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评估地质封存CO2矿化演化规律及封存量的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9:16


一种评估地质封存CO2矿化演化规律及封存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球化学技术领域,涉及CO

背景技术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释放了大量以CO

然而,相比于其它封存机制,CO

本发明针对目前难以探究矿化程度的时空演化规律以及CO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CO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评估地质封存CO

步骤一,加工地层岩芯与岩相薄片,并预处理

(1.1)选取地层特征岩石样品,加工岩芯,代表相应真实组成、结构的岩层;优选地,岩芯加工具体尺寸一般为直径25mm、长度50mm。

(1.2)在岩芯端部,切出一个岩相薄片,厚度在2-3mm,用于反应前样品的初始表征。

步骤二,岩芯的初始表征

(2.1)对岩芯薄片开展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SEM+EDS)测试,分析岩样矿物的微观形貌、组成元素以及初步确定矿物类型;

(2.2)将岩芯薄片轻抛光,去除喷金层,之后粉碎研磨;一部分,进行XRD测试,基于SEM+EDS测试的组成元素定量分析物相,获得岩石矿物的种类及比例;另一部分,进行总碳分析(TC)测试,获取岩石样品的初始碳含量,作为基本参考值;优选地,为减小粒度影响与X射线衍射的择优取向,筛网应该是300-400目,采用毛玻璃片制样;

(2.3)岩芯进行CT扫描,构造数字岩心,获取其孔隙分布特征。

步骤三,岩芯,除了径向的一个端面,其余外表面全部采用环氧树脂涂抹,然后正常风干;优选地,采取环氧树脂进行包覆岩芯外表面,是因为它与CO

步骤四,进行模拟矿化实验,计算CO

考虑到真实地层中矿化反应时间尺度长、地层流体流速慢以及传质受扩散限制等特点,开展静态恒压矿化反应试验。

(4.1)岩芯放入反应釜,加入超纯水完全淹没,封闭系统,抽真空,同时空气浴升温至反应温度;

(4.2)从反应釜上端注入等温CO

(4.3)停止CO

(4.4)由于矿化反应缓慢,在CO

其中,V是反应釜中CO

进一步,可计算单位质量岩芯的CO

其中,k为单位质量岩芯CO

(4.5)实验时间到达目标时间后,关闭空气浴,梯度泄压后取出岩芯。之后烘干,并去除环氧树脂层。优选地,60℃烘干48h。

步骤五,测试、分析反应后的岩芯,探究矿化反应时空演化规律,并建立CO

(5.1)对岩芯进行反应后的CT扫描,构造反应后的数字岩心,获取其微观孔隙分布,对比反应前的CT图像,确定矿物溶解、沉淀区域,并获取孔隙三维结构及尺寸分布的空间演变规律,尤其是孔隙度变化。

(5.2)岩芯沿轴向切割为两等分,a与b。

(5.3)将a沿轴向等距离切割为薄片,并分别研磨成粉末。每个薄片的一部分样品经过300目筛网,进行XRD物相定量分析测试,基于初始矿物相组成分析,确定二次沉淀碳酸盐物相,获取沉淀碳酸盐相组成及其质量分数的空间演化规律;另一部分样品粉末,进行TC测试,获取C封存量的空间分布,并计算岩芯总的CO

m

其中m

进一步,基于每个薄片XRD数据分析的不同碳酸盐相的比例,结合对应岩片的C封存量,可计算不同碳酸盐的物质的量,进而获取岩芯CO

(5.4)将b沿轴向加工薄片,采用Raman对中心轴向面进行Map测试,获取岩芯中心轴向面的二维Raman光谱。基于上述分析得到的岩芯矿物相与碳酸盐沉淀相,查询数据库获取其标准谱,经过数据处理,获取中心轴向面的矿物含量分布图,对比已获取的碳酸盐相沉淀的空间分布,进而获得轴向面原始矿物溶蚀与碳酸盐沉淀的空间分布及含量高低。

(5.5)结合对应的反应后CT数字岩心中心轴向面灰度图中溶解、沉淀特征区域,可获取数字岩心矿物溶解、沉淀前沿深度,尤其是岩芯深部是否存在碳酸盐,探究矿物溶解、沉淀是否堵塞孔隙吼道。

(5.6)基于CT数字岩心的中心轴向面灰度图中溶解、沉淀特征区域,采用SEM+EDS沿反应深度方向,观测薄片中心轴向面特征区域的矿物溶解、碳酸盐沉淀的微观形貌以及矿物分布,获取局部的矿物溶解、沉淀时空规律。

(5.7)根据步骤四计算的单位质量岩芯的CO

N=k·T·a

其中,N为单位质量岩芯的CO

优选地,针对实际应用中某特征地层的分析,基于上述方法应当开展不同时间的矿化反应实验,以便探明该地层地质封存CO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基于特征岩芯,采用多种测试技术,多角度分析CO

(2)本发明所述的分析方法清晰易实现,可同步开展多个水岩反应实验(根据实际评估需求,开展不同时间、温度、压力的矿化实验),能形成批次分析,便于行业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方法的实验、分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有益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以下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估地质封存CO

步骤一,加工地层岩芯与岩相薄片,并预处理。

(1.1)针对目标反应性地层,选取地层特征岩石样品,加工岩芯,代表相应真实组成、结构的岩层。优选地,岩芯加工具体尺寸一般为直径25mm、长度50mm。

(1.2)利用微型岩芯切割机,在岩芯端部,切出一个岩相薄片,厚度在2-3mm,用于反应前样品的初始表征。

步骤二,岩芯的初始表征。

(2.1)对岩芯薄片开展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SEM+EDS)测试,分析岩样矿物的微观形貌、组成元素以及初步确定矿物类型。

(2.2)采用标准岩样抛光机,将薄片轻微研磨抛光,去除喷金层,之后利用玛瑙研体粉碎研磨。一部分进行XRD测试,基于SEM+EDS测试的组成元素定量分析物相,获得岩石矿物的种类及比例。另一部分,进行总碳分析(TC)测试,获取岩石样品的初始碳含量,一般是有机质或者原生碳酸盐,作为基本参考值。优选地,为减小粒度影响与X射线衍射的择优取向,筛网应该是300-400目,采用毛玻璃片制样。

(2.3)岩芯进行CT扫描,构造数字岩心,获取其孔隙分布特征。

步骤三,岩芯,除了径向的一个端面,其余外表面全部采用环氧树脂涂抹,然后正常风干。优选地,采取环氧树脂进行包覆岩芯外表面,是因为它与CO

步骤四,进行模拟矿化实验,计算CO

考虑到真实地层中矿化反应时间尺度长、地层流体流速慢以及传质受扩散限制等特点,开展静态恒压矿化反应试验。

(4.1)岩芯放入反应釜,加入超纯水完全淹没,封闭系统,抽真空24h,同时空气浴升温至反应温度。优选地,根据实验规划的实际水岩比,选择反应釜直径,一般选择30-40mm,更接近真实的地层水岩比。

(4.2)采用柱塞泵,从反应釜上端注入等温CO

(4.3)停止CO

(4.4)由于矿化反应缓慢,在CO

其中,V是反应釜中CO

进一步,可计算单位质量岩芯的CO

其中,k为单位质量岩芯CO

(4.5)实验时间到达目标时间后,关闭空气浴,梯度泄压后取出岩芯。之后烘干,并去除环氧树脂层。优选地,60℃烘干48h。

步骤五,测试、分析反应后的岩芯,探究矿化反应时空演化规律,并建立CO

(5.1)对岩芯进行反应后的CT扫描,构造反应后的数字岩心,获取其微观孔隙分布,对比反应前的CT图像,确定CO

(5.2)岩芯沿轴向切割为两等分,a与b。

(5.3)将a沿轴向等距离切割为薄片,并分别研磨成粉末。每个薄片的一部分样品经过300目筛网,进行XRD物相定量分析测试,基于初始矿物相组成分析,确定二次沉淀碳酸盐物相,获取沉淀碳酸盐相组成及其质量分数的空间演化规律;另一部分样品粉末,进行TC测试,获取C封存量的空间分布,并计算岩芯总的CO

m

其中m

进一步,基于每个薄片XRD数据分析的不同碳酸盐相的比例,结合对应岩片的C封存量,可计算不同碳酸盐的物质的量,进而获取岩芯CO

(5.4)将b沿轴向加工薄片,对中心轴向面进行抛光,采用Raman对中心轴向面进行Map测试,获取岩芯中心轴向面的二维Raman光谱。基于上述分析得到的岩芯矿物相与碳酸盐沉淀相,查询数据库获取其标准谱,经过数据处理,获取中心轴向面的矿物含量分布图,对比已获取的碳酸盐相沉淀的空间分布,进而获得轴向面原始矿物溶蚀与碳酸盐沉淀的空间分布及含量高低。

(5.5)结合对应的反应后CT数字岩心中心轴向面灰度图中溶解、沉淀特征区域,可获取数字岩心矿物溶解、沉淀前沿深度,尤其是岩芯深部是否存在碳酸盐,探究矿物溶解、沉淀是否堵塞孔隙吼道。

(5.6)对岩相薄片中心轴向面进行喷金,基于CT数字岩心的中心轴向面灰度图中溶解、沉淀特征区域,采用SEM+EDS沿反应深度方向,观测薄片中心轴向面特征区域的矿物溶解、碳酸盐沉淀的微观形貌以及矿物分布,获取局部的矿物溶解、沉淀时空规律。

(5.7)根据步骤四计算的单位质量岩芯的CO

N=k·T·a

其中,N为单位质量岩芯的CO

优选地,针对实际应用中某特征地层的CO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发明公开的原理的基础上,可以做出各种类型的改进或变形,而不仅限于本发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描述,因此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详细描述方法,而并不具有限制性的意义。

相关技术
  • 一种评估地质封存CO2矿化演化规律及封存量的方法
  • 一种评估地质封存CO2矿化演化规律及封存量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8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