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冲击扳手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57:26


冲击扳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冲击扳手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可拆卸外壳而便于检修的冲击扳手。

背景技术

已知在现代工业应用中,为了要旋紧或松开紧固件(如螺丝、螺帽等)时,除了使用一般的螺丝起子或扳手来实现外,现今使用者大多会选择使用冲击工具(或称动力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所述冲击工具可以提供高扭力以及高冲击力,以有效且快速地将紧固件锁紧或旋松,从而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但如此,为解决冲击工具无法适用于狭窄空间的问题,从业者开发出一种冲击工具,其通常包括一马达、一传动装置及一冲击装置,该马达之输出轴连接该连动装置,该冲击机构之作用件藉由该传动装置之传动将由马达提供的扭矩转换成强力旋转冲击,其中传动装置通常包含有多个传动齿轮(例如伞状齿轮组),该马达输出轴之输出通过该传动装置之传动,使得该冲击机构之作用件轴线与该马达之输出轴的轴线间形成直角,以解决冲击工具无法适用于狭窄空间的问题。

而冲击工具经长期使用,内部容易累积灰尘,造成齿轮或轴承间的磨损加剧,为保障其旋转精度,冲击工具在使用一段期间后需进行内部清洁及加油润滑等保养工作,然而,目前冲击工具之拆装不易并不利于内部保养工作的进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击扳手,具有可拆卸的外壳,利于拆装便于进行冲击扳手之内部保养。

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冲击扳手包括有一前壳体及一马达,该前壳体内部设置一传动机构与一冲击机构,该马达通过该传动机构改变力的传输方向以驱使该冲击机构的一作用件旋转,该作用件的一部分凸露于该前壳体外;该前壳体包括有可分离结合的一壳座及一壳罩,其中该壳座具有邻接的一第一接合面与一第一抵靠面,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一抵靠面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一抵靠面为非垂直设置;该壳罩具有一第二接合面与一第二抵靠面,该第二接合面密贴该第一接合面,该第二抵靠面密贴该第一抵靠面,该壳罩具有一穿孔,该作用件的一部分穿过该穿孔。

本发明另提供的一种冲击扳手包括一前壳体及一马达,该前壳体内部设置一传动机构与一冲击机构,该马达通过该传动机构改变力的传输方向以驱使该冲击机构的一作用件旋转,该作用件的一部分凸露于该前壳体外;该前壳体包括有一壳座、一第一遮罩及一第二遮罩,且该壳座、第一遮罩及第二遮罩围设构成一容置空间,该第一遮罩具有一穿孔,该作用件的一部分穿过该穿孔,当该第二遮罩移除时,暴露出该前壳体的一开口,且该开口与该容置空间相通。

本发明提供的冲击扳手之效果在于,该冲击扳手包含有可分离结合之壳座及壳罩,便于进行冲击扳手之内部保养,而本发明另提供的冲击扳手之该第一遮罩及该第二遮罩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壳座,同样具有便于进行冲击扳手之内部保养之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之冲击扳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之冲击扳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之冲击扳手的部分构件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之冲击扳手的部分构件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之冲击扳手的部分构件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之冲击扳手的部分构件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之冲击扳手的部分构件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之冲击扳手的部分构件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上述优选实施例之冲击扳手的部分构件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兹举数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之冲击扳手1,包含一前壳体10、一后壳体20、一传动机构30、一冲击机构40及一马达(未图示),该前壳体10内部设置有该传动机构30与该冲击机构40,该后壳体20内部之容置空间则设置有该马达。实务上,该后壳体20内部之容置空间还可容纳如控制电路板、电池、变电器、开关组件、天线、接收器等元件,除此之外,该后壳体20上还可设置有启动开关、反向开关等操作界面,用以启动该冲击扳手1运转,或是改变该冲击扳手1的旋转方向,但不以此为限。其中该传动机构30包含有减速齿轮组、伞齿轮组32等齿轮组件,该多个齿轮组件受该马达的输出轴驱动以驱动该冲击机构40作动,该马达的输出轴以一第一轴线L1为中心旋转,该冲击机构40具有一作用件42,该作用件42为杆状且一端自该前壳体10的穿孔101伸出,该作用件42伸出穿孔101的一端呈多边型,该作用件42以一第二轴线L2为中心旋转,在本实施例当中,将第二轴线L2设计成与第一轴线L1相垂直,但在其他应用上,并不以垂直为限,亦可采取其他角度之设计。前述作用件42可对接工具,其中,该工具可以是套筒、电钻头或起子头。

该前壳体10包括有一壳座12及一壳罩14,该壳罩14是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壳座12,该壳罩14具有该穿孔101,该作用件42的一部分穿过该穿孔101。该壳座12内设置传动机构30及冲击机构40,当该壳罩14拆离该壳座12时,该传动机构30及该冲击机构40的一部分显露于外部,以便于针对设置于前壳体10内部之传动机构30或冲击机构40进行如添加润滑油或是清洁等保养。本实施例之壳座12具有一第一容置槽121,该壳罩14具有一第二容置槽141,该传动机构30与该冲击机构40的一侧容置于该第一容置槽121,该传动机构30与该冲击机构40之另一侧容置于该第二容置槽141,其中该传动机构30之两侧分别藉由一轴承50抵接于该第一容置槽121与该第二容置槽141,该冲击机构40的一侧藉由一轴承50抵靠于该第一容置槽121,另一侧则通过一衬片52抵靠于该第二容置槽141,并藉由如螺栓等紧固件54将壳罩14与壳座12相锁附固定,如此一来,该传动机构30与该冲击机构可稳固的安装于该壳座12及该壳罩14共同形成的内部容置空间中。

该壳座12具有邻接的一第一接合面122与一第一抵靠面123,该第一接合面122与该第一抵靠面123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该第一接合面122与该第一抵靠面123为非垂直设置。该壳罩14具有一第二接合面142与一第二抵靠面143,当该壳座12及该壳罩14结合时,该第二接合面142密贴该第一接合面122,该第二抵靠面143密贴该第一抵靠面123,请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接合面122与该第二接合面142均为平面,而该第一抵靠面123为凹弧面,该第二抵靠面143对应的设置为凸弧面,其中,该壳罩14具有两个凸出件144,该多个凸出件144设置于该第二抵靠面143上,该壳座12之该第一抵靠面123具有对应该多个凸出件144设置的两个凹槽124,藉此,当该第二抵靠面143密贴该第一抵靠面123时,该多个凸出件144与该多个凹槽124接合,其具有快速安装定位,以及增加该壳罩14与该壳座12的组装便利性之功效,再者,当紧固件54穿过该壳罩14上的凸出件144该与壳座12上的凹槽124相锁附固定时,因为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一抵靠面及该第二接合面与该第二抵靠面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该第一接合面122与该第一抵靠面123为非垂直设置之设计,该第一抵靠面123及该第二抵靠面143藉由紧固件54作用于该第一抵靠面123及该第二抵靠面143上之垂直分力而更加紧密结合,其具有增加该壳罩14与该壳座12之结合的密合度以及改善入尘的功效。

实务上,第一抵靠面123与第二抵靠面143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之平面,或是如图7所示之第一抵靠面123为凸弧面,第二抵靠面143对应的设置为凹弧面之设置,一样具有前述之功效,而不以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该第一抵靠面123为凹弧面及该第二抵靠面143为凸弧面为限。

请再配合参图8至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之冲击扳手2,其具有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之冲击扳手1大致相同之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不同的是,该壳罩60是由第一遮罩60a及第二遮罩60b所组成,且该壳座12、第一遮罩60a及第二遮罩60b围设构成一容置空间,当该第二遮罩60b移除时,暴露出该前壳体10的一开口102,且该开口102与该容置空间相通,该第一遮罩60a具有该穿孔101,该作用件42的一部分穿过该穿孔101,该第二遮罩60b并邻该第一遮罩60a且与该第一遮罩60a位于该壳座12的同一侧,其中该第一遮罩60a及该第二遮罩60b是以可分离的方式结合于该壳座12上,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遮罩60a及该第二遮罩60b是藉由如螺栓等紧固件54与该壳座12相锁附固定。

该壳座12具有该第一容置槽121,该第一遮罩60a具有该第二容置槽141,藉此,该传动机构30与该冲击机构40可稳固的安装于该容置空间中,且,当该第二遮罩60b如图9所示拆离该壳座12时,使用者可在不破坏该传动机构30与该冲击机构40的组成结构下,通过该开口102对该冲击工具2之内部进行如注入润滑油的保养,其具有不须耗费时间于保养后将该传动机构30与该冲击机构40重新定位之功效,进而提升保养的效率,再者,使用者也可视其需要将第一遮罩60a与第二遮罩60b同时拆离该壳座,以便进行传动机构30或冲击机构40之拆装或是维修。

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遮罩60a在接近该开口102处具有一延伸部146,该第二遮罩60b在面向该容置空间的一侧具有与该延伸部146对应的一卡槽147,该第一遮罩60a及该第二遮罩60b结合于该壳座12时,该卡槽147结合于该延伸部146,其具有避免灰尘从该第一遮罩60a与第二遮罩60b间的间隙进入该冲击工具2内部之功效,优选地,该卡槽147与该延伸部146之接合面是以弧面设计。

该第一接合面122、该第一抵靠面123、该第二接合面142及该第二抵靠面143间之设置与该第一优选实施例之设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遮罩60a具有该第二接合面142,该第二遮罩60b具有该第二抵靠面143,且该第二遮罩60b具有上述之凸出件144,该多个凸出件144设置于该第二抵靠面143上,该壳座12的该第一抵靠面123具有对应该多个凸出件144设置的两个凹槽124,藉此,当该第二遮罩60b之该第二抵靠面143密贴该壳座12之第一抵靠面123时,通过该多个凸出件144与该多个凹槽124之凹凸配合,具有快速安装定位,以及增加该第二遮罩60b与该壳座12的组装便利性之功效。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壳座12之该第一抵靠面123为凹弧面,该第二遮罩60b之该第二抵靠面143对应的设置为凸弧面,且因为该第一接合面122与该第一抵靠面123及该第二接合面142与该第二抵靠面143不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之设计,且该第一接合面122与该第一抵靠面123为非垂直设置之设计,该第一抵靠面123及该第二抵靠面143藉由紧固件54作用于该第一抵靠面123及该第二抵靠面143上之垂直分力而更加紧密结合,具有增加该第二遮罩60b与该壳座12之结合的密合度以及改善入尘的功效。实务上,第一抵靠面123与第二抵靠面143也可以为如前述为平面,或是第一抵靠面123为凸弧面,第二抵靠面143对应的设置为凹弧面之设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之专利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本发明]

1冲击扳手

10前壳体

101穿孔 102开口

12壳座

121第一容置槽 122第一接合面 123第一抵靠面

124凹槽

14壳罩 14a第一遮罩 14b第二遮罩

141第二容置槽 142第二接合面 143第二抵靠面

144凸出件 146延伸部 147卡槽

20后壳体

30传动机构

32伞齿轮组

40冲击机构

42作用件

50轴承

52衬片 54紧固件

L1第一轴线

L2第二轴线

2冲击扳手

60壳罩 60a第一遮罩 60b第二遮罩

相关技术
  • 一种电动冲击头、电动冲击螺丝批及电动冲击扳手
  • 一种冲击式扳手的冲击次数检测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367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