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4:5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

背景技术

在烧煤的火电厂中,有的锅炉会配置风扇磨煤机。每年风扇磨大、小检修数十次,每次检修更换风扇磨的护甲、护钩等部件时,因更换位置较高,均需要搭设脚手架和人工将更换的部件搬运至脚手架上再人工安装,因护甲重量比较重,职工长时间工作,基本都患有腰椎伤损的病症,如果使用升降机器,频繁更换零件同样导致升降机器同样频繁升降,而工作人员是没必要跟着零件上下的。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方便快速上下运输零件而不动操作人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其中有外壳组件,包括底板和侧柱,所述底板矩形,所述侧柱设置于所述底板四角;动力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一侧,包括转轮和往复件,所述转轮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一侧边,所述往复件设置于所述外壳组件两侧边;第一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一边,包括第一升降板和第一提升件,所述第一升降板设置于所述往复件一侧,所述第一提升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板底部;第二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一侧,包括第二升降板和第二提升件,所述第二升降板设置于所述往复件另一侧,所述第二提升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板底部。

作为本发明所述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外壳组件还包括底轮,所述底轮有四个,设置于所述底板四角,所述侧柱为圆柱,侧边设有轴向凹槽。

作为本发明所述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传动杆件、皮带件和支撑件,所述传动杆件包括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第三传动杆,所述皮带件包括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第二支撑,第三支撑,所述第一支撑设置于所述转轮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有两件,设置于两件所述往复件侧边,所述第三支撑有两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中间,所述往复件包括转杆和菱形块,所述转杆上有两道螺旋槽,所述菱形块中间有圆通孔。

作为本发明所述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杆连接所述转轮中心和所述第一支撑,所述第二传动杆连接两个所述往复件顶部,所述第三传动杆贯穿连接所述第三支撑。

作为本发明所述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皮带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皮带连接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三传动杆。

作为本发明所述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锥齿轮件,所述锥齿轮件包括第一锥齿轮对和第二锥齿轮对,所述第一锥齿轮对有两对,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往复件顶部,所述第二锥齿轮对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杆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

作为本发明所述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提升件包括长杆、短杆,所述短杆垂直设置于所述长杆中间,所述长杆底部有弧形凹陷,长杆两边设有圆柱形突起,贯穿所述菱形块中心通孔。

作为本发明所述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一卡柱,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板靠近侧柱一边,第一卡柱和第一升降组件侧边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卡柱设置于所述侧柱的轴向凹槽处。

作为本发明所述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提升件包括侧板、弯杆和星形轮,所述侧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和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之间,所述星形轮设置于所述侧板中心一侧,所述侧板中心一侧设有通孔,所述星形轮中间设有突起,所述星形轮通过突起贯穿连接所述侧板,所述星形轮和所述第二锥齿轮对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二卡柱和限位凹槽,所述第二卡柱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板靠近所述侧柱一侧,所述第二卡柱设置于所述侧柱凹槽内,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弯杆两端配合,所述弯杆有三端,第三端较短,并和所述长杆接触。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装置通过外壳组件,动力组件,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之间的配合,能够在维修时频繁上下转移零件,而不需要人也频繁上下,节省了大量人力和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另一个视角结构图。

图3为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动力组件结构图。

图4为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往复件结构图。

图5为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第二升降组件图。

图6为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的第一升降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风扇磨配件更换升降检修平台包括第一支护单元100和第二支护单元200,第二支护单元200,设置于第一支护单元100的前端,第一支护单元100与第二支护单元200分别能够进行各自的顶起动作和行走动作,且通过两者之间的间歇轮换配合实现三角区支护装置在持续顶起煤矿顶板的前提下还能够向前行进的功能。

具体的,外壳组件100,包括底板101和侧柱102,底板101矩形,侧柱102设置于底板101四角;底板101为其他部件提供放置位置。

具体的,动力组件200,设置于外壳组件100一侧,包括转轮201和往复件202,转轮201设置于外壳组件100一侧边,往复件202设置于外壳组件100两侧边,工作时,转动转轮201带动往复件202,使升降装置上下移动。

具体的,第一升降组件300,设置于底板101一边,包括第一升降板301和第一提升件302,第一升降板301设置于往复件202一侧,第一提升件302设置于第一升降板301底部,当逆时针旋转转轮201,第一升降组件300会循环上下移动,当顺时针旋转转轮201,第一升降组件300同样会循环上下移动。

具体的,第二升降组件400,设置于第一升降组件300一侧,包括第二升降板401和第二提升件402,第二升降板401设置于往复件202另一侧,第二提升件402设置于第二升降板401底部,当逆时针旋转转轮201,第二升降组件400会上升到顶部,后不再动,之后再顺时针旋转转轮201时,第二升降组件400会向下移动。

在使用时,当逆时针旋转转轮201,第一升降组件300会循环上下移动,当顺时针旋转转轮201,第一升降组件300同样会循环上下移动,当逆时针旋转转轮201,第二升降组件400会上升到顶部,后不再动,之后再顺时针旋转转轮201时,第二升降组件400会向下移动,节省了大量人力,且操作方便。

实施例2

参照图1~6,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具体的,外壳组件100还包括底轮103,底轮103有四个,设置于底板101四角,侧柱102为圆柱,侧边设有轴向凹槽,底轮103方便装置移动。

具体的,动力组件200还包括传动杆件203、皮带件204和支撑件205,传动杆件203包括第一传动杆203a,第二传动杆203b,第三传动杆203c,皮带件204包括第一皮带204a和第二皮带204b,支撑件205包括第一支撑205a,第二支撑205b,第三支撑205c,第一支撑205a设置于转轮201一侧,第二支撑205b有两件,设置于两件往复件202侧边,第三支撑205c有两件,设置于第一升降组件300和第二升降组件400中间,往复件202包括转杆202a和菱形块202b,转杆202a上有两道螺旋槽,菱形块202b中间有圆通孔,动力组件200将转轮201动力转换成装置升降。

具体的,第一传动杆203a连接转轮201中心和第一支撑205a,第二传动杆203b连接两个往复件202顶部,第三传动杆203c贯穿连接第三支撑205c,传动杆件203将动力由一端转移到另一端,支撑件205固定住传动杆件203。

具体的,第一皮带204a连接第一传动杆203a和第二传动杆203b,第二皮带204b连接第一传动杆203a和第三传动杆203c,皮带件204将传动杆件203连接起来。

具体的,动力组件200还包括锥齿轮件206,锥齿轮件206包括第一锥齿轮对206a和第二锥齿轮对206b,第一锥齿轮对206a有两对,连接第一传动杆203a和往复件202顶部,第二锥齿轮对206b连接第三传动杆203c和第二升降组件400,锥齿轮件206改变力的方向,让转动旋转90度。

在使用时,底轮103方便装置移动,动力组件200将转轮201动力转换成装置升降,传动杆件203将动力由一端转移到另一端,支撑件205固定住传动杆件203,皮带件204将传动杆件203连接起来,锥齿轮件206改变力的方向,让转动旋转90度,方便装置的使用。

实施例3

参照图1~6,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具体的,第一提升件302包括长杆302a、短杆302b,短杆302b垂直设置于长杆302a中间,长杆302a底部有弧形凹陷,长杆302a两边设有圆柱形突起,贯穿菱形块202b中心通孔,菱形块202b可围绕长杆302a的圆柱形突起旋转,转轮201转动带动往复件202旋转,当第一升降板301在底部时,长杆302a也在底部,往复件202旋转时使菱形块202b上升,当菱形块202b上升到最高点,会切换到另一个螺旋槽并下降,于是第一升降板301开始下去,由此第一升降板301可以循环往复。

具体的,第一升降组件300还包括第一卡柱303,设置于第一升降板301靠近侧柱102一边,第一卡柱303和第一升降组件300侧边固定连接,并且第一卡柱303设置于侧柱102的轴向凹槽处,第一卡柱303较长且在凹槽内,保证第一升降板301移动时不倾翻。

具体的,第二提升件402包括侧板402a、弯杆402b和星形轮402c,侧板402a设置于第一升降组件300和第二升降组件400之间,星形轮402c设置于侧板402a中心一侧,侧板402a中心一侧设有通孔,星形轮402c中间设有突起,星形轮402c通过突起贯穿连接侧板402a,星形轮402c和第二锥齿轮对206b连接,星形轮402c和第二锥齿轮对206b中间夹住侧板402a。

具体的,第二升降组件400还包括第二卡柱403和限位凹槽404,第二卡柱403设置于第二升降板401靠近侧柱102一侧,第二卡柱403设置于侧柱102凹槽内,限位凹槽404和弯杆402b两端配合,弯杆402b有三端,第三端较短,并和长杆302a接触,在底部时,弯杆402b较短的第三端和长杆302a中心一侧接触,有下滑到最凹处的趋势,但由于凹槽两侧边挡住,无法侧移,因为弯杆402b较长的两端卡在限位凹槽404内,限位凹槽404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较长较浅,第二部分较深短且在第一部分顶部一侧,深浅交接处平滑过渡,当第二提升件402在底部时,逆时针旋转转轮201,星形轮402c同样开始旋转,第二提升件402上升,当上升到顶部时,由于凹槽顶部右侧出现了第二部分,长杆302a底部有弧形凹陷,弯杆402b第三端便会滑到限位凹槽404第二部分处,由于第二部分更深,于是弯杆402b便不会回去,继续逆时针旋转转轮201,星形轮402c会不断接触弯杆402b,但是由于位置关系,只能将弯杆402b向上向右推,于是只逆时针旋转的话,第二升降组件400到顶就不会下来了,当顺时针旋转转轮201,星形轮402c便会将弯杆402b向下向左推,于是第二升降组件400便能下来了。

在使用时,菱形块202b可围绕长杆302a的圆柱形突起旋转,转轮201转动带动往复件202旋转,当第一升降板301在底部时,长杆302a也在底部,往复件202旋转时使菱形块202b上升,当菱形块202b上升到最高点,会切换到另一个螺旋槽并下降,于是第一升降板301开始下去,由此第一升降板301可以循环往复,第一卡柱303设置于侧柱102的轴向凹槽处,第一卡柱303较长且在凹槽内,保证第一升降板301移动时不倾翻,星形轮402c通过突起贯穿连接侧板402a,星形轮402c和第二锥齿轮对206b连接,星形轮402c和第二锥齿轮对206b中间夹住侧板402a,弯杆402b有三端,第三端较短,并和长杆302a接触,在底部时,弯杆402b较短的第三端和长杆302a中心一侧接触,有下滑到最凹处的趋势,但由于凹槽两侧边挡住,无法侧移,因为弯杆402b较长的两端卡在限位凹槽404内,限位凹槽404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较长较浅,第二部分较深短且在第一部分顶部一侧,深浅交接处平滑过渡,当第二提升件402在底部时,逆时针旋转转轮201,星形轮402c同样开始旋转,第二提升件402上升,当上升到顶部时,由于凹槽顶部右侧出现了第二部分,长杆302a底部有弧形凹陷,弯杆402b第三端便会滑到限位凹槽404第二部分处,由于第二部分更深,于是弯杆402b便不会回去,继续逆时针旋转转轮201,星形轮402c会不断接触弯杆402b,但是由于位置关系,只能将弯杆402b向上向右推,于是只逆时针旋转的话,第二升降组件400到顶就不会下来了,当顺时针旋转转轮201,星形轮402c便会将弯杆402b向下向左推,于是第二升降组件400便能下来了,操作简单方便。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分类

0612011469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