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空间除菌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8:27


空间除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对利用空调设备使空气循环的大空间进行除菌的空间除菌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以下技术:在将具有除菌作用的液体(除菌液)作为雾喷出的喷雾装置中,通过设置送风机、超声波振子及挡板,稳定地生成粒径小到能够引起布朗运动的程度的雾。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了如下技术:在用于室内空气的舒适化的空调设备中,将雾化物(雾)从供气管道向室内空间吹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742046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0923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据推测,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喷雾装置设想了设置在较小的空间(会议室、商业设施的职员室等:例如占地面积为100m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空调设备即使被应用到了较大的空间中,有时雾也会在遍布整个大空间之前落到供气管道的内壁或地板上,难以使雾高效地遍布于整个空间。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雾高效地遍布于整个大空间的空间除菌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空间除菌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喷雾装置,其安装于通过利用回气管道回收从供气管道供给到空间中的空气而使空气在所述空间中循环的空调设备,构成为将除菌液作为雾化成能够以液体粒子的状态分散到所述空间内的空气中的粒径的雾喷出,并将所述雾经由所述供气管道向所述空间供给;以及控制装置,其控制所述喷雾装置对所述空间供给所述雾的供给量,以使所述雾扩散到所述空间内的空气中。

根据本发明,利用喷雾装置喷出被雾化成能够以液体粒子的状态分散到空间内的空气中的粒径的雾,并将该雾经由供气管道向空间供给。控制装置控制喷雾装置对空间供给雾的供给量,以使雾扩散到空间内的空气中。由此,雾能够以气溶胶(液体的粒子分散到气体中而成的物质)的状态滞留在空间内,通过利用从供气管道供给的空气输送该雾,能够使雾高效地遍布于整个大空间。

可以是,所述粒径小于3μm(进一步优选为0.3~0.5μm)。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布朗运动使雾不沉降地迅速扩散到空气中,能够使雾更高效地遍布于整个大空间。具体而言,雾在遍布于整个大空间之前不会落到供气管道的内壁或地板上,能够到达远处。

可以是,所述喷雾装置配置于所述空调设备的外部,所述空间除菌系统还具备:喷雾管,其将所述喷雾装置与所述空调设备连接,以向所述供气管道供给所述雾;以及连通管,其使所述喷雾装置与所述空调设备内的空间连通。在喷雾装置被配置于空调设备的外部的情况下,在空调设备运转时,因为在空调设备内会产生送风压力,所以如果不设置连通管,则可能产生由于喷雾装置与空调设备的差压而不能适当地执行雾的喷出这一问题。在这一点上,在本结构中,通过使喷雾装置与空调设备内的空间经由连通管连通,即使在空调设备运转时产生了送风压力的情况下,也不会产生如上所述的差压,能够适当地执行雾的喷出。

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以间歇性地喷出所述雾的方式控制所述喷雾装置。如果雾被连续性地喷出,则供气管道内的雾量变多,湿度上升。在该情况下,可能产生由于结露而使雾的粒子附着于供气管道的内壁,从而不向空间中供给雾这一问题。在这一点上,在本结构中,通过使雾间歇性地喷出,能够抑制湿度上升,抑制如上所述的结露。由此,抑制了雾的粒子附着于供气管道的内壁而不向空间中供给雾这一问题,能够更可靠地使雾更高效地遍布于整个大空间。

可以是,本发明的空间除菌系统具备多个所述喷雾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将所述多个喷雾装置分别控制为间歇性地喷出所述雾的情况下,在所述多个喷雾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中维持喷出所述雾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雾的粒子附着于供气管道的内壁而不向空间中供给雾这一问题,并且通过不设置多个喷雾装置全都不喷出雾的时间,能够将空间中的粒子量保持在一定以上,能够持续地获得高的除菌效果。

可以是,所述喷雾装置包含对所述供气管道供给所述雾的送风机,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基于所述空间的容积调整所述送风机的转速来控制所述供给量。由此,能够实现与应用空间除菌系统的空间的容积对应的雾的供给。即,能够使雾更可靠地遍布于整个空间。

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供气管道的直径及长度中的至少一方和所述空间的容积调整所述送风机的转速。由此,能够实现不仅与应用空间除菌系统的空间的容积对应、还与应用空间除菌系统的空调设备的结构对应的雾的适当的供给。即,能够使雾更进一步可靠地遍布于整个空间。

可以是,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空间的容积和所述供气管道的直径及长度调整所述送风机的转速。由此,能够实现不仅与应用空间除菌系统的空间的容积对应、还与应用空间除菌系统的空调设备的结构对应的雾的更适当的供给。即,能够使雾再进一步可靠地遍布于整个空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喷雾装置喷出被雾化成能够以液体粒子的状态分散到空间内的空气中的粒径的雾,并将该雾经由供气管道向空间供给。控制装置控制喷雾装置对空间供给雾的供给量,以使雾扩散到空间内的空气中。由此,雾能够以气溶胶(液体的粒子分散到气体中而成的物质)的状态滞留在空间内,通过利用从供气管道供给的空气输送该雾,能够使雾高效地遍布于整个大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间除菌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空间除菌系统所包含的喷雾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将图2的喷雾装置中的壳体的侧部罩拆下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空间除菌系统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间除菌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6是表示图5的喷雾装置的罐和设置于罐外的浮罐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空间除菌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8是表示图7的空间除菌系统所包含的喷雾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2的粒子数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间除菌系统100进行说明。

<系统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空间除菌系统100具备安装于空调设备50的喷雾装置10和控制空调设备50及喷雾装置10的控制装置20。

空调设备50是对较大的空间(大型办公室、工厂、音乐设施、电影院、物流设施等:例如占地面积大于100m

空调设备50具有外气管道51、回气管道52、供气管道53、电除尘器55、冷温水线圈56、加湿器57及送风风扇58。

在空调设备50内,经由外气管道51取入外部空气(OA:Outdoor Air),另外,经由回气管道52取入从空间V回收的空气(RA:Return Air)。

如上所述取入的外部空气(OA:Outdoor Air)及空气(RA:Return Air)被送入到电除尘器55,在利用电除尘器55去除了粉尘等异物之后,被送入到冷温水线圈56。然后,通过冷温水线圈56进行了除湿且通过加湿器57进行了加湿的空气被送入到配置有送风风扇58的室60,并通过送风风扇58的驱动而经由供气管道53向各房间V1~V6供给。此外,就冷温水线圈56而言,夏季可以进行冷却及除湿,冬季可以进行加热。或者,冷温水线圈56也可以在整个一年中都进行冷却及除湿。

在室60中设置有供气管道53的吸入口53x,在该吸入口53x设置有送风风扇58。通过由控制装置20控制送风风扇58的驱动,调整经由供气管道53向各房间V1~V6供给的空气(SA:Supply Air)的流量。

喷雾装置10配置于室60,构成为将除菌液作为雾M喷出,并将该雾M从吸入口53x经由供气管道53向各房间V1~V6供给。

关于喷雾装置10的具体结构,将随后参照图2及图3来描述。

供气管道53从吸入口53x分支成多个,延伸至设置于各房间V1~V6的天花板面的吹出口53y。从吸入口53x至各房间V1~V6的吹出口53y为止的管道长度中的最长的管道长度(从吸入口53x至房间V1的吹出口53y为止的管道长度)例如为30m左右。

经由供气管道53供给到各房间V1~V6的空气被回气管道52回收。也就是说,空调设备50构成为通过利用回气管道52回收从供气管道53供给到空间V中的空气而使空气在空间V中循环。

在从供气管道53向各房间V1~V6供给的空气(SA:Supply Air)中,含有由喷雾装置10喷出的雾M。

控制装置20控制空调设备50的各部以调整各房间V1~V6的温度及湿度,并且控制喷雾装置10对空间V供给雾M的供给量以使雾M扩散到各房间V1~V6的空气中。具体而言,雾M的供给量是通过后述的喷雾装置10的雾化单元12的电压、送风机13的转速(参照图3)来控制的。另外,所谓雾M的供给量的控制,例如是指控制每单位时间的、对空间V的单位体积供给雾M的供给量(粒子数)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20以间歇性地喷出雾M的方式控制喷雾装置10。例如,控制装置20将喷雾装置10控制为:在使喷雾装置10连续30分钟喷出雾M之后,使喷雾装置10在30分钟以内不喷出雾M(即,雾M的喷雾量变为零)。

<喷雾装置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2及图3,对喷雾装置1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如图2所示,喷雾装置10具有壳体10c和设置于壳体10c的上部的喷雾口10x及门10y。

另外,如图3所示,喷雾装置10在壳体10c内具有储存除菌液的罐11、对储存于罐11的除菌液进行雾化而生成微粒(雾M)的雾化单元12、向罐11内供给输送空气的送风机13、配置为接收在雾化单元12中产生的液柱的挡板14、储存向罐11供给的除菌液的罐单元15、使罐单元15与罐11连通的供给管16、经由供给管16从罐单元15向罐11送入除菌液的供给泵17、使罐11与喷雾口10x连通的送出管18、向喷雾装置10的各部供给电力的电力单元19(参照图4)和进行喷雾装置10的各部的控制的控制单元20u(参照图4)。控制单元20u由控制装置20控制。上述的雾M的供给量、雾M的间歇性喷出通过控制装置20控制控制单元20u来实现。

储存于罐11及罐单元15的除菌液是具有除菌作用(即,去除漂浮在空间V中的细菌、病毒的作用)的液体,例如是亚氯酸水、次氯酸水、次氯酸钠、乙醇等。亚氯酸水例如使用稀释到200ppm左右的亚氯酸水。

罐单元15配置于壳体10c的上部,罐11及雾化单元12配置于壳体10c的下部。

门10y可开闭,可打开门10y对罐单元15补给除菌液。通过供给泵17的驱动,经由供给管16向罐11供给罐单元15内的除菌液。

雾化单元12包含配置于罐11的底部的多个超声波振子。各超声波振子通过从电力单元供给的电力进行工作,产生超声波。此时,朝向超声波振子的上方产生液柱。

送风机13由从电力单元供给的电力驱动,向罐11内供给输送空气。输送空气与由雾化单元12在罐11内雾化出的微粒(雾M)一起被向罐11外送出,并经由送出管18向喷雾口10x输送。

挡板14为由不锈钢等构成的平板状的部件,接收在雾化单元12中产生的液柱,将液柱中所含的粒径大的粒子和粒径小的粒子分离。具体而言,液柱中所含的粒径大的粒子碰撞挡板14,回到罐11内。另一方面,液柱中所含的粒径小的粒子为漂浮在挡板14附近的状态,与由送风机13供给的输送空气一起向罐11外送出,并经由送出管18向喷雾口10x输送。

从喷雾口10x喷出的雾M为能够以液体粒子的状态分散到空间V(参照图1)内的空气中的粒径(小于3μm,更优选为0.1~1.0μm,进一步优选为0.3~0.5μm),能够以气溶胶(液体的粒子分散到气体中而成的物质)的状态滞留在空间V内的空气中。雾M通过长时间滞留在空间V内的空气中,与细菌、病毒的接触概率提高,除菌效果提高。另外,雾M对与雾M的粒径相同程度的粒径的细菌、病毒的除菌有效。

此外,作为喷雾装置10单体,例如,具有最大1.2L/h左右的喷雾能力,对较小的空间(会议室、商业设施的职员室等:例如占地面积为100m

如图4所示,控制装置2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2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22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23构成,与空调设备50的各部、喷雾装置10的控制单元20u等电连接。控制装置20通过基于空间V的容积和供气管道53的直径及长度对雾化单元12的电压及送风机13的转速进行调整,来控制喷雾装置10对空间V供给雾M的供给量。

例如,在ROM22中,存储有表示空间V的容积、供气管道53的直径、供气管道53的长度、雾化单元12的电压和送风机13的转速的关系的表。在喷雾装置10安装于空调设备50之后,如果由操作人员经由输入部(省略图示)输入了空间V的容积、供气管道53的直径和供气管道53的长度,则CPU21从存储于ROM22的上述表中提取与所输入的数据对应的电压及转速。然后,CPU21将雾化单元12的电压设为该电压,且以该转速驱动送风机13。

或者,在ROM22中,存储有根据空间V的容积、供气管道53的直径和供气管道53的长度导出雾化单元12的电压和送风机13的转速的导出式。在喷雾装置10安装于空调设备50之后,如果由操作人员经由输入部(省略图示)输入了空间V的容积、供气管道53的直径和供气管道53的长度,则CPU21向存储于ROM22的上述导出式中代入所输入的数据,导出电压及转速。然后,CPU21将雾化单元12的电压设为该电压,且以该转速驱动送风机1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20使喷雾装置10与空调设备50联动。具体而言,如果空调设备50开始运转,则控制装置20使喷雾装置10开始运转,另外,如果空调设备50停止运转,则控制装置20使喷雾装置10停止运转。空调设备50的运转基于来自设置于空间V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省略图示)的信号和/或来自操作人员的经由输入部(省略图示)的输入来控制。例如,操作人员能够将与空间V的温度及湿度对应的间歇性的运转指示为空调设备50的运转。

如图4所示,空间除菌系统100还具备紧急停止开关91、显示器92及扬声器93,控制装置20与它们也电连接。例如,在空间除菌系统100的各部产生异常时(送风风扇58、送风机13的故障、除菌液从喷雾装置10的泄漏等)或者在设置有空间除菌系统100的建筑物产生停电时,如果空间除菌系统100的操作人员按下紧急停止开关91,则控制装置20接收来自紧急停止开关91的信号,并根据该信号的接收来停止空调设备50的各部及喷雾装置10的驱动,且经由显示器92及扬声器93进行紧急停止的通知。显示器92及扬声器93设置于空调设备50的内部和/或外部。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利用喷雾装置10喷出被雾化成能够以液体粒子的状态分散到空间V内的空气中的粒径的雾M,并将该雾M经由供气管道53向空间V供给。控制装置20控制喷雾装置10对空间V供给雾M的供给量,以使雾M扩散到空间V内的空气中。由此,雾M能够以气溶胶(液体的粒子分散到气体中而成的物质)的状态滞留在空间内,通过利用从供气管道53供给的空气输送该雾M,能够使雾M高效地遍布于整个大的空间V。

雾M的粒径小于3μm(进一步优选为0.3~0.5μm)。在该情况下,通过利用布朗运动使雾M不沉降地迅速扩散到空气中,能够使雾更高效地遍布于整个大的空间V。具体而言,雾M在遍布于整个大的空间V之前不会落到供气管道53的内壁或地板上,能够到达远处(例如前方30m左右)。

控制装置20以间歇性地喷出雾M的方式控制喷雾装置10。如果雾M被连续性地喷出,则供气管道53内的雾M量变多,湿度上升。在该情况下,可能产生由于结露而使雾M的粒子附着于供气管道53的内壁,从而不向空间V中供给雾M这一问题。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雾M间歇性地喷出,能够抑制湿度上升,抑制如上所述的结露。由此,抑制了雾M的粒子附着于供气管道53的内壁而不向空间中供给雾这一问题,能够更可靠地使雾M更高效地遍布于整个大的空间V。

空调设备50包含对供气管道53供给雾M的送风机13。控制装置20通过基于空间V的容积调整送风机13的转速来控制供给量。由此,能够实现与应用空间除菌系统100的空间V的容积对应的雾M的供给。即,能够使雾M更可靠地遍布于整个空间V。

控制装置20基于供气管道53的直径及长度中的至少一方和空间V的容积调整送风机13的转速。由此,能够实现不仅与应用空间除菌系统100的空间V的容积对应、还与应用空间除菌系统100的空调设备50的结构对应的雾M的适当的供给。即,能够使雾M更进一步可靠地遍布于整个空间V。

控制装置20基于空间V的容积和供气管道53的直径及长度调整送风机13的转速。由此,能够实现不仅与应用空间除菌系统100的空间V的容积对应、还与应用空间除菌系统100的空调设备50的结构对应的雾M的更适当的供给。即,能够使雾M再进一步可靠地遍布于整个空间V。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空间除菌系统200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空间除菌系统100(参照图1)中,喷雾装置10配置于空调设备50的内部,而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空间除菌系统200(参照图5)中,喷雾装置10配置于空调设备50的外部。

以下,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空间除菌系统200,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喷雾装置10构成为在喷雾口10x上安装有喷雾管61,将从喷雾口10x喷出的雾M经由喷雾管61送入到室60,并进一步从吸入口53x经由供气管道53向各房间V1~V6供给。

另外,在喷雾装置10上安装有连通管62,浮罐11f(参照图6)与空调设备50内的空间经由连通管62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检测罐11的余量,如图6的(a)、(b)所示,在罐11外设置有与罐11连通的浮罐11f。在空调设备50的运转停止时,不产生送风压力,因此,如图6的(a)所示,罐11内及罐11外均为大气压,罐11内的液面及浮罐11f内的液面处于相同水平。另一方面,在空调设备50运转时,在空调设备50内产生送风压力,因此,如果不设置连通管62,则如图6的(b)所示,罐11内的压力降低,罐11内的液面上升,而设置于罐11外的浮罐11f的液面下降。在该情况下,可能产生如下问题:在利用浮罐11f检测余量的过程中产生不良情况,不能适当地执行雾M的喷出。在这一点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经由连通管62使浮罐11f与空调设备50内的空间连通,即使在空调设备50运转时产生了送风压力的情况下,也如图6的(a)所示,罐11内及罐11外均保持与空调设备50内的空间相同的压力,罐11内的液面及浮罐11f内的液面成为相同水平,能够适当地执行雾M的喷出。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中,喷雾装置10配置于空调设备50的内部,不会产生如上所述的差压,所以不需要设置连通管62。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空间除菌系统300进行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空间除菌系统100(参照图1)中,对空间V设置有1台喷雾装置10和1台空调设备50,但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空间除菌系统300(参照图7)中,对空间V设置有4组由包含3台喷雾装置10的喷雾单元10u(参照图8)和1台空调设备50构成的组。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空间V被划分为多个房间V1~V6,但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空间V未被划分,而是例如成为占地面积为750m

以下,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空间除菌系统300,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各喷雾单元10u具有壳体30和设置于壳体30的侧部的控制单元20u。在壳体30的侧部,还设置有上述的紧急停止开关91及显示器92(参照图4)。

壳体30的内部空间被分隔板31划分为上部空间30a和下部空间30b。

在上部空间30a中配置有原液罐32及稀释液罐33。在原液罐32中储存有除菌液的原液。稀释液罐33经由供给泵34与原液罐32连通,且还经由其它泵与自来水罐(省略图示)连通。对于稀释液罐33,通过供给泵34的驱动来供给原液罐32内的原液,通过上述其它泵的驱动来供给自来水罐内的自来水,在稀释液罐33内原液和自来水混合而生成稀释液。稀释液例如是200ppm的亚氯酸水。此外,原液难以劣化,能够保存大致1年。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原液稀释使用,能够降低更换原液罐32或向原液罐补充原液的频率。例如,在使空间除菌系统300以24小时运转的情况下,原液罐32的更换或原液的补充可以是1~2个月进行1次。

在下部空间30b中配置有3台喷雾装置10。在3台喷雾装置10的喷雾口10x上分别安装有喷雾管61,该喷雾管61相互连结,且向对应的空调设备50(参照图7)延伸。从喷雾口10x喷出的雾M经由喷雾管61被送入到对应的空调设备50。

稀释液罐33内的稀释液经由供给管及供给泵(均省略图示)向各喷雾装置10的罐单元15(参照图3)供给。

控制单元20u进行3台喷雾装置10及上述各泵的控制。

包含3台喷雾装置10的喷雾单元10u的喷雾能力最大为3.6L/h左右,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4个喷雾单元10u,做到对较大的空间(大型办公室、工厂、音乐设施、电影院、物流设施等:例如占地面积大于100m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控制装置20也是通过基于空间V的容积和供气管道53的直径及长度调整雾化单元12的电压及送风机13的转速来控制喷雾装置10对空间V供给雾M的供给量。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20将喷雾单元10u所包含的3台喷雾装置10分别控制为间歇性地喷出雾M,且在3台喷雾装置10中的至少一个中维持喷出雾M的状态。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雾M的粒子附着于供气管道53的内壁而不向空间V中供给雾M这一问题,并且通过不设置3台喷雾装置10全都不喷出雾M的时间,能够将空间V中的粒子量保持在一定以上,能够持续地获得高的除菌效果。

实施例

本申请的发明人等通过以下的实施例1~3对本发明的空间除菌系统进行了实验。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对占地面积为大致300m

实施例1的空间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5)相同,被划分为多个房间V1~V6。关于空调设备及喷雾装置相对于空间的配置结构,其也与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5)相同。

在各房间中,利用粒子计数器测定了粒子数,对粒径0.3~0.5μm的粒子、粒径0.5~1.0μm的粒子、1.0~2.0μm的粒子及2.0~5.0μm的粒子分别求出了扩散率(参照表1)。在此,扩散率是指在该房间中测定出的粒子数相对于在管道长度(图1所示的从吸入口53x至吹出口53y为止的供气管道53的长度)为18m的房间V3中测定出的粒子数的比例。

[表1]

由表1可知:粒径越小,扩散率越大(即,在管道长度长的房间V1、V2中,测定出与在管道长度短的房间V3中测定出的粒子数接近的数量的粒子),特别是对于粒径0.3~0.5μm,在房间V1、V2和房间V3中测定出的粒子数大致相同,粒子不依赖于管道长度地遍布整个空间。即可知:粒径越小(特别是在粒径0.3~0.5μm处),雾越能够在遍布于整个大空间之前不落到供气管道的内壁或地板上而到达远处。

另外,在实施例1中,通过设置连通管62(参照图5),罐内的压力稳定,余量检测中没有产生不良情况,能够适当地执行雾的喷出。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对具有容积11920m

实施例2的空间由一楼观众席北部、一楼观众席中央部、一楼观众席南部、舞台中央、二楼观众席中央部等构成。

在实施例2中,间歇性地驱动共计16台喷雾装置,从各喷雾装置间歇性地喷出了雾。具体而言,反复执行了在连续性地驱动各喷雾装置30分钟之后,使各喷雾装置停止30分钟这一控制。然后,在一楼观众席北部、一楼观众席中央部、一楼观众席南部、舞台中央及二楼观众席中央部,分别测定了粒径0.3μm的粒子的数量和粒径0.5μm的粒子的数量(参照图9的(a)~(f))。此外,在图9的(c)、(d)中,实线及虚线均为一楼观众席中央部的测定结果,但测定时刻不同。

由图9的(a)~(f)可知:粒径0.3μm的粒子及粒径0.5μm的粒子都几乎没有因空间内的场所而出现粒子数之差。即可知:粒径0.3μm的粒子及粒径0.5μm的粒子都经由空调设备遍布于整个较大的空间。

另外,在实施例2中,在一楼观众席、舞台、二楼观众席这些场所,在雾喷出前采集了1次空气,在雾喷出后采集了2次空气,共计采集了3次空气,测定了菌数(参照表2)。

[表2]

由表2可知:在空间的各场所获得了高的菌减少率,另外,整个空间的平均的菌减少率为85%,在从雾喷出起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在整个空间中获得了高的除菌效果。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如下述表3所示,在容积互不相同的3个实验地点(办公楼、音乐厅及宴会厅),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验。作为喷雾装置,使用了由空间除菌株式会社制造和销售的Devirus AC(可应用于占地面积为100m

[表3]

根据表3能够判断:如果粒径0.5μm的粒子数为30000个/L以上,另外每1m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限度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应用本发明的空间除菌系统的空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划分为多个房间,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未经划分的单一房间构成。

可以对成为除菌对象的空间设置一个或多个空调设备。另外,可以对一个空调设备安装一个或多个喷雾装置。

控制装置并不限定于以间歇性地喷出雾的方式控制喷雾装置,也可以以连续性地喷出雾的方式控制喷雾装置。

可以是,本发明的空间除菌系统还具备对空间内的雾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控制装置基于来自上述传感器的信号对雾化单元的电压、送风机的转速、送风风扇的转速、换气量等进行反馈控制。另外,可以是,本发明的空间除菌系统还具备对空间内的雾的沉降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控制装置基于来自上述传感器的信号对雾化单元的电压、送风机的转速、送风风扇的转速、换气量等进行相关控制,以避免雾的沉降。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控制装置中,根据对空间的容积、供气管道的直径和供气管道的长度的输入,导出雾化单元的电力及送风机的转速,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控制装置中,也可以根据对空间的容积、供气管道的直径和供气管道的长度的输入来导出应向空间供给的雾M的量,并基于该导出的雾M的量来导出雾化单元的电力及送风机的转速。另外,例如,在控制装置中,也可以从外部获取根据空间的容积、供气管道的直径和供气管道的长度求出的应向空间供给的雾M的量,并基于该取得的雾M的量来导出雾化单元的电力及送风机的转速。另外,例如,在控制装置中,也可以从外部获取根据空间的容积、供气管道的直径和供气管道的长度求出的雾化单元的电力及送风机的转速。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在控制喷雾装置对空间供给雾的供给量以使雾扩散到空间内的空气中时,调整雾化单元的电力及送风机的转速双方,但也可以不进行雾化单元的电力调整。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基于供气管道的直径及长度双方和空间的容积调整送风机的转速,但也可以基于供气管道的直径及长度中的一方和空间的容积调整送风机的转速。另外,控制装置也可以仅基于空间的容积调整送风机的转速。

安装喷雾装置的空调设备可以是已有设备及新设备中的任一方。

就喷雾装置相对于空调设备的安装结构而言,只要使喷雾装置喷出的雾经由供气管道向空间供给即可,是任意的,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中,也可以是在喷雾口10x上安装喷雾管,利用喷雾管将喷雾口10x与供气管道53的吸入口53x连接,使喷雾装置10喷出的雾M经由喷雾管送入供气管道53。另外,喷雾装置也可以安装于供气管道的分支部等。不过,喷雾装置优选如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那样以在送风风扇58的附近喷出雾M的方式安装于空调设备50。在该情况下,在负压环境下雾M被供气管道53顺畅地吸入,容易使雾M经由供气管道53向空间V内扩散。

空调设备也可以将空间内的空气的一部分经由排气管道向外部排出。或者,空调设备也可以是不具有使空调设备与外部连通的管道(外气管道及排气管道)而利用回气管道及供气管道使空间内的空气循环的结构。

就喷雾装置而言,只要可将除菌液作为雾化成能够以液体粒子的状态分散到空间内的空气中的粒径的雾喷出即可,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参照图2及图3)。例如,喷雾装置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超声波对除菌液进行雾化,但可以通过超声波以外的方法对除菌液进行雾化。

“能够将除菌液以液体粒子的状态分散到空间内的空气中的粒径”并不限定于小于3μm。例如,即使在粒径为3μm以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控制雾化单元的电压、送风机的转速、送风风扇的转速、换气量等而使除菌液以液体粒子的状态分散到空间内的空气中。

就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除菌液而言,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亚氯酸水、次氯酸水、次氯酸钠、乙醇等,但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是具有除菌作用(即,去除漂浮在空间V中的细菌、病毒的作用)的任意液体。

附图标记说明

10喷雾装置

10u喷雾单元

11罐

12雾化单元

13送风机

20控制装置

20u控制单元

50空调设备

52回气管道

53供气管道

61喷雾管

62连通管

100、200、300空间除菌系统

M雾

V空间

相关技术
  • 一种可配置空间化菌藻集成生物光子系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一种适用于空间舱室复杂狭窄空间内的材料表面菌蚀斑探测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2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