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9:31


一种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瓶装产品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瓶装产品的加工基本分为灌装-旋盖-贴标几个加工工序,其中通过灌装对空瓶中加入物料,然后在瓶口处进行旋盖处理,最终再在瓶子外侧壁贴上相应的标签。

现有的,在对瓶装产品的加工过程的各工序均是在不同的设备上完成的,即先在灌装机上将空瓶内灌装物料,然后再运送至旋盖机上进行旋盖处理,最终再运送至贴标机上完成贴标。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需要不断地转移产品在不同的设备上完成不同的工序,并且进行多次的上料和卸料操作,不仅加工繁琐,而且在转移运送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对产品的损坏,不合格率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加工繁琐度,提高产品合格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环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定位瓶子的模具,所述机架安装有用于驱使各所述模具沿环形传送的驱使组件;所述机架沿各所述模具的排列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对瓶子内进行灌装的灌装机构、用于在瓶口处旋盖的旋盖机构和用于在瓶子的外侧壁贴标签的贴标机构;各所述模具中位于所述灌装机构和所述贴标机构之间位置设置有上料工位和卸料工位,所述上料工位处于靠近所述灌装机构的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料工位处将空的瓶子定位在模具上,然后通过驱使组件驱动模具沿周向进行传送;在传送的过程中,空的瓶子依次经过灌装机构进行灌装、经过旋盖机构进行旋盖和经过贴标机构的贴标处理,最终再传送至卸料工位进行卸料;上述的整个加工过程中,瓶子在沿周向传送时即可完成所有的加工工序,无需将瓶子进行不断转移而完成加工,减少了瓶子因转移而发生损坏的风险,提高产品合格率;并且该加工路径是沿周向设置的,相较于传统的直线传送流水线而言,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再有该结构可使得上料工位和卸料工位的位置接近,方便现场加工中上料和卸料的效率。

优选的,所述驱使组件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环形带,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水平间隔转动式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环形带依次绕设于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各所述模具沿所述环形带的外圈间隔安装于所述环形带;所述驱使组件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主动带轮转动的第一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件驱使主动带轮转动,从而即可带动环形带沿周向传送,进而即可带动各个模具传送;该结构传送稳定性高。

优选的,所述模具的顶部开设有供所述瓶子卡入的卡位槽;所述灌装机构包括:朝Z轴方向滑移的安装架、用于驱使所述安装架滑移的第二驱动件、若干灌装头和用于对各所述灌装头充物料的添料件,若干所述灌装头竖直设置且朝所述模具传送方向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瓶子卡入到卡位槽内后,瓶子随着模具移动至灌装头正下方处,然后通过第二驱动件驱使安装架竖直朝下滑移,直至使得灌装头从瓶子的瓶口插入到瓶内,最后通过添料件对灌装头充物料,使得物料添加至瓶子内;从而可完成灌装,该灌装方式简便,且灌装效率高。

优选的,所述旋盖机构包括:上盖预旋组件、拧紧组件和用于逐个输送瓶盖的输送组件,所述上盖预旋组件和所述拧紧组件沿所述模具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上盖预旋组件包括:朝Z轴方向滑移的连接架、用于驱使连接架滑移的第三驱动件、转动式安装于所述连接架的气动夹具和用于驱使所述气动夹具转动的第四驱动件,所述气动夹具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架安装有用于驱使所述气动夹具在所述输送组件的出料口和所述模具连线上移动的第五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输送组件将瓶盖逐个输送至出料口处,然后通过第三驱动件和第五驱动件的配合,使得气动夹具夹持位于输送组件的出料口处的瓶盖;接着再驱使启动夹具移动至瓶子的瓶口处,将瓶盖预旋至瓶子的瓶口;然后当瓶子传送至拧紧组件处时,再通过拧紧组件将瓶盖拧紧;上述结构是先对瓶盖进行预旋,然后在下一工位再进行拧紧,从而可缩短每一个工位处的加工时长,进而提高整体的加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机架的输送轨道、安装于所述输送轨道的出料口一端处的输送台和安装于所述机架的振动上料盘,所述输送轨道的进料口连通于所述振动上料盘的出料口;所述输送台朝垂直于所述输送轨道的方向滑移式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机架安装有用于驱使所述输送台滑移的第六驱动件;所述输送台的顶部且对应所述输送轨道的出料口位置处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的位置为所述输送组件的出料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动上料盘将瓶盖逐个输送至输送轨道中,当靠前的一个瓶盖输送至卡入到卡接槽内后,通过第六驱动件驱使输送台滑移,使得卡入到卡接槽内的瓶盖离开输送轨道,使得气动夹具更加方便地夹持出单个瓶盖,提高瓶盖上料效率。

优选的,所述模具传送路径上且对应所述旋盖机构工位处均设置有一对档条,两所述档条分别用于抵压瓶子的两侧;所述机架对应各旋盖工位处均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正对其中一所述档条远离另一所述档条的一侧,正对所述定位块的所述档条开设有供所述定位块穿过的避位孔,所述机架安装有用于驱使所述定位块朝靠近或远离所述档条方向移动的第七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虽然瓶子卡入到卡位槽内进行定位,但是瓶子与卡位槽的槽壁之间依然会存在间隙,从而在传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抖动的情况,进而会导致瓶子移动至旋盖位置时位置出现偏差;因此瓶子在经过通过旋盖机构工位处的过程中,瓶子在两条档条之间位置输送,达到对瓶子的限位,并且启动第七驱动件,驱使定位块穿过避位孔,直至抵压瓶子,完成对瓶子的定位,进而使得旋盖位置有更高的准确性。

优选的,位于所述模具传送路径上设置有第一视觉检测相机,所述第一视觉检测相机位于所述旋盖机构和所述贴标机构之间位置,所述第一视觉检测相机的镜头用于水平正对瓶子的瓶盖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完成旋盖后,通过第一视觉检测相机从水平方向拍摄瓶盖位置,获取到瓶盖的图片,根据图片中的瓶盖高度来判断旋盖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可直接进行剔除处理,无需进行后续的加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最终加工出的产品质量。

优选的,所述贴标机构包括:安装于机架的工作台、用于吸附标签正面且正对瓶子的贴标位置的吸附板、用于在所述吸附板和瓶子之间位置朝所述模具传送方向移动的脱膜板、用于驱使所述吸附板朝靠近或远离瓶子方向移动的第八驱动件和用于驱使所述脱膜板移动的第九驱动件,所述工作台上转动式安装有用于放卷标签卷的放卷轴和用于收卷底膜的收卷轴,所述工作台安装有用于驱使收卷轴转动的第十驱动件;所述标签卷自所述放卷轴传送至所述脱膜板朝向所述吸附板一侧、所述底膜自所述脱膜板背向所述吸附板一侧传送至收卷轴;当所述脱膜板移动至正对所述吸附板时,所述吸附板吸附标签卷上的标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标签卷套设于放卷轴上,然后将标签卷拉至脱膜板朝向吸附板一侧,然后再将标签卷的底膜从脱膜板的边缘绕至脱膜板的另一侧后,盘绕在收卷轴上;当第九驱动件驱使脱膜板移动至与吸附板相对位置时,吸附板将对应的标签正面吸附;然后通过第十驱动件对底膜进行收卷,同步驱使脱膜板离开吸附板,从而即可使得标签留在吸附板上;最后通过第八驱动件驱使吸附板朝靠近瓶子方向移动,直至使标签贴至瓶子上,完成贴标操作;该贴标结构简便,且贴标效率高。

优选的,位于所述模具传送路径上设置有第二视觉检测相机,所述第二视觉检测相机位于所述贴标机构和所述卸料工位之间位置,所述第二视觉检测相机的镜头用于水平正对瓶子的贴标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医疗领域等高标准产品,贴标质量要求高,因此在完成贴标后,通过第二视觉检测相机拍摄标签位置,获取到标签的图片,判断标签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则可直接进行剔除处理,提高最终加工出的产品质量。

优选的,所述机架对应卸料工位处设置有输送带,所述机架安装有调节架,所述输送带的正上方和所述卡位槽的正上方之间移动式设置有夹持气缸,所述调节架安装有用于驱使所述夹持气缸朝X轴和Z轴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完成加工的产品传送到卸料工位时,通过驱动组件驱使夹持气缸移动至产品的正上方,并且将产品从模具中夹出,然后再将产品放置在输送带上,即可完成对产品的卸料;该结构可达到自动化卸料,提供加工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瓶子在沿周向传送时即可完成所有的加工工序,无需将瓶子进行不断转移而完成加工,减少了瓶子因转移而发生损坏的风险,提高产品合格率;并且该加工路径是沿周向设置的,相较于传统的直线传送流水线而言,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再有该结构可使得上料工位和卸料工位的位置接近,方便现场加工中上料和卸料的效率;

2.先对瓶盖进行预旋,然后在下一工位再进行拧紧,从而可缩短每一个工位处的加工时长,进而提高整体的加工效率;

3.将标签卷套设于放卷轴上,然后将标签卷拉至脱膜板朝向吸附板一侧,然后再将标签卷的底膜从脱膜板的边缘绕至脱膜板的另一侧后,盘绕在收卷轴上;当第九驱动件驱使脱膜板移动至与吸附板相对位置时,吸附板将对应的标签正面吸附;然后通过第十驱动件对底膜进行收卷,同步驱使脱膜板离开吸附板,从而即可使得标签留在吸附板上;最后通过第八驱动件驱使吸附板朝靠近瓶子方向移动,直至使标签贴至瓶子上,完成贴标操作;该贴标结构简便,且贴标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瓶子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灌装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旋盖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上盖预旋组件和输送组件之间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5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贴标机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贴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贴标机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抚平板和推平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卸料工位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模具结构剖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模具结构正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转动轴定位结构剖视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上料架结构剖视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的上料架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2、模具;21、卡位槽;22、转动槽;23、插接槽;24、锁位组件;241、推杆;2411、导向面;242、锁定杆;243、连杆;244、弹性件;25、第一滑移槽;26、第二滑移槽;27、联动槽;3、驱使组件;31、主动带轮;32、从动带轮;33、环形带;331、转动轴;332、锁定孔;34、第一驱动件;35、上料工位;36、卸料工位;361、输送带;4、灌装机构;41、安装架;42、第二驱动件;43、灌装头;44、添料件;5、旋盖机构;51、上盖预旋组件;511、固定架;512、连接架;513、第三驱动件;514、滑移座;515、气动夹具;516、第四驱动件;517、第五驱动件;52、拧紧组件;53、输送组件;531、输送轨道;532、输送台;5321、卡接槽;533、振动上料盘;534、第六驱动件;54、档条;541、避位孔;55、定位块;56、第七驱动件;57、第一视觉检测相机;6、贴标机构;61、工作台;62、吸附板;63、脱膜板;64、第八驱动件;65、第九驱动块;66、放卷轴;67、收卷轴;68、第十驱动件;69、第二视觉检测相机;60、立架;601、抚平板;602、推平板;7、调节架;71、夹持气缸;72、驱动组件;8、剔除机构;9、上料架;91、连接板;92、插接杆;101、瓶子;102、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需要生产的产品为扁平状瓶子101,瓶口竖直朝上,瓶子101的瓶口处设置有瓶盖102,瓶子101的外侧壁贴设有标签(图中未示出),标签自瓶子101的一侧延伸至瓶子101的顶部和相邻侧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

实施例1

参照图2和图3,灌装旋盖贴标一体机包括机架1,机架1上的中间位置水平环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模具2,模具2竖直朝上的一侧开设有供瓶子101底部卡入的卡位槽21;机架1还安装有用于驱使各个模具2沿环形传送的驱使组件3,驱使组件3包括主动带轮31、从动带轮32、环形带33和第一驱动件34,主动带轮31和从动带轮32水平间隔转动式安装在机架1上,环形带33依次绕设于主动带轮31和从动带轮32,若干个模具2沿环形带33的周向拆卸式安装在环形带33上;第一驱动件34为电机,第一驱动件34固定安装在机架1,第一驱动件34的输出轴固定安装于主动带轮31的转轴;从而即可达到驱使各个模具2沿环形传送,进而带动瓶子101沿环形传送。

机架1上沿各个模具2的排列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对瓶子101内进行灌装的灌装机构4、用于在瓶口处旋盖的旋盖机构5和用于在瓶子101的外侧壁贴标签的贴标机构6,其中灌装机构4和旋盖机构5均处于模具2传送路径上的其中一个直线段、贴标机构6处于另一个直线段;各个模具2中位于灌装机构4和贴标机构6之间位置设置有上料工位35和卸料工位36,其中卸料工位36与贴标机构6同处同一个直线段,上料工位35处于靠近灌装机构4的位置,并且上料工位35位于环形带33的弧形段位置处;从而在瓶子101随模具2传送的过程中即可完成对瓶子101的灌装-旋盖-贴标工序。

参照图4,灌装机构4包括安装架41、第二驱动件42、灌装头43和添料件44,安装架41位于模具2的传送路径的正上方;灌装头43设置有若干个,在本实施例中,灌装头43设置有三个,三个灌装头43均竖直设置,三个灌装头43朝模具2的传送路径等间隔设置,三个灌装头43的出料口分别对应位于连续的三个模具2上的瓶子101的瓶口;每个灌装头43均安装一个添料件44,添料件44为灌装泵,添料件44的进料口用于连通储料箱、添料件44的出料口用于连通灌装头43;第二驱动件42为无杆气缸,安装架41固定安装在第二驱动件42的活动块;从而瓶子101在传送的过程中逐个正对灌装头43的出料口,以对瓶子101内进行分段式灌装,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参照图5和图6,旋盖机构5包括上盖预旋组件51、拧紧组件52和输送组件53,上盖预旋组件51和拧紧组件52朝模具2的传送路径上依次设置,其中上盖预旋组件51用于将瓶盖102盖于瓶子101的瓶口,并且进行初步预旋;而拧紧组件52则是将瓶盖102拧紧处理;输送组件53则是将瓶盖102逐个输送瓶盖102至上盖预旋组件51处。

上盖预旋组件51包括固定架511、连接架512、第三驱动件513、滑移座514、气动夹具515和第四驱动件516,固定架511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连接架512朝Z轴方向滑移式安装在固定架511,在本实施例中,Z轴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三驱动件513为气缸,第三驱动件513固定安装在固定架511,第三驱动件513的活塞杆固定安装在连接架512;滑移座514朝X轴方向滑移式安装在连接架512,在本实施例中,X轴方向为水平垂直于模具2的传送路径的直线段的方向;连接架512固定安装有第五驱动件517,第五驱动件517为气缸,第五驱动件517的活塞杆固定安装在滑移座514。

气动夹具515竖直设置,气动夹具515转动式安装于滑移座514,当气动夹具515随滑移座514移动时,气动夹具515的夹持臂在输送组件53的出料口和瓶子101的瓶口连线上移动;第四驱动件516为带传动模组,带传动模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第四驱动件516安装于滑移座514,第四驱动件516的从动带轮32套设于气动夹具515。

从而气动夹具515在输送组件53的出料口处夹持瓶盖102后,再驱使气动夹具515移动至瓶子101的瓶口处,通过气动夹具515的转动完成对预旋加工。

参照图5、图6和图7,输送组件53包括输送轨道531、输送台532和振动上料盘533,输送轨道531水平固定安装在机架1,输送轨道531朝Y轴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Y轴方向为模具2的传送路径的直线段延伸方向;振动上料盘533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振动上料盘533的出料口连通于输送轨道531的一端、输送台532朝X轴方向滑移式安装于机架1且连通于输送轨道531的另一端,输送台532朝向输送轨道531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5321,卡接槽5321连通于输送轨道531;振动上料盘533中的瓶盖102逐个进入到输送轨道531内,然后再逐个卡入到卡接槽5321内;机架1固定安装有第六驱动件534,第六驱动件534为气缸,第六驱动件534的活塞杆固定安装在输送台532;从而当有一个卡入到卡接槽5321内,然后驱使输送台532朝靠近模具2的传送路径移动后,卡接槽5321的位置即为输送组件53的出料口。

在本实施例中,拧紧组件52的结构与上盖预旋组件51不同之处仅是气动夹具515一直位于瓶子101的瓶口正上方位置,无需第五驱动件517,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5和图8,模具2传送路径上且对应旋盖机构5工位处的直线段位置设置有一对档条54,两条档条54均固定安装在机架1,两条档条54分别设置在模具2传送路径上的两侧,瓶子101在随模具2移动的过程中,瓶子101在两条档条54之间移动,达到对瓶子101限位;机架1对应上盖预旋组件51的旋盖工位和拧紧组件52的旋盖工位处均设置有定位块55,定位块55正对其中一条档条54远离另一条档条54的一侧,正对定位块55的档条54开设有供定位块55穿过的避位孔541,机架1固定安装有第七驱动件56,第七驱动件56为气缸,第七驱动件56的活塞杆固定安装于定位块55,从而当瓶子101移动至上盖预旋组件51的旋盖工位和拧紧组件52的旋盖工位处时,通过第七驱动件56驱使定位块55穿过避位孔541,直至将瓶子101抵压至另一条档条54上,完成对瓶子101的稳定定位。

参照图5和图9,位于模具2传送路径上设置有第一视觉检测相机57,第一视觉检测相机57固定安装在机架1中对应旋盖机构5和贴标机构6之间位置,第一视觉检测相机57的镜头用于水平正对瓶子101的瓶盖102位置,以拍摄瓶盖102旋紧在瓶子101上时的图片,进而采用图像识别功能判断瓶盖102的高度,以判断瓶盖102是否拧紧。

参照图9、图10和图11,贴标机构6包括工作台61、吸附板62、脱膜板63、第八驱动件64和第九驱动块65,工作台61固定安装在机架1;吸附板62为中空设置,吸附板62正对瓶子101,吸附板62朝向瓶子101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多个吸附口,吸附板62连接有抽气泵,从而吸附板62朝向瓶子101的一侧可进行吸附;吸附板62朝X轴方向滑移式安装于机架1,第八驱动件64为气缸,第八驱动件64的活塞杆固定安装于吸附板62远离瓶子101的一侧,从而即可驱使吸附板62滑移;脱膜板63朝Y轴方向滑移式安装于工作台61,并且脱膜板63在吸附板62和瓶子101之间滑移,第九驱动件为气缸,第九驱动件的活塞杆固定安装在脱膜板63的一端、脱膜板63的另一端横截面呈三角形。

工作台61上的两侧分别转动式安装有放卷轴66和收卷轴67,放卷轴66和收卷轴67均竖直设置,放卷轴66用于套入标签卷,收卷轴67用于收卷底膜;工作台61安装有用于驱使收卷轴67转动的第十驱动件68,第十驱动件68为带传动模组,带传动模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标签卷自放卷轴66传送至脱膜板63朝向吸附板62一侧,而底膜则从脱膜板63远离第九驱动件的活塞杆一端绕至脱膜板63背向吸附板62一侧,然后再传送至收卷轴67进行收卷;当脱膜板63移动至正对吸附板62时,吸附板62吸附标签卷上的标签,而吸附板62离开吸附板62和瓶子101之间位置,并且启动第十驱动件68对收卷轴67进行收卷,即可完成标签脱离底膜。

参照图9和图12,位于模具2传送路径上设置有第二视觉检测相机69,第二视觉检测相机69固定安装在机架1且位于贴标机构6和卸料工位36之间位置,第二视觉检测相机69的镜头用于水平正对瓶子101的贴标位置,从而即可通过图文识别功能检测所贴的标签是否合格。

位于模具2传送路径上且处于吸附板62和第二视觉检测相机69之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立架60,立架60上固定安装有抚平板601,抚平板601用于抵接于瓶子101正面的标签,使得瓶子101在传送的过程中对正面的标签进行抚平;立架60设置有用于推动贴在瓶子101顶部和相邻侧边位置的标签贴在相应位置的推平板602,立架60还安装有用于分别驱使推平板602朝X轴方向移动气缸;从而可完成对瓶子101的顶部和相邻侧边位置的标签完成粘贴。

参照图9和图13,机架1对应卸料工位36处固定安装有输送带361,输送带361朝X轴方向延伸,机架1靠近输送带361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调节架7,输送带361的正上方和卸料工位36处的卡位槽21的正上方之间移动式安装有夹持气缸71,调节架7安装有用于驱使夹持气缸71朝X轴和Z轴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72,此处的驱动组件72结构与用于驱使气动夹具515朝X轴和Z轴方向移动的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参照图9和图13,位于模具2传送路径上,并且对应第一视觉检测相机57和贴标机构6之间、以及第二视觉检测相机69和输送带361之间位置均设置有剔除机构8,剔除机构8用于将有第一视觉检测相机57或者第二视觉检测相机69检测出不合格产品进行剔除;剔除机构8的结构与调节架7、夹持气缸71和驱动组件72的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先在上料工位35处逐个将空的瓶子101插入到卡位槽21中,然后启动第一驱动件34,驱使每个模具2进行沿环形传送;当瓶子101传送至各灌装头43处时,通过各个灌装头43对瓶子101逐步灌装物料,直至灌满;然后当瓶子101被传送至上盖预旋组件51的旋盖工位处时,上盖预旋组件51中的气动夹具515将一个瓶盖102夹持至该瓶子101的瓶口处,将瓶盖102预旋至瓶口;接着当瓶子101被传送至拧紧组件52的旋盖工位时,拧紧组件52中的启动夹具将之前预旋的瓶盖102进行拧紧处理;然后当瓶子101被传送至与吸附板62位置正对时,启动脱模板移动至与吸附板62正对,使得吸附板62将标签吸附,再驱动脱模板离开吸附板62,使得标签留于吸附板62上,启动吸附板62即可使得标签贴至瓶子101正面的侧壁上;并且通过驱使推平板602,将瓶子101的顶部和相邻侧边位置的标签完成粘贴;最后当瓶子101传送至卸料工位36时,通过夹持气缸71,即可将完成加工的瓶子101从卡位槽21中夹出,并放置在输送带361上完成卸料。

实施例2

参照图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环形带33对应各个模具2的位置均固定安装有转动轴331,模具2中间位置开设有供转动轴331穿过的转动槽22,从而模具2可沿转动轴331转动;模具2在竖直方向的两端均开设有不同大小的卡位槽21,以用于满足不同大小的瓶子101卡入。

参照图15和图16,模具2的水平相对两侧均开设有插接槽23,模具2内的两侧均安装有用于限制模具2的转动位置的锁位组件24,锁位组件24包括推杆241、锁定杆242、连杆243和弹性件244,模具2位于转动槽22的槽壁处开设有第一滑移槽25,模具2对应插接槽23的槽壁位置均开设有第二滑移槽26,第一滑移槽25和第二滑移槽26在模具2的厚度方向上水平间隔设置,模具2内位于第一滑移槽25和第二滑移槽26之间位置开设有联动槽27;推杆241通过第二滑移槽26滑移式安装在模具2,推杆241延伸至插接槽23内;锁定杆242通过第一滑移槽25滑移式安装在模具2,转动轴331对应第一滑移槽25的位置开设有供锁定杆242卡入的锁定孔332;连杆243的中间位置转动式安装于联动槽27,连杆243的两端分别转动式安装于推杆241和锁定杆242,推杆241和锁定杆242的转轴分别朝连杆243的长度方向滑移式安装于连杆243;弹性件244为弹簧,弹性件244固定安装在锁定杆242与第一滑移槽25的槽底之间位置;从而当按动推杆241时,锁定杆242即可离开锁定孔332而完成对模具2的解锁。

参照图16、图17和图18,机架1对应上料工位35处固定安装有上料架9;上料架9的一侧转动式安装有连接板91,连接板91通过电机驱使转动,连接板91对应插接槽23的位置均设置有插接杆92,插接杆92均通过气缸驱使其朝靠近模具2的方向移动,直至插入到插接槽23内;推杆241延伸至插接槽23内的一端且朝向上料架9的一侧均设置有导向面2411;从而当插接杆92插入到插接槽23内后,即可按压推杆241,进而驱使锁定杆242离开转动轴331,从而完成对模具2的解锁;接着再通过驱使连接板91转动,即可调节卡位槽21大小。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加工的瓶子101大小不同时,可通过驱使插接杆92插入到插接槽23内,从而通过导向面2411的作用按压推杆241,进而驱使锁定杆242离开锁定孔332;接着驱使连接板91转动,通过插接杆92的作用即可使得模具2转动,使得模具2的另一侧朝上,即可调节卡位槽21大小;该方式无需操作者逐个操作模具2进行转动,进行更换卡位槽21大小,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24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