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盖帽分离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0:43


盖帽分离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21年4月28日、申请号为CN202110470385.8、发明名称为袋式容器的去帽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盖帽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医疗方法,通过该医疗方法能够将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输注到患者体内,以帮助患者康复。当患者需要接受输液等时,经常需要根据病情对多种不同的输液药物进行混合,以调配出具有更好疗效的治疗药液。在临床中,医护人员等可以通过将不同容器例如安瓿瓶或西林瓶中的药物转移至输液袋中进行混合,以得到患者所需的治疗药液。

目前,医护人员等通常使用人工操作的方式来调配对患者实施输液所需的治疗药液。例如,在向输液袋中转移药物时,使用人工操作的方式去除输液袋的袋帽以将药物转移到输液袋。

然而,由于目前而言医疗机构中的医护人员仍显匮乏,当面对较大量的输液需求时,人工操作的方式难以高效率地进行药液调配。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辅助医护人员进行配液的装置,特别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化去除输液袋帽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状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化去除袋式容器盖帽的去帽装置。

为此,本公开提供一种袋式容器的去帽装置,所述袋式容器包括用于容纳物料的主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盖帽,所述去帽装置包括承载机构、分离机构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分离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承载机构配置为以露出所述盖帽的方式固定所述主体部,所述分离机构配置为用于使所述袋式容器的盖帽与所述主体部分离,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当对所述袋式容器进行去帽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分离机构,以使所述分离机构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抵接于所述盖帽,并且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分离机构,以使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沿着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进行移动而将所述盖帽从所述主体部分离。

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去帽装置中,通过承载机构对待去帽的袋式容器进行固定,通过驱动机构将分离机构的第一臂和第二臂抵接于袋式容器的盖帽,并且驱动分离机构的第一臂和第二臂以远离袋式容器的主体部的方式进行移动,从而将袋式容器的盖帽从主体部分离。由此,能够自动化去除袋式容器的盖帽。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去帽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的间距小于所述盖帽的最大宽度,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从所述盖帽的下方抵接于所述盖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从盖帽的下方抵接于盖帽,由此能够便于对盖帽施加远离主体部的作用力。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去帽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承载机构配置为将所述袋式容器沿着左右方向推送至所述分离机构的前方,所述驱动机构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沿着前后方向移动至所述盖帽的下方,并且所述驱动机构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绕着沿左右方向的轴进行转动以将所述盖帽从所述主体部分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驱动第一臂和第二臂绕着沿左右方向的轴进行转动,能够为第一臂和第二臂提供朝向上方的力从而将盖帽从主体部分离。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去帽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呈长条状的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具有与所述分离机构连接的第一端部以及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承载机构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袋式容器的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并且所述承载机构配置为可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支承部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前方、使所述第二支承部位于所述第二端部的前方,所述传动轴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端部驱动所述分离机构对承载于所述第一支承部的袋式容器进行去帽、并且使所述第二端部将承载于所述第二支承部的袋式容器从所述第二支承部移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传动轴沿着前后方向进行移动即可同时对承载于第一支承部的袋式容器进行去帽并且将承载于第二支承部的袋式容器移开,由此能够简化结构设计。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去帽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臂包括第一轴、以及可绕着所述第一轴进行转动且彼此联动的第一阻力臂和第一动力臂,所述第二臂包括第二轴、以及可绕着所述第二轴进行转动且彼此联动的第二阻力臂和第二动力臂,所述第一臂通过所述第一轴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第二臂通过所述第二轴而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二轴以使所述第一阻力臂和所述第二阻力臂移动至所述盖帽的下方,并且通过驱动所述第一动力臂和所述第二动力臂以使所述第一阻力臂绕着所述第一轴、使所述第二阻力臂绕着所述第二轴以沿着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进行转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彼此联动的第一阻力臂和第一动力臂以及彼此联动的第二阻力臂和第二动力臂,能够便于形成杠杆结构以对袋式容器进行去帽。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去帽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动力臂和所述第二动力臂的行进路径上的导引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阻力臂和所述第二阻力臂沿着前后方向移动至所述盖帽的下方,当所述第一动力臂和所述第二动力臂抵达所述导引部并且所述第一阻力臂和所述第二阻力臂继续朝向前方行进时,所述导引部对所述第一动力臂和所述第二动力臂进行导引以使所述第一动力臂和所述第二动力臂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行进分量,从而使所述第一阻力臂和所述第二阻力臂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行进分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行进路径上设置能够对第一动力臂和第二动力臂进行导引的导引部,由此能够使得一个驱动机构产生两个维度的作用力。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去帽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臂的第一阻力臂、第一轴以及第一动力臂形成为L字状结构,所述第二臂的第二阻力臂、第二轴以及第二动力臂形成为L字状结构,当处于初始姿态时,所述第一阻力臂和所述第二阻力臂大致沿着前后方向,所述第一动力臂和所述第二动力臂大致沿着上下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形成为L字状结构的第一臂和第二臂,当第一阻力臂和第二阻力臂朝向前方行进时,能够便于对第一动力臂和第二动力臂进行导引。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去帽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分离机构还包括使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回复至所述初始姿态的保持构件,所述保持构件配置为提供朝向所述第一阻力臂和所述第二阻力臂的下方或朝向所述第一动力臂和所述第二动力臂的前方的回复力。在这种情况下,当完成去帽后第一臂和第二臂能够自动回复至初始状态,以便于进行下一次去帽操作。

另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去帽装置中,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下方的回收机构,被去除的盖帽经由沿着斜向的上下方向倾斜的第一臂和第二臂而滑落至所述回收机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沿着斜向的上下方向倾斜的第一臂和第二臂以及设置在第一臂和第二臂下方的回收机构,能够便于对被去除的盖帽进行回收。

此外,在本公开所涉及的去帽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袋式容器的主体部包括具有容纳腔室的容纳部以及具有中空通道且与所述容纳腔室连通以用于物料流通的颈部,所述盖帽设置于所述颈部的开口处,所述承载机构通过沿着上下方向夹持所述颈部以固定所述主体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沿着上下方向夹持颈部,能够便于利用主体部自身的重力以更稳定地对其进行固定。

根据本公开的去帽装置,能够自动化去除袋式容器的盖帽。

附图说明

现在将仅通过参考附图的例子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公开,其中:

图1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去帽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承载机构的支承部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承载机构与分离机构和输送装置配合的示意图。

图4A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袋式容器位于分离机构前方的示意图;图4B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分离机构抵接于袋式容器的盖帽的示意图;图4C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分离机构将袋式容器的盖帽从主体部分离的示意图。

图5A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袋式容器位于分离机构前方的示意图;图5B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驱动机构驱动分离机构以抵接于袋式容器的盖帽的示意图;图5C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驱动机构驱动分离机构将袋式容器的盖帽从主体部分离的示意图。

图6A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袋式容器位于分离机构前方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6B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驱动机构驱动分离机构以抵接于袋式容器的盖帽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6C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驱动机构驱动分离机构将袋式容器的盖帽从主体部分离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驱动机构与承载机构配合的示意图,其中图7A示出了驱动机构朝向前方移动前的示意图,图7B示出了驱动机构朝向前方移动后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去帽装置对袋式容器进行去帽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例如所包括或所具有的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包括或具有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另外,在本公开的下面描述中涉及的小标题等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内容或范围,其仅仅是作为阅读的提示作用。这样的小标题既不能理解为用于分割文章的内容,也不应将小标题下的内容仅仅限制在小标题的范围内。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袋式容器的去帽装置,是可以用于在处理袋式容器或调配药液过程中自动去除袋式容器盖帽的装置。袋式容器的去帽装置可以简称为去帽装置,也可以简称为拔帽装置、除帽装置、脱帽装置、袋式容器盖帽的自动分离装置或盖帽分离装置等。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去帽装置也可以用于袋式容器处理系统或自动配液系统中,以便于自动化处理袋式容器或自动化调配药液。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去帽装置,能够自动化去除袋式容器的盖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袋式容器的去帽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示例所涉及的去帽装置1和袋式容器100的整体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上方”、“朝向上方”、“下方”、“朝向下方”、“上下方向”、“左侧”、“朝向左侧”、“左方”、“朝向左方”、“右侧”、“朝向右侧”、“右方”、“朝向右方”、“左右方向”、“前方”、“朝向前方”、“后方”、“朝向后方”、“前后方向”等相对位置和相对方向术语,是参照通常操作姿态,并且不应当认为是限制性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袋式容器100可以包括用于容纳物料的主体部101以及设置在主体部101的盖帽102(参见图1)。在一些示例中,主体部101中容纳的物料可以为液体物料,例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药液、血液等。在另一些示例中,主体部101中容纳的物料也可以为粉剂物料。

在一些示例中,袋式容器100的主体部101可以包括具有容纳腔室(未图示)的容纳部103以及具有中空通道(未图示)且与容纳腔室连通以用于物料流通的颈部104(参见图1)。在一些示例中,盖帽102可以设置于颈部104的开口处(参见图1)。

在本实施方式中,颈部104的中空通道可以填充有软质、可刺穿或易刺穿的物件例如胶塞,并且盖帽102可以为硬质、不易刺穿的物件例如硬质塑料盖板。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去帽装置1将盖帽102从颈部104分离,能够便于医护人员等进行后续的操作,例如使用针管刺穿中空通道中的胶塞,以取用容纳在容纳腔室中的药液。

在一些示例中,颈部104可以呈圆柱状。在一些示例中,颈部104可以包括直径不同的两个或多个圆柱状节段。也就是说,在一些示例中,颈部104可以由直径不同的两个或多个圆柱状节段层叠而形成。在一些示例中,盖帽102可以呈圆饼状。在一些示例中,颈部104与盖帽102之间的连接处的直径可以小于盖帽102的直径。在一些示例中,颈部104与盖帽102之间的连接处的最小宽度可以小于盖帽102的最大宽度。

在一些示例中,袋式容器100可以为输液袋。

在本实施方式中,去帽装置1可以包括承载机构10、分离机构20以及用于驱动分离机构20的驱动机构30(参见图1)。其中,承载机构10可以配置为以露出盖帽102的方式固定主体部101,分离机构20可以配置为用于使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与主体部101分离。当对袋式容器100进行去帽时,驱动机构30可以驱动分离机构20,以使分离机构20抵接于盖帽102,并且驱动机构30可以驱动分离机构20沿着远离主体部101的方向进行移动而将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去帽装置1中,通过承载机构10对待去帽的袋式容器100进行固定,通过驱动机构30将分离机构20抵接于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并且驱动分离机构20以远离袋式容器100的主体部101的方式进行移动,从而将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由此,能够自动化去除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

图2是示出了承载机构10的支承部11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承载机构10可以包括呈U字状的支承部11(参见图2)。在一些示例中,袋式容器100的颈部104可以卡持在呈U字状的支承部11中。在一些示例中,承载机构10可以通过卡持袋式容器100的颈部104以固定主体部101。在一些示例中,承载机构10可以沿着上下方向卡持颈部104以固定主体部101。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盖帽102相对于主体部101而朝向上方D1,主体部101相对于盖帽102而朝向下方D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沿着上下方向夹持颈部104,能够便于利用主体部101自身的重力以更稳定地对其进行固定。

在各种实施例中,“上下方向”可以理解为由袋式容器100的主体部101指向盖帽102的方向或由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指向主体部101的方向,“朝向上方”可以理解为由主体部101指向盖帽102的方向,“朝向下方”可以理解为由盖帽102指向主体部101的方向。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朝向上方”可以理解为D1所指示的方向;“朝向下方”可以理解为D2所指示的方向。

在各种实施例中,“前后方向”可以理解为由分离机构20指向承载机构10或由承载机构10指向分离机构20的方向,“朝向前方”可以理解为由分离机构20指向承载机构10的方向,“朝向后方”可以理解为由承载机构10指向分离机构20的方向。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朝向前方”可以理解为D3所指示的方向,“朝向后方”可以理解为D4所指示的方向。

在一些示例中,支承部1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12(参见图2)。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一支承板111的内侧可以设有第一弹性部113,在第二支承板112的内侧可以设有第二弹性部114(参见图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弹性部113与第二弹性部114可以沿着横穿U字结构的方向而相对设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弹性部113和第二弹性部114朝向内侧产生弹力,由此能够更稳定地卡持袋式容器100的颈部104。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12可以为弹性板。在这种情况下,当颈部104卡持在第一支承板111与第二支承板112之间时,通过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12的弹性,能够更稳定地对颈部104进行卡持。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12可以为柔性板。由此,能够减小对颈部104的损伤。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12可以呈板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12可以呈扁平的薄片状。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11与第二支承板112可以并排布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11与第二支承板112可以平行设置。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11与第二支承板112的间距可以由内向外渐缩。也就是说,第一支承板111与第二支承板112所形成的U字结构可以趋于闭合,第一支承板111与第二支承板112在U字结构的开口处彼此靠近。由此,能够有助于稳定地将袋式容器100的颈部104卡持在第一支承板111与第二支承板112所形成的U字结构中。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12在U字结构的开口处可以具有倒角例如倒圆角设计。由此,能够便于由外向内将袋式容器100的颈部104推入第一支承板111与第二支承板112之间并卡持在其中。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11与第二支承板112的间距,从U字结构的闭合处到第一弹性部113和第二弹性部114处可以逐渐缩小,并且从第一弹性部113和第二弹性部114处到U字结构的开口处可以逐渐增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弹性部113和第二弹性部114至U字状结构的开口处的部分能够有利于将颈部104推入第一支承板111与第二支承板112之间,并且通过第一弹性部113和第二弹性部114至U字状结构的闭合处的部分能够有利于对颈部104进行卡持。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12可以配置为可相向移动。例如,第一支承板111和第二支承板112可以配置为被相向驱动。由此,能够通过夹紧颈部104来固定主体部101。

图3示出了承载机构10与分离机构20和输送装置800配合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承载机构10可以包括多个支承部11(参见图3)。在一些示例中,承载机构10的支承部11的数量可以为2、4或8。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承部11可以为第一支承部11a、第二支承部11b、第三支承部11c和第四支承部11d。

在一些示例中,承载机构10可以包括用于安装第一支承部11a、第二支承部11b、第三支承部11c和第四支承部11d的安装台1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支承部11a、第二支承部11b、第三支承部11c和第四支承部11d可以均匀布置在安装台12(参见图3)。

在一些示例中,承载机构10的多个支承部11可以位于同一圆周上。例如,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承部11a、第二支承部11b、第三支承部11c和第四支承部11d可以位于同一圆周上。在一些示例中,安装台12可以为圆形平台。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承部11a、第二支承部11b、第三支承部11c和第四支承部11d可以均匀地布置在安装台12的外周上。

在一些示例中,承载机构10可以沿着左右方向将待去帽的袋式容器100推送至分离机构20的前方。在各种实施例中,“左右方向”可以理解为与“上下方向”大致正交、并且与“前后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朝向左方”或“朝向左侧”可以理解为D5所指示的方向,“朝向右方”或“朝向右侧”可以理解为D6所指示的方向。

在一些示例中,安装台12配置为可绕着沿上下方向的轴心旋转,例如可以沿着图3所示的D5或D6方向进行旋转,以使支承部11a、支承部11b、支承部11c和支承部11d的安装台12绕着圆周转动,从而从左侧或右侧将待去帽的袋式容器100推送至分离机构20的前方(参见图3)。在一些示例中,承载机构10还可以包括旋转电机(未图示),旋转电机可以用于驱动安装台12绕着沿上下方向的轴心进行旋转,例如沿着图3所示的D5或D6方向进行旋转。

在一些示例中,承载机构10可以与输送装置800进行配合,以从输送装置800接收袋式容器100。输送装置800可以为一种用于对袋式容器100进行输送的装置,例如将袋式容器100从储存柜(未图示)输送至承载机构10。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输送装置800可以沿着D7方向将袋式容器100逐个输送至承载机构10。例如,输送装置800可以与承载机构10的支承部11对接,即输送装置800的输出口(未图示)与支承部11相对布置并且接合,从而将袋式容器100输送至承载机构10的支承部11,并卡持在支承部11的U字结构中。

另外,承载机构10可以通过转动而将接收自输送装置800的袋式容器100推送至分离机构20以进行去帽,例如承载机构可以沿着D5方向进行转动而将接收自输送装置800的袋式容器100推送至分离机构20(参见图3)。在这种情况下,去帽装置1与输送装置800进行配合可以构成一种袋式容器100的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可以用于对袋式容器100进行输送并且可以用于对袋式容器100进行去帽。

图4A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分离机构20抵接于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的示意图;图4B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分离机构20将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的示意图;图4C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分离机构20将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分离机构20可以包括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与第二臂22可以相对设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与第二臂22可以并排设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与第二臂22可以平行设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可以呈薄板状(参见图4A、图4B和图4C)。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与第二臂22之间可以具有预定间距。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与第二臂22的之间的预定间距可以小于盖帽102的最大宽度且可以大于颈部104与盖帽102连接处的最小宽度,并且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可以从盖帽102的下方抵接于盖帽102可以配置为从颈部104与盖帽102连接处而抵接于盖帽10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可以从盖帽102的下方抵接于盖帽10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从盖帽102的下方抵接于盖帽102,由此能够便于对盖帽102施加远离主体部101的作用力。

在一些示例中,当对袋式容器100进行去帽时,分离机构20的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可以抵接于盖帽102(参见图4B),并且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可以沿着远离主体部101的方向进行移动而将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参见图4C)。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可以从下方抵接于盖帽102。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可以沿着前后方向移动至盖帽102的下方(参见图4A和图4B)。在图4A和图4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可以沿着D3方向由远及近靠近盖帽102,并移动至盖帽102的下方。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可以绕着沿左右方向的轴心进行转动以将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参见图4C)。在图4C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可以沿着D8方向进行转动,从而将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可以包括第一轴210、以及可绕着第一轴210进行转动且彼此联动的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一动力臂212,第二臂22可以包括第二轴220、以及可绕着第二轴220进行转动且彼此联动的第二阻力臂221和第二动力臂222(参见图4A、图4B和图4C)。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彼此联动的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一动力臂212以及彼此联动的第二阻力臂221和第二动力臂222,能够便于形成杠杆结构以对袋式容器100进行去帽。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的第一阻力臂211、第一轴210以及第一动力臂212可以形成为L字状结构,第二臂22的第二阻力臂221、第二轴220以及第二动力臂222可以形成为L字状结构(参见图4A、图4B和图4C)。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形成为L字状结构的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当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沿着前后方向移动时,能够便于对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进行驱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阻力臂211与第二阻力臂212可以大致平行设置。也就是说,第一阻力臂211与第二阻力臂212在各个位置的间距可以大致保持相等。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动力臂212与第二动力臂222可以大致平行。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的结构与第二臂22的结构可以相同。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轴210与第二轴220可以位于同一直线上。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与第二臂22可以呈镜面对称。

在图4A、图4B和图4C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朝向前方驱动第一轴210和第二轴220,能够沿着D3方向将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驱动至盖帽102的下方(参见图4A和图4B);并且通过朝向后方驱动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能够驱动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绕着第一轴210和第二轴220沿着D8方向进行转动,以使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12朝向远离主体部101的方向进行移动,从而将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参见图4C)。

在一些示例中,当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处于初始姿态时,例如图4A所示的姿态,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可以大致沿着前后方向,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可以大致沿着上下方向(参见图4A)。由此,能够便于沿着前后方向将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驱动至盖帽102的下方。

在一些示例中,分离机构20可以包括使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回复至初始姿态的保持构件(未图示)。保持构件可以配置为为第一臂和第二臂提供回复至初始姿态的回复力。例如,保持构件可以配置为朝向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的下方或朝向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的前方提供牵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当完成去帽后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能够自动回复至初始姿态,以便于进行下一次去帽操作。在一些示例中,保持构件可以为弹性拉持构件,例如拉簧。

在另一些示例中,重力对第一阻力臂211的力矩可以大于重力对第一动力臂212的力矩,并且重力对第二阻力臂221的力矩可以大于重力对第二动力臂222的力矩。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重力作用能够使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回复至初始姿态。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阻力臂211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一动力臂212的长度。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阻力臂211的密度可以大于第一动力臂212的密度。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阻力臂221的长度可以大于第二动力臂222的长度。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阻力臂221的密度可以大于第二动力臂222的密度。

图5A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袋式容器100位于分离机构20前方的示意图;图5B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驱动机构30驱动分离机构20以抵接于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的示意图;图5C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驱动机构30驱动分离机构20将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30可以包括受驱动电机(未图示)而驱动的传动轴31(参见图1)。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30可以驱动分离机构20,以使分离机构20的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抵接于盖帽102(参见图5A和图5B),并且驱动机构30可以驱动分离机构20,以使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沿着远离主体部101的方向进行移动而将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参见图5C)。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30可以配置为驱动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沿着D3方向移动至盖帽102的下方(参见图5A和图5B),并且驱动机构30可以配置为驱动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沿着D8方向进行转动以将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参见图5C)。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臂21可以通过第一轴210而连接于驱动机构30的传动轴31,第二臂22可以通过第二轴220而连接于驱动机构30的传动轴31。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30可以通过驱动第一轴210和第二轴220以使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移动至盖帽102的下方(参见图5A和图5B),并且通过驱动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以使第一阻力臂211绕着第一轴210、使第二阻力臂221绕着第二轴220以沿着远离主体部101的方向进行转动(参见图5C)。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30还可以包括导引部32(参见图1)。在一些示例中,导引部32可以设置于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的行进路径上(参见图5A、图5B和图5C)。在图5A、图5B和图5C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引部32可以设置于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沿着D3方向移动的行进路径上。

驱动机构30配置为可以驱动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12沿着D3方向移动至盖帽102的下方(参见图5A和图5B),当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抵达导引部32并且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继续朝向前方(即,图5A和图5B中D3所指示的方向)行进时,导引部32可以对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进行导引以使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行进分量,从而使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行进分量(参见图5C)。在图5C所示的实施例中,经导引部32导引,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可以分别绕着第一轴210和第二轴220而沿着D8方向进行转动,以使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朝向上方进行移动以远离主体部101,从而将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行进路径上设置能够对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进行导引的导引部32,由此能够使得一个驱动机构30产生两个维度的作用力。

在一些示例中,导引部32可以具有与前后方向相交的导引方向(参见图5A、图5B和图5C)。在一些示例中,导引部32的导引方向可以朝向前方而斜向下方(参见图5A、图5B和图5C)。在另一些示例中,导引部32的导引方向可以沿着上下方向。在另一些示例中,导引部32的导引方向可以朝向前方而斜向上方。

在一些示例中,导引部32的导引方向可以沿着斜向的上下方向。例如在图5A、图5B和图5C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引部32的导引方向可以沿着D3方向而斜向下方。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导引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沿着与前后方向相交的导引方向进行移动,从而使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具有沿着上下方向的行进分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引部32的导引方向可以是指导引部32的导引面的延伸方向。导引部32的导引面可以沿着上下方向、或沿着斜向的上下方向延伸。例如在图5A、图5B和图5C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引部32的导引面可以沿着D3方向而斜向下方延伸。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动力臂221和第二动力臂222可以沿着导引部32的导引面进行移动,从而被导引。

在一些示例中,导引部32的导引面可以为平滑的平面。在另一些示例中,导引部32的导引面也可以为平滑的曲面。

在一些示例中,导引部32可以设置在传动轴31的左侧和/或右侧。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动力臂212远离第一阻力臂211的端部可以朝向远离第二动力臂222的一侧突起而形成耳状部(未图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朝向侧方的耳状部,能够便于位于传动轴31侧方的导引部32对第一动力臂212进行导引。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动力臂212的耳状部可以呈圆柱状。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动力臂222远离第二阻力臂221的端部可以朝向远离第一动力臂212的一侧突起而形成耳状部(未图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朝向侧方的耳状部,能够便于位于传动轴31侧方的导引部32对第二动力臂222进行导引。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动力臂222的耳状部可以呈圆柱状。

在图5A、图5B和图5C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引部32可以对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进行导引以使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具有朝向下方的行进分量,以使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分别绕着第一轴210和第二轴220沿着D8方向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具有朝向上方的行进分量。

在一些示例中,在沿着朝向后方并且朝向下方的方向,在传动轴31上设置有避让空间,当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被导引部32导引而相对于第一轴210和第二轴220朝向后方并且朝向下方进行移动时(参见图5A、图5B和图5C),通过在传动轴31上设置避让空间,能够便于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被导引部32导引。

图6A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袋式容器100位于分离机构20前方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6B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驱动机构30驱动分离机构20以抵接于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图6C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驱动机构30驱动分离机构20将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导引部32的导引方向可以朝向前方(即,图6A和图6B中D3所指示的方向)而斜向上方(参见图6A、图6B和图6C)。

在图6A、图6B和图6C所示的实施例中,导引部32可以对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进行导引以使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具有朝向上方的行进分量,从而使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具有朝向上方的行进分量,从而将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

在图6A、图6B和图6C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可以呈一字状。在图6A、图6B和图6C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可以呈长板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阻力臂211远离第一动力臂212的端部可以具有倒圆角设计。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阻力臂221远离第二动力臂222的端部可以具有倒圆角设计。

在图6A、图6B和图6C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处于初始姿态时,例如图6A所示的姿态,第一阻力臂211、第一动力臂212、第二阻力臂221以及第二动力臂222可以大致沿着前后方向(参见图6A)。

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驱动机构30与承载机构10配合的示意图,其中图7A示出了驱动机构30朝向前方移动前的示意图,图7B示出了驱动机构30朝向前方移动后的示意图。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30可以包括基座(未图示)。在一些示例中,基座可以相对地面静止设置,并且基座可以用于安装驱动电机和导引部32。由此,能够便于为驱动电机、传动轴31以及导引部32提供支撑。在另一些示例中,基座也可以作为与驱动机构30相对独立的部件,承载机构10和/或驱动机构30可以安装于基座。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机构30的传动轴31可以呈长条状,例如沿着轴向延伸的棱柱状、圆柱状等。传动轴31可以具有与分离机构20连接的第一端部311以及与第一端部311相对的第二端部312(参见图7A和图7B)。

在一些示例中,承载机构10配置为可转动以使第一支承部11a位于分离机构20的前方、使第三支承部11c位于第二端部312的前方(参见图7A)。

在图7A和图7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承部11a可以夹持有待去帽的袋式容器100,第三支承部11c可以夹持有已去帽的袋式容器100。

在一些示例中,传动轴31朝向前方(即,图7A中D3所指示的方向)进行移动以使第一端部311驱动分离机构20对承载于第一支承部11a的袋式容器100进行去帽、并且使第二端部312将承载于第三支承部11c的袋式容器100移开(参见图7B)。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传动轴31朝向前方进行移动即可同时对承载于第一支承部11a的袋式容器100进行去帽并且将承载于第三支承部11c的袋式容器100移开,由此能够简化结构设计。

在一些示例中,随着传动轴31朝向前方进行移动,传动轴31的第二端部312可以抵接于被第三支承部11c所夹持的袋式容器100的颈部104,并且进而被传动轴31的第二端部312推离第三支承部11c,从而将已去帽的袋式容器100从承载机构10移开。

在一些示例中,承载机构10、驱动机构30可以与配液装置900配合,以将已去帽的袋式容器100推送至配液装置900(参见图7A和图7B)。配液装置900可以为一种用于通过袋式容器100来调配药液的装置,例如将其它药液与袋式容器100中的药液进行混合。

承载机构10可以通过转动而将已去帽的袋式容器100转动至配液装置900附近,然后驱动机构30可以将袋式容器100从承载机构10移开并推送至配液装置900(参见图7B)。在这种情况下,去帽装置1与输送装置800和配液装置900进行配合可以构成一种自动配液系统,该自动配液系统可以用于对袋式容器100进行输送、对袋式容器100进行去帽、并且将其他药液与袋式容器100中的药液进行混合。

在一些示例中,去帽装置1还可以包括设置于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下方的回收机构(未图示)。被去除的盖帽102可以经由沿着斜向的上下方向倾斜的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而滑落至回收机构。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沿着斜向的上下方向倾斜的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以及设置在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下方的回收机构,能够便于对被去除的盖帽102进行回收。

图8是示出了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去帽装置1对袋式容器100进行去帽的流程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8,详细说明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去帽装置1对袋式容器100进行去帽的流程。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通过去帽装置1对袋式容器100进行去帽的流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将袋式容器100固定于承载机构10(步骤S100);将待去帽的袋式容器100推送至分离机构20的前方(步骤S200);驱动分离机构20抵接于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步骤S300);驱动分离机构20将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步骤S400)。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100中,承载机构10可以通过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支承部11对袋式容器100的颈部104进行卡持,从而固定袋式容器100。在步骤S100中,待去帽的袋式容器100可以通过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输送装置800而输送至承载机构10,并且承载机构10的支承部11可以以朝向上方露出盖帽102的方式来夹持待去帽的袋式容器100的颈部104。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200中,承载机构10可以通过转动而沿着左右方向将袋式容器100推送至分离机构20的前方。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300中,驱动机构30可以驱动分离机构20朝向前方移动以从下方抵接于盖帽102。在步骤S300中,驱动机构30可以通过驱动本公开示例所涉及的第一轴210和第二轴220朝向前方移动,从而将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从下方抵接于盖帽102。

在一些示例中,在步骤S400中,驱动机构30可以驱动分离机构20的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绕着沿左右方向的轴朝向上方转动以将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在步骤S400中,驱动机构30可以朝向前方驱动分离机构20的第一轴210和第二轴220,并通过设置在朝向前方的行进路径上的导引部32对第一动力臂212和第二动力臂222进行导引,以使第一臂21和第二臂22分别绕着第一轴210和第二轴220进行转动,从而使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12朝向远离主体部101的方向移动,由此将袋式容器100的盖帽102从主体部101分离。另外,在步骤S400中,被去除的盖帽102可以从沿着斜向的上下方向的第一阻力臂211和第二阻力臂221而滑落至回收机构。

虽然以上结合附图和示例对本公开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是可以理解,上述说明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公开的实质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公开进行变形和变化,这些变形和变化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59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