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钢管运输稳定基座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钢管运输稳定基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运输基座技术领域,具体为钢管运输稳定基座。

背景技术

钢管具有空心截面,其长度远大于直径或周长的钢材,按截面形状分为圆形、方形、矩形和异形钢管,常使用的是圆形钢管,放在运输基座上固定,使用货车进行运输;

例如公告号为CN214453142U的中国授权专利(一种防碰撞涂塑钢管运输基座):包括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上通过缓冲件连接有可竖直上下滑行的活动座,所述活动座上顶面开设有弧形槽,所述活动座上设有位于活动座上方的盖板,所述盖板上通过导杆竖直向滑动有可盖合在活动座顶面的压板,所述盖板上安装有用于带动压板活动的驱动件。本发明在使用时需要两个本装置配合使用,通过对涂塑钢管的两端部进行承载夹持,可以固定住涂塑钢管的位置,且相邻的两个涂塑钢管不会发生接触,同时依靠缓冲件的设计降低了车辆颠簸对涂塑钢管的影响,从而降低了涂塑钢管在运输过程中的损伤。

但是,现有钢管运输基座通过对夹的方式对钢管进行固定,钢管水平摆放,在运输的时候,容易应为惯性发生向前冲和向后冲的的现象,容易造成对夹的部位发生摩擦损坏,并且也容易导致钢管移动掉落发生安全事故,导致稳定性和安全性差;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钢管运输稳定基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钢管运输稳定基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钢管运输基座通过对夹的方式对钢管进行固定,钢管水平摆放,在运输的时候,容易应为惯性发生向前冲和向后冲的的现象,容易造成对夹的部位发生摩擦损坏,并且也容易导致钢管移动掉落发生安全事故,导致稳定性和安全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钢管运输稳定基座,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底座;

还包括:

第一限位内腔,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的内部,且第一限位内腔与第一底座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内腔,且第二限位内腔与第二底座为一体结构;

第一固定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内腔的内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板,且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呈现三角形形状,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外表面的一侧均设置有圆弧固定座;

受力挡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一端的一侧,且两个受力挡板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焊接连接;

第一加固挡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部,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加固挡板,所述第一加固挡板一端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一搭放外突板,所述第二加固挡板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搭放外突板,所述受力挡板的表面设置有搭放插槽,且第一加固挡板和第二加固挡板的一端穿过搭放插槽,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下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安装槽,所述防滑安装槽的内部设置有防滑橡胶垫,所述防滑橡胶垫的表面设置有备用安装孔,且备用安装孔贯穿防滑橡胶垫、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

提醒柱,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一侧,所述提醒柱的一端设置有柱盘,所述提醒柱的另一端设置有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提醒囊,所述第二提醒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提醒囊,所述第一提醒囊和第二提醒囊的内部均设置有硬座,所述硬座的上端设置有软座,所述软座内部设置有接触柱,所述硬座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上端设置有接触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座,且连接座与第一固定板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座,且转动座与第二固定板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且转动轴与连接座为一体结构,所述转动轴的外部设置有滚珠轴承,且转动轴插入转动座内部,所述转动轴通过滚珠轴承与转动座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垫,所述圆弧固定座的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垫,且橡胶垫和防滑垫通过外接固定胶分别与圆弧固定座、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粘合固定。

优选的,所述圆弧固定座的两端均设置有外展板,且外展板与圆弧固定座为一体结构,所述外展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孔,且贯穿孔贯穿外展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外壁均设置有旋钮连接槽,所述贯穿孔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旋钮,且固定旋钮的一端穿过贯穿孔与旋钮连接槽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下方设置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槽,且伸缩柱沿着伸缩槽上下移动,所述支撑柱的下端设置有减震底座。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前后表面均设置有紧固件孔,且紧固件孔贯穿支撑柱,所述伸缩柱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且螺纹孔贯穿伸缩柱,所述紧固件孔的前端设置有单头紧固件,且单头紧固件的一端穿过紧固件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伸缩柱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柱,且定位柱与伸缩柱为一体结构,所述连接座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槽,且定位槽与连接座为一体结构,所述定位柱插入定位槽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稳定插槽,且第一稳定插槽贯穿第一底座与第一限位内腔互通,所述第二底座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稳定插槽,且第二稳定插槽贯穿第二底座与第二限位内腔互通,所述第二稳定插槽的内部设置有稳定插板,去诶稳定插板插入第二稳定插槽和第一稳定插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的四周外壁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外板,且第一固定外板与第一底座焊接连接,所述第二底座的四周外壁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外板,且第二固定外板与第二底座焊接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外板和第二固定外板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在第一限位内腔内部设置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转动轴插入转动座内部,转动轴通过滚珠轴承与转动座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转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转动呈现三角形形状,插入到第一底座的第一限位内腔内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另一端分别抵住第一限位内腔的内部边缘处,从而起到限位效果,避免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受力下压转动,将钢管沿着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斜面摆放,使钢管一端与受力挡板接触,通过圆弧固定座固定,从而对钢管起到固定效果,避免运输的时候滑落,倾斜固定的形式,惯性产生的力会使钢管向前下方下压,依靠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对向的钢管下压力,从而对惯性起到阻挡效果,相对于钢管水平摆放来说,不易因为前后移动发生滑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也降低了移动摩擦力,防止表面摩擦损坏,并且橡胶垫和防滑垫通过外接固定胶分别与圆弧固定座、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粘合固定,在钢管固定后,依靠橡胶垫和防滑垫提高防滑性能和稳定性,并且也避免钢管与圆弧固定座、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表面接触,防止摩擦损坏,提高安全性和防护性。

2、通过在连接座下方设置具有定位柱的伸缩柱,在伸缩柱下端设置支撑柱,将支撑柱插入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空间内,伸缩柱沿着伸缩槽向上移动,直到定位柱插入到连接座的定位槽内部,提高伸缩柱固定的定位效果,避免偏移,单头紧固件的一端穿过紧固件孔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对伸缩柱和支撑柱进行支固定,进一步提高稳定性,避免下压转动。

3、通过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的一侧表面分别设置第一稳定插槽和第二稳定插槽,在需要摆放另一个基座的时候,第二底座和第一底座并排摆放,并且稳定插板插入第一稳定插槽和第二稳定插槽内部,提高第二底座和第一底座之间的稳定性和同步性,保障安装固定的整齐性能。

4、通过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外部分别设置第一加固挡板和第二加固挡板,在固定好钢管后,第一加固挡板和第二加固挡板的一端穿过受力挡板的搭放插槽,依靠第一搭放外突板和第二搭放外突板分别与两个受力挡板的上表面接触,避免持续下落,利用第一加固挡板和第二加固挡板对钢管进行防护,避免损坏,提高运输安全性,并且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通过防滑橡胶垫与车辆表面接触,提高防滑性和稳定性,在第一固定外板和第二固定外板损坏的情况下,通过备用安装孔可外接固定螺栓与车辆固定,提高灵活性。

5、通过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与驾驶室之间设置提醒柱,提醒柱的一端通过柱盘外接螺栓与第一底座固定,另一端插入到车辆驾驶室内部,并且驾驶室的室板卡在第一提醒囊和第二提醒囊之间,第一提醒囊和第二提醒囊的软座与驾驶室的室板表面接触,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在输送的时候因为惯性和冲击力发生松动,那么就会带动提醒柱移动,从而使软座与驾驶室的室板挤压形变,带动接触柱对接触板进行挤压,从而依靠压力传感器传递电信号给处理器,再传递电信号给声光报警器,对驾驶室的人员起到提醒效果,便于驾驶员及时的进行检修查看,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一固定板上表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圆弧固定座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柱和伸缩柱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固定板下表面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底座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一提醒囊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底座;2、第一限位内腔;3、第一固定板;4、第二固定板;5、连接座;6、转动座;7、圆弧固定座;8、外展板;9、固定旋钮;10、防滑垫;11、受力挡板;12、支撑柱;13、减震底座;14、第一稳定插槽;15、第一固定外板;16、固定螺栓;17、第二底座;18、稳定插板;19、第二稳定插槽;20、旋钮连接槽;21、贯穿孔;22、橡胶垫;23、伸缩柱;24、伸缩槽;25、定位柱;26、单头紧固件;27、紧固件孔;28、螺纹孔;29、转动轴;30、滚珠轴承;31、定位槽;32、第二限位内腔;33、第二固定外板;34、第一加固挡板;35、第二加固挡板;36、第一搭放外突板;37、第二搭放外突板;38、搭放插槽;39、备用安装孔;40、防滑安装槽;41、防滑橡胶垫;42、提醒柱;43、柱盘;44、第一提醒囊;45、第二提醒囊;46、声光报警器;47、硬座;48、软座;49、接触柱;50、接触板;51、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钢管运输稳定基座,包括:第一底座1,第一底座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底座17;

还包括:

第一限位内腔2,其设置在第一底座1的内部,且第一限位内腔2与第一底座1为一体结构,第二底座17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限位内腔32,且第二限位内腔32与第二底座17为一体结构;

第一固定板3,其设置在第一限位内腔2的内部,第一固定板3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板4,且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呈现三角形形状,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外表面的一侧均设置有圆弧固定座7;

受力挡板11,其设置在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一端的一侧,且两个受力挡板11分别与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焊接连接;

第一加固挡板34,其设置在第一固定板3的外部,第二固定板4的外部设置有第二加固挡板35,第一加固挡板34一端的两侧表面均设置有第一搭放外突板36,第二加固挡板35一端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搭放外突板37,受力挡板11的表面设置有搭放插槽38,且第一加固挡板34和第二加固挡板35的一端穿过搭放插槽38,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17的下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安装槽40,防滑安装槽40的内部设置有防滑橡胶垫41,防滑橡胶垫41的表面设置有备用安装孔39,且备用安装孔39贯穿防滑橡胶垫41、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17;

提醒柱42,其设置在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17的一侧,提醒柱42的一端设置有柱盘43,提醒柱42的另一端设置有声光报警器46,声光报警器46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提醒囊45,第二提醒囊4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提醒囊44,第一提醒囊44和第二提醒囊45的内部均设置有硬座47,硬座47的上端设置有软座48,软座48内部设置有接触柱49,硬座47的内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51,压力传感器51的上端设置有接触板50。

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转动呈现三角形形状,插入到第一底座1的第一限位内腔2内部,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的另一端分别抵住第一限位内腔2的内部边缘处,从而起到限位效果,避免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受力下压转动,将钢管沿着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斜面摆放,使钢管一端与受力挡板11接触,通过圆弧固定座7固定,从而对钢管起到固定效果,避免运输的时候滑落,倾斜固定的形式,惯性产生的力会使钢管向前下方下压,依靠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对向的钢管下压力,从而对惯性起到阻挡效果,相对于钢管水平摆放来说,不易因为前后移动发生滑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也降低了移动摩擦力,防止表面摩擦损坏,在固定好钢管后,第一加固挡板34和第二加固挡板35的一端穿过受力挡板11的搭放插槽38,依靠第一搭放外突板36和第二搭放外突板37分别与两个受力挡板11的上表面接触,避免持续下落,并且起到限位效果,利用第一加固挡板34和第二加固挡板35对钢管进行防护,避免损坏,提高运输安全性,第一加固挡板34和第二加固挡板35的另一端可外接弧形安装架固定即可。

请参阅图1、2,第一固定板3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座5,且连接座5与第一固定板3为一体结构,第二固定板4的另一端设置有转动座6,且转动座6与第二固定板4为一体结构,用于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连接。

请参阅图1、2、5,连接座5两端均设置有转动轴29,且转动轴29与连接座5为一体结构,转动轴29的外部设置有滚珠轴承30,且转动轴29插入转动座6内部,转动轴29通过滚珠轴承30与转动座6转动连接,实现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转动,提高灵活性,便于固定在不同尺寸的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17内部。

请参阅图2、3,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垫10,圆弧固定座7的下表面设置有橡胶垫22,且橡胶垫22和防滑垫10通过外接固定胶分别与圆弧固定座7、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粘合固定,在钢管固定后,依靠橡胶垫22和防滑垫10提高防滑性能和稳定性,并且也避免钢管与圆弧固定座7、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表面接触,防止摩擦损坏,提高安全性和防护性。

请参阅图1、2、3,圆弧固定座7的两端均设置有外展板8,且外展板8与圆弧固定座7为一体结构,外展板8的上表面设置有贯穿孔21,且贯穿孔21贯穿外展板8,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的外壁均设置有旋钮连接槽20,贯穿孔2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旋钮9,且固定旋钮9的一端穿过贯穿孔21与旋钮连接槽20螺纹连接,便于圆弧固定座7固定和拆卸。

请参阅图1、4,连接座5的下方设置有伸缩柱23,伸缩柱23的下端设置有支撑柱12,支撑柱12的内部设置有伸缩槽24,且伸缩柱23沿着伸缩槽24上下移动,支撑柱12的下端设置有减震底座13,调节伸缩柱23的高度,提高灵活性和适用性。

请参阅图4,支撑柱12的前后表面均设置有紧固件孔27,且紧固件孔27贯穿支撑柱12,伸缩柱23的内部设置有螺纹孔28,且螺纹孔28贯穿伸缩柱23,紧固件孔27的前端设置有单头紧固件26,且单头紧固件26的一端穿过紧固件孔27与螺纹孔28螺纹连接,对伸缩柱23和支撑柱12进行支固定,进一步提高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下压稳定性,避免下压转动。

请参阅图1、4、5,伸缩柱23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柱25,且定位柱25与伸缩柱23为一体结构,连接座5的下表面设置有定位槽31,且定位槽31与连接座5为一体结构,定位柱25插入定位槽31内部,提高伸缩柱23固定的定位效果,避免偏移。

请参阅图1,第一底座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稳定插槽14,且第一稳定插槽14贯穿第一底座1与第一限位内腔2互通,第二底座17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稳定插槽19,且第二稳定插槽19贯穿第二底座17与第二限位内腔32互通,第二稳定插槽19的内部设置有稳定插板18,去诶稳定插板18插入第二稳定插槽19和第一稳定插槽14内,提高第二底座17和第一底座1之间的稳定性和同步性。

请参阅图1,第一底座1的四周外壁均设置有第一固定外板15,且第一固定外板15与第一底座1焊接连接,第二底座17的四周外壁均设置有第二固定外板33,且第二固定外板33与第二底座17焊接连接,第一固定外板15和第二固定外板33的上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栓16,对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17与车辆进行固定。

工作原理:使用时,第一底座1依靠第一固定外板15外接固定螺栓16与车辆固定,转动轴29插入转动座6内部,转动轴29通过滚珠轴承30与转动座6转动连接,从而实现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转动,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转动呈现三角形形状,插入到第一底座1的第一限位内腔2内部,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的另一端分别抵住第一限位内腔2的内部边缘处,从而起到限位效果,避免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受力下压转动,并且将支撑柱12插入到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之间的空间内,伸缩柱23沿着伸缩槽24向上移动,直到定位柱25插入到连接座5的定位槽31内部,单头紧固件26的一端穿过紧固件孔27与螺纹孔28螺纹连接,对伸缩柱23和支撑柱12进行支固定,进一步提高稳定性,避免下压转动,将钢管沿着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斜面摆放,使钢管一端与受力挡板11接触,圆弧固定座7卡在钢管外部,利用外展板8外接固定旋钮9与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固定,从而对钢管起到固定效果,避免运输的时候滑落,倾斜固定的形式,惯性产生的力会使钢管向前下方下压,依靠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对向的钢管下压力,从而对惯性起到阻挡效果,相对于钢管水平摆放来说,不易因为前后移动发生滑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且也降低了移动摩擦力,防止表面摩擦损坏,橡胶垫22和防滑垫10通过外接固定胶分别与圆弧固定座7、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粘合固定,在钢管固定后,依靠橡胶垫22和防滑垫10提高防滑性能和稳定性,并且也避免钢管与圆弧固定座7、第一固定板3和第二固定板4表面接触,防止摩擦损坏,提高安全性和防护性,在固定好钢管后,第一加固挡板34和第二加固挡板35的一端穿过受力挡板11的搭放插槽38,依靠第一搭放外突板36和第二搭放外突板37分别与两个受力挡板11的上表面接触,避免持续下落,利用第一加固挡板34和第二加固挡板35对钢管进行防护,避免损坏,提高运输安全性,在需要摆放另一个基座的时候,第二底座17和第一底座1并排摆放,并且稳定插板18插入第一稳定插槽14和第二稳定插槽19内部,提高第二底座17和第一底座1之间的稳定性和同步性,固定好之后就可以往第二限位内腔32内部摆放第一限位内腔2内部的结构;提醒柱42的一端通过柱盘43外接螺栓与第一底座1固定,另一端插入到车辆驾驶室内部,并且驾驶室的室板卡在第一提醒囊44和第二提醒囊45之间,第一提醒囊44和第二提醒囊45的软座48与驾驶室的室板表面接触,在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17在输送的时候因为惯性和冲击力发生松动,那么就会带动提醒柱42移动,从而使软座48与驾驶室的室板挤压形变,带动接触柱49对接触板50进行挤压,从而依靠压力传感器51传递电信号给处理器,再传递电信号给声光报警器46,对驾驶室的人员起到提醒效果,便于驾驶员及时的进行检修查看,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安全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分类

0612011651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