设有下料组件,下料组件中的部分部件需要通电运行,为此,本发明中,八个存储仓1中的下料组件上的供电与外部电源的连接可以采用触针接触供电的方式,将每层的四个存储仓1的连接线的供电端汇集在一个接头上,并且在机架101上设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供电插头,则抽拉固定板104能使接头和供电插头接触实现通电作用,进而使整个贴标机内部的布线更加合理,不会因固定板104抽拉导致多个连接电线交叉混乱,该种结构的固定板104更有利于存储仓1的安装,能实现抽拉的同时还能方便布线操作。当然,固定板104的主要目的是将固定的一层的多个存储仓1能在机架101上实现抽拉进料,为此,固定板104还可以为其他任何能实现上述目的的结构。

如图1、2、3、4、5所示,为实现每个存储仓1都能根据使用需求进行下料,每个存储仓1均呈上方开口设置的腔体结构,在存储仓1内通过配合设置的两安装板12与存储仓1内壁构成了一个向下缩口设的导料腔,在导料腔底部设有开口,使用时,将检测管10堆积在导料腔内,由于导料腔结构以及检测管10重力作用,检测管10会朝向导料腔底部开设的开口汇集,为此,为限定检测管10的出料以及出料数量,下料组件设置在导料腔的下开口处,用于将预设数量的检测管10导入存储仓1开设的下料口16下料。具体的,导料腔底部设有开口设置成适配检测管10长度的条形结构,下料组件包括部分嵌设在导料腔内且与该条形结构的开口适配的转动辊113,转动辊113两端分别与存储仓1相对设置的两侧壁转动连接,在转动辊113其中一端连接有转动盘19,转动盘19上套设转动皮带18,转动皮带18套设在与存储仓1内部固定的第一步进电机114的输出轴端的转动轮17上,第一步进电机114转动带动转动皮带18、转动盘19及转动辊113转动。为实现转动辊113与检测管10的导料,在转动辊113上沿其圆周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检测管10的凹槽115,凹槽11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发明的凹槽115为沿转动辊113周向环设的八个,第一步进电机114可以通过信号控制其转动,第一步进电机114转动带动转动辊113转动,能将转动辊113上嵌设在凹槽115内的检测管10带动一并转动,当转动辊113转动至下料口16位置,此时检测管10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凹槽115并通过下料口16设置的导料板14导料进入送管组件2内。为避免转动辊113转动时,凹槽115内并未有检测管10导致空传的可能;按照转动辊113转动方向将远离任意安装板12背侧的空间设为出料空间,下料口16开设在出料空间的侧壁上并通过倾斜设置的导料板14导料,且在出料空间内设有两配合使用的对射传感器112,用于检测进入出料空间内的凹槽115内是否承载检测管10,通过对射传感器112判断转动至此处的凹槽115内是否有检测管10。若有检测管10表明取料成功;若此处并未检测到检测管10,则转动辊113需持续转动直至该对射传感器112检测到检测管10为止。同时,为进一步确保每个存储仓1能导出目标检测管10,在下料口16的导料板14上也设有用于检测的下料传感器15,下料传感器15也可采用红外对射的传感器,用于确保从转动辊113上下料的检测管10顺利穿过下料口16进行下料。为确保转动辊113的转动角度,可以在转动盘19上设置八个传感器挡片111,在存储仓1外壁固定与八个传感器挡片111配合的遮挡传感器110,八个传感器挡片111的设置方式与八个凹槽115在转动辊113上的设置方式类似,八个传感器挡片111与转动盘19呈一体式结构并构成码盘。按照转动方向,在前的传感器挡片111与遮挡传感器110后,在后传感器挡片111与遮挡传感器110配合时,在后位置的凹槽115正好移动至在前位置的凹槽115位置,进而对转动辊113的转动角度进行精确定位。再则,在使用过程中,存储仓1内的检测管10需要进料,而进料的时机可通过设置在安装板12中下端的定量传感器13判断,定量传感器13也可采用红外对射的传感器,当定量传感器13检测到安装板12上端没有检测管10时,可发出信号提示操作人员补充检测管10。

如图1、2、3所示,由于本发明设置了八个存储仓1,而八个存储仓1又分为上下两层,为使从八个存储仓1下料的检测管10都能顺利进入调整机构后进行贴标操作。本发明中的送管组件2与分层设置的八个存储仓1适配,具体的,送管组件2包括设置在任意一层的多个存储仓1的下料口16下方的传输部件3及与另一层的多个存储仓1配合使用的提升部件,传输部件3用于承接从多个存储仓1下料的检测管10并将检测管10沿每层的多个存储仓1的排布方向导料,提升部件包括设置在另一层的多个存储仓1的下料口16下方的接料斗5、用于驱动接料斗5上下移动的升降件4及用于翻转接料斗5的翻转件,接料斗5通过升降件4移动至传输部件3位置,翻转件翻转将接料斗5内的检测管10移动至传输部件3内进行传输。如图1、2、3所示,将传输部件3与上层安装位置的四个存储仓1配合,传输部件3包括长度方向沿每层的多个存储仓1排布方向设置的条形的传输槽33及设置在传输槽33内的传输件,传输件包括间隔设置的主动皮带轮34与从动皮带轮32以及套设在主动皮带轮34和第一从动皮带轮32上的传送皮带31,所述主动皮带轮34通过驱动件驱动带动从动皮带轮32、传送皮带31转动将传送皮带31上的检测管10导料。传输槽33水平设置并与机架101固定安装,传输槽33的槽侧壁的高度低于下料口16,便于从下料口16滚落下料的检测管10能顺利进入传输槽33内。驱动件为与机架101或传输槽33固定设置的第二步进电机35,第二步进电机35可通过信号控制其转动或停止转动,能带动传送皮带31上的检测管10按照预设方向导料。对应的,接料斗5与设置在下层安装位置的四个存储仓1配合使用,接料斗5包括L型结构的框架51,框架51的竖直侧与存储仓1下料口16相对设置,在框架51内设置有转动连接的转动板53,翻转件为在框架51上固定的第三步进电机52,第三步进电机52的输出端与转动板53连接并能带动转动板53转动与框架51构成用于承接检测管10的凹陷空间或转动使凹陷空间内的检测管10导入传输槽33内。使用时,若位于下层的任意存储仓1下料,此时转动板53在第三步进电机52的作用下与框架51构成凹陷空间,且转动板53位置低于存储仓1下料口16位置并与检测管10顺利导入凹陷空间内,且检测管10能呈水平嵌设在凹陷空间内,配合升降件4的作用,将整个接料斗5上移至适宜位置,再驱动第三步进电机52转动,带动转动板53转动将检测管10导出传输槽33内通过传送皮带31导料。

如图1、2、3所示,升降件4主要用于驱动接料仓上下移动,便于将下层安装位置的四个存储仓1下料的检测管10移动至传输槽33内,为此,升降件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同步带滑块模组、螺母丝杆模组或其他可实现上下移动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升降件4包括与竖直设置的转动丝杆43、与转动丝杆43同轴设置的转动电机42及与转动丝杆43螺纹连接的移动座41,转动丝杆43与机架101转动连接,移动座41与接料斗5固定。转动丝杆43可以通过轴承与机架101转动连接,转动电机42采用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当确保接料斗5内接到对应的检测管10,信号可控制转动电机42转动带动转动丝杆43转动,转动丝杆43转动带动移动座41与接料斗5上移至预设位置并停止转动,然后第三步进电机52转动将检测管10倒入传输槽33内,第三步进电机52反向转动使转动板53复位,转动电机42反向转动带动接料斗5下移复位,便于再次使用。

利用本发明设置的配料机构,能确保不同类型的检测管10均能顺利进入后续的处理步骤中,不存在因检测管10的管身直径差异较大导致的传输过程中存在偏差等问题。同时,改变布局方式有利于整体贴标机的更小体积设计,扩展使用范围。改变多个存储仓1的进料方式,能降低或避免开、关外壳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确保整个贴标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发明中的配料机构主要用于贴标机配料,需要贴标的检测管10的标签可以是一般的条形码、二维码,条形码与二维码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贴标机构实现标签的打印与粘贴。检测管10上的标签也可以是RFID标签,RFID标签可以用于输入信息,便于患者信息的追踪,有利于降低操作失误带来的影响。标签为RFID标签时,可以在输入和检测信息后进行在检测管10上的贴标;也可以在贴标后的检测管10上进行信息输入与检测操作(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680030246.0中记载的技术),能有效确保检测管10上的RFID标签已经录入相关信息,录入信息后的检测管10再从贴标机构下料,是本申请的配料机构能与现有的贴标机构适配完成标签的贴标操作。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技术分类

0612011651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