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光纤缠绕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一种光纤缠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缠绕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纤缠绕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是光缆、电缆等物品的统称。线缆的用途有很多,主要用于控制安装、连接设备、输送电力等多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常见而不可缺少的一种东西。

常见的绕线结构一般有一个主动绕线轮和一个被动绕线轮,被动绕线轮较大,刚生产出来的线缆一般缠绕在被动绕线轮上,主动绕线轮较小,用于对线缆进行分割。主动绕线轮转动时会通过线缆带动被动绕线轮转动,从而将线缆从被动绕线轮转移至主动绕线轮上。

但是现在的绕线结构在线缆转移的过程中,线缆的张紧力无法被控制,导致主动绕线轮上的线缆时紧时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缠绕装置,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缠绕装置,包括:

第一绕线结构,所述第一绕线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支架和第一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与所述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绕线轮驱动连接;

第二绕线结构,所述第二绕线结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支架和第二绕线轮,所述第二绕线轮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绕线轮驱动连接;以及

张紧力调节结构,所述张紧力调节结构包括安装座、升降板、第一接触开关、第二接触开关、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升降板与所述安装座滑动连接,所述升降板能够沿所述安装座的高度方向相对于所述安装座移动,所述第一接触开关和所述第二接触开关均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一接触开关和所述第二接触开关均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且所述第一接触开关和所述第二接触开关分别位于所述升降板的上下两侧,当所述升降板将所述第一接触开关触发时,所述第一电机转动速度降低,当所述升降板将所述第二接触开关触发时,所述第一电机转动速度增加,所述第一滑轮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第二滑轮安装于所述升降板,线缆自所述第一绕线轮经过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后绕设至所述第二绕线轮上,以使所述升降板吊设在所述线缆上。

可选地:所述张紧力调节结构还包括第三接触开关和第四接触开关,所述第三接触开关和所述第四接触开关均与所述第二电机电连接,所述第三接触开关与所述第一接触开关位于所述升降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三接触开关位于所述第一接触开关的下方,当所述升降板将所述第三接触开关触发时,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速度增大,所述第四接触开关与所述第二接触开关位于所述升降板的同一侧,且所述第四接触开关位于所述第二接触开关的上方,当所述升降板将所述第四接触开关触发时,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速度减小。

可选地:还包括配重结构,所述配重结构包括水箱、配重块、气囊、充气管和连接绳,所述水箱位于所述升降板下方,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升降板连接,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配重块连接,所述配重块位于所述水箱内,所述气囊安装于所述配重块,所述充气管与所述气囊连通。

可选地:所述配重结构还包括传动轴和摩擦轮,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升降板转动连接,所述摩擦轮安装于所述传动轴,且所述传动轴能够与所述摩擦轮同步转动,所述摩擦轮的周面抵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连接绳背离所述配重块的一端绕设在所述传动轴上,以使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时,所述配重块保持在原有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绕线结构还包括卡轮、支撑轴、抵接板和第一滑动座,所述卡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且所述卡轮与所述第一绕线轮的第一端卡接配合,所述第一滑动座与所述第一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卡轮的轴线平行,所述支撑轴与所述第一滑动座转动连接,且所述支撑轴与所述卡轮同轴设置,所述抵接板安装于所述支撑轴,且所述抵接板与所述第一绕线轮的第二端抵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绕线轮包括内筒、外筒和连接片,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同轴设置,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通过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卡轮与所述连接片卡接配合,以使所述卡轮转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绕线轮同步转动,所述抵接板抵接于所述内筒,所述线缆绕设在所述外筒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绕线结构还包括剪切组件,所述剪切组件包括引线块、固定块、压块、引导轮、剪切件和推杆电机,所述固定块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压块与所述第二支架滑动配合,所述推杆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且所述推杆电机与所述压块驱动连接,所述推杆电机工作以使所述压块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固定块,所述压块与所述固定块之间形成穿线通道,所述引线块上设置有引线孔,所述引线孔的轴线与所述穿线通道相平,所述引导轮安装于所述固定块和所述第二绕线轮之间,所述剪切件安装于所述穿线通道背离所述引线孔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第二滑动座,所述第二滑动座与所述第二支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动座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第二绕线轮的轴线平行,所述固定块、所述推杆电机和所述引线块均安装于所述第二滑动座。

可选地:所述第二绕线结构还包括第三电机和丝杆,所述第三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二支架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丝杆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动座与所述丝杆螺纹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多组导向结构,所述第二绕线结构和所述张紧力调节结构上均设置有所述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底座、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两个横向导向轮和两个纵向导向轮,两个所述横向导向轮均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横向导向轮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令两个所述横向导向轮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两个所述纵向导向轮均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所述纵向导向轮的滑动方向与所述横向导向轮的滑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纵向导向轮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令两个所述纵向导向轮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公开的光纤缠绕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绕线结构绕制好的线圈内部时紧时松的问题,张紧力调节结构,保证线缆在绕制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同的张紧力,这样可以令绕制好的线缆线圈更加紧凑,且不易松散。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光纤缠绕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线缆缠绕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绕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一绕线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第二绕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剪切组件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导向结构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张紧力调节结构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配重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

100-第一绕线结构,110-第一支架,120-第一电机,130-第一绕线轮,131-内筒,132-外筒,133-连接片,140-支撑轴,150-抵接板,160-第一滑动座,200-第二绕线结构,210-第二支架,220-第二电机,230-第二绕线轮,240-剪切组件,241-引线块,242-固定块,243-压块,244-剪切件,245-推杆电机,246-引导轮,250-第二滑动座,260-第三电机,300-张紧力调节结构,310-安装座,320-升降板,330-第一接触开关,340-第二接触开关,350-第三接触开关,360-第四接触开关,370-第一滑轮,380-第二滑轮,400-线缆,500-导向结构,510-底座,520-横向导向轮,530-纵向导向轮,600-配重结构,610-水箱,620-连接绳,630-传动轴,640-摩擦轮,650-配重块,660-气囊,670-充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纤缠绕装置,其包括第一绕线结构100、第二绕线结构200以及张紧力调节结构300。第一绕线结构100和第二绕线结构200分别具有单独的驱动力来带动第一绕线轮130和第二绕线轮230转动,张紧力调节结构300可以对线缆400施加一定的压力,且控制该压力保持不变,以此保证线缆400在绕制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同的张紧力。

本实施例公开的光纤缠绕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绕线结构绕制好的线圈内部时紧时松的问题,张紧力调节结构300,保证线缆400在绕制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同的张紧力,这样可以令绕制好的线缆400线圈更加紧凑,且不易松散。

参阅图1至图4,第一绕线结构100包括第一电机120、第一支架110、第一绕线轮130、卡轮(图中未示出)、支撑轴140、抵接板150和第一滑动座160。

第一电机120安装在第一支架110上,卡轮与第一电机12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在卡轮上设置有多个卡槽。第一绕线轮130包括内筒131、外筒132和连接片133,内筒131与外筒132同轴设置,内筒131与外筒132通过连接片133连接,且连接片133能够与卡轮上的卡槽卡接配合,以使卡轮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绕线轮130同步转动。

第一滑动座160与第一支架110滑动配合,第一滑动座160的滑动方向与卡轮的轴线平行,第一滑动座160能够靠近或者远离卡轮。支撑轴140与第一滑动座160转动连接,且支撑轴140与卡轮同轴设置。抵接板150安装于支撑轴140,且抵接板150与第一绕线轮130的第二端抵接配合。当第一滑动座160带动抵接板150朝向卡轮靠近时,抵接板150能够与第一绕线轮130形成抵接,此时,利用抵接板150和卡轮能够实现对第一绕线轮130的固定且能够通过第一电机120驱动第一绕线轮130转动;当第一滑动座160带动抵接板150远离卡轮时,抵接板150与第一绕线轮130分离,此时可以对第一绕线轮130进行更换。

参阅图5和图6,第二绕线轮230包括第二电机220、第二支架210、第二绕线轮230、第三电机260、丝杆(图中未示出)和剪切组件240。

第二电机220安装在第二支架210上,第二电机220与第二绕线轮230驱动连接,且第二绕线轮230与第二电机220可拆卸配合,以便于对第二绕线轮230进行更换。其中,第二绕线轮230与第二电机220的输出端之间可以采用卡接或者法兰连接等方式连接。

剪切组件240包括引线块241、固定块242、压块243、引导轮246、剪切件244和推杆电机245。在第二支架210上设置有第二滑动座250,第二滑动座250与第二支架210滑动配合,第二滑动座250的滑动方向与第二绕线轮230的轴线平行。固定块242安装于第二支架210,压块243与第二支架210滑动配合,推杆电机245安装于第二支架210,且推杆电机245与压块243驱动连接,推杆电机245工作以使压块243靠近或者远离固定块242,压块243与固定块242之间形成穿线通道。引线块241和引导轮246分别位于穿线通道的两端,用于对线缆400进行导向和引导,保证线缆400能够稳定经过穿线通道。引线块241安装在第二滑动座250上,在引线块241上设置有引线孔。引线孔的轴线与穿线通道相平。引导轮246可以安装在第二支架210上,也可以安装在第二滑动座250上,且引导轮246位于固定块242和第二绕线轮230之间。剪切件244安装于穿线通道背离引线孔的一侧,剪切件244可以是位于引导轮246与固定块242之间,也可以是位于引导轮246和第二绕线轮230之间,但是为了减小剪切件244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的几率,本实施例中将剪切件244设置在固定块242和引导轮246之间,用引导轮246作为间隔以减小作业人员与剪切件244接触的几率。其中,剪切件244可以是剪刀也可以是特制的裁剪结构,剪切件244用于将线缆400剪断,以便于更换新的第二绕线轮230。

第三电机260安装于第二支架210,丝杆与第二支架210转动连接,且第三电机260与丝杆传动连接,第二滑动座250与丝杆螺纹连接。利用第三电机260对第二滑动座250的位置进行控制,可以保证线缆400在绕制到第二绕线轮230上时,线缆400能够均匀的分布在第二绕线轮230的表面。

参阅图8,张紧力调节结构300包括安装座310、升降板320、第一接触开关330、第二接触开关340、第一滑轮370、第二滑轮380、第三接触开关350和第四接触开关360。

安装座310位于第一支架110和第二支架210之间,升降板320与安装座310滑动连接,升降板320能够沿安装座310的高度方向相对于安装座310移动。在安装座310上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竖直设置,升降板320与导向柱滑动连接。

在安装座310的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轮370,在升降板320的两侧与第一滑轮370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滑轮380。线缆400从第一绕线轮130出发,绕过升降板320上靠近第一绕线轮130的第二滑轮380后向上绕经安装座310上靠近第一绕线轮130的第一滑轮370,然后经过安装座310上靠近第二绕线轮230的第一滑轮370,再绕过升降板320上靠近第二绕线轮230的第二滑轮380,最后再经过剪切组件240后绕制到第二绕线轮230上。这样当线缆400离开第一绕线轮130的速度大于线缆400绕制到第二绕线轮230上的速度时,升降板320会向下移动;而当线缆400离开第一绕线轮130的速度小于线缆400绕制到第二绕线轮230上的速度时,升降板320则会向上移动。

线缆400在从第一绕线轮130绕制到第二绕线轮230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绕线轮130的绕线直径逐渐变小,而第二绕线轮230的绕线直径逐渐增大,这就导致当第一绕线轮130和第二绕线轮230的转动速度不变时,线缆400从第一绕线轮130上离开的速度会逐渐减小,而线缆400绕制到第二绕线轮230上的速度会逐渐增大,进而令升降板320向上移动。基于此,本实施例设计用于控制第一电机120和第二电机220转动速度的模块,以使升降板320始终维持在安装座310的中间位置上下浮动,从而保证线缆400的张紧力始终保持不变。

具体地,第一接触开关330和第二接触开关340均与第一电机120电连接,第一接触开关330和第二接触开关340均安装于安装座310上,且第一接触开关330和第二接触开关340分别位于升降板320的上下两侧,第一接触开关330位于升降板320的下方,第二接触开关340位于升降板320的上方。当升降板320向下将第一接触开关330触发时,第一电机120转动速度降低,以使升降板320逐渐上升;当升降板320向上将第二接触开关340触发时,第一电机120转动速度增加,以使升降板320逐渐下降。

在一些情况下,单独控制第一电机120的转速仍然无法对升降板320的位置进行调控,因此,增设第三接触开关350和第四接触开关360。第三接触开关350和第四接触开关360均与第二电机220电连接。第三接触开关350与第一接触开关330位于升降板320的同一侧,且第三接触开关350位于第一接触开关330的下方。当升降板320将第三接触开关350触发时,第二电机220的转动速度增大,以使线缆400进入第二绕线轮230的速度进一步增大。第四接触开关360与第二接触开关340位于升降板320的同一侧,且第四接触开关360位于第二接触开关340的上方,当升降板320将第四接触开关360触发时,第二电机220的转动速度减小,以使线缆400进入第二绕线轮230的速度减小,令升降板320下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机120和第二电机220均设置有最低转速和最高转速,即第一电机120和第二电机220工作过程中,虽然转速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是第一电机120和第二电机220会始终转动,不会停止。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接触开关对电机的调整均为线性调整,当升降板320上的接触片将接触开关触发时,电机的转速会逐渐增大或者逐渐减小,而当升降板320上的接触片与接触开关分离后,电机会保持在该转速继续工作。

参阅图8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用于对线缆400绕制过程中的张紧力进行线性控制的配重结构600,这种配合结构能够对升降板320施加可以线性调整的拉力,从而使得线缆400的张紧力可以进行线性调整,以便于适应不同线缆400的绕制需求。

具体地,参阅图9,配重结构600包括水箱610、配重块650、气囊660、充气管670、连接绳620、传动轴630和摩擦轮640。

水箱610安装在安装座310的底部,且水箱610内盛放有液体,水箱610位于升降板320的下方,且水箱610的安装位置低于升降板320下降的最低位置,以避免升降板320与水箱610发生碰撞。配重块650位于水箱610内,气囊660安装于配重块650,且充气管670与气囊660连通,通过充气管670可以控制气囊660的大小,其中,配重块650和气囊660均被水箱610内的液体完全淹没。

传动轴630与升降板320转动连接,传动轴630的轴线与升降板320平行。摩擦轮640安装于传动轴630,且传动轴630能够与摩擦轮640同步转动,摩擦轮640的周面抵接于安装座310,以使升降板320上下移动时,通过改摩擦轮640能够带动传动轴630转动。

连接绳620的一端绕设在传动轴630上,连接绳620的另一端与配重块650连接,配重块650的重量通过连接绳620被传递到升降板320上,进而对线缆400施加压力,从而控制线缆400的张紧力。在需要对张紧力进行调整时,通过改变气囊660的大小,可以改变气囊660与配重块650所承受的浮力,从而改变配重块650和气囊660对升降板320施加的拉力的总和。通过设置传动轴630和摩擦轮640,能够对传动轴630与配重块650之间的连接绳620的长度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升降板320在移动时,配重块650始终保持在原有位置,从而避免因配重块650在液体中移动而产生的巨大阻力而改变线缆400的张紧力。

参阅图7,本实施例还包括多组导向结构500,导向结构500用于对线缆400的方向和位置进行调整,以保证线缆400在进入第一滑轮370、第二换轮以及第二绕线轮230时能够垂直进入,从而减小线缆400与他们的摩擦。在第二绕线结构200和张紧力调节结构300上均设置有该导向结构500。

具体地,导向结构500包括底座510、第一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和第二弹性件(图中未示出)、两个横向导向轮520和两个纵向导向轮530。两个横向导向轮520均与底座510滑动连接,横向导向轮520能够沿底座510的高度方向相对于底座510移动。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横向导向轮520连接,第一弹性件令两个横向导向轮520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两个纵向导向轮530均与底座510滑动连接,纵向导向轮530能够沿底座510的宽度方向相对于底座510移动,且纵向导向轮530的滑动方向与横向导向轮520的滑动方向垂直。第二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向导向轮530连接,第二弹性件令两个纵向导向轮530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4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