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仰拱栈桥多功能移动小车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一种仰拱栈桥多功能移动小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仰拱栈桥多功能移动小车。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隧道仰拱施工环节还不能实现全机械作业,在每一个施工循环均存在搬运、拼装、拆除工作,存在大量人工重复作业。一方面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另一方面产生施工中断,无法形成连续作业,造成施工工效低下,影响施工进度。尤其是仰拱模板系统,因其结构复杂、对模板的定位要求较高,所以,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频繁拆卸组装,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还容易导致仰拱施工模板定位精确度降低,降低仰拱施工质量,而且,仰拱模板系统因为体积较大,所以仅靠人力在隧道内移动极其不便且定位精度难以保证。

因此,仰拱栈桥的功能与隧道仰拱施工的工艺切合度不高,部分栈桥虽然设有移动小车,但不具有抬升栈桥的功能,不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仰拱栈桥多功能移动小车,以解决移动小车无法抬升栈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仰拱栈桥多功能移动小车,包括:

动力组件、架体以及前支腿组件;

其中,所述动力组件和所述前支腿组件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动力组件均固定连接于所述架体的顶部;所述动力组件与栈桥配合设置,以使小车在所述栈桥上移动;

多个所述前支腿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架体的底部,并与所述架体连接,用于抬升所述栈桥。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

轮箱,所述轮箱的一侧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轮箱远离所述架体的一侧设置有液压马达;所述轮箱靠近所述液压马达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

所述轮箱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一钢轮;所述轮箱的底部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一钢轮均部分延伸至所述轮箱外;

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开孔后与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一开孔转动连接;

所述轮箱上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轮箱外靠近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侧设置有端盖;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所述端盖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开孔,延伸至所述轮箱内部后依次与所述第一钢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开孔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所述栈桥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导轨,所述第一钢轮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包括横梁和对称设置于所述横梁两侧的4个支撑杆,每个所述支撑杆均与所述横梁固定连接;

所述前支腿组件的数量为4个,每个所述前支腿组件均与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的数量为2个;2个所述动力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栈桥的两侧;每个所述动力组件均与其同侧的2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设置有第二钢轮,所述栈桥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钢轮与所述第二导轨对应配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腿组件包括支脚、配合设置的液压缸筒和活塞杆,所述液压缸筒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远离所述液压缸筒的一端与所述支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动力组件、所述前支腿组件均与所述控制组件控制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利用前支腿组件作为栈桥的“换步机构”,抬升了栈桥,实现了栈桥的前进或后退;

2.本发明通过将竖直浇筑串筒、斜向浇筑溜槽及施工平台与移动小车的完美结合,实现了浇筑及回填施工,施工工效显著提高,灵活度、实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仰拱栈桥多功能移动小车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仰拱栈桥多功能移动小车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仰拱栈桥多功能移动小车浇筑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仰拱栈桥多功能移动小车回填示意图。

其中:1、动力组件;2、第一钢轮;3、栈桥;4、支撑杆;5、横梁;6、第二钢轮;7、控制组件;8、前支腿组件;9、液压马达;10、门式抗浮机构;11、斜向浇筑溜槽;12、竖直浇筑串筒;13、回填层;14、仰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参照图1-2,在本实施例中,一种仰拱栈桥多功能移动小车,包括:

动力组件1、架体以及前支腿组件8;

其中,动力组件1和前支腿组件8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动力组件1均固定连接于1架体的顶部;动力组件1与栈桥3配合设置,以使小车在栈桥3上移动;

多个前支腿组件8分别设置于架体的底部,并与架体连接,用于抬升栈桥3。

具体地,动力组件1还包括:

轮箱,轮箱的一侧与架体连接;轮箱远离架体的一侧设置有液压马达9;轮箱靠近液压马达9的一侧间隔设置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

轮箱内依次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一钢轮2;轮箱的底部与外界连通,第二齿轮和第一钢轮2均部分延伸至所述轮箱外;

液压马达9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开孔后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第一转轴通过轴承与第一开孔转动连接;

轮箱上设置有第二转轴,轮箱外靠近第二转轴的一侧设置有端盖;第二转轴的一端与端盖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开孔,延伸至轮箱内部后依次与第一钢轮2、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第二转轴通过轴承与第二开孔转动连接;

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栈桥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导轨,第一钢轮2在第一导轨上转动。

通过液压马达9驱动第一钢轮2沿第一导轨转动,实现了小车在栈桥上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架体包括横梁5和对称设置于横梁5两侧的4个支撑杆4,每个支撑杆4均与横梁5固定连接;

前支腿组件8的数量为4个,每个前支腿组件8均与支撑杆4的底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1的数量为2个;2个动力组件1对称设置在栈桥3的两侧;每个动力组件1均与其同侧的2个支撑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以使动力组件1带动架体以及前支腿组件8沿栈桥3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横梁5上设置有第二钢轮6,栈桥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导轨,第二钢轮6与第二导轨对应配合设置,通过第二钢轮6在第二导轨上转动,减少了横梁与栈桥之间的摩擦,延长了小车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前支腿组件8包括支脚、配合设置的液压缸筒和活塞杆,液压缸筒与支撑杆4固定连接;活塞杆远离液压缸筒的一端与支脚连接。通过活塞杆的伸出,带动支脚接触地面,抬升栈桥;通过活塞杆的回缩,使得支脚脱离地面,栈桥回落。

在本实施例中,架体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组件7,动力组件1、前支腿组件8均与控制组件7控制连接。通过控制组件7可操控液压马达9驱动第一钢轮2沿第一导轨转动,实现了小车在栈桥上移动,以及控制液压缸筒和活塞杆抬升栈桥。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栈桥3的换步步骤为:

1.前支腿组件8中的液压油缸伸长,栈桥3整体升高,桥腿脱离地面预定距离;

2.栈桥3后端动力装置带动行走轮旋转,栈桥3向前移动;

3.栈桥3前移一定距离后,前支腿组件8中的液压油缸回缩,栈桥整体下降,桥腿落于地面,此时,前支腿组件8中的油缸继续回缩,使前支腿组件8脱离地面;

4.液压马达9驱动第一钢轮2在第一导轨上向前移动,前支腿组件8外侧设有工作平台,用来挂设隧道纵向防水板和土工布;

5.重复上述动作,栈桥继续前移。

本实施例中前支腿组件8为栈桥的“换步机构”,抬升了栈桥,实现了栈桥的前进或后退。

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小车既可作为移动栈桥时的临时固定支腿,又可作为栈桥作业过程中的辅助支腿,作为临时中支点,提高栈桥的承载能力,完成双罐车的浇筑任务;还可作为拱腰部位以下的防水板铺设的移动小车。

实施例3

参照图3,在本实施例中,横梁上未设置第二钢轮6。

具体的,栈桥共设置两个门式抗浮机构10,分别位于仰拱弧模前端及后端,门式抗浮机构10中通过横连杆连接两根防上浮立杆,保证立杆垂直支撑于拱顶初支面的同时起到控制防上浮立杆净空的作用。门式抗浮机构10与小车共同配合使用来提升模板,提升了栈桥的抗浮能力和浇筑效率,满足了仰拱浇筑施工要求。

小车上设置有竖直浇筑串筒12、斜向浇筑溜槽11,前后、左右共4辆小车构成纵移小车组,单独使用可以浇筑仰拱混凝土。

在一工作状态下,顶部的接料槽将混凝土引流至竖直浇筑串筒12;浇筑结束后,翻转顶部接料槽,同时将竖直浇筑串筒12上移至既定位置,使模板能正常脱模,纵移。

在另一工作状态下,顶部的接料槽将混凝土引流至斜向浇筑溜槽11;浇筑结束后,翻转顶部接料槽,同时翻转底部的斜向浇筑溜槽11。

实施例4

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横梁上未设置第二钢轮6。

在工作状态下,顶部的接料槽将混凝土引流至竖直浇筑串筒12浇筑仰拱14上方的回填层13;浇筑结束后,翻转顶部接料槽,同时将竖直浇筑串筒12上移至既定位置,使后纵移小车能正常纵移,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竖直浇筑串筒、斜向浇筑溜槽及施工平台与移动小车的完美结合,实现了浇筑及回填施工,施工工效显著提高,灵活度、实用性更强。采用新技术、新科技对隧道工装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提升,达到“以工装保工艺,以工艺保质量”的效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伸缩式智能多功能仰拱栈桥及用该栈桥的施工方法
  • 一种可局部移动的仰拱模板及带仰拱模板的栈桥
  • 一种可局部移动的仰拱模板及带仰拱模板的栈桥
技术分类

06120116497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