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方法、系统、介质与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5:49


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方法、系统、介质与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方法、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等终端的普及,很多业务由线下办理转移为线上办理,例如,以往用户需要前往保险公司、银行柜台才能办理保险、金融相关业务,现在通过手机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就能办理其中的大部分业务,非常便捷。然而,对于负责业务处理的机构来说,线上业务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例如,难以保证用户的身份与意图真实有效,导致无法甄别出业务欺诈的情况,容易给机构或者用户本人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方法、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线上办理业务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待处理业务的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包括已就绪用户名单,所述已就绪用户名单包括至少两名已就绪用户;当根据所述已就绪用户名单判断满足所述待处理业务的视频审核要求时,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视频连接,并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视频,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识别所述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当对所述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启动所述待处理业务的办理流程。

可选的,所述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视频连接,包括: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视频邀请信息;当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视频邀请信息反馈的同意信息,且到达第一预约时间时,与所述第一终端建立视频连接。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所述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视频连接,包括:向所述第一终端和/或所述第二终端发送视频邀请信息;当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根据所述视频邀请信息反馈的同意信息,且到达第二预约时间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视频连接;所述识别所述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视频与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视频中识别用户身份信息。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视频转发至所述第一终端,并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反馈的第一验证结果;将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视频转发至所述第二终端,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反馈的第二验证结果;根据所述第一验证结果、所述第二验证结果、对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视频与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识别所得到的识别结果,确定对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的验证结果。

可选的,所述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视频,包括:提供验证动作与验证码,使用户按照所述验证动作在视频中做出动作以及按照所述验证码输入语音;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响应于所述验证动作与验证码而反馈的视频与语音;所述对所述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包括:对所述视频中的人脸与动作验证通过,且对所述语音中的声纹特征验证通过。

可选的,在启动所述待处理业务的办理流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在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实时视频中检测人脸数量不符合预设数量,或者在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实时视频中对任一人脸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验证不通过时,生成风险提示信息。

可选的,当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实时视频中的第一标记点与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实时视频中的第二标记点,将所述第一实时视频与所述第二实时视频进行时间对齐;对经过时间对齐后的所述第一实时视频与所述第二实时视频中的人脸数量以及每张人脸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可选的,在启动所述待处理业务的办理流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提供业务确认内容,以引导用户输入业务反馈信息;当根据所述业务反馈信息判断反馈结果为确认,且根据所述业务反馈信息对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获取业务确认结果。

可选的,在获取业务确认结果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提供人证录入提示信息,以引导用户录入包括人脸与证件的人证采集视频;当匹配所述人证采集视频中的人脸与所述证件中的人脸成功,且匹配所述人证采集视频中的人脸在所述已就绪用户中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与所述证件中的用户身份信息成功时,确定人证录入成功。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系统,包括服务器、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被配置为:向所述服务器发送待处理业务的请求信息,以及在与所述服务器建立视频连接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视频;所述请求信息包括已就绪用户名单,所述已就绪用户名单包括至少两名已就绪用户;所述服务器被配置为:接收所述请求信息,当根据所述已就绪用户名单判断满足所述待处理业务的视频审核要求时,与包括所述第一终端在内的至少一个终端建立视频连接,接收所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视频,识别所述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以及当对所述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启动所述待处理业务的办理流程。

可选的,所述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终端,被配置为:接收由所述服务器发送的视频邀请信息或者由所述服务器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由所述第一终端转发的视频邀请信息,响应于针对所述视频邀请信息的预设操作,向所述服务器反馈同意信息;所述服务器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反馈的所述同意信息,且到达第二预约时间时,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视频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业务处理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业务处理方法及其可能的实现方式。

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提供了一种针对多人业务进行线上办理的实现方案,通过视频审核要求在建立视频连接前进行预审核,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并通过对视频中用户身份信息进行识别与验证,提高了线上办理业务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系统的示意性架构图;

图2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保单信息编辑页面的示意图;

图5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视频邀请信息的示意图;

图6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风险提示信息的示意图;

图7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获取业务确认结果的流程图;

图8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另一种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10示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步骤。例如,有的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相关技术中,出现了通过视频进行业务处理的方案。通常需要用户在办理业务时进行人脸识别认证,以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该方案仅能针对单人办理的业务实现。

然而,当业务涉及到多个用户时,例如保险投保业务涉及投保人、被保险人,金融贷款业务涉及贷款人、担保人等,无法通过上述方案实现线上办理。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方法,针对于涉及多个用户的业务。该业务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在保险投保业务中,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保险代理人等其他相关人员)通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与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发送视频数据,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均出现在视频中,服务器基于视频审核实现相关的业务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业务处理方法,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系统。图1示出了该业务处理系统的示意性架构图。如图1所示,业务处理系统100可以包括服务器110与第一终端120。其中,服务器110是服务提供方(如保险公司、银行等)部署的后台服务器。第一终端120是办理业务的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更具体地,可以是发起业务办理请求的用户(本文称为业务发起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等。服务器110与第一终端120可以通过网络建立连接,实现业务交互,如第一终端120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10建立视频连接,以进行线上业务办理。

应当理解,服务器110可以是一台计算机,也可以是多台计算机形成的集群,例如可以包括视频连接服务器、身份验证服务器、业务办理服务器等,本公开对于服务器110的具体架构不做限定。

第一终端120被配置为:向服务器110发送待处理业务的请求信息,以及在与服务器110建立视频连接后,向服务器110发送视频。其中,请求信息包括已就绪用户名单,已就绪用户名单包括至少两名已就绪用户。

服务器110被配置为:接收请求信息,当根据已就绪用户名单判断满足待处理业务的视频审核要求时,与包括第一终端120在内的至少一个终端建立视频连接,接收该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视频,识别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以及当对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启动待处理业务的办理流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120被配置为:接收由服务器110发送的视频邀请信息,响应于针对视频邀请信息的预设操作,向服务器110反馈同意信息。其中,视频邀请信息用于邀请终端与服务器建立视频连接,例如可以是服务器110推送的包含链接的信息。预设操作是指用户接受视频邀请的操作,例如可以是点击视频邀请信息的操作,长按视频邀请信息后选择接受的操作等。用户进行预设操作时,触发第一终端120向服务器110发送关于视频邀请信息的同意信息,进而与服务器110建立视频连接。

服务器110被配置为:当接收到第一终端120反馈的同意信息,且到达第一预约时间时,与第一终端120建立视频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系统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终端130,是业务发起用户以外的业务相关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网络与服务器110建立连接。例如,投保人使用第一终端120,被保险人使用第二终端130,均与保险公司的服务器110建立视频连接。

第二终端130被配置为:接收由服务器110发送的视频邀请信息或者由服务器110发送至第一终端120、由第一终端120转发的视频邀请信息,响应于针对视频邀请信息的预设操作,向服务器110反馈同意信息。

服务器110被配置为:当接收到第二终端130反馈的同意信息,且到达第二预约时间时,与第二终端130建立视频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服务器110被配置为:在第一终端发送的视频与第二终端发送的视频中识别用户身份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服务器110被配置为:将第二终端130发送的视频转发至第一终端120,并接收第一终端120反馈的第一验证结果;将第一终端120发送的视频转发至第二终端130,并接收第二终端130反馈的第二验证结果;根据第一验证结果、第二验证结果、对第一终端120发送的视频与第二终端130发送的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识别所得到的识别结果,确定对上述用户身份信息的验证结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服务器110被配置为:提供验证动作与验证码,使用户按照验证动作在视频中做出动作以及按照验证码输入语音;接收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响应于验证动作与验证码而反馈的视频与语音;对该视频中的人脸与动作进行验证,且对该语音中的声纹特征进行验证,以确定对上述用户身份信息的验证结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服务器110被配置为:在启动待处理业务的办理流程后,当在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实时视频中检测人脸数量不符合预设数量,或者在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实时视频中对任一人脸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验证不通过时,生成风险提示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服务器110被配置为:根据第一终端120发送的第一实时视频中的第一标记点与第二终端130发送的第二实时视频中的第二标记点,将第一实时视频与第二实时视频进行时间对齐;对经过时间对齐后的第一实时视频与第二实时视频中的人脸数量以及每张人脸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服务器110被配置为:提供业务确认内容,以引导用户输入业务反馈信息;当根据业务反馈信息判断反馈结果为确认,且根据业务反馈信息对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获取业务确认结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服务器110被配置为:在获取业务确认结果后,提供人证录入提示信息,以引导用户录入包括人脸与证件的人证采集视频;当匹配该人证采集视频中的人脸与证件中的人脸成功,且匹配该人证采集视频中的人脸在已就绪用户中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与证件中的用户身份信息成功时,确定人证录入成功。

下面从服务器的角度,对业务处理方法进行说明。图2示出了由服务器执行的业务处理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S210,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待处理业务的请求信息,请求信息包括已就绪用户名单,已就绪用户名单包括至少两名已就绪用户;

步骤S220,当根据已就绪用户名单判断满足待处理业务的视频审核要求时,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视频连接,并接收该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视频;

步骤S230,识别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

步骤S240,当对上述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启动待处理业务的办理流程。

基于上述方法,提供了一种针对多人业务进行线上办理的方案,通过视频审核要求在建立视频连接前进行预审核,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并通过对视频中用户身份信息进行识别与验证,提高了线上办理业务的安全性。

图2所示为基于视频审核进行业务处理的流程。对于线上办理的业务来说,视频审核是相对比较严格的处理流程,对于一些安全性要求不高的业务,无需采用视频审核,通过常规电子化办理即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设置视频审核的业务条件,利用该条件对业务流程进行分类。参考图3所示,业务处理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S310,获取待处理业务的信息。

步骤S320,判断待处理业务是否涉及到黑名单用户。黑名单用户可以是具有一定信用风险的用户。如果涉及到黑名单用户,则执行步骤S360;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330。

步骤S330,判断待处理业务是否为高风险业务。高风险业务可以根据实际业务情况事先确定,如贷款业务为高风险业务。如果是高风险业务,则执行步骤S360;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340。

步骤S340,判断待处理业务的相关金额是否属于高金额。高金额的标准可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设置,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如果属于高金额,则执行步骤S360;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350。

步骤S350,采用常规的电子化办理流程处理待处理业务。

步骤S360,通过视频审核流程处理待处理业务,即通过执行图2的方法流程完成业务处理。

由此,针对安全性需求较高的业务进行视频审核处理,有利于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进一步的,分别对图2中的每个步骤进行具体说明。

参考图2,在步骤S210中,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待处理业务的请求信息,请求信息包括已就绪用户名单,已就绪用户名单包括至少两名已就绪用户。

其中,请求信息是用户发起业务办理请求时所生成的信息。业务发起用户可以在第一终端中编辑并提交待处理业务的请求信息。已就绪用户是指待处理业务的相关用户中,当前已准备好通过视频进行业务办理的用户。

举例来说,对于投保业务,业务发起用户可以是投保人,其在保险App的页面中选择办理投保业务,进入业务办理的相关页面。图4示出了保单信息编辑页面的示意图,业务发起用户可以在该页面中编辑相关用户的信息,例如填写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等的信息,并勾选哪些用户已准备进行视频审核,由此确定已就绪用户,如图4中勾选的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为已就绪用户。第一终端可以生成已就绪用户名单,并添加在请求信息中。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待处理业务要求至少两名用户参与办理,因此已就绪用户名单包括至少两名已就绪用户。

继续参考图2,在步骤S220中,当根据已就绪用户名单判断满足待处理业务的视频审核要求时,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视频连接,并接收该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视频。

其中,视频审核要求是指进行待处理业务的线上办理时要求哪些用户出现在视频中。例如,投保业务要求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均出现在视频中,则已就绪用户名单包括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时,服务器判断满足待处理业务的视频审核要求。在实际的视频审核开始前,根据已就绪用户名单判断是否满足待处理业务的视频审核要求,相当于进行预审核,如果用户提供的已就绪用户名单不满足视频审核要求,则服务器无需与终端建立视频连接,可以返回相应的提示信息,如“参与视频审核的人员不符合要求”、“还需要xxx参与视频审核”等,以保证在参与视频审核的用户满足视频审核要求的情况下再进行实际地视频连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允许参与业务办理的所有用户通过一个终端或者多个终端进行视频连接。当仅有一个终端参与业务办理时,该终端即第一终端,服务器与第一终端建立视频连接后,可以进行后续的业务处理;当有多个终端参与业务办理时,除第一终端外,服务器还需要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建立视频连接。因此,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包括第一终端,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终端,第二终端是业务发起用户以外的业务相关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

当满足视频审核要求时,服务器可以与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建立视频连接,终端实时拍摄视频并发送至服务器。视频中应当包含已就绪用户的脸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视频连接,可以包括:

向第一终端发送视频邀请信息;

当接收到第一终端根据视频邀请信息反馈的同意信息,且到达第一预约时间时,与第一终端建立视频连接。

其中,第一终端接收到视频邀请信息时,可以显示相应的信息。参考图5所示,第一终端可以通过弹窗显示视频邀请信息,以征求用户是否授权对方全程录像并采集音频,用户选择“同意”,则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反馈同意信息。

第一预约时间可以是第一终端与服务器事先约定的业务办理时间。例如业务发起用户在首次请求业务办理时,可能不清楚需要哪些人员参与视频审核,导致不满足视频审核要求,无法办理业务。在此情况下可以向服务器预约业务办理时间,则服务器可以将到达第一预约时间作为建立视频连接的前置条件之一,以更好地实现业务处理的调度,优化服务器资源的分配。

第一预约时间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例如x年x月x日的10:00~10:30,当前时间处于该时间段内,表示到达第一预约时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与至少一个终端建立视频连接,可以包括:

向第一终端和/或第二终端发送视频邀请信息;

接收至少一个第二终端根据视频邀请信息反馈的同意信息,且到达第二预约时间时,与第二终端建立视频连接。

其中,视频邀请信息可以由服务器直接发送至第二终端,例如服务器在根据已就绪用户名单判断满足待处理业务的视频审核要求时,向所有已就绪用户推送视频邀请信息。视频邀请信息也可以由第一终端转发给第二终端,例如服务器向第一终端发送视频邀请信息,该视频邀请信息包含链接,第一终端将视频邀请信息分享给第二终端,用户点击视频邀请信息时,可以通过其中的链接触发向服务器请求加入视频连接,该请求相当于上述同意信息,由此使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与服务器建立视频连接。

第二预约时间第一终端与服务器事先约定的针对第二终端的用户的业务办理时间。一般的,业务发起用户与其他业务相关用户可以同时进行业务办理,则第一预约时间与第二预约时间相同,即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在同一时间或同一时间段与服务器建立视频连接。或者,业务发起用户与其他业务相关用户可以同时进行业务办理,例如先由投保人单独进行前一部分的业务办理,被保险人再加入后一部分的业务办理,则第一预约时间与第二预约时间可以不同,即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在不同时间或不同时间段与服务器建立视频连接。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可以在到达第一预约时间时,向第一终端发送视频邀请信息,还可以在到达第二预约时间时,向第二终端发送视频邀请信息。

多个终端与服务器建立视频连接后,每个终端均向服务器发送视频。

继续参考图2,在步骤S230中,识别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服务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视频后,可以通过生物特征识别,确定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生物特征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

当视频中包括多个用户时,服务器可以分别识别每个用户的身份信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均与服务器建立视频连接并发送视频,则服务器可以在第一终端发送的视频与第二终端发送的视频中识别用户身份信息。

保险公司或者银行等机构通常会建立用户信息数据库,存储所采集的用户的人脸、声纹等信息。在步骤S230中,服务器可以将视频中的人脸、声纹等与用户信息数据库中的人脸、声纹等进行比对,以确定用户身份信息。或者,服务器也可以将视频中的人脸、声纹等信息发送至第三方机构,由第三方机构进行人脸、声纹等信息的比对,并返回用户身份信息的识别结果。

继续参考图2,在步骤S240中,当对上述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启动待处理业务的办理流程。

其中,对用户身份信息验证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是验证用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例如验证视频本身的真实性,确保不是计算机合成或者事先录制的视频;其二是验证用户身份信息与已就绪用户名单中的信息一一对应,即视频中的用户就是已就绪用户名单中的用户,实际上是根据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再次验证是否满足待处理业务的视频审核要求。当上述验证均通过时,可以启动待处理业务的办理流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为了有效鉴别出合成视频或者事先录制的视频,以防止恶意用户进行业务欺诈,在建立视频连接后,服务器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提供验证动作与验证码,使用户按照验证动作在视频中做出动作以及按照验证码输入语音;

接收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响应于上述验证动作与验证码而反馈的视频与语音。

举例来说,验证动作可以是眨眼、张嘴、左摇头、右摇头等,或是其中多个动作排列而成的一组动作,验证码可以是一段字符,如文本、数字串等。服务器可以随机生成验证动作与验证码,将验证动作与验证码的信息发送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显示验证动作与验证码的引导信息,如在屏幕中间显示脸部框与上下左右的箭头,以引导用户上下左右摇动头部,同时在屏幕下方显示“请念出xxx”(xxx表示验证码)。用户可以一边做出验证动作,一边念出验证码,第一终端将包含有语音的视频发送至服务器,以进行验证。

进一步的,服务器进行三重验证:验证视频中的人脸是否为已就绪用户的人脸;验证语音中的声纹特征是否与已就绪用户的声纹特征匹配,这样通过人脸与声纹特征两方面的结合,提高用户身份信息识别的准确性,保证用户身份信息与已就绪用户名单中的信息一致;验证视频中的动作是否与验证动作匹配,即用户所做的动作是否准确,以保证视频非合成或事先录制。由此,上述对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可以包括:对视频中的人脸与动作验证通过,且对语音中的声纹特征验证通过。

可见,通过验证动作与验证码结合验证的方式,能够实现非常高的安全性保障,且用户在进行验证时可以同时做出动作并输入语音,以完成人脸、动作、声纹三方面信息的采集,非常方便。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均与服务器建立视频连接并发送视频,则服务器可以分别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发送验证动作与验证码,发送至不同终端的验证动作与验证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服务器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接收反馈的视频与语音后,分别进行验证,对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反馈的视频与语音均验证通过时,启动待处理业务的办理流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果第一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均与服务器建立视频连接并发送视频,则可以使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进行相互验证。具体地,业务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二终端发送的视频转发至第一终端,并接收第一终端反馈的第一验证结果;

将第一终端发送的视频转发至第二终端,并接收第二终端反馈的第二验证结果;

根据第一验证结果、第二验证结果、对第一终端发送的视频与第二终端发送的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识别所得到的识别结果,确定对上述用户身份信息的验证结果。

其中,第一验证结果是第一终端的用户对第二终端的视频进行人工验证的结果,即第一终端的用户在看到第二终端的视频时,可以反馈视频中的用户是否正确,即第一验证结果。第二验证结果是第二终端的用户对第一终端的视频进行人工验证的结果。服务器综合第一验证结果,第二验证结果,以及本身对于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识别的结果,来对视频中的用户进行验证。一般的,当第一验证结果、第二验证结果均为验证通过,且对用户身份信息的识别结果也验证通过时,确定对上述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用户身份信息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在启动待处理业务的办理流程后,可以按照待处理业务的内容逐步进行办理,例如服务器通过音频或者文本的形式将业务条款等相关信息发送至终端,终端可以播放音频,或者在屏幕上显示文本。

在业务办理的全程中,服务器可以保持接收终端发送的实时视频,并全程核对其中的人脸信息,以保证业务办理的全程均由用户本人参与。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业务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当在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实时视频中检测人脸数量不符合预设数量,或者在上述至少一个终端发送的实时视频中对任一人脸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验证不通过时,生成风险提示信息。

其中,预设数量可以是已就绪用户的数量,或者进行用户身份信息识别时视频中的用户数量。一般的,在业务办理的全程中,不允许用户从视频中离开,也不允许视频中出现新的用户。举例来说,在投保业务中,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均通过第一终端进行视频,则要求投保人与被保险人全程出现在视频中,且视频中不能有第三人。在投保业务办理过程中的任意时刻,如果服务器检测到实时视频中的人脸数量不是2,说明违反了上述要求,则生成风险提示信息。风险提示信息可以发送至终端并加以展示,如可以是“系统检测到人员不符,请xxx回到视频中”、“系统检测到未知人员”等,以提示用户遵守要求。当然,在某些业务中,不同的办理阶段所需参与的人员不同,因此预设数量可以随不同的办理阶段而变化,服务器可以根据具体每个办理阶段的预设数量对视频中的人脸数量进行检测。

此外,服务器还可以比对实时视频中的每张人脸与已就绪用户的人脸是否一致,如果某张人脸与已就绪用户的人脸比对不一致,可以得到对该人脸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验证不通过的结果,说明可能是其他无关人员的人脸或者仿真面具、录制的图像或视频等。在此情况下也可以生成风险提示信息,与上述检测人脸数量不符合预设数量时所生成的风险提示信息的内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可以是“识别您使用仿真面具/录制视频,请保证是xxx本人现场办理”等,发送至终端并加以展示,参考图6所示,以提示用户遵守要求。

进一步的,在生成风险提示信息后,可以暂停当前的业务办理进程,在上述问题消除后再继续业务办理进程。具体地,如果是人脸数量不符合预设数量的问题,在检测实时视频中人脸数量符合预设数量时,继续业务办理,或者对用户身份信息重新验证后继续业务办理,或者在长时间检测人脸数量不符合预设数量时,取消业务办理。如果是对人脸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验证不通过的问题,在对实时视频中的人脸重新验证通过后,继续业务办理,或者在长时间验证人脸不通过时,取消业务办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结合上述检测人脸数量与验证人脸的身份信息两方面技术手段,实现业务办理全过程的安全监控。例如,考虑到检测人脸数量相比于验证人脸身份信息,所需的计算量较低,可以实时检测视频中的人脸数据是否符合预设数量,并周期性检测(如每30秒、每分钟检测一次)视频中的每个人脸与已就绪用户的人脸是否一致,从而通过较低的计算量实现较高的安全性。

如果第一终端与至少一个第二终端均与服务器建立视频连接并发送实时视频,则服务器可以对每个终端发送的实时视频检测人脸数量并验证人脸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

由于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服务器之间的时间不同步,以及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网络状况差异,导致服务器接收到的两部分实时视频之间可能存在时间差。为便于更加精准、同步地进行人脸数量检测与人脸比对,可以进行时间对齐,以消除时间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业务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实时视频中的第一标记点与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实时视频中的第二标记点,将第一实时视频与第二实时视频进行时间对齐;

对经过时间对齐后的第一实时视频与第二实时视频中的人脸数量以及每张人脸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验证。

其中,第一实时视频是指第一终端发送的实时视频,第二实时视频是指第二终端发送的实时视频,当第二终端的数量为多个时,第二实时视频的数量也为多个。标记点是结合视频外的信息对视频中的一帧或多帧所做的标记,第一标记点与第二标记点分别为第一实时视频与第二实时视频中的标记。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实时视频的过程中,通常还需要在发生特定事件时向服务器上报,例如用户进行了某个业务相关的操作,在上报该操作对应的事件时可以添加时间戳。服务器可以根据第一终端上报的特定事件的时间戳,在第一实时视频中确定第一标记点,根据第二终端上报的特定事件的时间戳,在第二实时视频中确定第二标记点。

举例来说,业务发起用户通过第一终端与服务器进行视频连接,业务相关用户通过第二终端与服务器进行视频连接,两用户在通过用户身份验证,开始业务办理流程时,服务器可以向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发送提示信息“即将开始xx业务办理,请点击确认”;业务发起用户在第一终端上点击确认,触发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开始信息,包含有发送该信息的时间戳,同时第一终端也在向服务器发送第一实时视频,包括每一帧的时间戳,服务器可以根据确认开始信息的时间戳,在第一实时视频中相同时间戳的位置设置第一标记点;同样的,业务相关用户在第二终端上点击确认,触发向服务器发送包含有时间戳的确认开始信息,服务器在第二实时视频中相同时间戳的位置设置第二标记点;进而,服务器可以将第一实时视频中的第一标记点与第二实时视频中的第二标记点对齐,从而实现两视频的时间对齐。在进行对齐时,可以根据第一标记点与第二标记点的时间差,将第一实时视频或第二实时视频的时间戳整体调整。

在业务办理流程中,还可以根据业务内容设置其他标记点,例如向用户展示某一页业务条款后,引导用户点击“下一页”或“我已阅读”等选项,根据用户点击后发送信息的时间戳,在实时视频中设置标记点。

通过上述时间对齐的处理,以业务进程为统一标准,使第一实时视频与第二实时视频实现精准同步,解决由于存在时间差导致的第一实时视频与第二实时视频验证结果不可靠的问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实时视频与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二实时视频拼接为一个视频,例如将第二实时视频缩放至与第一实时视频相同的高度,拼接至第一实时视频的右侧。进而对拼接视频中的人脸数量以及人脸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验证。由此,可以将处理多个视频转换为处理一个视频,例如在某一时刻,原本需要对第一实时视频中的一帧画面与第二实时视频中的一帧画面进行人脸数量检测与人脸比对,通过拼接两个视频,只需对拼接视频中的一帧画面进行人脸数量检测与人脸比对,从而减少计算量。在进行上述时间对齐的基础上,将第一实时视频与第二实时视频进行拼接,可以得到时间精准同步的拼接视频,有利于实现精准的人脸验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考图7所示,业务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10,提供业务确认内容,以引导用户输入业务反馈信息;

步骤S720,当根据业务反馈信息判断反馈结果为确认,且根据业务反馈信息对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获取业务确认结果。

其中,服务器可以通过音频或者文本的形式将业务确认内容发送至终端,终端可以播放业务确认内容的音频,或者在屏幕上显示业务确认内容的文本。业务确认内容中可以包括“是否同意”、“是否确认”之类的信息,以引导用户给出业务反馈信息。用户可以输入“同意”或“不同意”的语音,终端将语音形式的业务反馈信息返回至服务器。服务器识别语音内容,当用户给出正面的选择(如同意、确认等)时,其反馈结果为确认,并且服务器对语音进行声纹特征识别,以验证用户身份信息。当反馈结果为确认,且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服务器获取业务确认结果。

对用户身份信息验证不通过,可以包括两种情况:识别声纹特征与已就绪用户的声纹特征不匹配,检测到业务反馈信息的语音中有其他声音在引导用户办理。在判断反馈结果为“不同意”或“不确认”,或者对用户身份信息验证不通过时,可以生成风险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是否重新输入业务反馈信息。如果用户选择是,则重新提供业务确认内容,以采集业务反馈信息;如果用户选择否,则取消业务办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性实施方式需要参与业务办理的每个用户均提交业务反馈信息,对每个用户的业务反馈信息均识别反馈结果为确认,且对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获取业务确认结果。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获取业务确认结果后,还可以执行以下步骤:

提供人证录入提示信息,以引导用户录入包括人脸与证件的人证采集视频;

当匹配人证采集视频中的人脸与证件中的人脸成功,且匹配人证采集视频中的人脸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与证件中的用户身份信息成功时,确定人证录入成功。

其中,人证录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手持证件在视频中进行信息采集,可以是音频或文字信息。用户录入的视频中包括用户的人脸与证件,证件一般包括人脸与文字,例如身份证正面包括用户的照片与身份证信息。终端将该视频发送至服务器后,服务器匹配视频中的人脸与证件中的人脸,并识别人脸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匹配该用户身份信息与证件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服务器可以通过OCR(Optical Character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识别证件中的用户身份信息。通过上述匹配,可以保证视频中的人脸、证件中的人脸、证件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已就绪用户的身份信息这四方面信息均匹配成功,由此进一步提高业务办理的安全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服务器还可以提供签名提示信息,以引导用户进行签名,如用户可以在终端的用户界面中进行签名,终端生成电子签名,并发送至服务器。签名的环节可以在上述获取业务确认结果时执行,也可以在上述匹配视频中的人脸与证件中的人脸成功,且匹配人脸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与证件中的用户身份信息成功后执行,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定。

下面从第一终端的角度,对业务处理方法进行说明。图8示出了由第一终端执行的业务处理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S810,向服务器发送待处理业务的请求信息,请求信息包括已就绪用户名单,已就绪用户名单包括至少两名已就绪用户;

步骤S820,响应于服务器根据已就绪用户名单判断满足待处理业务的视频审核要求,与服务器建立视频连接,并向服务器发送视频,使服务器识别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

步骤S830,响应于服务器对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启动待处理业务的办理流程。

其中,业务发起用户可以在第一终端中编辑并提交待处理业务的请求信息,在编辑请求信息时可以填写与勾选已就绪用户,使得第一终端生成已就绪用户名单,并添加在请求信息中。

服务器根据已就绪用户名单判断满足待处理业务的视频审核要求时,可以向第一终端发送判断结果的相关信息,例如可以是视频邀请信息。用户可以在视频邀请信息中选择“同意”,以触发与服务器建立视频连接,进而可以在该连接下,向服务器发送视频。

服务器对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进行识别并验证通过后,第一终端与服务器均启动待处理业务的办理流程。对于第一终端来说,待处理业务的办理流程主要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待处理业务的内容(如业务条款等)并通过音频或者文字的形式加以展示。

图9示出了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包括:

步骤S901,第一终端120申请办理待处理业务,向服务器110发送业务信息;

步骤S902,服务器110接收到业务信息后,确定待处理业务采用视频审核处理,并反馈给第一终端120;

步骤S903,用户编辑已就绪用户名单,第一终端120发送包含该名单的请求信息;

步骤S904,服务器110根据已就绪用户名单判断是否满足待处理业务的视频审核要求;

步骤S905,在服务器110判断满足视频审核要求时,服务器110与第一终端120建立视频连接,并与第二终端130建立视频连接;

步骤S906,第一终端120与第二终端130在视频连接下,向服务器110发送实时视频;

步骤S907,服务器110识别视频中的用户身份信息,并进行验证;

步骤S908,服务器110对用户身份信息验证通过时,开启业务办理流程,第一终端120与第二终端130也开启业务办理流程;

步骤S909,服务器110在业务办理全流程中,对实时视频中的人脸进行验证,包括人脸数量的验证与人脸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的验证;

步骤S910,如果服务器110对实时视频中的人脸验证不通过,则向第一终端120或第二终端130发送风险提示信息;

步骤S911,用户在第一终端120或第二终端130上选择重新验证,则继续向服务器110发送实时视频;

步骤S912,服务器110对实时视频中的人脸验证通过,在业务内容发送结束时,发送业务确认内容;

步骤S913,用户根据业务确认内容输入业务反馈信息,第一终端120与第二终端130将业务反馈信息发送至服务器110;

步骤S914,服务器110发送人证录入提示信息;

步骤S915,用户在第一终端120与第二终端130上进行人证录入,第一终端120与第二终端130将人证录入信息发送至服务器110;

步骤S916,用户在第一终端120与第二终端130上进行签名,第一终端120与第二终端130将用户签名信息发送至服务器110;

步骤S917,服务器110保存用户签名信息,并对视频或截屏进行二合一保存,业务处理流程结束。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程序代码用于使电子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程序产品可以实现为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并包括程序代码,并可以在电子设备,例如个人电脑上运行。然而,本公开的程序产品不限于此,在本文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程序产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介质的任意组合。可读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为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可以是信息平台的后台服务器。下面参考图10对该电子设备进行说明。应当理解,图10显示的电子设备10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本公开实施方式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10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0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010、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0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020和处理单元1010)的总线1030。

其中,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以被处理单元1010执行,使得处理单元10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例如,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如图2所示的方法步骤等。

存储单元10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0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0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023。

存储单元10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025的程序/实用工具1024,这样的程序模块102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030可以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10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040进行。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05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050通过总线1030与电子设备10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0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他实施方式。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相关技术
  • 基于视频审核的业务处理方法、系统、介质与电子设备
  •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业务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2984619