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复合机收卷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25:57


复合机收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机收卷装置。

背景技术

复合机就是将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材料用粘合剂粘合成为一体。在复合机中,单工位收卷使用广泛,通常是在机架的幅宽左右的机架上安装有挂钩,气涨轴两端装有轴承,将轴承放置在挂钩上的轴承窝里锁紧;但是收卷后进行取卷时,一般需要两人操作,需将气胀轴与其收卷后的料体一并取下,操作繁琐,且耗费时间长,影响整体收卷效率。

目前,中国专利号为“202011249075 .5 ”公开了一种复合机的双工位收卷装置,左墙板与右墙板以及两墙板之间的撑档形成一整体机架,在右墙板的内侧分上下安装了两支安全卡盘,在安全卡盘的出轴端用链条和链轮与涡轮减速机相连,电机一与涡轮减速机连接,在左墙板外侧装有铰链轴座,在铰链轴座上装有铰链轴,在铰链轴上横装P轴承与气涨轴连接,气涨轴另一端连接在安全卡盘内,在左墙板外侧固定安装有电机二连接托布轴,在托布轴的两端装有切刀套,在切刀套的上方横梁下方固定安装气涨切刀。使用时将气涨轴向外旋转一个角度,不需要将整个气涨轴取下,即可将收料卷取下,减少了工人劳动强度,可以单工位收卷,也可以双工位同时收卷,在不停机的状态下更换收卷轴,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是实现应用过程中,上述技术方案还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还需手动操作气涨轴与安全卡盘,自动化程度较低,影响整体收卷效率。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机收卷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还需手动操作气涨轴与安全卡盘,自动化程度较低,影响整体收卷效率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复合机收卷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中部内转动连接有转运件,转运件上等角度设置有四组工位区,四组工位区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为收卷工位、充气工位、下卷工位以及放气工位,且每组工位区左右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用于夹持纸筒的左气胀轴以及右气胀轴,右气胀轴可分别滑动连接在工位区右侧内,机体左壁设置有用于驱动位于收卷工位左气胀轴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机体左右侧壁对称设置有分别用于向位于充气工位的左气胀轴和右气胀轴进行充气的充气机构、向位于放气工位的左气胀轴和右气胀轴进行放气的放气机构以及将下卷工位的纸筒取下的下卷机构,所述机体左侧底部设置有驱动转运件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运件包括盘体以及等角度架设在盘体左侧并用于分隔四组工位区的分隔架,分隔架包括与盘体左侧固定并具有弧度的板体以及垂直固定在板体远离盘体一端的固定块,相邻两组所述固定块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扇形块,扇形块中部设置有与右气胀轴转动连接的轴承,所述右气胀轴分别贯穿轴承。

更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左壁开设有通口,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滑动在通口内的第一驱动器、固定在第一驱动器输出轴端的卡轮以及架设在机体左壁且位于通口下方并驱动第一驱动器在通口内移动的夹持气缸,夹持气缸输出轴端通过连接件与第一驱动器固定连接,所述左气胀轴均贯穿转动在盘体上,且左气胀轴左端部均设置有与卡轮卡接配合的卡环。

更进一步地,所述卡环圆周外侧对称开设有卡槽,所述卡轮靠近卡环一侧开设有凹槽,且卡轮轮壁内对称开设有与凹槽相通的T型槽,T型槽内均滑动连接卡杆,卡杆远离凹槽一端与T型槽之间均连接有卡接弹簧,卡杆远离卡接弹簧一端分别穿出T型槽且可卡入卡槽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机体左右壁且与充气工位对应的充气气缸,充气气缸输出轴端均设置有充气嘴。

更进一步地,所述放气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机体左右壁且与放气工位对应的放气气缸,放气气缸输出轴端设置有放气顶针。

更进一步地,所述扇形块远离盘体一侧均固定有拉把,所述下卷机构包括设置在机体左右壁且与下卷工位对应的下卷气缸、设置在右侧下卷气缸输出轴端并位于拉把与扇形块之间的弧形片以及设置在左侧下卷气缸输出轴端的下卷架,下卷架另一端位于下卷工位右侧下方。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机体底部内且位于转运件下侧的传送带、设置在机体前部的上纸筒机构以及设置在机体机体后部上侧内的导辊机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上纸筒机构包括固定在机体前部之间的横梁、架设在横梁中部的上纸筒气缸以及固定在上纸筒气缸输出端的托纸筒体。

更进一步地,所述导辊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体后部上侧内的上导辊以及转动连接在机体内且位于上导辊下侧的下导辊。

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控制转运件每次转动90°,分别将充气工位的纸筒转运至收卷工位、将收卷工位的收卷完毕的纸筒运转至放气工位、将放气工位的收卷完毕的纸筒运转至下卷工位以及将空的工位区转运至充气工位以待进行夹持纸筒,并通过充气机构、第一驱动机构、放气机构、下卷机构以及上纸筒机构的配合,实现将纸筒夹持在充气工位内、将收卷工位的纸筒以慢速转动进行收卷、将放气工位的左气胀轴与右气胀轴进行放气以及将下卷工位的收卷完毕的纸筒取下,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答、耗时少,从而提高整体收卷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左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俯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转运件、第一驱动机构、充气机构以及下卷机构的左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转运件、第一驱动机构、充气机构以及下卷机构的右侧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转运件、第一驱动机构、充气机构以及下卷机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转运件、单组左气胀轴、单组右气胀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上纸筒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机体;2-转运件;201-盘体;202-板体;203-固定块;204-扇形块;205-拉把;3-工位区;4-左气胀轴;401-卡环;402-卡槽;5-右气胀轴;6-通口;7-第一驱动器;8-卡轮;801-T型槽;802-卡杆;803-卡接弹簧;804-滚珠;9-夹持气缸;10-连接件;11-充气气缸;12-充气嘴;13-放气气缸;14-放气顶针;15-下卷气缸;16-弧形片;17-下卷架;18-传送带;19-横梁;20-上纸筒气缸;21-托纸筒体;22-上导辊;23-下导辊;24-轴杆;25-带轮;26-导管;27-导杆;28-限位板;29-滑槽;3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复合机收卷装置,参照图1-9:机体1包括左板块和左板块,并通过横梁19,将左板块和左板块相互固定,且在左板块的中部靠上区域(如图1)开设有通口6,用于第一驱动器穿过并穿入左板块,机体1中部内转动连接有转运件2,转运件2中部固定有与其同轴的轴杆24,左板块和左板块中部均设置有与轴杆24转动配合的轴承,从而实现转运件2转动连接在左板块和左板块之间,并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带动转运件2每次转动90°;

具体的,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以及设置在伺服电机输出端的驱动带轮,通过皮带对驱动带轮与设置在轴杆24左端的带轮25(如图8)进行传动配合,从而实现伺服电机带动转运件2每次转动90°,同时该技术方案可采用链轮传动方式或齿轮传动方式,如在轴杆24左端以及伺服电机输出端分别设置链轮,并在两组链轮之间设置链条进行传动,或在轴杆24左端以及伺服电机输出端分别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齿轮,均可实现带动转运件2每次转动90°,在此,本技术方案不进行限定,可根据实际,选择对应的传动方式;

参照图4、5和8,转运件2上等角度设置有四组工位区3,四组工位区3沿顺时针方向依次设置为收卷工位、充气工位、下卷工位以及放气工位,且每组工位区3左右侧分别转动连接有用于夹持纸筒的左气胀轴4以及右气胀轴5,右气胀轴5可分别滑动连接在工位区3右侧内;

具体的,转运件2为一组盘体201与四组等角度排列的分隔架组成框架筒体,且分隔架为具有弧度的板体202和与之垂直固定的固定块203组成的L型架体,其每组固定块203均指向轴杆24并与轴杆24固定连接,通过分隔架,将框架筒体分隔成四组等角度排列的工位区3,为便于理解,将框架筒体的12点方向、3点方向、6点方向以及9点方向依次记为收卷工位、充气工位、下卷工位以及放气工位,同时盘体201所对应的工位区3均设置有与左气胀轴4转动配合的轴承,相邻两组固定块203之间均滑动连接有用于转动连接右气胀轴5的扇形块204,从而使得右气胀轴5相对于位于同一工位区3内的左气胀轴4可进行相对移动,即可调节位于同一工位区3内的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之间的距离,进而便于将纸筒夹持在位于同一工位区3内的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之间,亦或者便于使得位于同一工位区3内的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之间的收卷完毕的纸筒取下;

参照图4-8,机体1左壁设置有用于驱动位于收卷工位左气胀轴4旋转的第一驱动机构,机体1左右侧壁对称设置有分别用于向位于充气工位的左气胀轴4和右气胀轴5进行充气的充气机构、向位于放气工位的左气胀轴4和右气胀轴4进行放气的放气机构以及将下卷工位的纸筒取下的下卷机构;

具体的,当纸筒位于收卷工位时,此时纸筒夹持在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之间,控制器(PLC)控制夹持气缸9带动第一驱动器7向左气胀轴4方向运动,使得卡轮8套入卡环401且与卡环401卡接,再控制第一驱动器7带动卡轮8慢速转动,实现位于收卷工位的纸筒慢速转动,从而将复合后的料带卷在纸筒上;当收卷完毕后(通过控制第一驱动器7(本技术方案第一驱动器7采用减速电机)带动纸筒转动的圈数,实现控制每组纸筒收卷料带的长度,并通过设置在机体1侧壁上的报警器,提示员工收卷外壁,进行下一组纸筒的收卷),控制器再次通过控制夹持气缸9带动第一驱动器7向远离左气胀轴4方向运动复位,使得卡轮8脱离卡环401;

当收卷完毕的纸筒位于放气工位时,控制器控制左右对称的两组放气气缸13同时带动放气顶针14分别向左气胀轴4的气嘴口以及右气胀轴5的气嘴口移动,使得放气顶针14分别顶在左气胀轴4的气嘴口以及右气胀轴5的气嘴口,对左气胀轴4以及右气胀轴5进行放气,从而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不在紧绷收卷完毕纸筒的两端(此时收卷完毕纸筒还夹持在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之间),进而便于收卷完毕纸筒从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的轴头端部脱离;

当收卷完毕的纸筒位于下卷工位时,此时位于下卷工位的扇形块204的拉把205位于弧形片16与扇形块204之间,控制器先控制右侧下卷气缸15带动弧形片16向远离左气胀轴4方向移动,进而使得弧形片16抵住拉把205带动扇形块204向远离左气胀轴4方向移动,实现右气胀轴5脱离收卷完毕的纸筒,再控制左侧下卷气缸15带动下卷架17向左气胀轴4方向移动,由于下卷架17另一端位于纸筒收卷后的料卷圈左边侧方,从而下卷架17的移动推动收卷完毕的纸筒从左气胀轴4脱离与“卸货”,进而实现收卷完毕的纸筒从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之间脱离;脱离完毕后,控制器再分别控制两组下卷气缸15分别带动弧形片16与下卷架17移动复位,便于对下一组收卷完毕的纸筒进行“卸货”,同时此时扇形块204仍处于未复位位置,即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之间的距离大于纸筒的长度,便于在充气工位进行夹持纸筒;为避免弧形片16的复位带动扇形块204的复位,其弧形片16靠近扇形块204一侧不与扇形块204外侧壁接触,且拉把205的圆形部一端凸出扇形块204,从而使得弧形片16与拉把205接触配合,并避免弧形片16与扇形块204的接触;

当转运件2转动90°后,使得处于下卷工位的工位区3转运至充气工位,将纸筒置于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之间,控制器再控制左右对称的两组充气气缸11带动充气嘴12(该充气嘴12分别通过气管与充气泵进行连接)分别向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之间移动,并使得左侧的充气嘴12插在左气胀轴4的气嘴口内,使得右侧的充气嘴12插在右气胀轴5的气嘴口内,并通过右侧的充气嘴12带动扇形块204移动复位,将纸筒夹持在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之间,之后再通过充气嘴12,分别向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内充气,从而使得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分别紧绷在纸筒两端,使得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分别与纸筒固定;之后再控制两组充气气缸11带动充气嘴12分别背向移动,使得充气嘴12分别复位。

其中,参照图8,转运件2包括盘体201以及等角度架设在盘体201左侧并用于分隔四组工位区3的分隔架,分隔架包括与盘体201左侧固定并具有弧度的板体202以及垂直固定在板体202远离盘体201一端的固定块203,相邻两组固定块203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扇形块204,扇形块204中部设置有与右气胀轴5转动连接的轴承,右气胀轴5分别贯穿轴承;具体的,扇形块204靠近固定块203一侧均设置有滑块30,同时相邻两组固定块203的相向侧均开设有与滑块30滑动配合的滑槽29,该滑槽29靠近盘体201一侧不通,即滑槽29为盲槽,从而对扇形块204向盘体201移动进行限位,进而在右侧充气嘴12带动扇形块204时,避免扇形块204过度向盘体201移动,以免使得右气胀轴5过度夹持纸筒的右端,继而便于下卷工位对收卷完毕纸筒的取下;同时,在机体1左侧内壁且与收卷工位对应处架设有限位板28,通过限位板28对拉把205的限位,在纸筒收卷过程中,避免扇形块204向外移动,提高夹持在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之间纸筒收卷的稳定性。

其中,参照图1、4、6和7,机体1左壁开设有通口6,第一驱动机构包括滑动在通口6内的第一驱动器7、固定在第一驱动器7输出轴端的卡轮8以及架设在机体1左壁且位于通口6下方并驱动第一驱动器7在通口6内移动的夹持气缸9,夹持气缸9输出轴端通过连接件10与第一驱动器7固定连接,左气胀轴4均贯穿转动在盘体201上,且左气胀轴4左端部均设置有与卡轮8卡接配合的卡环401;具体的,在通口6从内向外(即从右向左侧方)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导轨,第一驱动器7底部对称设置有与导轨滑动配合的导块,进而使得第一驱动器7可在通口6内移动,并通过与夹持气缸9输出端连接的连接件10,从而通过控制夹持气缸9,即可实现带动第一驱动器7与卡轮8的同步移动。

其中,参照图7,卡环401圆周外侧对称开设有卡槽402,卡轮8靠近卡环401一侧开设有凹槽,且卡轮8轮壁内对称开设有与凹槽相通的T型槽801,T型槽801内均滑动连接卡杆802,卡杆802远离凹槽一端与T型槽801之间均连接有卡接弹簧803,卡杆802远离卡接弹簧803一端分别穿出T型槽801且可卡入卡槽402内;当卡轮8向卡环401方向移动时,卡杆802接触卡环401后,使得卡杆802分别向T型槽801内方向移动,并压缩卡接弹簧803,当卡环401完全进入卡轮8的凹槽后,若此时卡杆802正对卡槽402,则在卡接弹簧803作用下,卡杆802分别卡入卡槽402内,若此时卡杆802没有正对卡槽402,则通过卡轮8的缓慢转动,使得卡杆802围绕卡环401外侧旋转,并当卡杆802旋转至与卡槽402正对时,在卡接弹簧803作用下,使得卡杆802分别卡入卡槽402内,进而均实现卡轮8与卡环401的周向固定,即卡轮8转动可带动卡环401的转动;当卡轮8脱离卡环401时,使得卡杆802再次向T型槽801内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卡轮8与卡环401脱离;为便于卡杆802可向T型槽801内移动,将卡杆802端部设置为光滑锥台结构,进而使得卡杆802接触卡环401或从卡槽402脱出时,使得卡杆802可沿其轴线进行移动,同时为了减少卡杆802端部与卡环401圆周外侧壁的摩擦阻力,在卡杆802的锥台端开设有球槽,球槽内设置有滚珠804,滚珠804一端凸出球槽,从而实现卡杆802的锥台端转动有滚珠804,进而实现卡杆802端部与卡环401圆周外侧壁的滚动接触。

其中,参照图4和5,充气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机体1左右壁且与充气工位对应的充气气缸11,充气气缸11输出轴端均设置有充气嘴12;通过充气气缸11带动充气嘴12向左气胀轴4或右气胀轴5的气嘴口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充气嘴12与气嘴口接触,并可对左气胀轴4或右气胀轴5进行充气。

其中,参照图4和5,放气机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机体1左右壁且与放气工位对应的放气气缸13,放气气缸13输出轴端设置有放气顶针14;通过放气气缸13带动放气顶针14向左气胀轴4或右气胀轴5的气嘴口方向移动,使得放气顶针14分别抵住气嘴口,实现对左气胀轴4或右气胀轴5的放气。

其中,参照图6,扇形块204远离盘体201一侧均固定有拉把205,下卷机构包括设置在机体1左右壁且与下卷工位对应的下卷气缸15、设置在右侧下卷气缸15输出轴端并位于拉把205与扇形块204之间的弧形片16以及设置在左侧下卷气缸15输出轴端的下卷架17,下卷架17另一端位于下卷工位右侧下方;通过下卷气缸15分别带动弧形片16以及下卷架17的同向移动,并通过弧形片16与拉把205的配合,将扇形块204向右侧拉出,同时将收卷完毕的纸筒推下左气胀轴4,进而实现将收卷完毕的纸筒从下卷工位取下。

其中,参照图1和3,还包括设置在机体1底部内且位于转运件2下侧的传送带18、设置在机体1前部的上纸筒机构以及设置在机体1机体1后部上侧内的导辊机构;通过传送带18,将下卷工位取下的收卷完毕纸筒传送出。

其中,参照图9,上纸筒机构包括固定在机体1前部之间的横梁19、架设在横梁19中部的上纸筒气缸20以及固定在上纸筒气缸20输出端的托纸筒体21;可手动将纸筒放在托纸筒体21内,或者采用另一条输送带分别将纸筒放入托纸筒体21内,在此不进行特别限制,当转运件2在转动过程中,控制器同步控制上纸筒气缸20带动托纸筒体21移动至充气工位,实现纸筒的进入充气工位内,从而控制器再控制充气机构,将纸筒夹持固定在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之间,并当转运件2再次转动时,控制器再控制上纸筒气缸20带动托纸筒体21缩回复位;同时在横梁19靠近托纸筒体21一侧对称设置有导管26,并在托纸筒体21对称设置有与导管26间隙配合的导杆27,从而通过导管26与导杆27的配合,实现对托纸筒体21移动进行导向,并提高托纸筒体21移动的稳定性。

其中,参照图1和2,导辊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机体1后部上侧内的上导辊22以及转动连接在机体1内且位于上导辊22下侧的下导辊23;将复合完毕的料带通过上导辊22与下导辊23之间,再将复合完毕的料带收卷至收卷工位中的纸筒上,保证复合完毕的料带稳定收卷至纸筒上。

工作原理:当位于收卷工位的纸筒收卷完毕后,其报警器发出提示声,对员工进行提示,员工将位于导辊机构与收卷工位之间的复合完毕料带剪断,之后,员工再次按动操作面板的收卷键,则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松开收卷工位的左气胀轴4,再第二驱动机构带动转运件2转动90°,使得收卷完毕的纸筒从收卷工位转运至放气工位,并使得放气工位的收卷完毕的纸筒转运至下卷工位,并使得充气工位的纸筒转运至收卷工位,同时在转运件2转动过程中,控制上纸筒机构的托纸筒体21移动复位,之后员工通过胶带将复合完毕的料带一端固定在收卷工位的纸筒上,再次按动操作面板的收卷键,则控制器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带动收卷工位的纸筒进行缓慢转动,实现将复合完毕的料带卷至纸筒上,并控制放气机构对位于放气工位的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进行放气,同时控制上纸筒机构将下一组纸筒移动至充气工位,再控制充气机构将充气工位的纸筒夹持在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之间,同时控制下卷机构,将位于下卷工位的收卷完毕的纸筒从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取下,从而实现自动化取下收卷完毕的纸筒,并实现半自动化的纸筒手卷,进而操作简单,耗时少,从而提高整体收卷效率。

该装置通过控制转运件2每次转动90°,分别将充气工位的纸筒转运至收卷工位、将收卷工位的收卷完毕的纸筒运转至放气工位、将放气工位的收卷完毕的纸筒运转至下卷工位以及将空的工位区3转运至充气工位以待进行夹持纸筒,并通过充气机构、第一驱动机构、放气机构、下卷机构以及上纸筒机构的配合,实现将纸筒夹持在充气工位内、将收卷工位的纸筒以慢速转动进行收卷、将放气工位的左气胀轴4与右气胀轴5进行放气以及将下卷工位的收卷完毕的纸筒取下,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答、耗时少,从而提高整体收卷效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无溶剂复合机收卷装置及收卷方法
  • 复合机上的收卷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28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