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03:37


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

背景技术

迷走神经电刺激技术的应用,为癫痫、抑郁症、疼痛等疾病的患者提供了一种辅助性治疗的手段。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的刺激触点多为金属片,为保证电极植入人体内的安全性,一些电极会采用绝缘材料裹住电极片的四周,只露出电极的中间部分以输出电刺激信号。但是,裹住电极片的四周的绝缘材料使电极和迷走神经之间产生一定的间隙,导致了在某些情况下,输出的电信号不能有效的传导到迷走神经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能够使电信号有效地传导至迷走神经上。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包括螺旋体、电极触点和牵引线;所述螺旋体被配置为缠绕迷走神经;所述电极触点嵌于所述螺旋体并沿所述螺旋体延伸,所述电极触点具有露出于所述螺旋体的内表面的刺激面,所述电极触点的刺激面设置有突出结构,所述突出结构至少部分地突出于所述螺旋体的内表面,所述突出结构被配置为与迷走神经接触;所述牵引线与所述螺旋体连接,所述牵引线从所述螺旋体的两端向外露出预定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突出结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能够在垂直于所述刺激面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轴线沿所述螺旋体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电极触点的刺激面。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由铂、铱或铂铱合金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突出结构为凸点,所述凸点自所述电极的刺激面向所述螺旋体的轴线方向突出。

进一步地,所述凸点通过在所述电极触点上冲压的方式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凸点为多个,多个所述凸点均匀地分布在所述电极触点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触点为扁平环状,所述电极触点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距离小于所述螺旋体的厚度,所述第一段埋设于螺旋体内,所述刺激面设置于所述第二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还包括绝缘套管和导线,所述导线穿设在所述绝缘套管内,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极触点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包括螺旋体、电极触点和牵引线,螺旋体用于缠绕迷走神经,牵引线与螺旋体连接并从螺旋体的两端向外露出预定的长度;电极触点嵌于螺旋体并具有露出于螺旋体的内表面的刺激面,电极触点的刺激面设置有突出结构,突出结构至少部分地凸出于螺旋体的内表面,用于与迷走神经接触。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的电极触点能够通过突出结构与迷走神经实现良好的接触,使得电脉冲信号能够有效地传递到迷走神经上。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极触点和导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的剖切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螺旋体;2-电极触点;21-刺激面;22-凸点;23-弹簧;24-第一段;25-第二段;3-牵引线;4-绝缘套管;5-导线;6-迷走神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和图2分别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侧视图,图3是图1和图2中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其中,图2为沿着螺旋体1的轴线方向看去的示意图,图3中省略了牵引线。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包括螺旋体1、电极触点2和牵引线3。螺旋体1用于缠绕在迷走神经6上,电极触点2嵌于螺旋体1内,并沿螺旋体1延伸,且电极触点2具有露出于螺旋体1的内表面的刺激面21,电极触点2的刺激面21设置有突出结构,且突出结构至少部分地突出于螺旋体1的内表面,用于对迷走神经6相接触并施加电脉冲刺激。

螺旋体1由绝缘材料制成,优选地,螺旋体1采用与生物相容的高分子有机材料制成,例如医用硅橡胶、聚氨酯材料等。螺旋体1的内径与迷走神经6的直径相匹配,以对迷走神经6进行良好的缠绕。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制造时,可以将电极触点2和牵引线3置入模具,采用注塑成型或其他的方式将与一体成型,能够提高螺旋体1的结构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牵引线3与螺旋体1连接且从螺旋体1的两端向外露出预定的长度,露出长度优选为10-20mm,用于缠绕迷走神经,以将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固定在迷走神经上,使电极能够更好地与迷走神经接触。牵引线3可以从螺旋体1的一端沿着螺旋体1延伸并从螺旋体1的另一端穿出,能够起到提高螺旋体1的牢固度的作用。牵引线3可以采用生物相容性较高的有机高分子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材料。

电极触点2采用铂、铱、铂铱合金等生物相容性较高的金属材料制成,电极触点2用于对迷走神经施加电脉冲。电极触点2与螺旋体1固定连接,电极触点2的形状可以根据螺旋体1的形状进行设计。电极触点2可以为薄片状、丝状或其他适于与螺旋体1连接和对迷走神经施加电刺激的形状。电极触点2具有一定的可挠性,便于与螺旋体1结合后对迷走神经进行缠绕。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极触点2和导线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在部分实施例中,电极触点2可以为扁平环状,所述扁平环状的电极触点2可以是连续的环形导体,也可以是由带状电极触点2通过首尾相接的方式连接成环状(如图4中所示)。电极触点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段24和第二段25,第一段24上的各点与第二段25的距离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为相等的,且第一段24与第二段25之间的距离小于螺旋体1的厚度。也就是说,第一段24和第二段25基本以同样的姿态沿螺旋体1设置,螺旋体1的壁中具有双层的电极触点2。其中,第一段24完全埋设于螺旋体1内,第一段24较第二段25更远离螺旋体1的轴线,刺激面21为第二段25朝向螺旋体1的轴线的一个端面,刺激面21露出于螺旋体1,即,螺旋体1的材料不覆盖刺激面21。设置扁平环状的电极触点2,与单层的片状电极触点2相比,可以增加电极触点2与螺旋体1的连接强度,避免电极触点2脱落。

参照图1,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还包括绝缘套管4和导线5,导线5的一端与电极触点2电连接,用于向电极触点2传输电信号。如图4所示,在带状的电极触点2首尾相接以形成扁平环状时,可以将导线5放置在叠置的电极触点2的两个端部之间,使电极触点2包裹导线5的端部以实现稳固的电连接。导线5穿设在绝缘套管4内,绝缘套管4与螺旋体1连接的部分可以通过粘结剂进行粘合,避免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施加到人体内的其他部位而影响对目标迷走神经的刺激效果。绝缘套管4可以采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医用硅橡胶、聚氨酯等材料制成。优选地,绝缘套管4的外表面可以涂覆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润滑剂。绝缘套管4和导线5具有一定的可挠性,便于将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设置在体内。

参照图1-图4,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突出结构为凸点22,凸点22自刺激面21向螺旋体1的轴线方向突出,也即凸点22凸出于螺旋体1的内表面。凸点2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应理解,本发明对凸点22的数量、形状、大小和分布方式不作限制,以凸点22能够与迷走神经6进行良好的接触并施加电脉冲刺激为宜。优选地,凸点22包括多个并均匀地分布在刺激面21上,能够增加电极触点2与迷走神经6的接触面,将电脉冲有效地传导至迷走神经6上。

参照图3,电极触点2置入螺旋体1后,螺旋体1包裹刺激面21的边缘,凸点22凸出于螺旋体1的内表面。在使用时,螺旋体1缠绕在迷走神经6上,凸点22与迷走神经6相接触,对迷走神经6施加相应的电刺激。

凸点22可以采用在电极触点2上冲压的方式形成,便于进行加工,同时有利于保证凸点22的结构强度。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在电极触点2的刺激面21上通过增加材料的方式形成凸点22,例如通过焊接、电镀等方式形成;或者,也可以通过减少材料的方式形成凸点22,例如将较厚的电极触点2通过腐蚀等方式减小厚度并形成凸点22。

图5-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的示意图。如图5-图8所示,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突出结构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固定在刺激面21上并至少部分地突出于螺旋体1的内表面以实现与迷走神经6的良好接触。弹性件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螺旋弹簧23、弹片、弹性多孔结构等,应理解,能够在垂直于刺激面21的方向上发生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的导电弹性件均可以被使用。优选地,弹性件由生物相容性较高的材料制成,例如铂、铱以及铂铱合金等。例如,图5-图8中的弹性件为弹簧23,弹簧23的轴线沿螺旋体1延伸。弹簧23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电极触点2的刺激面21上。弹性件可以在电极触点2置入螺旋体1内后再与电极触点2进行固定;也可以在电极触点2与螺旋体1连接前与电极触点2固定,然后将与弹性件连接后的电极触点2置入螺旋体1。

参照图8,在使用时,螺旋体1缠绕在迷走神经6上,突出的弹簧23与迷走神经6相接触,对迷走神经6传递电刺激。根据迷走神经6的粗细,弹簧23还能够沿垂直于刺激面21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从而使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能够适应粗细不同的迷走神经而与迷走神经实现良好的接触。

本发明实施例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包括螺旋体、电极触点和牵引线,螺旋体用于缠绕迷走神经,牵引线与螺旋体连接并从螺旋体的两端向外露出预定的长度;电极触点嵌于螺旋体并具有露出于螺旋体的内表面的刺激面,电极触点的刺激面设置有突出结构,突出结构至少部分地凸出于螺旋体的内表面,用于与迷走神经接触。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的电极触点能够通过突出结构与迷走神经实现良好的接触,使得电脉冲信号能够有效地传递到迷走神经上。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该电极结构并不局限用于迷走神经刺激,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电刺激治疗(例如,脊髓刺激、外周神经刺激、骨盆神经刺激、胃神经刺激等)、对至少一个肌肉或肌肉群的刺激、对诸如胃系统刺激之类的至少一个器官的刺激、伴随基因治疗的刺激、对血管的刺激、以及一般的对患者的任何组织的刺激。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
  • 一种植入式迷走神经刺激器电极导线
技术分类

0612011240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