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梯井道提升式三角支架操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电梯井道提升式三角支架操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井道提升式三角支架操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电梯井道,简称“井道”。建筑物中专供电梯上下行驶的垂直通道。横截面成矩形或正方形。一般一个井道供一部电梯使用,特殊情况可将两部或两部以上电梯并列合用一个井道。在每一层楼的楼面开设门洞,可安装井道门。井道内装有电梯轿厢和平衡重块滑行的导轨。井道底坑装有电梯轿厢的缓冲器。电动机和传动机械大多装置在井道顶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高层建筑电梯井道施工中,工人安全操作防护施工,由于电梯井道数量多,结构施工中安全防护难度大、施工风险高。采用在电梯井道内搭设落地式脚手架的方法人工费用高、脚手架租赁时间长、工人操作时安全防护难度大。若采用定型电梯井道型钢操作平台进行安全防护,由于材料重,需要每层由人工进行拆除、倒运、搭设,施工时费力、费时。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在高层建筑电梯井道内施工费时费力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井道提升式三角支架操作平台及其施工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井道提升式三角支架操作平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井道提升式三角支架操作平台,包括支撑顶板以及三角支撑底架,所述三角支撑底架安装在支撑顶板的下方且所述三角支撑底架与电梯井道的内壁相抵紧,所述支撑顶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吊环,所述吊环用于供吊机扣接;所述三角支撑底架远离支撑顶板的一端设置有下加固组件,所述下加固组件用于与电梯门洞外侧的上壁面进行抵接;所述三角支撑底架靠近支撑顶板的一端设置有上加固组件,所述上加固组件用于与电梯门洞外侧的上壁面进行抵接;所述三角支撑底架上还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同时驱动上加固组件以及下加固组件进行抵接和松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通过吊机与吊环进行连接,然后将三角支撑吊至电梯门洞处,接着通过驱动组件让上加固组件与下加固组件穿入电梯门洞内,使得上加固组件抵接在电梯门洞的上端壁、下加固组件抵接在电梯门洞的下端壁,通过上加固组件与下加固组件的抵接后,整个操作平台的位置便会限定在于电梯门洞正对的位置,此时便可以让操作人员在操作平台上进行操作;操作完毕后,将上加固组件和下加固组件松开不再抵接,接续让吊机提升操作平台去往下一个电梯门洞口处;而且支撑顶板下方的三角支撑底架为三角支撑状,整个结构非常稳定,能够提升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处于支撑顶板上的安全性;这样设置后,不再需要费时费力地在电梯井道内搭设落地式脚手架,只需要通过吊装操作平台到对应电梯门洞口即可。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柱、转动杆以及推拉杆;所述驱动柱竖直安装在三角支撑底架上且驱动柱的内部中空设置,所述转动杆转动设置在驱动柱内,所述推拉杆水平滑动插设在驱动柱上,所述推拉杆上沿着推拉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转动杆上同轴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在所述转动杆转动后,所述上加固组件以及下加固组件自动进行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推动推拉杆,让推拉杆上的第一齿条移动从而让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转动后便会驱使上加固组件与下加固组件分别自动对电梯门洞的端壁进行抵接,从而能够达到较为方便的操作效果。

可选的,所述驱动柱上水平设置有滑动轨,所述推拉杆滑动插设在滑动轨上,所述推拉杆的一端设置有推拉把手,所述推拉杆远离推拉把手的一端设置有防脱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拉杆在驱动柱上水平滑动时,设置的滑动轨会让推拉杆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更为稳定;而推拉把手的设置能够方便工人推动推拉杆;而防脱块的设置则能够让推拉杆在推拉的过程中不易从滑动轨上脱落。

可选的,所述上加固组件包括上滑块以及第二齿条,所述上滑块水平滑动插设在驱动柱的上端部分;所述第二齿条沿着上滑块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上滑块上;所述转动杆靠近顶部的位置同轴线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杆转动后,转动杆会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由于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因此第二齿轮的转动会带动第二齿条水平移动,从而使得上滑块在驱动柱上于水平方向上实现移动,从而达到驱动上滑块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较为方便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下加固组件包括下滑块以及第三齿条,所述下滑块水平滑动插设在驱动柱的下端部分;所述第三齿条沿着下滑块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下滑块上;所述转动杆靠近底部的位置同轴线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三齿条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杆转动后,转动杆会带动第三齿轮转动,由于第三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因此第三齿轮的转动会带动第三齿条水平移动,从而使得下滑块在驱动柱上于水平方向上实现移动,从而达到驱动下滑块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较为方便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上滑块与下滑块均位于转动杆的同一侧,所述推拉杆位于转动杆远离上滑块与下滑块的另一侧;且所述上滑块与下滑块之间的距离与电梯门洞的长度方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滑块与下滑块之间的距离与电梯门洞的长度方向相同,则刚好能够将操作平台卡接在电梯门洞处,而上滑块与下滑块的位置则能够实现让推拉杆从外向内推动时,让上滑块与下滑块能从内往外移动,即推拉杆与上滑块和下滑块的移动方向始终在水平方向上处于相反状态,从而能够实现一个驱动协同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驱动柱上还设卡紧组件,所述卡紧组件用于将处于抵接状态的上加固组件和下加固组件保持在当前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紧组件的设置能够让上加固组件与下加固组件实现固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上加固组件与下加固组件在抵紧状态下突然松开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卡紧组件包括驱动盒、上卡紧杆、下卡紧杆、延伸盒、弹簧以及抵接块;所述驱动盒安装在驱动柱上且驱动盒的长度方向与驱动柱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驱动盒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设置;所述上卡紧杆与下卡紧杆均滑动插设在驱动盒内,所述延伸盒连通设置在驱动盒的中部,且所述延伸盒位于上卡紧杆与下卡紧杆之间;所述抵接块滑动插设在延伸盒内,所述弹簧在驱动盒内设置有两个,一个套设在上卡紧杆上、另一个套设在下卡紧杆上,所述抵接块用于将上卡紧杆抵接在上加固组件上、下卡紧杆抵接在下加固组件上;所述弹簧使得上卡紧杆始终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也使得下卡紧杆始终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上加固组件与下加固组件进行加固时,直接将抵接块从延伸盒内往驱动盒内水平移动,此时抵接块会将上卡紧杆竖直向上推动、将下卡紧杆竖直向下推动;而上卡紧杆竖直向上移动后会直接抵接在上滑块的下底壁上、下卡紧杆竖直向下移动后会直接抵接在下滑块的上顶壁上,通过二者的抵接,会让上滑块以及下滑块抵紧在当前位置,从而达到对上滑块以及下滑块抵紧较为方便的效果;而把抵接块从驱动盒内退回到延伸盒内后,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会把上卡紧杆竖直向下拉动、下卡紧杆竖直向上拉动,让上滑块以及下滑块不再被抵紧,进而达到抵紧和松开较为方便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上卡紧杆靠近抵接块的一端以及下卡紧杆靠近抵接块的一端均设有倾斜斜面,所述抵接块的上下两端也分别设有与倾斜斜面滑动贴合的推动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把抵接块从延伸盒内推动到驱动盒内后,抵接块上的推动斜面会抵触到倾斜斜面,随着抵接块继续地水平移动,推动斜面会把位于上下两侧的倾斜斜面都推开,即上卡紧杆会被竖直向上推动、而下卡紧杆则会被竖直向下推动,进而实现同时对上卡紧杆以及下卡紧杆同时推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井道提升式三角支架操作平台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加工步骤:操作平台按照设计尺寸进行加工、下料,平台构件尺寸加工完成后,经质检部门验收合格后,报请监理验收;探伤检测步骤:平台制作完成后进行探伤检测,探伤检测不合格进行返工处理;平台吊装步骤:平台吊装时必须做到四个吊点分别挂绳,同时起吊,严禁使用一根或两根钢丝绳穿过吊环进行吊装;吊装过程中,平台上严禁站人、堆物,工长负责对施工过程进行跟踪管理,专职安全员必须进行旁站监督,吊装就位后必须经过总包单位和监理公司的验收;平台操作步骤:主体施工时,待下部已经施工完成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的75%时,方可将平台用塔吊慢慢吊入电梯井道,使得三角支撑底架对齐电梯井门的一侧,通过上加固组件与下加固组件将三角支撑底架卡接在电梯门洞下边缘,最终使得操作平台依靠在剪力墙上;操作注意步骤:模板吊装与拆除模板时严格控制吊装速度,避免与平台发生强烈撞击;专职安全员必须每日对平台进行检查,发现三角支撑滑脱或有开焊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彻底消除。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先通过吊机与吊环进行连接,然后将三角支撑吊至电梯门洞处,接着通过驱动组件让上加固组件与下加固组件穿入电梯门洞内,使得上加固组件抵接在电梯门洞的上端壁、下加固组件抵接在电梯门洞的下端壁,通过上加固组件与下加固组件的抵接后,整个操作平台的位置便会限定在于电梯门洞正对的位置,此时便可以让操作人员在操作平台上进行操作;操作完毕后,将上加固组件和下加固组件松开不再抵接,接续让吊机提升操作平台去往下一个电梯门洞口处;而且支撑顶板下方的三角支撑底架为三角支撑状,整个结构非常稳定,能够提升操作人员在操作时处于支撑顶板上的安全性;这样设置后,不再需要费时费力地在电梯井道内搭设落地式脚手架,只需要通过吊装操作平台到对应电梯门洞口即可;

2.上滑块与下滑块之间的距离与电梯门洞的长度方向相同,则刚好能够将操作平台卡接在电梯门洞处,而上滑块与下滑块的位置则能够实现让推拉杆从外向内推动时,让上滑块与下滑块能从内往外移动,即推拉杆与上滑块和下滑块的移动方向始终在水平方向上处于相反状态,从而能够实现一个驱动协同的效果;

3.需要对上加固组件与下加固组件进行加固时,直接将抵接块从延伸盒内往驱动盒内水平移动,此时抵接块会将上卡紧杆竖直向上推动、将下卡紧杆竖直向下推动;而上卡紧杆竖直向上移动后会直接抵接在上滑块的下底壁上、下卡紧杆竖直向下移动后会直接抵接在下滑块的上顶壁上,通过二者的抵接,会让上滑块以及下滑块抵紧在当前位置,从而达到对上滑块以及下滑块抵紧较为方便的效果;而把抵接块从驱动盒内退回到延伸盒内后,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会把上卡紧杆竖直向下拉动、下卡紧杆竖直向上拉动,让上滑块以及下滑块不再被抵紧,进而达到抵紧和松开较为方便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驱动柱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的C部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卡紧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图6中的D部放大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展示操作平台在电梯门洞处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顶板;2、三角支撑底架;21、吊环;3、下加固组件;31、下滑块;32、第三齿条;4、上加固组件;41、上滑块;42、第二齿条;5、驱动组件;51、驱动柱;52、转动杆;521、第一齿轮;522、第二齿轮;523、第三齿轮;53、推拉杆;531、第一齿条;532、推拉把手;533、防脱块;6、滑动轨;7、卡紧组件;71、驱动盒;72、上卡紧杆;73、下卡紧杆;74、延伸盒;75、弹簧;76、抵接块;8、倾斜斜面;9、推动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梯井道提升式三角支架操作平台。参照图1、2,电梯井道提升式三角支架操作平台包括支撑顶板1以及三角支撑底架2,支撑顶板1的板面形状为长方形,三角支撑底架2由两个三角形的架体焊接而成,两个三角形的架体平行设置,三角支撑底架2的一侧与电梯井道的内壁相抵紧;在支撑顶板1的上板面阵列设置有四个吊环21,吊环21均用于供吊机起吊时进行扣接;在三角支撑底架2远离支撑顶板1的一端设置有下加固组件3,而三角支撑底架2靠近支撑顶板1的一端设置有上加固组件4;在三角支撑底架2位于上加固组件4与下加固组件3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5,驱动组件5用于同时驱动上加固组件4以及下加固组件3对电梯门洞的上下壁面进行抵接和松开。

值得注意的是,上加固组件4与下加固组件3之间的距离是与电梯门洞的高度距离相适配,即通过驱动组件5让上加固组件4与下加固组件3同时移动,则上加固组件4与下加固组件3会同时抵在电梯门洞的上下两个壁面上,但用吊机吊起操作平台移动时要注意让操作平台对准电梯门洞,这样能够让上加固组件4与下加固组件3正常从电梯井道内水平移入电梯门洞内实现抵紧与卡接;这样设置后,不再需需要费时费力地在电梯井道内搭设落地式脚手架,只需要通过吊装操作平台到对应电梯门洞口即可。

如图1、2所示,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柱51、转动杆52以及推拉杆53;驱动柱51竖直安装在三角支撑底架2上且驱动柱51的内部中空设置,转动杆52转动设置在驱动柱51内,推拉杆53水平滑动插设在驱动柱51上,推拉杆53上沿着推拉杆53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齿条531,转动杆52上同轴设置有第一齿轮521,第一齿条531与第一齿轮521相啮合;在转动杆52转动后,上加固组件4以及下加固组件3自动进行抵接。

具体地,如图2、3所示,驱动柱51上水平设置有滑动轨6,推拉杆53滑动插设在滑动轨6上,推拉杆53的一端设置有推拉把手532,推拉杆53远离推拉把手532的一端设置有防脱块533;滑动轨6为内部中空、两端且一侧均开口,滑动轨6的上下两个内壁上沿着滑动轨6的长度方向均设置有导向条,而在推拉杆53的上下两个杆壁上且沿着推拉杆53的长度方向则开设有与导向条滑动配合的导向条槽。

当推拉杆53在驱动柱51上水平滑动时,设置的滑动轨6会让推拉杆53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更为稳定;而推拉把手532的设置能够方便工人推动推拉杆53;而防脱块533的设置则能够让推拉杆53在推拉的过程中不易从滑动轨6上脱落。

结合图4、5,上加固组件4包括上滑块41以及第二齿条42,上滑块41水平滑动插设在驱动柱51的上端部分;第二齿条42沿着上滑块4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上滑块41上;转动杆52靠近顶部的位置同轴线设置有第二齿轮522,第二齿轮522与第二齿条42相啮合。同样地,下加固组件3包括下滑块31以及第三齿条32,下滑块31水平滑动插设在驱动柱51的下端部分;第三齿条32沿着下滑块31的长度方向设置在下滑块31上;转动杆52靠近底部的位置同轴线设置有第三齿轮523,第三齿轮523与第三齿条32相啮合。

当转动杆52转动后,转动杆52会带动第二齿轮522转动,由于第二齿轮522与第二齿条42啮合,因此第二齿轮522的转动会带动第二齿条42水平移动,从而使得上滑块41在驱动柱51上于水平方向上实现移动,从而达到驱动上滑块4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较为方便的效果;同理,当转动杆52转动后,转动杆52会带动第三齿轮523转动,由于第三齿轮523与第二齿条42啮合,因此第三齿轮523的转动会带动第三齿条32水平移动,从而使得下滑块31在驱动柱51上于水平方向上实现移动,从而达到驱动下滑块31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较为方便的效果。

结合图2、3,上滑块41与下滑块31均位于转动杆52的同一侧,推拉杆53位于转动杆52远离上滑块41与下滑块31的另一侧;且上滑块41与下滑块31之间的距离与电梯门洞的长度方向相同。上滑块41与下滑块31之间的距离与电梯门洞的长度方向相同,则刚好能够将操作平台卡接在电梯门洞处,而上滑块41与下滑块31的位置则能够实现让推拉杆53从外向内推动时,让上滑块41与下滑块31能从内往外移动,即推拉杆53与上滑块41和下滑块31的移动方向始终在水平方向上处于相反状态,从而能够实现一个驱动协同的效果。

如图6、7所示,驱动柱51上还设卡紧组件7,卡紧组件7用于将处于抵接状态的上加固组件4和下加固组件3保持在当前位置。卡紧组件7包括驱动盒71、上卡紧杆72、下卡紧杆73、延伸盒74、弹簧75以及抵接块76;驱动盒71安装在驱动柱51上且驱动盒71的长度方向与驱动柱51的长度方向一致,驱动盒71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设置;上卡紧杆72与下卡紧杆73均滑动插设在驱动盒71内,延伸盒74连通设置在驱动盒71的中部,且延伸盒74位于上卡紧杆72与下卡紧杆73之间;抵接块76滑动插设在延伸盒74内,弹簧75在驱动盒71内设置有两个,一个套设在上卡紧杆72上、另一个套设在下卡紧杆73上,抵接块76用于将上卡紧杆72抵接在上加固组件4上、下卡紧杆73抵接在下加固组件3上;弹簧75使得上卡紧杆72始终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也使得下卡紧杆73始终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即弹簧75套设在上卡紧杆72与下卡紧杆73上,弹簧75的一端与驱动盒71的内壁连接、另一端与上卡紧杆72或者下卡紧杆73的杆壁相连接。并且,在上卡紧杆72的上端设置有橡胶块、下卡紧杆73的下端也设置有橡胶块,从而避免直接接触而抵坏;而在抵接块76位于延伸盒74外的一端设置有推拉环,方便对抵接块76进行推动。

需要对上加固组件4与下加固组件3进行加固时,直接将抵接块76从延伸盒74内往驱动盒71内水平移动,此时抵接块76会将上卡紧杆72竖直向上推动、将下卡紧杆73竖直向下推动;而上卡紧杆72竖直向上移动后会直接抵接在上滑块41的下底壁上、下卡紧杆73竖直向下移动后会直接抵接在下滑块31的上顶壁上,通过二者的抵接,会让上滑块41以及下滑块31抵紧在当前位置,从而达到对上滑块41以及下滑块31抵紧较为方便的效果;而把抵接块76从驱动盒71内退回到延伸盒74内后,在弹簧75的弹力作用下,会把上卡紧杆72竖直向下拉动、下卡紧杆73竖直向上拉动,让上滑块41以及下滑块31不再被抵紧,进而达到抵紧和松开较为方便的效果。

如图7所示,上卡紧杆72靠近抵接块76的一端以及下卡紧杆73靠近抵接块76的一端均设有倾斜斜面8,抵接块76的上下两端也分别设有与倾斜斜面8滑动贴合的推动斜面9;当把抵接块76从延伸盒74内推动到驱动盒71内后,抵接块76上的推动斜面9会抵触到倾斜斜面8,随着抵接块76继续地水平移动,推动斜面9会把位于上下两侧的倾斜斜面8都推开,即上卡紧杆72会被竖直向上推动、而下卡紧杆73则会被竖直向下推动,进而实现同时对上卡紧杆72以及下卡紧杆73同时推动。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电梯井道提升式三角支架操作平台的施工方法,结合图8,包括以下步骤:

加工步骤:操作平台按照设计尺寸进行加工、下料,平台构件尺寸加工完成后,经质检部门验收合格后,报请监理验收;

探伤检测步骤:平台制作完成后进行探伤检测,探伤检测不合格进行返工处理;

平台吊装步骤:平台吊装时必须做到四个吊点分别挂绳,同时起吊,严禁使用一根或两根钢丝绳穿过吊环21进行吊装;吊装过程中,平台上严禁站人、堆物,工长负责对施工过程进行跟踪管理,专职安全员必须进行旁站监督,吊装就位后必须经过总包单位和监理公司的验收;

平台操作步骤:主体施工时,待下部已经施工完成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混凝土强度的75%时,方可将平台用塔吊慢慢吊入电梯井道,使得三角支撑底架2对齐电梯井门的一侧,通过上加固组件4与下加固组件3将三角支撑底架2卡接在电梯门洞下边缘,最终使得操作平台依靠在剪力墙上;

操作注意步骤:模板吊装与拆除模板时严格控制吊装速度,避免与平台发生强烈撞击;专职安全员必须每日对平台进行检查,发现三角支撑滑脱或有开焊等异常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彻底消除。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抗弯型宽翼工字钢截面FDY生产方法
  • 带长内筋的多边型复材筒体抗弯扭复合成型方法及生产线
技术分类

0612011654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