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实现高效流量配比调节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及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一种实现高效流量配比调节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实现高效流量配比调节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三通调节阀作为一种综合性强的管路组件,同时具有汇合多路流量和调节各管路流量配比的功能,广泛应用于核电厂硼酸调节系统、供暖系统、船舶主机冷却系统等多个领域,在多管路系统中处于咽喉地位。由于不同于单口入单口出的一般阀门,三通调节阀常面临更复杂的工况,且要求有更高的调节准确度、均匀度。目前国内的三通调节阀在面临以下状况时常表现为性能失效:多并联管路之间的较大压差;入口处的压力扰动;合流时要求某一路的入口流量较低,故未能满足生产需要,且阀芯运动过程中流量配比并未表现出均匀的变化,给自动控制系统的参数计算和整定带来较大困扰。三通调节阀阀体结构大多较为复杂,难以拆卸整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技术难题,公开了一种实现高效流量配比调节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及其方法。其高效体现在,该三通合流调节阀组能够在主动适应入口管路内压差,在对抗入口压力扰动的同时,实现流量均匀、平稳调配。同时,该阀组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拆卸。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高效流量配比调节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包括三通主阀、先导式减压阀和引压口组件;所述三通主阀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第一入口用于通入低压流体,第二入口与先导式减压阀的第二出口连通;所述引压口组件的一侧开口与第一入口连通,另一侧开口通过管路与先导式减压阀上部的先导阀入口连通;

所述三通主阀包括三通阀盖、三通阀体、三通阀杆、主阀芯、内套筒和主阀座;所述三通阀体顶部固定有三通阀盖,底部的第一出口处固定有主阀座;所述主阀芯置于主阀座上,侧壁与三通阀体内壁密封转动连接,顶部键连接有三通阀杆;三通阀杆上部贯穿所述三通阀盖,两者之间密封转动连接;所述主阀芯外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第一窗口位于第一入口内侧,第二窗口位于第二入口内侧;通过三通阀杆带动主阀芯转动,能调节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的通流面积,进而改变通过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进入三通主阀内流体的流量配比;所述主阀芯内部后方开设有导流腔,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分别通过第二泄压口与导流腔连通,导流腔顶部通过第一泄压口与三通阀体阀腔的上部连通;所述主阀芯内同轴间隔设有内套筒,内套筒顶部密封有封堵件,底部固定于主阀座上并与三通主阀的第一出口连通,内套筒不随主阀芯转动;所述内套筒上部外周轴向设有螺旋导流板,位于螺旋导流板处的内套筒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三泄压口;所述螺旋导流板能将所在处主阀芯与内套筒之间的间隔完全覆盖,使三通阀体阀腔上部的流体经螺旋导流板稳流后通过第三泄压口进入内套筒的中空腔室并从三通主阀的第一出口流出;

所述先导式减压阀包括减压阀盖、上阀体、下阀体、调节杆、减压阀杆、上阀座、下阀座和减压阀芯;所述减压阀盖固定于上阀体顶部,两者连接处夹持固定有上隔离板;所述上阀体的侧壁开设有所述先导阀入口,底部与下阀体固定连接,阀腔的下部密封固定有上阀座;上阀体与下阀体的连接处夹持固定有带泄压孔的下隔离板,下阀体的阀腔中部设有下阀座;所述减压阀盖内设有能提供竖向弹力的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上端通过压紧件与调节杆的底部相连,下端通过受力板与减压阀杆的顶部相连;所述调节杆上部贯穿减压阀盖并位于先导式减压阀外部;所述减压阀杆由上至下依次贯穿上隔离板和下隔离板,底部设有能通过上下移动控制下阀座开闭的减压阀芯;下阀体的一侧开设有用于通入高压流体的第三入口,另一侧开设第二出口并与所述第二入口连通,通过减压阀芯能控制第三入口与第二出口之间流道的开闭;位于上阀座内腔处的减压阀杆外周固定有平衡板;所述平衡板能将所在处上阀座和减压阀杆之间的环形空间完全覆盖,将上阀体内腔分隔为互不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平衡板能沿上阀座内壁上下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封堵件为六角螺旋塞,内套筒顶部设有内螺纹,封堵件通过内螺纹与内套筒螺纹密封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主阀芯内轴向开设有用于安装内套筒的第一内腔,沿所述第一内腔顶部外周的主阀芯上开设有若干楔形的限位槽,三通阀杆底部周向设有若干能与限位槽嵌入式配合的凸起,使三通阀杆与主阀芯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杆与减压阀盖之间螺纹连接,可通过周向旋转实现上下移动;调节杆底部固定有压紧件,压紧件压设于第一弹簧上端。

作为优选,所述引压口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为具有内腔的立方体结构,一侧外壁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通过螺纹孔固定于三通主阀外部,另一侧外壁开设有与中空内腔连通的第三窗口,第三窗口通过管路与第一入口连通;所述第二壳体为筒状结构,固定于第一壳体顶部,底部通过连通口与第一壳体内腔连通,顶部引压口通过管路与先导式减压阀上部的先导阀入口连通;所述连通口的流通截面积小于第一壳体内腔的流通截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内套筒底部周向开设有若干定位槽,主阀座顶部设有若干能与定位槽嵌入式配合的凸起,使内套筒与主阀座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减压阀芯顶部与减压阀杆底部螺纹连接,底部固定有能提供竖向弹力的第二弹簧;减压阀芯底部连同第二弹簧共同置于下阀座底部的凹槽中,使减压阀芯仅能沿轴向上下移动。

作为优选,所述上阀座内壁设有第三密封圈,平衡板能沿第三密封圈竖直上下滑动;所述三通阀杆与三通阀盖的连接处设有第四密封圈,三通阀杆能沿第四密封圈周向旋转;所述主阀芯外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用于与三通阀体内壁实现密封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上阀座位于所述先导阀入口下方。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第一方面任一所述实现高效流量配比调节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的流量调节方法,具体如下:

转动三通阀杆使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的位置发生改变,调节两个窗口的通流面积,以改变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流量配比;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流体从对应的窗口节流后,经第二泄压口进入主阀芯后方的导流腔,随后通过第一泄压口进入三通阀体阀腔的上部区域并在此处充分混合,随后在重力作用下经过三通阀杆和主阀芯之间的空隙进入主阀芯内部,沿着螺旋导流板向下流动;通过螺旋导流板能平稳流体运动状态,降低湍流度,并借助离心力将可能存在的杂质甩除;随后流体通过第三泄压口进入内套筒的中空内部,一路向下最终从三通主阀的第一出口流出;

由于引压口组件的一侧开口与第一入口连通,在该过程中,低压流体经引压口组件从先导阀入口进入先导式减压阀中上阀体的上腔室;同时,从先导式减压阀第三入口进入的高压口流体,通过下隔离板的泄压孔进入上阀体的下腔室;

当通入低压流体的第一入口内部静压力升高时,由于先导式减压阀的上腔室静压力和第一入口内部压力相等,上腔室压力上升;此时平衡板上表面压力增大,平衡板带动减压阀杆向下移动,减压阀杆带动底部的减压阀芯下移,使下阀座开度增大;减压阀芯和下阀座之间的通流面积增大,流阻系数减小,先导式减压阀的第三入口与第二出口之间压降减小,使得经第二出口进入三通主阀的高压流体压力也同样增大,三通主阀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压力仍保持一致;

当通入低压流体的第一入口内部静压力降低时,上腔室压力下降,平衡板上表面压力减小,平衡板带动减压阀杆向上移动,减压阀杆带动底部的减压阀芯上移,使下阀座开度减小;减压阀芯和下阀座之间的通流面积减小,流阻系数增大,先导式减压阀的第三入口与第二出口之间压降变大,使得经第二出口进入三通主阀的高压流体压力也同样减小,三通主阀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压力仍保持一致;

当通入高压流体的第三入口内部压力升高时,由于先导式减压阀的下腔室静压力和第三入口内部压力相等,下腔室压力上升;此时平衡板下表面压力增大,平衡板带动减压阀杆向上移动,减压阀杆带动底部的减压阀芯上移,使下阀座开度减小;减压阀芯和下阀座之间的通流面积减小,流阻系数增大,先导式减压阀的第三入口与第二出口之间压降增大,使得经第二出口进入三通主阀的高压流体压力不变;

当通入高压流体的第三入口内部压力减小时,下腔室压力下降,平衡板下表面压力减小,平衡板带动减压阀杆向下移动,减压阀杆带动底部的减压阀芯下移,使下阀座开度增大;减压阀芯和下阀座之间的通流面积增大,流阻系数减小,先导式减压阀的第三入口与第二出口之间压降减小,使得经第二出口进入三通主阀的高压流体压力不变。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常规合流三通调节阀在两侧入口管路内压力不等时,会产生调节区域小、低压入口管路回流等调节性能失效的问题。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所提出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借助整合式的先导减压阀平衡高压入口压力。且三通主阀呈斜纵剖面对称型,保证两侧入口压力相等,实现流量平稳的分配调节。

2、入口管路内的压力波动导致三通调节阀流量配比的波动变化。本发明中的先导减压阀在任一入口处的压力发生变化时,能够反向补偿高压入口处压力,从而实现流量配比保持不变。

3、本发明中的三通主阀设计为筒状,且阀芯的运动方式为环向。该模式能够使流量配比变化更为均匀,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阀芯所受不平衡力矩,减小卡滞的可能。

4、来自两路入口的流体于三通主阀上部区域充分混合,并经过中心螺旋状流道到达出口管路,平稳流体流动状态并甩除杂质,从而保证三通主阀出口处流体的均匀和稳定。

5、本发明提出的阀组自下而上采用嵌入式及螺纹固定式的装配方法,便于拆卸、检修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三通合流调节阀组的三维立体图;

图2为三通合流调节阀组的三维剖视图;

图3为主阀芯的三维立体图(a)及剖视图(b);

图4为内套筒的三维立体图(a)及剖视图(b);

图5为引压口组件的三维立体图(a)及剖视图(b);

图6为引压口组件与三通主阀之间连接关系的断面图;

图7为三通主阀的平面工程图;

图8为先导式减压阀的平面工程图;

图中:1、三通阀杆;2、三通阀盖;3、封堵件;4、内套筒;401、螺旋导流板;402、定位槽;403、内螺纹;404、第三泄压口;5、主阀芯;501、第一泄压口;5021、第一窗口;5022、第二窗口;503、限位槽;504、第二泄压口;505、第一内腔;6、三通阀体;7、调节杆;8、减压阀盖;9、压紧件;10、第一弹簧;11、受力板;12、上隔离板;13、上阀体;14、上阀座;15、平衡板;16、下隔离板;17、下阀体;18、减压阀杆;19、减压阀芯;20、第二弹簧;21、下阀座;22、固定件;23、引压口组件;231、第三窗口;232、螺纹孔;233、连通口;241、第一密封圈;242、第二密封圈;243、第三密封圈;244、第四密封圈;25、主阀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本发明中各个实施方式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如图1和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现高效流量配比调节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该三通合流调节阀组主要包括三通主阀、先导式减压阀和引压口组件23。三通主阀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下方管路为流体出口。第一入口用于通入低压流体,第二入口与先导式减压阀的第二出口连通。引压口组件23的一侧开口与第一入口连通,另一侧开口通过管路与先导式减压阀上部的先导阀入口连通。先导式减压阀的主阀上开设用于高压流体通入的第三入口,主阀另一侧开设有第二出口。

在实际施工时,如图1所示,首先评估需要合流的两管路内部压力情况,将三通阀体6垂直安放于工艺管路系统中。其中三通阀体6的一面侧向入口法兰连接低压管路出口,另一面侧向入口螺栓连接下阀体17出口,下侧出口法兰连接需要汇合到的管路入口。

下面将对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中,如图7所示,三通主阀主要包括三通阀盖2、三通阀体6、三通阀杆1、主阀芯5、内套筒4和主阀座25。三通阀体6顶部固定有三通阀盖2,底部的第一出口处固定有主阀座25,阀座25和三通阀体6之间可以为嵌入式配合固定。在本实施例中,三通阀体6与三通阀盖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主阀芯5置于主阀座25上,侧壁与三通阀体6内壁密封连接,且主阀芯5可沿三通阀体6内壁环向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主阀芯5与三通阀体6内壁之间的密封性,可以在主阀芯5外壁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用于与三通阀体6内壁实现密封的第一密封圈241和第二密封圈242。主阀芯5顶部键连接有三通阀杆1,也就是说,主阀芯5能随着三通阀杆1周向旋转。在本实施例中,主阀芯5内轴向开设有用于安装内套筒4的第一内腔505,沿第一内腔505顶部外周的主阀芯5上开设有若干楔形的限位槽503,三通阀杆1底部周向设有若干能与限位槽503嵌入式配合的凸起,使三通阀杆1与主阀芯5键连接。三通阀杆1上部贯穿三通阀盖2,两者之间密封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三通阀杆1与三通阀盖2之间的密封性,可以在两者的连接处设有第四密封圈244,三通阀杆1能沿第四密封圈244周向旋转。

本发明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中,如图3所示,主阀芯5外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窗口5021和第二窗口5022,第一窗口5021位于第一入口内侧,第二窗口5022位于第二入口内侧。通过三通阀杆1带动主阀芯5转动,能调节第一窗口5021和第二窗口5022的通流面积,进而改变通过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进入三通主阀内流体的流量配比。在实际应用时,第一窗口5021和第二窗口5022的形状、大小和角度可按照实际流量分配的需要进一步调整设计。主阀芯5后方开设有导流腔,导流腔位于主阀芯5内部。第一窗口5021和第二窗口5022分别通过第二泄压口504与导流腔连通,导流腔顶部通过第一泄压口501与三通阀体6阀腔的上部连通。

本发明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中,主阀芯5内同轴间隔设有内套筒4,内套筒4顶部密封有封堵件3,底部固定于主阀座25上并与三通主阀的第一出口连通,内套筒4不随主阀芯5转动。也就是说,内套筒4置于主阀芯5内部和主阀座25上部,内套筒4和主阀座25为嵌入式配合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封堵件3可以采用六角螺旋塞,内套筒4顶部设有内螺纹403,封堵件3通过内螺纹403与内套筒4螺纹密封连接。内套筒4底部周向开设有多个定位槽402,主阀座25顶部设有多个凸起,凸起能与定位槽402嵌入式配合,使内套筒4与主阀座25之间实现键连接。

本发明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中,如图4所示,内套筒4上部外周轴向设有螺旋导流板401,位于螺旋导流板401处的内套筒4侧壁上开设有多个第三泄压口404。螺旋导流板401能将所在处主阀芯5与内套筒4之间的间隔完全覆盖,使三通阀体6阀腔上部的流体全部经过螺旋导流板401稳流后,再通过第三泄压口404进入内套筒4的中空腔室,并从三通主阀的第一出口流出。

在实际应用时,优选将三通阀杆1、主阀芯5和内套筒4同轴设置。

在实际施工时,如图2和图7所示,主阀座25置于三通阀体6底部,三通阀体6底部定位凸台嵌入于主阀座25定位槽中,防止主阀座25的环向运动。将第一密封圈241、第二密封圈242分别安装于主阀芯5上部和下部,再将主阀芯5置于三通阀体6内部,其中主阀芯5和三通阀体6、主阀座25之间为间隙配合,第一密封圈241、第二密封圈242与三通阀体6和主阀芯5紧密贴合,保证阀门的密封性能。将内套筒4置于主阀芯5内部中央,并安装于主阀座25上,内套筒定位槽402与主阀座25定位凸台对齐并嵌入,防止内套筒4的环向运动,内套筒4和主阀芯5间属于间隙配合,并上润滑减小摩擦。三通阀杆1下端嵌入于主阀芯5凹槽内,能够带动主阀芯5环向运动。盖上三通阀盖2,使用螺钉将三通阀盖2固定于三通阀体6上。

本发明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中,如图8所示,先导式减压阀主要包括减压阀盖8、上阀体13、下阀体17、调节杆7、减压阀杆18、上阀座14、下阀座21和减压阀芯19。减压阀盖8固定于上阀体13顶部,两者连接处夹持固定有上隔离板12。上阀体13的侧壁开设有先导阀入口,底部与下阀体17固定连接,阀腔的下部密封固定有上阀座14。上阀体13与下阀体17的连接处夹持固定有带泄压孔的下隔离板16,下阀体17的阀腔中部设有下阀座21。减压阀盖8内设有能提供竖向弹力的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具有预紧力。第一弹簧10上端通过压紧件9与调节杆7的底部相连,下端通过受力板11与减压阀杆18的顶部相连。调节杆7上部贯穿减压阀盖8并位于先导式减压阀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减压阀盖(8)和上阀体(13)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调节杆7与减压阀盖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调节杆7可通过周向旋转实现上下移动,来调节第一弹簧10的初始弹力。调节杆7底部固定有压紧件9,压紧件9压设于第一弹簧10上端。

本发明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中,减压阀杆18由上至下依次贯穿上隔离板12和下隔离板16,底部设有能通过上下移动控制下阀座21开闭的减压阀芯19。减压阀杆18顶部位于减压阀盖(8)内,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受力板11,受力板(11)和第一弹簧(10)之间压紧设置。下阀体17的一侧开设有用于通入高压流体的第三入口,另一侧开设第二出口并与第二入口连通,通过减压阀芯19能控制第三入口与第二出口之间流道的开闭。

在本实施例中,减压阀芯19顶部与减压阀杆18底部螺纹连接,减压阀芯19底部固定有能提供竖向弹力的第二弹簧20,第二弹簧20具有预紧力。初始状态下,减压阀芯19顶部在第二弹簧20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堵住下阀座出口,断开第二出口与第二入口之间的通路。减压阀芯19底部连同第二弹簧20共同置于下阀座21底部的凹槽中,使减压阀芯19仅能沿轴向上下移动。第二弹簧(20)和减压阀芯(19)通过焊接固定。

本发明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中,位于上阀座14内腔处的减压阀杆18外周固定有平衡板15。平衡板15能将所在处上阀座14和减压阀杆18之间的环形空间完全覆盖,将上阀体13内腔分隔为互不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平衡板15能沿上阀座14内壁上下滑动。具体的,上阀体(13)内平衡板(15)上侧形成低压力室(即上腔室),上阀体(13)内平衡板(15)下侧形成高压力室(即下腔室)。

在本实施例中,上阀座14内壁设有第三密封圈243,平衡板15能沿第三密封圈243竖直上下滑动。上阀座14位于先导阀入口下方阶梯处。平衡板(15)和减压阀杆18通过侧向螺钉固定。

在实际应用时,优选将调节杆7、减压阀盖8、压紧件9、第一弹簧10、受力板11、上隔离板12、减压阀杆18、上阀座14、平衡板15、下隔离板16、减压阀芯19和第二弹簧20同轴设置。

在实际施工时,如图2和图8所示,下阀体17不与三通阀体6连接的一端入口通过法兰连接高压流体出口管路。将第二弹簧20置于先导式减压阀下阀体17底座凹槽内,在第二弹簧20上放置减压阀芯19并抵住第二弹簧20,让第二弹簧20具有一定的压缩程度。将下阀座21放置于下阀体17中央节流区。将减压阀杆18下端螺纹穿过下阀座21,与减压阀芯19内螺纹孔相连接。将下隔离中心孔洞穿过减压阀杆18置于下阀体17上口,将上阀体13通过螺栓与下阀体17连接,并通过螺栓预紧力压紧下隔离板16。将上阀座14置于上阀体13内部,上阀座14内部紧密安装一层第三密封圈243。使用侧向螺钉将平衡板15安装于减压阀杆18中部,平衡板15侧边紧贴上阀座14内密封层,保证平衡板15上下区域相互独立。将上隔离板12穿过减压阀杆18置于上阀体13上口。将受力板11旋于减压阀杆18顶端螺纹并固定,将第一弹簧10放置于受力板11之上,处于受力板11中央。将压紧件9置于第一弹簧10上端,其上端圆环与第一弹簧10同心。使用螺栓将减压阀盖8安装于上阀体13之上。将调节杆7旋于减压阀盖8顶端螺纹孔内,调节杆7下端抵住压紧件9。使用管路连接引压口和上阀体13入口管。在机组开启前,需要注液排除阀内空气,以免气泡影响三通调节阀组性能。拆卸过程与上述组装过程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和6所示,引压口组件23主要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为具有内腔的立方体结构,一侧外壁开设有螺纹孔232,螺纹孔232通过螺纹孔23222固定于三通主阀外部,另一侧外壁开设有与中空内腔连通的第三窗口231,第三窗口231通过管路与第一入口连通。第二壳体为筒状结构,固定于第一壳体顶部,底部通过连通口233与第一壳体内腔连通,顶部引压口通过管路与先导式减压阀上部的先导阀入口连通。连通口233的流通截面积小于第一壳体内腔的流通截面积。

在实际施工时,将引压口组件23固定于阀体侧面的孔洞口,第三窗口231一侧紧贴阀体壁面,引压口组件23和固定件22使用螺钉连接,固定件22和阀体间使用螺钉连接。

基于上述实现高效流量配比调节的三通合流调节阀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流量调节方法,具体如下:

当转动三通阀杆1时,三通阀杆1只带动主阀芯5环向运动,内套筒4和阀座25由于下方定位槽的存在,并不随主阀芯5一同运动。

三通主阀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流体通过第一窗口5021和第二窗口5022进入阀体内部。当转动三通阀杆1时,由于窗口位置发生改变,一侧入口的通流面积减小,流量减小;一侧入口的通流面积增大,流量增大,从而改变两入口的流量配比。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流体从对应的窗口节流后,经第二泄压口504进入主阀芯5后方的导流腔,随后通过第一泄压口501进入三通阀体6阀腔的上部区域并在此处充分混合,随后在重力作用下经过三通阀杆1和主阀芯5之间的空隙进入主阀芯内部,沿着螺旋导流板401向下流动。通过螺旋导流板401能平稳流体运动状态,降低湍流度,并借助离心力将可能存在的杂质甩除。随后流体通过第三泄压口404进入内套筒4的中空内部,一路向下最终从三通主阀的第一出口流出。

由于引压口组件23的一侧开口与第一入口连通,在该过程中,低压流体经引压口组件23从先导阀入口进入先导式减压阀中上阀体13的上腔室。同时,从先导式减压阀第三入口进入的高压口流体,通过下隔离板16的泄压孔进入上阀体13的下腔室。

当通入低压流体的第一入口内部静压力升高时,由于先导式减压阀的上腔室静压力和第一入口内部压力相等,上腔室压力上升。此时平衡板15上表面压力增大,平衡板15带动减压阀杆18向下移动,减压阀杆18带动底部的减压阀芯19下移,使下阀座21开度增大。减压阀芯19和下阀座21之间的通流面积增大,流阻系数减小,先导式减压阀的第三入口与第二出口之间压降减小,使得经第二出口进入三通主阀的高压流体压力也同样增大,三通主阀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压力仍保持一致。

当通入低压流体的第一入口内部静压力降低时,上腔室压力下降,平衡板15上表面压力减小,平衡板15带动减压阀杆18向上移动,减压阀杆18带动底部的减压阀芯19上移,使下阀座21开度减小。减压阀芯19和下阀座21之间的通流面积减小,流阻系数增大,先导式减压阀的第三入口与第二出口之间压降变大,使得经第二出口进入三通主阀的高压流体压力也同样减小,三通主阀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的压力仍保持一致。

当通入高压流体的第三入口内部压力升高时,由于先导式减压阀的下腔室静压力和第三入口内部压力相等,下腔室压力上升。此时平衡板15下表面压力增大,平衡板15带动减压阀杆18向上移动,减压阀杆18带动底部的减压阀芯19上移,使下阀座21开度减小。减压阀芯19和下阀座21之间的通流面积减小,流阻系数增大,先导式减压阀的第三入口与第二出口之间压降增大,使得经第二出口进入三通主阀的高压流体压力不变。

当通入高压流体的第三入口内部压力减小时,下腔室压力下降,平衡板15下表面压力减小,平衡板15带动减压阀杆18向下移动,减压阀杆18带动底部的减压阀芯19下移,使下阀座21开度增大。减压阀芯19和下阀座21之间的通流面积增大,流阻系数减小,先导式减压阀的第三入口与第二出口之间压降减小,使得经第二出口进入三通主阀的高压流体压力不变。

本发明的三通合流调节阀能够通过环向运动均匀调控两路入口流量配比,先导式减压阀上端先导阀入口连接三通主阀侧面引压口,能通过推动阀杆上下移动使三通主阀的两路入口压力保持一致,并具有对入口压力波动的抗性。整个阀组自下而上采用嵌入式及螺纹固定式的装配方法,便于拆卸、检修和清洗。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凡采取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三通分/合流微小流量调节阀
  • 用于气动三通合流调节阀的高温高压测试台及测试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650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