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纺纱机械、卷装的形成方法以及卷装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纺纱机械、卷装的形成方法以及卷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机械、卷装的形成方法以及卷装。

背景技术

在向空筒管卷绕纱线而形成卷装时,在卷绕开始时在空筒管的表面上直接形成包头纱。关于卷绕开始时的纱线的卷绕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通过导纱器使纱线横动而形成包头纱的技术。在该方法中公开了如下内容:在沿着主卷绕方向卷绕纱线时使导纱器较快地移动,在向主卷绕反方向卷绕纱线时使导纱器较缓慢地移动。(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308906号说明书)

为了在后续工序中将一个卷装与下一个卷装相连,包头纱是重要的部分。但是,在纱线卷取机中,由于在卷装成为满卷之前的期间包头纱松散或者消失等不良情况,有时会产生不良卷装。作为其原因,例如能够列举在卷装的卷取中产生的卷装的振动或者在接头时包头纱的一部分被吸嘴吸引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形成难以松散的包头纱的纺纱机械、卷装的形成方法以及卷装。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纺纱机械具备:纺纱装置,通过对纤维束进行纺纱来生成纱线;包头纱形成机构,具有单独驱动的滚筒、以及单独驱动的导纱器部件;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便在纱线的卷绕开始时通过滚筒使筒管旋转,并且使导纱器部件沿着筒管的轴向移动,由此在位于比卷装形成区域靠外侧的位置的筒管的端部区域卷绕纱线,从而在该端部区域形成包头纱;以及松弛防止机构,在包头纱形成中防止纱线松弛。

根据该纺纱机械,通过控制装置使导纱器部件沿着筒管的轴向移动来形成包头纱。由此,与以往那样的未伴随有纱线的位置控制的卷绕状态(带状卷绕等)相比较,在包头纱部分纱线更可靠地重合。通过松弛防止机构防止纱线松弛,因此能够在筒管上可靠地卷绕纱线。由此,形成难以松散的包头纱。

纺纱机械也可以为,作为松弛防止机构,具备通过将来自纺纱装置的纱线卷绕于外周面来进行存积的纱线存积辊。通过纱线存积辊能够可靠地防止纱线松弛。

也可以利用纱线存积辊中预先存积的纱线来形成包头纱。例如,在作业者手动安装了筒管的情况下等,能够容易地形成包头纱。

纺纱机械也可以为,作为松弛防止机构,具备使包头纱形成中的纺纱速度比通常纺纱时的纺纱速度慢的纺纱速度调整部。近年来,纺纱机械的纺纱速度处于增大的趋势。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用于包头纱形成的时间。作为其结果,在包头纱中,可靠地实现纱线的多重卷绕。

纺纱机械也可以为,作为松弛防止机构,具备使包头纱形成中的卷取速度比主卷绕形成中的卷取速度快的卷取速度调整部。近年来,纺纱机械的纺纱速度处于增大的趋势。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充分确保用于包头纱形成的时间。作为其结果,可靠地实现纱线的多重卷绕。主卷绕形成中的卷取速度,除了筒管的旋转方向的速度分量,还包含筒管的轴向的速度分量(横动速度)。在包头纱形成中轴向的速度分量较小,因此通过加快包头纱形成中的卷取速度,由此在包头纱形成中不会产生纱线的松动。

控制装置也可以为,进行控制,以便利用纱线存积辊中预先存积的纱线来形成包头纱,直到纱线存积辊中的纱线的余量成为规定量为止。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纱线存积辊与卷装之间的纱线相连的状态下使包头纱形成结束。作为其结果,例如,不进行从卷装拉出纱线的动作就能够进行接头,能迅速地开始纱线的卷取。

纺纱机械也可以为,具备多个纺纱单元,多个纺纱单元分别具有:纺纱装置;以及包头纱形成机构所包括的滚筒、独立地驱动滚筒的滚筒驱动部、作为导纱器部件的横动导纱器、以及独立地驱动横动导纱器的横动驱动部。在该情况下,在各纺纱单元中形成难以松散的包头纱。另外,能够省略将用于包头纱形成的专用的装置设置于纺纱机械。

纺纱机械也可以为,具备能够保持具有大径侧端部和小径侧端部的圆锥形状的筒管的摇架臂,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便在将来自纱线存积辊的纱线夹在筒管的大径侧端部与摇架臂之间的状态下,在筒管的与大径侧端部相邻接的端部区域中形成包头纱。在该情况下,对于圆锥形状的筒管形成难以松散的包头纱。

控制装置也可以为,在包头纱形成前或者包头纱形成中,使导纱器部件从筒管的端部区域的外侧端移动到接近卷装形成区域的位置,然后在包头纱形成中使导纱器部件朝向端部区域的外侧端移动。在该情况下,在包头纱中实现更牢固的纱线的多重卷绕。

控制装置也可以为,在包头纱形成中,在接近筒管的端部区域的外侧的位置、与比该位置更接近卷装形成区域的位置之间,将导纱器部件的移动方向变更至少1次。在该情况下,在包头纱中可靠地实现纱线的多重卷绕。

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纺纱机械具备:纺纱装置,通过对纤维束进行纺纱来生成纱线;包头纱形成机构,具有单独驱动的滚筒、以及单独驱动的导纱器部件;控制装置,进行控制,以便在纱线的卷绕开始时通过滚筒使筒管旋转,并且使导纱器部件沿着筒管的轴向移动,由此在位于比卷装形成区域靠外侧的位置的筒管的端部区域卷绕纱线,从而在该端部区域形成包头纱,在包头纱形成中将纱线向卷装形成区域内引导至少1次。根据该纺纱机械,包头纱的纱线的至少一部分被配置在卷装的纱层之下。由此,即使在包头纱要松散的情况下,包头纱也不会完全松散(消失)。

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式也可以为一种卷装的形成方法,对纺纱装置通过对纤维束进行纺纱而生成的纱线进行卷取。该卷装的形成方法具备:卷装形成工序,通过单独驱动的滚筒使筒管旋转并且在卷装形成区域卷绕纱线,从而形成卷装;以及包头纱形成工序,在卷装形成工序之前进行,在纱线的卷绕开始时通过滚筒使筒管旋转,并且使单独驱动的导纱器部件沿着筒管的轴向移动,由此在位于比卷装形成区域靠外侧的位置的筒管的端部区域卷绕纱线,从而在该端部区域形成包头纱,在包头纱形成工序中,在包头纱形成中防止纱线松弛。通过该卷装的形成方法,也能够形成难以松散的包头纱。

本发明的又一其他方式也可以为一种卷装,形成在具有大径侧端部和小径侧端部的圆锥形状的筒管上。该卷装在位于卷装形成区域与大径侧端部之间的具有规定宽度的端部区域,具有通过使纱线横动而形成的包头纱。

根据本发明的几个方式,能够形成难以松散的包头纱。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纺纱单元以及落纱台车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纺纱机械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纱线存积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横动装置的图。

图6A、图6B以及图6C是表示包头纱的形成中的纱线的卷绕顺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A、图7B以及图7C是表示包头纱的形成中的纱线的卷绕顺序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8A、图8B、图8C以及图8D是表示包头纱的形成中的纱线的卷绕顺序的又一其他例子的图。

图9是对图1所示的落纱台车进行的包头纱动作进行说明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落纱台车的具有包头纱辊与导纱器部件的包头纱形成机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相当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附图的尺寸比例不一定与说明的部分一致。在说明中,“上”、“下”、“左”、“右”、“前”以及“后”等表示方向的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状态的便于说明的用语。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纺纱机械1具备多个纺纱单元2、接头台车3、落纱台车4、第一端框5A、第二端框5B、筒管储存器50、以及卷装输送机80。多个纺纱单元2沿着一个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纺纱机械1的长边方向)排列。各纺纱单元2生成纱线Y,并进行将该纱线Y卷取于筒管B的卷取动作而形成卷装P。

在第一端框5A收纳有对在纺纱单元2中产生的纤维屑以及纱线屑等进行回收的回收装置等。第一端框5A配置在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的一个端部。在第二端框5B收纳有对向纺纱机械1供给的压缩空气(空气)的空气压力进行调整而向纺纱机械1的各部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部。在第二端框5B也可以收纳有用于向纺纱单元2的各部供给动力的驱动马达等。第二端框5B配置在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的另一个端部。

在第二端框5B设置有机体控制装置5C、显示画面5D、以及输入键5E。机体控制装置5C对纺纱机械1的各部集中地进行管理以及控制。显示画面5D能够显示与纺纱单元2的设定内容相关的信息等。操作人员通过使用输入键5E来进行适当的操作,由此能够进行纺纱单元2的设定作业。

如图2所示那样,各纺纱单元2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从上游侧起依次具备牵伸装置6、气流纺纱装置(纺纱装置)7、纱线监视装置8、张力传感器9、纱线存积装置11、上蜡装置12、横动装置26、以及卷取装置13。单元控制器10针对规定量(一个或者多个)纺纱单元2的每个而设置,对纺纱单元2的动作进行控制。

牵伸装置6对纱条S进行牵伸。气流纺纱装置7通过回旋气流对由牵伸装置6牵伸纱条S而生成的纤维束F加捻而生成纱线Y。

纱线监视装置8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纱线存积装置11之间对行进的纱线Y的信息进行监视,并基于所监视的信息来检测有无纱疵。纱线监视装置8在检测出纱疵的情况下,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纱疵检测信号。张力传感器9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纱线存积装置11之间测定行进的纱线Y的张力,并向单元控制器10发送张力测定信号。在基于纱线监视装置8以及张力传感器9中的至少任一方的检测结果而单元控制器10判断为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在纺纱单元2中将纱线Y切断。具体地说,停止向气流纺纱装置7的空气供给而使纱线Y的生成中断,由此将纱线Y切断。或者,也可以通过另外设置的切断器将纱线Y切断。

纱线存积装置11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卷取装置13之间存积纱线Y。纱线存积装置11具备通过在外周面上卷绕纱线Y来存积纱线Y的纱线存积辊60(参照图4)。纱线存积装置11具有:从气流纺纱装置7将纱线Y稳定地拉出的功能、在接头动作时等使从气流纺纱装置7送出的纱线Y滞留而防止纱线Y松弛的功能、以及防止比纱线存积装置11靠下游的纱线Y的张力变动传递至气流纺纱装置7的功能。

参照图4对纱线存积装置11进行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那样,纱线存积装置11具备纱线存积辊60、挂纱部件61、上游侧导纱器62、下游侧导纱器63、纱线存积量传感器64、以及电动马达65。

纱线存积辊60在其外周面上卷绕纱线Y而存积。纱线存积辊60由电动马达65旋转驱动。电动马达65的动作由单元控制器10控制。卷绕在纱线存积辊60的外周面上的纱线Y,通过纱线存积辊60进行旋转而以对该纱线存积辊60勒紧的方式卷绕,并拉动比纱线存积装置11靠上游的纱线Y。即,通过使在外周面上卷绕了纱线Y的状态下的纱线存积辊60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由此纱线存积装置11对纱线Y施加规定的张力而将纱线Y从气流纺纱装置7以规定的速度拉出,并以规定的速度向下游送出。

挂纱部件61构成为能够与纱线Y卡合(钩挂)。挂纱部件61以与纱线Y卡合的状态与纱线存积辊60一体地进行旋转,由此在该纱线存积辊60的外周面上卷绕纱线Y。挂纱部件61设置在纱线存积辊60的下游侧端部,能够相对于纱线存积辊60相对旋转。对于挂纱部件61作用有阻止相对于纱线存积辊60相对旋转的磁力。由此,在纱线Y未产生规定以上的张力的状态下,挂纱部件61与纱线存积辊60一体地旋转,在纱线存积辊60上卷绕(存积)纱线Y。在纱线Y产生规定以上的张力的状态下,挂纱部件61相对于纱线存积辊60相对旋转,从纱线存积辊60退绕纱线Y。

上游侧导纱器62配置于比纱线存积辊60靠上游的位置。上游侧导纱器62是对于纱线存积辊60的外周面适当地引导纱线Y的引导部件。上游侧导纱器62还具备防止从气流纺纱装置7传播来的纱线Y的捻转向比该上游侧导纱器62靠下游传递的止捻作用。下游侧导纱器63配置于比纱线存积辊60靠下游的位置。下游侧导纱器63是将从纱线存积辊60退绕的纱线Y向卷取装置13引导的引导部件。

纱线存积量传感器64非接触式地检测纱线存积辊60上所存积的纱线Y的存积量(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纱线存积量传感器64检测纱线存积辊60的一部分区域中的纱线Y的存积量。纱线存积量传感器64输出ON/OFF的二值(信号)。纱线存积量传感器64在纱线存积辊60上检测出纱线Y的情况下输出ON信号,在未检测出纱线Y的情况下输出OFF信号。纱线存积量传感器64将检测结果发送至单元控制器10(参照图1)。

如图1以及图2所示那样,上蜡装置12在纱线存积装置11与卷取装置13之间对纱线Y上蜡。

参照图5对横动装置26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那样,横动装置26相对于旋转的卷取筒管B或者卷装P使纱线Y以规定宽度横动。横动装置26使向一个卷装P卷取的纱线Y横动。横动装置26例如是带式横动装置。横动装置26具备横动驱动部26a、驱动带轮26b、从动带轮26c、26d、驱动带26e、横动导纱器(导纱器部件)23。

横动驱动部26a例如是步进电机或者伺服马达。横动驱动部26a使驱动带轮26b旋转驱动。横动驱动部26a的动作由单元控制器10控制。驱动带轮26b由横动驱动部26a向正反方向旋转驱动。从动带轮26c、26d设置在横动范围的两侧方。驱动带26e架设于驱动带轮26b以及从动带轮26c、26d。横动导纱器23能够引导纱线Y,固定于驱动带26e。横动导纱器23随着驱动带26e的移动而使纱线Y横动。

在横动装置26中,通过横动驱动部26a的驱动而驱动带轮26b向正反方向旋转,由此固定于驱动带26e的横动导纱器23在卷取滚筒22的轴向上往复驱动。由此,横动导纱器23使纱线Y相对于旋转的卷取筒管B或者卷装P以规定宽度横动。在横动装置26中,通过使横动驱动部26a的旋转速度变化,由此使横动速度(横动导纱器23的移动速度)变化。

返回图1以及图2,卷取装置13将纱线Y卷取于筒管B而形成卷装P。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未卷取(未卷绕)纱线Y的空的筒管B记载为“空筒管B0”。在本实施方式中,空筒管B0构成为筒体。在主视观察空筒管B0的情况下,空筒管B0形成为在轴向上从一端朝向另一端扩展的扩口状。

卷取装置13具有摇架臂21、筒管支架28、以及卷取滚筒(滚筒)22。摇架臂21由支轴24支承为能够摆动,使筒管B的表面(外周面)或者卷装P的表面以适当的压力与卷取滚筒22的表面接触。筒管支架28设置于摇架臂21,能够保持筒管B的两端部。筒管B能够旋转地安装于筒管支架28。卷取滚筒22与安装于筒管支架28的筒管B的表面或者卷装P的表面接触而使筒管B或者卷装P旋转。

卷取滚筒22由滚筒驱动部27(参照图5)旋转驱动。滚筒驱动部27例如为无刷马达。一个滚筒驱动部27使一个卷取滚筒22驱动。即,一个滚筒驱动部27使一个卷装P旋转。由此,在各纺纱单元2中,卷取筒管B或者卷装P在卷取方向上被独立地旋转。滚筒驱动部27的动作由单元控制器10控制。在各纺纱单元2中,分别独立地具备滚筒驱动部27,由此能够针对每个纺纱单元2对卷取滚筒22的旋转驱动进行控制。

如图5所示那样,纺纱单元2具备能够检测滚筒驱动部27的每单位时间的旋转数(以下,简称为“旋转数”。)、即卷取滚筒22(卷装P)的每单位时间的旋转数(以下,简称为“旋转数”。)的旋转传感器25。旋转传感器25将检测结果向单元控制器10(参照图1)发送。

返回图1,纺纱单元2(具体地说是单元控制器10)在卷装P成为满卷的情况下输出请求信号。纺纱单元2在对筒管B卷取了规定量(规定长度)的纱线Y的情况下,判定为卷装P成为满卷而输出请求信号。另外,纺纱单元2也可以在卷装P成为满卷的规定时间前输出请求信号。

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纱线Y被切断、或者由于某些理由而纱线Y断开的情况下,接头台车3对该纺纱单元2进行接头动作。接头台车3在行进路R1上行进。行进路R1沿着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延伸。接头台车3具备吸管31、接头装置32、以及吸嘴33。吸管31被支承为能够转动,捕捉来自气流纺纱装置7的纱线Y而向接头装置32引导。吸嘴33被支承为能够转动,捕捉来自卷取装置13的纱线Y而向接头装置32引导。接头装置32将引导来的纱线Y彼此进行接头。接头装置32是使用压缩空气的捻接器、使来自卷装P的纱线Y穿通气流纺纱装置7的接经器、或者将纱线Y机械式地相连的打结器等。

在接头台车3进行接头动作时,使卷装P向反卷取方向旋转(反转)。此时,摇架臂21通过气缸(省略图示)而移动,以使卷装P从卷取滚筒22分离,通过设置于接头台车3的反转用辊(省略图示)使卷装P反转。或者,也可以省略接头台车3的反转用辊,通过各纺纱单元2的卷取滚筒22使卷装P反转。

落纱台车4是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多个纺纱单元2移动的作业台车。落纱台车4实施如下处理:将在纺纱单元2中安装完成的筒管B或者卷装P从该纺纱单元2排出的排出处理;以及对于未安装空筒管B0的纺纱单元2(筒管支架28为空的纺纱单元2)从后述的纡库41供给空筒管B0而开始卷绕纱线Y的筒管设置处理(详细情况将后述)。

例如,当在一个纺纱单元2中卷装P成为满卷时,落纱台车4根据来自机体控制装置5C的控制信号,在行进路R2上行进到一个纺纱单元2而停止,并进行排出处理以及筒管设置处理。行进路R2沿着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与行进路R1平行地)延伸。

筒管储存器50配置于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的一个端部(配置有第一端框5A的端部)。筒管储存器50保管有多个空筒管B0。筒管储存器50将所保管的空筒管B0的一部分取出,并通过送出机构70将取出的空筒管B0向落纱台车4供给。在筒管储存器50的正面侧设置有供落纱台车4从筒管储存器50接受筒管B的供给的供给位置SP。落纱台车4为,在纡库41所储存的空筒管B0的数量不是装满数量的情况下的适当定时,能够在行进路R2上行进而在供给位置SP处停止。落纱台车4在供给位置SP处接受到筒管B的供给之后,移动到请求筒管B的纺纱单元2。在不存在请求筒管B的纺纱单元2的情况下,落纱台车4在适当位置待机。

落纱台车4具备壳体40、纡库41、筒管安装机构42、摇架操作臂43、吸管44、以及控制部46。纡库41、筒管安装机构42、摇架操作臂43、吸管44以及控制部46收容于壳体40。

纡库41储存从筒管储存器50供给的筒管B。纡库41储存多个筒管B。在纡库41的下端部设置有向筒管安装机构42供给空筒管B0的供给机构47。供给机构47包括闸门和气缸等而构成。供给机构47对于筒管安装机构42每次供给一个空筒管B0。供给机构47的动作由控制部46控制。

筒管安装机构42是把持空筒管B0而使其移动的装置。筒管安装机构42构成为能够以摆动轴111为中心摆动。筒管安装机构42构成为能够通过筒管把持部52把持空筒管B0。筒管安装机构42能够使空筒管B0从供给机构47移动到筒管支架28间的位置。筒管安装机构42在使空筒管B0向筒管支架28移动之后返回原点位置。筒管安装机构42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使空筒管B0从筒管支架28间的位置移动到规定位置(例如,筒管安装机构42的原点位置)。

筒管安装机构42具备用于形成包头纱的包头纱辊53(参照图9)。另外,筒管安装机构42也可以不具备包头纱辊53,在形成包头纱时,通过纺纱单元2的卷取滚筒22使空筒管B0旋转。在本说明书中,“包头纱”是在向空的筒管B0开始卷绕纱线Y时,在空的筒管B0的表面上直接形成的部分。包头纱是以与卷装P不同的状态卷取的部分。

如图5所示那样,筒管B例如具有圆锥形状。筒管B在轴向的两端包括大径侧端部Bc与小径侧端部B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近大径侧端部Bc的大径侧的端部区域Ba设置有包头纱区域A1,在包头纱区域A1与小径侧端部Bb之间设定有卷装形成区域A2。卷装形成区域A2是纱层形成区域。包头纱区域A1在轴向上具有规定宽度(规定长度)。所谓包头纱是指,在卷装形成区域A2(参照图5)的外侧对于空筒管B0(具体地说是包头纱区域A1)的周围(外周面)卷绕数圈(例如5圈左右)纱线Y。包头纱X形成于与卷装P分离的区域,通常包头纱X与卷装P通过1根纱线Y连接。通过形成包头纱X,由此在后续工序中从纱线Y的卷绕开始完成后的卷装P也能够拉出。在通过纺纱单元2的卷取装置13形成包头纱X的情况下,在使横动导纱器23位于包头纱区域A1的状态下,通过卷取滚筒22使空筒管B0旋转。

摇架操作臂43是对摇架臂21进行操作的臂。摇架操作臂43为了从卷取装置13取下卷装P或者空筒管B0,对摇架臂21进行操作而将筒管支架28打开(使另一方的筒管支架28从一方的筒管支架28分离)。摇架操作臂43为了将空筒管B0安装于筒管支架28之间,对摇架臂21进行操作而将筒管支架28关闭(使另一方的筒管支架28接近一方的筒管支架28)。吸管44是对纱线Y进行捕捉并引导的装置。吸管44通过由吸引部吸引从气流纺纱装置7送出的纱线Y来进行捕捉,将所捕捉的纱线Y引导至空筒管B0。

卷装输送机80是对由落纱台车4从纺纱单元2排出的卷装P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卷装输送机80设置在纺纱单元2与落纱台车4(行进路R2)之间。也可以在落纱台车4上设置卷装P的通过空间,并在纺纱单元2与卷装输送机80之间设置有落纱台车4的行进路R2。卷装输送机80沿着多个纺纱单元2的排列方向而延伸。卷装输送机80对卷装P的输送方向与从纺纱单元2排出卷装P的排出方向交叉(正交)。卷装输送机80是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辊来驱动环状带的输送带。

接着,对在纺纱机械1的各纺纱单元2中实施的纺纱方法进行说明。纺纱方法包括筒管B中的包头纱X的形成。在以下说明的例子中,通过纺纱单元2的卷取滚筒22形成包头纱X。如图3所示那样,纺纱机械1具备:气流纺纱装置7;包头纱形成机构100,具有单独驱动的卷取滚筒22与单独驱动的横动导纱器23;包头纱控制装置(控制装置)91,进行控制,以便通过卷取滚筒22使筒管B旋转并且使横动导纱器23沿着筒管B的轴向移动,由此在位于比卷装形成区域A2(参照图5)靠外侧的位置的筒管B的端部区域Ba(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大径侧的端部区域Ba)卷绕纱线Y而在该端部区域Ba形成包头纱X;以及松弛防止机构,在包头纱形成中防止纱线Y松弛。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单独驱动”是指一个驱动部仅驱动一个对象物。即,一个横动驱动部26a仅驱动一个横动导纱器23。一个滚筒驱动部27仅驱动一个卷取滚筒2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动导纱器23在1mm以上5mm以下的包头纱区域A1内移动。

纺纱机械1具备保持圆锥形状的筒管B的摇架臂21。在纺纱机械1中,在将来自纱线存积辊60的纱线Y夹在大径侧端部Bc与摇架臂21之间的状态下,在筒管B的大径侧的端部区域Ba形成包头纱X。纱线Y夹在筒管B的大径侧端部Bc(端部区域Ba的外侧端)与设置于摇架臂21的筒管支架28之间。

如图3所示那样,各纺纱单元2具备包头纱形成机构100。包头纱形成机构100例如具有卷取滚筒22、独立地驱动卷取滚筒22的滚筒驱动部27、作为导纱器部件的横动导纱器23、以及独立地驱动横动导纱器23的横动驱动部26a。

以往,在纺纱机械中,使用设置于落纱台车4且相对于筒管B的轴向的位置不变化的导纱器部件来进行包头纱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纺纱机械1的各纺纱单元2中,在包头纱形成中,横动导纱器23的位置在筒管B的轴向上移动。由此,能够实现卷绕于大径侧的端部区域Ba的纱线Y在1个部位或者多个部位(即至少多个部位)重合的多重卷绕。在纺纱机械1的各纺纱单元2中,为了确保用于形成包头纱X的时间,单元控制器10进行控制,以使包头纱形成时的卷取速度比卷装P的卷取时的卷取速度慢。

各纺纱单元2作为松弛防止机构例如具备纱线存积辊60。例如,在使包头纱形成时的筒管B的旋转速度比主卷绕时的筒管B的旋转速度慢的情况下,在气流纺纱装置7连续地持续生成纱线Y的状态下,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筒管B之间纱线Y有可能松弛。但是,在包头纱形成时纱线存积辊60存积纱线Y而防止纱线Y松动,由此能够在纱线Y不产生松动的状态下形成包头纱X。作为其结果,能够提高包头纱X的品质。

各纺纱单元2作为松弛防止机构,也可以具备使包头纱形成中的纺纱速度比通常纺纱时(卷装P的卷取时)的纺纱速度慢的纺纱速度调整部92。所谓纺纱速度是指气流纺纱装置7生成纱线Y的速度。纺纱速度调整部92例如对使牵伸装置6所具有的各辊对旋转的未图示的驱动马达进行控制而使各辊对的旋转速度变化,由此对纺纱速度进行调整。具体地说,纺纱速度调整部92进行控制,以使牵伸装置6所具备的纱线行进方向的最下游的辊对即前辊对的旋转速度在包头纱形成中比通常纺纱时慢。另外,纺纱速度调整部92也可以对从气流纺纱装置7拉出纱线Y的拉出装置的动作速度进行控制。具体地说,纺纱速度调整部92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纱线存积辊60的旋转速度在包头纱形成中比通常纺纱时慢。在纺纱机械1不通过纱线存积辊60而通过公知的送出辊对将纱线Y从气流纺纱装置7拉出的情况下,纺纱速度调整部92也可以控制为使送出辊对的旋转速度在包头纱形成中比通常纺纱时慢。

各纺纱单元2作为松弛防止机构,也可以具备使包头纱形成中的卷取速度比主卷绕形成中的卷取速度稍快的卷取速度调整部93。所谓主卷绕是指在包头纱形成后实施的卷取,且是用于通过在筒管B上卷取纱线Y来形成卷装P的动作。卷取速度调整部93例如对滚筒驱动部27进行控制而使卷取滚筒22的旋转速度变化,由此对卷取速度进行调整。另外,所谓“使卷取速度稍快”是指,与主卷绕形成中的卷取速度相比使包头纱形成中的卷取速度快10%左右。

包头纱控制装置91、纺纱速度调整部92、以及卷取速度调整部93也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包含于单元控制器10,这些中的至少任一个也可以与单元控制器10分开设置。

接着,对纺纱单元2中的包头纱X的形成工序(包头纱形成方法、纱线Y的卷绕顺序)进行说明。通过落纱台车4将空筒管B0引导至卷取装置13。吸管44对于空筒管B0引导从气流纺纱装置7送出的纱线Y。对于卷取装置13可以先引导空筒管B0,也可以同时引导空筒管B0与纱线Y。然后,在大径侧端部Bc与筒管支架28之间夹持纱线Y。包头纱控制装置91在纱线Y的卷绕开始时,一边通过卷取滚筒22使空筒管B0旋转,一边使横动导纱器23沿着筒管B的轴向移动。此时,横动导纱器23也可以在与大径侧的端部区域Ba对应的轴向范围(包头纱区域A1)中往复运动,但也可以不往复运动而在包头纱形成中使移动方向至少变更1次,以便产生上述的纱线Y的重合。通过使纱线Y横动而形成包头纱。

参照图6A~图8D对包头纱X的形成工序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6A所示那样,包头纱控制装置91例如在包头纱形成前使横动导纱器23移动,以使纱线Y配置在从筒管B的大径侧端部Bc接近卷装形成区域A2的位置。接着,如图6B所示那样,包头纱控制装置91开始包头纱形成,在包头纱形成中使横动导纱器23朝向大径侧端部Bc(图6B的箭头方向)移动。然后,如图6C所示那样,卷绕状态从包头纱X向主卷绕转移。在图6A至图6C的状态下,筒管B被卷取滚筒22向卷取方向旋转驱动。通过这样的包头纱X的形成工序,能够实现更牢固的纱线Y的多重卷绕。

作为其他例子,如图7A~图7C所示那样,包头纱控制装置91也可以为,例如在包头纱形成中,在筒管B的大径侧的端部区域Ba的位置p1与比该端部区域Ba接近卷装形成区域A2的位置p2之间,将横动导纱器23的移动方向变更至少1次。在图7B所示的包头纱形成的中途的例子中,横动导纱器23在从筒管支架28向卷装形成区域A2接近的方向(称为主卷绕方向)上移动,并在主卷绕方向上卷绕2~3圈纱线Y。但是,在卷绕第3~4圈纱线Y时,横动导纱器23向从卷装形成区域A2远离的方向(称为主卷绕反方向)移动,纱线Y被靠近筒管支架28卷绕。然后,如图7C所示那样,卷绕状态从包头纱X向主卷绕转移。在图7A至图7C的状态下,筒管B由卷取滚筒22向卷取方向旋转驱动。通过这样的包头纱X的形成工序,也能够可靠地实现纱线Y的多重卷绕。

此外,作为其他例子,能够列举图8A~图8D所示的卷绕顺序。包头纱控制装置91一边通过卷取滚筒22使筒管B旋转,一边使横动导纱器23沿着筒管B的轴向移动,由此在位于比卷装形成区域A2靠外侧的位置的筒管B的大径侧的端部区域Ba卷绕纱线Y,而在该端部区域Ba形成包头纱X(参照图8A)。包头纱控制装置91在包头纱形成中对横动导纱器23进行控制,以便至少1次将纱线Y引导到卷装形成区域A2内(参照图8B以及图8C)。单元控制器10一边通过卷取滚筒22使筒管B旋转,一边使横动导纱器23沿着筒管B的轴向移动,由此在卷装形成区域A2卷绕纱线Y而形成卷装P(卷装形成工序)。根据该纺纱机械1,包头纱X的纱线Y的至少一部分Yp被配置在卷装P的纱层之下。换言之,包头纱X的一部分即越境部Xp(由上述一部分Yp构成的部分)被配置在卷装P的纱层之下。由此,即使在包头纱X要松散的情况下,包头纱X也不会完全松散(消失)。另外,在该纺纱机械1中也可以省略松弛防止机构。

在上述的包头纱X的形成工序的各例子中,表示以包头纱区域A1的范围为基准、在筒管B旋转1周的期间中横动导纱器23沿着轴向往复几次的指标即“筒管每旋转1周的往复数”较重要。“筒管每旋转1周的往复数”也能够指导纱器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横动导纱器23)的移动速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纱器部件的移动速度例如可以在0.05往复/旋转以上、2.0往复/旋转以下的范围内,也可以在0.1往复/旋转以上、1往复/旋转以下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械1,通过包头纱控制装置91使横动导纱器23沿着筒管B的轴向移动来形成包头纱X。通过使纱线Y横动来形成包头纱X。由此,与以往那样的不伴随纱线的位置控制的卷绕状态(带状卷绕等)相比较,在包头纱X部分中能够使纱线Y更可靠地重合。通过松弛防止机构在包头纱形成中防止纱线Y松弛,因此纱线Y被可靠地卷绕于筒管B。由此,形成难以松散的包头纱X。

通过作为松弛防止机构的纱线存积辊60,即使在包头纱形成中从气流纺纱装置7连续地供给纱线Y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在气流纺纱装置7与筒管B之间纱线Y松弛。

通过作为松弛防止机构的纺纱速度调整部92,也能够充分确保用于形成包头纱X的时间。作为其结果,在包头纱中,能够可靠地实现纱线Y的多重卷绕。

此外,近年来,纺纱机械的纺纱速度处于增大的趋势。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根据作为松弛防止机构的卷取速度调整部93,也能够充分确保用于形成包头纱的时间。作为其结果,能够可靠地实现纱线Y的多重卷绕。主卷绕形成中的卷取速度除了筒管B的旋转方向的速度分量以外,还包括筒管B的轴向的速度分量(横动导纱器23的横动速度)。在包头纱形成中轴向的速度分量较小,因此使包头纱形成中的卷取速度稍快,在包头纱形成中不会产生纱线Y的松动。

包头纱形成机构100具有卷取滚筒22、独立地驱动卷取滚筒22的滚筒驱动部27、作为导纱器部件的横动导纱器23、以及独立地驱动横动导纱器23的横动驱动部26a。由此,在各纺纱单元2中形成难以松散的包头纱X。另外,各纺纱单元2也能够如以往那样不等待落纱台车4的到达而形成包头纱X。

在筒管B的大径侧端部Bc与摇架臂21之间夹持了纱线Y的状态下,在筒管B的与大径侧端部Bc相邻接的端部区域Ba中形成包头纱X。由此,对于圆锥形状的筒管B能够形成难以松散的包头纱X。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并不一定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也可以如图9所示那样,通过落纱台车4使用包头纱辊53来进行包头纱X的形成工序。例如,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虽然通过排出处理排出了卷装P、但在筒管支架28间未安装空筒管B0的情况下,落纱台车4执行筒管设置处理。首先,使吸管44向上方延伸。吸管44通过吸入来捕捉从气流纺纱装置7排出的纱线Y的纱端。

接着,保持通过吸入而捕捉有纱线Y的状态,使吸管44向下方移动。此时,单元控制器10对纱线存积装置11进行控制,以使吸管44所吸引的纱线Y卷绕于纱线存积装置11。吸管44的吸引力较小、不会超过纱线存积装置11的阻力扭矩,因此纱线Y被存积于纱线存积装置11。在使吸管44向下方移动之后,使吸管44在待机位置处持续待机。结果,纱线Y被引导为,在吸管44的前端与纱线存积装置11之间形成规定的纱线通道。

在吸管44移动之前或者之后,通过摇架操作臂43操作摇架臂21,使一方的筒管支架28从另一方的筒管支架28分离。将纡库41所储存的空筒管B0向供给机构47排出,在供给机构47的位置(筒管安装机构42的原点位置)处通过筒管安装机构42的筒管把持部52把持空筒管B0。

接着,如图9所示那样,筒管安装机构42从落纱台车4伸出,向筒管支架28供给空筒管B0。即,向一对筒管支架28间的位置同时供给空筒管B0以及纱线Y。但是,对于一对筒管支架28间的位置,也可以先供给空筒管B0,还可以先供给纱线Y。在该状态下,在空筒管B0的端部区域Ba中以横切空筒管B0的方式配置纱线Y。由此,在该状态下,以使一方的筒管支架28接近另一方的筒管支架28的方式通过摇架操作臂43操作摇架臂21,由此在筒管支架28上安装空筒管B0,并且将纱线Y夹在空筒管B0的端部区域Ba与筒管支架28之间而固定。

然后,通过筒管安装机构42所具备的切断器(未图示),在空筒管B0与吸管44之间的位置处将纱线Y切断。将筒管把持部52对空筒管B0的把持解除。使包头纱辊53与空筒管B0接触,通过包头纱辊53使空筒管B0向卷取方向旋转。由此,在空筒管B0的端部区域Ba形成包头纱X。然后,筒管安装机构42向落纱台车4内退避,筒管设置处理结束。在筒管设置处理结束的同时,单元控制器10以使空筒管B0与卷取滚筒22接触的方式使摇架臂21转动。由此,对纱线Y施加卷取张力,从纱线存积装置11逐渐退绕纱线Y,在筒管设置处理结束后不中断而立即在该纺纱单元2中开始卷装P的卷取动作。

如图10所示那样,在保持包头纱辊53的臂部件53a的前端,经由适当的托架53b安装有气缸96以及导纱器部件95。在导纱器部件95的前端形成有切口95a。导纱器部件95构成为,能够通过切口95a来引导纱线Y。气缸96能够通过未图示的空气源(驱动源)而使臂部件53a沿着筒管B的轴向移动。由此,在包头纱形成中,能够在通过包头纱辊53使筒管B旋转的同时,通过导纱器部件95使纱线Y沿着筒管B的轴向移动。在该变形例中,通过单独驱动的包头纱辊(滚筒)53、单独驱动的导纱器部件95、以及气缸96来构成包头纱形成机构200。通过具备包头纱形成机构200的落纱台车4,也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难以松散的包头纱X。在该情况下,纺纱单元2的横动导纱器23也可以构成为仅能够在卷装形成区域A2内移动。

在落纱台车4具备包头纱形成机构200的情况下,各纺纱单元2也可以具备包头纱形成机构200。也可以根据纺纱机械1的当时的状况,来决定通过哪个包头纱形成机构200来形成包头纱X。

此外,作为又一其他变形例,也可以采用具备导纱器部件、具备能够使导纱器部件沿着筒管B的轴向移动的驱动部(气缸等)的其他装置(与落纱台车4不同的装置)、以及各纺纱单元2的卷取滚筒22的纺纱机械。

也可以利用纱线存积辊60预先存积的纱线Y来形成包头纱X。例如,在作业者手动将筒管B安装于摇架臂21的情况下等,能够容易地形成包头纱X。更具体地说,例如,在满卷的卷装P安装于摇架臂21的情况下,作业者将卷装P从摇架臂21取下,并将卷装P放置到适当的场所(例如卷装输送机80)。然后,作业者将筒管B安装于摇架臂21,从纱线存积辊60拉出纱线Y,将纱线Y夹在筒管B与摇架臂21(更具体地说是筒管支架28)之间。然后,对纺纱单元2的适当的操作按钮进行操作,由此卷取滚筒22与横动导纱器23开始动作,在筒管B上形成包头纱X。如此,实施在安装完成的空筒管B0上开始卷绕纱线Y的开始卷绕处理。

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利用纱线存积辊60中预先存积的纱线Y来形成包头纱X,直到纱线存积辊60中的纱线Y的余量成为规定量为止。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纱线存积辊60与卷装P之间纱线Y相连的状态下结束形成包头纱X。作为其结果,例如不进行从卷装P拉出纱线Y的动作,就能够通过接头装置32进行接头,并迅速地开始卷装P的卷取。由此,纺纱单元2不需要落纱台车4,因此在纺纱单元2中不会产生等待落纱台车4的时间。作为其结果,在纺纱机械1中能够高效地进行卷装P的卷取。

包头纱形成机构也可以代替滚筒驱动部27,而具有独立地驱动筒管B的筒管驱动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横动装置26为带式横动装置。作为横动装置,也可以使用带式以外的横动装置(例如臂式的横动装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牵伸装置6具备多个辊对的方式为一个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前辊对(在纤维束F的输送路径上配置于最接近气流纺纱装置7的位置的辊对)也可以构成为其他装置的一部分。例如,纺纱单元2也可以具备将由牵伸装置6牵伸后的纤维束F向气流纺纱装置7供给的供给装置,前辊对包含于供给装置的一部分。前辊对也可以包含于牵伸纱条S的牵伸装置6或者将纤维束F向气流纺纱装置7供给的供给装置,也可以不包含于其他装置而单独设置。

也可以代替牵伸装置6而设置精梳辊,气流纺纱装置7对从精梳辊供给的纤维束加捻而生成纱线Y。

气流纺纱装置也可以代替上述构成,而具备向相互相反方向对纤维束加捻的一对空气喷射喷嘴。

在纺纱单元2中,也可以代替牵伸装置6与气流纺纱装置7而设置自由端纺纱装置(纺纱杯式纺纱装置)。自由端纺纱装置是如下装置:通过精梳辊或者空气流使纱条S的纤维分离,通过空气流将分离纤维输送到高速旋转的纺纱杯内,通过纺纱杯的内壁使纤维收束。通过将收束后的纤维从自由端纺纱装置拉出而生成纱线Y。

在纺纱单元2中,纱线存积装置11具备从气流纺纱装置7拉出纱线Y的功能,但也可以通过送出辊与夹持辊从气流纺纱装置7拉出纱线Y。在通过送出辊与夹持辊从气流纺纱装置7拉出纱线Y的情况下,也可以代替纱线存积装置11,而设置通过吸引空气流来吸收纱线Y的松动的松管以及/或者机械式的补偿器等。在该情况下,松管以及/或者机械式的补偿器等相当于松弛防止机构。

在纺纱单元2中,也可以代替通过接头装置32对两个纱端进行连接的构成,而将来自卷装P的纱线Y插入气流纺纱装置7,并开始牵伸装置6的牵伸动作与气流纺纱装置7的纺纱动作,由此将来自气流纺纱装置7的纱线Y与卷装P的纱线Y进行连接(接经)。

在纺纱机械1中,在机体高度方向上,以从上侧供给的纱线Y在下侧被卷取的方式配置各装置。但是,也可以以从下侧供给的纱线在上侧被卷取的方式配置各装置。

在纺纱机械1中,牵伸装置6的底辊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来自第二端框5的动力(即,在多个纺纱单元2中共通地)驱动。但是,纺纱单元2的各部(例如,牵伸装置、气流纺纱装置、卷取装置等)也可以按照每个纺纱单元2而被独立地驱动。

在使用落纱台车4的导纱器部件95来形成包头纱X的情况下,纺纱单元2的横动导纱器23也可以在多个纺纱单元2中被共通地驱动。

在纱线Y的行进方向上,张力传感器9也可以配置于比纱线监视装置8靠上游的位置。单元控制器10也可以设置于每一个纺纱单元2。在纺纱单元2中,也可以省略上蜡装置12、张力传感器9以及纱线监视装置8。在不对纱线Y上蜡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省略上蜡装置12而仅从上蜡装置12取下蜡。

在图1中图示了纺纱机械1对圆锥形状(锥形状)的卷装P进行卷取,但也能够对圆筒形状(筒形状)的卷装进行卷取。在锥形状的卷装的情况下,由于纱线Y的横动而产生纱线Y的松动,但该松动能够由纱线存积装置11吸收。各构成的材料以及形状不限定于上述的材料以及形状,能够采用各种材料以及形状。

技术分类

0612011657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