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带有一次性歧管流体回收组件的流体分配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14:25


带有一次性歧管流体回收组件的流体分配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专利申请要求获得2022年9月22日提交、名称为"带有一次性歧管流体回收组件的流体分配系统"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第17/934,486号的优先权,该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要求获得2021年12月30日提交、名称为"带有一次性歧管流体回收组件的流体分配系统"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3/295,490号的优先权,这些申请通过参考的方式在此纳入其全部内容。

背景技术

一次性系统(SUS)(例如生物容器袋等)在生物制药应用场合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SUS可用于诸如生物反应器和混合系统等系统中。示例性的上游SUS应用场合包括介质制备过程,如混合和过滤,包括例如切向流过滤(TFF)。下游SUS应用场合的例子包括例如色谱分析法浓缩和双滤以及缓冲液制备。

与传统的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系统相比,采用一次性系统可以提供若干优势。一次性技术可以提高工艺的灵活性,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减少甚至消除清洗的需要;减少对内部消毒(如高压灭菌)和清洗化学品库存的要求;以及降低工艺停工时间。

生物制药加工的一个方面涉及管理液体通过种种元素(包括管道、阀和传感器)的运动。特别是在批量加注过程中,需要将液体从大容器中等分到多个单独的容器中、同时保持无菌。

在传统的系统中,在已执行加注顺序后,流体可以留在流体分配系统的歧管中。对于典型的药液来说,每毫升产品的成本可能是几千美元。在某些情况下,操作员可手动操作歧管,以迫使流体从歧管进入"不同类(odd)"的容器中,以进行每次更换。这些容器之所以"不同类",是因为它们的容积与客户填充容器的容积不一样,并且因此这些容器中的流体经常被丢弃,用于离线分析,或者不包括在最终的药物配方中。这不仅是一种昂贵的损失,而且还减少了最终配方中生产的药物量,并减少了每批用于病人治疗的药物剂量数量。

在本领域中,对于与将流体从供应装置分配到若干较小容器有关的一次性应用场合仍有需求。例如,本领域继续需要提供额外的解决方案,以便以无菌方式将液体等分到大量的出口、以及等分到容器(如袋子和瓶子),同时减少填充操作期间浪费的流体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这种背景描述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而不应该被认为是表明任何所指出的问题本身在本领域中已经得到重视。虽然所描述的原理在某些方面和实施例中可以减轻其他系统中固有的问题,但应该理解的是,受保护的创新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而不是由任何公开的特征解决本文指出的任何具体问题的能力界定的。

发明内容

本公开在一个方面涉及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在一个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包括泵、一次性加注歧管、加注阀装置和控制单元。

所述泵适于选择性地产生流体流。所述一次性加注歧管包括加注歧管入口、多个加注歧管出口和加注歧管主体导管。所述加注歧管入口通过加注歧管主体导管与所述多个加注歧管出口中的每个进行流体连通。加注歧管入口与泵布置在一起,用于向一次性加注歧管输送供应流体,加注歧管出口包括至少一个标准填充出口和一个欠量填充(underfill)出口。所述加注阀装置包括与一次性加注歧管布置在一起的多个阀,从而加注歧管出口中的每个都能够通过加注阀装置的相应一个阀独立地闭塞。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处理器和承载流体分配程序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布置在一起,以执行所述流体分配程序。所述处理器与所述泵和所述加注阀布置进行电气通信,以基于流体分配程序的指令选择性地操作泵和加注阀装置的阀。流体分配程序具有容器填充模块,所述容器填充模块被配置为将目标填充体积量的供应流体排出加注歧管出口的每个标准填充出口,将欠量填充体积量的供应流体排出加注歧管出口的欠量填充出口,并且将加注歧管体积量的供应流体从加注歧管主体导管排出加注歧管出口的欠量填充出口。欠量填充体积量小于目标填充体积量

在另一个方面,本公开涉及无菌分配流体的技术的实施例。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无菌分配流体的方法包括:将供应液体送入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将供应流体的填充部分分别从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中除预留加注歧管出口外的所有加注歧管出口排到分别与加注歧管出口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中。在排出填充部分后,将欠量填充部分的供应流体从加注歧管出口中的预留加注歧管出口排到与预留加注歧管出口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欠量填充部分小于填充部分。在排出欠量填充部分后,将加注歧管体积量的供应流体从一次性加注歧管的主体导管排出加注歧管出口中的预留加注歧管出口到与预留加注歧管出口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

从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中可以了解到所披露的原理的进一步和备选方面和特征。正如可以理解的那样,这里披露的流体分配系统和无菌分配流体的方法能够在其他和不同的实施例中进行,并且能够在各方面进行修改。因此,应该理解的是,前述的一般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只是示例性的和解释性的,并不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的透视图,该流体分配系统采用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分配器滑板的实施例的形式。

图2是图1的分配器滑板的正视图。

图3是图1的分配器滑板的另一个透视图和工作站的实施例的透视图,该工作站被配置为保持多个一次性容器,用于接收来自流体分配系统的等分的流体部分。

图4是图3的分配器滑板和工作站的正视图。

图5是图1的分配器滑板的另一个透视正视图,包括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以及工作站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该工作站被配置为保持多个一次性容器,用于从流体分配系统接收等分的流体部分。

图6是图5的分配器滑板和工作站的正视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原理建造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以及工作站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所述流体分配系统包括分配器滑板和分配塔的实施例,所述分配塔具有安装到其上的流体分配系统的一次性加注歧管,所述工作站被配置为保持多个一次性容器,用于接收来自流体分配系统的等分的流体部分。

图8是图7的分配器滑板、分配塔和工作站的正视图。

图9是图7的分配塔的另一个正视图。

图10是图7的分配塔的透视图,为说明起见,用断线表示柜子。

图11是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建造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以及另一实施例的工作站的透视图,所述流体分配系统包括分配器滑板、图7的分配塔和另一实施例的分配塔,所述另一实施例的分配塔具有安装到其上的流体分配系统的一次性加注歧管,所述工作站被配置为保持多个一次性容器,用于从流体分配系统接收等分的流体部分。

图12是图11的分配器滑板、分配塔和工作站的俯视图。

图13-21是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的示意图,示出遵循本公开原理的无菌分配流体的方法的实施例的一系列流体回收步骤。

应当理解的是,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所公开的实施例是以图示和局部视图的方式说明的。在某些情况下,对于理解本公开内容没有必要的细节或使其他细节难以察觉的细节可能被省略了。应该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本文所说明的特定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适于和遵循本公开原理的无菌分配流体的方法的实施例一起使用。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可用于生物制药环境,也可用于其他工业应用场合(其中不同的流体、溶液、试剂和/或化学品被储存以计量到加工站)。

例如,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适于用在生物处理系统中,其中流体的供应被分配到多个容器中以用于生物工艺应用场合。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可用于执行与药品药物生产中的批量加注有关的应用场合。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可用于执行与配制、加注有关的应用场合、以及与以无菌方式等分液体有关的其他应用场合。

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包括可扩展(scalable)的一系列一次性歧管,所述可扩展的一系列一次性歧管在封闭的无菌系统中相互串联流体连通。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包括串联在一起的两个、三个或更多个一次性歧管,以将可通过最上游一次性歧管以无菌方式加注的容器数量有效地增加到大于其中存在的出口数量。因此,可使用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进行加注的容器数量是可扩展的,以满足给定应用场合的特定参数。

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包括一次性分配器歧管,所述一次性分配器歧管适于和对应于分配器歧管出口数量的一组一次性加注歧管进行顺序无菌流体连接。在实施例中,每个歧管包括可更换的部件,所述可更换的部件安装到流体分配系统中,用于生物工艺应用场合中的一次性使用,并在其预期的一次性使用后卸载,以便对其进行处置。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包括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所述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适于和对应于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出口数量的一组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进行顺序无菌流体连接。该系统还包括多组一次性加注歧管,其中相应每组一次性加注歧管都对应于该组中间分配器歧管中的相应一个的分配器歧管出口数量。

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被结合到分配器滑板中,所述分配器滑板包括至少一个一次性分配器歧管和一组一次性加注歧管,所述一次性加注歧管适于被放置成和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中的一个进行流体连通。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被结合到分配器滑板和一个或多个分配塔中,其中分配塔适于接收一组一次性加注歧管中的一个。

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被配置为相对紧凑的解决方案,以为生物工艺应用场合中的预期使用实现可扩展范围的不同流体分配方案。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可以包括流体供应、至少一个一次性分配器歧管、一组一次性加注歧管、以及多个容器,每个一次性加注歧管都具有加注歧管入口和多个加注歧管出口,所述加注歧管入口适于与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中的一个进行流体连通,所述多个容器对应于加注歧管出口数量与该组中一次性加注歧管数量的乘积。多组容器可以在相对较小的占地面积内(特别是相对于配置用于类似生物工艺应用场合的传统分配塔而言)分别用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中的每一个加注,以在其中储存用于预定生物工艺应用场合的流体。容器可以按要求送到储存区(例如支撑多个生物容器袋的工作站,所述生物容器袋用于生物工艺应用场合(例如色谱分析法/切向流过滤(TFF)应用场合)。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可用于替代用于类似生物工艺应用场合的传统系统,所述传统系统每次使用一个一次性歧管,以用于加注不超过一次性歧管的出口数量的容器。

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被配置为将流体体积从一次性加注歧管的主体排入一组填充容器的预留填充容器中,因此形成"可用的"客户产品流体的一部分。根据本公开原则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被配置为执行特定的自动化方法,其中在每次歧管更换后,来自上述倍增器歧管的流体被完全回收到回收袋中,并重新引入系统,以填充和装填新安装的歧管。因此,在批量完成后(按照上述案例方案),回收袋中将只有一个"不同类的"体积(而不是像传统技术中每个单独的填充顺序后)。

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编程为具有流体分配程序,所述流体分配程序具有容器填充模块,所述容器填充模块被配置为从加注歧管出口的每个标准填充出口排出目标填充体积量的供应流体,从加注歧管出口的欠量填充出口排出欠量填充体积量的供应流体,并将加注歧管体积量的供应流体从加注歧管主体导管排出加注歧管出口的欠量填充出口。欠量填充体积量小于目标填充体积量。

在散装产品(bulk product)的分配应用场合中,空气夹杂在流动路径和最终填充容器中,这有对工艺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流动路径中的空气可降低系统准确分配流体的能力,从而增加分配的可变性、并对下游的配方过程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容器中的空气可能降低产品质量,因为有些产品可能对氧气敏感、和/或降低这些容器中冷冻流体过程的效率。根据本公开原则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实施例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编程为具有流体分配程序,以自动移除被捕获在歧管中的空气,从而提高流体分配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现在转到附图,图1和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50的实施例,所述流体分配系统结合到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分配器滑道52上,所述流体分配系统包括流体串联在一起的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3、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以及一次性加注歧管55。分配器滑道52包括泵57(参见图3),所述泵被配置成从流体供给装置(未示出)抽吸流体、并且将流体输送到串联连接的歧管53-55。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歧管53-55均包括可替换部分,所述可替换部分一次安装到分配器滑道52中以用于生物工艺应用场合,之后拆卸掉以对其进行处置。在完成其在生物工艺应用场合的预期使用之后,相应的歧管53-55能够根据预定的层级(hierarchy)从分配器滑道52断开连接,并且用具有类似构造的另一个一次性歧管来替换。

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50可以与任何适合的流体一起使用,所述流体能够存储在合适的容器(诸如箱)中,所述容器例如与泵57流体连通。在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50可以包括串联流体连接在一起的至少两个一次性歧管54、55。

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是具有基本上相同构造且配置成按顺序安装到分配器滑道52上的一组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中的一个。类似的,一次性加注歧管55是具有基本上相同构造且配置成按顺序安装到分配器滑道52上的一组一次性加注歧管55中的一个。所示出的流体分配系统50被配置成在替换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3并打开封闭系统(用于一组二十个一次性加注歧管55中的每个的六个出口×用于一组四个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中的每个的五个出口×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3的四个出口)之前,从供给装置接收流体(诸如用于预期生物工艺应用场合(诸如色谱分析法、TFF等)的缓冲溶液),并且通过按顺序使用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55和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来将流体逐次地分配到多达一百二十个容器中。

在其他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50可以被配置为加注封闭系统中的不同最大数量的容器,然后才需要打开以继续将流体分配到更多的容器。在实施例中,该组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歧管,其结构不同于该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歧管(例如,不同数量的出口),并且在实施例中,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55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歧管,其结构不同于该组的至少一个其他歧管(例如,不同数量的出口)。

参照图2,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3、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和一次性加注歧管55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具有类似的结构。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歧管53-55都包括管道装置,该管道装置将歧管的各个端口相互连接,并与控制阀相关联,以控制流体通过歧管的流动。在实施例中,管道装置包括多个柔性管线,所述多个柔性管线适于被从外部安装到其上的夹管阀选择性地闭塞。在实施例中,柔性管道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例如硅酮、热塑性弹性体(TPE)等。

在实施例中,歧管53-55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并且可以包括合适的管道,所述管道定义穿过其中的流体导管。在实施例中,歧管53-55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知道的一系列合适的材料和组件中的任何一种,例如硅胶管道、塑料注射成型的适配器、以及市售连接器和断开器(例如,纽约Pall公司的

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3可拆卸地安装到分配器滑板52上。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3具有一个上游分配器歧管入口60和多个上游分配器歧管出口61、62、63、64,所述上游分配器歧管出口通过歧管53的中空主体导管与上游分配器歧管入口进行流体连通。图示的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3包括四个上游分配器歧管出口61-64。在其他实施例中,上游分配器歧管出口61-64的数量可以不同。上游分配器歧管入口60通过合适的管道和连接器与安装到分配器滑板52上的泵57流体布置在一起,以向一系列歧管53-55输送流体供应。

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可拆卸地安装到分配器滑板52上。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具有一个中间分配器歧管入口70和多个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71、72、73、74、75,所述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通过歧管54的中空主体导管与中间分配器歧管入口70流体连通。中间分配器歧管入口70与上游分配器歧管出口之一(在此情况下是第四分配器歧管出口64)进行流体连通。图示的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包括五个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71-75。在其他实施例中,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71-75的数量可以不同。

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是一组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中的一个。该组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与上游分配器歧管出口61-64的数量(在此情况下是四个)相对应。每个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都有无菌流体连接器77,所述无菌流体连接器被配置为将中间分配器歧管入口70与上游分配器歧管出口之一流体连接。在实施例中,该组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中的每个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具有类似的结构。在实施例中,该组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中的至少一个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可以具有与该组中的至少一个其他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不同的结构,例如与该组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中的至少一个其他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具有不同数量的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

在实施例中,分配歧管53、54是弯曲的,这使得所有连接管的长度基本相似。这种结构可以使歧管的长度和占地面积都相对紧凑,同时简化了歧管的制造过程。

一次性加注歧管55可拆卸地安装到分配器滑板52上。一次性加注歧管55具有一个加注歧管入口80和多个加注歧管出口81、82、83、84、85、86,所述加注歧管出口通过歧管55的中空主体导管与加注歧管入口80流体连通。加注歧管入口80与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71-75中的一个(在此情况下是第一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71)流体连通。图示的一次性加注歧管55包括六个加注歧管出口81-86。在其他实施例中,加注歧管出口81-86的数量可以不同。

在实施例中,加注歧管出口81-86包括至少一个标准填充出口和一个欠量填充出口,以便与流体分配程序的容器填充模块一起使用,以节约流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次性加注歧管55包括五个标准填充出口81-85,并且最底侧出口包括欠量填充出口86。容器填充模块可以被配置为将目标填充体积量的供应流体排出加注歧管出口81-86的每个标准填充出口81-85,将欠量填充体积量的供应流体排出加注歧管出口81-86的欠量填充出口86,并将加注歧管体积量的供应流体从一次性加注歧管55的加注歧管主体导管排出加注歧管出口81-86的欠量填充出口86。欠量填充体积量小于目标填充体积量。在实施例中,欠量填充体积量与加注歧管体积量相结合,基本上与目标填充体积量相同。

一次性加注歧管55是一组一次性加注歧管55中的一个。在实施例中,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55对应于在加注歧管入口上游串联连接的两个或更多个分配器歧管中的每个分配器歧管的出口数量的乘积。在只有一个一次性分配器歧管与加注歧管入口串联连接的实施例中,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55可以对应于单个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出口数量。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55包括二十个一次性加注歧管55,这对应于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数量(五个)和上游分配器歧管出口数量(四个)的乘积。在实施例中,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55至少对应于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的数量。每个一次性加注歧管都有无菌流体连接器87,所述无菌流体连接器被配置为将加注歧管入口80与所述多个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71-75中的一个流体连接。

在实施例中,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55中的每个一次性加注歧管55具有类似的结构。在实施例中,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55中的至少一个一次性加注歧管55可以具有与该组的至少一个其他一次性加注歧管不同的结构,例如与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55中的至少一个其他一次性加注歧管不同数量的加注歧管出口。

参照图2,图示的流体分配系统50包括与歧管53-55(图2中只标出了其中的第一个)的每个出口相关联的阀90。上游分配器阀装置91包括多个阀90,所述多个阀安装到滑板52上、并与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3布置在一起,从而上游分配器歧管出口61-64中的每个都可以通过上游分配器阀装置91的相应一个阀90独立地闭塞。中间分配器阀装置92包括多个阀90,所述多个阀90安装到滑板52上、并与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布置在一起,从而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71-75中的每个都可以通过中间分配器阀装置92的相应一个阀90独立地闭塞。加注阀装置93包括多个阀90,所述多个阀安装到滑板52上、并与一次性加注歧管55布置在一起,从而加注阀出口81-86中的每个都可以通过加注阀装置93的相应一个阀90独立地闭塞。

在实施例中,阀装置91-93可以包括适于选择性地闭塞与之相关的出口的任何合适的阀。在图示的实施例中,阀装置91-93包括夹管阀,所述夹管阀适于通过闭塞歧管的管道来有效地闭塞与之相关的歧管出口,以控制系统内的流体流动。阀90被固定在滑板52上,并提供将歧管53-55可拆卸地安装到滑板52上的装置。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熟悉的那样,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阀,例如电磁阀。在实施例中,阀90可以由合适的源来操作,例如气动源或电源。在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控制单元来协调阀装置91-93的阀90的操作,该控制单元被适当地编程为操作或一个或多个所需的流体分配顺序。

参照图1,图中的分配器滑板52包括第一加注阀装置93和第二加注阀装置94。第一加注阀装置93被设置在分配器滑板52的包括上游和中间分配器歧管53、54的一侧。第二加注阀装置94被设置在分配器滑板52的另一侧。

第一加注阀装置93的阀沿竖直轴线以彼此间隔的关系设置。一次性加注歧管55安装到分配器滑板52上,从而第一加注阀装置93的阀分别与每个加注歧管出口相关联。这种布置方案在加注储存于如图3所示配置的工作站100中的容器时特别有用。

第二加注阀装置94的阀沿水平轴线以彼此间隔的关系设置。如图5所示,一次性加注歧管55'可以安装到分配器滑板52上,从而第二加注阀装置94的阀分别与每个加注歧管出口相关联。这种布置方案在加注储存于如图5所示配置的工作站100'中的容器时特别有用。

参照图2,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50可以包括用于移除捕获在歧管53-55内的空气的装置,以提高流体分配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空气过滤器96和通风导管97。通风导管97通过与一次性加注歧管55相关联的通风结合部98与歧管53-55流体连通。空气过滤器96通过通风导管97与加注歧管55的主体导管和上游和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3、54的主体导管流体连通。

在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96被配置为过滤颗粒物。在实施例中,空气过滤器96在歧管内的产品流体和周围大气之间作为无菌屏障。空气过滤器基本上防止非无菌空气在安装或处理过程中的任何时候进入歧管流动路径。

通风导管97包括通风液体传感器99和通风阀101,以保护空气过滤器96免于暴露给液体。通风液体传感器99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通风导管97中的液体而产生液体检测信号。控制单元120与通风液体传感器99进行电气通信,以接收从其发出的液体检测信号。通风阀101与通风导管97布置在一起,以选择性地闭塞通风导管97。通风阀101被插置在通风液体传感器99和空气过滤器96之间。通风液体传感器99被插置在通风结合部98和通风阀101之间。通风阀101与控制单元120可操作地布置在一起,从而控制单元可以选择性地操作通风阀101。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液体检测信号而停止泵57的操作和/或关闭通风阀101,以防止过滤器96在分配歧管装填期间被流体浸湿。

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被配置为执行装填(priming)操作。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被配置为打开通风阀101以打开通风导管97,操作泵57以将流体流输送到一次性加注歧管55,同时关闭所有加注歧管出口81-86,从而加注歧管55的主体充满流体,并且歧管53-55中的空气通过通风结合部98被移位到通风导管97。控制单元120可以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液体检测信号而停止泵57的操作和/或关闭通风阀101,由此表明一次性加注歧管55的主体被流体填充到通风结合部98的上方。

在实施例中,通风结合部98位于流体连接在一起的一系列歧管53-55的相对高点处。在实施例中,分配器歧管53、54被配置成使得流体以从上游分配器歧管入口60到加注歧管入口80(在实施例中,到通风结合部98)的基本上坡的轨迹通过这些歧管向加注歧管55移动。在实施例中,分配器歧管53、54的主体沿着一条与水平轴线至少成0.5°的倾斜路径延伸。控制单元120可以被配置成使得当液体被引入上游分配器歧管入口60并流经歧管53-55时,液体取代来自当前流动路径的空气,从而将空气推向空气过滤器96并在装填操作期间离开一系列歧管53-55。

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被配置为执行欠量填充操作。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被配置为将供应的流体送入一次性加注歧管55的加注歧管入口80,并按顺序将目标填充体积量的流体从一次性加注歧管55的每个标准填充出口81-85分别排入与其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在按顺序排出目标填充体积量后,将欠量填充体积量的流体从一次性加注歧管55的欠量填充出口86排到与其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在实施例中,欠量填充体积量小于目标填充体积量。在实施例中,欠量填充体积量与从加注歧管55排出的流体体积量相结合,基本上与目标填充体积量相同。在实施例中,一次性加注歧管55的欠量填充出口86可以是在重力作用方向上最低的出口。

在排出欠量填充体积量后,控制单元120可以被配置为将流体从加注歧管55的主体导管排出欠量填充出口86进入与之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中。控制单元120可以被配置为在排放过程中打开通风阀101。

在实施例中,可以在通风结合部98的上游设置加注歧管排放阀102,以在加注歧管排放操作期间选择性地闭塞加注歧管入口80,以进一步促进流体从加注歧管55的主体排出欠量填充出口86。加注歧管排放阀102与控制单元120可操作地布置在一起,从而控制单元可以选择性地操作加注歧管排放阀102。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被配置为在加注歧管排放期间关闭加注歧管排放阀102,以帮助在排放操作期间保持从加注歧管55排放的流体体积量的一致性。

在实施例中,低位排液传感器103可以与靠近且高于欠量填充出口86的加注歧管55的主体相关联,从而可以监测加注歧管55的主体中的液位,以帮助确定加注歧管排放操作何时完成。低位排液传感器103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加注歧管55中的液体低于预定的低位(对应于排放操作的完成/接近完成)而产生低位加注歧管排液信号。

控制单元120与低位排液传感器103进行电气通信,以接收低位加注歧管排液信号。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可以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低位加注歧管排液信号而停止加注歧管排放操作。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可以被配置成响应于接收到低位加注歧管排液信号而打开加注歧管排放阀102、并关闭通风阀101。低位排液传感器103的位置可以帮助确保在所有流体从加注歧管55中排出之前加注歧管排放操作停止,以帮助防止空气也被输送到连接至欠量填充出口86的一次性容器。

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50可以包括用于从一个或多个歧管53-55中回收流体的装置,否则这些流体将被保留在歧管53-55中或不被排入在填充操作中被填充的一次性容器。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50包括用于从一个或多个分配器歧管53、54回收流体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回收导管106、回收容器107和回收泵108。

回收导管106包括无菌流体储备通道,该无菌流体储备通道与分配器歧管53、54进行流体连通、并适于和回收容器107进行流体连通(另见图1)。回收导管106包括回收阀109。回收阀109与无菌流体储备通道106布置在一起,从而无菌流体储备通道106可通过回收阀109被闭塞。回收阀109与控制单元120可操作地布置在一起,从而控制单元120可以选择性地操作回收阀109。

回收容器107可以通过回收导管106提供的无菌流体储备通道放置成与分配器歧管53、54进行流体连通。回收容器储存室116被安装在分配器滑板52上(也见图1)。回收容器储存室116被配置为在其中接收回收容器107。回收容器储存室116定位成使得在重力作用于分配器歧管53、54中的流体的方向上,回收容器107被设置在分配器歧管53、54和空气过滤器96的下方。

回收高位液体传感器117和回收低位液体传感器118可以与储存室116相关联,从而可以监测回收容器中各自的预定最大和最小流体体积(也见图13),以帮助避免过度填充回收容器和/或无意中将空气吸入系统。参照图13,回收高位液体传感器117与回收容器107布置在一起,并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回收容器107中的液体处于预定的高液位(对应于回收容器中的预定最大流体体积)时产生高回收液位信号。回收低位液体传感器116与回收容器107布置在一起,并被配置为响应于检测到回收容器107中的液体低于预定低液位(对应于回收容器中的预定最小流体体积)而产生低回收液位信号。控制单元120与高位、低位回收液体传感器117、118进行电气通信,以分别从其接收高、低回收液位信号。

参照图2,在实施例中,回收泵108通过回收导管106和与上游分配器歧管入口60流体连接的流体供应导管119与回收容器107进行流体连通。回收泵适于选择性地产生从回收容器到上游分配器歧管入口60的回收流体流,以包括通过歧管53-55分配的部分供应流体。

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可以被配置为将流体从分配器歧管53、54通过回收导管106自动排到回收容器107。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被配置为打开通风阀101,以允许空气从空气过滤器96外部进入分配器歧管54、53,并打开回收阀109。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高回收液位信号而关闭通风阀101并关闭回收阀109,以停止分配器歧管的流体排放操作。在实施例中,可以在回收容器107上游的回收导管106中设置回收液体传感器,以便在回收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没有更多的流体通过回收导管106到回收容器107时向控制单元提供信号,从而控制单元120可以停止分配器歧管的排放操作。

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可以被配置为在装填操作期间将流体从回收容器107自动引回到一系列歧管53-55中。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可以被配置为操作回收泵108,以将回收流体从回收容器107抽到上游分配器歧管入口60。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从回收容器107引入回收流体而将供应的流体送入上游分配器歧管入口60,从而供应的流体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来自回收容器107的回收流体。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可以被配置为在装填操作期间操作回收泵108和至少一个其他泵57。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低回收液位信号而在流体装填操作期间停止回收泵108的操作。

参照图1,分配器滑板52包括小车105,柜子110,一次性歧管53-55,以及阀装置91-94。柜子110安装到小车105的顶部,并且被配置为容纳液体分配系统50的液压和自动化设备。歧管53-55包括一次性歧管,所述一次性歧管可拆卸地安装到柜子110上,从而歧管53-55与安装到柜子110上的阀装置91-93的阀可操作地布置在一起。

小车105包括底座112和可旋转地连接到底座112的多个轮子114。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底座112是矩形的,在底座112的每个角落都可旋转连接有一个轮子114。在实施例中,底座112可以是大体上的方形。

柜子110被安装到小车105的底座112上。在实施例中,柜子110包括用于自动化和液压设备的存储单元,并由合适的金属(例如不锈钢)制成。柜子110限定内部空腔,所述内部空腔可以适当地配置为存储和支撑液体分配系统的组件。阀装置91-94的阀可以由柜子110支撑。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每个阀的夹持部分从柜子110的外表面伸出,分别与歧管出口相关联。

参照图3,在实施例中,柜子110在其中容纳控制单元120和至少一个泵体57。泵57与控制单元120处于可操作的关系,从而控制单元120可以选择性地操作泵57。泵57适于选择性地产生流体流,以向歧管53-55输送流体供应。在实施例中,泵57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泵,所述泵能够产生通过歧管的流体流,以输送到连接到加注歧管55并满足预期应用场合规格的一次性容器125。在实施例中,泵57包括可变排量泵。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50包括可用于向歧管53-55输送一种或多种类型流体的多个泵。

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可以包括被配置为在执行加注操作时控制液体分配系统50的至少一个部件的操作的任何合适的设备。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包括处理器121、承载液体分配程序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122、数据存储设备123和显示设备125。处理器121与计算机可读介质122布置在一起以执行流体分配程序。处理器121与显示设备125可操作地布置在一起,以选择性地显示来自流体分配程序的输出信息和/或从显示设备125所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接收输入信息。

处理器121可以被配置为作为控制器,以选择性地操作流体分配系统50的至少一个部件,例如泵57和阀装置。在实施例中,处理器121与泵和阀装置进行电气通信,以基于流体分配程序的指令选择性地操作阀。

在实施例中,控制器和处理器121可以包括分开的设备,并且控制器可以布置成与处理器121进行可操作的通信。在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包括用户输入和/或接口装置,所述用户输入和/或接口装置具有适于产生一个或多个用户致动的输入控制信号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致动的机构(例如,一个或多个按钮、滑杆、可旋转旋钮、键盘和鼠标)。在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被配置为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用户致动的机构,以提供流体分配系统的各种其他控制功能,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那样。控制器可以与显示设备125相关联,所述显示设备适于显示图形用户界面。图形用户界面可以被配置为在实施例中既作为用户输入装置又作为显示设备。在实施例中,显示设备125可以包括触摸屏装置,所述触摸屏装置适于接收来自用户触摸显示屏幕的不同部分的输入信号。在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例如,无线移动设备)、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或其他类型装置的形式。

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程序具有扩展(scaling)模块,所述扩展模块被配置为按顺序通过一系列阀开闭条件,以根据本公开原理执行加注顺序。例如,扩展模块可以被配置为打开上游分配器歧管出口和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中的相应一个、并关闭上游分配器歧管出口和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中的另一个,以使用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中的相应一个执行相应顺序系列的加注操作。扩展模块可以在上游分配器歧管出口中的所述一个处于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对每个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的打开状态进行排序,然后关闭上游分配器歧管出口中的所述一个,并将上游分配器歧管出口中的第二个置于打开状态、同时其他出口关闭。扩展模块可以以类似的方式协调其余阀的按顺序加注操作。在实施例中,扩展模块包括用于将加注操作扩展到给定封闭系统的加注顺序所需的容器数量的逻辑。

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程序被配置为执行至少一个流体回收操作,以有效利用否则将保留在歧管53-55中的流体或未被排入填充操作期间填充的一次性容器中的流体。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程序被配置为执行呈一次性容器欠量填充操作的流体回收操作、歧管排放操作和歧管装填操作中的至少一种。

例如,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程序包括被配置为自动执行至少一个流体回收操作的容器填充模块。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程序包括容器填充模块,所述容器填充模块被配置为执行呈一次性容器欠量填充操作形式的流体回收操作。在实施例中,容器填充模块被配置为执行一次性容器欠量填充操作,包括将目标填充体积量的供应流体排出加注歧管出口81-86的每个标准填充出口81-85,将欠量填充体积量的供应流体排出加注歧管出口81-86的欠量填充出口86,以及将加注歧管体积量的供应流体从一次性加注歧管55的加注歧管主体导管排出加注歧管出口81-86的欠量填充出口86。欠量填充体积量小于目标填充体积量。在实施例中,欠量填充体积量与加注歧管体积量相结合,基本上与目标填充体积量相同。

在实施例中,容器填充模块被配置为执行一次性容器的欠量填充操作,包括将供应的流体送入一次性加注歧管55的加注歧管入口80。目标填充体积量的流体分别从加注歧管出口81-86的每个标准填充出口81-85按顺序排入分别与之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在按顺序排出目标填充体积量后,欠量填充体积量的流体从欠量填充出口86排到与其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中。在排出欠量填充体积量后,加注歧管体积量的流体从加注歧管主体导管55排出欠量填充出口86进入与之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在实施例中,欠量填充部分和加注歧管体积量一起的组合基本上与填充部分相同。在实施例中,通风阀101在排放期间打开,以便于流体从加注歧管55的主体导管中排出。在实施例中,容器填充模块被配置为在基本相同的时间处排出填充部分。

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程序被配置为以歧管排放操作的形式执行流体回收操作。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程序包括分配器歧管排放模块,所述分配器歧管排放模块被配置为当由处理器执行时将流体从至少一个分配器歧管53、54排入无菌流体储备通道106,以到达回收容器107。在实施例中,排放分配器歧管流体包括排放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3和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54中剩余的流体。在实施例中,排放分配器歧管流体包括打开通风阀101,以及打开与回收导管106布置在一起的至少一个回收阀109。在实施例中,分配器歧管排放模块被配置为当由处理器执行时,响应于接收高回收液位信号而关闭通风阀101,并关闭与回收导管106布置在一起的回收阀109。

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程序被配置为以歧管装填操作的形式执行流体回收操作。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程序包括被配置为以歧管装填操作的形式进行流体回收操作的加注歧管装填模块。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程序包括加注歧管装填模块,所述加注歧管引装填模块被配置为用加注歧管主体的供应流体来装填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主体导管。在实施例中,加注歧管装填模块被配置为打开通风阀101,以在装填期间将加注歧管本体导管中的空气移出空气过滤器96,并在加注歧管本体被装填后将通风阀101置于关闭位置。

在实施例中,加注歧管装填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无菌流体储备通道106将回收容器107中的回收流体引入分配器歧管入口60来装填歧管,从而至少一部分的流体供应包括来自回收容器107的回收流体。在实施例中,加注歧管装填模块被配置为操作回收泵108,以便在歧管装填操作期间从回收容器107抽取回收流体。在实施例中,加注歧管装填模块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低回收液位信号而停止回收泵的操作,并关闭与回收流体填充通道106布置在一起的回收阀。

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与用于将流体输送到歧管53-55的每个泵57以及阀装置91-94的每个阀进行电气通信。控制单元120被配置为根据流体分配程序中包含的逻辑和操作参数选择性地操作泵57和阀装置91-94的阀。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被配置为控制泵57的泵速和容积排量中的至少一个,以控制被分配到连接至加注歧管55的一次性容器125中的流体量。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被配置为独立地操作不同阀装置91-93的每个阀,以将每个阀装置置于一系列按顺序的阀条件中,以便加注数量大于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55中任何一个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出口数量的一次性容器125。

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被配置为根据从保持容器125的每个工作站100收到的至少一个输入信号选择性地操作泵57。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被配置为操作分配器滑板52以执行至少一个加注顺序。

在实施例中,处理器121包括专门编程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可用于使用至少一个分配器歧管53、54和一组一次性加注歧管55来加注一系列的一次性容器125。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处理器121被配置为便于控制和操作流体分配系统50。在实施例中,处理器121可以被配置为接收来自控制器的输入信号,向控制器发送输入控制信号,和/或向控制器发送输出信息。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控制器和处理器121包括相同的装置。

在实施例中,处理器121被配置为在显示设备125中显示从与控制单元121电气通信的至少一个传感器接收的流体数据。流体数据也可以存储在与处理器121可操作地布置在一起的数据存储设备123中。

在实施例中,处理器121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计算装置,例如微处理器、计算机主机、数字信号处理器、便携式计算装置、电子记事簿、设备控制器、逻辑设备(例如,配置为执行处理功能的可编程逻辑设备)、数字信号处理(DSP)设备,或电器内的计算引擎。在实施例中,处理器121还包括一个或多个额外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和鼠标)。

处理器121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与之相关的存储器设备,以存储数据和信息。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设备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类型,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设备,例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E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等。在实施例中,处理器121适于执行存储在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122上的编程,以遵循本公开原理的方式执行各种方法、过程和操作模式。

在实施例中,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122可以包含流体分配程序,该流体分配程序被配置为实施根据本公开原理的分配流体的方法的实施例。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程序包括可由显示设备125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图形用户界面可用于方便用户向流体分配程序输入命令和数据,并显示由流体分配程序产生的输出。

流体分配程序可以存储在任何合适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例如,在实施例中,遵循本公开原理的流体分配程序可以存储在硬盘、软盘、CD-ROM驱动器、磁带驱动器、压缩驱动器、闪存驱动器、光学存储设备、磁性存储设备等中。

在实施例中,处理器121与数据存储设备123可操作地通信,该数据存储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包含流体分配数据的数据库。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程序可以被配置为将系统运行期间产生的流体分配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设备123中。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数据可以以逻辑方式与数据存储设备中的时间数据相关联,从而可以针对给定的时间检索到各种数据。

参照图4,工作站100被配置成保持多个一次性容器125。每个一次性容器125都具有接入端口130,所述接入端口通过无菌流体断开器131和无菌流体连接器132与加注歧管出口81-86中的相应一个流体连接。

工作站100包括被配置为保持一次性容器125中的流体的工作站,流体分配系统从较大的供应量等分所述一次性容器125中的流体。工作站100包括小车140,框架结构143,以及称重秤145。

框架结构143被安装到小车140上,并被配置为以堆叠关系支撑一次性容器125。框架结构143包括四个立柱147和四个交叉构件148,所述四个立柱与小车140的相应角落相连接并相互隔开,每个交叉构件在两个立柱147之间延伸,从而使框架结构143具有矩形配置。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工作站包括六个架子149,每个架子被配置为支撑至少一个一次性容器125,从而框架结构143可以支撑处于彼此竖直叠加关系的一次性容器125。在其他实施例中,工作站100可以被配置为支撑不同数量的一次性容器125,包括使每个架子149均被配置为支撑多个一次性容器125。

回收容器储存室144被安装在框架结构143上,并被配置为在其中接收回收容器107。在实施例中,一旦在使用串联连接的歧管53-55执行扩展填充操作后打开封闭系统,回收容器107就可以与回收导管106断开连接,并存储在安装至框架结构143的回收容器存储室144中。留在回收容器107中的"不同类"流体体积可以与在使用该特定回收容器107期间所填充的一次性容器相关联。与其说在使用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55中的每个执行填充操作期间产生了不同类的体积量,不如说回收容器107可以是在使用该组所有加注歧管55后产生的唯一不同类体积量。

小车140包括底座和可旋转地附接到底座的多个轮子。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底座是矩形的,在底座的每个角落可旋转地附接有轮子。在实施例中,底座可以是基本的方形。小车140的底座被安装到框架结构143的底部。小车140可定位在称重秤145上,从而称重秤145支撑小车140的重量(从而也支撑框架结构143和储存在其中的容器125)。

在实施例中,称重秤145可以是任何适合的秤,所述秤适合在与预期流体应用场合对应的范围内称量负载。在实施例中,称重秤145包括合适的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产生指示测量重量的电信号。称重秤145可以被配置为产生重量信号,并可以放置成与控制单元120进行电气通信,以将重量信号传输到控制单元120。控制单元120可以使用重量信号来向控制单元120提供反馈回路,以验证预期的流体量被分配到存储在工作站100中的容器125中。在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0可以被配置为将测量到的流体重量转换成这种流体的体积测量值。

在其他实施例中,适合与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一起使用的工作站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容器125的体积/重量可以使用其他技术进行监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那样,例如加注液位传感器。在实施例中,加注液位传感器被配置为产生加注液位信号,所述加注液位信号指示由加注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一次性容器的存储容积内的材料数量。每个加注液位传感器可以与控制单元进行电气通信,从而控制单元可以使用液位信号作为反馈回路。在实施例中,电容式加注液位传感器可用于测量设置在容器存储容积内的流体介质或固体材料的加注液位。在实施例中,电容式加注液位传感器可以是合适的市售带状传感器,例如可以从BalluffLtd.获得的带状传感器,所述带状传感器可以在预定的长度(例如850毫米)上检测沿条带的加注液位。在实施例中,用于测量加注液位的电容式加注液位传感器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处于一次性容器内储存的材料的检测范围内而形成测量阻抗,所述测量阻抗的欧姆分量(特别是其中的电容分量)反映了对容器内材料加注液位的测量值,可以用来产生加注液位信号。

每个一次性容器125都通过在每个容器125和与其相关联的加注歧管出口81-86之间延伸的柔性管线与分配器滑板52的相应一个加注歧管出口进行流体连接,并通过相应的无菌连接器132选择性地保持流体连通。在实施例中,无菌连接器132可以是任何合适的连接器,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熟悉的市售无菌连接器。在实施例中,将容器125与相关联的加注歧管出口81-86进行流体连通的管道适于被安装到其外部的夹管阀选择性地闭塞,并且在实施例中包括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的柔性管道,例如硅酮、热塑性弹性体(TPE)等。

在实施例中,一次性容器125包括任何合适的容器,所述容器配置为存储用于预期应用场合的预期体积的材料。在实施例中,一次性容器125包括"2D"(或"二维")生物容器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那样。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次性容器125包括由柔性薄膜材料制成的2D生物容器袋。生物容器袋125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的端口和带有连接端的管道,所述端口和管道被配置为在袋子的内部储存容积内接收材料、和/或从袋子中排出材料。在其他实施例中,生物容器袋125包括配置为作为采样端口使用的至少一个其他端口。在实施例中,生物容器袋125可以在其中限定预定大小的存储容积,例如,从一升到二十升的范围内的容积。在其他实施例中,存储容积可以是不同的大小,例如一百升。在实施例中,生物容器袋125包括合适的市售一次性生物容器袋,例如可从纽约华盛顿港的Pall公司获得的、品牌名称为Allegro

在实施例中,生物容器袋125可以包括至少一对连接在一起的柔性面板。柔性面板配合在一起以限定内部储存容积,所述内部储存容积被配置为保持预定体积的材料(例如,一百升)。在实施例中,每个面板由合适的塑料材料制成。例如,在实施例中,每个面板由低密度聚乙烯(LDPE)流体接触部、以及具有乙烯-聚乙烯醇共聚物(EvOH)气体阻隔内部薄膜的外部薄膜制成。在实施例中,生物容器袋可以由满足以下至少一项要求的材料制成:用于VI-50℃级塑料的体内USP<88>生物反应性试验,该试验针对-监测生物容器提取物的全身毒性、组织刺激性和植入的生物相容性的影响;用于塑料的USP<87>的生物反应性试验(体外)(细胞毒性);以及ISO10993《医疗设备的生物评估》(第8.2.2节:ISO10993《医疗设备的生物评估》)中的第4节(溶血)、第5节(细胞毒性)、第6节(植入测试)、第10节(刺激和敏化测试)和第11节(急性全身毒性))。

参照图5,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50'包括安装到分配器滑板52上的一次性加注歧管55',从而第二加注阀装置94的阀分别与加注歧管出口81'、82'、83'、84'、85'、86'中的每一个相关联。第二加注阀装置94的阀沿水平轴线以彼此间隔的关系设置。通过这种布置方案,加注歧管出口81'-86'可以设置在如图5和6所示配置的工作站100'的上方。

图5和图6所示的工作站100'包括小车140,框架结构143',和称重秤145。框架结构143'安装到小车140上,并且被配置为支撑一个或多个生物容器箱。框架结构143'包括直立结构,所述直立结构被配置为将箱保持就位、并形成一对手柄部分152,所述手柄部分适合在小车140的轮子所在的表面上移动工作站100'时进行抓握。工作站100'包括被配置为保持至少一个一次性箱中的流体的工作站,流体分配系统50'从较大的供应量等分所述至少一个一次性箱中的流体。图5的工作站100'在其他方面可以与图3的工作站100相似。

参照图7-10,在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250包括安装到与分配器滑板252分开的分配塔295上的至少一个一次性加注歧管255和至少一个加注阀装置293。图示的分配塔295包括小车305和加注塔310。加注塔310从小车305伸出。在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中的两个255、255'被安装到分配塔的加注塔上。在实施例中,加注阀装置293安装到塔310上,并可与安装到加注塔310上的一次性加注歧管255中的一个相关联,从而加注阀装置293的阀分别与每个加注歧管出口相关联。该一次性加注歧管255的加注歧管出口可以放置成分别与可由工作站300、301支撑的相应多个一次性容器进行流体连通。

在实施例中,在安装到加注塔310上的一次性加注歧管中的第一个255被用于加注操作后,安装到加注塔310上的一次性加注歧管中的另一个255'可以与安装到加注塔310上的加注阀装置293和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254的另一个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相关联。然后,安装到加注塔310上的其他一次性加注歧管255'可以在第二次加注操作中与另一组一次性容器一起使用。

参照图9和图10,分配塔295的加注塔310图示具有加注阀装置293和安装到其上的一次性加注歧管255。加注塔310包括外壳315,所述外壳可以支撑包括加注阀装置293的多个阀,从而阀的夹持部分从外壳315的外表面延伸出来。如图9所示,夹持部分297可以与加注歧管出口281中的相应一个相关联(仅标出其中之一)。

参照图11和12,在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450的实施例包括安装到与分配器滑板452分开的分配塔497上的至少一个一次性加注歧管455和至少一个加注阀装置493。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对分配塔495、497。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450包括多个分配塔,所述多个分配塔被配置为支撑通过流体分配系统加注的多个不同的一次性容器。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一个分配塔495在结构上与图7-10的分配塔295相似。其他的分配塔497包括门架505,所述门架包括第一和第二立柱507、508、以及在第一和第二立柱507、508的上端之间延伸的梁509。每个立柱507、508在其基座处包括小车,所述小车被配置为帮助门架505的移动。该组一次性加注歧管455和加注阀装置493中的一个被安装到梁上。

参照图11,在实施例中,该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可以与安装到分配器滑板452上的一次性中间分配器歧管454的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之一进行流体连通。该一次性加注歧管455的加注歧管出口可以与可由工作站500、501支撑的相应多个一次性容器分别进行流体连通。

在实施例中,安装到加注塔510上的一次性加注歧管456的加注歧管入口可以放置成与安装到分配器滑板452上的一次性中间分配器歧管454的另一个中间分配器歧管出口流体连通。该一次性加注歧管456的加注歧管出口可以放置成与可由工作站500、501或其他不同配置的工作站(例如图7所示的工作站)支撑的另一组一次性容器分别进行流体连通。

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可以包括不同的设备,所述设备被配置为保持供应流体,以便输送到歧管,在多个一次性容器中进行分布式的按比例的分配。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塔,所述塔被配置为保持一个或多个装满用于流体分配系统的流体的箱。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装满用于该系统的流体的罐。

在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的其他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的结构可以采取可替代形式。例如,在实施例中,分配塔可以被箱所取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可以按比例放大以满足更大的容量,或减小以供实验室使用。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可以包括由刚性塑料结构构成的一次性歧管。在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可用于处理各种液体,以满足所需应用场合的要求。

在使用遵循本公开原理的流体分配系统的方法的实施例中,根据本公开原理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用于将部分流体输送到本文讨论的一系列一次性容器。在实施例中,遵循本公开原理使用流体分配系统的方法可以与根据本文讨论的原理的流体分配系统的任何实施例一起使用,所述流体分配系统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本公开原理的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滑板的实施例。

在实施例中,一种无菌分配流体的方法包括将流体送入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第一供应流体从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第一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通过第一无菌流体通道排放到第一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第一供应流体的各部分分别从第一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排放到分别与第一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无菌流体连接的第一组一次性容器中的相应一个。在排出第一供应流体的各部分后,第一一次性加注歧管与一次性分配器歧管断开连接。

第二供应流体从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第二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通过第二无菌液体通道排放到第二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第二供应流体的各部分分别从第二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排放到分别与第二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无菌流体连接的第二组一次性容器中的相应一个。

在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按顺序将额外供应的流体从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每个其他分配器歧管出口通过各自独立的无菌流体通道排放到各自其他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额外供应的液体的各部分分别从每个相应的其他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排放到分别与每个相应其他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无菌流体连接的额外一组一次性容器中的相应一个。在分别排出额外供应的流体的各部分后,每个相应其他一次性加注歧管与一次性分配器歧管断开连接。

在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在将流体送入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之前,将一次性分配器歧管安装到加注滑板上。在从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每个其他分配器歧管出口按顺序排出额外供应的流体后,将一次性分配器歧管从加注滑板上移除。

在实施例中,该一次性分配器歧管包括第一一次性分配器歧管。在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供应流体送入第二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将第一供应流体从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第一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排出。第一无菌流体通道中的第二一次性分配器歧管插置在第一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第一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和第一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之间,并且第一供应流体从第二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第一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通过第一无菌流体通道排放到第一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

在其他实施例中,一种无菌分配流体的方法包括将第一供应流体送入第一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中。第一供应流体从第一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第一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通过第一无菌流体通道排放到第二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第一供应流体从第二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第一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通过第二无菌流体通道排放到第一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第一供应流体的各部分分别从第一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排放到分别与第一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无菌流体连接的第一组一次性容器中的相应一个。

在排出第一供应流体的各部分后,第一一次性加注歧管与第二一次性分配器歧管断开连接,并且第二一次性加注歧管通过第三无菌流体通道与第二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第二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连接。第二供应流体被送入第一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中。第二供应流体从第一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第一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通过第一无菌流体通道排放到第二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第二供应流体从第二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第二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通过第三无菌流体通道排放到第二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第二供应流体的各部分分别从第二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排放到分别与第二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无菌流体连接的第二组一次性容器中的相应一个。

在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按顺序将额外供应的流体从第二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每个其他分配器歧管出口通过各自独立的无菌流体通道排放到相应其他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额外供应的液体的各部分分别从每个相应其他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排放到分别与每个相应其他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无菌流体连接的额外一组一次性容器中的相应一个。

在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分别排出额外供应的流体的各部分后,将每个相应其他一次性加注歧管与第二一次性分配器歧管断开连接。在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按顺序从第二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每个其他分配器歧管出口排出额外供应的流体后,断开第二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连接,并通过第四无菌流体通道将第一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第二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连接到第三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

在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第三供应流体送入第一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第三供应流体从第一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第二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通过第四无菌流体通道排放到第三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第三供应流体从第三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第一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通过第五无菌液体通道排放到第三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第三次供应的液体的各部分分别从第三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排放到分别与第三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无菌流体连接的第三组一次性容器中的相应一个。

在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按顺序将额外供应的流体从第三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每个其他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通过各自独立的无菌流体通道排放到相应其他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额外供应的液体的各部分分别从每个相应其他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排放到分别与每个相应其他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无菌流体连接的额外一组一次性容器中的相应一个。

在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按顺序将额外一组供应的流体中的相应一个从第一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每个其他分配器歧管出口排放到一组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

在遵循本公开原理的无菌分配流体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按顺序从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不同一个排出供应的流体,每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通过相应的无菌流体导管与对应多个一次性加注歧管中的相应一个的加注歧管入口进行流体连通,其中,通过操作阀装置以按顺序通过一系列不同的条件(包括对于每个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分配器歧管出口被打开,而其他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被闭塞),来执行流体供应的按顺序排放。

在实施例中,对于每个一次性加注歧管,从与其流体连通的分配器歧管出口端口之一收到的流体供应的一部分从多个加注歧管出口端口中的每一个排放到分别与其进行无菌流体连接的相应一组一次性容器的一个中。在实施例中,通过操作阀装置以按顺序打开每一个无菌流体管道、而其他无菌流体管道被闭塞,来按顺序排放流体的供应。

在遵循本公开原则的无菌分配流体的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将供应的流体送入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供应流体的填充部分分别从第一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中除预留一个以外的所有出口排出到与之分别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在排出填充部分后,供应流体的欠量填充部分从加注歧管出口中的预留加注歧管出口排到与其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中。欠量填充部分小于填充部分。在排出欠量填充部分后,加注歧管体积量的供应流体从一次性加注歧管的主体导管排出加注歧管出口中的预留加注歧管出口到与其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在实施例中,欠量填充部分和加注歧管体积量一起的组合与填充部分基本相同。

在实施例中,将供应流体送入加注歧管入口包括用加注歧管体积量装填一次性加注歧管的主体导管,在装填期间将主体导管中的空气移出与主体导管流体连通的通风导管,并在装填后关闭通风导管。在实施例中,排出填充部分包括按顺序排出每个填充部分。在实施例中,排出一次性加注歧管的主体导管中剩余的加注歧管体积量的供应流体包括打开与主体导管流体连通的通风导管,并在排放期间用主体导管中的空气替换加注歧管体积量。

在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将供应流体送入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供应流体从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中的第一分配器歧管出口通过第一无菌液体填充通道排放到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在排放一次性加注歧管中剩余的加注歧管体积量的供应流体后,一次性容器与一次性加注歧管断开连接。分配器歧管体积量的供应流体从一次性分配器歧管排入无菌液体储备通道,到达与之无菌流体连接的回收容器中。分配器歧管体积包括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主体导管中剩余的流体。

在实施例中,将供应流体送入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包括通过无菌流体储备通道将回收流体从回收容器引入分配器歧管入口,从而供应流体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来自回收容器的回收流体。在实施例中,排放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主体导管中剩余的分配器歧管体积量的供应流体包括:(i)打开与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主体导管流体连通的通风导管,以及(ii)打开与第一无菌流体填充通道布置在一起的至少一个回收阀,以将流体排到回收容器中。

在实施例中,一次性分配器歧管包括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并且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供应流体送入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供应流体从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中的第一分配器歧管出口通过无菌分配器流体通道排放到中间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在实施例中,排放分配器歧管体积量的供应流体包括排放留在一次性分配器歧管和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中的流体。在实施例中,回收容器在重力作用于分配器歧管体积的方向上被设置在一次性分配器歧管和上游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下方。

在实施例中,一次性加注歧管包括第一一次性加注歧管,供应流体包括第一供应流体,并且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第一供应流体的填充部分排出和欠量填充充部分排出之后,将第一一次性加注歧管与一次性分配器歧管断开连接。在实施例中,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加注歧管本体中的任何剩余流体回收/排放到最后的出口端口,并与填充欠量填充部分相结合,以便在加注歧管断开连接之前构成完全排放部分。

在实施例中,第二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通过第二无菌流体填充通道与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中的第二分配器歧管出口连接。第二供应流体被送入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分配器歧管入口。在实施例中,送入第二供应流体包括通过无菌液体储备通道将回收流体从回收容器引入分配器歧管入口,从而第二供应流体中的至少一部分包括来自回收容器的回收流体。第二供应流体从一次性分配器歧管的多个分配器歧管出口中的第二分配器歧管出口通过第二无菌液体填充通道排放到第二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入口。第二供应流体的填充部分分别从第二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多个加注歧管出口中除预留一个以外的所有出口排放到分别与之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在排出填充部分后,第二供应流体的欠量填充部分从第二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出口中的预留加注歧管出口排出到与之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中。在排出欠量填充部分后,第二一次性加注歧管的主体导管中剩余的加注歧管体积量的第二供应流体从第二一次性加注歧管的加注歧管出口中的预留加注歧管出口排出到与之无菌流体连接的一次性容器。

参照图13-21,显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原则构建的流体分配系统650的实施例,该系统经历了一系列的流体回收序列。在图13-21中,虚线描述表示根据正在执行的特定操作通过系统650的流体流动路径。

图13-18描述以一次性容器欠量填充操作为形式的第一流体回收序列。参照图13,系统650可以通过从源容器向歧管653、654、655送入供应流体651来进行装填。加注歧管655上方的通风导管697是打开的,从而空气被推出一系列歧管653-655。在图14中,通风阀701响应于液体到达通风导管697中的液体传感器699而被关闭。图15和16显示通过加注歧管655的第一和第二标准填充出口681、682的顺序填充,其中与之相连的每个容器725都被填充目标体积量。参照图16,顺序填充可以发生在标准填充口683-686的其余部分。参照图17,欠量填充体积量通过加注歧管655的欠量填充出口686排入与之流体连通的一次性容器725。参照图18,加注歧管655中的流体从加注歧管的主体排出欠量填充出口686进入最底层的容器725中,从而机架700中的每个容器都包含目标体积量。在加注歧管655的排放操作期间,通风导管697是打开的。

图19和20描述了以分配器歧管排放操作为形式的第二流体回收序列。参照图19,在对储存在工作站700中的一次性容器进行填充后,容器与加注歧管655断开连接。通风导管697被打开,并且分配器歧管653、654中的流体被允许通过回收导管106排到(通过重力作用)回收容器107中。参照图20,一旦分配器歧管排放操作完成,就可以关闭通风导管697,并可以将新的一次性加注歧管655'连接到中间分配器歧管654的不同出口。

图21描述了以歧管装填操作为形式的第三流体回收序列,其中来自回收容器107的流体被用于装填歧管653、654。一旦回收容器107中的流体达到低液位传感器118,如图21所示,系统650就可以从原始流体源651提供新鲜的流体供应。

参照图13-21,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650可以包括合适的完整性测试装置735,该完整性测试装置被配置为对系统650的至少一个部件执行完整性测试。在实施例中,完整性测试装置735被配置为在歧管653-655的至少一个上进行完整性测试。各种完整性测试仪器适合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使用,例如来自纽约州华盛顿港市Pall公司的PALLTRONICFlowstar IV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器、或PALLTRONIC Flowstar IV过滤器完整性测试仪器MUX扩展、或PALLTRONIC Flowstar LGR测试仪器、或PALLTRONIC AquaWIT IV过滤器完整性测试系统。在实施例中,完整性测试装置735被配置为在一次性歧管653-655中的至少一个上执行泄漏测试和压力衰减测试中的一种。

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被配置为提供可用于"X"组加注顺序的封闭系统,其中"X"组加注顺序等于第一分配器歧管的出口数量。在实施例中,流体分配系统被配置为提供封闭系统,所述封闭系统可用于"X"和"Y"乘积组的加注顺序,其中"X"组加注顺序等于第一分配器歧管中的出口数量,而"Y"组顺序等于与第一分配器歧管串联的第二分配器歧管中的出口数量。

本文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包括出版物、专利申请和专利,在此以参考文献的方式并入,其程度与每个参考文献单独并明确指出以参考文献的方式并入,并在此全部列出的程度相同。

术语"一个"和"一种"和"所述"以及在描述本发明的背景下(特别是在以下权利要求的背景下)的使用应被解释为涵盖单数和复数,除非本文另有说明或与上下文明显矛盾。术语"包括"、"具有"、"包括"和"包含"应被理解为开放式术语(即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另有说明除非本文另有说明,否则本文对数值范围的叙述仅仅是为了作为一种速记方法,单独提及落在范围内的每个单独的数值,每个单独的数值被纳入说明书中,就像在这里单独叙述一样。除非本文另有说明或与上下文有明显矛盾,否则本文描述的所有方法可以按任何合适的顺序执行。使用任何和所有的例子,或本文提供的示例性语言(例如,"如"),只是为了更好地阐明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限制,除非另有要求。说明书中的任何语言都不应被理解为表明任何非权利要求的元素对本发明的实施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本发明人已知的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阅读上述描述后,这些优选实施例的变化可能变得很明显。发明人希望熟练的工匠能够酌情采用这些变体,而且发明人打算在本文具体描述之外实施本发明。因此,本发明包括适用法律所允许的对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中所述主题的所有修改和等同物。此外,除非本文另有说明或与上下文有明显矛盾,否则上述要素在其所有可能的变化中的任何组合都包含在本发明中。

技术分类

061201160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