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后部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0:08


后部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后部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车身主体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特别后部车身结构受力较为复杂,直接承受了路面传递给底盘的力,并将其传递到车身结构中。后部车身结构的强度对车身耐久可靠性等性能起决定性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后部车身结构,所述后部车身结构构造出的主体结构传力贯通通顺,可以提高后部车身结构的耐久可靠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后部车身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包括:C柱环形结构、塔座环形结构和D柱环形结构,所述C柱环形结构、所述塔座环形结构和所述D柱环形结构均独立成环,且所述C柱环形结构、所述塔座环形结构和所述D柱环形结构在车辆的由前向后的方向上依次排布且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通过独立成环的C柱环形结构、塔座环形结构和D柱环形结构,且C柱环形结构、塔座环形结构和D柱环形结构在车辆的由前向后的方向上依次排布且间隔开,使后部车身结构的传力结构相对合理,占用车内的空间较小,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易行,可实施性较大,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后部车身结构构造出的主体结构传力贯通通顺,可以提高后部车身结构的耐久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柱环形结构包括:第一顶部横梁、左天窗纵梁、右天窗纵梁、左后侧围下加强板、右后侧围下加强板、左门槛加强板后段、右门槛加强板后段、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后地板第一横梁,所述第一顶部横梁、所述左天窗纵梁、所述左后侧围下加强板、所述左门槛加强板后段、所述左后纵梁、所述后地板第一横梁、所述右后纵梁、所述右门槛加强板后段、所述右后侧围下加强板、所述右天窗纵梁依次首尾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柱环形结构还包括第一左连接支架和第一右连接支架,所述后地板第一横梁的左端与所述左后纵梁通过所述第一左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后地板第二横梁的右端与所述右后纵梁通过所述第一右连接支架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C柱环形结构还包括: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和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所述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左连接支架和所述左后纵梁连接,所述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右连接支架和所述右后纵梁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塔座环形结构包括:第二顶部横梁、左侧围加强板、右侧围加强板、左后轮罩连接板、右后轮罩连接板、左悬挂安装板、右悬挂安装板、左后纵梁、右后纵梁、后地板第二横梁,所述第二顶部横梁、所述左侧围加强板、所述左后轮罩连接板、所述左悬挂安装板、所述左后纵梁、所述后地板第二横梁、所述右后纵梁、所述右悬挂安装板、所述右后轮罩连接板、所述右侧围加强板依次首尾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塔座环形结构还包括第二左连接支架和第二右连接支架,所述后地板第二横梁的左端与所述左后纵梁通过所述第二左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后地板第二横梁的右端与所述右后纵梁通过所述第二右连接支架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塔座环形结构还包括左后弹簧塔座和右后弹簧塔座,所述左后弹簧塔座与所述左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左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右后弹簧塔座与所述右后纵梁和所述第二右连接支架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后侧围下加强板、所述左门槛加强板后段、所述左侧围加强板、所述左悬挂安装板和左后轮罩连接板形成反向K型结构,所述右后侧围下加强板、所述右门槛加强板后段、所述右侧围加强板、所述右悬挂安装板和右后轮罩连接板形成反向K型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后侧围下加强板和所述左侧围加强板之间连接有左侧围连接支架,所述右后侧围下加强板和所述右侧围加强板之间连接有右侧围连接支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柱环形结构包括:衣帽架上横梁、左后流水槽上板、右后流水槽上板、左后围板、右后围板、后尾横梁,所述衣帽架上横梁、所述左后流水槽上板、所述左后围板、所述后尾横梁、所述右后围板、所述右后流水槽上板依次首尾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柱环形结构还包括衣帽架,所述衣帽架与所述衣帽架上横梁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D柱环形结构还包括左大灯横梁和右大灯横梁,所述左大灯横梁与所述左后流水槽上板和所述左后围板连接,所述右大灯横梁与所述右后流水槽上板和所述右后围板连接。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后部车身结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通过独立成环的C柱环形结构、塔座环形结构和D柱环形结构,且C柱环形结构、塔座环形结构和D柱环形结构在车辆的由前向后的方向上依次排布且间隔开,使后部车身结构的传力结构相对合理,占用车内的空间较小,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易行,可实施性较大,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后部车身结构构造出的主体结构传力贯通通顺,可以提高后部车身结构的耐久可靠性,有利于提升整车的性能提升产品竞争力。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的仰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的又一角度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0、后部车身结构;

10、C柱环形结构;101、第一顶部横梁;102、左天窗纵梁;103、右天窗纵梁;104、左后侧围下加强板;105、右后侧围下加强板;106、左门槛加强板后段;107、右门槛加强板后段;108、左后纵梁;109、右后纵梁;110、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1、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2、第一左连接支架;113、第一右连接支架;114、后地板第一横梁;

20、塔座环形结构;201、第二顶部横梁;202、左侧围加强板;203、右侧围加强板;204、左后轮罩连接板;205、右后轮罩连接板;206、左悬挂安装板;207、右悬挂安装板;208、左后弹簧塔座;209、右后弹簧塔座;210、第二左连接支架;211、第二右连接支架;212、后地板第二横梁;

30、D座环形结构;301、衣帽架;302、衣帽架上横梁;303、左后流水槽上板;304、右后流水槽上板;305、左大灯横梁;306、右大灯横梁;307、左后围板;308、右后围板;309、后尾横梁;

40、反向K型结构;401、左侧围连接支架;402、右侧围连接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100。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100,包括C柱环形结构10、塔座环形结构20和D柱环形结构30,C柱环形结构10、塔座环形结构20和D柱环形结构30均独立成环,使得装配工序较为简便,制造工艺相对简单,且C柱环形结构10、塔座环形结构20和D柱环形结构30在车辆的由前向后的方向上依次排布且间隔开,该后部车身结构100构造出的主体结构传力贯通通顺,可以提高后部车身结构100的耐久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100,通过独立成环的C柱环形结构10、塔座环形结构20和D柱环形结构30,且C柱环形结构10、塔座环形结构20和D柱环形结构30在车辆的由前向后的方向上依次排布且间隔开,使后部车身结构100的传力结构相对合理,占用车内的空间较小,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易行,可实施性较大,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后部车身结构100构造出的主体结构传力贯通通顺,可以提高后部车身结构100的耐久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C柱环形结构10包括:第一顶部横梁101、左天窗纵梁102、右天窗纵梁103、左后侧围下加强板104、右后侧围下加强板105、左门槛加强板后段106、右门槛加强板后段107、左后纵梁108、右后纵梁109、后地板第一横梁114,第一顶部横梁101、左天窗纵梁102、左后侧围下加强板104、左门槛加强板后段106、左后纵梁108、后地板第一横梁114、右后纵梁109、右门槛加强板后段107、右后侧围下加强板105、右天窗纵梁103依次首尾连接。C柱环形结构10呈左右对称的结构形态,便于加工。C柱环形结构10各部件可以彼此之间均可采用焊接、铆接或螺接等形式连接起来,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强弱合理的整体。C柱环形结构10对侧面传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框口变形等整车性能影响较大,完整的C柱环形结构10可以有效改善侧面传力结构,避免产生框口变形。且当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C柱环状结构10最先受力,传递到左后纵梁108和右后纵梁109,再由左后纵梁108和右后纵梁109传递到塔座环状结构20及D柱环状结构,将碰撞力分散后避免直接碰撞的位置受损过于严重,避免车辆因此产生严重受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C柱环形结构10还包括第一左连接支架112和第一右连接支架113,后地板第一横梁114的左端与左后纵梁108通过第一左连接支架112连接,后地板第二横梁212的右端与右后纵梁109通过第一右连接支架113连接。通过第一左连接支架112和第一右连接支架113,可以使C柱环形结构10上其他板件受力后将力传递到左后纵梁108和右后纵梁109,再将左后纵梁108上的力通过第一左连接支架112传递到后地板第一横梁114,将右后纵梁109上的力通过第一右连接支架113传递到后地板第一横梁114,也可将后地板第一横梁114通过第一左连接支架112传递到左后纵梁108,将后地板第一横梁114通过第一右连接支架113传递到右后纵梁109,使C柱环形结构10的连接更加顺畅,使C柱环形结构10上的传力结构更加完整,减少整车开裂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C柱环形结构10还包括: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0和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1,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0与第一左连接支架112和左后纵梁108连接,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1与第一右连接支架113和右后纵梁109连接。车辆受到路面的冲击时,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0和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1最先受到冲击,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0将冲击传递到后地板第一横梁114和左后纵梁108,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1将冲击传递到后地板第一横梁114和右后纵梁109,将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0和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1受到的冲击分散到整个C柱环形结构10,减缓了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0和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1的冲击力,避免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0和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1在受到冲击后发生形变,造成C柱环形结构10变形,影响车辆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塔座环形结构20包括:第二顶部横梁201、左侧围加强板202、右侧围加强板203、左后轮罩连接板204、右后轮罩连接板205、左悬挂安装板206、右悬挂安装板207、左后纵梁108、右后纵梁109、后地板第二横梁212,第二顶部横梁201、左侧围加强板202、左后轮罩连接板204、左悬挂安装板206、左后纵梁108、后地板第二横梁212、右后纵梁109、右悬挂安装板207、右后轮罩连接板205、右侧围加强板203依次首尾连接。塔座环形结构20呈左右对称的结构形态,便于加工。塔座环形结构20各部件可以彼此之间均可采用焊接、铆接或螺接等形式连接起来,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强弱合理的整体。塔座环形结构20直接承受和传递底盘的主要受力,对整车耐久可靠性及异响性能影响较大,完整的塔座环形结构20可以有效提高整车的耐久可靠性,避免行驶时车辆产生异响。且通过将塔座环形结构20单独成环,可以在保证后部车身结构100强度的前提下取消内部加强横梁布置,有利于加大后排座舱空间,有利于提高座椅的最大开启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塔座环形结构20还包括第二左连接支架210和第二右连接支架211,后地板第二横梁212的左端与左后纵梁108通过第二左连接支架210连接,后地板第二横梁212的右端与右后纵梁109通过第二右连接支架211连接。通过第二左连接支架210和第二右连接支架211,可以使塔座环形结构20上其他板件受力后将力传递到左后纵梁108和右后纵梁109,再将左后纵梁108上的力通过第二左连接支架210传递到后地板第二横梁212,将右后纵梁109上的力通过第二右连接支架211传递到后地板第二横梁212,也可将后地板第二横梁212通过第二左连接支架210传递到左后纵梁108,将后地板第二横梁212通过第二右连接支架211传递到右后纵梁109,使塔座环形结构20的连接更加顺畅,使塔座环形结构20上的传力结构更加完整,整体较为稳定,减少整车开裂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塔座环形结构20还包括左后弹簧塔座208和右后弹簧塔座209,左后弹簧塔座208与左后纵梁108和第二左连接支架210连接,右后弹簧塔座209与右后纵梁109和第二右连接支架211连接。车辆受到路面的冲击时,左后弹簧塔座208、右后弹簧塔座209、左悬挂安装板206和右悬挂安装板207先受到冲击,左后弹簧塔座208和左悬挂安装板206将冲击传递到第二左连接支架210连接和左后纵梁108,右后弹簧塔座209和右悬挂安装板207将冲击传递到第二右连接支架211连接和右后纵梁109,将左后弹簧塔座208和右后弹簧塔座209受到的冲击分散到整个塔座环形结构20,减缓了左后弹簧塔座208和右后弹簧塔座209的冲击力,避免左后弹簧塔座208和右后弹簧塔座209在受到冲击后发生形变,造成塔座环形结构20变形,影响车辆安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左后侧围下加强板104、左门槛加强板后段106、左侧围加强板202、左悬挂安装板206和左后轮罩连接板204形成反向K型结构40,右后侧围下加强板105、右门槛加强板后段107、右侧围加强板203、右悬挂安装板207和右后轮罩连接板205形成反向K型结构40。反向K型结构40各部件可以彼此之间均可采用焊接、铆接或螺接等形式连接起来,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强弱合理的整体。反向K型结构40至关重要,能够传递C柱环形结构10和D柱环形结构30之间的载荷,贯通C柱环形结构10和D柱环形结构30的连接结构。对主要承力结构进行了加强,减少整车开裂问题及提高整车乘坐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左后侧围下加强板104和左侧围加强板202之间连接有左侧围连接支架401,右后侧围下加强板105和右侧围加强板203之间连接有右侧围连接支架402。左侧围连接支架401和右侧围连接支架402可以加强反向K型结构40的连接强度,避免反向K型结构40在传递载荷时因强度不够发生断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D柱环形结构30包括:衣帽架301上横梁、左后流水槽上板303、右后流水槽上板304、左后围板307、右后围板308、后尾横梁309,衣帽架301上横梁、左后流水槽上板303、左后围板307、后尾横梁309、右后围板308、右后流水槽上板304依次首尾连接。D柱环形结构30呈左右对称的结构形态,便于加工。D柱环形结构30各部件可以彼此之间均可采用焊接、铆接或螺接等形式连接起来,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强弱合理的整体。D柱环形结构30对于整车的弯扭刚度和框口变形及后碰性能影响较大,完整的D柱环形结构30可以有效提高整车的弯扭刚度,在车辆遭受后面碰撞时,D柱环状结构最先受力,传递到左后纵梁108和右后纵梁109,再由左后纵梁108和右后纵梁109传递到塔座环状结构20,再由反向K型结构40传递到C柱环状结构10从而分散到整车中,将碰撞力分散后避免直接碰撞的位置受损过于严重,避免车辆因此产生严重受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D柱环形结构30还包括衣帽架301,衣帽架301与衣帽架301上横梁连接。由此衣帽架301上的受力可以传递到D柱环形结构30,并可以由D柱环形结构30传递到塔座环状结构20和C柱环状结构10,增加衣帽架301的受力强度,增加使用者在衣帽架301处放置物品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D柱环形结构30还包括左大灯横梁305和右大灯横梁306,左大灯横梁305与左后流水槽上板303和左后围板307连接,右大灯横梁306与右后流水槽上板304和右后围板308连接。左大灯横梁305和右大灯横梁306作为D柱环形结构30的一部分,并不主要参与D柱环形结构30的传力,而是主要负责安置大灯。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后部车身结构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只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地,如图1-图4所示,后部车身结构100包括:C柱环形结构10、塔座环形结构20和D柱环形结构30,C柱环形结构10、塔座环形结构20和D柱环形结构30均独立成环,且C柱环形结构10、塔座环形结构20和D柱环形结构30在车辆的由前向后的方向上依次排布且间隔开。

C柱环形结构10包括:第一顶部横梁101、左天窗纵梁102、右天窗纵梁103、左后侧围下加强板104、右后侧围下加强板105、左门槛加强板后段106、右门槛加强板后段107、左后纵梁108、右后纵梁109、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0、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1、第一左连接支架112、第一右连接支架113、后地板第一横梁114,第一顶部横梁101、左天窗纵梁102、左后侧围下加强板104、左门槛加强板后段106、左后纵梁108、左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0、第一左连接支架112、后地板第一横梁114、第一右连接支架113、右后副车架前安装支架111、右后纵梁109、右门槛加强板后段107、右后侧围下加强板105、右天窗纵梁103依次首尾连接。

塔座环形结构20包括:第二顶部横梁201、左侧围加强板202、右侧围加强板203、左后轮罩连接板204、右后轮罩连接板205、左悬挂安装板206、右悬挂安装板207、左后纵梁108、右后纵梁109、左后弹簧塔座208、右后弹簧塔座209、第二左连接支架210、第二右连接支架211、后地板第二横梁212,第二顶部横梁201、左侧围加强板202、左后轮罩连接板204、左悬挂安装板206、左后纵梁108、左后弹簧塔座208、第二左连接支架210、后地板第二横梁212、第二右连接支架211、右后弹簧塔座209、右后纵梁109、右悬挂安装板207、右后轮罩连接板205、右侧围加强板203依次首尾连接。

D柱环形结构30包括:衣帽架301、衣帽架301上横梁、左后流水槽上板303、右后流水槽上板304、左大灯横梁305、右大灯横梁306、左后围板307、右后围板308、后尾横梁309,衣帽架301上横梁、左后流水槽上板303、左大灯横梁305、左后围板307、后尾横梁309、右后围板308、右大灯横梁306、右后流水槽上板304依次首尾连接。衣帽架301与衣帽架301上横梁连接。

左后侧围下加强板104、左门槛加强板后段106、左侧围加强板202、左悬挂安装板206和左后轮罩连接板204形成反向K型结构40,右后侧围下加强板105、右门槛加强板后段107、右侧围加强板203、右悬挂安装板207和右后轮罩连接板205形成反向K型结构40。左后侧围下加强板104和左侧围加强板202之间连接有左侧围连接支架401,右后侧围下加强板105和右侧围加强板203之间连接有右侧围连接支架402。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后部车身结构100。通过独立成环的C柱环形结构10、塔座环形结构20和D柱环形结构30,且C柱环形结构10、塔座环形结构20和D柱环形结构30在车辆的由前向后的方向上依次排布且间隔开,使后部车身结构100的传力结构相对合理,占用车内的空间较小,制造工艺相对简单易行,可实施性较大,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后部车身结构100构造出的主体结构传力贯通通顺,可以提高后部车身结构100的耐久可靠性,有利于提升整车的性能提升产品竞争力。

可选地,本申请的车辆可以为轿车等小型车辆,对车辆的后部空间需求较小,不用限定安装在SUV等大型车辆上,且后排座椅的空间较大,提高了客户的使用舒适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587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