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侧模多维调整系统和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侧模多维调整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侧模多维调整系统和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模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物或构筑物施工中,常会涉及模板的架设和拆除。比如对于箱涵工程,一般采用现浇混凝土,在开挖好的沟槽内浇筑混凝土垫层,再将加工好的钢筋现场绑扎,支内模和外模,施工时箱涵模板安装应做到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在实际混凝土浇筑时,对模板的多维垂直度要求极高,传统现场混凝土浇筑一般采用搭设脚手架的方法支撑模板,再通过现场工人的经验目测或者通过简单仪器例如经纬仪来确定模板的垂直度,这种施工方式工作效率低,工业化水平低,往往测量的垂直度存在很大误差。因此,有必要针对台车系统提供一种箱涵侧模多维调整装置及使用方法,实现侧向模板空间三维垂直度的精准测量与自动调整。

发明内容

针对模板支护中存在的工作效率低、工业化水平低、测量的垂直度存在很大误差等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侧模多维调整系统和方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侧模多维调整系统,包括:

所述侧模多维调整系统包括台车架体、侧模机构、悬挑机构、调节机构、测距仪、倾角传感器和控制器;

台车架体上设置有呈矩形排布的4个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一端设置于所述台车架体上,另一端与侧模机构背部上下滑动连接,调节机构能够通过水平伸缩调节侧模机构的位置;

台车架体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悬挑机构,所述悬挑机构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台车架体上,另一端与侧模机构背部铰接,所述悬挑机构用于承担侧模机构的竖向荷载;所述悬挑机构能水平伸缩,与调节机构的长度相适应;

所述测距仪用于测量侧模机构的模板高度;所述倾角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侧模机构上,用于测量侧模机构的模板的倾角;

所述控制器能够计算出侧模机构的模板高度H,能够计算出模板底边与水平面夹角α、与垂直面夹角β,能够计算出模板侧边与垂直面夹角γ,其中垂直面为侧模机构模板的设计位置所在平面;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调节机构的调节高度,还能够控制调节机构的伸缩长度。

进一步,所述悬挑机构包括伸缩式悬挑梁、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伸缩式悬挑梁一端通过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固定,另一端为伸缩端,伸缩端与侧模机构背部铰接;

第一支座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固定在台车架体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支座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托板、加劲板、调节螺栓和螺栓转动工具;

所述第一连接板竖直设置,且固定在台车架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的侧部,且与第一连接板叠合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水平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长条孔,长条孔的方向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通过设置于水平通孔和长条孔中的螺栓连接;

所述托板水平设置,且一端与第一连接板靠近底部端头的侧部连接,在托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加劲板;

托板上设置有竖向通孔,竖向通孔中设置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顶部顶紧第一支座底部;

所述螺栓转动工具能够使调节螺栓进行转动,调整调节螺栓的伸出托板的高度,进一步调整第一支座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台车架体底部中间部分设置有凹陷的冂形结构;台车架体下方设置有高度可调节的支座;

所述台车架体通过行走装置进行运输,所述行走装置能够行走至台车架体的冂形结构中,通过调整支座的高度,能够使台车架体搁置于行走装置上并带动台车架体行走。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侧模多维调整方法,采用所述的侧模多维调整系统进行调整;所述侧模多维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台车架体设置于基础面上,并通过台车架体初步调整侧模机构的模板高度;在侧模机构上安装倾角传感器和测距仪,并与传感器连接;

步骤二、所述倾角传感器采集侧模机构的倾角数据,并将倾角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计算出模板底边与水平面夹角α、与垂直面夹角β,能够计算出模板侧边与垂直面夹角γ;

步骤三、调整两个悬挑机构的高度使侧模机构的模板一端抬升B

步骤四、同步调整同一列的两个调节机构的长度,使β=0;其中B

步骤五、同步调整同一排的两个调节机构的长度,使γ=0,完成模板机构的模板的角度调节;其中B

步骤六、同步调整4个调节机构的长度,使侧模机构的模板正面位于垂直面内;

步骤七、根据测距仪测量高度H

进一步,所述悬挑机构包括伸缩式悬挑梁、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伸缩式悬挑梁一端通过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固定,另一端为伸缩端,伸缩端与侧模机构背部铰接;第一支座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固定在台车架体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第一支座的高度;

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托板、加劲板、调节螺栓和螺栓转动工具;所述第一连接板竖直设置,且固定在台车架体上,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的侧部,且与第一连接板叠合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水平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长条孔,长条孔的方向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通过设置于水平通孔和长条孔中的螺栓连接;所述托板水平设置,且一端与第一连接板靠近底部端头的侧部连接,在托板与第一连接板之间设置加劲板;托板上设置有竖向通孔,竖向通孔中设置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顶部顶紧第一支座底部;所述螺栓转动工具能够使调节螺栓进行转动,调整调节螺栓的伸出托板的高度,进一步调整第一支座的高度;

将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的中心距记为L1,调节螺栓的螺纹间距记为D,测量第二支座与悬挑机构靠近侧模机构端部的距离L

进一步,所述台车架体底部中间部分设置有凹陷的冂形结构;台车架体下方设置有高度可调节的支座;所述台车架体通过行走装置进行运输,所述行走装置能够行走至台车架体的冂形结构中,通过调整支座的高度,能够使台车架体搁置于行走装置上并带动台车架体行走;

步骤一中,将台车架体设置于基础面上,具体为:

使行走装置行走至台车架体的冂形结构下方;

调整台车架体的支座高度,使台车架体搁置在行走装置上,台车架体的支座与基础面分离;

控制行走装置带动台车架体行走至当前施工位置处;

调整台车架体的支座高度,使支座支撑在基础面上,并台车架体与行走装置分离;

行走装置从台车架体下方移出。

进一步,在台车架体的两侧的侧模机构下方的位置处还设置有定位装置,在台车架体的冂形结构内设置有架体水平调节行走轮;定位装置包括水平伸缩件和限位端板,水平伸缩件安装在台车架体上,且水平伸缩件的伸缩端朝向箱涵侧壁,限位端板则安装在水平伸缩件的伸缩端;所述台车架体设置于箱涵涵道内,在水平伸缩件的带动下,限位端板可以抵接到已浇筑的箱涵侧壁底部基础上;

进一步,所述侧模多维调整方法还包括:

步骤八、在侧模机构的模板外侧设置外模板,将外模板与侧模机构的模板之间通过对拉螺栓连接。

进一步,对拉螺栓采用具有自锁功能的对拉螺栓,所述对拉螺栓包括一个对拉杆和一个锁紧盘;所述对拉杆的一端设置有倒锥体齿牙,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锁紧盘为圆环结构,包括径向设置的两个通孔,每个通孔内均设置有一组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舌、弹簧和电磁阀,所述伸缩舌两侧设置有滑块,所述通孔侧壁上设置有与滑块匹配的滑槽,所述伸缩舌通过滑块能够在滑槽内沿通孔移动;所述电磁阀与所述伸缩舌间隔设置,且固定在通孔内;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在电磁阀和伸缩舌上;

将外模板与侧模机构的模板之间通过对拉螺栓连接,具体为:在外模机构与内模机构之间的螺栓孔的位置处设置套管;内模机构背部螺栓孔位置设置有锁紧盘,将对拉螺栓的对拉杆设置有倒锥体齿牙一端从外模机构背部的螺栓孔中插入,并插入锁紧盘中,倒锥体齿牙推动伸缩舌,使对拉杆顺利插入到位,伸缩舌插入倒锥体齿牙之间的齿槽中;对拉杆位于外模机构背部的外螺纹段设置有对拉盘;转动对拉盘使对拉螺栓紧固。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所述侧模多维调整系统能够通过台车架体初步调节模板高度,通过调节机构配合倾角仪调整模板角度和水平位置,通过悬挑机构配合高度测距仪精确调整模板高度,从而提高模板的合模精度,并能实现模板的合模和拆模的自动化操作,提高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本申请中的行走装置能够带动台车架体行走,并能够调整台车架体的横向位置,提高了台车架体的运输效率,降低了台车架体的调节难度,且一个行走装置能够对应多个台车架体的移动,降低了施工成本。采用具有自锁功能的对拉螺栓,简化了对拉螺栓的操作程序,提高了对拉螺栓的安装和拆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侧模多维调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台车架体、悬挑机构、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3图2中G区域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第一支座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对拉螺栓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沿A-A剖视图。

图中标号如下:

1-箱涵底板;2-箱涵侧壁底部基础;

10-台车架体;11-立柱;12-横梁;13-斜拉杆;14-工作平台;15-支座;16-架体水平调节行走轮;17-运输导向装置;171-弹簧杆;172-限位滚轮;

20-侧模机构;21-模板;22-纵向龙骨;23-水平龙骨;24-推拉框;25-对拉螺栓;251-对拉杆;2511-倒锥体齿牙;2512-外螺纹;252-锁紧盘;2521-通孔;2522-伸缩舌;2523-弹簧;2524-电磁阀;2525-滑块;2526-滑槽;253-对拉盘;

30-悬挑机构;31-伸缩式悬挑梁;32-第一支座;321-第一转动轴承;33-第二支座;331-第二转动轴承;34-高度调节机构;341-第一连接板;342-第二连接板;343-托板;344-加劲板;345-调节螺栓;

40-调节机构;50-行走装置;60-外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侧模多维调整系统和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模多维调整系统,包括台车架体10、侧模机构20、悬挑机构30、调节机构40、测距仪、倾角传感器和控制器。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台车架体10采用框架式结构,包括竖向设置的立柱11、水平设置的横梁12以及斜向设置的斜拉杆13,框架式结构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立柱11、横梁12、斜拉杆13之间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进行固定。台车架体10上还设置有工作平台14,用于放置工具、零部件等。

侧模机构20包括模板21,通常还包括设置在模板背部的纵向龙骨22和水平龙骨23,纵向龙骨22和水平龙骨23通过螺栓固定或焊接固定,为了便于调节机构40与侧模机构20连接,还可以在侧模机构20背部设置推拉框24,推拉框24为框架式结构。

台车架体10上设置有呈矩形排布的4个调节机构40,所述调节机构40一端设置于所述台车架体10上,另一端与侧模机构20背部上下滑动连接,调节机构40能够通过水平伸缩调节侧模机构20的位置。所述调节机构40可选用丝杆升降机,丝杆升降机选用伺服电机驱动,能够根据程序或者远程操控实现自动调节,当然也可以选用电动推杆或其它结构形式。调节机构40端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侧模机构20的背部设置有竖向的条形孔,连接头位于条形孔中,使调节机构40与侧模机构20之间能够上下相对移动,调节机构40不承担侧模机构20的竖向荷载。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台车架体10上设置有左右两个悬挑机构,所述悬挑机构30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台车架体10上,另一端与侧模机构20背部铰接,所述悬挑机构30用于承担侧模机构20的竖向荷载;所述悬挑机构30能水平伸缩,与调节机构40的长度相适应。

所述测距仪用于测量侧模机构20的模板21的高度,所述倾角传感器用于测量侧模机构20的模板的倾角。所述倾角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侧模机构20上,在安装时保证倾角传感器安装面与侧模机构20的安装面完全紧靠,倾角传感器轴线与侧模机构20模板轴线平行,同时减少动态和加速度的影响,倾角传感器选用双轴高精度传感器,测量范围0~90°,误差±0.2°,识别范围0.05°,使用前进行清零操作。所述控制器能够计算出侧模机构20的模板高度H,比如该模板高度可以为模板中心点高度,或者模板上设定点的高度。所述控制能够计算出模板底边与水平面夹角α、与垂直面夹角β,能够计算出模板侧边与垂直面夹角γ,其中垂直面为侧模机构20模板的设计位置所在平面;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调节机构40的调节高度,还能够控制调节机构40的伸缩长度。

本实施例提供的侧模多维调整系统,能够通过台车架体10初步调节模板高度,通过调节机构40配合倾角仪调整模板角度和水平位置,通过悬挑机构30配合高度测距仪精确调整模板高度,从而提高模板的合模精度,并能实现模板的合模和拆模的自动化操作,提高了施工的质量和效率。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3所示,所述悬挑机构30包括伸缩式悬挑梁31、第一支座32和第二支座33,所述伸缩式悬挑梁31一端通过第一支座32和第二支座33固定,另一端为伸缩端,伸缩端与侧模机构20背部铰接。作为举例,伸缩式悬挑梁31为套管结构,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外套筒与第一支座32、第二支座33固定,内套管一端位于外套管内并可沿外套管长度方向移动,为了便于伸缩式悬挑梁31伸缩,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通过滚柱或滚轮滚动连接。

进一步,结合图1至图4所示,第一支座32通过高度调节机构34固定在台车架体10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4用于调节第一支座32的高度。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4包括第一连接板341、第二连接板342、托板343、加劲板344、调节螺栓345和螺栓转动工具。所述第一连接板341竖直设置,且固定在台车架体10上,所述第二连接板342设置于所述第一支座32的侧部,且与第一连接板341叠合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水平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长条孔,长条孔的方向竖直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通过设置于水平通孔和长条孔中的螺栓连接;所述托板343水平设置,且一端与第一连接板341靠近底部端头的侧部连接,在托板343与第一连接板341之间设置加劲板344。托板343上设置有竖向通孔,竖向通孔中设置有调节螺栓345,调节螺栓345的顶部顶紧第一支座35底部。所述螺栓转动工具能够使调节螺栓进行转动,调整调节螺栓的伸出托板343的高度,进而调整第一支座32的高度。

进一步,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第一支座32高度调整时,由于第二支座33高度不变,伸缩式悬挑梁31需要转动,优选为,第一支座32上设置第一转动轴承321,所述第二支撑座33上设置有第二转动轴承331,所述第一转动轴承321、第二转动轴承331的转轴水平设置,所述伸缩式悬挑梁31底部搁置在第一转动轴承321的顶部,所述伸缩式悬挑梁远离侧模机构一端的顶部向上抵紧第二转动轴承331的底部,伸缩式悬挑梁与第一转动轴承、第二转动轴承均线接触,不限制伸缩式悬挑梁转动。

作为举例,所述螺栓转动工具可以采用电钻,电钻的转轴连接套筒,套筒的内腔与调节螺栓的螺帽相匹配,螺帽嵌入套筒中,通过电钻转动带动螺帽转动,从而使调节螺栓转动,当然所述螺栓转动工具也可以采用驱动电机,通过设置齿轮使驱动电机与调节螺栓进行啮合,从而驱动调节螺栓转动。本实施例中,通过螺栓转动工具能够使调节螺栓旋转,从而调整调节螺栓顶端高程,调节第一支座的高度,进而调节模板的高度。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台车架体10底部中间部分设置有凹陷的冂形结构;台车架体10下方设置有高度可调节的支座15;所述台车架体通过行走装置50进行运输,行走装置50可选用电动平板小车,行走装置50能够行走至台车架体10的冂形结构中,通过调整支座的高度,能够使台车架体10搁置于行走装置50上并带动台车架体10行走。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使台车架体10支撑于行走装置50上,台车架体10下方设置有高度可调节的支座15,支座15高度调节可采用涡轮螺杆升降机配合伺服电机进行升降。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的过程中,台车架体10始终在支座的支撑下在箱涵涵道内保持静止状态。当养护结束并拆模后,需要将台车架体10移动至下一阶段的施工位置,将行走装置50移动至台车架体10下方,通过调节支座15高度,使台车架体10整体下降并支撑在行走装置50上,支座15与底部基础面分离,行走装置50带动台车架体10行走至下一个需要位置。待行走装置50移动至预设位置后,调节支座15高度,使支座15支撑在基础面上,且与行走装置50分离,随后行走装置50从台车架体10底部滑离即可。因此,本实施例中的行走装置50能够应用于多个台车架体10的移动。

进一步,为了能够调整台车架体10在行走装置50上的位置,在台车架体10的冂形结构内设置有架体水平调节行走轮16,架体水平调节行走轮16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台车架体10上,且水平调节行走轮能够支撑在行走装置50上表面,在调整台车架体10在箱涵涵道内的左右位置的过程中,便于台车架体10左右移动。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侧模多维调整系统应用于箱涵施工,箱涵底板1及箱涵侧壁底部基础2已将施工完毕,需要设置箱涵的侧壁,为了使行走装置50带动台车架体10顺利移动,在台车架体10上位于侧模机构20下方的位置设置有运输导向装置17,所述运输导向装置17包括弹簧杆171和限位滚轮172,弹簧杆171能够伸缩且有弹性,弹簧杆17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台车架体10上,另一端朝向箱涵侧壁底部基础2的方向设置,限位滚轮172转动安装在弹簧杆远离台车架体10的一端,且限位滚轮172的转轴位于竖直方向上。限位滚轮在弹簧杆的作用下能够持续抵接在箱涵侧壁底部基础2上,从而在行走装置50移动工程中起到导向作用。

进一步,为了调整台车架体10在箱涵涵道内的左右位置,在台车架体10的两侧的侧模机构20下方的位置处还设置有定位装置18。具体地,定位装置18包括水平伸缩件181和限位端板182,水平伸缩件181安装在台车架体10上,且水平伸缩件181的伸缩端朝向箱涵侧壁,限位端板182则安装在水平伸缩件181的伸缩端。在水平伸缩件181的带动下,限位端板182可以抵接到已浇筑的箱涵侧壁上。作为举例,水平伸缩件181选用丝杆升降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模多维调整方法,采用实施例一中的所述的侧模多维调整系统进行调整;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侧模多维调整方法做进一步描述。

所述侧模多维调整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台车架体10设置于基础面上,并通过台车架体10初步调整侧模机构20的模板高度;在侧模机构20上安装倾角传感器和测距仪,使倾角传感器和测距仪与控制器连接。

先通过台车架体10初步调整侧模机构20的高度,比如台车架体10下方设置有高度可调节支座15,通过调节支座15的高度,调节侧模机构20的模板高度。测距仪可采用激光测距仪,激光测距仪设置于侧模机构20背部,测量与基础面的距离。在箱涵施工中,基础面为箱涵底部的上表面,在其他建筑构件施工中,基础面也可以为地面、支撑面。

步骤二、所述倾角传感器采集侧模机构20的倾角数据,并将倾角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计算出模板底边与水平面夹角α、与垂直面夹角β,能够计算出模板侧边与垂直面夹角γ。

步骤三、调整左右两个悬挑机构30的高度使侧模机构20的模板一端抬升B

步骤四、同步调整同一列的两个调节机构40的长度,使β=0。β=0时,模板顶边、底边均与垂直面平行。同一列的两个调节机构40调整长度为B

步骤五、同步调整同一排的两个调节机构40的长度,使γ=0,完成模板机构的模板的角度调节。两个调节机构40的调节长度为B

步骤六、同步调整4个调节机构40的长度,使侧模机构20的模板正面位于垂直面内。

步骤七、根据测距仪测量高度H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悬挑机构30包括伸缩式悬挑梁31、第一支座32和第二支座33,第一支座32通过高度调节机构34固定在台车架体10上,所述高度调节机构34包括第一连接板341、第二连接板342、托板343、加劲板344、调节螺栓345和螺栓转动工具(未示出),具体结构及连接关系参见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将第一支座与第二支座的中心距记为L1,测量第二支座与悬挑机构30靠近侧模机构20端部的距离L2,调节螺栓的螺纹间距记为D,将步骤三中调整悬挑机构的高度中螺栓转动工具使调节螺栓转动圈数记为m

因倾角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为0~90°,在控制模块程序中设置基准坐标轴顺时针旋转角度为正,基准坐标轴逆时针旋转角度为负,倾角传感器于动态物体上测量误差较大,所以完成一个流程后静止30秒,再次通过倾角传感器读数调整。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台车架体10底部中间部分设置有凹陷的冂形结构;台车架体10下方设置有高度可调节的支座15;箱涵自动开合模板台车系统还包括行走装置50。行走机构的具体结构参见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赘述。步骤一中,将台车架体10设置于基础面上,具体为:

使行走装置50行走至台车架体10的冂形结构下方;

调整台车架体10的支座高度,使台车架体10搁置在行走装置50上,台车架体10的支座15与基础面分离;

控制行走装置50带动台车架体10行走至当前施工位置处;

调整台车架体10的支座15高度,使支座15支撑在基础面上,并台车架体10与行走装置50分离;

行走装置50从台车架体10下方移出。

进一步,在台车架体10的两侧的侧模机构20下方的位置处还设置有定位装置18,在台车架体10的冂形结构内设置有架体水平调节行走轮16,当台车架体10搁置于行走装置50上时,通过调整定位装置的伸缩件,使台车架体10通过架体水平调节行走轮16在行走装置50上移动,调整台车架体10的水平位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侧模多维调整方法还包括:

步骤八、在侧模机构20的模板外侧设置外模板60,将外模板60与侧模机构20的模板之间通过对拉螺栓25连接。外模板60可采用吊车进行吊装到位,安装好对拉螺栓后,对外模板60进行支撑。

进一步,对拉螺栓25采用具有自锁功能的对拉螺栓,结合图1至图6所示,所述对拉螺栓25包括一个对拉杆251和一个锁紧盘252。所述对拉杆251的一端设置有倒锥体齿牙2511,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2512。所述锁紧盘252为圆环结构,包括径向设置的两个通孔2521,每个通孔2521内均设置有一组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伸缩舌2522、弹簧2523和电磁阀2524,所述伸缩舌2522两侧设置有滑块2525,所述通孔侧壁上设置有与滑块匹配的滑槽2526,所述伸缩舌2522通过滑块2525能够在滑槽2526内沿通孔2521移动。所述电磁阀2524与所述伸缩舌2522间隔设置,且固定在通孔2521内。所述弹簧2523的两端分别抵在电磁阀2524和伸缩舌2522上。下面对所述对拉螺栓25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介绍。当对拉杆251的一端插入锁紧盘252时,倒锥体齿牙2511逐渐抵紧伸缩舌2522,弹簧2523压缩变形,伸缩舌2522逐渐缩回通孔2521内,当伸缩舌2522越过一个倒锥体齿牙2511后,弹簧弹力推动伸缩舌2522伸出并插入齿槽内,继续推动对拉杆251使锁紧盘252与对拉杆251的位置满足要求。倒锥体齿牙2511具有一个半径逐渐增大的锥形面和一个半径突变的端面,锥形面能够使伸缩舌2522缩回,端面与相邻的倒锥体齿牙2511的锥形面之间形成齿槽,伸缩舌2522位于齿槽内时,对拉杆251只能朝向插入锁紧盘252的方向移动,无法朝相反方向移动,使锁紧盘252具有单向锁止功能。电磁阀2524锁紧盘252的外边缘设置有电磁阀2524,当需要退出对拉杆251时开启,使伸缩舌2522在电磁力作用下缩回到锁紧盘252的通孔内,此时,对拉杆251可以退出锁紧盘252。所述对拉杆251螺纹段与对拉盘253连接,对拉盘253可采用现有结构。通过对拉螺栓使外模机构与内模机构固定连接,具体为:在外模机构与内模机构之间的螺栓孔的位置处设置套管;内模机构背部螺栓孔位置设置有锁紧盘,将对拉螺栓的对拉杆设置有倒锥体齿牙一端从外模机构背部的螺栓孔中插入,并插入锁紧盘中,倒锥体齿牙推动伸缩舌,使对拉杆顺利插入到位,伸缩舌插入倒锥体齿牙之间的齿槽中;对拉杆位于外模机构背部的外螺纹段设置有对拉盘;转动对拉盘使对拉螺栓紧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双馈风力发电系统网侧终端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
  • 一种侧模移动的多工位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 一种DCS控制系统共模与串模抑制比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 一种预制桩合模用调整装置及合模系统及合模方法
  • 一种基于多维度的路侧停车入场事件判断方法及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649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