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线圈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0:30


线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用作例如变压器等的线圈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较大的变压器等的线圈装置,例如开发了下述的专利文献1给出的线圈装置。在该开发的线圈装置中,卷绕有导线的绕线架 (线轴)被收纳在壳体的内部,壳体的内部填充有灌封树脂(potting resin)等导热性优异的树脂,提高了散热性。

然而,近年来,人们要求变压器等线圈装置的低高度化。另外,人们要求减小壳体的设置面积,并且提高散热特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934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低高度化,壳体的设置面积小,而且散热性优异的线圈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装置,其具有:

供导线卷绕的绕线架;

导电性的端子,其连接所述导线的引线部;

安装所述端子的绝缘性的端子座;和

收纳所述绕线架的壳体,

所述绕线架以所述导线的卷绕轴线与所述壳体的底面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所述壳体具有从所述壳体的上部开口的缘朝向外侧突出的端子座支承部,

在所述端子座支承部上经由绝缘确保部件安装有所述端子座。

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所述绕线架以导线的卷绕轴线与壳体的底面大致平行的方式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即,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为卧式线圈装置,相比于导线的卷绕轴线与壳体的底面大致垂直的立式线圈装置,能够容易地实现低高度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在从壳体的上部开口的缘朝向外侧突出的端子座支承部上支承有端子座。因此,不需要与端子座的面积对应地增大壳体的设置面积,能够在为卧式的同时减小壳体的设置面积。

而且,因为将壳体的外壁延长而形成的端子座支承部支承端子座,所以能够提高端子座的强度和可靠性。特别是在将线圈装置的端子座所具有的端子与配置在线圈装置上的基板连接时,因为端子座支承部加强了端子座的强度,所以与基板的连接变得容易,并且可靠性提高。

另外,通过在壳体的内部填充灌封树脂等散热性树脂等,能够将来自导线或绕线架(包含芯)的热经由散热性树脂释放到壳体的底面,散热性提高。另外,在从壳体的上部开口的缘朝向外侧突出的端子座支承部上支承端子座,因此能够以端子座不成为障碍的方式使至少包含导线的卷绕轴线的绕线架(包含导线和芯)的大部分与壳体内部的散热性树脂接触。因此,能够利用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散热性树脂有效地提高散热性。

而且,在本发明的线圈装置中,在端子座支承部上经由绝缘确保部件安装有端子座。因此,在绕线架卷绕多个导线,在端子座安装多个端子之后,在多个端子一次连接多个导线的引线部的作业变得容易。导线的引线部向端子的连接使用例如熔接等热压接。

在导线的引线部向端子连接时,需要从引线部的两侧按压热压接用治具等,在将绝缘确保部件安装到端子座之前,容易从引线部的两侧按压热压接用治具等。另外,在导线的引线部向端子连接后,将绝缘确保部件配置在端子和导线的引线部的接线部的单侧,因此能够有效地确保该接线部与安装绕线架的芯的绝缘性。另外,绝缘确保部件也能够确保引线部及端子的接线部与壳体的绝缘性。

优选的是,所述绝缘确保部件具有绝缘片部,

所述绝缘片部配置在所述端子的接线部与安装于所述绕线架的芯之间,其中,所述端子的接线部连接所述导线的引线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绝缘确保部件能够提高引线部和端子的接线部、与安装在绕线架的芯的外脚部之间的绝缘性。另外,绝缘确保部件也能够提高引线部及端子的接线部与壳体的绝缘性。

优选的是,所述绝缘确保部件还具有与所述绝缘片部一体成形且夹在所述端子座支承部与所述端子座之间的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具有与所述端子座卡合的中间卡合部。通过使卡合爪等中间卡合部与端子座卡合,端子座和绝缘确保部件容易在定位的同时进行安装。另外,能够不使用粘接剂而进行端子座和绝缘确保部件的固定。但是,也可以使用粘接剂。

优选的是,所述中间部分具有进入形成于所述端子座支承部的支承贯通孔的中间凸部。通过使中间凸部进入支承贯通孔,绝缘确保部件和端子座支承部的定位变得容易。

也可以为,所述中间凸部具有朝向所述端子座开口的收纳凹部。也可以构成为用于将电路基板等外部端子与端子座的端子连接的螺纹部进入收纳凹部。能够在收纳凹部收纳将螺栓等螺纹部与端子座的螺母等螺纹结合时的金属垃圾等。

也可以为,所述端子座具有卡合凸部,所述卡合凸部穿过形成于所述中间部分的中间贯通孔而与形成于所述端子座支承部的卡合孔卡合。通过使卡合凸部穿过中间贯通孔而与形成于所述端子座支承部的卡合孔卡合,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座和绝缘确保部件的定位,并且端子座和端子座支承部在定位的同时进行它们的安装。另外,能够不使用粘接剂而进行端子座、绝缘确保部件和端子座支承部的固定。但是,也可以使用粘接剂。

也可以为,在所述壳体具有以规定间隙覆盖所述壳体的上部开口的至少一部分的罩部件。通过使罩部件以规定间隙覆盖壳体的上部开口的一部分,在将线圈装置的端子与基板等连接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来自基板的突出部、基板本身等与芯的突起部、导线的引线部等接触而破损。

优选的是,罩部件覆盖卷绕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收纳的绕线架的导线的至少一部分。更优选的是,罩部件覆盖除导线的引线部之外的导线的卷绕部整体。通过用金属等构成罩部件,屏蔽来自导线的卷绕部(线圈部)的漏磁通的效果提高。

所述罩部件可以与所述壳体一体地成形,也可以与壳体分体地成型而通过嵌合等安装。通过将罩部件与壳体一体地折弯金属板等而成形,罩部件和壳体的制造变得容易。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端子座支承部与所述壳体一体地成形。通过将端子座支承部与壳体一体地折弯金属板等而成形,端子座支承部和壳体的制造变得容易。

优选的是,所述绕线架具有供所述导线卷绕的卷绕芯部和安装在所述卷绕芯部的端部的凸缘部。优选的是,所述凸缘部具有从所述壳体的上部开口向上方突出而将所述导线的引线引导到所述端子座的保护钩部。通过在保护钩部卡挂导线的引线,容易将导线的引线部引导到安装于端子座的端子。

优选的是,所述保护钩部具有与所述端子的上表面成齐平面或比其高的高度,所述导线的引线部与端子的接线部配置于比所述端子的上表面低的位置。通过像这样配置,保护钩部保护接线部,能够有效地防止来自基板的突起部、基板本身与接线部接触。

另外,优选的是,保护钩部优选比罩部件的下表面低。通过像这样配置,罩部件与保护钩部一起保护接线部,能够有效地防止来自基板的突起部、基板本身与接线部接触。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1B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从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的斜下方观察时的概略立体图。

图5A是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的绕线架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5B是从图5A所示的绕线架部分的斜下方观察时的概略立体图。

图6A是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的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6B是图1B所示的线圈装置的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6C是图1B所示的线圈装置的罩部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的芯的横向截面图。

图8是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的端子座的概略立体图。

图9A是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的端子座及绝缘确保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9B是表示图9A所示的端子座及绝缘确保部件的组装后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图1A所示的线圈装置的沿X-X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所示的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的一例的线圈装置10,例如作为变压器发挥作用,用于EV(Electric Vehicle:电动输送设备 (电动汽车))、PHV(Plug-in HybridVehicle: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者通勤(车辆)用的车载用充电器、或者家庭用或工业用电气设备的电源电路、或者计算机设备的电源电路等。

以下,对线圈装置10的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附图中,X轴、Y轴及Z轴相互垂直。另外,将朝向线圈装置10的中心的一侧设为内侧或内方,将远离线圈装置10的中心的一侧设为外侧或外方。

如图2所示,线圈装置10具有绕线架20、导线41a、41b、芯50a 及50b、端子61a、61b、62a、62b、端子座70、绝缘确保部件80和壳体90。线圈装置10是以导线41a、41b的线圈部42a、42b的卷绕轴线 C与壳体90的底面90b平行的方式配置卧式线圈装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X轴与导线41a、41b的卷绕轴线C平行, Y轴与导线41a、41b的引线部43a1、43a2、43b1、43b2被引出的方向大致一致。Z轴与线圈装置10的高度(厚度)方向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装置10的沿着Z轴的上方成为供线圈装置10(变压器)的端子61a、61b、62a、62b连接的电路基板的设置面。

如图2所示,线圈部42a通过将导线41a卷绕于图5A所示的绕线架20的卷绕芯部21的外周面而形成。线圈部42b通过将导线41b卷绕于图5A所示的绕线架20的卷绕芯部21的外周面而形成。导线41a、 41b使用例如自动绕线机被卷绕于卷绕芯部21的外周面。

如图10所示,由导线41a(41b)形成的线圈部42a(42b)在与其卷绕轴线正交的方向(径向)上为一层或两层以上。此外,如图2 所示,线圈部42a、42b各自的卷绕轴线C大致一致,分别与X轴平行。

如图2所示,线圈部42a卷绕于卷绕芯部的沿着X轴的一侧,线圈部42b卷绕于卷绕芯部的沿着X轴的另一侧。线圈部42a、42b中的任一者构成一次线圈,线圈部42a、42b中的另一者构成二级线圈。卷绕芯部中的一次线圈和二级线圈各自的配置也可以在卷绕芯部的沿着 X轴的一侧和另一侧中的任一侧。

导线41a、41b分别例如由绝缘包覆导线构成,由用绝缘层包覆的铜线等导线构成。导线41a、41b的导线可以分别由单线构成,或者也可以由绞合线构成。导线41a、41b的线径(直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1.0~3.0mm。导线41a、41b的线径可以分别相等,也可以不同。例如,也可以使导线41a、41b中的供大电流流动的导线的线径比另一导线的线径粗。

在导线41a的一端形成有引线部43a1,在导线41a的另一端形成有引线部43a2。另外,在导线41b的一端形成有引线部43b1,在导线 41b的另一端形成有引线部43b2。

如图2所示,芯50a和芯50b分别是所谓E字型的芯,安装于绕线架20。芯50a及50b的材质可举出金属、铁氧体等磁性材料,但没有特别限定。

芯50a和芯50b分别具有相同的形状(例如E型和E型),但也可以是不同的形状(例如E型和I型)。在本实施方式中,芯50a具有基部51a、一对外脚部52a和中脚部53a。芯50b具有基部51b、一对外脚部52b和中脚部53b。以下,对芯50a的结构进行说明,但对于芯50a的说明也适用于芯50b。因此,除非特别需要,否则省略芯50b 的结构的说明。

基部51a沿着X轴具有规定的厚度,如图7所示,沿着Y轴和Z 轴分别具有规定的长度。以下,如图2所示,在基部51a,将沿着该X 轴的外侧的面称为外表面510a,将沿着该X轴的内侧的面称为内表面 511a,将其上侧的面称为上表面512a,将其下侧的面称为下表面513a。另外,在基部51b,将沿着该X轴的外侧的面称为外表面510b,将沿着该X轴的内侧的面称为内表面511b,将其上侧的面称为上表面512b,将其下侧的面称为下表面513b。

上表面512a及下表面513a是与外表面510a及内表面511a正交的面。上表面512b及下表面513b是与外表面510b及内表面511b正交的面。如图7所示,基部51a的上表面512a为与外脚部52a的外脚上表面522a相同的高度。

在基部51a的下表面513a,在中脚部53a的位置沿着Z轴形成有向上侧凹陷的凹部55a。凹部55a在Y轴上形成于基部51a的大致中央部,沿着X轴和Y轴具有规定的宽度。凹部55a的沿着Y轴的宽度比中脚部53a的沿着Y轴的宽度小,与图5B所示的绕线架20的凹状底部37a或者37b的沿着Y轴的宽度大致相等。图7所示的凹部55a以从基部51a的内表面贯通外表面的方式形成。

如图7所示,凹部55a从下表面513a向上方以规定的深度凹陷。凹部55a的内周面550a的上端位于比中脚部53a的下端外周面靠下方处,但也可以为齐平面(处于同一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周面550a 具有大致平坦的顶面,但也可以是曲面状、三角状或者多边状。

凹部55a的内周面550a也可以在沿着Y轴的两侧具有锥面551a。锥面551a以使凹部55a的沿着Y轴的宽度随着从下表面513a向上而变窄的方式形成。凹部55a的形状与图5B所示的绕线架20的凹状底部37a或者37b的形状大致一致,但也可以不同。

如图2所示,中脚部53a配置于一对外脚部52a彼此之间,与基部51a的内表面511a连接。中脚部53a从内表面511a沿着X轴以规定的长度延伸,配置于绕线架20的贯通孔211的内部。芯50a的中脚部53a和芯50b的中脚部53b以各自端面531a、531b对接的状态配置于贯通孔211的内部。此外,也可以在中脚部53a的端面531a与中脚部53b的端面531b之间沿着X轴形成有间隙。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中脚部53a(53b)的横截面(与X轴垂直的截面)为下部膨胀形状。即,以中间水平面P0将中脚部53a (53b)分为上半部分ML1和下半部分ML2,该中间水平面P0经过将包含中脚部53a(53b)的上端(沿着Z轴)E1的上水平面P1与包含中脚部53a(53b)的下端(沿着Z轴)E2的下水平面P2之间以最短的方式连接的垂线的中点。中间水平面P0设为包含中脚部53a(53b) 的中心轴(沿着Z轴的中心)O的平面。

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中,芯50a(50b)的中脚部53a(53b)的下半部分ML2的横截面的面积(CA2)比上半部分 ML1的横截面的面积(CA1)大。或者,芯50a(50b)的中脚部53a (53b)的下半部分ML2的体积(V2)比上半部分ML1的体积(V1) 大。或者,芯50a(50b)的中脚部53a(53b)的下半部分ML2的外周面的面积(OA2)比上半部分ML1的外周面的面积(OA1)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中脚部53a(53b)的横截面为下部膨胀形状,但也可以是其它截面形状,例如圆形截面、椭圆形截面、多边截面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述的灌封树脂的液面S比中脚部53a(53b)的上端(沿着Z轴)E1低规定高度T1。由此,能够使包含图1A所示的壳体90在内的线圈装置10实现低高度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脚部53a的外周面的上端E1的Z轴位置与基部51a的上表面512a的Z轴位置大致相同,优选中脚部53a的沿着Z轴处于上侧的顶点与基部51a的上表面512a无高低差地连接。但是,中脚部53a的外周面的上端E1的Z轴位置也可以与基部51a的上表面512a的Z轴位置不同。另外,中脚部53a的包含外周面的下端 E2的下方部分配置于靠近凹部55a的内周面550a的位置,优选位于比内周面550a靠上方,但不限定于此。

如图2所示,一对外脚部52a沿着Y轴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与基部51a的内表面511a连接。一对外脚部52a中的一者配置于内表面511a 的沿着Y轴的一端部,一对外脚部52a中的另一者配置于内表面511 的沿着Y轴的另一端部。

如图7所示,外脚部52a的外脚内侧面520a随着沿着Z轴从外脚部52a的中间水平面P0去往上侧和下侧,而向沿着Y轴的内侧弯曲。另外,外脚内侧面520a的弯曲部分大致沿着中脚部53a的外周面以规定间隔弯曲。另外,外脚内侧面520a的弯曲部分大致沿着图5A所示的绕线架20的凸缘部22a(凸缘部主体220a)的外周缘部弯曲。

此外,沿着Y轴位于与图7所示的外脚内侧面520a相反侧的外脚部52a的外侧面,具有与Y轴垂直的平面,且为与外脚内侧面520a的弯曲形状不同的形状。另外,在一对外脚部52a(52b)各自的沿着Z 轴处于下侧的端部形成有与外脚部52a的上侧的端部相比Y轴方向的厚度厚的壁厚部56a。壁厚部56a的内侧面520a(520b)向沿着Y轴的内侧突出,成为与Y轴垂直的平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外脚部52a形成壁厚部56a,能够充分地确保外脚部52的被灌封树脂覆盖的面积,能够获得具有良好的电感特性的线圈装置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各个外脚部52a(52b)用中间水平面P0分割为外脚上半部分OL1和外脚下半部分OL2的情况下,外脚部52a(52b)具有外脚下半部分OL2的体积(OV2)比外脚上半部分 OL1的体积(OV1)大的形状。外脚部52a(52b)也与中脚部53a(53b)同样地使外脚下半部分OL2的体积比外脚上半部分OL1的体积大,由此能够实现低高度化和小型化,并且实现散热性的提高。另外,磁通的平衡性也变得更好,特性提高。此外,体积也可以与中脚部53a(53b) 同样地替换成截面积或外周面的面积。

如图2所示,一对外脚部52a与中脚部53a同样地从内表面511a 沿着X轴以规定的长度延伸,配置于绕线架20的卷绕芯部21的外侧。另外,中脚部53a被插入到绕线架20的贯通孔211的内部。

如图5A和图5B所示,绕线架20具有卷绕芯部21和凸缘部22a 及22b。绕线架20的卷绕芯部21沿着X轴延伸,在卷绕芯部21的沿着X轴的两端形成有凸缘部22a、22b。在卷绕芯部21的沿着X轴的中央部,沿着Z轴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33、34分别形成于Z轴的相反侧。

在卷绕芯部21的外周面卷绕图2所示的导线41a、41b而形成线圈部42a、42b。线圈部42a在图5A所示的卷绕芯部21的沿着X轴的一侧配置于凸缘部22a与突出部33(34)之间。另外,图2所示的线圈部42b在图5A所示的卷绕芯部21的沿着X轴的另一侧配置于凸缘部22b与突出部33(34)之间。

如图2所示,线圈部42a的沿着卷绕轴线的一端部配置于与凸缘部22a相邻的位置,线圈部42a的沿着卷绕轴线的另一端部配置于与突出部33及34相邻的位置。另外,线圈部42b的沿着卷绕轴线的一端部配置于与凸缘部22b相邻的位置,线圈部42b的沿着卷绕轴线的另一端部配置于与突出部33及34相邻的位置。

如图5B所示,卷绕芯部21是筒体,就卷绕芯部21的贯通孔211 而言,其横截面具有与图7所示的中脚部53a的横截面对应的下部膨胀形状。卷绕芯部21的轴芯与X轴平行。在贯通孔211的内部,能够将芯50a及50b的中脚部53a及53b以在其外周面隔开规定间隙(也可以局部为0)的方式收纳。

如图5A所示,在卷绕芯部21的外周面的上方部分形成有贯通卷绕芯部21的内外的贯通孔35。贯通孔35关于X轴及Y轴位于卷绕芯部21的大致中央部,且位于突出部33、33之间。贯通孔35具有沿着 X轴具有较长直径的大致椭圆形状的开口部。贯通孔35的横截面形状具有与中脚部53a及53b的横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中脚部53a及53b 能够以规定间隙插入到贯通孔35的内部。

如图5B所示,在卷绕芯部21的外周面的下方部分也形成有贯通卷绕芯部21的内外的贯通孔36。贯通孔36关于X轴及Y轴位于卷绕芯部21的大致中央部,且位于突出部34、34之间。贯通孔36具有沿着X轴具有较长直径的大致椭圆形状的开口部。沿着Z轴,贯通孔36 形成于贯通孔35的相反位置。

通过在卷绕芯部21形成贯通孔35及36,能够使灌封树脂210(参照图10)经由这些贯通孔35、36在绕线架20(卷绕芯部21)的内外流通,能够使灌封树脂210遍布壳体90内的各个角落。

如图5A所示,凸缘部22a形成于卷绕芯部21的沿着轴芯的一端部,凸缘部22b形成于卷绕芯部21的沿着轴芯的另一端部。凸缘部22a 和凸缘部22b分别具有相同形状,但也可以不同。凸缘部22a在卷绕芯部21的沿着X轴的一端具有沿着卷绕芯部21的外周面在其周向上延伸的凸缘部主体220a。凸缘部22b在卷绕芯部21的沿着Y轴的另一端具有沿着卷绕芯部21的外周面在其周向上延伸的凸缘部主体 220b。

凸缘部主体220a由在X轴上具有规定的厚度的板体构成,沿着卷绕芯部21的径向向外侧突出。凸缘部主体220b由沿着X轴具有规定的厚度的板体构成,沿着卷绕芯部21的径向向外侧突出。

如图5B所示,一对载置部32a以从主体220a沿着Z轴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凸缘部主体220a的下方。一载置部32a形成于凸缘部主体220a的沿着Y轴的一侧,另一载置部32a形成于凸缘部主体220a 的沿着Y轴的另一侧。一载置部32a和另一载置部32a沿着Y轴以规定的间隔配置。一对载置部32a沿着YZ平面与凸缘部主体220a大致平行地延伸,一对载置部32a的底面为齐平面的大致平坦面。一对载置部32a载置于图2所示的壳体90的底面90b。

如图5B所示,在凸缘部主体220b的下方与一对载置部32a同样地形成有一对载置部32b。一对载置部32b的结构及功能与一对载置部 32a的结构及功能同样,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能够利用一对载置部32a和一对载置部32b支承绕线架20的卷绕芯部21等。

在一对载置部32a各自之间形成有凹状底部37a,在一对载置部 32b各自之间形成有凹状底部37b。凹状底部37a及37b具有从载置部 32a及32b的底面的位置向上方凹陷的形状。在凹状底部37a及37b的内周面的两侧形成有呈锥状倾斜的部分。

凹状底部37a及37b的内周面形状优选与形成于图7所示的芯50a (50b)的凹部55a(55b)的内周面形状对应,为大致相同形状,但也可以比其大或比其小。此外,如图5B所示,凹状底部37a及37b的上端也可以是与卷绕芯部21的外周面的下端相同的高度,但也可以比其低。

通过在凸缘部主体220a及220b形成凹状底部37a及37b,在填充灌封树脂210(图10)时,凹状底部37a及37b作为灌封树脂210的流通路径发挥作用。灌封树脂210例如从凹状底部37a(37b)的沿着 X轴的内侧(外侧)朝向外侧(内侧)在凹状底部37a(37b)的内部流通,特别是能够使灌封树脂310遍布绕线架20的下方。

从使灌封树脂的X轴方向的流通性良好而提高散热性的观点出发,凹状底部37a及37b的尺寸越大越好,但根据其与载置部32a、32b 的强度的平衡性等来决定。这对于形成于图7所示的芯50a(50b)的凹部55a(55b)也是同样的。

如图5A所示,在凸缘部主体220a的上方,沿着Y轴并排地形成有保护钩部23a、24a。保护钩部23a、24a经由保护钩保持部23a1、24a1 与凸缘部主体220a的上方相连。在保护钩保持部23a1、24a1形成有芯分离壁25a、26a。芯分离壁25a、26a沿着X轴朝向外侧突出,与保护钩部23a、24a相面对。

在凸缘部主体220a的上方形成有延长凸缘部27a。延长凸缘部27a 一体地连接于凸缘部主体220a的上方,沿着YZ平面与凸缘部主体220a 大致平行地延伸。即,延长凸缘部27a具有将凸缘部主体220a向上方延长的形状,构成凸缘部主体220a的一部分。延长凸缘部27a沿着X 轴具有规定的厚度,并且具有与YZ平面大致平行的面。

在各保护钩部23a、24a之间形成有缺口部28a。能够在缺口部28a 插通图2所示的导线41a的引线部43a1、43a2。另外,能够在芯分离壁25a与保护钩部23a之间插通图2所示的引线部43a1。另外,能够在芯分离壁26a与保护钩部24a之间插通引线部43a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引线部43a1、43a2中的引线部43a1 插通图5A所示的缺口部28a,穿过芯分离壁25a与保护钩部23a之间,被引出向端子61a。另外,图2所示的引线部43a2插通缺口部28a,穿过芯分离壁26a与保护钩部24a之间,在保护钩部24a的沿着Y轴的外侧环绕,被引出向端子62a。利用芯分离壁25a、26a,能够良好地确保引线部43a1、43a2与芯50a的绝缘性。

如图5A所示,在凸缘部主体220b的上方,沿着Y轴并排地形成有保护钩部23b、24b。保护钩部23b、24b经由保护钩保持部23b1、 24b1与凸缘部主体220b的上方相连。在保护钩保持部23b1、24b1形成有芯分离壁25b、26b。芯分离壁25b、26b沿着X轴朝向外侧突出,与保护钩部23b、24b相面对。

在凸缘部主体220b的上方形成有延长凸缘部27b。延长凸缘部27b 一体地连接于凸缘部主体220b的上方,沿着YZ平面与凸缘部主体 220b大致平行地延伸。即,延长凸缘部27b具有将凸缘部主体220b 向上方延长的形状,构成凸缘部主体220b的一部分。延长凸缘部27b 沿着X轴具有规定的厚度,并且具有与YZ平面大致平行的面。

在各保护钩部23b、24b之间形成有缺口部28b。能够在缺口部28b 插通导线41b(图2)的引线部43b1、43b2。另外,能够在芯分离壁 25b与保护钩部23b之间插通引线部43b1。另外,能够在芯分离壁26b 与保护钩部24b之间插通引线部43b2。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引线部43b1、43b2中的引线部43b1 插通缺口部28b,穿过芯分离壁25b与保护钩部23b之间,被引出向端子61b。另外,引线43b2插通缺口部28b,穿过芯分离壁26b与保护钩部24b之间,在保护钩部24b的沿着Y轴的外侧环绕,被引出向端子62b。利用芯分离壁25b、26b,能够良好地确保引线部43b1、43b2 与芯50b的绝缘性。

如图6A所示,壳体90是将铝等冷却性优异的金属等的一张板状部件折弯而构成的。壳体90由沿着Z轴构成下侧的底面90b的板状部件、沿着X轴构成两侧的侧面90c、90c的板状部件、和沿着Y轴构成两侧的侧面90d、90d的板状部件构成,沿着Z轴的上侧形成为上部开口90a。在侧面90c存在板状部件彼此的间隙,在侧面90c与底面90b 之间也存在板状部件彼此的间隙。

壳体90具有端子座支承部91。端子座支承部91配置于沿着Y轴的一侧面90d的沿着Z轴的上侧,从上部开口90a的开口缘96沿着X 轴朝向外侧突出。在端子座支承部91形成有支承贯通孔92a、92b、93a、 93b、卡合孔94a、94b和中央孔95。

壳体90还与罩部件100一体地成形。罩部件100的侧方罩部102 与壳体90的沿着Y轴的另一侧面90d相连。罩部件100的开口罩部 101与侧方罩部102相连,覆盖上部开口90a的沿着Z轴处于上侧的一部分。

如图2所示,端子座70与绕线架20分体地形成,经由绝缘确保部件80安装于端子座支承部91的沿着Z轴的上侧。端子座70也可以由与绕线架20相同的绝缘材料构成,但更优选由成形性(或者耐热性或绝缘性)优异的绝缘材料构成。另外,绝缘确保部件80也可以由与绕线架20相同的绝缘材料构成,但更优选由绝缘性优异的绝缘材料构成。此外,绕线架20由例如PPS、PET、PBT、LCP等塑料、或者其它绝缘材料(优选具有耐热性的材料)构成。

如图8所示,端子座70具有沿着X轴延伸的端子座基部701。紧固件配置孔71a、71b、72a、72b沿着X轴形成于端子座基部701。能够在紧固件配置孔71a、71b、72a、72b中分别埋入紧固件78a、78b、 79a、79b。

紧固件78a、78b、79a、79b也可以与端子座基部701一体成形。能够在各紧固件78a、78b、79a、79b上可拆装地安装用于固定来自电路基板等的外部端子的螺栓等。紧固件配置孔71a、71b、72a、72b从端子座基部701的沿着Z轴处于上侧的面沿着Z轴向下侧贯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紧固件78a、78b、79a、79b例如为六边形的螺母,具有与紧固件配置孔71a、71b、72a、72b对应的六边形状的外形。在各个紧固件配置孔71a、71b、72a、72b的周围,安装爪孔73a1~73a4、 73b1~73b4、74a1~74a4、74b1~74b4从端子座基部701的沿着Z轴处于上侧的面沿着Z轴向下侧而形成。通过在安装爪孔73a1~73a4、73b1~73b4、74a1~74a4、74b1~74b4中插入后述的端子的安装爪,能够将端子和端子座70固定。

如图9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端子座基部701的沿着Y轴处于内侧的面,沿着Z轴形成有端子分离壁嵌合槽77。端子分离壁嵌合槽77以供端子分离壁87嵌入的方式形成。另外,在紧固件配置孔 72a、72b的中间且端子座基部701的沿着Y轴处于外侧的面,形成有卡合用缺口76。通过在卡合用缺口76上卡挂绝缘确保部件80的中间卡合部86的卡合爪861,能够将端子座70和绝缘确保部件80固定。

如图9A所示,在端子座70的端子座基部701的沿着Z轴处于下侧的面,形成有卡合凸部75a、75b。卡合凸部75a、75b沿着Z轴向下延伸。卡合凸部75a、75b形成于与图9B所示的绝缘确保部件80的中间贯通孔85a、85b及图6A所示的端子座支承部91的支承贯通孔94a、94b对应的位置。

卡合凸部75a、75b插通于图9B所示的绝缘确保部件80的中间贯通孔85a、85b和图6A所示的端子座支承部91的支承贯通孔94a、94b,如图4所示,卡挂于端子座支承部91的沿着Z轴处于下侧的面。这样一来,能够将端子座70、绝缘确保部件80和端子座支承部91固定。

如图2所示,绝缘确保部件80具有配置于端子座70与端子座支承部91之间的中间部分82、和配置于芯50a、50b的外脚部52a、52b 与端子61a、61b、62a、62b之间的绝缘片部81。中间部分82和绝缘片部81沿着垂直于Z轴的平面与薄的片材一体成形。中间部分82与绝缘片部81的沿着Y轴的外侧相连。

如图9A所示,在绝缘确保部件80的沿着X轴的中间部分,形成有沿着Z轴向上侧延伸的端子分离壁87。如图1A所示,端子分离壁 87配置于端子62a、62b之间,能够确保处于电压差变大的趋势的端子 62a与端子62b之间的绝缘性。

如上所述,在图9A所示的绝缘确保部件80的中间部分82,形成有可供端子座70的卡合凸部75a、75b插通的中间贯通孔85a、85b。另外,如上所述,在中间部分82,在与端子座70的卡合用缺口7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中间卡合部86。

此外,虽然在图9A中未进行图示,但如图9B所示,在中间部分 82的下表面,在沿着X轴的中央位置一体形成有沿着Z轴向下方突出的中央凸部88。如图4所示,绝缘确保部件80的中央凸部88插通于端子座支承部91的中央孔95,进行绝缘确保部件80与壳体90的定位。

如图9B所示,在绝缘确保部件80的中间部分82形成有中间凸部 83a、83b、84a、84b。中间凸部83a、83a、84a、84b分别沿着Z轴朝向下侧突出。各中间凸部83a、83b、84a、84b与图4所示的端子座支承部91的支承贯通孔92a、92b、93a、93b的位置对应,沿着X轴并排地形成。

图9B所示的绝缘确保部件80的中间凸部83a、83a、84a、84b也可以通过插通于图6A所示的支承贯通孔92a、92b、93a、93b来进行绝缘确保部件80与端子座支承部91的定位。

如图9B所示,也可以在中间凸部83a、83b的外周面,沿着Z轴形成有外径在下端侧变小的固定突起83a2、83b2。通过形成这样的中间凸部83a、83b,容易将绝缘确保部件80的中间凸部83a、83a、84a、 84b定位并置入对应的支承贯通孔92a、92b、93a、93b中。另外,它们的连结也变得牢固。

如图9A所示,在中间凸部83a、83a、84a、84b分别形成有沿着Z 轴向下侧凹陷且在上侧开口的收纳凹部83a1、83b1、84a1、84b1。收纳凹部83a1、83b1、84a1、84b1与端子座70的紧固件配置孔71a、71b、 72a、72b的位置对应。

用于将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等的外部端子与端子座70的端子61a、 61b、62a、62b连接的螺栓的螺纹部,构成为能够进入各收纳凹部83a1、 83b1、84a1、84b1。另外,能够在各收纳凹部83a1、83b1、84a1、84b1 收纳将未图示的螺栓与紧固件78a、78b、79a、79b螺纹结合时的金属垃圾等。

如图1A所示,端子61a具有端子主部63a和接线部63a。另外,端子61b具有端子主部63b和接线部63b。另外,端子62a具有端子主部64a和接线部64a。另外,端子62b具有端子主部64b和接线部64b。以下,对端子61a的结构进行说明,但对于端子61a的说明也适用于端子61b、62a、62b。因此,除非特别需要,否则省略端子61b、62a、 62b的结构的说明。

图1A所示,端子主部63a载置于端子座基部701的沿着Z轴处于上侧的面。在端子61a的端子主部63a形成有连接孔65a和安装爪 63a1~63a4。连接孔65a配置于与图9A所示的紧固件78a、78b、79a、 79b对应的位置。通过将图1A或图2所示的安装爪63a1~63a4分别插入到图9A所示的安装爪孔73a1~73a4中,端子61a被固定在端子座 70。

图1A所示的端子主部63a沿着Y轴在内侧与接线部67a连接。接线部67a具有折返片67a1,能够将引线部夹住并固定。如图3所示,接线部67a配置于沿着Z轴比端子主部63a向下侧低h2的位置。另外,接线部67a配置于沿着Z轴比绝缘片部81靠上侧处。

如图1A所示,端子61a、端子61b、端子62a和端子62b在端子座70沿着X轴以规定的间隔安装于图9A所示的端子固定部71a1、 71b1、72a1、72b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端子61a与引线部43a1连接。另外,端子61b与引线部43b1连接。另外,端子62a与引线部43a2 连接。另外,端子62b与引线部43b2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组装。

首先,如图2所示,使用例如自动绕线机将导线41a及41b卷绕于绕线架20的卷绕芯部21。在其前后或与其同时将端子61a(61b、 62a、62b)的安装爪63a1~63a4(63b1~63b4、64a1~64a4、64b1~ 64b4)插入安装爪孔73a1~73a4(73b1~73b4、74a1~74a4、74b1~74b4)中,将端子61a(61b、62a、62b)安装在端子座70。

接下来,在端子61a(61b、62a、62b)的接线部67a(67b、68a、 68b)与折返片67a1(67b1、68a1、68b1)之间夹住并临时固定引线部 43a1(43a2、43b1、43b2)。接下来,用电极沿着Z轴从上侧按压接线部67a(67b、68a、68b),而且用其它电极沿着Z轴从下侧按压折返片67a1(67b1、68a1、68b1),在电极之间施加电压,由此,通过熔接将端子61a(61b、62a、62b)与引线部43a1(43a2、43b1、43b2) 电气和机械地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熔接时,在接线部67a(67b、68a、68b)的沿着Z轴的上下不存在部件,能够用电极从上下按压接线部67a(67b、 68a、68b)和折返片67a1(67b1、68a1、68b1)。

接下来,在端子座70安装绝缘确保部件80。在这之前,将紧固件 78a、78b、79a、79b安装于端子座70。在端子座70安装绝缘确保部件80时,如图9A所示,使中间卡合部86的卡合爪861与卡合用缺口 76卡合,使端子分离壁87嵌合于端子分离壁嵌合槽77。

接下来,如图2所示,在绕线架20的贯通孔21中插入芯50a、50b 的中脚部53a、53b,用例如粘接剂等将绕线架20和芯50a、50b固定。粘接剂能够适宜地使用热固化性粘接剂。

接下来,在预先注入(填充)有灌封树脂(散热性优异的树脂) 210的壳体90中,收纳组合有芯50a、50b的绕线架20。此时,如图4 所示,将安装有端子座70的绝缘确保部件80安装在端子座支承部91。此外,也可以在将绕线架20和芯50a、50b收纳于壳体90之后,从开口90a注入灌封树脂。

在将安装有端子座70的绝缘确保部件80安装在端子座支承部91 时,将中间凸部83a(83b、84a、84b)插入支承贯通孔92a(92b、93a、 93b)中。另外,中央凸部88插通于中央孔95。另外,卡合凸部75a、75b插通于中间贯通孔85a、85b,形成于卡合凸部75a、75b的爪卡挂于端子座支承部91。这样一来,端子座70和绝缘确保部件80被固定在端子座支承部91。

在将绕线架20收纳于壳体90之后,如图2所示,将壳体90的罩部件100折弯,形成图1A所示的开口罩部101。通过像这样形成开口罩部101,不需要将罩部件100与壳体90分体地形成并安装,能够使组装简便。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线圈装置10中,以导线41a、 41b的卷绕轴线C与壳体90的底面90b大致平行的方式将绕线架20 配置于壳体90的内部。即,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是卧式线圈装置,也与线圈装置10的安装面或者安装基板(图示略)的安装面大致平行。该线圈装置10与导线41a、41b的卷绕轴线大致垂直于壳体90 的底面90b的立式线圈装置相比,能够容易地实现低高度化。

另外,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中,在从壳体 90的上部开口90a的开口缘96沿着Y轴朝向外侧突出的端子座支承部91上,支承有端子座70。因此,不需要与端子座70的面积对应地增大壳体90的设置面积,能够在为卧式的同时减小壳体90的设置面积。而且,与将端子座设置于沿着X轴的两侧的情况比较,也能够减小沿着X轴的壳体的设置面积。

而且,将壳体90的外壁延长而形成的端子座支承部91支承端子座70,因此能够提高端子座70的强度和可靠性。特别是在将线圈装置 10的端子座70所具有的端子61a、61b、62a、62b与配置在线圈装置 10上的基板(图示省略)连接时,端子座支承部91加强了端子座70 的强度,因此,其与基板的连接变得容易,并且可靠性提高。

另外,如图10所示,通过在壳体90的内部填充散热性树脂(灌封树脂210)等的处理等,能够将来自导线42、44或绕线架20(包含芯50a、50b)的热经由灌封树脂210散逸到壳体90的底面,散热性提高。此外,在壳体90的底面配置有冷却机构等。

另外,如图1A所示,在从壳体90的上部开口90a的开口缘96朝向外侧突出的端子座支承部91上支承有端子座70,因此能够以端子座 70不成为障碍的方式,至少使包含导线41a、41b的卷绕轴线的绕线架20(包含导线和芯)的大部分与壳体90内部的灌封树脂210接触。因此,能够利用所需的最低限度的灌封树脂有效地提高散热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也可以在壳体90的侧面90d形成有位置调节部97a、97b。如图10所示,位置调节部97a(97b)在壳体90的内部沿着Y轴朝向内侧突出。

绕线架20和芯50a、50b在被收纳于壳体90时,有时导线的引线部的弹力等起作用而被按压到处于沿着Y轴与端子座70相反侧的壳体 90的侧面90d。通过位置调节部97a(97b)抵接到芯50a(50b)的外脚部52a(52b),能够在侧面90d与芯50a之间形成供灌封树脂210 进入的间隙。

而且,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中,在端子座支承部91上经由绝缘确保部件80安装有端子座70。因此,在绕线架 20卷绕导线41a、41b,在端子座70安装端子61a、61b、62a、62b之后,在端子61a、61b、62a、62b一次连接导线41a、41b的引线部43a1、43a2、43b1、43b2的作业变得容易。导线41a、41b的引线部43a1、43a2、 43b1、43b2向端子61a、61b、62a、62b的连接使用例如熔接等热压接来适当地进行。

在导线41a、41b的引线部43a1、43a2、43b1、43b2向端子61a、 61b、62a、62b连接时,需要从引线部43a1、43a2、43b1、43b2的两侧按压热压接用治具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在将绝缘确保部件80安装在端子座70之前,容易从引线部43a1、43a2、43b1、43b2 的两侧按压热压接用治具等。

另外,在导线41a、41b的引线部43a1、43a2、43b1、43b2向端子 61a、61b、62a、62b连接之后,将绝缘确保部件80配置在导线41a、 41b的接线部67a、67b、68a、68b的单侧。因此,能够有效地确保接线部67a、67b、68a、68b与安装在绕线架20的芯50a、50b的绝缘性。

另外,绝缘确保部件80也能够确保引线部43a1、43a2、43b1、43b2 及端子61a、61b、62a、62b的接线部67a、67b、68a、68b与壳体90 的绝缘性。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确保部件80具有绝缘片部81。绝缘片部81配置在导线41a、41b的引线部43a1、43a2、43b1、43b2 和端子61a、61b、62a、62b的接线部67a、67b、68a、68b、与安装于绕线架20的芯50a、50b之间。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绝缘确保部件80能够提高引线部43a1、 43a2、43b1、43b2和端子61a、61b、62a、62b的接线部62b、63b、65b、 66、与安装在绕线架20的芯50a、50b的外脚部52a、52b之间的绝缘性。另外,绝缘确保部件80也能够提高引线部43a1、43a2、43b1、43b2和端子61a、61b、62a、62b的接线部67a、67b、68a、68b、与壳体90 的绝缘性。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确保部件80具有与绝缘片部 81一体成形的中间部分82。中间部分82夹在端子座支承部91与端子座70之间。如图9A所示,绝缘确保部件80具有与端子座70卡合的中间卡合部86,中间卡合部86具有卡合爪861。通过使中间卡合部86与端子座70卡合,端子座70和绝缘确保部件80容易在定位的同时进行安装。另外,能够不使用粘接剂而进行端子座70和绝缘确保部件80 的固定。但是,也可以使用粘接剂。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部分82具有进入形成于端子座支承部91的支承贯通孔92a、92b、93a、93b的中间凸部83a、83b、 84a、84b。通过使中间凸部83a、83b、84a、84b进入支承贯通孔92a、 92b、93a、93b,绝缘确保部件80和端子座支承部91的定位变得容易。

如图9A所示,中间凸部83a、83b、84a、84b具有朝向端子座70 开口的收纳凹部83a1、83b1、84a1、84b1。能够在收纳凹部83a1、83b1、 84a1、84b1,收纳将端子61a、61b、62a、62b与基板等机械和电气地连接的螺纹部螺纹结合时的金属垃圾等。用于将未图示的电路基板的外部端子等安装在端子座的端子61a、61b、62a、62b的螺纹部构成为能够进入收纳凹部83a1、83b1、84a1、84b1。

如图4所示,端子座70具有卡合凸部75a、75b。另外,如图9A 所示,在绝缘确保部件80的中间部分82形成有中间贯通孔85a、85b。如图4所示,卡合凸部75a、75b穿过中间部分的中间贯通孔而与形成于端子座支承部91的卡合孔94a、94b卡合。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进行端子座70和绝缘确保部件 80的定位,并且端子座70和端子座支承部91在定位的同时进行它们的安装。另外,能够不使用粘接剂而进行端子座70、绝缘确保部件80 和端子座70支承部的固定。但是,也可以使用粘接剂。

如图1A所示,在壳体90具有罩部件100。罩部件100的开口罩部101以图3所示的规定间隙H1覆盖壳体90的上部开口90a的至少一部分。规定间隙H1比绕线架20的突出部33从壳体90的上部开口 90a起的突出高度大,比保护钩部23a、23b、24a、24b的突出高度大。

通过开口罩部101以规定间隙H1覆盖壳体90的上部开口90a的一部分,保护芯50a、50b的突起部、导线41a、41b的引线部43a1、 43a2、43b1、43b2等。例如在将线圈装置10的端子61a、61b、62a、 62b连接到基板等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来自基板的突出部、基板本身等与芯50a、50b的突起部、导线41a、41b的引线部43a1、43a2、43b1、 43b2等接触而破损。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100覆盖卷绕于壳体90的内部所收纳的绕线架20的导线44(41)的至少一部分。罩部件100 优选覆盖除导线的引线部45、46(42、43)之外的导线41a、41b的卷绕部整体。通过用金属等构成罩部件100,屏蔽来自导线41a、41b的卷绕部(线圈部)的漏磁通的效果提高。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100与壳体90一体地成形。通过将罩部件100与壳体90一体地折弯金属板等而成形,罩部件100 和壳体90的制造变得容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座支承部91 与壳体90一体地成形。通过将端子座支承部91与壳体90一体地折弯金属板等而成形,端子座支承部91和壳体90的制造变得容易。

如图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绕线架20具有卷绕导线的卷绕芯部21和安装在卷绕芯部21的端部的凸缘部22a、22b。另外,凸缘部22a、22b具有保护钩部23a、23b、24a、24b。

保护钩部23a、23b、24a、24b从壳体90的上部开口90a向上方突出,如图1A所示,将导线41a、41b的引线部43a1、43a2、43b1、43b2 引导到端子座70。通过在保护钩部23a、23b、24a、24b卡挂导线41a、 41b的引线部43a1、43a2、43b1、43b2,容易将导线41a、41b的引线部43a1、43a2、43b1、43b2引导到安装于端子座70的端子61a、61b、 62a、62b。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钩部23a、23b、24a、24b具有与端子61a、61b、62a、62b的上表面成齐平面或比其高的高度h1。另外,导线41a、41b的引线部43a1、43a2、43b1、43b2连接的端子 61a、61b、62a、62b的接线部67a、67b、68a、68b,配置于比端子的上表面低高度h2的位置。通过像这样配置,能够使保护钩部23a、23b、 24a、24b有效地保护接线部67a、67b、68a、68b,有效地防止来自未图示的基板的突起部、基板本身与接线部67a、67b、68a、68b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罩部101处于比壳体90的开口90a 高H1的位置,保护钩部23a、23b、24a、24b配置于开口罩部101与开口90a之间。通过像这样配置,开口罩部101与保护钩部23a、23b、 24a、24b一起保护接线部67a、67b、68a、68b,能够有效地防止来自基板的突起部、基板本身与接线部67a、67b、68a、68b接触。

第二实施方式

如图1B、图6B和图6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20除了壳体190和罩部件200的结构不同以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10 相同,能够期待同样的作用效果。在以下的说明中,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如图6B和图6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90和罩部件200 分别由金属板等分体地成形,如图1B所示的那样进行组装。

壳体190在沿着X轴位于相反侧的两个侧面90c、90c的沿着Z轴的上侧一体地成形有一对卡止片90c1、90c2。在各卡止片90c1、90c2 分别形成有卡止孔198a、198b。

如图6C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罩部件200具有开口罩部201、侧方罩部202和一对罩支承部203、203。侧方罩部202以从开口罩部201 的沿着Y轴的单侧端沿着Z轴向下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如图1B所示,也可以是,侧方罩部202具有与Y轴大致垂直的外表面,侧方罩部202的外表面与壳体90的侧面90d大致处于相同平面,或相比于侧面90d 被引入到内侧,或稍微突出。

从开口罩部201的沿着X轴的两端沿着Z轴分别向下方突出的罩支承部203及203,分别具有相同形状。

在各罩支承部203,在前端形成有卡合凸部的卡止片204以在倒U 字形状的槽中沿着Z轴向上侧延伸的方式形成。卡合凸部以沿着X轴朝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将卡止片204的上侧前端折弯而成形。位于卡止片204的沿着Z轴的上侧和沿着Y轴的两侧的罩支承部203,被切取而形成有倒U字形状的槽。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卡止片204相对于罩支承部203的主要部分保持悬臂支承梁状而可弯曲弹性变形,卡合凸部能够沿着X轴向外侧及内侧弹性移动。因此,在将罩部件200从壳体190的上侧开口插入到内部时,图6C所示的卡止片204的卡合凸部容易与卡止孔198a(198b)卡合,能够将罩部件200与壳体190连结。

另外,各罩支承部203在贯通其正面和背面的倒U字形状的槽的沿着Y轴的两侧,具有形成有贯通其正面和背面的开口部206的宽幅部。在各罩支承部203的宽幅部的沿着Z轴的下侧形成有罩载置部205,在罩载置部205的沿着Y轴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从下向上凹陷的缺口。

包含该缺口在内,开口部206和U字形状的槽均成为填充于壳体 190的内部的灌封树脂的通路,能够容易地在壳体190的内部填满灌封树脂。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装置20中,因为将罩部件200与壳体190 分离,所以在将卷绕有线圈的绕线架等收纳在壳体190的内部时,罩部件不会成为障碍,另外,也不需要将罩部件相对于壳体折曲成形的作业。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例如作为散热性树脂,不限于灌封树脂,也可以是其它散热性优异的树脂。作为散热性树脂,由例如注入后也柔软的有机硅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等构成,树脂的纵向模数(纵向弹性模量)优选为0.1~100MPa,邵氏(Shore)A硬度为100以下,优选为 60以下。另外,为了提高散热性,也可以在树脂中填充导热性高的填料。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灌封树脂的液面S比中脚部53a(53b)的上端(沿着Z轴)E1低规定高度T1,但不限于此。例如如果提高图1A所示的壳体90的沿着Z轴的高度,则灌封树脂的液面S也可以与中脚部53a(53b)的上端(沿着Z轴)E1成齐平面或为其以上。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A或图6B所示,仅将端子座支承部91形成于壳体90或190的上部开口部90a的Y轴方向的单侧的一处,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在例如图6A 或图6B所示的壳体90或190的上部开口部90a的Y轴方向的两侧的两处以上、或者壳体90或190的上部开口部90a的X轴方向的两侧的两处以上,形成多个端子座支承部91。或者,也可以与上述的端子座支承部91分体地在壳体90或190的上部开口部90a的任一位置朝向开口部的外侧形成另一端子座支承部,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地形成多个端子座支承部91。

无论如何,在壳体形成多个端子座支承部的情况下,也可以与其相配合地准备多个如图9A所示的端子座70和绝缘确保部件80,并将其安装在各端子座支承部。

附图标记说明

10 线圈装置(变压器)

20 绕线架

21 卷绕芯部

211 贯通孔

22a、22b 凸缘部

220a、220b 凸缘部主体

23a、23b、24a、24b 保护钩部

23a1、23b1、24a1、24b1 钩支承部

25a、25b、26a、26b 芯分离壁

27a、27b 延长凸缘部

28a、28b 缺口部

32a、32b 载置部

33、34 突出部

35、36 贯通孔

37a、37b 凹状底部

41a、41b 导线

42a、42b 线圈部

43a1、43a2、43b1、43b2 引线部

50a、50b 芯

51a、51b 基部

510a、510b 外表面

511a、511b 内表面

512a、512b 上表面

513a、513b 下表面

52a、52b 外脚部

520a、520b 外脚内侧面

521a、521b 外脚端面

53a、53b 中脚部

531a、531b 中脚端面

55a、55b 凹部

550a、550b 内周面

551a、551b 锥面

56a、56b 壁厚部

61a、61b、62a、62b 端子

63a、63b、64a、64b 端子主部

63a1~63a4、63b1~63b4、64a1~64a4、64b1~64b4 安装爪

65a、65b、66a、66b 连接孔

67a、67b、68a、68b 接线部

67a1、67b1、68a1、68b1 折返片

70 端子座

701 端子座基部

71a、71b、72a、72b 紧固件配置孔

71a1、71b1、72a1、72b1 端子固定部

73a1~73a4、73b1~73b4、74a1~74a4、74B1~74b4 安装爪孔

75a、75b 卡合凸部

76 卡合用缺口

77 端子分离壁嵌合槽

78a、78b、79a、79b 紧固件

80 绝缘确保部件

81 绝缘片部

82 中间部分

83a、83b、84a、84b 中间凸部

83a1、83b1、84a1、84b1 收纳凹部

83a2、83b2 固定突起

83a3、83b3、84a3、84b3 紧固件载置部

85a、85b 中间贯通孔

86 中间卡合部

861 卡合爪

87 端子分离壁

88 中央凸部

90、190 壳体

90a 上部开口

90b 底面

90c、90d 侧面

91 端子座支承部

92a、92b、93a、93b 支承贯通孔

94a、94b 卡合孔

95 中央孔

96 开口缘

97a、97b 位置调节部

198a、198b 卡止孔

100、200 罩部件

101、201 开口罩部

102、202 侧方罩部

203 罩支承部

204 卡止片

205 罩载置部

206 开口部

210 灌封树脂。

相关技术
  • 线圈盘支架、线圈盘和电磁烹饪装置
  • 电磁线圈与接线盒的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电磁线圈装置
  • 线圈控制信号发送装置、线圈、线圈控制系统、线圈控制方法及磁共振成像系统
  • 线圈制造装置、线圈制造系统、线圈制造方法以及线圈
技术分类

06120115937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