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曳引驱动的直升机停机坪用载人升降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4:5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人升降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曳引驱动的直升机停机坪用载人升降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液压驱动载人升降机因为其局限性大,越来越被高层建筑使用者所抛弃。随着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商务活动越来越需要争分夺秒,隐私保护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地面交通拥堵不便,高层建筑尤其是商务楼顶部设置直升机停机坪已经越来越被社会精英和成功人士所接纳;同时,医院抢救和城市急救争分夺秒的需要,政府也越来越对城市医院或楼房顶设置直升机起降坪台提出要求,如何解决从地面到屋顶直升机坪台的交通问题,即能满足城市高层建筑的需要,又能快速方便到达,是人们需共同面对的课题。

具体而言,现有屋顶直升机停机坪载人升降机存在以下问题:

1、只有液压驱动的方式,受液压驱动的局限性,速度不大于1.0m/s,效率低;提升高度不能大于20m,不能满足高层建筑使用。2、液压驱动的主机功耗大,存在液压油微渗漏和挥发气味,不符合现代社会节能环保的主流理念。3、液压驱动需要一个很大的泵站和油箱,运行噪音大,需要专门设置一个很大的设备间来放置这些设备和隔离噪音(见图1),对建筑空间要求高,还容易扰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用高层建筑大提升高度、高速快捷的曳引驱动的直升机停机坪用载人升降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曳引驱动的直升机停机坪用载人升降机,其包括安装于井道内壁的导轨、曳引机、沿所述导轨滑动的轿厢、对重装置以及曳引绕绳系统,所述轿厢设有轿门的一侧为前侧,与前侧相对的一侧为后侧,则另外两侧分别为左、右侧,所述曳引绕绳系统包括:曳引绳、安装于所述轿厢底部的轿底反绳轮、安装于对重装置上的对重反绳轮、顶部轿厢侧导向轮以及顶部对重侧导向轮,所述顶部轿厢侧导向轮以及所述顶部对重侧导向轮位于所述井道的上端部,所述曳引绳绕过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后向上,一端部绕经所述顶部轿厢侧导向轮后向下延伸,并从所述轿厢左侧绕过所述轿厢底部的轿底反绳轮后,从所述轿厢右侧上升至井道上端侧壁固定;所述曳引绳另一端部绕经顶部对重侧导向轮后往下,绕经对重反绳轮后上升至井道上端侧壁固定。

优化的,所述轿厢包括承载平台、固定安装于所述承载平台上的轿厢本体,所述轿底反绳轮安装于所述承载平台下端面的左右两侧。

优化的,所述曳引机为薄形曳引机,其安装于所述井道上端部的后侧壁上。

优化的,所述载人用升降机包括设置于所述井道上方且在井道上方上下滑动的井道顶盖。

优化的,所述载人用升降机包括用于控制曳引机、轿厢的控制柜。

优化的,所述轿底反绳轮的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两个所述轿底反绳轮对称的设置在轿厢下方。

优化的,所述顶部轿厢侧导向轮的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且固定于所述井道的左侧。

优化的,所述顶部轿厢侧导向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顶部轿厢侧导向轮的轴线相平行设置。

优化的,所述顶部对重侧导向轮的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且固定于所述井道的后侧。

优化的,所述顶部对重侧导向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顶部对重侧导向轮的轴线相平行设置。

优化的,所述轿厢的左右两侧各两根导轨。

进一步的,形成所述井道的上端部的墙体上具有朝向井道内侧延伸的支撑体,所述井道顶盖包括顶盖本体、设于所述顶盖本体下端面上的滑杆,所述滑杆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体上。

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上端面的高度从其内侧向外侧递减,所述顶盖本体的下端面为与所述支撑体上端面相匹配的凹陷面。

优化的,所述对重反绳轮的轴线与所述轿顶对重侧反绳轮的轴线相倾斜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载人升降机采用钢丝绳曳引驱动技术,不受提升高度的限制,即能满足高层建筑的安装需求,又能实现高速运行,提高效率;能耗仅液压驱动的五分之一,节能又环保。

2.本载人升降机采用新型曳引机结构,机身薄,方便固定在井道内壁上,占用的空间很少,节约了建筑面积;而且驱动曳引机可以在井道内部上部和下部任意位置固定,灵活方便,使运行噪音远离活动区,避免了噪音干扰;尤其当高层建筑时,将曳引机配置在井道的顶部,可以减少钢丝绳长度节约成本,同时减少因钢丝绳伸长和附加的重量对运行的影响。

3.本载人升降机轿厢配置四导轨,使下部承载平台更稳固,确保轿厢本体上升至停机坪地面以上时更平稳,抗风雨能力更强,更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液压驱动的载人升降机平面布置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布置布置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轿厢在停机坪平层整体布置侧视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轿厢在停机坪平层整体布置主视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轿厢在停机坪以下的整体布置主视图;

附图6a为本发明的驱动曳引机主视图;

附图6b为本发明的驱动曳引机俯视图;

附图7为本发明的曳引绕绳系统展开示意视图;

附图8为本发明的井道顶盖滑杆及定位导向套示意图;

附图9为本发明的控制柜示意图;

附图中:1、曳引机;2、轿厢;3、顶盖本体;4、对重装置;5、层门;6、控制柜;7、承载平台;8、导轨;9、轿厢本体;10、滑动导靴;11、轿底反绳轮;12、轿门;13、机身;14、曳引轮;15、固定支架;16、曳引绳;17、顶部轿厢侧导向轮;18、顶部对重侧导向轮;19、对重反绳轮;20、停机坪;21、滑杆;22、导向定位套;23、井道顶盖;24、支撑体;25、井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以下详细描述:

如图2-5所示,曳引驱动的直升机停机坪20用载人升降机包括安装于井道25内壁的导轨8、曳引机1、沿导轨8滑动的轿厢2、对重装置4、设置于井道25上方且在井道25上方上下滑动的井道顶盖23、用于控制曳引机1、轿厢2的控制柜6以及曳引绕绳系统。轿厢2设有轿门12的一侧为前侧,与前侧相对的一侧为后侧,则另外两侧分别为左、右侧。

如图6a、6b所示,曳引机1为薄形曳引机,薄形曳引机为苏州通润驱动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GWT系列曳引机,其安装于井道25上端部的后侧壁上,其采用曳引轮14与机身13平面平行的设计,使整个曳引机1结构扁平,节约了建筑面积。如图7所示,曳引绕绳系统包括:曳引绳16、安装于轿厢2底部的轿底反绳轮11、安装于对重装置4上的对重反绳轮19、顶部轿厢侧导向轮17以及顶部对重侧导向轮18,顶部轿厢侧导向轮17以及顶部对重侧导向轮18位于井道25的上端部,曳引绳16绕过曳引机1的曳引轮14后向上,一端部绕经顶部轿厢侧导向轮17后向下延伸,并从轿厢2左侧绕过轿厢2底部的轿底反绳轮11后,从轿厢2右侧上升至井道25上端侧壁固定;曳引绳16另一端部绕经顶部对重侧导向轮18后往下,绕经对重反绳轮19后上升至井道25上端侧壁固定。

轿厢2的左右两侧各两根导轨8,使下部承载平台7更稳固,确保轿厢本体9上升至停机坪20地面以上时更平稳。如图8所示,轿厢2包括承载平台7、固定安装于承载平台7上的轿厢本体9、固定安装于承载平台7侧壁上的滑动导靴10,滑动导靴10分别对应一个导轨8,轿底反绳轮11安装于承载平台7下端面的左右两侧。当轿厢2被抬升至最高处时,轿厢本体9伸出井道25外,井道顶盖23被轿厢本体9顶起,承载平台7位于井道25内,轿厢本体9安装有轿门12,到站平层后开门,停机坪20上并不设置层门5,以免阻挡直升机起降,停机坪20地面以下停站才设置层门5,确保电梯安全使用;当轿厢本体9下行后,滑杆21沿着设置在屋顶井道25口四周的导向定位套22下行,井道顶盖23同时与轿厢本体9脱离,盖住井道25洞口,确保安全。

轿底反绳轮11的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且两个轿底反绳轮11对称的设置在轿厢2下方。顶部轿厢侧导向轮17的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且固定于井道25的左侧。顶部轿厢侧导向轮17有两个,且两个顶部轿厢侧导向轮17的轴线相平行设置。顶部对重侧导向轮18的轴线沿前后方向设置,且固定于井道25的后侧。顶部对重侧导向轮18有两个,且两个顶部对重侧导向轮18的轴线相平行设置,对重反绳轮19的轴线与轿顶对重侧反绳轮的轴线相倾斜设置。

形成井道25的上端部的墙体上具有朝向井道25内侧延伸的支撑体24、支撑体24上设置井道25口四周的导向定位套22,井道顶盖23包括顶盖本体3、设于顶盖本体3下端面上的滑杆21,滑杆21与导向定位套22一一对应且相插接,滑杆21沿上下方向滑动连接于导向定位套22上。支撑体24上端面的高度从其内侧向外侧递减,顶盖本体3的下端面为与支撑体24上端面相匹配的凹陷面,能防止停机坪20的雨水倒灌进井道25。

载人升降机采用钢丝绳曳引驱动技术,不受提升高度的限制,即能满足高层建筑的安装需求,又能实现高速运行,提高效率;能耗仅液压驱动的五分之一,节能又环保。曳引机1包括由薄的扁平电机及功能单元组成的扁平机身13、轮径平行于电机平面并直接安装在电机轴伸出端的曳引轮14、将曳引机1安装于井道25内壁的固定支架15,机身13薄,其采用曳引轮14与机身13平面平行的设计,使整个曳引机1结构扁平,方便固定在井道25内壁上,占用的空间很少,节约了建筑面积;而且驱动曳引机1可以在井道25任意位置固定,如内部上部(图3中A位置)和下部(图3中B位置),曳引机1只需选择其中一个位置安装即可,灵活方便,使运行噪音远离活动区,避免了噪音干扰;尤其当高层建筑时,将曳引机1配置在井道25的顶部,可以减少钢丝绳长度节约成本,同时减少因钢丝绳伸长和附加的重量对运行的影响。轿厢2配置四导轨8,使下部承载平台7更稳固,确保轿厢本体9上升至停机坪20地面以上时更平稳,抗风雨能力更强,更安全可靠。对重反绳轮19斜置,使对重装置4水平中心与顶部对重侧导向轮18中心不重合,对重装置4往井道25壁侧移动,尽量利用后侧空间将对重装置4做宽,对重装置4高度降低,解决了因为对重装置4高无法实现上行不超出停机坪20地面的难题,也降低了对重装置4的成本。如图9所示,控制柜6设计成窄长型,尺寸小,配置灵活,可以依据需要配置在停机坪20以下的任意层站的井道25壁内,方便了用户;而且无需专门设置机房,节约了建筑空间。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469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