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绝缘油注油系统密封保护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绝缘油注油系统密封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油海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绝缘油注油系统密封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海缆绝缘油作为充油海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保证海缆运行时的油压,在海缆发生破损启动紧急油流模式时能防止海水倒灌损坏海底电缆,因此海缆运行中绝缘油的油品质量要求很高。目前,在使用滤油装置对海底电缆油泵站进行注油时,存储在油桶中的经过过滤后合格的绝缘油通过软管进入滤油机,过滤一次后再进入绝缘油罐,软管和油桶口之间只能使用毛巾密封,注油工作受场地影响只能在室外进行,下雨刮风时只通过毛巾密封可能会影响合格油的微水值,从而影响注入的油品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绝缘油注油系统密封保护装置,在实现有效注油或滤油的前提下,有效解决雨水天气下管与油桶间的密封效果不佳的问题。

绝缘油注油系统密封保护装置,包括:壳体,上设有固定部、第一接头及第二接头,所述固定部用于连接并密封在油桶的油桶口中;输油组件包括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所述第一管件与所述第二管件并列设于所述固定部上,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对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管件凸出所述固定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管件凸出所述固定部的长度。

上述的密封保护装置,在进行海底电缆油泵站海缆绝缘油注油或滤油时,可将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通过油桶口插入油桶中;再将壳体的固定部连接在油桶口中,并利用固定部密封油桶口,避免户外注油时因雨水天气而导致雨水通过敞开的油桶口进入油桶内,从而避免影响合格油的微水值。由于第一管件的长度大于第二管件的长度,因此,在注油时,可仅连接第二接头,通过第二接头与第二管件向油桶内注油。在滤油时,可连接第一接头,通过第一管件与第一接头抽出油桶内的油并进行过滤;滤后,连接第二接头,通过第二接头与第二管件向油桶内回油,如此,实现有效且稳定的注油或滤油。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及壳本体,所述壳本体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部设于所述底座背向所述壳本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设于所述壳本体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管件与所述第二管件对应连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均贯穿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一管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中,所述第二管件穿设于所述第二穿孔中,所述壳体内设有连通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流道、及连通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二流道。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油组件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底座朝向所述壳本体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环形槽与第二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与所述第二环形槽分别对应围设于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穿孔的外周,所述第一环形槽与所述第二环形槽内均设有所述密封件。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油组件包括具有排气口的排气件,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三穿孔贯穿所述固定部,所述排气件设于所述壳本体上,并与所述第三穿孔连通。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件包括通气管及设于所述通气管内的封堵件,所述通气管远离所述封堵件的一端伸至所述壳本体内,所述封堵件上具有若干所述排气口。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内还设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连通于所述排气件与所述第三穿孔之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液位检测器,所述底座上设有第四穿孔,所述第四穿孔贯穿所述固定部,所述液位检测器至少部分穿设于所述第四穿孔中,用于检测所述油桶内的液位。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位检测器包括浮漂、杆体部及限位部,所述壳本体内设有与所述第四穿孔连通的第四流道,所述限位部通过所述杆体部连接于所述浮漂,所述杆体部穿设于所述第四穿孔中,所述浮漂位于所述固定部背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第四流道内,并用于与所述第四穿孔的一端或所述第四穿孔内的部分结构抵触。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上设有与所述第四流道连通的观察孔,所述观察孔用于观察所述限位部的上下移动状态。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位检测器还包括观察盖,所述观察盖至少部分被构造为透明结构,所述观察盖嵌设于所述观察孔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密封保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隐藏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后的密封保护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隐藏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后的密封保护装置结构剖视图一。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隐藏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后的密封保护装置结构一视角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隐藏第一管件与第二管件后的密封保护装置结构剖视图二。

100、密封保护装置;10、壳体;11、固定部;12、底座;121、第一穿孔;122、第二穿孔;123、第三穿孔;124、第四穿孔;125、第一环形槽;126、第二环形槽;127、第三环形槽;13、壳本体;131、观察孔;14、第一流道;141、第二流道;142、第三流道;143、第四流道;14a、第一流道段;14b、第二流道段;14c、抵触台阶;20、输油组件;21、第一管件;22、第二管件;23、第一接头;24、第二接头;25、排气件;251、排气口;252、通气管;253、封堵件;26、密封件;30、液位检测器;31、浮漂;32、杆体部;33、限位部;34、观察盖;4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目前,在使用滤油装置对海底电缆油泵站进行注油时,存储在油桶中的经过过滤后合格的绝缘油通过软管进入滤油机,过滤一次后再进入绝缘油罐,软管和油桶口之间只能使用毛巾密封,注油工作受场地影响只能在室外进行,下雨刮风时只通过毛巾密封可能会影响合格油的微水值,从而影响注入的油品质量。

基于此,请参考图1,本申请提供了绝缘油注油系统密封保护装置100,包括:壳体10,上设有固定部11、第一接头23及第二接头24,固定部11用于连接并密封在油桶的油桶口中;输油组件20包括第一管件21与第二管件22,第一管件21与第二管件22并列设于固定部11上,且分别与第一接头23与第二接头24对应连通,其中,第一管件21凸出固定部11的长度大于第二管件22凸出固定部11的长度。

上述的密封保护装置100,在进行海底电缆油泵站海缆绝缘油注油或滤油时,可将第一管件21与第二管件22通过油桶口插入油桶中;再将壳体10的固定部11连接在油桶口中,并利用固定部11密封油桶口,避免户外注油时因雨水天气而导致雨水通过敞开的油桶口进入油桶内,从而避免影响合格油的微水值。由于第一管件21的长度大于第二管件22的长度,因此,在注油时,可仅连接第二接头24,通过第二接头24与第二管件22向油桶内注油。在滤油时,可连接第一接头23,通过第一管件21与第一接头23抽出油桶内的油并进行过滤;滤后,连接第二接头24,通过第二接头24与第二管件22向油桶内回油,如此,实现有效且稳定的注油或滤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密封保护装置100,不仅适用于海底电缆油泵站海缆绝缘油的补充,也能应用于国内其他充油海缆的绝缘介质补充,还可用于变压器油等绝缘油补充。其中,海底电缆油泵站是500kV海南联网系统配套设施,是海底电缆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系统。油泵站作用是实时检测海底电缆油流的流速、压力、温度并控制海底电缆中绝缘油的流量和压力。

还需说明的是,在注油或滤油时,固定部11与油桶口连接,并能密封油桶口。其实现方式可有多种,比如:固定部11可设计成软塞结构,将其塞入油桶口中,即可实现密封连接;或者,固定部11也可设计成螺纹结构,将其旋入油桶口中;又或者,固定部11可设计成卡扣结构,固定部11盖在油桶口中,并通过卡扣方式进行固定,如类似瓶盖封闭原理等。

当固定部11密封连接在油桶口时,第一管件21与第二管件22则分别穿入油桶口中,并伸入至油桶中。由于第一管件21的长度大于第二管件22的长度,因此,第一管件21可伸入至更深的位置,这样在滤油时,可通过第一管件21对油桶中的油抽吸,可使得油桶中的油大部分能被抽吸出。而第二管件22则用作注油管,便于住满油桶。

在注油或滤油时,需与第一管件21或第二管件22连接,比如:将滤油机上取油管连接在第一接头23上,利用第一接头23实现与第一管件21的连通;或者,将出油管连接在第二接头24上,通过第二接头24与第二管件22连通。

第一接头23与第一管件21之间的连通,可通过管件进行连接,也可在壳体10设置对应的流道,通过该流道实现第一接头23与第一管件21的连通。第一接头23在壳体10上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接、焊接等。

另外,第二接头24与第二管件22之间的连通,可通过管件进行连接,也可在壳体10设置对应的流道,通过该流道实现第二接头24与第二管件22的连通。第二接头24在壳体10上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接、焊接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壳体10包括底座12及壳本体13,壳本体13设于底座12上,固定部11设于底座12背向壳本体13的一侧。第一接头23与第二接头24设于壳本体13上,并分别与第一管件21与第二管件22对应连通。如此,将壳体10设计成底座12与壳本体13,使得第一接头23、第二接头24、第一管件21及第二管件22稳定安装,便于第一接头23与第一管件21之间、以及第二接头24与第二管件22之间稳定连通。

可选地,固定部11在底座12上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接、销接、铆接、焊接、一体成型方式等。其中,一体成型方式可为注塑、压铸、3D打印等。

同时,底座12与壳本体13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卡接、销接、铆接、焊接、一体成型方式等。

更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与图3,底座12上设有第一穿孔121与第二穿孔122,第一穿孔121与第二穿孔122均贯穿固定部11。第一管件21穿设于第一穿孔121中,第二管件22穿设于第二穿孔122中,壳体10内设有连通第一穿孔121与第一接头23的第一流道14、及连通第二穿孔122与第二接头24的第二流道141。由此可知,当滤油时,油桶中的油会依次经过第一管件21、第一流道14及第一接头23,最终由第一接头23向外排出。而出油时,油会依次经过第二接头24、第二流道141及第二管件22,并最终由第二管件22输送至油桶中。

如此设计,利用设置流道的方式,减少管件的使用,不仅方便第一接头23与第一管件21、以及第二接头24与第二管件22之间的连接;而且保证壳体10内结构更为简洁,布置更为合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流道14与第二流道141分别在壳本体13内应隔开设置,避免油在第一流道14与第二流道141中串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输油组件20还包括密封件26。底座12朝向壳本体13的一侧面上设有第一环形槽125与第二环形槽126,第一环形槽125与第二环形槽126分别对应围设于第一穿孔121、第二穿孔122的外周,第一环形槽125与第二环形槽126内均设有密封件26。如此,通过第一环形槽125,使得密封件26稳定套在第一穿孔121的周围,从而使得第一穿孔121的周围得到有效且稳定的密封,避免第一流道14与第一穿孔121之间发生漏油的现象。

同时,通过第二环形槽126,使得密封件26稳定套在第二穿孔122的周围,从而使得第二穿孔122的周围得到有效且稳定的密封,避免第二流道141与第二穿孔122之间发生漏油的现象。

其中,密封件26的材质可为但不限于天然橡胶、硅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氟橡胶、三元乙丙橡胶、聚氨脂橡胶、氯醚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等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与图4,输油组件20包括具有排气口251的排气件25,底座12上设有第三穿孔123。第三穿孔123贯穿固定部11,排气件25设于壳本体13上,并与第三穿孔123连通。由此可知,当向油桶中注油时,油桶中的被压缩的气体可通过第三穿孔123进入排气件25中,再由排气口251中排外,降低油桶中的气压,使得油能稳定注入油桶中。

需要说明的是,排气件25与第三穿孔123之间的连通,可通过管件如软管等进行连通;也可在壳本体13内设置流道,通过流道实现第三穿孔123与排气件25的连通。

可选地,排气件25在壳本体13上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接、粘接、焊接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排气件25包括通气管252及设于通气管252内的封堵件253。通气管252远离封堵件253的一端伸至壳本体13内,封堵件253上具有若干排气口251。由此可知,第三穿孔123中的气体可进入通气管252中,并从封堵件253上的排气口251排出。本实施例将若干排气口251设置在封堵件253上,使得封堵件253可形成网状结构,这样不仅方便排气,而且还能有效防止外界的杂质通过排气件25进入第三穿孔123中。

需要说明的是,可在通气管252中且位于封堵件253背向外界的一侧放置海绵,这样在实现有效排气的同时,也更能防止外界杂质进入壳体1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壳本体13内还设有第三流道142,第三流道142连通于排气件25与第三穿孔123之间。如此,利用设置第三流道142的方式,可减少管件的使用,不仅方便排气件25与第三穿孔123之间的连接;而且保证壳体10内结构更为简洁,布置更为合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流道14、第二流道141及第三流道142之间分别在壳本体13内应隔开设置,避免油在第一流道14、第二流道141及第三流道142之间串流。

同时,为使得第三流道142与第三穿孔123之间紧密连接,底座12上可设置第三环形槽127,第三环形槽127围设于第三穿孔123的一端。同时,第三环形槽127中可嵌入密封件26。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还包括液位检测器30,底座12上设有第四穿孔124。第四穿孔124贯穿固定部11,液位检测器30至少部分穿设于第四穿孔124中,用于检测油桶内的液位。由此可知,当对油桶进行注油时,若不清楚油桶中的液位,很容易导致油桶中的油溢出,不仅导致油浪费,而且还容易导致油被污染,影响油的品质。为此,设置液位检测器30,可直接观察液位检测器30判断油桶液位情况来停止往油桶回油,改善了以往必须揭开桶口密封物观察液位可能导致雨水进入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液位检测器30可为自动设备,如:液位传感器,当检测到油达到预设高度时,通过发出信号以判断液位;或者,液位检测器30还可设计成机械结构,如:浮漂等。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与图5,液位检测器30包括浮漂31、杆体部32及限位部33。壳本体13内设有与第四穿孔124连通的第四流道143,限位部33通过杆体部32连接于浮漂31,杆体部32穿设于第四穿孔124中,浮漂31位于固定部11背向底座12的一侧,限位部33位于第四流道143内,并用于与第四穿孔124的一端或第四穿孔124内的部分结构抵触。由此可知,通过限位部33,使得浮漂31未与油接触时不会掉落至油桶中。当油开始与浮漂31接触时,浮漂31在油的作用下逐渐上升,使得限位部33也在第四流道143中升起,如此可以判断注油量达到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浮漂31是指能够浮在油面上,并且随着液位的上升,浮漂31也能随之上升。其可为但不限于塑料空囊、塑料球、泡沫块等。

另外,当限位部33可与第四穿孔124的一端抵触时,说明限位部33在第四流道143中能够完全移动;当限位部33与第四流道143内的部分结构抵触时,说明限位部33则无法到达第四穿孔124的一端。比如:请参考图5,第四流道14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段14a与第二流道段14b,第一流道段14a相对于第二流道段14b更靠近第四穿孔124,第二流道段14b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一流道段14a的横截面积,使得第二流道段14b与第一流道段14a之间形成抵触台阶14c。此时,限位部33位于第二流道段14b,并用于抵触台阶14c抵触。

可选地,限位部33可设计成圆盘状,也可设计条状等,只需能被第四穿孔124一端或第四流道143内的部分结构所抵触均可。同时,限位部33在杆体部32上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螺纹连接、卡接、销接、粘接、焊接、一体成型等。其中,一体成型可为但不限于注塑、压铸、挤出、3D打印等。

此外,杆体部32与浮漂31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为但不限于螺栓连接、螺纹连接、卡接、销接、粘接、焊接、一体成型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壳本体13上设有与第四流道143连通的观察孔131。观察孔131用于观察限位部33的上下移动状态。如此,通过观察孔131,方便及时了解限位部33的运动状况,以便及时判断停止回油或注油的时机。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2,液位检测器30还包括观察盖34,观察盖34至少部分被构造为透明结构,观察盖34嵌设于观察孔131中。如此,通过观察盖34,不仅方便观察限位部33的运动状况,而且还避免杂物从观察孔131中掉落,污染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6516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