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

背景技术

厌氧反应器是一种利用厌氧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的处理装置,因其可以产生可利用的清洁能源—沼气,目前已经广泛的应用在有机垃圾及生物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领域。为了增加厌氧反应器的混合传质效果,提高反应效率,通常需要对反应器内的物料进行搅拌,通过外加动力使反应器内部保持充分的混合流动状态,以保证生物反应的持续进行。这种用于处理混合液并带有搅拌的反应器通常被称为全混合厌氧反应器(CSTR)。目前采用的搅拌混合方式主要有机械搅拌、水力搅拌、气体搅拌等,这些技术存在的问题有:

机械搅拌的搅拌桨固定在反应器内部,一旦搅拌桨出现故障,就需要关停反应器后检修,耗时长,安全风险大。另外,机械搅拌混合效果差,能耗高,存在液面结壳和底部积泥等问题。

现有的水力搅拌循环泵设置在反应器外,循环流量小,能耗高,且罐内常会形成异重流和沟流,滞留区和亚滞留区范围较大。

气体搅拌以反应器产生的沼气通过压缩机的循环在液体中产生的压力差作为动力搅拌。存在系统构造复杂、动力消耗大、安全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依靠电磁感应组件产生的电磁场和反应腔内液体的导电性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推动力驱动液体在反应器内部形成自上而下的涡旋流,循环流量大,实现了对反应器内的液体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且减少了反应器机械运动件的数量,结构简单,运转可靠,可以有效的降低能耗,减少机械故障。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包括:

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内设有反应腔;

内环流部件,设于所述反应腔内,所述内环流部件用于带动所述反应腔内的液体形成循环流动的涡旋流,其中,所述内环流部件包括中心筒、电磁感应组件、旋流进水件、旋流出水件,所述旋流进水件设于所述反应腔的底部,所述旋流进水件具有多个旋流进水流道,所述旋流进水件的中心处设有旋流进水腔,所述旋流进水流道连通所述旋流进水腔和所述反应腔;所述旋流出水件设于所述反应腔的上部,所述旋流出水件形成有多个旋流出水流道,所述旋流出水件的中心处设有旋流出水腔,所述旋流出水流道连通所述旋流出水腔和所述反应腔;所述中心筒设于所述反应腔内,所述中心筒连通所述旋流进水腔和所述旋流出水腔;所述电磁感应组件反应腔内,并环设于所述中心筒的外部;

基于所述中心筒内的液体具有导电性,所述电磁感应组件为中心筒内提供一个电磁场;为通过电磁场的液体通电,使其在经过电磁场的过程中受电磁力的作用产生垂直于磁场的洛伦兹力,洛伦兹力可驱动液体沿轴向运动,以使得所述反应腔内的液体沿着所述旋流进水流道、所述旋流进水腔、所述中心筒、所述旋流出水腔和所述旋流出水流道的方向流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向反应器的反应腔内注入相应的液体,使得液面高度处于运行液面高度。电磁感应组件4带动反应腔底部的液体在中心筒3内自下而上的移动,使得反应腔底部的液体被带动到反应腔的上部,反应腔上部的液体在反应腔内会以涡旋流的形式向下移动。具体的,通过电磁感应组件4产生磁场,使得中心筒3处于磁场内,同时使得经过中心筒3内电磁场范围内的液体带电,进而使得中心筒3内的液体在经过电磁场的过程中受电磁力的作用产生垂直于磁场的洛伦兹力,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从下到上的方向流动,即通过电磁感应组件4可以带动反应腔底部的液体沿着旋流进水流道进入到旋流进水腔,然后通过旋流进水腔进入到中心筒3处,当液体经过旋流进水流道达到旋流进水腔时,以一定的角度进入旋流进水流道,在反应器底部会形成涡旋流液体。然后在电磁感应组件4的作用下,液体会通过中心筒3输送到旋流出水腔,而旋流出水腔与旋流出水流道连通,液体会通过旋流出水流道流出到反应腔内,而旋流出水流道通过缩小横截面的形式也会使得液体以一定的角度加速通过旋流出水流道,使得液体以涡旋流的形式流出到反应腔内。进而反应腔的底部的液体会以涡旋流的状态进入到旋流进水件,然后从旋流出水件以涡旋流的状态流出到反应腔的上部,进而在反应腔内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涡旋流,进而带动整个反应腔内的液体流动,可以有效的避免反应腔内形成滞留区,降低了能量损耗,在反应腔内实现了内环流。即本申请实现了依靠电磁感应组件4产生的电磁场和反应腔内液体的导电性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推动力驱动液体在反应器内部形成自上而下的涡旋流,循环流量大,实现了对反应器内的液体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且减少了反应器机械运动件的数量,结构简单,运转可靠,可以有效的降低能耗,减少机械故障。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感应组件可安装于所述中心筒的外壁面液位下的任意位置。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感应组件包括密封外壳和电磁线圈,所述密封外壳套设于所述中心筒的外壁面,所述密封外壳内形成有密封腔体,所述电磁线圈安装于所述密封腔体内,所述电磁线圈适于对所述中心筒施加径向的电磁场。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流进水流道分别与所述反应腔和所述旋流进水腔连通,其中,沿着所述旋流进水腔的液体流动方向,所述旋流进水流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流出水流道分别与所述反应腔和所述旋流出水腔连通,其中,沿着所述旋流出水腔的液体流动方向,所述旋流出水流道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旋流出水件形成有与所述旋流出水流道连通的出水口,所述旋流出水流道内的液体经过所述出水口以一定的角度流动到所述反应腔内,所述出水口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反应腔内的液面之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包括污泥排放组件,所述污泥排放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旋流进水腔连通,所述污泥排放组件适于将所述旋流进水腔处的污泥排放到所述反应腔以外的空间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包括排渣组件,所述排渣组件设于所述反应腔的内壁面处,所述排渣组件的排渣口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反应腔内的液面之下。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包括沼气管道,所述沼气管道安装于所述反应器的顶部,所述沼气管道与所述反应腔连通,所述沼气管道高于所述旋流出水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中心筒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旋流进水腔,所述中心筒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插设于所述旋流出水腔。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的旋流进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的旋流出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的剖视图之一,图中的箭头表示反应腔底部的液体进入旋流进水件时的流路;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的剖视图之二,图中的箭头表示旋流出水件内的液体流出时的流路。

附图标记:

1、反应器;2、反应腔;3、中心筒、4、电磁感应组件;5、旋流进水件;

6、旋流出水件;7、污泥排放组件;8、排渣组件;9、沼气管道;

41、电磁线圈;42、密封外壳;43、控制系统;

51、旋流进水流道;52、旋流进水腔;61、旋流出水流道;62、旋流出水腔;

10、水位传感器;11、第二气体输送件;12、推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5描述本申请的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

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1包括:

反应器1,反应器1内设有反应腔2;

内环流部件,设于反应腔2内,内环流部件用于带动反应腔2内的液体形成循环流动的涡旋流,其中,内环流部件包括中心筒3、电磁感应组件4、旋流进水件5、旋流出水件6,旋流进水件5设于反应腔2的底部,旋流进水件5具有多个旋流进水流道51,旋流进水件5的中心处设有旋流进水腔52,旋流进水流道51连通旋流进水腔52和反应腔2;旋流出水件6设于反应腔2的上部,旋流出水件6形成有多个旋流出水流道61,旋流出水件6的中心处设有旋流出水腔62,旋流出水流道61连通旋流出水腔62和反应腔2;中心筒3设于反应腔2内,中心筒3连通旋流进水腔52和旋流出水腔62;电磁感应组件4设于反应腔2内,并环设于中心筒3的外部;

基于中心筒3内的液体具有导电性,电磁感应组件4为中心筒3内提供一个电磁场;为通过电磁场的液体通电,使其在经过电磁场的过程中受电磁力的作用产生垂直于磁场的洛伦兹力,洛伦兹力可驱动液体沿轴向运动,以使得反应腔2内的液体沿着旋流进水流道51、旋流进水腔52、中心筒3、旋流出水腔62和旋流出水流道61的方向流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1,向反应器1的反应腔2内注入相应的液体,使得液面高度处于运行液面高度。电磁感应组件4带动反应腔2底部的液体在中心筒3内自下而上的移动,使得反应腔2底部的液体被带动到反应腔2的上部,反应腔2上部的液体在反应腔2内会以涡旋流的形式向下移动。具体的,通过电磁感应组件4产生磁场,使得中心筒3处于磁场内,同时使得中心筒3内的液体带电,进而使得中心筒3内的液体在经过电磁场的过程中受电磁力的作用产生垂直于磁场的洛伦兹力,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从下到上的方向流动,即通过电磁感应组件4可以带动反应腔2底部的液体沿着旋流进水流道51进入到旋流进水腔52,然后通过旋流进水腔52进入到中心筒3处,当液体经过旋流进水流道51达到旋流进水腔52时,以一定的角度进入旋流进水流道51,在反应器1底部会形成涡旋流液体。然后在电磁感应组件4的作用下,液体会通过中心筒3输送到旋流出水腔62,而旋流出水腔62与旋流出水流道61连通,液体会通过旋流出水流道61流出到反应腔2内,而旋流出水流道61通过缩小横截面的形式也会使得液体以一定的角度加速通过旋流出水流道61,使得液体以涡旋流的形式流出到反应腔2内。进而反应腔2的底部的液体会以涡旋流的状态进入到旋流进水件5,然后从旋流出水件6以涡旋流的状态流出到反应腔2的上部,进而在反应腔2内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涡旋流,进而带动整个反应腔2内的液体流动,可以有效的避免反应腔2内形成滞留区,降低了能量损耗,在反应腔2内实现了内环流。即本申请实现了依靠电磁感应组件4产生的电磁场和反应腔2内液体的导电性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推动力驱动液体在反应器1内部形成自上而下的涡旋流,循环流量大,实现了对反应器1内的液体进行充分的混合搅拌。且减少了反应器1机械运动件的数量,结构简单,运转可靠,可以有效的降低能耗,减少机械故障。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现有设备使得中心筒3内的液体在经过电磁感应组件4形成的电磁场段带电,而流出电磁场后的液体不带电,进而保证了电磁感应组件4可以稳定的带动反应腔2内的液体形成从上到下的涡旋流。

还可以通过控制电磁感应组件4的电磁场的强弱和通过电磁场的液体的带电量,保证了反应腔2底部的液体会在电磁感应组件4的作用下流动到中心筒3内,然后再沿着中心筒3流动到中心筒3和反应腔2之间的空间内。

还可以将电磁感应组件4安装在中心筒3的外壁面,同时中心筒3例如为非导电性材质,中心筒3和反应腔2内壁面之间的液体不会受到磁场的影响。同时对通过电磁感应组件4的液体进行通电,即可使得通过电磁场的液体产生推动力,使得中心筒3内的液体不断从下往上流动。

还可以利用反应腔2内的液体作为冷媒为电磁感应组件4运行过程中的发热进行降温,提高生产效能。

应当注意的是,上述仅是举例说明,还可以通过其他任何合适的方式确保中心筒3内的液体可以在电磁感应组件4的作用下从下往上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1还设有进料管,进料管与反应腔2连通,以便于通过进料管向反应腔2内注入混合液等原料。

可以理解的是,反应腔2底部的旋流方向与反应腔2上部的旋流方向相同。

示例性的,旋流进水流道51和旋流出水流道61的切向角度例如为15到30度。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1包括控制系统43,控制系统43设于反应腔2以外的空间处,控制系统43通过电缆与电磁感应组件4电连接,电磁感应组件4可安装于中心筒3的外壁面的任意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电磁感应组件4安装在中心筒3的外壁面液位以下的任意一个位置,无论电磁感应组件4安装在中心筒3的外壁面的什么位置,其均可以带动中心筒3内的液体向上流动。控制系统43则可以通过电缆控制电磁感应组件4的工作,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电磁感应组件4的工作功率大小,以改变反应腔2内形成的涡旋流的大小。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电磁感应组件4包括密封外壳42和电磁线圈41,密封外壳42套设于中心筒3的外壁面,密封外壳42内形成有密封腔体,电磁线圈41安装于密封腔体内,电磁线圈41适于对中心筒3施加径向的电磁场。

可以理解的是,电磁线圈41例如为多组线圈缠绕的形式,通电后可以形成径向的磁场力,进而使得电磁线圈41可以对中心筒3施加径向的电磁场。

可以理解的是,对经过电磁线圈41段的中心筒3内的液体通电,使得中心筒3内的液体可以和径向的磁场力相互作用,使得中心筒3内的液体会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产生轴向的推动力,从而使得中心筒3内的液体沿着中心筒3向上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将电磁线圈41安装在密封腔体内,密封外壳42将可以将电磁线圈41和液体隔绝,避免电磁线圈41出现腐蚀和损坏的情况。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旋流进水流道51分别与反应腔2和旋流进水腔52连通,其中,沿着旋流进水腔52的液体流动方向,旋流进水流道5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反应腔2底部的液体沿着旋流进水流道51的进水端流动到旋流进水流道51的出水端,然后从旋流进水流道51的出水端流动到旋流进水腔52内,而由于旋流进水流道51的横截面积随着液体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则旋流进水流道51除了可以使得液体以涡旋流的状态进入到旋流进水腔52,还可以增加液体进入到旋流进水腔52时的速度,进而可以在反应腔2内形成速度更快的涡旋流,保证了对物料的搅拌混合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沿着旋流进水流道51的进水端到旋流进水流道51的出水端的方向,旋流进水流道5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旋流进水流道51的横截面积指的是沿着竖直方向对旋流进水流道51进行剖切所得到的横截面的面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6所示,旋流出水流道61分别与旋流出水腔62和反应腔2连通,其中,沿着旋流出水腔62的液体流动方向,旋流出水流道6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液体从中心筒3输送到旋流出水腔62,然后液体沿着旋流出水流道61的进水端和旋流出水流道61的出水端流动到反应腔2的上部。而由于旋流出水流道61的横截面积沿着水流的方向逐渐减小,则旋流出水流道61除了可以使得液体形成涡旋流之外,还可以对液体进行加速,使得液体以水平的、由内向外的涡旋流态和更快的速度流动到反应腔2的上部,进而在反应腔2内形成更加稳定有效的内环流,保证了对反应腔2内液体的搅拌混合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沿着旋流出水流道61的进水端到旋流出水流道61的出水端,旋流出水流道61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旋流出水流道61的横截面积指的是沿着竖直方向对旋流出水流道61进行剖切所得到的横截面的面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旋流出水件6形成有与旋流出水流道61连通的出水口,旋流出水流道61内的液体适于经过出水口以一定的角度流动到反应腔2内,出水口至少部分位于反应腔2内的液面之下。

可以理解的是,将液体注入反应腔2内,使得至少部分出水口位于反应腔2的液面之下,则液体在经过旋流出水流道61后从出水口流出时,至少部分液体会直接流动到反应腔2的液面之下,进而直接带动反应腔2内的液体进行旋流运动。且部分位于反应腔2的液面之上的出水口与液面之间的高度差不过太大,使得从出水口流动到液面时,可以有效的带动液面处的液体进行旋流运动,而不会扰乱反应腔2内的液体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旋流出水件6的出水口通过调节可以位于反应腔2内的液面之下,以形成水封状态,防止反应腔2内的气体进入中心筒3内。具体的,可以通过调节反应腔2内的液面高度,使得出水口位于反应腔2的液面之下;也可以通过调节旋流出水件6的安装高度,使得出水口位于反应腔2的液面之下。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1包括污泥排放组件7,污泥排放组件7的一端与旋流进水腔52连通,污泥排放组件7适于将旋流进水腔52处的污泥排放到反应腔2以外的空间处。

可以理解的是,反应器1的底部会沉积有污泥,在反应器1的底部的液体以旋流的状态进入旋流进水腔52时,污泥也会随着进入到旋流进水腔52,然后部分污泥会随着液体流动到旋流出水件6,而另外一部分则留在旋流进水腔52处。也就是说,旋流进水件5除了可以在反应器1底部形成涡旋流,还可以使得反应器1底部的污泥集中在旋流进水腔52处,进而在需要排出多余的污泥时,可以直接通过污泥排放组件7将旋流进水腔52处的污泥排放到反应腔2外,提高了污泥排放的效率和效果,且本申请无需额外设置专门的排泥装置,只需要利用简单结构的污泥排放组件7即可将反应腔2内的污泥排放出去,简化了反应器1的结构,降低了反应器1的制造成本。

示例性的,污泥排放组件7包括污泥排放管以及连接于污泥排放管的污泥排放阀门,污泥排放管的一端与旋流进水腔52连通,污泥排放管的另一端与外部连通,污泥排放阀门用于控制污泥排放管的通断。但是应当了解,污泥排放组件7还可以是其他任何合适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6所示,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1包括排渣组件8,排渣组件8设于反应腔2的内壁面处,排渣组件8的排渣口至少部分位于反应腔2内的液面之下。

可以理解的是,液体经过旋流出水流道61流动到反应腔2内时,会在反应腔2内形成涡旋流,涡旋流会带动液面处的浮渣向反应腔2的内壁面流动,当浮渣移动到排渣口处时,浮渣会通过排渣口流出反应腔2,进而实现了对反应腔2内浮渣的清理。且通过涡旋流使得浮渣自动移动到排渣口处,而无需额外设置专门的排渣装置对浮渣进行打捞,简化了反应器1的结构,降低了反应器1的制造成本。

示例性的,排渣组件8例如包括排渣管以及连接于排渣管的排渣阀门,排渣管的一端位于反应腔2内,排渣口形成于排渣管的一端,排渣管的另一端位于反应器1外,排渣阀门用于控制排渣管的通断。但是应当了解,排渣组件8还可以是其他任何合适的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1包括沼气管道9,沼气管道9安装于反应器1的顶部,沼气管道9与反应腔2连通,沼气管道9高于旋流出水件6。

可以理解的是,向反应腔2内注入液体时,使得反应腔2内的液面高度保持在正常液面高度,即使得液面高度与旋流出水件6齐平或低于旋流出水件6的上表面。而沼气管道9高于旋流出水件6,即沼气管道9和液面之间也具有一定的空间,进而使得反应腔2内产生的沼气可以通过沼气管道9排放出去,便于对沼气进行利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中心筒3的一端插设于旋流进水腔52,中心筒3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插设于旋流出水腔62。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所示,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1包括水位传感器10,水位传感器10设于反应腔2内,水位传感器10适于检测反应腔2内的水位高度。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水位传感器10可以准确的得知反应腔2内的水位高度,以便于精准的将反应腔2内的水位高度控制相应的高度处。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旋流出水件6的出水口均朝向第一方向,反应腔2的内壁面设有多个推流器12和多个第一气体输送件,推流器12和第一气体输送件均位于反应腔2内的液面之下,推流器12和第一气体输送件沿着反应器1的周向间隔设置,推流器12适于带动反应腔2内的液体沿着第一方向转动,第一气体输送件适于向第一方向输送气体。

可以理解的是,液体经过旋流出水流道61后从出水口流道反应腔2内时,会带动反应腔2内的水沿着第一方向转动,形成沿第一方向转动的涡旋流。同时,推流器12会带动反应腔2内的液体向第一方向转动,进一步增强反应腔2内涡旋流的强度,提高了混合搅拌的效果。同时第一气体输送件会向第一方向输送气体,气体沿着第一方向移动时,也会增强反应腔2内的涡旋流的转动,同时气体在液体中形成气泡,气泡会向上移动,进一步增加了反应腔2内溶液的混合效果。

示例性的,第一气体输送件输送的气体例如为沼气。

示例性的,第一气体输送件的一端设于旋流出水件6之上,第一气体输送件的另一端位于反应腔2的液面之下,使得第一气体输送件是以反应腔2内液面上方的沼气作为气源。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磁感应内环流反应器1包括第二气体输送件11,第二气体输送件11的一端设于旋流出水件6之上,第二气体输送件11的另一端与中心筒3连通,第二气体输送件11适于向中心筒3内输送沼气。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气体输送件11可以向中心筒3内输送沼气,进而在中心筒3内形成气泡混合液,气泡混合液通过旋流出水件6输送到反应腔2的上部时,气泡混合液中的气泡会向上移动,进而起到扰动液体的效果,提高了混合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申请,而非对本申请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技术分类

0612011650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