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绿色建筑外立面的绿化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一种绿色建筑外立面的绿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绿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绿色建筑外立面的绿化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环境绿化也逐渐成为市政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植物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食物、氧气,还可以美化环境、陶冶性情。

现有的技术中,人们大多情况下选择在地面上种植植物来达到增加绿化面积的效果,但是城市内的土地供应不足,导致可种植植物的面积较少,不能达到很好的绿化效果。

如CN112449931A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绿色屋顶的绿化系统,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上的种植盆;支撑架包括若干依次连接的支架;任意一支架上均配合安装有一种植盆;支架包括矩形框体,矩形框体的上表面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一支柱,矩形框体的下表面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一支撑柱;矩形框体的一相对两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若干横截面呈“T”型的槽口一;矩形框体的另一相对两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连接柱一和两连接柱二;位于两支架之间的接柱一、连接柱二上设置有排水槽体;位于排水槽体正上方的两支架之间安装有一灌溉槽体。该技术实现在屋顶进行绿化。再如CN115529975A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屋顶绿化装置,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有若干种植模块依次连接而成的种植单元,相邻两种植单元形成用于行人通过的间隙;种植模块包括支撑架以及搭放在支撑架上的种植盆,相邻两种植单元之间还设置有若干集水板,集水板呈倒“V”型结构。本发明通过采用沿线性布置的若干种植模块组成的种植单元,且相邻种植单元之间存在用于行人通过的间隙,使用时行人通过间隙进行行走,从而方便进行定期的检查植物生长状况,或者进行植物的更换和补种;同时通过采用上述种植盆和集水板的组合设置,实现对屋顶进行全覆盖、以及对降雨时落在屋顶位置的雨水进行全收集,该技术也是实现在屋顶进行绿化。

而在城市建筑中,不仅有屋顶,还有建筑外立面,而对于建筑外立面的绿化,现有技术中公开如CN112997749A公开了绿化建筑领域的一种多层园林绿化建筑,包括建筑本体,建筑本体顶端的边沿处固定连接有围墙,建筑本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建筑顶板,建筑顶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种植板,建筑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安装板,建筑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储水箱,围墙靠近安装板的一侧靠近两端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进水管,每个进水管与第一储水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每个第一储水箱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出水口,每个第一储水箱的底端开设有第二出水口,每个第一储水箱与另一个第一储水箱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最底端的第一储水箱与第二储水箱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第二储水箱放置在地面上;以及公开号CN113530005A公开了—种房屋建筑绿化结构,其包括墙体,所述墙体上开设有竖直槽和水平槽,所述水平槽与竖直槽连通,所述墙体上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上能够放置盆栽,所述托架朝向墙体的一侧设置有滑动设置于水平槽内的嵌块,所述竖直槽内设置有封堵水平槽的封堵结构。

上述四份技术均公开了如何在城市建筑上进行绿化布置,以及如何对绿化的植株进行漫溉,对于植物来说,不仅需要进行根部补水,通常为了更好的进行灌溉,还需要进行叶面喷水,而现有的文件均未公开如何进行对设置在绿色建筑外立面的植株进行叶面喷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外立面的绿化系统,通过在绿化槽的底部设置有喷头,实现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喷头向位于其下方的植物喷水,从而将灌溉的水直接喷施在植物的叶面上,解决了现有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建筑绿化装置不能对植株进行叶面喷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绿色建筑外立面的绿化系统,包括安装在建筑外立面且呈垂直分布的若干绿化槽;所述绿化槽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底部设置有支撑板A,位于所述支撑板A正下方设置有一对隔板A,两所述隔板A之间连接有支撑板B;并通过所述隔板A、支撑板B和支撑板A将位于支撑板A下方区域分割形成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位于所述槽体底侧面设置有与第二储水腔连通的喷头;所述槽体的一外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的连通组件;所述支撑板A上开设有若干矩形开孔,所述矩形开孔处贯穿设置有呈矩形板状的吸水棉板,位于所述矩形开孔两侧的支撑板A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吸水棉板的支撑杆;且位于所述支撑板A上方的绿化槽内填充土壤并种植植物;所述连通组件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隔板B,且隔板B的端部和槽体外侧壁之间设置密封垫层;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开关结构;且所述壳体内通过隔板B分隔形成第一流腔和第二流腔。

进一步地,所述连通开关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活塞腔A的基体,所述活塞腔A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分别连通第一流腔和第二流腔的流道A;所述活塞腔A的底侧面通过弹簧A连接有一沿活塞腔A内壁面上下滑动的活塞A,所述活塞A上表面通过连接绳连接有一沿活塞腔A内壁面上下滑动的活塞B,位于所述流道A下方的活塞腔A内壁设置有限位环A;所述活塞腔A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开孔A和开孔B;所述活塞B的上表面连接有通过开孔A的控制绳A,所述活塞A的底侧面连接有通过开孔B的控制绳B;

使用时,将相邻两连通组件的控制绳B和控制绳A进行连接;且当活塞B的底侧面抵靠到限位环A上时,所述活塞B对流道A实现全封堵,当活塞A的上表面抵靠到限位环A上时,所述活塞B底侧面高出流道A的顶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翻边A,所述翻边A通过螺钉A、焊接或粘接在槽体的一外侧壁上,且翻边A和槽体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圈A;所述控制绳B和控制绳A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连接的连接模块A和连接模块B;

其中,所述连接模块A和连接模块B分别为相互螺纹连接的螺纹柱和螺纹套,所述螺纹柱和螺纹套的端部均设置有栓绳环;且所述槽体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通孔A和通孔B,且第一流腔通过通孔A与第二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二流腔通过通孔B与第一储水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槽体的一端还设置有补水控制组件,所述补水控制组件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密封安装有盒体,所述盒体内通过隔板C分隔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基板上分别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通孔C和通孔D,且所述通孔C低出所述通孔D;所述槽体的端部设置有分别连通通孔C和通孔D的开孔C和开孔D,所述盒体上分别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管接头A和管接头B;

所述基板通过螺钉B、焊接或粘接在槽体的一外侧壁上,且所述基板和槽体之间设置环形密封圈B。

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补水控制组件之间连通有补水软管A,且补水软管A的两端分别连通管接头A和管接头B;位于最顶端的一补水控制组件的管接头A连通补水软管B,所述位于最底端的一补水控制组件的管接头B连通补水软管C;所述补水软管C的底端连通有接水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接水组件包括接水槽本体,所述接水槽本体内设置有用于检测补水软管C是否开始向接水槽本体内通水的检测机构,且所述补水软管C的一端插入接水槽本体内顶部;

其中,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补水软管C正下方的锥形管,所述锥形管的正下方设置有接水杯,所述接水杯的底部连接有对接水杯进行称重检测的压力检测模块,且所述接水杯底侧面周侧设置有滤水孔,所述滤水孔设置滤水棉。

1、进一步地,所述补水软管B的顶端连通一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底侧面高出位于最顶端的一绿化槽,且所述集水箱连通有一雨水收集结构;所述集水箱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位于所述排水孔处的集水箱外底侧面设置有至少两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端部连接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至少两贯穿穿过排水孔的导向杆;位于所述排水孔处的集水箱内底侧面还通过弹簧C连接有封堵块,所述封堵块的一端设置有与弹簧C连接的基座、另一端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封堵块靠近排水孔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导向杆插入的插槽;所述雨水收集结构包括一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上配合安装有若干收集碗;

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置在建筑顶面的框体,所述框体的顶部两侧分别通过立柱连接有一横梁,两所述横梁之间可活动的连接有若干纵梁,所述纵梁上可活动的设置有若干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安装所述收集碗;

所述收集碗包括方形盒体,所述方形盒体底侧面设置有方形开孔、且方形开孔的底部连通有一方形筒体,所述方形筒体的底侧面连通设置有一方形的下水管,所述下水管的一端凸出方形筒体的底侧面;

所述下水管的顶部设置有过滤海绵A,所述方形盒体内铺设有过滤海绵B;

所述方形筒体的底侧面通过支杆连接有套设在下水管外侧的防溅环,所述防溅环上表面通过若干固定杆连接有一位于过滤海绵A正上方的挡水板,且所述挡水板两侧距过滤海绵A和过滤海绵B均介于0.5-1cm之间;

其中,所述固定件包括一活动套接在纵梁上的固定套A,所述固定套A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套B,所述固定套A和固定套B的轴向方向相垂直;且所述固定套A和固定套B上均设置锁紧螺栓;

安装时,下水管贯穿固定套B,且任意相邻两纵梁安装的收集碗存在高度差;且任意相邻两纵梁之间的间距为L1,而收集碗的宽度为L2,则L1=L2。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一储水腔两侧的第二储水腔内还至少设置有一用于调整第二储水腔内部最大容积的调整机构、以及用于调整第二储水腔内部气压和/或调整机构内部气压的气压控制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机构包括一活塞筒A,且槽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与活塞筒A连通的通孔E;所述活塞筒A内设置有沿其内壁滑动的活塞C、且活塞C和槽体一内壁面之间连接弹簧B、且活塞筒A远离槽体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C。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控制组件包括一活塞筒B,所述活塞筒B的顶部设置有支撑面板,所述活塞筒B内设置有沿其内壁上下滑动的活塞D,所述活塞D的顶部设置有贯穿支撑面板的操作杆,所述活塞筒B顶部还设置有倒置的U型架,所述操作杆导向贯穿U型架,所述活塞筒B的底部设置有限制活塞D向下移动的限位块,所述活塞D的底部和活塞筒B底侧面之间连接;所述操作杆的顶端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扶杆,位于所述活塞筒B和U型架之间的操作杆上设置脚踏板;位于所述限位块下方的活塞筒B侧壁上连通有进排气管,所述进排气管连通有与第二储水腔连通的第一出气管、与活塞筒A连通的第二出气管、以及与环境连通的进气管,所述第一出气管、第二出气管和进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槽体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出气管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高出通孔A。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在绿化槽的底部设置有喷头,实现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喷头向位于其下方的植物喷水,从而将灌溉的水直接喷施在植物的叶面上。同时,使用时通过向第二储水腔注入水,并通过与第二储水腔连通的注气装置向第二储水腔注入空气,利用气压将第二储水腔内的水通过喷头喷施在植物的叶片上进行叶面灌溉。

2、利用吸水棉板的设置,方便在植物生长期间,利用吸水棉板将水分动第一储水腔内缓慢吸收到位于支撑板A上方的土壤中,同时通过支撑杆的设置,利用支撑杆对吸水棉板进行支撑和夹持固定,避免土壤填充过程中导致吸水棉板出现弯曲、弯折的现象。

3、通过螺纹柱和螺纹套的设置,实现在使用过程中根据相邻两个绿化槽布置安装高度差来调整控制绳B和控制绳A连接后满足上述高度差,方便调整控制绳B和控制绳A的组装长度以及方便组装连接。

4、本发明中利用气压控制组件控制来调整塞C在活塞筒A内的位置,从而实现对二储水腔内部最大容积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在使用时通过喷头喷灌的水的量。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绿化槽安装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绿化槽安装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连通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补水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补水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绿化槽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发明绿化槽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A-A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调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集水箱排水孔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接水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气压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的主视图;

图19为图18中A-A处剖视图;

图20为本发明气压控制组件供气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雨水收集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23为本发明手机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和13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绿色建筑外立面的绿化系统,包括安装在建筑10外立面且呈垂直分布的若干绿化槽1;绿化槽1包括槽体11,槽体11底部设置有支撑板A12,位于支撑板A12正下方设置有一对隔板A13,两隔板A13之间连接有支撑板B14;并通过隔板A13、支撑板B14和支撑板A12将位于支撑板A12下方区域分割形成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位于支撑板A12上方的绿化槽1内填充土壤并种植植物;位于槽体11底侧面设置有与第二储水腔连通的喷头100;使用时通过向第二储水腔注入水,并通过与第二储水腔连通的注气装置向第二储水腔注入空气,利用气压将第二储水腔内的水通过喷头100喷施在植物的叶片上进行叶面灌溉。

同时在上述中,如图5和7,槽体11的一外侧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的连通组件2;实现通过第一储水腔向第二储水腔内注入水,连通组件2包括一壳体20,壳体20内设置有隔板B201,且隔板B201的端部和槽体11外侧壁之间设置密封垫层202;壳体20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开关结构;且壳体20内通过隔板B201分隔形成第一流腔和第二流腔;也即当第一储水腔内注有水时,此时控制连通组件2导通,则此时第一储水腔内的水通过连通组件2进入到第二储水腔内直至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内部液面相当。

在上述基础上,如图5和7,连通开关结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有活塞腔A221的基体22,活塞腔A221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分别连通第一流腔和第二流腔的流道A222;活塞腔A221的底侧面通过弹簧A250连接有一沿活塞腔A221内壁面上下滑动的活塞A25,活塞A25上表面通过连接绳240连接有一沿活塞腔A221内壁面上下滑动的活塞B24,位于流道A222下方的活塞腔A221内壁设置有限位环A26;活塞腔A22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开孔A224和开孔B223;活塞B24的上表面连接有通过开孔A224的控制绳A241,活塞A25的底侧面连接有通过开孔B223的控制绳B251;且槽体11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通孔A113和通孔B114,且第一流腔通过通孔A113与第二储水腔连通,第二流腔通过通孔B114与第一储水腔连通;

使用时,将相邻两连通组件2的控制绳B251和控制绳A241进行连接;当需要导通连通组件2时,提拉位于最顶部的一连通开关结构上的控制绳A241,则可实现控制连通开关结构打开,也即活塞A25的上表面抵靠到限位环A26上时,活塞B24底侧面高出流道A222的顶端面,则此时水则从第一储水腔内依次通过通孔B114、第二流腔、活塞腔A221、第一流腔、和通孔A113进入到第二储水腔内,从而利用次完成补水操作;

补水完成口,卸去控制控制绳A241的作用力,则此时在弹簧A250的作用下,活塞B24和活塞A25向下移动,则且当活塞B24的底侧面抵靠到限位环A26上时,活塞B24对流道A222实现全封堵,此时控制连通开关结构关闭。

支撑板A12上开设有若干矩形开孔120,矩形开孔120处贯穿设置有呈矩形板状的吸水棉板121,位于矩形开孔120两侧的支撑板A12上表面设置有支撑吸水棉板121的支撑杆122;利用吸水棉板121的设置,方便在植物生长期间,利用吸水棉板121将水分动第一储水腔内缓慢吸收到位于支撑板A12上方的土壤中,同时通过支撑杆122的设置,利用支撑杆122对吸水棉板121进行支撑和夹持固定,避免土壤填充过程中导致吸水棉板121出现弯曲、弯折的现象。

如图6,壳体20的外侧设置翻边A21,翻边A21通过螺钉A、焊接或粘接在槽体11的一外侧壁上,且翻边A21和槽体11外侧壁之间设置有环形密封圈A211;控制绳B251和控制绳A241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连接的连接模块A和连接模块B;连接模块A和连接模块B分别为相互螺纹连接的螺纹柱和螺纹套,螺纹柱和螺纹套的端部均设置有栓绳环,通过螺纹柱和螺纹套的设置,实现在使用过程中根据相邻两个绿化槽1布置安装高度差来调整控制绳B251和控制绳A241连接后满足上述高度差,方便调整控制绳B251和控制绳A241的组装长度以及方便组装连接。

实施例2,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方便向每个绿化槽1灌溉相同液位高度的水,如图1,、4以及8-9,在每个槽体11的一端还设置有补水控制组件3,补水控制组件3包括基板31,基板31上密封安装有盒体32,盒体32内通过隔板C32分隔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基板31上分别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通孔C301和通孔D302,且通孔C301低出通孔D302;

如图10-11,槽体11的端部设置有分别连通通孔C301和通孔D302的开孔C115和开孔D116,盒体32上分别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管接头A311和管接头B321,相邻两补水控制组件3之间连通有补水软管A300;

使用时,当向顶部的一槽体11灌溉水时,水先通过管接头A311进入到第一腔室内,然后依次经通孔C(301和开孔C115进入到第一储水腔内,当第一储水腔内液面高出开孔D116时,则此时第一储水腔内多余的水则依次经开孔D116、通孔D302进入到第二腔室,并通过与第二腔室连通的管接头B321以及补水软管A300排入到位于下方的一补水控制组件3,重复上述操作即可。

基板31通过螺钉B303安装在槽体11的一外侧壁上,且基板31和槽体11之间设置环形密封圈B304。

且补水软管A300的两端分别连通管接头A311和管接头B321;位于最顶端的一补水控制组件3的管接头A311连通补水软管B300b,位于最底端的一补水控制组件3的管接头B321连通补水软管C300a;补水软管C300a的底端连通有接水组件8。

同时,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16,接水组件8包括接水槽本体81,接水槽本体81内设置有用于检测补水软管C300a是否开始向接水槽本体81内通水的检测机构,且补水软管C300a的一端插入接水槽本体81内顶部;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补水软管C300a正下方的锥形管82,锥形管82的正下方设置有接水杯83,接水杯83的底部连接有对接水杯83进行称重检测的压力检测模块85,且接水杯83底侧面周侧设置有滤水孔84,滤水孔84设置滤水棉;当检测机构检测到补水软管C300a开始向接水槽本体81内通水时,表面每个绿化槽1均完成灌溉;在上述中,当补水软管C300a开始向接水槽本体81内通水时,通入的水经锥形管82的作用汇入接水杯83内,此时压力检测模块检测到接水杯83的重量发生变化,利用压力检测模块检测接水杯83的重量变化来判定补水软管C300a是否开始向接水槽本体81内通水。

同时,在上述实施例2的基础上,补水软管B300b的顶端连通一集水箱4,集水箱4的底侧面高出位于最顶端的一绿化槽1,且集水箱4连通有一雨水收集结构6;

如图15,集水箱4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孔40,位于排水孔40处的集水箱4外底侧面设置有至少两连接杆41,连接杆41的端部连接安装架411,安装架411上设置有至少两贯穿穿过排水孔40的导向杆412;位于排水孔40处的集水箱4内底侧面还通过弹簧C422连接有封堵块42,封堵块42的一端设置有与弹簧C422连接的基座421、另一端设置有导向部424,封堵块42靠近排水孔4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导向杆412插入的插槽423;当需要通过集水箱4为绿化槽1供水时,此时控制位于封堵块42顶部的提拉绳425来控制封堵块42向上提拉,则此时封堵块42从排水孔40处脱离,即集水箱4内的水通过补水软管B300b进入到最顶部的一补水控制组件3上。

如图21和23,雨水收集结构包括一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配合安装有若干收集碗;收集碗包括方形盒体65,方形盒体65底侧面设置有方形开孔、且方形开孔的底部连通有一方形筒体66,方形筒体66的底侧面连通设置有一方形的下水管67,下水管67的一端凸出方形筒体66的底侧面;下水管67的顶部设置有过滤海绵A671,方形盒体65内铺设有过滤海绵B651;当进行降雨时雨水先冲击到过滤海绵B651上并经过滤海绵B651完成初步过滤后进入到方形筒体66内,待持续进行至方形筒体66内液面高出下水管67端面时,此时方形筒体66内的雨水则通过下水管67排入到集水箱4内为集水箱4供水。

同时方形筒体66的底侧面通过支杆661连接有套设在下水管67外侧的防溅环662,防溅环662上表面通过若干固定杆663连接有一位于过滤海绵A671正上方的挡水板664,且挡水板664两侧距过滤海绵A671和过滤海绵B651均介于0.5-1cm之间;使用时当降雨时,雨水经过滤海绵B651的作用进入到方形筒体66内,此时利用挡水板664和防溅环662的设置,避免经过滤海绵B651作用后的雨水直接对过滤海绵A671造成冲击,造成未过滤掉的颗粒杂物附着到过滤海绵A671外侧面等情况出现。

同时如图2,1,安装支架包括安装置在建筑顶面的框体60,框体60的顶部两侧分别通过立柱61连接有一横梁62,两横梁62之间可活动的连接有若干纵梁63,纵梁63上可活动的设置有若干固定件64,固定件64上安装收集碗;在本发明中,当进行安装时,此时方形盒体65的尺寸为10cm,则此时将相邻两纵梁63之间的距离设置为7cm,同时相邻两纵梁63安装的收集碗存在高度差,其中一方形盒体65的边缘侧位于另一方形盒体65边缘侧的正下方,也即提高单位面积内收集碗的布置数量,从而提高雨水收集效果。

如图22,固定件64包括一活动套接在纵梁63上的固定套A641,固定套A64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套B642,固定套A641和固定套B641的轴向方向相垂直;且固定套A641和固定套B642上均设置锁紧螺栓643。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位于第一储水腔两侧的第二储水腔内还至少设置有一用于调整第二储水腔内部最大容积的调整机构、以及用于调整第二储水腔内部气压和/或调整机构内部气压的气压控制组件;

如图14,调整机构包括一活塞筒A15,且槽体1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与活塞筒A15连通的通孔E118;活塞筒A15内设置有沿其内壁滑动的活塞C152、且活塞C152和槽体11一内壁面之间连接弹簧B153、且活塞筒A15远离槽体1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环C151,在上述使用时,利用气压控制组件控制来调整塞C152在活塞筒A15内的位置,从而实现对二储水腔内部最大容积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在使用时通过喷头100喷灌的水的量。

如图17-19,同时气压控制组件包括一活塞筒B5,活塞筒B5的顶部设置有支撑面板55,活塞筒B5内设置有沿其内壁上下滑动的活塞D53,活塞D53的顶部设置有贯穿支撑面板55的操作杆52,活塞筒B5顶部还设置有倒置的U型架51,操作杆52导向贯穿U型架51,活塞筒B5的底部设置有限制活塞D53向下移动的限位块57,活塞D53的底部和活塞筒B5底侧面之间连接;操作杆52的顶端设置有水平设置的扶杆522,位于活塞筒B5和U型架51之间的操作杆52上设置脚踏板521;位于限位块57下方的活塞筒B5侧壁上连通有进排气管54。

如图20,进排气管54连通有与第二储水腔连通的第一出气管54a、与活塞筒A15连通的第二出气管54b、以及与环境连通的进气管54c,第一出气管54a、第二出气管54b和进气管54c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阀门541、第二阀门542和第三阀门543;槽体1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出气管54a连通的进气孔117,进气孔117高出通孔A113;利用该气压控制组件的设置,当需要向第二储水腔、活塞筒A15内注入空气时,打开相应阀门,关闭另外阀门,然后脚踏在脚踏板521上,利用人体重力控制活塞D53向下移动从而鼓入空气;

当向第二储水腔内注入空气时,利用气压带动第二储水腔内的水通过喷头100喷灌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分类

0612011593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