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移动支付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4:30


一种移动支付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支付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移动支付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动支付技术主要包括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技术和基于二维码的移动支付技术。基于NFC技术的移动支付技术中,收款端设备已经做好了相关支付的相关准备,用户将付款端设备靠近至NFC通信设备即实现付款,用户将付款端设备靠近至NFC通信设备的操作实际上相当于授权收款端设备执行支付,这种移动支付技术虽然具有便捷的优点,但是收款端和付款端的收付互动较少,以至于用户使用付款端设备仅能执行授权操作。基于二维码的移动支付技术中,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虽然可以进行输入支付金额和扣款账户等收付互动,但是要求用户手动执行扫码、输入支付金额以及选择扣款账户等操作,用户体验较差,并且在一些集中经营区等场合,多个二维码放置在一起时,还需要用户手动调整拍摄视野来选择需要扫描的二维码,除了操作复杂外,还存在较大的误操作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支付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一种移动支付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触发事件,从第一终端获取身份信息;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定位于所述支付区域;

获取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生成的收款信息;所述收款信息对应于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支付区域之间存在绑定关系;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收款信息;所述收款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终端确认和/或显示,以及根据所述收款信息生成付款指令;

从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付款指令;

响应于所述付款指令,执行支付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支付区域之间存在的绑定关系,是通过以下步骤建立的: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出的绑定请求;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所在位置,搜索位于设定范围内的空间区域;

当所述空间区域未与任何第三终端存在绑定关系,将所述空间区域设定为所述支付区域,建立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支付区域之间存在的绑定关系,是通过以下步骤建立的: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出的第一协商信息;

将所述第一协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协商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二终端协商或确认;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出的第二协商信息;

当所述第一协商信息和所述第二协商信息包括相同的位置信息,且所述位置信息所指向的空间区域未与任何第三终端存在绑定关系,将所述空间区域设定为所述支付区域,建立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支付区域之间存在的绑定关系,是通过以下步骤建立的: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出的第二协商信息;

将所述第二协商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二协商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终端协商或确认;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发出的第一协商信息;

当所述第一协商信息和所述第二协商信息包括相同的位置信息,且所述位置信息所指向的空间区域未与任何第三终端存在绑定关系,将所述空间区域设定为所述支付区域,建立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支付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出的调用请求信息;所述调用请求信息包括位置信息,所述位置信息指向与第三终端存在绑定关系的空间区域;

将所述调用请求信息发送至第三终端;所述调用请求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三终端确认或拒绝;

当接收到所述第三终端返回的确认信息,解除所述空间区域与第三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将所述空间区域设定为所述支付区域,建立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

进一步地,获取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生成的收款信息,包括:

将所述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所述身份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二终端确认以读取订单信息,所述订单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的持有者在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商户消费所产生的服务项目信息以及价格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返回的所述订单信息;

根据所述订单信息,生成所述收款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执行支付操作,包括:

从所述付款指令解析出支付金额;

从所述第一终端的账户划扣所述支付金额至所述第二终端的账户。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一种移动支付系统,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当检测到触发事件,从第一终端获取身份信息;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定位于所述支付区域;

第二模块,用于获取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生成的收款信息;所述收款信息对应于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支付区域之间存在绑定关系;

第三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收款信息;所述收款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终端确认和/或显示,以及根据所述收款信息生成付款指令;

第四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付款指令;

第五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付款指令,执行支付操作。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计算机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加载所述至少一个程序以执行实施例所述方法。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实施例所述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消费者携带第一终端进入支付区域即可触发移动支付过程,能自动将收款信息发送到第一终端上供消费者查看、确认或修改,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消费者通过操作第一终端与商户进行互动,具有私密性,方便进行议价等活动;消费者无需再进行扫码、手动输入支付金额等复杂的操作即可完成移动支付,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支付区域与商户之间具有专属的绑定关系,支付区域作为一个空间区域,消费者容易将不同商户所绑定的支付区域区分开来,可以降低移动支付过程中的误操作风险,保障移动支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服务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服务端、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移动支付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实施例中商业区的空间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5和图6为实施例中执行支付区域调用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中,以这样的一个场景来对支付方法进行说明:由消费者持有第一终端,由商户持有第二终端,由商户、商户所在营业场所的管理方、电信服务供应商或者官方机构等人员或组织提供服务端。具体地,消费者的第一终端可以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商户的第二终端可以是收银机等计算机设备,也可以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服务端可以包括服务器等具有数据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处理单元,还可以包括用于与第一终端连接和通信的无线单元,以及用于与第二终端连接和通信的网络单元。

本实施例中,在服务端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足够的情况下,一个服务端可以同时服务多个商户和多个消费者,在一个商户使用一台收银机以及一个消费者使用一部手机的情况下,服务端的无线单元可以连接多个手机或者类似终端,服务端的网络单元可以连接多个收银机或者类似终端。由于服务端同时服务多个商户和多个消费者的过程,实际上可以看作多个“服务端服务一个消费者以及服务该消费者发生消费的所在商户”的过程,因此本实施例中,主要以服务端分别与一个第一终端以及一个第二终端连接和通信的情况,对移动支付方法进行说明。这种情况下,服务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的连接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终端的持有者称为消费者A,将第二终端的持有者称为商户B。

本实施例中,对于一些情况,可能会涉及商户C以及商户C所持有的第三终端。在这种情况下,服务端、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和第三终端之间的连接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用同一硬件设备集成服务端和第二终端的功能,该硬件设备可以同时或依次序地运行操作系统,以实现服务端和第二终端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消费者A在商户B处完成了消费,产生了消费者A向商户B进行移动支付的需求。参照图3,服务端所执行的移动支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当检测到触发事件,从第一终端获取身份信息;其中,触发事件包括第一终端定位于支付区域;

S2.获取根据身份信息生成的收款信息;其中,收款信息对应于第二终端,第二终端与支付区域之间存在绑定关系;

S3.向第一终端发送收款信息;其中,收款信息用于供第一终端确认和/或显示,以及根据收款信息生成付款指令;

S4.从第一终端获取付款指令;

S5.响应于付款指令,执行支付操作。

本实施例中,商户B与商户C等位于如图4所示的商业区内,其中,商户B使用第二终端,商户C使用第三终端。商户B所在位置到商场出入口的一块区域,被划分为商户B的支付区域,这一支付区域与第二终端之间存在绑定关系。具体地,服务端可以对支付区域进行编号,并获取第二终端的硬件编号,服务端在本地或者云端存储支付区域的编号与第二终端的硬件编号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记录支付区域与第二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

步骤S1中,服务端需要取得消费者的第一终端的授权,从而获取第一终端的定位信息,服务端可以根据第一终端的定位信息,确定第一终端以及携带第一终端的消费者的位置。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卫星定位或者基站定位等定位技术获取定位信息。当消费者携带第一终端进入支付区域,或者消费者已进入到支付区域并打开第一终端或者第一终端上的APP,则属于触发事件。

步骤S1中,服务端检测到触发事件后,从第一终端获取身份信息。所获取的身份信息可以包括持有第一终端的消费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支付账户以及消费记录等信息。

步骤S2中,服务端可以执行以下步骤,从而获得收款信息:

S201.将身份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

S202.接收第二终端返回的订单信息;

S203.根据订单信息,生成收款信息。

步骤S201中,商户B的第二终端接收到身份信息后,根据身份信息,从后台读取消费者A在商户B消费所产生的服务项目信息以及价格信息,汇总成订单信息。第二终端将订单信息返回到服务端,服务端执行步骤S202接收订单信息。

服务端执行步骤S203,通过价格加总以及优惠计算等对订单信息进行处理,生成收款信息。收款信息中包括收款总额、收款人、收款项目以及优惠金额等信息。

服务端执行步骤S3,将收款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收款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后,可以被第一终端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供持有第一终端的消费者A查看。同时,收款信息可以包括待确认信息,其中包括密钥等信息。当消费者A操作第一终端对收款信息进行确认,第一终端对收款信息中的密钥进行验证后,第一终端根据收款信息生成付款指令,第一终端将付款指令返回至服务端。

第一终端在根据收款信息生成付款指令时,除了可以按照收款信息中的收款总额去确认支付金额,还可以显示出输入框供消费者A输入不同于收款信息中的收款总额的金额,第一终端根据消费者A输入的金额去确认支付金额,从而向消费者A提供议价的功能。

服务端执行步骤S4,接收第一终端返回的付款指令。

服务端执行步骤S5,根据付款指令执行支付操作。本实施例中,支付操作具体包括:

S501.从付款指令解析出支付金额;

S502.从第一终端的账户划扣支付金额至第二终端的账户。

当服务端由商户B或者商业区的管理方运营,那么商户B或者商业区的管理方可以开设内部的结算系统,商户B在该内部结算系统中开立账户,即第二终端的账户,同时邀请消费者A在该内部结算系统中开立账户,即第一终端的账户。此时,服务端执行步骤S502,可以是在本地,在结算系统中从第一终端的账户划扣支付金额至第二终端的账户。

服务端还可以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服务器连接,商户B在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结算系统中开立账户,即第二终端的账户,同时消费者A也在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结算系统中开立账户,即第一终端的账户。此时,服务端执行步骤S502,可以向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服务器发送信息,使得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服务器在结算系统中从第一终端的账户划扣支付金额至第二终端的账户。

本实施例中,服务端执行的移动支付方法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消费者携带第一终端进入支付区域即可触发移动支付过程,能自动将收款信息发送到第一终端上供消费者查看、确认或修改,具有良好的互动性,消费者通过操作第一终端与商户进行互动,具有私密性,方便进行议价等活动;消费者无需再进行扫码、手动输入支付金额等复杂的操作即可完成移动支付,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支付区域与商户之间具有专属的绑定关系,支付区域作为一个空间区域,消费者容易将不同商户所绑定的支付区域区分开来,可以降低移动支付过程中的误操作风险,保障移动支付的安全。

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第二终端与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

第一种建立第二终端与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的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P101.接收第二终端发出的绑定请求;

P102.根据第二终端的所在位置,搜索位于设定范围内的空间区域;

P103.当空间区域未与任何第三终端存在绑定关系,将该空间区域设定为支付区域,建立第二终端与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

步骤P101中,商户B的第二终端向服务端发出绑定请求,服务端接收绑定请求。步骤P102中,服务端确定第二终端或者商户B的所在位置,然后搜索第二终端或者商户B的所在位置附近设定范围内的空间区域。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可以在商户B所在扇区以及相邻扇区中搜索空间区域。

步骤P103中,服务端搜索到了与商户B所在位置位于同一扇区的空间区域,服务端通过在本地或者云端查表的方式,判断该空间区域是否与任何第三终端存在绑定关系,如果没有,则将该空间区域设定为商户B的支付区域,建立商户B的第二终端与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

通过执行步骤P101-P103,服务端可以根据第二终端发出的绑定请求,搜索合适的空间区域作为支付区域,建立第二终端与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使得该支付区域专属于商户B。

第二种建立第二终端与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的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P201.接收第一终端发出的第一协商信息;

P202.将第一协商信息发送至第二终端;其中,第一协商信息用于供第二终端协商或确认;

P203.接收第二终端发出的第二协商信息;

P204.当第一协商信息和第二协商信息包括相同的位置信息,且位置信息所指向的空间区域未与任何第三终端存在绑定关系,将空间区域设定为支付区域,建立第二终端与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

步骤P201中,由消费者A操作第一终端向服务端发出第一协商信息,具体地,消费者A将希望作为支付区域的空间区域的位置信息输入到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所生成的第一协商信息包括消费者A所输入的位置信息,服务端接收第一协商信息。

步骤P202中,服务端将第一协商信息发送至商户B的第二终端,供第二终端协商或确认。如果商户B确认消费者A所输入的位置信息,则商户B操作第二终端生成第二协商信息,第二协商信息中包含相同的位置信息,或者包含表示同意的信息;如果商户B认为消费者A所输入的位置信息指向的空间区域不适合作为商户B专属的支付区域,则商户B操作第二终端生成第二协商信息,第二协商信息中不同的位置信息,或者包含表示拒绝的信息。第二终端将第二协商信息返回至服务端。服务端执行步骤P203接收第二协商信息。

步骤P204中,在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协商信息与第二终端返回的第二协商信息包括相同的位置信息,即消费者A和商户B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服务端通过在本地或者云端查表的方式,判断该位置信息指向的空间区域是否与任何第三终端存在绑定关系,如果没有,则将该空间区域设定为商户B的支付区域,建立商户B的第二终端与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

通过执行步骤P201-P204,消费者A可以与商户B协商选定支付区域,使得消费者A可以将商业区内甚至商业区外的空间区域设定为支付区域,使得消费者A具有较高的自由度,提高用户体验,同时消费者A更多地参与移动支付过程的设定,进一步降低误操作的概率。

第三种建立第二终端与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的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P301.接收第二终端发出的第二协商信息;

P302.将第二协商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其中,第二协商信息用于供第一终端协商或确认;

P303.接收第一终端发出的第一协商信息;

P304.当第一协商信息和第二协商信息包括相同的位置信息,且位置信息所指向的空间区域未与任何第三终端存在绑定关系,将空间区域设定为支付区域,建立第二终端与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

步骤P301-P304的原理和效果与步骤P201-P204相似,也可以向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协商的功能,区别在于,步骤P301-P304中,是由第二终端提出协商。

本实施例中,移动支付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5.接收第二终端发出的调用请求信息;其中,调用请求信息包括位置信息,位置信息指向与第三终端存在绑定关系的空间区域;

S6.将调用请求信息发送至第三终端;其中,调用请求信息用于供第三终端确认或拒绝;

S7.当接收到第三终端返回的确认信息,解除该空间区域与第三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将该空间区域设定为支付区域,建立第二终端与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

本实施例中,可以对图4所示的场景执行步骤S5-S7。当商户B认为需要调用商户C专属的支付区域作为商户B自己的支付区域,商户B操作第二终端生成调用请求信息,调用请求信息中包括的位置信息,指向与商户C的第三终端存在绑定关系的空间区域,即指向商户C的支付区域。服务端执行步骤S5,接收调用请求信息。

步骤S6中,服务端将调用请求信息发送至商户C的第三终端,商户C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例如与商户B的商业资源调配情况、借用费支付情况等,确定是同意调用还是拒绝调用。如果商户C同意调用,商户C操作第三终端,确认调用请求信息,生成确认信息,第三终端向服务端返回确认信息。

步骤S7中,服务端接收到第三终端返回的确认信息后,解除该空间区域与第三终端之间的绑定关系,对图4所示的场景执行完本步骤后,所得的场景如图5所示,原先专属于商户C的支付区域已不再与商户C的第三终端有绑定关系。然后,服务端继续执行后续步骤,将该空间区域设定为专属于商户B的支付区域,建立第二终端与支付区域之间的绑定关系,对图5所示的场景执行完本步骤后,所得的场景如图6所示,原先专属于商户C的支付区域已专属于商户B,与商户B的第二终端建立了绑定关系。

通过执行步骤S5-S7,可以向多个商户之间提供支付区域调用或借用的功能。在此功能的基础上,服务端还可以提供收费借用制度,例如要求商户B向商户C缴纳一定费用后,才可以调用专属于商户C的支付区域。

执行步骤S5-S7后,专属于商户B的支付区域得到扩大或转移,从而更加方便消费者A在不同的位置进行支付,使得消费者A无需局限在固定位置也可以实现移动支付,提高了用户体验,使得消费者A可以更自由地走动,从而起到促进消费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移动支付系统包括:

第一模块,用于当检测到触发事件,从第一终端获取身份信息;所述触发事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定位于所述支付区域;

第二模块,用于获取根据所述身份信息生成的收款信息;所述收款信息对应于第二终端,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支付区域之间存在绑定关系;

第三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收款信息;所述收款信息用于供所述第一终端确认和/或显示,以及根据所述收款信息生成付款指令;

第四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付款指令;

第五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付款指令,执行支付操作。

其中,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和第五模块可以是具有相应功能的硬件、软件或者硬件和软件的组合。

本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至少一个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加载所述至少一个程序以执行实施例中的移动支付方法,实现与实施例所述的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实施例中,一种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程序在由处理器执行时用于执行实施例中的移动支付方法,实现与实施例所述的相同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公开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公开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施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本实施例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任何以及所有实例或示例性语言(“例如”、“如”等)的使用仅意图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除非另外要求,否则不会对本发明的范围施加限制。

应当认识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由计算机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或者通过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来实现或实施。所述方法可以使用标准编程技术-包括配置有计算机程序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计算机程序中实现,其中如此配置的存储介质使得计算机以特定和预定义的方式操作——根据在具体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和附图。每个程序可以以高级过程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以与计算机系统通信。然而,若需要,该程序可以以汇编或机器语言实现。在任何情况下,该语言可以是编译或解释的语言。此外,为此目的该程序能够在编程的专用集成电路上运行。

此外,可按任何合适的顺序来执行本实施例描述的过程的操作,除非本实施例另外指示或以其他方式明显地与上下文矛盾。本实施例描述的过程(或变型和/或其组合)可在配置有可执行指令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下执行,并且可作为共同地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上执行的代码(例如,可执行指令、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一个或多个应用)、由硬件或其组合来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可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的多个指令。

进一步,所述方法可以在可操作地连接至合适的任何类型的计算平台中实现,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电脑、迷你计算机、主框架、工作站、网络或分布式计算环境、单独的或集成的计算机平台、或者与带电粒子工具或其它成像装置通信等等。本发明的各方面可以以存储在非暂时性存储介质或设备上的机器可读代码来实现,无论是可移动的还是集成至计算平台,如硬盘、光学读取和/或写入存储介质、RAM、ROM等,使得其可由可编程计算机读取,当存储介质或设备由计算机读取时可用于配置和操作计算机以执行在此所描述的过程。此外,机器可读代码,或其部分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当此类媒体包括结合微处理器或其他数据处理器实现上文所述步骤的指令或程序时,本实施例所述的发明包括这些和其他不同类型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根据本发明所述的方法和技术编程时,本发明还包括计算机本身。

计算机程序能够应用于输入数据以执行本实施例所述的功能,从而转换输入数据以生成存储至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输出数据。输出信息还可以应用于一个或多个输出设备如显示器。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中,转换的数据表示物理和有形的对象,包括显示器上产生的物理和有形对象的特定视觉描绘。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

相关技术
  • 移动支付系统中身份认证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一种移动支付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2152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