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临床药学的西药辅助配药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23 06:30:03


一种用于临床药学的西药辅助配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临床药学的西药辅助配药装置。

背景技术

在药剂科静配中心医护人员的主要工作是配药,其中一个环节就是将药通过灌药器灌进药瓶内,面对大量的重复性机械操作,无疑是增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在疲劳后,还容易出现失误的状况,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一种用于临床药学的西药辅助配药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面对大量的重复性灌药操作,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且在疲劳后,还容易出现失误状况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临床药学的西药辅助配药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临床药学的西药辅助配药装置,包括运输组件,所述运输组件包括第二运输腔,所述第二运输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垫台,所述垫台的底面与地面相接触,所述第二运输腔的顶面且在靠近输出端的一侧贯穿设置有槽口,所述第二运输腔的顶面设置有药瓶,所述第二运输腔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斜板远离第二运输腔的一端设置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的顶面贯穿转动连接有活动盘,所述承托板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运输腔,所述运输组件的一侧设置有间歇送料组件,所述间歇送料组件包括U型架,所述斜板的上方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传动组件和灌药控制组件,所述间歇送料组件和第一运输腔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与第二传动组件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U型架的侧壁中部穿插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二运输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U型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杆,所述U型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板,所述第二弧形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杆,所述第一挡杆与第二挡杆均与槽口相对应且相配合,所述第一弧形板位于第二弧形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一转动轴的距离大于第二弧形板与第一转动轴的距离,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之间的距离大于单个药瓶的尺寸,但小于两个相邻放置的药瓶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第二运输腔的下方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侧壁设置有基座,所述电机通过基座与第二运输腔的底面相固定,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凸轮和第一皮带轮,所述凸轮位于U型架的正下方,所述凸轮位于第一皮带轮和电机之间,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同步带,所述同步带与第一皮带轮相配合,所述同步带远离第一皮带轮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侧壁中部穿插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一运输腔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侧壁啮合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

优选地,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位于壳体的外部,且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弧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拨板,所述转盘的弧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拨板,所述第一拨板与第二拨板之间留有距离,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壳体的外侧壁相固定,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与壳体的内壁相固定。

优选地,所述灌药控制组件包括立架,所述立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侧壁与斜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立架的侧壁中上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控箱,所述立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触头,所述L型板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侧壁中部贯穿设置有导向口,所述导向口的通口内滑动连接有T型板,所述T型板的一端与L型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所述活动板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和第三卡板,所述第三卡板位于第二卡板的下方,所述活动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电触头。

优选地,所述L型板的侧壁下部固定连接有凸杆,所述凸杆与第一卡板相对应且相配合,所述活动板的侧壁且在第一卡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触头,所述第一电触头与第二电触头相对应且相配合,所述L型板的一侧设置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设置有扭簧,所述活动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与第一拨板相配合,所述活动腔朝向第三卡板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与第三卡板相配合,所述电控箱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所述第三固定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四电触头,所述第四电触头与第三电触头相对应且相配合,所述横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板,所述第四固定板的顶面穿插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灌药筒,所述灌药筒包括针头,所述针头与活动盘相对应,活动盘的顶面内嵌设置有吸盘,活动盘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端口与吸盘相连接,所述活动盘的底面且在真空泵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凸板,所述承托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朝向承托板的一面内嵌铰接设有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输出端与凸板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可以自动进行灌料作业,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通过设置的间歇上料组件可以使得第二运输腔上的多个药瓶进行单个间歇移动,且向下运动的药瓶在弧形凸台和斜板与承托板的落差下可以使得药瓶呈竖直状,以便对药瓶进行灌药作业;

2、本发明,通过间歇上料组件来进行间歇上料时,在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的配合下,从而可以使得灌药控制组件进行工作,以对药瓶进行灌药作业,进而减少医护人员大量的重复性灌药操作,降低劳动量;

3、本发明,在药瓶移动至活动盘上时,在真空泵的作用下,从而使得吸盘对药瓶进行吸附,避免针头在对药瓶灌药时以及从药瓶抽出时,药瓶发生移动,当针头从药瓶抽出时,真空泵停止作业,电动缸启动使得活动盘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灌好药的药瓶落至第一运输腔上,以进行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运送腔与间歇送料组件配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斜板与第一运输腔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斜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传送组件与灌药控制组件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U型架与槽口配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A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B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灌药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C处放大图。

图中:1、运输组件;2、间歇送料组件;3、第一传动组件;4、第二传动组件;5、灌药控制组件;6、第一运输腔;7、药瓶;8、壳体;101、垫台;102、第二运输腔;103、槽口;104、斜板;105、凸块;106、弧形凸台;107、承托板;108、凹形挡板;109、活动盘;110、吸盘;111、真空泵;112、凸板;113、固定架;114、电动缸;201、电机;202、基座;203、凸轮;204、第一皮带轮;205、U型架;206、第一转动轴;207、第一弧形板;208、第一挡杆;209、第二弧形板;210、第二挡杆;301、同步带;302、第二皮带轮;303、第二转动轴;304、第一锥齿轮;305、第二锥齿轮;306、第一传动轴;307、第三锥齿轮;401、第二传动轴;402、第四锥齿轮;403、转盘;404、第一拨板;405、第二拨板;501、立架;502、横板;503、电控箱;504、L型板;505、第一固定板;506、第一电触头;507、凸杆;508、T型板;509、活动板;510、导向口;511、第一卡板;512、第二卡板;513、第三卡板;514、第二固定板;515、第二电触头;516、活动腔;517、拨杆;518、卡块;519、第三电触头;520、第三固定板;521、第四电触头;522、第四固定板;523、电动推杆;524、灌药筒;525、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临床药学的西药辅助配药装置,包括运输组件1,运输组件1包括第二运输腔102,第二运输腔102的顶面设置有药瓶7,第二运输腔10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斜板104,斜板104远离第二运输腔102的一端设置有承托板107,承托板107的顶面贯穿转动连接有活动盘109,承托板107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一运输腔6,运输组件1的一侧设置有间歇送料组件2,间歇送料组件2包括U型架205,斜板104的上方设置有壳体8,壳体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传动组件4和灌药控制组件5,间歇送料组件2和第一运输腔6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组件3,第一传动组件3与第二传动组件4相配合。

第二运输腔102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垫台101,垫台101的底面与地面相接触,第二运输腔102的顶面且在靠近输出端的一侧贯穿设置有槽口10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台101用于对第二运输腔102进行支撑,槽口103用于与第一挡杆208以及第二挡杆210相配合。

U型架205的侧壁中部穿插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206,第一转动轴206的一端与第二运输腔102的侧壁固定连接,U型架2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207,第一弧形板20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杆208,U型架20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弧形板209,第二弧形板209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杆210,第一挡杆208与第二挡杆210均与槽口103相对应且相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U型架205在凸轮203的作用下可以绕第一转动轴206进行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挡杆208和第二挡杆210进行运动,第一挡杆208用于对药瓶7进行阻挡,当第一挡杆208从槽口103内脱离时,被阻挡的药瓶7向下移动,而第二挡杆210上升,从而对滑动药瓶7后面的药瓶7进行阻挡,随着凸轮203的继续运动,第一挡杆208和第二挡杆210会接着进行变化,从而使得药瓶7移动至第一挡杆208处,以进行阻挡,如此往复,从而进行间歇下料。

第一弧形板207位于第二弧形板209的上方,且第一弧形板207与第一转动轴206的距离大于第二弧形板209与第一转动轴206的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弧形板207和第二弧形板209之间的距离大于单个药瓶7的尺寸,但小于两个相邻放置的药瓶7的尺寸。

第二运输腔102的下方设置有电机201,电机201的侧壁设置有基座202,电机201通过基座202与第二运输腔102的底面相固定,电机2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凸轮203和第一皮带轮204,凸轮203位于U型架205的正下方,凸轮203位于第一皮带轮204和电机201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201,在电机201输出轴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凸轮203以及第一皮带轮204进行转动,凸轮203在进行转动时会使得U型架205绕第一转动轴206进行运动。

第一传动组件3包括同步带301,同步带301与第一皮带轮204相配合,同步带301远离第一皮带轮20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皮带轮302,第二皮带轮302的侧壁中部穿插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轴303,第二转动轴303的一端与第一运输腔6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轴3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04,第一锥齿轮304的侧壁啮合有第二锥齿轮305,第二锥齿轮305的顶面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306,第一传动轴306远离第二锥齿轮30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3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步带301在第一皮带轮204的作用下使得第二皮带轮302进行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转动轴303使得第一锥齿轮304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304与第二锥齿轮305的相互啮合,从而使得第一传动轴306带动第三锥齿轮307进行转动。

第二传动组件4包括第二传动轴401,第二传动轴4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402,第四锥齿轮402位于壳体8的外部,且第四锥齿轮402与第三锥齿轮307相啮合,第二传动轴40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403,转盘403的弧面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拨板404,转盘403的弧面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拨板405,第一拨板404与第二拨板405之间留有距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三锥齿轮307与第四锥齿轮402的相互啮合,从而使得第二传动轴401带动转盘40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拨板404和第二拨板405进行转动。

第一传动轴306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与壳体8的外侧壁相固定,第二传动轴401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与壳体8的内壁相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座用于对第一传动轴306和第二传动轴401进行限位支撑。

灌药控制组件5包括立架501,立架50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凸块105,凸块105的侧壁与斜板104的侧壁固定连接,立架501的侧壁中上部固定连接有横板502,横板502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电控箱503,立架5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L型板504,L型板504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505,第一固定板505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触头506,L型板504的一侧设置有活动板509,活动板509的侧壁中部贯穿设置有导向口510,导向口510的通口内滑动连接有T型板508,T型板508的一端与L型板504的侧壁固定连接,活动板509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板511,活动板509的另一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卡板512和第三卡板513,第三卡板513位于第二卡板512的下方,活动板509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三电触头5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拨板404和第二拨板405进行顺时针转动时,通过第一拨板404与拨杆517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卡块518进行逆时针转动,进而与第三卡板513相分开,在活动板509自身重力下,活动板509向下运动,直至凸杆507与第一卡板511相接触,此时,第三电触头519与第四电触头521相接触,完成电性配合,在电控箱503的作用下,使得电动推杆523的输出轴伸长,从而使得灌药筒524向下运动,进而通过针头525来将药灌进药瓶7内,当第二拨板405进行顺时针转动与第二卡板512相配合时,通过T型板508与导向口510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得活动板509被稳定的提起,进而使得第三卡板513上升,在扭簧的作用下,再次与卡块518相配合。

L型板504的侧壁下部固定连接有凸杆507,凸杆507与第一卡板511相对应且相配合,活动板509的侧壁且在第一卡板51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514,第二固定板51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触头515,第一电触头506与第二电触头515相对应且相配合,L型板504的一侧设置有活动腔516,活动腔516内设置有扭簧,扭簧的初始状态即为图11卡块518所呈现的状态,活动腔516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拨杆517,拨杆517与第一拨板404相配合,活动腔516朝向第三卡板513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卡块518,卡块518与第三卡板513相配合,电控箱50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520,第三固定板520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四电触头521,第四电触头521与第三电触头519相对应且相配合,横板50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第四固定板522,第四固定板522的顶面穿插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523,电动推杆5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灌药筒524,灌药筒524包括针头525,针头525与活动盘109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板509被提起时,第二电触头515与第一电触头506相接触,完成电性配合,在电控箱503的作用下,使得电动推杆523的输出轴回缩,从而使得灌药筒524向上运动,进而通过针头525从药瓶7内抽出,以避免阻挡下一个药瓶7的运动。

活动盘109的顶面内嵌设置有吸盘110,活动盘109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真空泵111,真空泵111的端口与吸盘110相连接,活动盘109的底面且在真空泵1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凸板112,承托板107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13,固定架113朝向承托板107的一面内嵌铰接设有电动缸114,电动缸114的输出端与凸板112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托板107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凹形挡板108,凹形挡板108用于对药瓶7进行阻挡,在药瓶7移动至活动盘109上时,在真空泵111的作用下,从而使得吸盘110对药瓶7进行吸附,避免针头525在对药瓶7灌药时以及从药瓶7抽出时,药瓶7发生移动,当针头525从药瓶7抽出时,真空泵111停止作业,电动缸114启动使得活动盘109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灌好药的药瓶7落至第一运输腔6上,以进行运输。

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第二运输腔102来对多个药瓶7进行运送,此时的药瓶7呈水平放置,启动电机201,在电机201输出轴的作用下可以使得凸轮203以及第一皮带轮204进行转动,凸轮203在进行转动时会使得U型架205绕第一转动轴206进行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挡杆208和第二挡杆210进行运动,第一挡杆208用于对药瓶7进行阻挡,当第一挡杆208从槽口103内脱离时,被阻挡的药瓶7向下移动,而第二挡杆210上升,从而对滑动药瓶7后面的药瓶7进行阻挡,随着凸轮203的继续运动,第一挡杆208和第二挡杆210会接着进行变化,从而使得药瓶7移动至第一挡杆208处,以进行阻挡,如此往复,从而进行间歇下料;

向下运动的药瓶7会经过斜板104,在斜板104为凹形板,且在斜板104内设置有弧形凸台106,药瓶7在斜板104内向下运动时,经过弧形凸台106时会改变状态,且斜板104与承托板107之间有落差,因此在弧形凸台106和落差下可以使得药瓶7呈竖直状;

同步带301在第一皮带轮204的作用下使得第二皮带轮302进行转动,进而通过第二转动轴303使得第一锥齿轮304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304与第二锥齿轮305的相互啮合,从而使得第一传动轴306带动第三锥齿轮307进行转动,通过第三锥齿轮307与第四锥齿轮402的相互啮合,从而使得第二传动轴401带动转盘40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拨板404和第二拨板405进行转动;

当第一拨板404和第二拨板405进行转动时,通过第一拨板404与拨杆517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卡块518与第三卡板513相分开,在活动板509自身重力下,活动板509向下运动,直至凸杆507与第一卡板511相接触,此时,第三电触头519与第四电触头521相接触,完成电性配合,在电控箱503的作用下,使得电动推杆523的输出轴伸长,从而使得灌药筒524向下运动,进而通过针头525来将药灌进药瓶7内,当第二拨板405与第二卡板512相配合时,通过T型板508与导向口510的相互配合,可以使得活动板509被稳定的提起,以及在扭簧的作用下,使得第三卡板513再次与卡块518相配合;

当活动板509被提起时,第二电触头515与第一电触头506相接触,完成电性配合,在电控箱503的作用下,使得电动推杆523的输出轴回缩,从而使得灌药筒524向上运动,进而通过针头525从药瓶7内抽出,以避免阻挡下一个药瓶7的运动;

在药瓶7移动至活动盘109上时,在真空泵111的作用下,从而使得吸盘110对药瓶7进行吸附,避免针头525在对药瓶7灌药时以及从药瓶7抽出时,药瓶7发生移动,当针头525从药瓶7抽出时,真空泵111停止作业,电动缸114启动使得活动盘109进行转动,进而使得灌好药的药瓶7落至第一运输腔6上,以进行运输。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007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